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知研究与外语教学

合集下载

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成绩研究综述

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成绩研究综述
思路 。
பைடு நூலகம்
关键词 : 场独 立场依存 认知 风格 外语 学习 中 图分类 号 : G 6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9 7 9 5 ( 2 0 1 3 ) O 4 ( b ) 一0 0 9 7 - 0 2
卫 东 通 过 大 样 本 测 试 对 国内 l 5 2 6 名 大 学生 的 认 知 方 式进 行 调 查 , 发 现 男 性 大 学 生与 女性 大 学生 之 间的 差 异 处 于 显 著与 不显 著 的 临 界水 平 。 他 的 研 究 还 发 现 理 科 学 生 的 场 独 立 水 平 显 著 高 于 文 科 学 1 认 知 风 格 生, 甚 至 理 科 女 生都 明 显 高 于 文 科 男生 。 而 文科男、 女 生之 间和 理 认 知 风格 , 又 称认 知 方 式 , 是 指 个 体 对 信 息 进 行组 织 和加 工的 科 男 、 女 生 之 间 的测 验 成 绩 则 差 异 不 显著 [ 6 】 。 徐 伟 成 的 研究 也 报 告 方式, 通 常 表现 在 对外 界 信 息的 感 知 、 注意 、 思维、 记 忆 和 解决 问题 了文 科 学 生 倾 向于场 依 存 , 理科 学 生 则倾 向 于场 独 立 性 。 而且在 四 的方式上 。 目前 在 外 语 教 学 领 域 , 对场独立场依存研究最 多。 场 独 级 统 考 成 绩 中 , 理科 学 生 也 明 显 比 文科 学 生 表 现 优 异 。 立场 依存 的 认 知 风格 是 由美 国心 理 学 家 Wi t k i n 在研 究 飞 行 员的 空 间 定 向 和 垂直 知 觉 时提 出的 。 Wi t k i n 指出: “ 当呈现 一 个具 有 支 配 3 认知风 格与外语学习 作 用 的场 的时 候 , 比较 场 独 立 的 个 体 倾 向 于 克服 场 的 组 织 , 或 重 新 早期 , 吴 一 安 和 刘 润 清 的 研 究发 现 场 独 立 型 的学 生 语 言 成 绩 构建它 , 而场 依 赖 的 个 体 倾 向 于 依 附 于 给 定 的场 的组 织 。 【 2 】 要 比场 依 存 型 的学 生 好 【 7 】 。 徐 伟 成 的 研 究也 获 得 了 类似 的 结 果 : 场 这里所说的场 , 是指周围环境 。 处 在一端的人称为 场独立者 , 独 立 型 的 学 习 者 比场 依 存 的 学 习 者 更 可 能 在 外 语 学 习 中取 得 成 其特 点 是 在 进 行 信 息 加 工 时 不 依 赖 外部 环 境 , 能 从 较 为 复 杂 的 背 功 。 在 词汇与句法、 阅读 和 写 作 方 面 , 场 独 立 性 组 的成 绩 显 著 优 于 景 中 分 离 和识 别 出独 立 的个 体 , 把部 分和 整体 分 开 , 善 于 主 动 地 进 场 依 存 性 组 。 场依 存 性 组 则 在 听 力方 面优 于场 独 立 性 组 。 翻 译 和 完 行知 觉 分 析 ; 相反 , 处在 连 续 体 另 一 端 的场 依 存者 倾 向于 依 赖 外 界 形 没 有 显 著 差异 【 。 事务 作为 信 息 加 工 的参 照 , 把整 个 背景 环 境 看 作 一 个联 合 的整 体 , 朱 中都 也 在 研 究 中也 发现 : 课堂表现活跃 、 积 极 参 与课 堂 活 动 信息 加 工 时 也 常 常 不 那 么主 动 。 