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2014级高一新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卷 PDF版含答案
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见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紫荆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玩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附答案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选择题(第I 卷1~6题,第II 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 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I 卷7~14题,第II 卷18~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 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 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 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2014年高一秋季入学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打印版

2014年高一秋季入学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2014级2014年秋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考试说明:本次考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第I卷使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题目所对应的方框涂黑,答第II卷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48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liàng)迸溅(bèng)颓唐(tuí)忍俊不禁(jīn)B.刹那(chà)踌躇(chóu)归省(xĭng)长吁短叹(xū)C.笨拙(zhuō)亵渎(xiè)炽热(zhì)气冲斗牛(dǒu)D.拮据(jié)执拗(niù)媲美(pì)弦(xuán)外之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震憾惆怅断壁残垣绿草如阴B.噩梦廖廓冥思苦想指手画脚C.安祥阴霾受益匪浅无所是从D.影碟辐射苍茫大地骇人听闻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⑴莲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它有婀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__________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
⑵家庭的__________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⑶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__________触犯了党纪国法,__________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A.精致熏陶只要……就B.雅致熏陶只要……就C.精致熏染只有……才 D.雅致熏染只有……才4.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一项是()A.他品德高尚。
B.他的品德高尚。
C.品德高尚的就是他。
D.他有高尚的品德。
5.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A.“天立学校的校园非常美丽。
”的主干是“天立学校美丽”。
B.“同学们把花园里的杂草除得干干净净。
”的主干是“同学们除杂草”。
专题08 古典诗歌鉴赏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4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一、(2014届安徽安庆六校高三联考)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南歌子•游赏苏轼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 菰黍、昌歜,席间食品。
琼彝、玉舟,酒壶、酒杯。
【小题1】上片末句为什么提及“古扬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小题2】下片末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出歌声动听、韵味悠长的?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二、(2014届安徽亳州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8分)钟山即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往]王安石辞相后,晚年居住在江宁的钟山。
【小题1】简析“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中“绕”和“舞”字的妙处。
(4分)【小题2】王安石认为,与其“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
你怎么看?(4分’【答案】【解析】【小题1】三、(2014安徽省合肥八中等届高三上学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8分)叹庭前甘菊花杜甫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小题1】请概括这首诗中甘菊花的形象特点。
(4分)【小题2】诗的五、六两句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解析】四、(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①,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②,木犀花③。
[注]①熟水:古代指煎泡而成的饮料、药汤。
②酝藉:同“蕴藉”。
③木犀花:通称桂花。
【小题1】词中所写多为平凡之事、寻常之情,请简要概括。
(4分)【小题2】词的末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小题2】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安徽省六校联考高一新生入学测试语文.doc

安徽省六校联考高一新生入学测试语文1在下文的空缺处,填写出相应的名句。
(6分)盛唐气象表现在诗歌上,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有以王维、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他们直承“采菊东篱下,⑴”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出“⑵,莲动下渔舟”“绿树村边合,⑶”等反映田园风光的诗句;有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写出“千里黄云白日曛,⑷”“忽如一夜春风来,⑸”等再现大漠风光的名句;更有站在峰巅上的两位大诗人,他们是“天生我材必有用,⑹”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答案解析】悠然见南山,竹喧归浣女,青山郭外斜,北风吹雁雪纷纷,千树万树梨花开,千金散尽还复来2名著导读。
(7分)(1)下图为我国某博物馆的一幅雕像,该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以文学名著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
这幅雕像取材于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名著,该名著主人公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自甘堕落。
(3分)(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共有“四次面临死亡”的经历。
请你任选其中两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4分)【答案解析】(1)老舍《骆驼祥子》不甘失败(3分,每空1分)(2)第一次是保尔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腿受了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保尔被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保尔在铁路快修完时,得了伤寒和肺炎。
