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探索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试题特点分析

探索性问题常常需要由给定的题设条件去探索相应的结论,或由问题的题干去追溯相应的条件,要求在解题之前必须透过问题的表象去寻找、去发现规律性的东西.问题增加了许多可变的因素,思维指向不明显,解题时往往难于下手. 近年来,探索性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类:

(1)探索条件型问题:从给定的问题结论出发,追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2)探索结论型问题:从给定的题设条件出发,探求相关的结论;

(3)探索存在型问题:从假设相关结论存在出发,从而肯定或否定这种结论是否存在;

(4)探索综合型问题:从变更题设条件或问题的结论的某个部分出发,探究问题的相应变化.

近年数学试卷中继续保持了探索型、开放型、研究型等题型,形式上也有突破,如只猜不证,只算不写等;填空题中出现了条件、结论完全开放的设计,题型的创新,带来了新的理念,也必将促进教学的创新.

问题的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是探索性问题的基本特征, 从探索性问题的解题过程来看, 没有确定的模式, 可变性多,对观察、试验、联想、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特别是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探索性问题的常见解法有:

(1)从最简单、最特殊的情况出发, 有时也可借助直觉观察或判断,推测出命题的结论,必要时给出严格证明;

(2)假设结论存在,若推证无矛盾,则结论确实存在, 若推出矛盾,则结论不存在;

(3)使用等价转化思想,找出命题成立的充要条件.

策略一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问题

例1如图,在四棱锥 P —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PA=AD ,AB= AD ,E 是线段PD 上的点,F 是线

段AB 上的点,且 =λ(λ>0).

(Ⅰ)判断EF 与平面PBC 的关系,并证明; (Ⅱ)当λ=1时,证明DF ⊥平面PAC ;

(Ⅲ)是否存在实数λ,使异面直线EF 与CD 所成角为60°?若存在,试求出λ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FA

BF

ED PE

【规范解答】

(Ⅰ)EF ∥平面PBC. 证明如下

作FG ∥BC 交CD 于G ,连结EG ,则 ∵ =λ ∴ ∴PC ∥EG 又FG ∥BC ,BC ∩PC=C ,FG ∩GE=G. ∴平面PBC ∥平面EFG.又EF 平面EFG ∴EF ∥平面PBC (Ⅱ)证明:λ=1,则F 为AB 的中点又

AB= AD ,AF= AB ∴在Rt△FAD 与Rt△ACD 中 tan∠AFD= tan∠CAD= ∴∠AFD =∠CAD ∴AC ⊥DF

又∵PA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PA ⊥DF. ∴DF ⊥平面PAC (Ⅲ)

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A=AD=1,则 A (0,0,0), B ( ,0,0), D (0,1,0), C ( ,1,0)

P (0,0,1)又 =λ(λ>0) GD CG

FA BF =

FA BF ED PE =GD

CG

ED PE =

?22

1

22

2==AD AD AF AD 22==AD AD AD CD ?22FA

BF ED PE =

∴F( ,0,0)

设E(0, y 0, z 0) 则 =(0, y 0, z 0-1), =(0,1-y 0,-z 0)

又 =λ(λ>0)即 =λ ∴(0,y 0,z 0-1)=λ(0,1-y 0,-z 0) ∴ 即E (0, , ) ∴ =( ,- , - )

=(- , 0, 0)

假设存在实数λ,使异面直线EF 与CD 所成的角为60°,则

cos60°= ∴λ2=5 ∴λ=

∴存在实数λ= 使异面直线EF 与CD 所成的角为60°

【总结与反思】

本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即改变常见提前方 式即只要证明结论成立,而改为一种探索结论的提问方式要求先判断再证明,增大了难度.第三问是是否存在型探索 问题,一般是假设存在当成条件进行论证,存在要求说明 理由,不存在或者推出矛盾或者只要能举出个反例即可

λ+12ED ED PE ??????

?+=+=λλλ11

100z y λλ+1λλ+1λ+12λλ+1λ

+1122

1322

13|

12|||||22=

+=?+++-=λλ

λλCD EF 55

策略二函数探索问题

例2已知函数f(x)=x3+ax2+x+2(x∈R)

(Ⅰ)若f(x)在x∈(-∞,+∞)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Ⅱ)a=0时,曲线f(x)=x3+x+2的切线斜率的取值范围记为集合A,曲线f(x)=x3+x+2上不同两点P(x1,y1)、Q(x2,y2)连线斜率取值范围记为集合B,你认为集合A、B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真子集、相等),并证明你的结论;

