简释西田几多郎的实在论——以《善的研究》为中心

合集下载

论西田几多郎的心理学思想

论西田几多郎的心理学思想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3, 13(10), 4575-4582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23.1310577论西田几多郎的心理学思想——基于《心理学讲义》张文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州贵阳收稿日期:2023年9月11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2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3日摘要西田几多郎在初期草稿《心理学讲义》中认为心理学是对精神现象的事实进行科学性研究的学问,据此,他从“意识、精神的要素、精神现象的结合”这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了心理学研究的本质及其方法。

西田指出心理学是在经验范围内确定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它在精神现象的事实基础上进行分析从而说明复杂的精神现象。

另一方面,西田在哲学思考中也选取了意识的立场,因此其理论也被哲学界批判为带有心理主义的色彩。

然而,西田并不反对作为严格精神科学的实验心理学,而是在意识问题上主张心理学探究有别于逻辑性探究。

关键词经验,意识,统觉,精神现象On the Psychological Thought of KitarōNishida—Based on “The Lecture Notes in Psychology”Wen ZhangSchool of Philosophy,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Received: Sep. 11th, 2023; accepted: Oct. 12th, 2023; published: Oct. 23rd, 2023AbstractIn his early draft “The Lecture Notes in Psychology”, Nishida considers psychology as a scientific study on the facts of mental phenomena, according to which he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the psy-chological study and its method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consciousness, the elements of the张文mind, and the combination of mental phenomena”. Nishida points out that psychology is the de-termination of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phenomena within the scope of experience, and that it analyzes and explains complex mental phenomena on the basis of the facts of mental phenomena.On the other hand, Nishida also chose the position of consciousness in his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and thus his theories have been criticized by the philosophical community as being tainted with psychologism. However, Nishida does not oppose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s a strictly men-tal science, but advocates psychological inquiry as distinct from logical inquiry in the matter of consciousness.KeywordsExperience, Consciousness, Apperception, Mental Phenomena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当前汉语学界常是以哲学为突破口来切入对西田几多郎思想体系的研究,但却少有涉及西田本人关于心理学的思索。

时间的场所化与媒介性——西田几多郎的时间阐释

时间的场所化与媒介性——西田几多郎的时间阐释

第37卷 第2期2017年5月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ol.37 No.2May.2017时间的场所化与媒介性——西田几多郎的时间阐释【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一、关于“场所”“媒介”与“时间”的说明向来讨论西田哲学时,我们几乎一致认为,中期①提出的“场所”逻辑代表了其学说最核心的部分。

单就“场所”逻辑的内核,即对于“场所逻辑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我们或许只需定位到中期第一主著《从作用者向观者》,特别是其中“场所”一文就能得出初步的答案。

西田提出“场所”逻辑的意义主要是在认识论上的。

当我们思考如何通过判断认识实在,即作为实在的“存在”与作为判断中系词的“存在”有什么关系时,我们才得以踏入所谓“场所”逻辑的领域。

西田所谓的场所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而是一种实在性的、先验的“意识场域(意識の野)”②,逻辑是在作为实在的“场所”中产生的,从实在的包含性出发,逻辑本身就是实在的被包含者,而实在则是逻辑的能包含者,因此,逻辑判断中的系词“存在”必须代表某种包摄关系。

进一步思考发现,这种实在的包含性首先带来的是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所谓主语逻辑的反转,即变成一种赵 淼(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 北京100872)摘 要:本文按照西田哲学自身的发展脉络分析了西田哲学中的时间阐释。

中期西田选定时间作为其“场所”逻辑体系化中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分析说明了时间在西田哲学中作为“场所”而具有的媒介作用,极其在中期与后期哲学的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本文还在批判哲学的视域下解析了西田的时间阐释对西方哲学史上几种重要时间观的批判。

西田时间阐释中的特点是时间的场所化与媒介性,正是由于这两个特点,使得从中期西田到后期西田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时间的场所化与媒介性是西田“场所”逻辑体系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西田哲学在实现对西方哲学学说和立场的超越时做出的重要创见。

