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的分类及氧疗方法

合集下载

吸氧

吸氧

• 4、高压氧疗:指在特殊的加压舱内,2~3kg/cm² 的压力给予
1估: 1)评估病人年龄、病情、 意识、治疗等情况,病人缺氧 程度,血气分析结果,病人心 理状态、合作程度、理解目的 ,愿意合作,有安全感,体位 舒适,情绪稳定。
2)检查双侧鼻腔是否通气 、有无分泌物堵塞、鼻黏膜有 无肿胀、炎症,鼻中隔有无偏 曲及鼻息肉等 2、环境的评估:是否整洁、安 静、安全
氧气吸入技术
目的
•通过给氧,增加吸入空气中的氧的
浓度,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 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的氧含量 ,从而预防和纠正各种原因所造成 的组织缺氧。
供氧装置
1、氧气桶及氧气表装置 2、氧气管道装 (中心供氧装置)
缺氧的分类
1、低张性缺氧 2、血液性缺氧 3、循环性缺氧 4、组织性缺氧
氧疗种类
清洁患者面部
整理用物
记录停氧时间
氧流量与氧浓度的换算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 (L/min)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如为氧气 筒装置,安装氧气表时应在处置室进行,切实 做好“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2、若鼻塞給氧时,则擦净鼻腔,将鼻塞连接通气 管,调节氧流量,将鼻塞塞入鼻孔内。 3、给氧前,若病人痰量较多,可先协助病人排痰 ,如变换体位、叩背、必要时采用吸 痰术 4、持续给氧者每班更换鼻导管,双侧鼻腔交替 插管。 5、给氧期间,常规观察病人病情,用氧后的效 果,定期观察氧流量、湿化瓶内的水量, 检查用氧设备是否良好,供氧管道是否通畅,保证 用氧 安全。
1、低浓度氧疗:又称控制氧疗,吸氧浓度低于40%,应
用于低氧血症伴CO2潴留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呼 吸衰竭。
• 2、中等浓度氧疗:吸氧浓度为40%~60%,用于血红蛋白浓

氧气疗法

氧气疗法

升高或pH降至7.25以下,需要机械辅助 通气治疗。 吸收性肺不张 吸入氧浓度超过50%有引起吸收性肺 不张的危险。正常情况下,氮气是肺 泡和血液中的主要气体,高浓度氧吸 入数分钟后即可引起肺泡和血液中氮 缺乏。血液中氮大量排出使静脉系统 总气体压力降低,静脉血和其他体腔
度氧时,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形成较 大的压力梯度,大量氧气弥散入血。肺 泡内氧气持续弥散,又没有氮气填充肺 泡,肺泡内总气体压力降低,发生肺泡 萎陷和肺不张。吸收性肺不张使肺内分 流增加。应用镇静药、手术后疼痛或中 枢神经系统障碍等可增加吸收性肺不张 的危险。
氧疗方式及 选择
(一)低浓度氧疗:氧流量为 1~3L/min,有鼻导管和鼻塞法,适用 于缺氧伴CO2潴留者,如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肺性脑病、胸部手术后轻度 缺氧者。 (二)中流量氧疗:氧流量为 4~6L/min,有鼻导管或塞法、简易面
罩法,适用于中度缺氧无CO2潴留者。 (三)高浓度氧疗:氧流量为 10~15L/min,有活瓣面罩、简易呼吸 器,呼吸机给氧,适用于中度缺氧未 能纠正的低氧血症、严重缺氧、自主 呼吸微弱或停止、心源性休克、CO中 毒等。 (四)高压给氧:2~3个大气压,吸氧 浓度为100%,适用于减压病、CO中毒 及其他中毒、复苏后急性脑缺氧等。
疗的绝对适应症。 氧疗的适应症
1、低氧血症:在成人及儿童(新生 儿除外),血氧分压低于75mmHg, 为低氧血症,大部分危重病人及严 重外伤一般都有低氧血症,因此, 一旦发现他们有呼吸困难应立即给 氧治疗。 2、组织缺氧、休克、严重贫血、一
氧化碳中毒、高代谢状态。 3、预防性给氧。
给氧用具
临床上使用的给氧器具需具备三个条件: (1)能提供比较稳定的FiO2;(2)病 人用后无不适感觉,易于接受,并能坚 持长时间应用;(3)不存在或很少重复 呼吸,以防加重体内CO 2潴留。