(Ⅲ)a=3时, f(x)=x3+3x2+x+2的导函数f′(x)是二次函数, f′(x)的图象关于轴对称.你认为三次函数f(x)=x3+3x2+x+2的图

象是否具有某种对称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规范解答】

(Ⅰ)∵f (x)=x 3

+ax 2

+x+2得f ′(x)=3x 2+2ax+1若Δ=4a 2

-12<0即-3<a < 时

对于x ∈R ,有f ′(x)>0∴f (x)在R 上单调递增

若Δ=4a 2-12=0,即a =± 时

对于x ∈R ,有f ′(x )≥0当且仅当f ′(- )=0故f (x)在R 上单调递增

若Δ>0,显然不合

综合所述,f (x)在R 上是增函数,a 取值范围为

a ∈[- ,

] (Ⅱ)B A

证明:∵f (x)=x 3+x+2 有f ′(x)=3x 2+1≥1故A=[1,+∞) 设PQ 斜率k ,则k= = =

= x 21+x 1x 2+x 2

2+1=(x 1+ )2+ +1

∵x 1≠x 2,故若x 2=0,有x 1+ =x 1≠0

若x 1+ =0,有x 1=- ≠0得x 2≠0

∴(x 1+ )2+ >0

得k >1 ∴B =(1,+∞) 故B A

33

a

3332121)()(x x x f x f --21212313)()(x x x x x x --+-2122211221)1)((x x x x x x x x -+++-22x 4322x 22

x 22x 2

2

x 22x 4

32

2x

(Ⅲ)f (x)=x 3+3x 2+x+2的图象具备中心对称

证法1:由f ′(x)=3x 2+6x+1对称轴x=-1 现证f (x)图象关于点C(-1,3)中心对称

设M (x, y)是y=f (x)图象上任意一点,且M (x, y) 关于C(-1,3)对称的点为N(x 0,y 0)

则 得

∵f(x 0)= +3 +x 0+2=(-2-x)3+3(-2-x)2+(-2-x)+2=-(8+12x+6x 2+x 3)+3(4+4x+x 2)-x

=-(x 3+3x 2+x+2)+6=-y+6=y 0 即y 0=f (x 0)

故M 关于点C(-1,3)对称的点N(x 0,y 0)也在函数y=f(x)图象上. ∴函数y=f (x)图象关于点C(-1,3)对称. 证法2:设y=f(x)图象的对称中心(m,n)

则把y=f(x)图象按向量b =(-m,-n)平移, 得到y=g(x)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y=g(x)是奇函数

∵g(x)=f(x+m)-n =(x+m)3+3(x+m)2+(x+m)+2-n =(x 3+3x 2m+3xm 2+m 3)+3(x 2+2mx+m 2)+x+m+2-n =x 3+(3m+3)x 2+(3m 2+6m+1)x+m 3+3m 2+m+2-n g(x)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得 ∴y=f (x)的图象关于点(-1,3)中心对称

【总结与反思】

本题主要是考查导数的运用、集合的关系、函数的对称性等问题,第一问实则是探索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 第二问是结论探索、第三问是是否存在性问题.

??????

?=+=+321200

y y x x ???-=--=y y x x 620030x 20x ???=-+++=+0

2303323n m m m m ???=-=31

n m

策略三 数列相关的探索问题

例3 我们把数列{ }叫做数列{a n }的k 方数列(其中a n >0,k ,n 是正整数), S(k ,n) 表示k 方数列的前n 项的和.

(1)比较S (1,2)·S (3,2)与[S (2,2)]2的大小;

(2)若{a n }的1方数列、2方数列都是等差数列,a 1=a ,求 {a n }的k 方数列通项公式; (3)对于常数数列a n =1,具有关于S (k ,n )的恒等式如: S (1,n )=S (2,n ),S (2,n )=S (3,n )等等,请你对数列{a n }的k 方数列进行研究,写出一个不是常数数列 {a n }的k 方数列关于S (k ,n )的恒等式, 并给出证明过程.

k

n a

【规范解答】

(1)S (1,2)=a 1+a 2,S(3,2)= + ,S(2,2)= + ∴S (1,2)·S (3,2)-[S (2,2)]2 =(a 1+a 2)(a 31+a 32)-(a 21+a 22)2 =a 1a 32+a 2a 31-2a 21a 22 =a 1a 2(a 1-a 2)2 ∵a n >0,∴S(1,2)·S (3,2)≥[S(2,2)]2

(2)设a n -a n-1 =d , - =p

则 d(a n +a n -1)=p ① d(a n+1+a n )=p ② ∴②-①得 2d 2=0,∴d=p=0 a n =a n -1

- =0 ∴ =a k (3)当a n =n 时,恒等式为[S (1,n )]2=S (3,n ) 证明:[S(1,n)]2=S(3,n)

[S(1,n -1)]2=S(3,n -1)(n ≥2,n ∈N*) 相减得: a n [S(1,n)+S(1,n -1)]=

∴[S(1,n) + S(1,n -1)]= [S(1,n -1) + S(1,n -2)]=

相减得:a n +a n -1= - , a n >0 a n -a n -1=1, a 1=1 ∴a n =n

【总结与反思】

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数列求和等数列基本知识,是一道结论型的探索问题.

31a 32a 21a 2

2a 2

n a 21

-n a k n a k n a 1-k n

a 2

n a 2n a 2

1-n a

课程小结

探索性问题的常见解法总结:

(1)从最简单、最特殊的情况出发, 有时也可借助直觉观察或判断,推测出命题的结论,必要时给出严格证明;

(2)假设结论存在,若推证无矛盾,则结论确实存在, 若推出矛盾,则结论不存在;

(3)使用等价转化思想,找出命题成立的充要条件.