中国古代哲学对日本近代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对日本近代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对日本近代文化的影响徐水生内容提要本文指出,中国古代哲学不仅对日本古代文化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日本近代文化的发展方向。

作者通过分析几位日本近代文化精英,如西周、中江兆民、西田几多郎、涩泽荣一、夏目漱石、汤川秀树等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吸收与改造,认为经过他们的创造性转化,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某些思想对日本近代的哲学、经济、文学、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了日本近代化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

作者指出,探讨这一历史现象,对于我们今天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具育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在日本古代文化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中国古代哲学对日本近代文化有何积极影响呢?学术界对此探讨甚少。

依据史料,实事求是地探讨这一问题,对于认识由东西文化融合而成的日本近代文化,对于扬弃中国古代哲学,探索东方文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均大有裨益。

本文将以几位对日本近代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日本哲学家、企业家、文学家和科学家为例,对上述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一由于属同一学科,中国古代哲学对日本近代哲学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显著的。

西周、中江兆民、西田几多郎三人的哲学思想就颇具典型意义。

西周(1829一1897)被誉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

他的主要历史贡献是,将西方哲学(从哲学概论、哲学史到逻辑学、心理学、美学)系统地介绍到日本。

而在译介的过程中,西周始终以中国古代哲学为媒介。

西周6岁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12岁进藩学“养老馆”,接受严格的汉学训练,遍读《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近思录》等重要典籍,20岁左右先后入大阪的松阴塾、冈山的冈山学校学习中国古代经典[1]。

1862年至1865年西周在荷兰三年留学期间系统地钻研了孔德的实证主义和穆勒的功利主义,学习了西方的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

西方的思想文化开阔了他的视野,改善了他的知识结构。

然而,西周在创建日本近代哲学的过程中,并未抛弃以前所学的中国古代哲学知识,而是以中国古代哲学为媒介,来介绍西方近代哲学文化,融东西两种哲学为一体。

论西田几多郎的伦理思想

论西田几多郎的伦理思想

Advances in Philosophy 哲学进展, 2023, 12(9), 1717-1724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pp https:///10.12677/acpp.2023.129286论西田几多郎的伦理思想——基于《善的研究》靳蕙玮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州 贵阳收稿日期:2023年7月31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21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日摘要 何为善?一直是伦理学的重要研究问题,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的“纯粹经验”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不同于传统的新路径,《善的研究》是西田的首部著作,也奠定了他伦理思想的基础。

西田对于西方各种关于善的学说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批判自古以来诸伦理学说的不足的基础上他构建起了活动主义的伦理观;又以意志和实在的发展完成作为“善”的终极发展,并明确阐释了“善”概念的真谛,他认为善就是“自我的发展完成”,即“人格的实现”,真正的善乃是达到主客合一的境界、实现人与宇宙本体的统一。

西田的伦理思想是东西哲学交流碰撞下的灿烂火花,彰显了东方哲学的独特魅力,在世界哲学的发展史上为我们呈现了一条与西方文化殊途同归的道路。

关键词伦理,纯粹经验,实在,活动主义,人格The Ethical Theory of Nishida Kitaro—Based on The Study of GoodnessHuiwei JinSchool of Philosophy,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Jul. 31st , 2023; accepted: Aug. 21st , 2023; published: Sep. 1st , 2023AbstractWhat is goodness? It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research issue of ethics. A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hilosopher in Japan, the concept of “the pure experience” of Nishida Kitaro provides us with a new path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 The study of goodness is Nishida’s first master-piece,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of his ethical thought. He is not complete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靳蕙玮logic tradi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y, but integrated into the experience of oriental Buddhism.With “the pure experie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Nishida criticized the shortcomings of various ethical theories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then constructed his ethical view of activism. The ulti-mate development of “goodness” is the comple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will and reality, and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concept of “goodness” is clearly explained. He believes that goodness is “the completion of self-development”, that is “the realization of personality”. True goodness is to achieve the unity of subject and object, and the unity of man and the universe. Nishida’s ethical thought is a brilliant spark under the collision of East-West philosophy communication, constructsa moral philosophy system with the color of oriental philosophy, and presents us valuable ideas inthe history of world philosophy.KeywordsEthic, The Pure Experience, Reality, Activism, Personality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亚里士多德曾讲到:“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地,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

