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之中国古代玉器
上海博物馆征集收购名单公示

上海博物馆征集收购名单公示
上海博物馆近日公布了一份征集收购名单,以拓展其艺术品和文物藏品的丰富性。
这一举措旨在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艺术品收藏,促进文化交流与艺术传承。
据了解,上海博物馆希望通过征集收购的方式,不断完善其馆藏,将其打造成为一座集多种文化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该名单主要包括了名家书画、古代陶瓷、青铜器、玉器、珍贵字画、珍奇文献、历代名人遗物等艺术品和文物。
上海博物馆表示,此次征集收购名单的公示旨在向社会公众展示其收藏重点和重要收购对象,同时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藏家和爱好者参与其中。
博物馆将严格按照专业标准,对收到的艺术品和文物进行鉴定、评估,并与收藏者协商价格和交易细节。
这一动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许多艺术品收藏爱好者纷纷表示,此举为广大藏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既可以展示自己所收藏的珍品,也有可能将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让更多人共享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上海博物馆还计划利用征集收购名单,加强与各大拍卖公司和艺术品交易平台的合作,通过公开竞拍等方式,扩大其艺术品收
购的范围和数量。
这将为市场注入更多活力,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与繁荣。
总的来说,上海博物馆征集收购名单的公示对于丰富博物馆的藏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及活跃艺术品市场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一举措有望吸引更多的艺术品藏家和爱好者积极参与,共同推动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落款1962年上海博物馆真的吗

落款1962年上海博物馆真的吗
摘要:
1.背景介绍:上海博物馆的建立和历史
2.1962 年上海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
3.1962 年上海博物馆底款的盘子是否存在
4.结论:1962 年上海博物馆底款的盘子可能存在,但数量不多
正文:
上海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952 年,位于上海市中心。
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1962 年,上海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活动丰富多彩。
这一年,博物馆举办了多个艺术品展览,包括书画、陶瓷、玉器等,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同时,博物馆还致力于收藏和保护历史文物,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1962 年,有传言称上海博物馆出过一种底款为“上海博物馆1962”的盘子。
经过查证,这种盘子可能确实存在,但数量非常稀少。
据悉,这种盘子可能是博物馆为纪念1962 年举办的展览而制作的纪念品,因此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然而,由于相关资料和证据有限,这一说法无法得到证实。
综上所述,1962 年上海博物馆底款的盘子可能存在,但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证实其存在。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品介绍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品介绍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座集自然科学教育、科学普及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其丰富的展品涵盖了地质、动物、植物、人类文明等多个领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界的绝佳场所。
在地质展区,观众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构造。
这里展示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化石和地质模型,让观众可以亲眼见证地球亿万年的变迁。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展品之一是一块巨大的恐龙化石化石,它让我们想象起恐龙时代的景象,感受到地球上生命的奇妙之处。
动物展区是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区域之一。
这里展示了各种珍稀的动物标本,包括大象、狮子、熊猫等。
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些动物的外貌和生活习性,了解它们的生态环境和保护现状。
此外,还有一些交互式展示,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动物的奇妙世界,比如模拟飞行和模拟深海潜行等。
植物展区展示了世界各地的植物多样性。
这里有大型的植物标本、树木模型和植物园,让观众感受到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观众可以了解到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展示植物与动物互动关系的内容,比如花粉传播和果实分散等。