一年级探索规律练习题

一年级探索规律练习题 1、基础复习。 ①我来一笔一画认真写一写:5—0 ②按要求在横线上画△。 与○同样多。○○○○○_______________。 比○多2个。○○______________。 比○少3个。○○○○○_________。 ③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 1○52○13○50○05○4 ④用画“√”的方法统计出本班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一周各几节课。 2、思维训练。 我来接着画一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绳长5米,黄绳长4米,都剪去同样长的一段,剩下的绳子是()长一些。 亮亮晚上回到家,拉一次开关,灯就亮了;再拉一次开关,灯就灭了。淘气的亮亮一连拉了10次开关,你说这时候灯是亮了呢,还是灭了呢? ()。 贝贝有5枝铅笔,他给欢欢1枝铅笔之后两人就一样多了,欢欢原来有 ()枝铅笔。 今年晶晶4岁,欢欢5岁,欢欢比晶晶大()岁,2年后,欢欢比晶晶大()岁。 3、★★★智力题。 ①一张照片中有5个大人排成一行,每两个大人之间有一个小孩。照片中一共有()个人。 ②房间里有10支点燃的蜡烛,风从窗户吹进来,吹熄了3支蜡烛,后来又吹熄了3支,这时,主人关上窗户,吹熄的蜡烛没有点燃,第二天,房间里还剩几支蜡烛? 设计理念、意图:刚刚入校的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生活从以“玩”为主,向以“学”为主过渡。所以我们认为要布置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实践型或拓展型的“特色作业”,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丰富,

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同时也体现了《课标》提出的“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 我们在设计基础题部分时旨在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思维训练部分重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自主探索、感受数学文化。智力题部分要达到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状态下,进一步巩固知识,增强学习信心和应用意识的目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作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不仅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而且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不是抽象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高考数列万能解题方法

数列的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1 1 (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拆项分组法:即把每一项拆成几项,重新组合分成几组,转化为特殊数列求和。 2、错项相减法:适用于差比数列(如果 {}n a 等差,{}n b 等比,那么{}n n a b 叫做差比数列) 即把每一项都乘以{}n b 的公比q ,向后错一项,再对应同次项相减,转化为等比 数列求和。 3、裂项相消法:即把每一项都拆成正负两项,使其正负抵消,只余有限几项,可求和。 适用于数列11n n a a +???????和??(其中{}n a 等差) 可裂项为: 11 1111 ()n n n n a a d a a ++=-?,

1 d =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 1、若等差数列{}n a的首项10 a>,公差0 d<,则前n项和 n S有最大值。 (ⅰ)若已知通项 n a,则 n S最大? 1 n n a a + ≥ ? ? ≤ ? ; (ⅱ)若已知2 n S pn qn =+,则当n取最靠近 2 q p -的非零自然数时 n S最大; 2、若等差数列{}n a的首项10 a<,公差0 d>,则前n项和 n S有最小值 (ⅰ)若已知通项 n a,则 n S最小? 1 n n a a + ≤ ? ? ≥ ? ; (ⅱ)若已知2 n S pn qn =+,则当n取最靠近 2 q p -的非零自然数时 n S最小; 数列通项的求法: ⑴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⑵已知 n S(即 12 () n a a a f n +++= L)求 n a,用作差法:{11,(1),(2) n n n S n a S S n - = =-≥。 已知 12 () n a a a f n = g g L g求 n a,用作商法: (1),(1) () ,(2) (1) n f n f n a n f n = ?? =?≥ ?- ? 。 ⑶已知条件中既有 n S还有 n a,有时先求 n S,再求 n a;有时也可直接求 n a。 ⑷若 1 () n n a a f n + -=求 n a用累加法: 11221 ()()()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 =-+-++- L 1 a +(2) n≥。 ⑸已知1() n n a f n a +=求 n a,用累乘法:12 1 121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 =???? L(2) n≥。 ⑹已知递推关系求 n a,用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 特别地,(1)形如 1 n n a ka b - =+、 1 n n n a ka b - =+(,k b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 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k的等比数列后,再求n a;形如1n n n a ka k - =+的递推数列都可以除以 n k得到一个等差数列后,再求 n a。 (2)形如1 1 n n n a a ka b - - = + 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倒数法求通项。

二年级探索规律练习题

二年级找规律专题练习 1.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 1、4、7、10、13、____; (2) 11、16、21、26、____; (3) 20、16、12、8、____; (4) 15、12、9、6、____; 2.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2、4、5、7、8、10、11、____; (2) 1、3、4、6、7、9、10、____; (3) 15、12、10、7、5、____; (4) 13、9、6、4、____; 3.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5、 2、6、 3、7、 4、8、 5、____; 4.远处走来两队可爱的小狗,小明仔细一看,发现所有的小狗身上都有编号,这时一队小狗的主人开始嚷嚷,他说自己丢了一只狗狗,另一队小狗的主人数了数自己的狗狗,发现多了一只,但是到底是哪一只呢,好伤脑筋呀,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吗? 第一队:1、3、7、9、11; 第二队:1、4、5、7、10、13; 5.观察规律,在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1) 3、5、8、10、13、15、18、 _______、23; (2) 1、2、4、7、11、16、_______、29; (3) 1、5、3、5、5、5、7、5、_______、_______、11; (4)19、92、28、83、37_______、 _______、46;