(4分,任选两次,每次2分)3语文综合性活动。
(12分)【看漫画,拟标题】认真观察漫画,给它拟一个标题。
(8个字以内)(2分)标题【读故事,说语意】一位很有名的作家要到某书店去参观。
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都撤下,全部换上该作家的书。
作家来到书店参观之后,心里感到非常高兴,竟然很傲气地问道:“贵书店只售本人的书吗?”“当然不是。
”书店老板慢条斯理地说,“别的书买完了。
”请问:书店老板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据情境,写语句】“天下安徽人”是安徽省电视台公共频道的一个专栏节目,该栏目每期介绍一位安徽人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安徽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6页,第II卷第7页至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选择题(第I 卷1~6题,第II 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 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I 卷7~14题,第II 卷18~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 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 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 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附答案解析)2014年安徽学业水平测试真题·语文

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页:第Ⅱ卷为综合题,共4页。
全卷共七大题,19小题,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将自己的座位号、考试科目涂黑。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与该题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方为有效。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请注意保持答题卡整洁,不能折叠。
3.第Ⅰ卷共13小题,每小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不得分。
一、(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膏梁蛛丝网礼上往来 B.瞌睡名信片没精打彩C.造诣四合院安之若素 D.诽谤摇蓝曲重山峻岭1.C(A高粱、礼尚往来 B明信片、没精打采 D摇篮曲、崇山峻岭)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黄山莲花峰景点经过几年封闭养护,终于改头换面....,重新笑迎八方客人。
B.《三国演义》刻画的众多人物形象,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C.巴西世界杯赛事令中国球迷热血沸腾,但要熬夜看直播让他们心有余悸....。
D.早春二月,春意阑珊....,许多家庭在休闲之时去郊外散步游玩,观赏风景。
2.B(A改头换面:应为“焕然一新”,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
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B栩栩如生: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C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D春意阑珊:春天就要过去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而且有利于提升师生文化素养。
B.提高文言阅读,首先应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
C.考场上能否有良好的心态,是每位考生发挥出最佳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六校2014级高一新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答题时长120分钟,请掌握好时间。
2.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3.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一、基础知识(14分)1.名句填写(5分)(1)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2)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4)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赤壁》)(5)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解剖.(pōu) 邂.逅(xiè) 饮鸩.止渴(zhèn)B.肥硕.(shuò) 栈.桥(jiàn) 怒不可遏.(è)C.发酵.(jiào) 角.色(jiǎo) 尽态极妍.(yán)D.荣膺.(yīng) 媲.(pì)美 相形见绌.(zhuō)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云南鲁甸地震牵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
当记者采访时,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地介绍了当地的受灾情况。
B.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运筹帷幄....,全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腐运动,让腐败官员无处可逃。
C.他刚到台湾一天,就耳濡目染....了很多良好的中国传统礼仪与习惯。
D.他白手起家,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本地商人中的明星人物,终于实现了衣锦还乡....的梦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如今,很多用人单位不管自己的实际情况,一味要求应聘人员具有硕士学历。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一个合理的办法去改善呢?B.随着郭美美事件的发酵,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社会中的道德危机,但谁又能否认高尚与纯洁依然不是社会的主流呢?C.周永康案可能是中国最严重的丑闻。
他的落马真是大快人心,既贯彻执行了从严治党,又彰显了中央反腐的决心。
D.从初中到高中,知识跨度很大,要想保持自己的优异成绩,对于高一新生来说,转变态度、思想、方法是关键。
二、阅读(46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5分)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5.第一句中“和”的意思是 ,第四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2分) 6.诗人借咏洞庭山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怀?(3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9分)移动阅读《2011年中国人移动阅读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共进行了9亿分钟(相当于17个世纪)、6亿次移动阅读。
上下班路上成为移动阅读的高峰,此外,人们也喜欢在床上、沙发上、洗手间等处阅读。
谈到移动阅读,不得不提手机报。
自从2004年7月中国首份“手机报”诞生以来,手机作为“装在口袋里的媒体”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
它的移动性、便携性、互动性、贴身性等优势,满足了信息时代受众在“碎片化时间”中阅读的习惯,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得到认可和追捧。
但是,基于2.5G网络的手机报只能看作是移动阅读的“前世”。
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阅读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人们不再满足于阅读内容单一的手机报,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SP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上阅读成为潮流所向。