人类文明展区展示了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这里展示了不同时期的人类工具、艺术品和文化遗产,让观众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文化多样性。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是一件精美的古代玉器,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博物馆还设有交互式科普展示和科学实验室,让观众可以亲自参与科学实验和探索自然奥秘。
这些展示和实验旨在激发观众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总的来说,上海自然博物馆作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展示了丰富多样的自然科学展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界的机会。
观众可以通过观看展品、参与互动展示和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地球、动物、植物和人类文明的奥秘。
这里不仅是知识的宝库,也是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场所。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知识乐园。
上海博物馆大克鼎简介

上海博物馆大克鼎简介
上海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南侧。
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克鼎。
大克鼎是中国青铜器中的一种,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件礼器。
它高1.33米,重875公斤,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之一。
大克鼎的造型非常精美,器身上刻有许多图案和文字,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克”二字,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
大克鼎的历史非常悠久,它是中国青铜器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艺术水平。
大克鼎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还在于它的艺术价值。
它的造型和图案非常精美,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才华。
它的保存状态也非常好,是中国青铜器中保存最完好的之一。
上海博物馆是大克鼎的珍藏地,它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欣赏大克鼎的机会。
博物馆内还有许多其他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陶瓷、玉器、书画等,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观博物馆,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
大克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青铜器中的代表之一。
上海博物馆作为大克鼎的珍藏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欣赏大克鼎的机会,也为人们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
明清玉器之吉祥意蕴

唐太宗曾言:“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
”其意“玉不琢不成器”。
美玉只有经过雕琢才能成为有灵性的宝物。
玉器的雕琢图案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意蕴。
古代玉器图案主要有图腾崇拜、生殖崇拜、权力象征、祭祀礼器等。
春秋孔子“比德于玉”,认为君子应有美玉的品德。
古人说到玉就想到君子的高尚品德;后人把少女之品貌比作玉洁冰清、亭亭玉立、玉树临风等。
人们赋予玉器的这些人格化的赞誉,说明玉在中国人心中的价值和意义,已超越了玉器本身。
玉器各种意蕴图案经历代传承与创新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
明清时玉器图案最大的特点是每一件玉器都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称为“有图必意、意必吉祥”,集祥瑞、吉庆、美景之大成。
一、“福禄寿喜”及“富贵荣华”之类的图案“福禄寿喜”及“富贵荣华”是明清时民间最为普遍和最为喜尚的题材之一,通常以寿星、蝙蝠、麋鹿、仙鹤、元宝、葫芦及各种瑞草、祥云、瓜果、吉字等图案的巧妙组合构成寓意双喜临门、五福捧寿、天官赐福、福禄万代、福喜绵长、松鹤延年、鹤鹿同春、玉堂富贵、连年有余、招财进宝、福在眼前等吉祥图案。
1.“五福捧寿”(图一):现藏河北省博物馆,清代,玉桃,高13厘米。
圆雕一大桃形,桃面浮雕五只姿态各异的蝙蝠,桃子比喻长寿,蝙蝠比喻福气,整幅图案寓意“福寿双全”、“福寿安康”。
所谓“五福”即指是五种福运,语出《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2.“福禄寿喜”(图二):现藏上海博物馆。
明代,玉铊尾,长13.5厘米。
二层透雕,卷草纹为底,四周满饰花草,正面雕行龙,左为松枝蝙蝠,右为梅花喜鹊,双鹿徜徉。
蝙蝠(福)、双鹿(禄)、松枝(寿)、喜鹊(喜)等寓意揽尽了“福禄寿喜”的种种吉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麻姑献寿”(图三):清代玉牌,高5.8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双面雕琢,一面草书寿字,另一面琢麻姑。
麻姑发髻高耸,衣带飘然,面容慈祥,双手抱美酒,驾云前往天庭。
[VIP专享]上海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
![[VIP专享]上海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https://img.taocdn.com/s3/m/a6cd55bd915f804d2b16c1a1.png)
