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宝贝的大动作发展训练

合集下载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策略和方法如下:一、粗大动作1.俯卧:让宝宝趴着,并引导他们通过手臂和腿的力量来移动身体。

这有助于提高宝宝的颈部和上半身肌肉力量。

2.独坐:让宝宝坐在稳定的表面上,如地板上的垫子或椅子上,以锻炼他们的坐姿和平衡能力。

3.爬行:鼓励宝宝练习爬行,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协调性、平衡感和上半身肌肉力量。

4.站立和行走:当宝宝能够站立和行走时,让他们在稳定的表面上练习这些技能,以增强他们的腿部肌肉力量和平衡感。

5.上下楼梯:引导宝宝上下楼梯,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腿部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6.踢球和扔球:让宝宝踢球和扔球,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臂和腿部肌肉力量以及协调性。

7.户外活动:让宝宝在户外活动,如跑步、跳跃、攀爬等,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全身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二、精细动作1.抓握:让宝宝抓握小玩具或物品,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和手部肌肉力量以及协调能力。

2.对指捏:让宝宝用手指捏取小物品,如豆子或葡萄干,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3.折纸和粘贴:让宝宝练习折纸和粘贴,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4.使剪刀:让宝宝使用剪刀来剪纸或其它柔软的材料,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5.涂鸦和写字:让宝宝涂鸦和练习写字,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臂和手指肌肉力量以及协调性。

6.玩沙子:让宝宝玩沙子,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7.玩拼图:让宝宝玩拼图游戏,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以及空间感知能力。

在促进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能力进行训练,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2.在训练过程中保持安全和舒适的环境,避免危险物品和过度疲劳。

3.鼓励宝宝积极参与训练,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4.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反应,避免过度训练和疲劳。

3-6岁幼儿八大基本动作目标及发展要点

3-6岁幼儿八大基本动作目标及发展要点

3-6岁幼儿八大基本动作目标及发展要点幼儿期是儿童身体和认知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幼儿能够掌握一系列基本动作。

这些基本动作对于幼儿的身体发展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3-6岁幼儿八大基本动作目标及其发展要点。

一、跑步跑步是孩子发展全面运动技能的重要动作。

通过跑步,幼儿可以锻炼全身肌肉,提高心肺功能和协调能力。

在3-4岁的幼儿期,他们应该能够稳定地跑步,能够掌握规则的方向和节奏。

5-6岁的幼儿则能够跑步时保持身体平衡且姿势端正。

二、跳跃跳跃是幼儿锻炼腿部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的主要动作。

3-4岁的幼儿可以进行单脚跳和双脚跳的训练,通过跳跃可以提高他们的肌肉协调和控制能力。

5-6岁的幼儿能够进行更复杂的跳跃动作,如绳索跳等,能够控制自己的力量和节奏。

三、投掷投掷是幼儿手眼协调和臂部力量发展的关键动作。

3-4岁的幼儿可以掌握将物体朝目标方向投掷的基本技能。

5-6岁的幼儿能够提高投掷的力度和准确性,能够投掷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体。

四、接球接球是幼儿运动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接球,幼儿可以提高手眼协调和反应能力。

3-4岁的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接球练习,如接低空抛物等。

5-6岁的幼儿则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接球动作,如接高空抛物、双手接球等。

五、爬行爬行是幼儿身体发展和协调能力的重要动作。

通过爬行,幼儿可以锻炼上肢和下肢肌肉,并提高平衡能力。

在3-4岁的幼儿期,他们应该能够熟练进行爬行,包括四脚爬和双膝爬。

5-6岁的幼儿能够进行更复杂的爬行动作,如攀爬、攀登等。

六、平衡平衡是幼儿正常运动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练习平衡,幼儿可以提高肌肉协调和控制能力,预防跌倒和受伤。

3-4岁的幼儿可以进行单脚站立和行走等简单平衡动作。

5-6岁的幼儿则能够进行更复杂的平衡训练,如单脚跳、骑自行车等。

七、攀爬攀爬是幼儿锻炼上肢和下肢力量,提高肌肉协调和控制能力的重要动作。

3-4岁的幼儿可以掌握简单攀爬的技能,如攀爬楼梯、攀爬滑梯等。

训练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

训练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

训练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一、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阶段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发展分为以下阶段:头部控制期、躯干控制期、四肢控制期和全面协调期。