氧气疗法

氧气疗法

氧气疗法氧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如果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改变,这一过程称为缺氧。

氧气疗法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1、缺氧分类和氧疗适应证(1)低张性缺氧:主要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由于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所致。

常见于高山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2)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造成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所致。

常见于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血红蛋白血症等。

(3)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致。

其原因为全身性循环性缺氧和局部性循环性缺氧。

常见于休克、心力衰竭、栓塞等。

(4)组织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异常所致。

其原因为组织中毒、细胞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

常见于氰化物中毒、大量放射线照射等。

以上四类缺氧中,低张性缺氧(除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外)由于患者PaO2和SaO2明显低于正常,吸氧能提高PaO2、SaO2、CaO2,使组织供氧增加,因而疗效最好。

氧疗对于心功能不全、心排出量严重下降、大量失血、严重贫血及一氧化碳中毒,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缺氧程度的判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来确定。

(1)轻度低氧血症:PaO2>6.67kPa(50mmHg),SaO2>80%,无发绀,一般不需氧疗。

如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氧流量1~2升/分)氧气。

(2)中度低氧血症:PaO24~6.67kPa(30~50mmHg),SaO260%~80%,有发绀,呼吸困难,需氧疗。

(3)重度低氧血症:PaO2<4kPa(30mmHg),SaO2<60%,显著发绀、呼吸极度困难、出现三凹症,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

氧气吸入ppt课件

氧气吸入ppt课件

(七)氧气吸入并发症的预防
5、预防压疮: (1)双鼻导管吸氧:耳朵 (2)面罩吸氧:鼻梁、耳朵 解决方法:要经常变换受压点,或保护受压点。
双鼻腔吸氧管、吸氧面罩导致的压疮
双鼻腔吸氧管、吸氧面罩导致的压疮
规范的操作 提高工作效率!!! 有效避免纠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情景模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入院,护士给予的吸氧流量?原因? 呼吸衰竭的清醒患者,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90%以上,持续吸氧2L/分,更换湿化瓶、氧气管后,
携用物至病人床边,评估患者 1、了解病情、意识、病人缺氧程度,鼻腔内状况,解释用氧目的; 2、病人合作程度及心理反应。 3、环境:宽敞明亮,符合用氧要求(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询问病人感受---了解病情、意识、缺氧程度,合作程度、心理反应; 看病人口唇、四肢末梢、体位(取舒适卧位)---了解缺氧程度 按压一侧鼻翼,让病人用另一侧鼻腔通气---了解鼻腔内状况。
氧气吸入ppt课件
吸氧目的 缺氧分类和氧疗的适应证 缺氧程度的判断、 常用吸氧流量 操作步骤 吸氧相关知识 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氧气吸入技术
(一)吸氧目的
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 压(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 , 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 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
(五)吸氧的操作步骤
操作前准备 1、处理并核对医嘱; 2、洗手; 3、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放:氧气湿化专用水、氧气装 置一套(氧气表、湿化瓶)、一次性吸氧管、胶布、 棉签、治疗碗一个(内盛温开水)、弯盘、手消毒液
---无中心供氧装置的另备氧气桶、扳手、挂四防牌及满牌。
(五)吸氧的操作步骤-评估患者
临床表现