以 这 两个 极 端 为 端 点 , 构成 了一 个 的 学 生 反 而 在 考试 中成 绩 不 出 色 , 而 有些 沉 默 的学 生 却成 绩 较 好 。 不 同 认 知 方式 的连 续体 , 每 个 人 都 能 从 中找 到 自 己的 位 置 【 3 】 。 这 两 硕 士 生 中英语 学 习成 功 者 的 认 知 方式 更偏 向场 独 立 [ 8 】 。 与此 结 论 相 种 人 在 学 习 方 法 和 策略 上也 存在 较 大 的差 异 。 从 学 习 风 格来 看 , 场 似 的 是 曹 海 英 将大 学 生 与 高 中 生 的认 知 风 格 与英 语学 习成 绩 进 行 独立 的 学 生善 于 抓 住 要 害 , 进行独 立思考和学习 , 知觉稳固 , 较 少 比 较 研 究 , 发现 大 学生 中场 独 立 的 学 生明 显 比高 中 生 多 , 而且 场 独 受到 环 境 或 他 人 看 法 的影 响 , 对 各种 非 人 格 化 、 抽象 化 的 事 务 和 方 立 者 的英 语 学 习总 成 绩 明显 高于 场 依 存 者 , 其听 力 , 阅读 , 作 文 单 面 具 有 更 大 的 兴趣 和 能 力 , 而 场 依 存 的 学 生 则 喜欢 在 集 体 中学 习 , 项成 绩 高 于场 依 存者 。 但 两 者 的单 选 , 翻 译 成绩 差 异 不 大[ 9 ] 。 从 这 几 较 易被被教师的表扬和他人的认可所激励 , 喜欢 参 照 他 人 的 看 法 组 研 究 似 乎 能 够 看 出随 着 学 习 者 年 龄的 增 长 , 认 知 风格 也 越 来 越 来行 动, 在 学 习 中 常 常 需 要 较 为 明 确的 指 导 。 偏向于场独立型, 具有 较 高 的 自学 能 力 。 戴 运 财 用 定量 和 定性 研 究 wi t k i n 从2 0 世纪 4 0 年代 开 始 , 先 后 设 计 了棒框 测 验 , 身体 顺 应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对英 语 学 习 者 的 认 知风 格 与 第 二语 言表 现进 行 了 调 测验 , 转屋测验 , 和 镶 嵌 图 形 测 验 来 测 量 场 独 立场 依 存 。 棒框 测 验 查 。 结果表明 , 在 英 语学 习 的 初 级 阶 段和 中 级 阶 段 , 认知 风 格 对 学 是 在 暗 室 中 呈 现 一 个 明亮 的 方框 , 中 间有 一 个 棒 。 要 求 被 试 把 棒 调 习 者 整 体 的 学 习成 绩 没 有 实 质 性 影 响 , 只 与 中级 学 习者 ( 尤其是 男 整 得 与地 面垂 直 , 从 而 测 量被 试 在 调 整 时 多 大 程 度 依 赖 干 棒 外 面 生 ) 的 四级 听 力成 绩 呈 正 相 关 【 1 0 】 。 的框 。 身 体 顺 应 测 验 是 让 被试 在 一 个 倾 斜 的 小 屋 中 坐 在 一 把 倾 斜 刘 芳 的 实证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认 知 风 格 测 试 的 成 绩 与 被 试 者 的 的椅 子 上 , 调 整 他 的 座椅 使 之 和 地 面 垂 直 。 转 屋测 验 的 原 理 也大 同 英 语 成绩 正相 关 , 场 综 合 型 学生 在 英 语 水 平 测 试 中得 分 最 高 , 场 依 小异 。 他 在 研 究 中 发现 被 试在 棒 框 测 验 中能 够 准 确 地 将 棒 调 节 到 与地 面垂直状态 , 则在身体顺应测 验和转 屋测验也表现 较好 , 反 存型 的学 生 得 分 最低 …l 。 陈艳 君 按 照TE M一 4 的写 作要 求 对8 0 名 学