1.头部控制期:出生后0-4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需要学会抬头、扭头,以及控制头部的姿势,为后续的运动发展打下基础。

2.躯干控制期:4个月-12个月。

宝宝逐渐开始学会坐起来、爬行、俯卧撑等动作。

他们的肌肉发展得很快,同时也在逐渐掌握重心平衡。

3.四肢控制期:12个月-18个月。

宝宝的肌肉力量进一步增强,可以向上爬、爬楼梯、走路、奔跑等。

4.全面协调期:18个月以上。

宝宝开始掌握复杂的动作,比如跑步、跳跃、投掷等,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训练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的方法1.每日体育锻炼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体育锻炼是锻炼粗大动作的最好方式之一。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进行室内或室外的体育锻炼活动。

比如跳跃、旋转、悬挂、绕圈等。

2.提供合适的玩具合适的玩具不仅可以提高宝宝的粗大动作能力,还能帮助他们锻炼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

比如橡胶球、翻转卡片、积木等。

3.创造挑战性的环境挑战性的环境可以激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推动他们发展各种技能。

比如搭建一个复杂的障碍赛道,让孩子鼓起勇气挑战自己。

4.提供帮助与鼓励对于正在学习新动作的宝宝来说,家长的支持和鼓励是很重要的。

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宝宝,避免太多的压力和抱怨。

三、注意事项1.尽量避免长时间坐着玩耍,特别是在靠近电视和电脑的位置。

2.在宝宝进行锻炼时,家长要时刻监督,确保他们的安全。

3.适当增加活动时间,但要避免过度疲劳。

4.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睡眠,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总之,训练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支持和引导。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逐步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健康、快乐的孩子。

2~3岁幼儿粗大动作活动设计

2~3岁幼儿粗大动作活动设计

2~3岁幼儿粗大动作活动设计幼儿时期是身体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因此粗大动作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粗大动作活动涉及到孩子的整个身体,能够促进孩子的协调性、平衡性以及灵敏性等方面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中,设计适当的粗大动作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介绍一些适合2~3岁幼儿的粗大动作活动设计。

1.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舞蹈活动在音乐的陪伴下,让幼儿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挥手、跳跃、转圈、伸展等。

这样的活动除了能够锻炼幼儿的肌肉系统,还可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2. 适当的攀爬活动在幼儿园的操场或室内环境设置一些攀爬的场所,如简单的攀爬架、小滑梯等,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平衡感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的勇气和自信心。

3. 与伙伴进行接力活动设计一些简单的接力比赛,如跑步比赛、传球比赛、搬重物比赛等,这样的活动可以通过竞争性的游戏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4. 组织球类运动活动准备一些小球类运动设备,如毽子、小球、小箭等,让孩子进行投掷、接球等简单运动行为。

这些活动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幼儿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

5. 模仿动物的行为让幼儿模仿一些动物的行为,如猫爬行、蛇爬行、熊走路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加幼儿的兴趣与乐趣,同时也能够锻炼幼儿的运动能力和感知能力。

在设计2~3岁幼儿的粗大动作活动时,需要注意活动的简单易懂,玩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开发身体和心理的潜力和能力,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得到全面的教育。

除了上述的活动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粗大动作活动,如平衡练习、跑步、跳跃、爬爬练习等。

这些活动都可以为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做出贡献。

平衡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粗大动作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设计一些简单的平衡练习,如单脚平衡、踮起脚尖等,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平衡技巧。

跑步和跳跃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锻炼身体,提高心肺功能,同时也可以增加幼儿的活跃度和自信心。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的策略和方法包括:
抬头动作训练:如竖抱抬头、俯腹抬头、俯卧抬头等。

在练习时,要保持婴幼儿吃饱后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进行,以避免吐奶或让宝宝感到不适。