(5)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_______ 。 (6) 1234、4123、3412、_______ (7)11、()、31、41、()、 ()71、() (8)()、40、20、()、5 2、下面是小明设计的“有规律排列的 数”,可是他有几个数写错了,请找出 来,并想一想应该换上什么数。 ⑴ 90 75 60 45 30 15 1 ⑵ 0 14 28 42 56 71 8 三.接着写。 (1) 5 ,50 ,500 ,____,____ (2) 1 ,3 ,7 ,13 ,__,31 , ______ (3) 0 ,1 ,3 ,6 ,10 ,___,___ (4) 5 ,5 ,10 ,15 ,25 ,__,65

找规律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找规律练习题 一.数字排列规律题 1. 4、10、16、22、28……,求第n位数( )。 2. 2、3、5、9,17增幅为1、2、4、8. 第n位数( ) 3. 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 第n个数是---------。 4. 1,9,25,49,(),(),的第n项为(), 5: 2、9、28、65.....:第n 位数() 6:2、4、8、16...... 第n位数.() 7:2、5、10、17、26……,第n位数.() 8 : 4,16,36,64,?,144,196,…?第一百个数() 9、观察下面两行数 2,4,8,16,32,64,...(1) 5,7,11,19,35,67...(2)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 10、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 的? 11. =8=16 =24……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 12. 12,20,30,42,() 127,112,97,82,( ) 3,4,7,12,( ),28 13 . 1,2,3,5,(),13 14. 0,1,1,2,4,7,13,( ) 15 .5,3,2,1,1,( ) 16. 1,4,9,16,25,( ),49 17. 66,83,102,123,( ) , 18. 1,8,27,( ),125 19。 3,10,29,( ),127 20, 0,1,2,9,() 21; ()。则第n项代数式为:() 22 , 2/31/22/51/3( )。则第n项代数式为() 23 , 1,3,3,9,5,15,7,( ) 24. 2,6,12,20,( ) 25. 11,17,23,( ),35。 26. 2,3,10,15,26,( )。 27. : 1,8,27,64,( ) 28. :0,7,26,63 ,( ) 29. -2,-8,0,64,( )

数列解题技巧归纳总结---好(5份)

知识框架 111111(2)(2)(1)(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 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 ←???-=≥?? =+-?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 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 11(1)() 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 ? ??????????????????? ???????????? ???? ????????????? ?????? ? ?? ?? ?? ?? ???????????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 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 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 ? ? 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第一讲规律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的解法指导 一、数式规律探究 1.一般地,常用字母n 表示正整数,从1开始。 2.在数据中,分清奇偶,记住常用表达式。 正整数…n-1,n,n+1… 奇数…2n-3,2n-1,2n+1,2n+3… 偶数…2n-2,2n,2n+2… 3.熟记常见的规律 ① 1、4、9、16...... n 2 ② 1、3、6、10…… (1)2 n n + ③ 1、3、7、15……2n -1 ④ 1+2+3+4+…n=(1)2 n n + ⑤ 1+3+5+…+(2n-1)= n 2 ⑥ 2+4+6+…+2n=n(n+1) ⑦ 12 +22 +32 ….+n 2 = 16n(n+1)(2n+1) ⑧ 13+23+33….+n 3=14 n 2 (n+1) 裂项:1 13?+135?+157 ?…+1(21)(21)n n -+= 。 解决此类问题常用的方法: 观察法 1、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字:1,3,5,7,9,11,13,15,…其中第13个数字是_______,第n 个数字是______ (n 为正整数) 2、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字:2,5,8,11,14,17,20,23,…其中第12个数字是_______,第n 个数字是_______(n 为正整数) 3、给定一列按规律排列的数:1111 1,,,,3579 它的第10个数是______,第n 个数字是_______(n 为 正整数) 4、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单项式:a 、2 2a -、3 3a 、4 4a -,… 其中第5个式子是_______,第n 个式子是_______(n 为正整数),)第2007个式子是_______ 5、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2b a -,52b a ,83b a -,11 4b a ,…(0ab ≠),其中第7个式子是_______,第n 个式子是_______

