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的变化
现代汉语词汇(词汇变化、词汇规范、词义演变)

第四、对生造词的规范 ❖ 新词适应交际需要,表义明确,其构造符
合现代汉语构造规律,是现代汉语词汇中 的重要成员。 ❖ 如果已有的词,可以表达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可以完成或能够基本完成有关交际任 务,就不必另造新词,因为另造的所谓词, 貌似新生词,其实它的表义不明确,不符 合词汇内部结构规律,是生造词。
如:搞 弄 “搞”可以用于表示与工作有关的比
较正式的重要的事情, 如:“搞建设 ”、 “搞思想工作 ”、 “搞改革”等
“弄”经常用于日常生活小事, 表示 轻松、随便的色彩, 不能用于表示与工 作、事业有关的事情。
第二、外来词的规范 1.不要滥用外来词。能用汉语固
有的语素组成词并把意思表达准确、 清楚的,就不用外来词。如:用“连 衣裙”不用“布拉吉”,用“发动机” 不用“马达”等。
❖ 如:空调(空气调节器)空姐(空中小姐) 房改(住房改革)电教(电化教育) 影视(电影电视)节能(节约能源)
(二)旧词的退隐与复出 ❖ 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认识改变,交
际的需求,使得指称旧事物、旧观念的 词逐渐在语言生活中不见了。 ❖ 有的是因为词所指称的旧事物消失了。 如:丫环、童养媳、长工、牙婆等。 ❖ 有的是反映对职业的歧视的旧词被新词 代替。如:戏子(演员)、跑堂(服务 员)、厨子(厨师)。
2.词义的缩小---即缩小词所概括的
对象的范围,反映的事物的范围比以前缩
小了,或者原来的某些意义消失了。
虫 大虫 长虫
所有动物
昆虫 臭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各种气味
气味难闻 汤 扬汤止沸 赴汤蹈火
泛指热水
煮东西的汁液
3.词义的转移---表示甲类对象的 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如: “爱人”原指恋爱中的女性一方,后转 移指夫妻的任意一方。 安利 美国一所公司的名称。
现代汉语词汇的语义变化与社会变迁

现代汉语词汇的语义变化与社会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现代汉语词汇的语义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深化,还折射出社会价值观念的演进和社会变迁的方向。
本文将分析现代汉语词汇的语义变化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一、词汇语义的深化与社会进步在现代汉语中,许多词汇的语义得到了深化和拓展,这与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
以“科技”为例,早期的意义仅指“科学技术”的简称,而现如今,这个词不仅指代“科学技术”,还包括了应用科学知识所发展出的各种高新技术和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的语义不断扩大,反映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反映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另外一个例子是“生态”。
在过去,这个词的意义仅仅指代“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如今,“生态”已经演变成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包含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绿色发展等方面,这种语义的扩大反映了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二、词汇语义的转变与社会观念的变化一些词汇的语义转变与社会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
以“家庭”为例,过去,“家庭”仅限于指代亲属关系所构成的生活单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观念逐渐变化,家庭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
现如今,“家庭”所包含的意义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核心家庭,还包括同居关系、单亲家庭、同性恋家庭等多种形式,这种语义转变反映出了对家庭结构和家庭观念的多元化认知。
此外,“公平”这个词的语义也发生了转变。
过去,“公平”一词更多的指代权利、待遇等方面的平等,而如今,“公平”的语义已扩展到社会资源的分配、社会机会的均等以及社会制度的公正等多个方面,这种转变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公正的关注和要求的提升。
三、词汇语义的变化与社会变迁的方向现代汉语词汇的语义变化也可以反映出社会变迁的方向。
以“女性”相关的词汇为例,过去,“女性”一词常常与“柔弱”、“依附”等含义相关联,这体现了传统性别观念下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词汇的发展变化以及词汇的规范化1015201-13 夏艳琴一.词汇的发展变化现代汉语词汇是古代近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词汇在不断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的不断产生,旧词的不断消亡;同时,词的语义内容和词的语音形式也不断的发生变化。
(一)词汇发展变化的原因:1、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间的交往等。
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对词汇具有持久、均衡的影响和作用,使词汇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变化。
巨大的社会变革也对词汇产生直接的影响经济制度对词汇的影响也很大。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也会对词汇产生重要影响。
2、内部因素:语言内部要素间调整或要素内部间调整对词汇提出某种变化的要求,从而促使词汇的某一方面发生变化。
(二)词汇发展变化的结果1、新词的产生社会不断的发展,新事物不断地涌现,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命名,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于是产生了新词。
同时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人们对已知的事物加深了认识,发现了前人所未知的新特点,为了记录和指称这些新认识,也要创造新词,如“火箭卫星、电视机、计算机、软件、遥感、质子、中子、离子透明度”等。
此外,在现代汉语中,由于词的双音化的发展趋势的要求,有些单音节词或多音节短语在交际中取得了新的双音节形式,也为语言增加了新词。
如乘——乘坐、安——安装、衣服架子——衣架、人民警察——民警。
语言既有的构词材料和构词方式,是生产新词的语言基础,如:“电脑、电扇、电影、电笔、电疗”都是用旧有的构词材料(电、脑、扇、笔、疗),按偏正关系组织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各方面飞快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词成倍增加。
其中绝大多数是双音节词,占新词总量的70%左右,也有不少的三音节词。
如:电饭锅计算机两用衫休闲鞋方便面个体户游乐场透明度铁饭碗关系户破产法自驾车电子琴保龄球商品房微波炉新词大多是复合式的。
双音节词主要为偏正式、联合型和动宾型。
新时代下的汉语词汇创造和演变