谈西田伦理学中的东西方文化因子

谈西田伦理学中的东西方文化因子
现出的国家观也与黑格尔的国家观有相似之处。然而 , 田在发表《 西 善的研究》 之前 , 曾经有十年的坐禅 经历 , 我们 电很容易找到西 田伦理学与东方的佛教 、 儒家的阳明学和 日 本的武士道有明显的一脉相承的 关系。因此 , 从伦理学角度研 读西田几 多郎对东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取舍 , 有助 于我们解读近代 日本思想
No. 2 0 5 06 S m u No. 2 23
【 日本史研究】
谈 西 田伦理学中的东西方文化 因子
吴 玲
( 尔滨师范大学 人 文学院, 哈 黑龙江 哈 尔滨 10 8 ) 50 0
[ 摘
要 】 田几 多郎的伦理学 , 西 既吸纳了 以格林为代 表的西方新 黑格 尔主 义伦理 学中 的意 志 、 为 、行 至
正意义 。_1 在西 田看来 , ” 。 29 J 意志不止是意识的一个现象 , 从其本体来说 , 它是实在的根本。西 田在评判
意志 自由论 和意 志必然 论 这两种 截然 相反 的论 点时 认 为 , 志 自由论 者所 说 的完 全 没有 原 因和 理 由的 意
意志是不存在的 , 同时 , 属于精神范畴的意志也是超然于机械 的必然规律之外的东西 , 从而也驳斥 了意 志必然论。西田主张的意志的自由是“ 因为它顺从 自己的 自然 , 因此才说它是 自由的。并不是毫无理由 地进行活动就是 自由, 而是因为熟知理由才是 自由” 人们虽然受到外物的抑制或压迫, 反 。“ 但是因为能 够认识它, 所以反而脱离了这种压抑。如能进而充分体会到其不得已之原因, 则压抑反而成为自己的 自
来 发 表 的杂 文 评 述 之 。

6 ・ 5
维普资讯
在《 善的研究》 第三编 的前三章 , 田 西 论述 了两个伦理学基本概念 : 行为和意志。在排除了单纯的物

西田几多郎的《善的研究》

西田几多郎的《善的研究》
” ,

,
在 这一 刹 那

所 谓 真正 的实 在 就 出 现 在 眼 前
” ,
所谓
纯粹 经验



主客 相投
,

知情 意合 一的 意 识 形 态

,
它是

真正
,
精 神和物 质 思 维


感情 和 意志
,
也都 被 认 为 是 这个 真 正 的 实 在的 一 个方 面
: “ ,
由 此 也 可 以 说 明真

则 容易 表 现 出唯物 主 义 的 倾 向
我 想从
`
来 研究 明 治 以 后 这 本有 代 表性的 唯 心 主 义 体 系 著 作的 特 征 的 中 心 思 想 可 归纳为
,
善的 研究 来说
,
纯 粹经 验

的概 念

那 是 什么 呢 ?
, ,


纯粹

经验
就 象 还 没有 知情 意的 分离
,
而 是 唯一 的 活 动 那 样
,

据此
,
我 们 能 够 互相 理 解
个人


互 相交往

这 个 论 点被 归 纳 为 人 们 熟 知的 名 言


不是 有 了个 人 才有 经 验
.

而 是 有 了经 验 才 有
,
这 意 味 着纯 粹 经 验 超 出 了个 人 经 验 的界 限
自身 与 他 人 的 区 别 都不 存 在的 绿 故
, ,
,
主观客 观也 没 有对 立 也没 有被 观 察的 客 观

关于西田几多郎纯粹经验的研究

关于西田几多郎纯粹经验的研究

关于西田几多郎纯粹经验的研究作者:许文冉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8期摘要:西田几多郎是日本哲学的先驱以及京都学派的创始人,对日本哲学界影响巨大。