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范 畴 化 与原 型 理论 与外 语 教 学
认 知 语 言 学 认 为 事 物 的 范 畴 化 一 般 可 分 为 上 级 类 、 基 本 类 和 下 级 类 三 个 层 次 。 一 般 而 言 ,人 的思 维 是 在 基 本 范 畴 层 次 上 进 行 的 。 人 类 认 识 外 部 世 界 也 是 从 事 物 的基 本 范 畴 开 始 的 。 而 相 应 地 ,语 言 中 的 词 汇 就 可 以分 为 上 位 词 、基 本 范 畴 词 和 下 属 词 ,基 本 范 畴 词 具 有 最 突 显 、最 重 要 的地 位 。 基 本 范 畴 词 汇 在 言 语 交 流 中经 常 用 来 指 称 事 物 ,在 感 知 上 具 有 总 体 的 形 状 和 单 一 的心 理 影 象 ,且 具 有 较 易 辨 认 的 特 征 。 在 词 典 编 纂 中它 一 般 充 当 定 义 词 语 来 用 ,具 有 激 活 程 度 较 高 和 较 易 学 得 等 特 点 。如 c c e p ne o k rs a il> s a il> d g p ne o > c ie> a i l> ce tr > tig n an nma raue h n ,在 以 上 各 种 用 词 中 ,d g是 使 用 频 率 最 高 和 最 为 中 性 的词 ,它 涵 盖 o 了所有属 于 “ ” 范 畴的大部 分知识 。 狗 这一 点为英语 教学 提供 了重要启 示 。词汇教 学方 案设 计应 注 意把 基本 范 畴词 汇放 在 词汇 教 学 的首位 , 即 更 多 地 关 注 基 本 范 畴 词 汇 的 讲 授 。 其 它 范 畴 层 次 的 词 汇 可 以 放 在 后 面 讲 。这 样 安 排 教 学 内容 符 合 人 的 记 忆 特 点 和学 习规 律 。掌 握 基 本 词 汇 对 阅 读 、 写 作 、 听 力 等 都 有 很 大 的 帮 助 。据 研 究 发 现 ,学 会 常 用 的 1 0 0个 词 ,就 能 够 理 解 一 篇 规 范 文 字 的 8 . % 左 右 的 内容 ;学 会 常 用 的 20 0个 词 ,就 能 理 解 8 % 左 右 的 0 05 0 9 内 容 ;学 会 常 用 的 30 0个 词 ,就 能 理 解 9 % 左 右 的 内 容 ;学 会 常 用 的 40 0个 词 ,就 能 理 解 9 % 左 右 的 0 3 0 5 内 容 ;学 会 常 用 的 50 0个 词 ,就 能理 解 9 % 左 右 的 内 容 。2相 反 ,不 注 重 基 本 词 汇 ,盲 目追 求 难 词 、偏 0 7 L 词 ,会 不 利 于 英 语 的 口头 表 达 ,也 会 给 阅 读 、 写 作 带 来 不 少 问 题 。 总 之 , 学 生 只 有 掌 握 好 基 本 范 畴 的 词 汇 ,才 能 为 今 后 词 汇 知 识 的 学 习 奠 定 良好 的 基 础 ,从 而 逐 步 地 提 高 自己 的 英 语 水 平 ,最 终 获 得 良好 的 学 习 效果 。 范 畴 化 认 知 过 程 涉 及 原 型 的 概 念 和 理 论 。 原 型 是 事 物 范 畴 中最 好 、最 典 型 的 成 员 ,而 其 它 成 员 具 有 不 同程 度 的 典 型 性 ,如 麻 雀 就 比鸵 鸟 和 企 鹅 更 属 于 “ ” 的 范 畴 。 我 们 可 以认 为 认 知 范 畴 与 词 义 是 等 同 的 ; 鸟