氧疗

氧疗

低张性缺氧
1.基本概念: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含量减少, 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引起的缺氧 2.发生原因:1)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如高原、高空等。2 )喉头水肿等呼吸道狭窄或阻塞疾病,胸膜炎等胸腔疾病 ,肺炎等肺脏疾病,呼吸中枢抑制或麻痹性疾病 3.发生机制: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或外呼吸功能障碍造成肺 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及呼吸膜面积缩小,引起低张性缺氧 4.病理特征: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降 低,氧容量一般正常,因组织利用氧的功能正常,动静脉 血氧含量差降低或变化不明显。低张性缺氧(严重通气障 碍)时,毛细血管中氧合血红蛋白降低,还原血红蛋白浓 度增加,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并反射性的引起 呼吸中枢兴奋,代偿性呼吸增加
氧气疗法
胸心脏大血管外科 周俊
内容提要
• 低氧血症相关概念
• 氧疗的目的和方法 • 不同氧疗方法的临床选择
呼吸全过程示意图
缺氧 是指组织供氧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机 体机能代谢甚至型态结构发生改变的一系 列病理变化过程 体内储存的氧量仅1500ml 成人需氧量约250ml/min
任何原因的缺氧均必须迅速纠正!!
血气监测下,以最低的FiO2维持PaO2在 60 ~ 80 mmHg之间
任何方式给氧除急症外,均需加温湿化 病情好转后,逐渐降低FiO2 保持气道通畅,内环境稳定Leabharlann 新生儿氧疗特点
• 当心搏出量及血流分布正常时,PaO2 40 ~ 50 mmHg即可获得充足氧
• 早产儿PaO2< 50 mmHg时,可能抑制呼吸 • 近足月儿或过期产儿PaO2< 50 mmHg时, 可能显著增加肺血管阻力 • 氧疗时维持PaO2 50 ~ 80 mmHg,SpO2 0.85 ~ 0.95之间

氧气疗法

氧气疗法

氧气疗法氧气疗法就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与动脉血氧饱与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得缺氧状态,促进组织得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得一种治疗方法。

(一)缺氧得类型与氧气疗法得适应症:(1)低张性缺氧:主要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由于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引起、常见于高山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2)血液型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造成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得氧不易释放所致。

常见于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

(3)循环型缺氧: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致。

其原因为全身性循环性缺氧与局部性循环性缺氧。

常见于休克、心力衰竭、大动脉栓塞等。

(4)组织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异常所致。

其原因为组织中毒、细胞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

常见于氰化物中毒、大量放射性照射等。

其中低张性缺氧得疗效最好,因为低张性缺氧就是由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与动脉血氧饱与度明显低于正常,吸氧能提高这两者,使组织供氧增加。

(二)缺氧程度得判断:主要根据动脉血氧分压与动脉血氧饱与度做出,其不足之处就是不能正确得反映组织缺氧状态。

(1)轻度低氧血症:PaO2〉6。

67kPa(50mmHg),SaO2〉80%,无发绀,一般不需要氧疗、如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浓度低流量(氧流量1~2升/分)氧气。

(2)中度低氧血症:PaO24~6。

67(30~50mmHg),SaO260%~80%,有发绀、呼吸困难,需氧疗。

(3)重度低氧血症:PaO2〈4kPa(30mmHg),SaO2<60%,显著发绀、呼吸极度困难、出现三凹征,就是氧疗得绝对适应症、(4)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可反映组织缺氧状态,其正常值为5.18±0。

45kPa(39±3。

4mmHg),若低于4、66kPa(35mmHg),可视为组织氧合障碍。

病理学基础——第九章缺氧之一

病理学基础——第九章缺氧之一
血氧变化特点:PaO2↓ SaO2↓ CaO 2↓ CO2max正常 动-静脉氧差↓或正常(慢性缺氧)
组织缺氧的机制: 血液与组织之间氧分压差↓
CaO 2↓
氧弥散速度↓ 弥散给组织的氧量
4. 紫绀(cyanosis,发绀):
①概念: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5g/dl, 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②紫绀与缺氧之间的关系
CO2-溶解的氧量
SO2=
×100%
CO2max
正常值:SaO2:95%
SvO2:70% (6)P50:反映Hb与O2亲和力的指标。
正常值:26~27mmHg
2,3-DPG↓ H+ ↓ 氧 10C0O2 ↓ 温度↓ 饱 80 和 60 度 40
% 20
2,3-DPG↑ H+ ↑ CO2 ↑ 温度↑
(二)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
1. 定义:Hb量或质改变,或Hb结合的氧不易释出 2. 原因:
①贫血:最常见。 ②CO中毒: 机制: * CO中毒者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③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HbFe2+ 氧化剂 HbFe3+ ·OH
*高铁血红蛋白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 。 *肠源性紫绀:定义。 ④Hb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强
①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②无氧酵解增强 ③肌红蛋白增加 ④低代谢状态
(二)功能代谢障碍
1. 缺氧性细胞损伤(hypoxia cell damage):
①细胞膜的变化:通透性↑
a、 Na+内流
细胞水肿
b、K+外流
细胞内缺钾
合成代谢障碍
细胞外钾↑
高钾血症
c、Ca2+内流
钙超载
线粒体摄Ca2+ ↑ ATP生成障碍