翻身训练:当宝宝学会抬头后,就可以尝试教他翻身。

可以先从侧卧位帮助他翻到俯卧位,然后再从俯卧位翻到仰卧位。

这种翻身训练可以促进宝宝全身肌肉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爬行训练:爬行是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可以通过引导宝宝用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来爬行,从而锻炼他的全身肌肉和协调能力。

站立和行走训练:当宝宝学会爬行后,可以逐渐引导他站立和行走。

可以先从扶着家具或父母的手站立开始,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

在练习时要注意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保障,避免摔倒或受伤。

粗大动作游戏: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来促进宝宝的粗大动作发展,比如躲猫猫、抓球、骑小车等。

这些游戏可以帮助宝宝锻炼全身肌肉和协调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的反应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对于0-3岁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父母应该耐心引导和训练,同时也要注意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保障和鼓励,让他在快乐中成长。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课件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课件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幼儿动作发展”部分,重点讲解3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1. 粗大动作的定义及分类;2. 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3. 影响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因素;4. 促进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粗大动作的概念及其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2. 掌握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及促进方法;3. 学会设计适合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游戏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及促进方法。

难点:如何根据婴幼儿个体差异设计针对性强的动作发展游戏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播放设备、实物展示(如:球、跳绳等);2. 学具:动作发展评估表、游戏活动设计模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3岁婴幼儿进行粗大动作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理论讲解:a. 粗大动作的定义及分类;b. 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c. 影响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因素。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身边的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情况。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针对3岁婴幼儿设计粗大动作发展游戏活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适合3岁婴幼儿的粗大动作游戏活动。

6.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游戏活动设计,大家共同讨论、评价、改进。

六、板书设计1. 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指导2. 内容:a. 粗大动作定义及分类b. 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特点c. 促进方法及游戏活动设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身边的3岁婴幼儿,为其设计一个促进粗大动作发展的游戏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进一步提高游戏活动设计的针对性。

同时,关注国内外有关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研究动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婴幼儿个体差异设计针对性强的动作发展游戏活动。

0_3岁宝宝早教_大运动能力训练

0_3岁宝宝早教_大运动能力训练

0-3岁早教—大运动能力训练内容安排1个月1、训练宝贝俯卧抬头。

让宝贝俯卧,大人在他的头部上方摇铃铛,鼓励宝贝跟着铃声抬头,每天练习2-3次。

2、训练宝贝转头。

将宝贝抱在身上,让他的脸向着前方,另一个人在宝贝的背后忽左忽右地伸头、摇铃或呼唤宝贝的名字,逗引他左右转头,以增强颈部肌肉的控制力。

2个月1、抬头:抬头训练,即竖抱抬头、俯腹抬头和俯卧抬头(具体方法见1月计划)。

经过训练,宝宝不但能抬起脸部观看前面响着的摇铃,而且下巴也能短时间离开床,双肩也能抬起来。

这样就丰富了孩子的视觉信息,增强了颈部张力。

2、在训练俯卧抬头的同时,可以用手顶住孩子的足底,虽然此时他的头和四肢尚不能离开床面,但两个月的宝宝会用全身的力量向前蹿行,这种类似爬行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与8个月时爬行不同,练习的目的不是教孩子爬的技能马上会爬,而是通过练习,促进孩子大脑感觉统合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开发智力的潜能,激发快乐情绪的重要方法。