本文拟介绍西田几多郎生平;其哲学根源之一的纯粹经验的发端和内涵;以及研究纯粹经验的意义,使大家对西田几多郎的哲学世界有个初步的认识。

关键词:西田几多郎;纯粹经验;《善的研究》;京都学派[中图分类号]: B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2一、西田几多郎的生平西田几多郎(1870-1945)是近代日本著名的哲学家。

他出生于日本石川县河北郡的一个大地主家庭。

1882年,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衰落,迁居金泽。

1883年7月进入金泽师范学校学习,后因病退学。

病愈后,在私塾学习汉语和数学。

1886年,在北条时敬1的帮助下,以候补生的身份,进入石川县专门学校。

由于官制改革,学校被移交官办,西田不满学校缺乏自由的气氛,进行了各种抵抗,然而这导致了他的品行分不足,最后不得不在毕业前夕退学。

1891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选修科学习。

由于选科生的身份受到歧视,使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屈辱感。

在同一时期,父亲因事业失败而破产。

1894年,西田毕业后,一直历任教职。

任职期间,曾有过因卷入学校内讧而不得不辞职的风波。

1909年,西田赴东京担任学习院2的教授。

1910年,就任京都帝国大学副教授,这对于他的人生来讲意义重大。

之后在他的培养与带动下,京都帝国大学出现了一批哲学家,人称“京都学派”。

1928年西田退休后,仍为该校的名誉教授。

1941年,御前进讲,授予文化勋章。

1945年,病逝于镰仓。

他的一生出版过大量的哲学著作和文章,代表作有《善的研究》《从动者到见者》《哲学的根本问题》等。

二、纯粹经验的发端对西田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死亡和禅学,这两个因素既影响着他对人生的态度和选择,同时也影响着他对哲学的研究,启发着他对纯粹经验的思考和探索。

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人物简介

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人物简介
• 通过“场所”观念,西田几多郎揭示了事物存在的时空性
“场所”观念对日本现代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它为日本现代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方法论
• 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如和辻哲郎等,都受到了“场所”观念的影响
西田几多郎的“绝对无”思想
“绝对无”是西田几多郎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
• 它是指超越一切有的无,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
西田几多郎的“场所”观念
“场所”是西田几多郎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
• 它是指事物存在的空间和时间的结合
• 西田几多郎认为,事物的存在离不开“场所”,只有在“场所”中,事物才能显
现其真正的价值
“场所”观念与地理学和时空观有密切的联系
• 西田几多郎受到了地理学的影响,将地理学的观点应用于自己的哲学研究
D O C S S M A RT C R E AT E
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人物简介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西田几多郎的生平与背景
西田几多郎的出生与成长
1870年,西田几多郎出生于日本冈
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的父亲是一
位尊敬的乡村教师,对他的成长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1890年,西田几多郎
05
西田几多郎的人物评价与纪念
西田几多郎的学术评价
西田几多郎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 他的著作和论文被大量引用和讨论,成为日本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 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如铃木贞一等,都对西田几多郎的哲学思想表示了深深的敬