2020届高三数学复习 数列解题方法集锦

2020届高三数学复习 数列解题方法集锦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而且往往还以解答题的形式出 现,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应给予重视。近几年的高考数列试题不仅考查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而且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数列的基础知识 1.数列{a n }的通项a n 与前n 项的和S n 的关系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已知S n 求a n ,二是已知a n 求S n ; 1.1 已知S n 求a n 对于这类问题,可以用公式a n =???≥-=-) 2()1(11 n S S n S n n . 1.2 已知a n 求S n 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数列求和的问题。数列求和一般有三种方法:颠倒相加法、错位相 减法和通项分解法。 2.递推数列:?? ?==+) (11n n a f a a a ,解决这类问题时一般都要与两类特殊数列相联系,设 法转化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有关问题,然后解决。 例1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2n+3,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并判断数列{a n }是否为 等差数列。 解:由已知:S n =n 2-2n+3,所以,S n-1=(n-1)2-2(n-1)+3=n 2-4n+6, 两式相减,得:a n =2n-3(n ≥2),而当n=1时,a 1=S 1=2,所以a n =???≥-=) 2(32)1(2 n n n . 又a 2-a 1≠a 3-a 2,故数列{a n }不是等差数列。 注意:一般地,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an 2 +bn ?S n 2 ) (1n a a n +. 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S n =aq n -a. 例2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S n = 2 ) (1n a a n +,求证: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 证明:因为S n = 2)(1n a a n +,所以,2 ) )(1(111++++=n n a a n S

高中数学数列复习题型归纳解题方法整理

数列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基本量的思想: 常设首项、(公差)比为基本量,借助于消元思想及解方程组思想等。转化为“基本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1)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n a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 a ,其中a 是常数,d 是{}n a 的公差。 (a>0且a ≠1); 2)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且0n a >,则数列{}log a 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log a q ,其中a 是常数且 0,1a a >≠,q 是{}n a 的公比。 3)若{}n a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n a 是非零常数数列。 3.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比较

4、典型例题分析 【题型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例1 (2010陕西文16)已知{}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1=1,且a1,a3,a9成等比数列.(Ⅰ)求数列{}的通项;(Ⅱ)求数列{2}的前n项和. 解:(Ⅰ)由题设知公差d≠0, 由a1=1,a1,a3,a9成等比数列得12 1 d + = 18 12 d d + + , 解得d=1,d=0(舍去),故{}的通项=1+(n-1)×1=n. (Ⅱ)由(Ⅰ)知2m a=2n,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 2+22+23+…+22(12) 12 n - - 21-2. 小结与拓展:数列{}n a是等差数列,则数列} {n a a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 a,其中a是常数,d是{}n a的公差。(a>0且a≠1). 【题型2】与“前n项和与通项”、常用求通项公式的结合 例2 已知数列{}的前三项与数列{}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a1+2a2+22a3+…+2n-1=8n对任意的n∈N*都成立,数列{+1-}是等差数列.求数列{}与{}的通项公式。 解:a1+2a2+22a3+…+2n-1=8n(n∈N*) ① 当n≥2时,a1+2a2+22a3+…+2n-2-1=8(n-1)(n∈N*) ② ①-②得2n-1=8,求得=24-n, 在①中令n=1,可得a1=8=24-1, ∴=24-n(n∈N*).由题意知b1=8,b2=4,b3=2,∴b2-b1=-4,b3-b2=-2, ∴数列{+1-}的公差为-2-(-4)=2,∴+1-=-4+(n-1)×2=2n-6,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测试题(完美版)

2021年数学小中初数学第十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测试题 班级 姓名 等第 一、 填表(每空2分) 我发现: 我发现: 二、 填空(每空2分) 1、甲数÷乙数=2,如果甲数乘4,乙数乘4,那么商是( )。 2、甲数×乙数=800,如果甲数乘2,乙数不变,那么积是( )。 3、如果A ÷B=60,那么(A ×3)÷B=( ); 如果A ×B=300,那么(A ×2)×(B ×2)=( )。 4、如果A ×B=600,那么(A ×5)×(B ÷5)=( ); 如果A ÷B=75,那么(A ×10)÷(B ×5)=( ); 如果A ÷B=75,那么(A ÷5)÷(B ÷3)=( )。 三、 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 1、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 2、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 3、 因为75÷4=18……3,所以750÷40=18……3。 ( ) 4、 两个数相除,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商扩大9倍。( ) 5、 因为360÷15=24,所以3600÷15=240,360÷5=8。( )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 800÷20= 350÷50= 900÷60= 480÷60= 300÷50= 780÷60= 340÷20= 630÷30= 420÷70= 800÷50= 510÷30= 210÷70=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且并且验算(每题5分) 580÷20 760÷60 1000÷90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每题5分) 110÷55 630÷42 720÷48 五、解决问题(第3题4分,其余每题5分)。 1、新飞手机厂平均每月生产手机6210部,全年生产手机多少部?(用计算 器计算) 2、欣欣农机厂要制造300台机器,原来每台用钢材1430千克,技术革新后, 每台比原来节约钢材200千克,现在一共要用钢材多少千克?(用计算器计算)合多少吨? 3、一个文具厂原计划每月生产3000枝钢笔,技术革新后,一年的生产任务 10个月就完成了,实际平均每月生产钢笔多少枝?