3、转头练习:将宝宝背靠在妈妈胸腹部,面向前方,爸爸在妈妈背后时而向左、时而向右伸头呼唤宝宝的名字或摇动带响的玩具,逗引宝宝向左右转头。

4、坚持“行走”练习:两个月的宝宝的步行反射是原始反射之一。

如果得不到巩固和强化,就会在30-40天前后消失。

如果每天坚持练习2-3次,每次走10步左右,这种本领就会一直保持。

经过每天的强化练习,宝宝在10月前后就能独立行走。

早期站立行走,视野比躺着扩大,认知能力大大加强、加快。

但是对早产儿、佝偻病患儿不宜进行“行走”练习。

5、常常轻捏婴儿的10个手指和指尖,捏时告诉他手指名称(对牛弹琴)。

3个月1、这个月,家长要继续训练宝宝俯腹、俯卧抬头,方法可以和宝宝2个月时的方法相同。

要使宝宝俯卧时头部能稳定地挺立达45°-90°,家长可以用前臂和肘能支撑头部和上半身的体重,使胸部抬起,脸正视前方。

家长不要忘记用手抵住宝宝足底,教宝宝练习爬行。

2、家长要每天坚持做宝宝被动体操及“三浴操”。

幼儿粗大动作0-3岁教案

幼儿粗大动作0-3岁教案

幼儿粗大动作0-3岁教案教案标题:幼儿粗大动作0-3岁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粗大动作技能,包括爬行、翻滚、跳跃、奔跑等。

2. 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和空间意识。

3. 提供适合幼儿年龄段的活动,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案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如摇摆手臂、踮脚尖等,以准备身体活动。

- 利用音乐进行简单的舞蹈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2. 爬行训练(10分钟):- 在安全的环境下,设置一段适合幼儿爬行的区域,如垫子、隧道等。

- 引导幼儿进行爬行活动,可以给予一些简单的指令,如“向前爬”、“向后爬”等,以增加趣味性。

3. 翻滚活动(10分钟):- 在柔软的垫子上,示范给幼儿看如何进行翻滚动作。

- 鼓励幼儿模仿并进行翻滚,可以在旁边提供支持和指导。

4. 跳跃训练(10分钟):- 在安全的区域内,设置一些跳跃的目标,如小障碍物、彩色圈等。

- 引导幼儿进行跳跃活动,可以进行简单的跳跃游戏,如“跳过障碍物”、“跳进彩色圈”等。

5. 奔跑游戏(10分钟):- 设计一些奔跑游戏,如追逐游戏、接力赛等,以增加幼儿的活动强度和趣味性。

- 确保游戏的安全性,并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和赞扬。

6. 放松活动(5分钟):-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如深呼吸、伸展等,以缓解身体疲劳。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动作是否规范等。

2. 与幼儿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对活动的喜好和理解程度。

3. 根据观察和交流的结果,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教学参考。

教案延伸活动:1. 利用各种器械,如球、绳子等,进行更复杂的粗大动作训练。

2. 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和协作。

3. 创设不同的环境和场景,如户外活动、水上活动等,以拓展幼儿的粗大动作技能。

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所的安全性,移除可能造成幼儿受伤的障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岁宝贝的大动作发展训练
0-3岁宝贝的大动作发展训练
24个月时宝贝能够连续跑5-6米。

促进训练:
* 练习跑步
大人可以与宝贝玩“捉迷藏”、“找妈妈”等游戏,通过在游戏中追逐,有意识地让宝贝练习跑和停的动作,使宝贝逐渐学会在停止跑之前先放慢速度,让自己的身体站稳。

经过多次训练,宝贝慢慢地能放心向前跑,不至于因速度快而头重脚轻,向前摔倒。

* 练习四处走动
带宝贝到公园四处走动,拾落叶。

大人说:“秋天到,树叶飘,小朋友们来拾落叶。

”让宝贝尽可能地采集多种类的树叶,并把它交给大人。

这样,就可以使宝贝四处走动寻找树叶,并在拾到后放在篮子里。

篮子装满后,再让宝贝把落叶倒掉。

* 追动物玩具
为宝贝准备几个能够拖拉的玩具小动物,如小鸭或小鸡等,让宝贝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坐在场地的一端。