元认知策略与外语教学探究

元认知策略与外语教学探究

元认知策略与外语教学探究【摘要】外语学习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距主要不在于理解、记忆等认知能力方面,而在于元认知方面。

本文从元认知的概念与发展入手,分别阐述元认知与外语教学以及元认知、自我调控与外语自主学习的联系。

学习者只有具备元认知策略,才能获得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元认知元认知监控学习策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元认知及自主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却较少将元认知、元语言意识与认知策略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系统的综述。

源于认知心理学的元认知(metacognition)在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从元认知的概念与发展人手,分别阐述元认知与外语教学、元语言意识与外语教学以及元认知、自我调控与外语自主学习的联系,以期推动我国外语教学。

一、元认知的理论与发展认知(conition)科学的主要任务是描述人的思维机制,揭示人们习得、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机制。

元认知(metacogni-tion)理论根植于认知科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儿童心理专家JohnH.Flavell在基于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了这一概念。

Flavell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个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控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

”元认知是一种高层次的认知活动,按照Flavell对认知论的分类,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监控三部分组成,而且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虽然包括Nelson和Hacker等著名学者曾经指出元认知论的内涵具有模糊性,但是并未阻止元认知在应用方面研究的进展,国外近年来对元认知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愈加关注。

例如,KluwerA-cademic/Springer 出版社于2006年发行了《元认知与学习》(MetacognitionandLearning)季刊,成功将这一领域以学刊的形式展现,使学术界对元认知的研究得以进一步拓展。

浅谈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浅谈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浅谈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外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外语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掌握丰富的词汇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关键。

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往往效果有限,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词汇。

越来越多的语言教育研究者开始探索认知心理学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人类如何获取、处理、存储和运用信息。

在外语教学中,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关键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外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通过对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为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和语言能力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认知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和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认知心理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在词汇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2. 探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词汇教学理论,深入了解词汇记忆、词汇理解和词汇应用等方面的原理;3. 探讨认知心理学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从认知角度出发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4. 探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实践策略,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将认知理论运用到词汇教学实践中;5. 探讨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关键难点,分析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为教学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旨在为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

1.3 研究意义外汉语词汇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而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意义重大。

通过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从而探讨更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

浅议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浅议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不 同 的 语 言 学 理 论 会 在 语 言 习得 与语 言 教学中产生 不同的理论 与实践方法 , 认 知 语 言 学 自诞 生 以 来 对语 言 的 认知 活动 产 生 了很 大 的 影 响 , 且 随 着 研 究 的 深 入 , 并 人 们 逐 渐 把 探 究 的 方 向 从认 知语 言学 对 语 言 与 认知 的研 究 转 到 认 知 语 言 学 对 语 言 教 学 的指导性作用上 了。