高考数学数列答题技巧解析

2019-2019高考数学数列答题技巧解析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整理的数学数列答题技巧,请考生学习。 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 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1、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 问题。 2、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3、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

中考规律探索题与答案

探索规律题 类型一数字规律 1、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那么第n个数是. 解析∵分子分别为1、 3 、5 、 7 ,?,∴第 n 个数的分子是2n ﹣ 1 。 ∵4 ﹣ 3=1=1 2 ,7﹣3=4=2 2 ,12﹣3=9=3 2 ,19﹣3=16=42,?,∴第n 个数的分母为n 2 +3。∴第n个数是。 2、观察下列等式:,,,,,,。试 猜想,的个位数字是 __ 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规律探索。 观察等式:,,,,,可得,次方的个 位数字是,次方的个位数字是,次方的个位数字是,次方的个位数字是 ,次方的个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变化是以、、、为周期,即周期为,又因为,所以的个位数字与的个位数字相同为。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考点规律探索。 3 、古希腊数学家把数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 它有一定的规 律性 , 若把第一个三角形数记为, 第二个三角形数记为,第n个三 角形数记为, 则 . 答案

解 :, ═, , ═, ═, ? ,, 则,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解析根据三角形数得到,,, ,, 即三角形数为从 1 到它的顺号数之间所有整数的和, 即、,然后计算可得 . 4 、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请你仔细观察,按照此规律对应的数字应为_____。 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规律探索。 将中间两个化为分数之后为:,,,,,,,,观察可知分子是从开始不断递增的奇数,分母是从开始不断递增的质数,那么根据 这个规律即可得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考点规律探索。 5 、如图 , 下列各图形中的三个数之间均具有相同的规律, 依此规律 , 那么第 4个图形中的 ,一般地 , 用含有 m,n 的代数式表示 y, 即 . 答案 解:观察,发现规律:,,,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63; 解析观察给定图形 , 发现右下的数字=右上数字( 左下数字, 依此规律即可得出结论 . 6 、观察下列数据:,,,,,,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个数据是 _____ 。 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规律探索。 由数据,,,,,,可观察到,第奇数个数据为负数,第偶 数个数据为正数,所以数据中带有这个因式,将化成,则这组数据变成,,,,,,由此可观察出,每一个分数的分子都是分

高考数学答题万能公式及解题技巧:公式篇

高考数学答题万能公式及解题技巧:公式篇1.诱导公式 sin(-a)=-sin(a) cos(-a)=cos(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sin(π-a)=sin(a) cos(π-a)=-cos(a) sin(π+a)=-sin(a) cos(π+a)=-cos(a) 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sin(a+b)=sin(a)cos(b)+cos(α)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3.和差化积公式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cos(a+b2)sin(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 4.二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b)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5.半角公式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6.万能公式 sin(a)=2tan(a2)1+tan2(a2) cos(a)=1-tan2(a2)1+tan2(a2) tan(a)=2tan(a2)1-tan2(a2) 7.其它公式(推导出来的 )

二次函数规律探索题

二次函数规律探索题 1.已知A 1、A 2、A 3是抛物线2 12 y x = 上的三点,A 1B 1、A 2B 2、A 3B 3分别垂直于x 轴,垂足为B 1、B 2、B 3,直线A 2B 2交线段A 1A 3于点C 。 (1) 如图1-1,若A 1、A 2、A 3三点的横坐标依次为1、2、3,求线段CA 2的长。 (2)如图1-2,若将抛物线212y x =改为抛物线21 12 y x x =-+,A 1、A 2、A 3三点的横坐标为连续整数,其他条件不变,求线段CA 2的长。 (3)若将抛物线2 12 y x = 改为抛物线2y ax bx c =++,A 1、A 2、A 3三点的横坐标为连续整数,其他条件不变,请猜想线段CA 2的长(用a 、b 、c 表示,并直接写出答案)。 2.已知抛物线y= 2 1 (x -1)2,A 、B 是x 轴上的两个动点,A 在B 的左边,过点A 作A D ⊥轴,交抛物线于点D ,过B 作BC ⊥x 轴,交抛物线于点C 。设点A 的坐标为(t,0),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S 。 ⑴当AB=4时,求S 的最小值,并说明此时四边形ABCD 是什么四边形。 ⑵当AB=6时,求S 的最小值,并说明此时四边形ABCD 是什么四边形。 ⑶若将抛物线y= 2 1(x -1)2改为抛物线y=a (x -1)2 ,且AB=2n ,其它条件不变,请猜想S 的最小值及此时四边形ABCD 是什么四边形。 图1-1 图1-2 A 1 A 2 A 3 B 3 O B 2 B 1 x y C x y=12 x 2

图24-1 3.如图24-1,抛物线2 y x =的顶点为P ,A 、B 是抛物线上两点,AB ∥x 轴,四边形ABCD 为矩形,CD 边经过点P ,AB = 2AD . ⑴求矩形ABCD 的面积; ⑵如图24-2,若将抛物线“2 y x =”,改为抛物线“2 y x bx c =++”,其他条件不变,请猜想矩形ABCD 的面积; ⑶若将抛物线“2 y x bx c =++”改为抛物线“2 y ax bx c =++”,其他条件不变,请猜想矩形ABCD 的面积(用a 、b 、c 表示,并直接写出答案). 附加题:若将2题中“2 y x =”改为“2 y ax bx c =++”,“AB = 2AD 其他条件不变,探索矩形ABCD 面积为常数时,矩形ABCD 并说明理由. 4.如图1,抛物线y=x 2 的顶点为A ,B 、C 是抛物线上两点,B C ∥x 轴,△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⑴求△ABC 的面积. ⑵如图2,若将抛物线“y=x 2”改为抛物线“y= 2 1x 2+bx+c ”,其它条件不变,求△ABC 的面积. ⑶若将抛物线“y= 2 1x 2+bx+c ”改为抛物线“y= ax 2 +bx+c ”, 其它条件不变,请猜想△ABC 的面积(用a 、b 、c 表示,并直接写出答案). y