西田几多郎的哲学思想被认为具有独特的创新性
• 他的“纯粹经验”理论、“场所”观念和“绝对无”思想,都是对传统哲学的重要
其他重要论文与演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释西田几多郎的实在论
以《 善 的研 究》 为 中心 刘体胜
( 华 南师 范大 学政 治与行 政 学院 广 东・ 广州 5 1 0 6 3 1 )
中图分类号 : 1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 2 2 — 0 0 9 5 ~ 0 2
西 田几 多 郎 ( 1 8 7 0 - - - 1 9 4 5 ) , 被公 认 为 日本 近代 首 位具 有独 创性的大哲学家 , 他所创立 的理论被称 为“ 西 田哲学 ” 。 “ 西 田哲学 ” 一度成为 日本的统治思想 , 二 战后 , 则 随着 日本 战败投降而失去其正统地 位 , 渐转低沉 , 但于 2 O世纪 6 0年 代起 又有所兴起【 l 。2 】 0世纪 6 0年代 至 9 0年 代 , 日本学界 又渐 渐兴起对其所 谓的“ 再评价” 思潮 。 使西 田在 日本思想界 脱颖而 出并初 步奠定他 在 日本哲 学 史上 的重 要地 位 , 是 其处 女 作《 善 的研 究 》 的 出版 ( 1 9 1 1 年) 。此书 的出版 , 标 志着 日本 “ 明治伊始所接受 的哲学 , 开 始脱 离单 纯的翻译 、 介绍阶段 , 而形成 了依靠 自己本 身的思 维来 进行综合 与统一 的主体 ” 『 3 1 , j 故“ 它在 日本 思想史 上是 个划 时代 的事件 ” 。中村雄 二郎也认为 , 它具有推翻 中 江兆 民“ 日本没有哲 学” 这一论 断 的重大 而深远 的哲 学史意
Ni s h i d a ‘ s r e li a s m f r o m s u c h a s p e c t s a s he t s t a r t i n g p o i n t o f t h e
r e s e a r c h 。 he t o n l y r e li a t y a n dt he r e lt a r u t h . Ke y wo r d s Ki t a r o Ni s h i d a ; “ A S t u d y f o G o o d ” ; r e li a s m
相关研 究却甚少。本 文以《 善 的研究》 为中心 , 从研究的 出发 点 、唯 一的实在 和实在 的真相 等层面对 西田几 多郎的实在
论 作 了 阐释 。
关键词 西 田几 多郎 《 善的研 究》 实在论
A Br i e f I n t e r p r e t a i t o n o f Ki t a r o Nl s h i d a ’ S Re a l i s m :W i t l I

物心本身存 在的只是因果律 的要求 。但是首先需要我们 究 明 的问题却 是究竟 能 否根 据 因果律 来推测 出意识 以外 的 存在 ” 。西 田在这里采取 的是 欧洲近代 以来 的经 验主义 立 场, 认 为所谓 的物 或心 , 都 不过 是人 的 由感 觉 经验 而来 的 意识现象 的结合罢 了 , 只是应理论 的需要 而设定 的一个假 设( 如洛克 ) 。常识 相信物心 独立存在 , 那 是 因为因果律 的 存在 。 但 因果 律是不可靠 的, 如休谟对 它即进行了怀疑 。 而
” A S t u d y o f Go o d”a s t h e Ce n t e r/ / L i u T i s h e n g
A b s t r a c t R e a l i s m i s t h e r e l a l o  ̄ c l a s t a r t i n g p o i n t o f t h e K i t a r o
驳: “ 所谓 物心 的独 立存在 似乎 是直 觉 的事 实 ,但 略加 思 考, 就会立 即清楚地知其 不然 。 比如就 现在在 眼前 的所 谓 桌子是 什么的 问题来说 , 它 的颜 色和形 状是我们 眼睛 的感 觉, 碰到它感到硬是手 的感 觉。我们所直觉 到的 , 连物 的形 状 大小 、 位置 、 运 动等 , 都不 是物本身 的客 观状 态。离 开我 们 的意识 来直觉事 物本身 , 到底 是不可 能的 。就 自己的心 本身来看 , 也 是一样 。……作为我 们 的直觉 的事 实的物 或 心也 只是类 似的意识现象 的不变结合 而已 。促使我们相 信
要 实在论是 西 田哲学的真正逻 辑起 点, 而 目前 学界 的
1研究 的 出发点
既然要探讨“ 实在 ” 是什 么 , 那么 , 此探讨 的出发点 又是 什么呢?西 田认为 , 这个 出发点就是抛弃一切前设 的假定 , 以笛卡 尔式的 “ 怀疑 ” 方法探 寻到无 可置疑 的知识 , 以此 为 以后研究的可靠基础 。 首先 , 西 田对 物心 独立存在 的常识 观点作 了怀疑 和批
p h i l o s o p h y , b u t r e l e v a n t r e s e a r c h e s a r e f e w i n a c a d e mi c c i r c l e s .
Wi h” t A S t u d y o f G o o d ”a s t h e c e n t e r . hi t s p a p e r i n t e r p r e t s Ki t a r o
总第 2 5 0 期 2 0 1 3 年8 月止
| | f 缸 i ‘
T h e S c i e n c e E d u c mi o n A t s
T o t 1. a 2 5 0
Au g u s t 2 0 1 3 f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