种具体 的心理意象 , 当删 除 了这 些 具 体 是 从 语 言 的 认 知 能 力 与运 用 能 力 来 确 定 人 重 学 习 语 言 的能 力 。 力 的 证 明 了 , 有 在语 言 教 学 的 实 际 过 程 中 , 授 者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教 学 习 者 的 认 知 能 力 和 运 用 能 力 , 传 授 语 在 言的 相 关 知 识 的 同 时 , 过 例 举 具 体 的 事 通 实 的 方 式 进 行 教 学 活 动 。 统 的语 言 教 学 传 将 教 授 中心 放 在 了 与 讲授 的语 言 的 字 面 意 思 以 及 与 这 个 字 面 意 思 相 关 的其 他 知 识 , பைடு நூலகம் 而更 深 层 次 的 该 语 言 比较 内 涵 的知 识 则 被 排 除 在 外 。 是 , 别 对 待 分析 对 象 存 在 本 但 区 质性 的 问 题 。 它具 有特 殊 的 片 面 性 , 不 能 并 涵盖 语 言 教 学 过 程 中的 所 有 方 面 , 样 就 这 偏 离 了 语 言 学 本 身 的 研 究 中 心 。 且 实 际 而 上 就 连 看 上 去 符 合 字 面 意 义并 以 自治 形 式 存 在 的 言 语 表 现 , 本 上 也 还 是 以 语 言 主 根 体 创 造性 的 认 知 能 力 为 基 础 的 。 种现 象 这 存 在 于 语 言 初 学 、 言 创造 、 言研 究等 等 语 语 语言 学 活 动 的 各 个 方 面 。 因此 , 改革 传 统 的 语 言 教 材 、 言 教 学方 法 等 等 , 语 将认 知 语 言 学 的 各 种 观 点 融 入 其 中 , 目前 外 语 教 学 是 的过 程 中 必 须 解 决 的 问 题 。 另一 方 面 , 知 语 言 学 研 究 语 言 现 象 认 的理沦基础是 原型理论 , 日常语 言 的 各 种 表 现 并 不 是 以 同 等 资 格 分 布 的 , 是 以 典 而 型 事 例 为 中 心 向 非 典 型 事 例 作 辐 射 状 扩 展 , 种 分 布 普 遍 存 在 与 语 言 现 象 的 各 个 这 层面 。 因此 , 们 就 可 以 原 型 理 论 的观 点 来 我 掌 握 日常 语 言 。 种 理 论 在 语 言 认 知 特 别 这 是 外 语 认 知 的 过 程 中 与 其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 为 作 为 原 型 的 典 型 事 例 在 实 践 的 语 因 言 交 流 中 使 用 得 极 为 普 遍 , 论 在 语 言 的 不 认知 和语 言 记忆 方 面 都 起 到 了非 常 积极 的 作 用 , 语 言 的 习得 变 得 相 对 简 单 。 以 , 使 所 以这 种 “ 型—— 周边 ” 典 的模 式 来 进 行 语 言 的 学 习和 研 究 , 比 传 统 的 语 言 学 习模 式 将 更 为 有 效 , 至 形 成 新 的 更 深 入 的 语 言 教 甚 学体制 。 在 传 统 的 语 言 研 究 办 法 中还 有 一种 以 语 法 为 中 心 的 抽 象 的研 究 性 较 强 的 方 法 。 这 种 方 法 从 抽 象 的 规 则 出 发 , 过 排 除 个 通 别的特殊 现象来对语 言进行统一的规定 , 将 所 有 的 语 言 现象 非 为 符 合 规 律 与 不 符 合 规 律 两 个 范 畴 。 种 方法 是 认 知 语 言 学 所 这 不 认 可 的 , 具 有 本 质 上 的 局 限性 , 为 的 它 人 规 定 的规 则往 往 要 比语 言 实 际 中 的 语 言现

【教育学论文】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

【教育学论文】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

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真诚为您服务]摘要:认知心理学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启发了外语教学,为外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检验标准。

现代认知心理学着重于认知主体是怎样来认知客体信息的研究,其理论由认知结构论、信息加工论发展到建构主义。

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二语习得是一个不断通过运用策略来理解和输出二语的心理过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意义,即语言输入与学习者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学习者二语知识的表征以及学习者的二语知识与其语言输出之间的关系。

从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出发,我们在教材编写和外语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同样重视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重视自动化加工、培养学生重新建构的能力及重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关联。

关键词:认知;认知心理学;二语习得;外语教学一、认知心理学关于语言习得的理论及发展早在20世纪初,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将言语看成是由言语器官活动组成的习惯系统。

其主要观点是,语言习得是通过条件作用(conditioning)而形成的言语习惯的过程。

而后的斯金纳(Skinner)用操作条件反射(operational reflex)来解释言语行为和儿童语言的习得。

他认为,言语行为是由有机体自动地发出的一种操作行为(operational behavior),说话人言语由于听话人的反应而得到强化;儿童正是通过这种途径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

上述行为主义理论,过分强调了语言环境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并且把语言习得看成是言语习惯形成的机械过程。

[1]1927年,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领导的一个小组开始进行儿童认知过程的研究,并取得了杰出成果。

皮亚杰认为不同年龄有不同层次的语言学习的认知能力(1955),大量的实验结果揭示了从出生婴儿到青年初期认知发展的具体过程,并细分为感觉运动智力阶段(0~2岁)、前运算智力阶段(2~7岁)、具体运算智力阶段 (7~11岁)和形式运算的智力阶段(11~15岁)。