大人告诉小朋友,小鸭或小鸡都跑了,现在请跟在我身后去追,看看谁跑得快。

然后,大人手里拉着拖拉玩具在前面跑,让小朋友在身后追,追上两三圈。

通过这个游戏,锻炼宝贝的全身大肌肉的活动能力,使他可以在指定的范围里跑,并在跑的时候相互不碰撞。

* 开飞机
让宝贝把双臂在身体旁平举起来,学着开飞机的样子在场地里跑。

大人嘴里可以给宝贝念一些歌谣,如“小飞机,天上飞,我是小小的飞行员,我带爸爸妈妈去看白云”。

做这个游戏最好是大人或其他小朋友与宝贝一起做,以训练宝贝在跑动时不与别人相撞。

30个月——
宝贝不仅跑得稳,而且动作要比以前协调,起跑时手的姿势正确,但不能持久,半分钟跑25-35米。

促进训练:
* 找玩具
大人先准备好若干个玩具,让宝贝闭上双眼,然后把玩具藏在家里各个角落。

让宝贝睁开眼睛在家里进行寻找,找到后交给妈妈,这个游戏可以玩2-3次,训练宝贝的大肌肉运动的协调性,有助于跑得更好。

* 摘苹果
在客厅的一端牵一根线,在线上挂一串剪成苹果形状的纸条,高度正好让宝贝能摘到。

给宝贝一个小桶,让宝贝提着小桶去摘苹果,摘上几个就送给妈妈一次,以增强宝贝的大肌肉协调性。

* 平衡木
在房间里的地板上,按一定的间隔摆放8块墙砖,然后再在上面放一块15厘米宽的木板,搭成一个简易的平衡木,鼓励宝贝在上面来回行走。

不过,大人要注意在旁边用手保护,以防宝贝摔倒。

通过反复练习宝贝逐渐行走自如,这对更好地跑起来很有益处。

36个月——
宝贝跑时姿势基本正确,半分钟能够跑35-40米。

促进训练:
* 走圆圈
大人带着宝贝,沿着画好的大圆圈走。

也可根据宝贝情况调整走动的速度与圆圈的大小,增加或减少宝贝的活动量。

游戏可以反复进行,也可以随时结束,训练宝贝的大肌肉动作的能力。

21个月——
宝贝能双脚连续跳跃,但不超过10次。

促进训练:
* 向上跳
让宝贝双脚并拢,向上跳起,再双脚着地。

这个练习可以反复练习,促进宝贝的腿部力量,提高腿的平衡能力。

但在一开始练习时,大人要注意保护宝贝,以免摔伤。

24个月——
宝贝双脚并跳时,能够双脚同时离地和同时落地2次以上。

促进训练:
* 双脚跳
大人拉着宝贝的双手,与宝贝面对面站立,大人先做一遍双脚跳起来的动作给宝贝看,然后让宝贝和自己一起跳。

一开始训练时,大人最好拉着宝贝的双手
让宝贝双脚跳,逐渐让宝贝拉着大人的一只手或扶着东西跳,直至宝贝能够自己跳。

反复训练可以增强宝贝身体的平衡力和协调力。

30个月——
宝贝能双脚向前连续向前跳1-2米远。

促进训练:
* 跳远
大人与宝贝相对站立,拉着宝贝的双手让宝贝向前面跳。

待宝贝熟练后,再让宝贝独自跳远,并练习从最后一个台阶上跳下,能够独立站稳的动作。

36个月——
宝贝双脚可以连续向前跳3-4米,原地跳1-20次,还能够从楼梯最末一级台阶跳下来。

促进训练:
* 追人游戏
让宝贝和小朋友一起玩“你来追我”的游戏,还可以让宝贝与小朋友相互追逐,相互躲闪,这些游戏可以全面训练宝贝的运动能力,练习行走自如、跑、跳以及长距离运动,从而促进跳跃运动的发展。

* 骑玩具车
让宝贝自己骑三轮小童车,一开始宝贝骑得不好时,大人帮助宝贝用一下力。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宝贝就能够独自骑着小车向前走了。

通过这个训练,促进宝贝的身体平衡感和腿部力量,对跳跃运动有好处,还可以同时促进视觉与动作的协调性。

2-3岁
宝贝会跳了吗?
2岁的宝贝双脚并跳时,能双脚同时离地和同时落地两次以上;30个月的宝贝能双脚向前连续跳1-2米远;3岁的宝贝能双脚向前连续跳3-4米远,原地双脚跳10-20次,能从20厘米高处跳下。