高考数列万能解题方法定稿版

高考数列万能解题方法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数列的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1 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拆项分组法:即把每一项拆成几项,重新组合分成几组,转化为特殊数列求和。 2、错项相减法:适用于差比数列(如果{}n a 等差,{}n b 等比,那么{}n n a b 叫做差比数 列) 即把每一项都乘以{}n b 的公比q ,向后错一项,再对应同次项相减,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 3、裂项相消法:即把每一项都拆成正负两项,使其正负抵消,只余有限几项,可求和。 适用于数列11n n a a +???????和??(其中{}n a 等差)

可裂项为: 111111()n n n n a a d a a ++=-? 1 d = 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 1、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10a >,公差0d <,则前n 项和n S 有最大值。 (ⅰ)若已知通项n a ,则n S 最大?10 n n a a +≥??≤?; (ⅱ)若已知2n S pn qn =+,则当n 取最靠近2q p - 的非零自然数时n S 最大; 2、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10a <,公差0d >,则前n 项和n S 有最小值 (ⅰ)若已知通项n a ,则n S 最小?1 0n n a a +≤??≥?; (ⅱ)若已知2n S pn qn =+,则当n 取最靠近2q p - 的非零自然数时n S 最小; 数列通项的求法: ⑴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⑵已知n S (即12()n a a a f n +++=)求n a ,用作差法:{ 11,(1) ,(2) n n n S n a S S n -== -≥。 已知12 ()n a a a f n =求n a ,用作商法:(1),(1)() ,(2) (1) n f n f n a n f n =??=?≥?-?。 ⑶已知条件中既有n S 还有n a ,有时先求n S ,再求n a ;有时也可直接求n a 。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累加累积 归纳猜想证明 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 典型 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⑴递推式为a n+i =3+d 及a n+i =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i =a n +2,而且a i =1。求a n 。 例1、解 ■/ a n+i -a n =2为常数 ???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 a n =1+2 (n-1 ) 即 a n =2n-1 1 例2、已知{a n }满足a n 1 a n ,而a 1 2,求a n =? 佥 1 2 解■/^ = +是常数 .■-傀}是以2为首顶,公比为扌的等比数 把n-1个等式累加得: .' ? an=2 ? 3n-1-1 ji i ? / ] — 3 ⑷ 递推式为a n+1=p a n +q n (p ,q 为常数) s 1 1 【例即己知何沖.衍二右札+ 吧求% 略解在如十冷)*的两边乘以丹得 2 严‘ *珞1 = ~〔2怙血)+1.令亠=2n 召 则也€%乜于是可得 2 2 n b n 1 n 1 n b n 1 b n (b n b n 1)由上题的解法,得:b n 3 2(—) ? a . n 3(—) 2(—) 3 3 2 2 3 ★说明对于递推式辺曲=+屮,可两边除以中叫得蹲= Q 計/斗引辅助财如(%=芒.徼十氣+护用 (5) 递推式为 a n 2 pa n 1 qa n 知识框架 数列 的概念 数列的分类 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递推关系 函数角度理解 (2)递推式为 a n+1=a n +f (n ) 1 2 例3、已知{a n }中 a 1 a n 1 a n 1 ,求 a n . 4n 2 1 等差数列的疋义 a n a n 1 d(n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a 1 (n 1)d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S n (a 1 a n ) na 1 n(n 1)d 2 2 等差数列的性质 a n a m a p a q (m n p q) 两个基 本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 a n 1 q(n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n 1 a 1q 数列 等比数列 a 1 a n q 3(1 q ) (q 1)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S n 1 q 1 q / n a 1(q 1) 等比数列的性质 S n S m a p a q (m n p q) 公式法 分组求和 错位相减求和 裂项求和 倒序相加求和 解:由已知可知a n 1 a n (2n 1)(2n 1)夕2n 1 2n 令n=1,2,…,(n-1 ),代入得(n-1 )个等式累加,即(a 2-a 1) + 1广 K z 1】、 =-[(1-" + J J 5 _■ 冷(一 Jr ★ 说明 只要和f ( 1) +f (2) 入,可得n-1个等式累加而求a n 。 ⑶ 递推式为a n+1=ps n +q (p , q 为常数) 1 a n a 1 (1 2 +?…+f 例 4、{a n }中,ai 1,对于 n > 1 (n € N) 有a n (a 3-a 2) + ? + (a n -a n-1) L )也 2n 1 4n 2 (n-1 )是可求的,就可以由 a n+1=a n +f (n )以n=1,2,…, 3a n 1 2 ,求 a n ? 数列 求和 解法一: 由已知递推式得 a n+1=3a n +2,a n =3a n-1+2。两式相减:a n+1-a n =3 (a n -a n-1) 因此数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其首项为 a 2-a 1= (3X 1+2) -1=4 --a n+1 -a n =4 ? 3 - a n+1 =3a n +2 - - 3a n +2-a n =4 ? 3 即 a n =2 ? 3 -1 解法_ : 上法得{a n+1-a n }是公比为 3 的等比数列,于是有: a 2-a 1=4, a 3-a 2=4 ? 3, a 4-a 3=4 ? 3 ? 3 , 数列的应用 分期付款 其他