二语习得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活, 而后扩散到相应的结点 , 就是 信息 的 自动加 这
工.
收稿 日期 :O6 0 6 2O —1 —1
作者简介 : 冬梅 ( r 一 女 , 孟 17 ) 河北滦县人 , 师, , 92 讲 硕士 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 .
维普资讯
综合
盂 冬梅 : 二语 习得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中的启示
动的加工过程的观点 . 他认为, 人的记忆 是各种结
述了语言习得的过程 , 但也有其局限性 . cagl M Luh n i 经常谈及练习(r te , p cc)却从未给它下过清晰的定 ai
义. 另外 , 重构的概念也 只对在中介语 系统 中从例 子过渡到规则这一过程作 了简单的描述 , 而没有具
关 键 词: 认知研 究 ; 二语 习得; 外语教学
文献标识码 : A 中圈分类号 :62 G 4
②重 新构 建
1 二 语 习得 的 认 知 研 究
1 MI ) c 舢 h 的信息处理模式对二语习得的理 I l

M Iu i同时也认为 , c n a 信息处理能力 可以通 过重新 构 建得 到扩 展 . 重构 涉及 知识 在 学 习者 大脑 中的表征及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运用 . 表征的变化
缘. 为了加强 自己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 , 习会使 学 其技能常规化 . cagl 认 为在二语 习得 中有两 M Lu i hn
个关键的加工 , 自动加工(u m ti ) 即 at acy 和重新构 o it
建 ( sutig . rtcr ) er un ① 自动加工 M Luan 出 了语 言 学 习 是 一 个 控制 的 、 ca ̄l 提 i 自
l5 8
美国语言学家 S D Ka e 在 2 世纪 8 . . r hn s 0 0年代 初提出了著名 的且颇有争议的二语 习得模式一一 “ 监察模 式 ” 它 包 括 了 五大 假 说 , 习得 与学 习假 , 即 说, 自然顺序假说 , 监控假说 , 输入假说 和情感过滤 假说 . l e 将 他的五大假说进行 了汇总 , K  ̄ n 并作 了 细致 的描述和论证 , 尤其肯定了输入假说 的重要地

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教育领域也不断受到重视,教育研究也持续发展。

在外语教育领域,也一直在寻求更进一步的发展机遇。

在这方面,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在外语教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文就此展开全面的探讨,探讨元认知观念、元认知策略研究现状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使读者能够更全面的认识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在外语教学中的价值。

元认知,又称跨学科认知,是一种全新的认知模式,主要是关注、研究与学习有关的多种内容、工具、技能和策略等多种思维活动。

它着眼于学习者之间的学习互动过程,提出更加健全、统一和真实的学习观,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有关学习的各种问题。

因此,元认知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也有相关的研究现状。

在元认知策略研究方面,学者们一直在探索更多的研究方案,以便更好地提升元认知策略的能力。

例如,有的学者提出在教学中引入“元认知提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认知转移。

还有的学者提出将“元认知策略”融入外语教学,以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习能力。

类似的,也有一系列其他研究发现,表明元认知策略研究可以起到促进外语教学的作用。

此外,元认知研究对外语教学也有着极为积极的指导意义。

传统的外语教学更多的以“学习者-教师”的模式进行,学习者多依靠教师提供的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能力的发展较为局限;而基于元认知研究的外语教学,则关注于学习者本身的学习能力,从而拓展学习者的认知视野,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潜力,培养学习者更全面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元认知策略,教师能够更加有效的引导学习者的学习,教师也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薄弱环节,再进行更有效的辅导与帮助,以获得更高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习者的特点及认知活动,更能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念,以实现外语教学的有效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认知研究与外语教学
作者:孙芳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4年第10期
【摘要】这几年,国内外关于认知的研究发展很快,范围也扩展到语言学的问题的各个方面。

但是相对来说与外语教学有关的研究较少。

认知研究的一些研究成果如图式理论、隐喻研究、认知规律等,可以应用于阅读教学、听力教学、文化教学、写作教学等各方面。

【关键词】认知英语外语教学
一、引言
近几年,国内外关于认知科学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认知科学进入语言研究领域只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