上海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文物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它是古代先民智慧的集成,历经时间的打磨,成为民族的代表、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象征。
上海博物馆建于1952年,基本定位是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其收藏、展览和研究以中国古代的艺术品为重点。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上海博物馆共有藏品1,019,259件,其中一级文物717件,二级文物34,505件,三级文物107,992件。
上海博物馆现有十个常设陈列,其中青铜、陶瓷、绘画、书法陈列囊括许多国之重宝,雕塑、印章、钱币、玉器、家具与少数民族工艺亦各具特色。
然而,囿于陈列空间和条件,今天参观者在展厅中所见不足上博藏品总量的百分之一。
《琳琅——上海博物馆藏珍品导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不仅包含上海博物馆常设陈列中的精品文物,同时亦涉及那些平日深藏闺中未能和参观者见面的其他文物珍品,如甲骨、竹简、历代善本图书、文房四宝、竹木牙角雕刻、织绣画、欧洲玻璃器和陶瓷器等。
由此书可以管窥上海博物馆所藏的缤纷多彩的文物,是以定名为“琳琅”。
经授权,澎湃新闻选取上博最珍贵的几件宝贝与读者共享。
大克鼎[青铜]大克鼎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它是青铜器转变期的典型代表。
大克鼎的纹饰器形端庄稳重,采用大量变形纹饰,耳旁的龙纹也与西周早期不同。
颈部的兽面纹脸部轮廓变为线条,仅留眼睛可辨,后称为“变形兽面纹”。
腹部的波曲纹极具节奏感与韵律感。
大克鼎有两百九十字铭文,分为两个部分:一位周王对克的赏赐嘉奖,因克的祖父有功于王室,特奖赏克职位;二为克对各种赏赐的描述。
克任职膳夫,即《周礼》记载的宫廷厨师长,但周王给他的权力却很大,可以对外传达王的指令,对内向王反映民意。
除大克鼎外,还有小克鼎七件,用以盛放肉食一类祭祀供品。
七件小克鼎分散在上博以及故宫、天津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与国外。
克作为膳夫却享有诸侯级别使用的列鼎制度,并且拥有七件,令人思虑,同时也可以确定当时他确实是一位权重一时的重臣。
上海观复博物馆简介

上海观复博物馆简介上海观复博物馆是一家以收藏、展示和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品为主的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
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25号,占地面积约为1,700平方米。
馆内展示的艺术品主要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金银器、书画、雕塑、佛教艺术品等。
博物馆的名字“观复”源于《周易》中的一句话:“观乎天文,察乎人事,明于是观于崇德,而文物自复。
”意为通过观察天文和人事,从中领悟崇高的道德,从而使文物得到复兴。
博物馆的创始人陈列夫先生,是一位热爱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企业家,他在上海创立了观复文化集团,并将自己的收藏品捐赠给博物馆,成为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之一。
博物馆的展厅设计简洁大气,色调以白色为主,墙上悬挂着大幅的书画作品,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
馆内的展品分为三个主题展区:青铜器展区、陶瓷展区和书画雕塑展区。
其中,青铜器展区展示了多件商、周、汉、唐等时期的青铜器,如商代的鼎、尊、簋等,汉代的鸟兽面壶、鸟兽纹铜镜等;陶瓷展区展示了多件唐、宋、明、清时期的陶瓷器,如唐代的三彩马、宋代的定窑瓷器等;书画雕塑展区展示了多件明、清、民国时期的书画和雕塑作品,如明代的《千里江山图》、清代的康熙御制《山水图》等。
除了常设展览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和文化活动,如“观复馆藏精品展”、“中国古代玉器展”、“现代艺术品展”等。
这些展览和活动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还促进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上海观复博物馆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艺术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举办了多次国际性的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总之,上海观复博物馆是一家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博物馆,它通过展示中国古代艺术品,让观众领略到了千年文明的精髓和魅力,也为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上海博物馆小报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地上五层,地下二层,从远处眺望,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博物馆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和特别展厅;二楼为中国古代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和特别展厅;三楼为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玺印馆;四楼为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和特别展厅。
馆内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全部收藏以青铜器、陶瓷器和书画最具特色。
在青铜礼乐器中,重要的藏品有西周成王时代的德方鼎,康王时
代的大盂鼎,孝王时代的大克鼎、小克
鼎等;瓷器有商原始青瓷尊,唐越窑海
棠式大碗,明永乐景德镇窑红釉盘、明成化景德镇窑青花孔雀蓝釉盘等等;书画中,从早期的晋、宋、元至明清期名家作品上万余件,是馆藏的重要特色。
陈宇杰