病理生理 第七版教材 缺氧

病理生理 第七版教材 缺氧

溶酶体酶释放、神经细胞的结构破坏等
病理生理学
缺氧 (hypoxia)
五、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五)组织细胞
1.代偿性反应:
1)组织细胞利用氧能力增强
线粒体数目和膜表面积均增加 2)糖酵解增强 ATP减少,ATP/ADP比值下降,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增强。 3)肌红蛋白增加 增加机体氧储存量的作用 4)低代谢状态
苍白
苍白 发绀
病理生理学
缺氧 (hypoxia)
四、缺氧类型、病因、发病机制、血氧变化特点
(四)组织性缺氧 1.概念 2.病因及发病机制 组织在供氧正常的情况下,因细胞 缺氧 1)组织中毒 不能有效地利用氧而导致的缺氧。 缺氧 2)维生素缺乏 氰化物中毒 呼吸链功能障碍 用氧障碍 3)线粒体损伤 细胞丙酮酸氧化脱 脚气病 维生素B 1缺乏 线粒体损伤 生物氧化障碍 用氧障碍 羧和有氧氧化障碍
高铁血红蛋血
咖啡色
病理生理学
缺氧 (hypoxia)
四、缺氧类型、病因、发病机制、血氧变化特点
(三)循环性缺氧 1.概念 2.病因及发病机制 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 1)全身性循环障碍 缺氧 供氧不足,又称低动力性缺氧。 缺氧 2)局部性循环障碍
动脉栓塞 休克 动脉炎等 心衰 静脉栓塞 静脉炎等
红细胞增多病患 者,血中还原血 红蛋白超过 50g/L(5g/dl),出 现发绀,但可无 缺氧症状 重度贫血患者,血 红蛋白可降至 50g/L(5g/dl)以下, 出现严重缺氧,但 不会发生紫绀

缺氧不一定有发绀,发绀不一定有缺氧。
病理生理学
缺氧 (hypoxia)
四、缺氧类型、病因、发病机制、血氧变化特点
供氧不足 局部动脉狭窄或阻塞 供氧不足 有效血容量下降 静脉回流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氧的分类及氧疗方法
氧气是生命所必须的物质,但由于各种原因,如果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或不能利用氧,组织的代谢、功能都可能发生异常改变,这一过程就称为缺氧。

此时我们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氧疗。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做到有针对性呢?这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先对缺氧症状予以划分,方可做到有的放矢。

注:PaO2 :血氧分压SaO2 :血氧饱和度
根据缺氧程度的轻重游客分为以下几类:
根据以上几种缺氧的分类,即可将氧疗分为低浓度氧疗、中等浓度氧疗、高浓度氧疗、高压氧疗和长程家庭氧疗这五类。

1、低浓度氧疗:又称控制性氧疗,吸氧浓度低于40%.应用于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呼吸衰竭,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增高的反应很弱,呼吸的维持主要依靠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2、中等浓度氧疗:吸氧浓度为40%-60%.主要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于有明显通气/灌注比例失调或显著弥散障碍的患者,特别是血红蛋白浓度很低或心输出量不足者,如肺水肿、心肌梗死、休克等。

3、高浓度氧疗:吸氧浓度在60%以上。

应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如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复苏后的生命支持阶段。

4、高压氧疗:指在特殊的加压舱内,以2~3kg/cm2的压力给予100%的氧吸入。

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溶解血液的氧,以满足组织供氧。

常用于一氧化碳中毒、脑血管意外的护理对象。

5、长程家庭氧疗法:指一昼夜持续吸氧15小时以上,吸入氧浓度在24%-28%,使动脉血氧分压上升到8.0kPa(60mmHg)以上的一种疗法。

适用于明显低氧血症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睡眠性低氧血症的护理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