高考数列解题技巧归纳总结

高考数列解题技巧归纳总结 知识框架 111111(2)(2)(1)(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 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 ←???-=≥??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 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 11(1)() 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 ? ???????????????? ??? ???????????? ???? ????????????? ?????? ? ?? ?? ?? ?? ???????????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 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 ? ? 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 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求a n 。 解 ∵a n+1-a n =2为常数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a n =1+2(n-1) 即a n =2n-1 例2、已知{}n a 满足11 2 n n a a +=,而12a =,求n a =?

2.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第6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填表。 2. ( )×7=11.55 ( )×25=810 124×()=460.04 36×()=4035.6 3. 用计算器,计算前四题,直接写出后三题的得数。(1)3×4= 3.3×3.4= 3.33×33.4= 3.333×333.4= 3.3333×3333.4= 3.33333×33333.4= 3.333333×333333.4= (2)81÷9= 88.2÷9= 88.83÷9= 88.884÷9= 88.8885÷9= 88.88886÷9= 88.888887÷9= 4. 先找出规律,再填数。 (1)1,1.1,1.3,1.6,( ),( ),3.1

(2)0.81,0.64,0.49,0.36,( ),( ) (3)3,1.5,0.75,0.375,( ) (4)40,10,2.5,0.625,( )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5. 试一试,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多步计算题吗? 5.5――→÷11 ――→× 6.2 ――→×0.5 ――→×0.1 12.4――→×0.25 ――→÷0.31 ――→÷0.5 ――→×0.4 6. 根据333667×3=1001001填空,再用计算器检验。 333667×6=________ 333667×9=________ 333667×12=________ 333667×18=________ 333667×24=________ 333667×27=________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7.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四个算式,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得数。 1×8+1= 12×8+2= 123×8+3= 1234×8+4= 12345×8+5= 123456×8+6= 1234567×8+7= (2)用计算器算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532532+7= 496496+7= 532532+11= 496496+11= 532532+13= 496496+13= 532532+77= 496496+77=

整式规律探索类型题目

整式规律探索类型题目 一.填空题(共11小题) 1.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则第n个式子是(n为正整数).2.观察一列单项式:﹣x,4x2,﹣9x3,16x4,…,则第n个单项式是. 3.观察下列单项式:3a2、5a5、7a10、9a17、11a26…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这列式子的第n个单项式是. 4.观察下列各式:x+1,x2+4,x3+9,x4+16,x5+25,…按此规律写出第n个式子 是. 5.观察下列单项式:xy2,﹣2x2y4,4x3y6,﹣8x4y8,16x5y10,…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n个单项式为. 6.观察下列单项式:﹣a,2a2,﹣3a3,4a4,﹣5a5,…可以得到第2015个单项式 是;第n个单项式是. 7.观察下列关于x的单项式:x,3x2,5x3,7x4,9x5,11x6,…按此规律写出第9个单项式是,第n个单项式是. 8.有一列式子,按一定规律排列成﹣3a2,9a5,﹣27a10,81a17,﹣243a26,….(1)当a=1时,其中三个相邻数的和是63,则位于这三个数中间的数是; (2)上列式子中第n个式子为(n为正整数). 9.有一个多项式为a8﹣a7b+a6b2﹣a5b3+…,按照此规律写下来,这个多项式的第六项是. 10.观察下列多项式:2a﹣b,4a+b2,8a﹣b3,16a+b4,…按此规律,则可以得到第7个多项式是.

11.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多项式:a+b,a2+b3,a3+b5,a4+b7…其中第10个式子是;第n个式子是. 二.解答题(共14小题) 12.学规律在数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提炼出我们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1)观察下列算式: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 38=6561,…,通过观察,用你所发现的规律确定32014的个位数字是; (2)观察一列数2,4,8,16,32,…,发现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是;根据此规律,如果a n(n为正整数)表示这个数列的第n项,那么a18= ,a n= ; (3)观察下面的一列单项式:x,﹣2x2,4x3,﹣8x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5个单项式为;第7个单项式为;第n个单项式为. 13.观察下面有规律的三行单项式: x,2x2,4x3,8x4,16x5,32x6,…① ﹣2x,4x2,﹣8x3,16x4,﹣32x5,64x6,…② 2x2,﹣3x3,5x4,﹣9x5,17x6,﹣33x7,…③ (1)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一行第8个单项式为; (2)第二行第n个单项式为; (3)第三行第8个单项式为;第n个单项式为. 14.如图,将正偶数按照图中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用有序实数对(a,b)表示第a行的第b个数.如(3,2)表示偶数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