四年级(2)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玉器
玉器是一种中国独特的艺术品,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玉料藏量非
常丰富,而且品种齐全,质地优良。
由于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开始制造,中国的玉器
制作技法特殊而先进,造型纹饰典雅,内涵丰富而深蕴。
玉器在中国的用途非常广泛,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上都发挥过其他艺术品不能取代的
作用。
一、中国古代玉器的主要类别
1礼器:主要用于祭祀神灵,也作朝聘符节等。
有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等。
2仪仗器:原是工具或武器,但不实用,而是在王室典礼中使用以增强威严感。
有玉釜、玉戚、玉鉞、玉戈、玉刀等。
3佩戴器:式样繁多,用以佩戴。
有饰耳的玉玦、饰颈的玉璜、饰发的玉簪、饰腕的
玉镯、饰腰带的玉銙、饰剑的玉剑饰等,以及悬挂于身的玉龙、玉幉(巾应为韦)、
玉人、玉动物等,有些组合为成套配饰,是贵族的重要仪饰。
4丧葬器:专为死者制作的以祈求尸体不朽的玉制品。
有玉衣、玉琀、玉握、玉塞等。
5陈设玩赏器:纯作艺术欣赏。
有玉人物、玉动物、玉仿古彝器、玉山、玉如意、玉
插屏等。
6实用器:日常生活品有束腰的玉带钩、玉杯、玉碗、玉盘、玉壶等,还有玉镇纸、
玉笔筒等文房用具。
二、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内涵
1玉器是财富和权力的代表
在古代社会里,玉器大多被上层贵族所占有,而下层的平民百姓一般不拥有或很少
使用。
从出土的古代墓葬中可以看出,氏族首领、王侯贵戚等往往随身陪葬大量精美
的玉制品,不但反映出奢豪的经济财力,还显示出特殊的政治权势。
在礼法确立以后,用玉的等级名分还被严格地区别限定,并形成系统的使用制度,根据玉的品类、尺寸、纹饰、色泽、质地等来表明其品位的高低,社会各阶层人士则按照贵贱尊卑,分别执
佩不同的玉以表示身份。
2玉器是宗教神明的使者
古人把玉器作为沟通人与神的法物,用来祭祀天地山川、祖先神灵,以此祈求护佑。
并相信玉具有祛疫辟邪、攮除灾祸的特殊功能,因而将其制成各类护符,随身佩挂,
借以祛除不祥。
或制成葬玉,用来保护尸体不朽,甚至认为食玉可以益寿成仙。
3玉是古代伦理道德的标识
古人从玉特有的温润缜密等自然属性中生发出众多的意义,从而赋予玉以种种美德。
孔子称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忠、乐、信、天、地、德、道,把玉玉德与君
子操行联系在一起。
玉的道德说对古代精神世界影响很大,无论天子还是士庶,历代
都以佩玉为尚,因其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表示,更可以用来规范自己的品德,节制自己
的行为举止。
三、中国古代玉器例举
1玉龙:龙是人们幻想中的动物,玉龙始见于红山文化,以后历代延续不绝,既有单
独造型的,也有作为装饰纹样的,时代特征鲜明,象征着等级、权位、吉祥等。
2玉璧:形制为扁平圆形,中间有一圆孔。
玉璧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代表器物之一,在良渚文化的墓葬和遗址中常有发现。
璧是古代先民祭天的礼器。
璧的延续时间
很长,历经商周、春秋战国,在汉代还大量存在,而且随着工艺的进步,纹饰越来越
精美,但祭天的功能逐渐减少。
3玉琮:形制为内圆外方中空的方柱体,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主要代表器物。
玉
琮的四面,一般以每面环的折角为中线,雕琢神人兽面复合的神像纹。
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而琮又是成内圆外方中空的方柱体,因此,琮应该是古代先民祀
地的礼器。
神人兽面纹应是他们所崇拜的神灵形象。
玉琮在商周时代之后逐渐减少。
4玉具剑:用玉装饰的剑称为玉具剑。
完整的玉剑饰有剑首、剑格(均饰于剑身)、
剑璏、剑珌(均饰于剑鞘)。
玉具剑是王侯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流行于东周两汉。
5玉刚卯:玉刚卯是一种长方形的四面体,高约三厘米,上下有一通心穿,四周刻有
铭文,是汉代人们佩带在身上作辟邪压胜用的一种佩饰。
6玉琀:是一种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
死者口中含玉的习俗,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崧泽
文化就已经开始。
汉代,放在死者口中的玉一般都为蝉形,这与当时人们的迷信思想
有关,由蝉脱壳成虫,联系到“转生”和“再生”,故置蝉于口中,以寄托暂死复生
的幻想,有象征复活、再生的意思。
7玉握:是一种握在死者手中的玉器。
汉代的玉握多为成对的玉猪,古代猪是财富的
象征,因此,玉握雕成猪的形状,表示财富伴随死者而去。
8“春水”“秋山”玉:是辽、金时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玉器品种,表现的是“春水围鹅秋射鹿“的狩猎活动。
”鹘攫天鹅“和”山林群鹿“是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以此为题材的作品称之为“春水““秋山”玉。
四、主要玉材及产地
中国古代所称的“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从矿物学上将玉分为两类,
即软玉和硬玉,软玉在中国主要指新疆玉,硬玉则主要指翡翠;广义是沿袭中国的传
统观念:“玉,石之美者”,在此意义上,玉的含义十分广泛,它不仅包含了新疆玉、岫岩玉、南阳玉,而且还可以包括玛瑙、水晶、绿松石等品种。
1和田玉:产于新疆和田而得名,属透闪石矿物,硬度6.0—6.5.因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呈白、青、青白、碧、黄、墨等色,以羊脂玉为上品。
和田玉是古代玉材中的主流。
2岫玉:产于辽宁岫岩县。
为蛇纹石矿物,硬度2.5—5.5.蛇纹石产地广泛,有名的还
有甘肃的酒泉玉,广东的信宜玉等。
3南阳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又称独山玉。
系斜长石等矿物组成的岩石,硬度6—6.5.
4蓝田玉:产于陕西蓝田,为蛇纹石矿物。
5翡翠:即硬玉,主要产于缅甸,属辉石类矿物,硬度7。
清代开始大量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