当时,许多语言学家认识到以生成语法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始从语言的功能、文化语境、学习过程等角度探讨语言问题。

1980年,Lakoff出版《我们赖以生活的隐喻》,随后Fillmore,Fauconnier,等也相继出版了一系列专著。

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注重语言的感知、语言理解、记忆、注意力等方面的问题,而基于语言学的研究则比较注重语言的形式类、语言符号的意义、形式和意义之间的操作、意义-概念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等方面的问题。

二、外语教学与认知研究
每一种新的语言理论的出现都会带来相关的应用。

结构主义促进了听说法的流行,转换生成语法加快了交际法的产生。

同样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也是有价值的,Spolsky指出,外语教学法有三大来源,一是语言描写理论,二是语言学习理论,三是语言使用理论(Spolsky,1994)。

语言学的理论终究要运用到外语教学中来,才能最大地发挥作用。

如何把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外语教学中来?结合前人的研究,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1.利用图示理论进行阅读和听力理解教学。

Brown(1983)说过,句义并不直接体现于话语的表层结构,需要我们运用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去理解它,以便最有效地获取信息。

我们经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重组活动,吸收新概念,在原有基础上重组知识结构,即理解了信息的意思(Anderson&Lynch)。

因此,理解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建构的结合。

图示理论认为,就语言而言,最基本的图示可以被某个单词或某些提示激活,被激活的某个图示可以诱导几个相关联的图示。

我们之所以能有效地获取信息,是因为我们除输入信息外,还调动了大脑中的图示,即既有的非知识结构,去思考、假设意义,对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并不断修正原有假设,从而最终理解新信息。

基于上述理论,Carrel提出把图示理论应用于阅读教学,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Carrel(1988)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文章的背景知识了解越多,对文章的形式结构预测得越准确,就越是能够更好地理解所读的内容。

同样的道理,在外语听力理解教学中,图示理论也一样适用。

首先外语教师要不断扩大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建立和充实学生的图示结构。

其次,在进行阅读理解或听力理解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集体讨论(brainstorm)等方式,激活学生大脑中的既有图示,帮助学生进行预测联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背景知识系统,确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听力理解能力。

2.利用图示理论进行语法教学。

在语法教学方面,认知语言学可以解释某些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

例如,在传统英语教学中,不定式和动名词的区别和功能很难说清,不定式和动名词的区别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而利用图示可以为不同结构做出统一的解释:不定式表示某一场景是以个例为出发点被感知的,而动名词表示某一情景被当作一个完整的认知输入而不注重其个例。

所以,不定式用于指将要发生的具体事例,而动名词用于对事件一般的陈述或用于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和心理经历(赵艳芳,2001)。

3.隐喻研究与英语外语教学。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模式,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

隐喻研究应用于外语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师对语言现象的描述中,可以利用隐喻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在语言学研究中,隐喻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Language is growth”(Chomsky,1978),“Language is a resource”(Halliday,1978)等都是人们熟悉的。

在外语教学中,也会经常用到隐喻性的语言,如二语习得里的“input”和“output”,阅读教学中的“框架”(scaffolding),合作学习中的“拼图法”(jigsaw)等等。

(2)隐喻性映射可以用来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可以说明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了解词的演变机制,更好地理解、记忆词汇。

(3)通过了解语言的隐喻本质及其隐喻概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隐喻性的语言,特别是在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中,对隐喻的正确理解和把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理解作品的修辞及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上下文,讲解隐喻的含义和用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隐喻是含有深刻文化底蕴的语言,表征着不同文化群体人们的不同的思维方式。

隐喻研究可以帮助学生透视文化,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三、结语
认知语言学是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经验紧密相连,与外语学习、教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如何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成果应用在教学上,如何形成一个系统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一个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Anderson,A.﹠Lynch,T.Listening[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Brown,G.﹠Yule,G.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王守元,刘振前.隐喻与文化[J].外语教学,2003(1).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