居家测试要点:
大人先做出双脚同时离开地面跳起的动作,然后鼓励宝贝模仿,观察他能否双脚同时离开地面跳起。

2岁的宝贝能双脚同时离开地面,并同时落地2次以上即为通过。

大人先跳过16开白纸(大约20厘米宽),或者双脚在原地交替跳起,然后鼓励宝贝模仿。

如果33个月的宝贝能双脚同时离开地面跳起,并跃过白纸,但不踩到白纸上;36个月的宝贝能双脚交替跳起,高度在5厘米以上即为通过。

宝贝能自己画圆圈儿吗?
心智发育特点:
2岁宝贝画的圆圈弯弯曲曲,大多不能闭合;到3岁的时候,宝贝涂鸦的能力快速发展,握笔姿势正确,懂得用左手扶纸,会模仿画“气球”、“下雨”、“栏杆”等。

居家测试要点:
在纸上画一个圆圈,让宝贝模仿。

2岁的宝贝会画一个弯弯曲曲的圆圈,没有闭合即为通过;3岁的宝贝能画一个不太规则的圆圈,并且能模仿画出太阳、气球等圆形物体为通过。

宝贝能准确辨认出两种颜色吗?
心智发育特点:
2岁以后,宝贝能够区分红色,但不见得能准确地说出颜色的名称;30个月的宝贝已经能够分辨红、绿两种颜色;随后,宝贝对颜色的认知不断增强。

居家测试要点:
拿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图片或积木后,让宝贝说出每一种图片或积木各为什么颜色。

30个月的宝贝能认出红色即为通过;3岁的宝贝能认识两种以上颜色为通过。

30个月的宝贝会完成提裤子的动作,无需大人帮助,会自己伸手套上一只袖子;3岁的宝贝会自己脱衣服、鞋、袜,穿前面开口的衣服,会按子母扣和系大一点的扣子,会自己穿鞋、袜和裤子。

居家测试要点:
把宝贝的鞋脱下,将鞋尖对着他,再鼓励他自己穿上,观察宝贝能否自己穿上。

把宝贝的上衣扣解开后,鼓励宝贝自己扣上。

33个月龄的宝贝能自己穿上鞋子,但不一定能分清左右,也不一定能系上鞋带;36个月龄的宝贝能自己扣上上衣的一个纽扣即为通过。

专家支招:
分不清左右玩玩滑板
一些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通常会“b”、“d”不分,且出现元、角、分和距离单位换算混乱,并因此影响了学习成绩。

方素珍认为,这往往是前庭发育滞后的前庭失衡所致。

“前庭失衡的孩子多数平衡失调,分不清左右甚至常穿反鞋子,注意力分散,且爱搞恶作剧。

”方素珍说,“对于此类孩子,父母在家中可以经常与之玩摇摆毛巾被的游戏来进行治疗。


具体的方法是,家长把孩子放在毛巾被或床单中间,父母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抖动,使其随之摆动。

“通过游戏可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另外家长平时要鼓励孩子多玩滑板、多走走独木桥等。


刷身游戏可医“刺头儿”
一些孩子在理发时往往表现得烦躁不安,他们左右摇摆着头,企图挣脱理发师按住他们头部的手,而这些孩子一般脾气暴躁,如同有神经质的“刺头儿”。

方素珍认为,这是触觉过分防御的孩子的表现。

“这类孩子最不喜欢别人碰他,而且不合群或不会和别人玩,爱招惹人,人际关系不佳。

”方素珍介绍,“家长不要在这些孩子发脾气时说教,要学会忽视他们的存在。


她介绍,家长可在家中与该类小孩进行刷身游戏来控制病情。

用毛巾、海绵、软刷子或刺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足部等,并根据孩子的反应来控制力量的大小和刺激的强度。

跳蹦蹦床有助动作协调
而走路总是跌跌撞撞,说话还经常结巴,除了看动画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的孩子可能患有本体感失调。

此类孩子多数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笨手笨脚;做事拖拉、磨蹭;语言表达能力差,唱歌跑调;喜欢让大人搂抱等。

对于本体感失调的孩子,方素珍认为可通过跳蹦蹦床、拍球、剪纸等游戏训练达到治疗目的。

“主要是训练其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同时家长要锻炼其长期承担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取报纸、择菜或给花浇水等。

”方素珍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