这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使得随时随地可读、海量信息聚集、声像图文并茂等设想成为可能。
移动阅读时代到来了。
移动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目前,移动阅读可以分为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和阅读客户端两大类。
电纸书可以阅读PDF、TXT等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一些电子阅读器的电子墨水技术使得辐射能耗低、不伤眼睛、效果逼真,阅读时好像玻璃下压着一本纸质书一样。
而阅读客户端是通过阅读应用软件向读者推送电子书,用户可以下载或在线阅读。
历史上,人们常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藏书多,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书时让牛也出汗。
然而在移动阅读时代,书房将不再“汗牛充栋”,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书籍,并把他们放入口袋中随身携带,这种方式使得阅读“飘”了起来。
同时,阅读器或阅读软件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
读到精彩处,兴起时,轻点按钮,用微博等移动社交工具和他人分享阅读心得。
这样,通过小小的阅读终端,便能以书会友。
《新民晚报》总编辑、上海市记协副主席陈保平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演讲时说:“移动阅读将成为未来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
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另据易观国际报告,手机阅读已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高频率使用的应用之一,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45%。
摩尔定律预示着移动阅读将汇入这样的科技潮流: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阅读体验更好,阅读量更大。
可见,未来移动阅读将在手机上大有作为,“飘”起来阅读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海量信息是把双刃剑,带来丰富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移动阅读让人们读的书越来越多,加上阅读器上从一本书切换到另一本书的功能很方便,使得读者更难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
并且,在公交、地铁等嘈杂的环境中阅读,知识的吸收难免会大打折扣。
因此陈保平也提出:这种碎片化的“浅阅读”是否会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有负面影响,这也是人类每次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值得警醒的地方。
7.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移动阅读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移动阅读所采用的工具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B.移动阅读将成为未来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
C.移动阅读所阅读的对象是数字化的书籍、博客微博、视频等。
D.移动阅读所具有的移动性、便携性、互动性等优势赢得大众的认可与追捧。
8.下列关于文中“碎片化阅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满足了信息时代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
B.碎片化阅读可能会由于环境的嘈杂使知识的吸收大打折扣。
C.碎片化的“浅阅读”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有负面影响。
D.碎片化阅读使人们的阅读在时间、空间上更为自由。
9.移动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概括。
(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20分)隐身衣杨绛我们夫妇有时候说废话玩儿。
“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我们都要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遨游。
我们只求摆脱羁束,到处阅历,并不想为非作歹。
可是玩得高兴,不免放肆淘气,于是惊动了人,隐身不住,得赶紧逃跑。
“啊呀!还得有缩地法!”“还要护身法!”想得越周到,要求也越多,干脆连隐身衣也不要了。
其实,如果不想干人世间所不容许的事,无需仙家法宝,凡间也有隐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惟恐穿在身上,像湿布衫一样脱不下。
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
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且看咱们的常言俗语,要做个“人上人”呀,“出类拔萃”呀,“出人头地”呀,“脱颖而出”呀,“出风头”或“拔尖”、“冒尖”呀等等,可以想见一般人都不甘心受轻忽。
他们或悒悒而怨,或愤愤而怒,只求有朝一日挣脱身上这件隐身衣,显身而露面。
但天生万物,有美有不美,有才有不才。
万具枯骨,才造得一员名将;小兵小卒,岂能都成为有名的英雄。
世上有坐轿的,有抬轿的;有坐席的主人和宾客,有端茶上菜的侍仆。
席面上,有人坐首位,有人陪末座。
厨房里,有掌勺的上灶,有烧火的灶下婢。
天之生材也不齐,怎能一律均等。
人的志趣也各不相同。
《儒林外史》二十六回里的王太太,津津乐道她在孙乡绅家“吃一、看二、眼观三”的席上,坐在首位,一边一个丫头为她掠开满脸黄豆大的珍珠拖挂,让她露出嘴来吃蜜饯茶。
而《堂吉诃德》十一章里的桑丘,却不爱坐酒席,宁愿在自己的角落里,不装斯文,不讲礼数,吃些面包葱头。
有人企求飞上高枝,有人宁愿“曳尾涂中”。
人各有志,不能相强。
我国古人说:“彼人也,予亦人也。
”西方人也有类似的话,这不过是勉人努力向上,勿自暴自弃。
西班牙谚云:“干什么事,成什么人。
”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
我们不妨再加上句:“是什么料,充什么用”。
假如是一个萝卜,就力求做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
萝卜白菜是家常食用的菜蔬,不求做庙堂上供设的珍果。
我爱读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之句,也企慕庄子所谓“陆沉”。
苏东坡说:“山间之明月,水上之清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可以随意享用。
但造物所藏之外,还有世人所创的东西呢。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有删节) 10.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文章开头的“废话”隐含了作者希望摆脱羁束的思想。
这样的开头,在轻松的描写中有几个波澜,目的在于引出下文对仙家隐身衣内涵的揭示。
B.作者写《儒林外史》和《堂吉诃德》中两个截然相反的故事,意在表现不爱坐酒席可以让人拥有自由的生活、率真的个性,而饫甘餍肥却可能让人变得虚伪造作、愚蠢可笑。
C.引用西班牙谚语说明“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的观点,即真正的尊贵不是世俗所谓的尊贵,不是地位高,有权有势,而是活出了自己的价值。
D.作者在冷静的叙述中启发读者思考,显得睿智而常呈幽默;语言表达简洁、凝练、洒脱而又严谨。
E.本文以“隐身衣”为喻,表达自己所推崇、所选择的人生态度:甘愿居于卑微,同时不自暴自弃,“是什么料,充什么用”。
11.请阅读全文,依据下面提示,把文章思路补写完整。
(4分)①我们想要仙家隐身衣→②凡间也有隐身衣——卑微→③ →④12.阅读文中画线句,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6分)①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
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②萝卜白菜是家常食用的菜蔬,不求做庙堂上供设的珍果。
13.“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你是否同意?请结合现实进行探究。
(6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16题。
(12分)(一)吾曾以为学四字勖①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
四者缺一不可。
盖阅历一生,而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