新时代下的汉语词汇创造和演变在新时代下,汉语词汇的创造和演变一直都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
随着社交媒体、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词汇不断涌现,同时,旧词汇也在不断涵盖新的意义和用法。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汉语词汇的创造和演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一、词汇创造1.1 新词汇的来源新词汇的来源非常多样化,它们可能来自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语言借用、流行文化、社会趋势等多个方面。
例如,“网红”一词,在互联网时代中不断涌现,同时还伴随着内容营销、网络直播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产生;“锦鲤”则来自日本的文化热点,通过网络传播而得到了广泛传扬。
1.2 新词汇的创造方式新词汇可以通过多个方式创建,最常见的方式是组合和衍生。
组合是将两个或多个已有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创造新词汇,例如“环保”、“互联网”等。
衍生则是通过改变已有词汇的性质和语法变形创造出新的词汇,例如“环保的”、“互联网上”的“上”字补加等。
1.3 新词汇的语用新词汇的语用需要遵循使用场景和语境的约束。
例如,“扫码支付”在生活中具有明显的语用,用于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应用中,而在其他场合则应该避免使用。
因此,我们需要在探索新词汇的同时注意使用场景和语境的规范性。
二、词汇演变2.1 词汇的含义演变很多词汇的含义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是由于语言使用和社会变迁等因素导致的。
例如,“主人公”一词在古代意为“印信的主人”,后来发展为小说、电影等艺术领域中的“主角”、“主要人物”“正面人物”的意思,更准确地表现出了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含义。
2.2 词汇的构词变化构词是指词汇的词缀、词义和语法变化。
例如,“绿色”这个词汇最初是一个单纯的形容词,现在经过了动词虚化、名词化、加后缀等构词变化,形成了一系列构成的概念,例如“绿色环保”、“绿色工业”等。
2.3 词汇的发音变异发音是汉语词汇演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地域差异等原因,很多词汇在不同地方或不同阶段会出现发音变异。
现代汉语的词汇变化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的词汇变化与语义演变词汇是一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断变化,词汇也在不断地经历着变化和演变。
现代汉语的词汇变化与语义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在本文中将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词汇变化1. 外来词的引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大量外来词被引入现代汉语中。
这些外来词来源于其他语言,如英语、日语、法语等,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
外来词的引入不仅丰富了词汇,也增加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2. 词汇的创造与派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新事物、新概念的命名需求也在增加。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们创造了大量新词。
这些新词可以是由现有词汇派生而来的,也可以是全新的词汇。
例如,"微信"这个词由"微"和"信"两个字组成,"微"表示小、细微,"信"表示信息,整个词意思是通过小范围传播信息。
3. 词汇的消亡与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汇可能会逐渐被淘汰或者不再被广泛使用。
这些词汇的消亡可能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因为新的词汇被引入并取而代之。
相反,一些词汇也可能因为社会热点事件的出现而变得流行起来,成为时下的热词。
二、语义演变1. 词义的扩展与缩小词汇的语义演变是指词义范围的扩展或缩小。
有些词的原本意思经过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例如,"面子"一词最初指的是人的脸部,后来扩展到指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自尊心。
相反,有些词的词义可能会缩小,变得更加具体。
例如,"手机"最初是指能够移动的电话,现在特指一种可以进行各种功能的移动通讯设备。
2. 词义的转义与借代词汇的语义演变还包括词义的转义和借代。
词义的转义是指一个词在一定语境下产生了新的意义。
例如,"倒霉"最初是指天气不好,后来转义为指运气不好。
词义的借代是指一个词的意义借用到其他相关的词上。
词汇的发展变化

(2)词义的缩小 就是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就是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例如: 例如: “批判”,原义含有评论优点、指出错误两个方面,现在只 批判” 原义含有评论优点、指出错误两个方面, 剩下“分析、批驳错误”这一个方面。 批判他的错误思想” 剩下“分析、批驳错误”这一个方面。如“批判他的错误思想”。 (3)词义的转移 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 的乙类对象。 的乙类对象。 如:“行李”,原义指两国往来的使者,现在转移指出门时 行李” 原义指两国往来的使者, 所带的提包、箱子等。 所带的提包、箱子等。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现代汉语词汇是古代、近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和发展。 现代汉语词汇是古代、近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和发展。随着社 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 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词在不断 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不断地产生,旧词逐渐地消亡;同时, 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不断地产生,旧词逐渐地消亡;同时, 词的语义内容和词的语音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词的语义内容和词的语音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d、词语的简称得到了空前发展。 词语的简称得到了空前发展。 如:空调(空气调节器) 空调(空气调节器) 电教(电化教育) 电教(电化教育) 彩电(彩色电视机) 彩电(彩色电视机)
2、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些标志旧事物、旧观念的词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些标志旧事物、旧观念的词语, 有的逐渐在语言中消失了,有的逐渐缩小使用范围。 有的逐渐在语言中消失了,有的逐渐缩小使用范围。 如:丫环、童养媳、变工队、堡垒户、堡垒村。 丫环、童养媳、变工队、堡垒户、堡垒村。 旧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刚开始产生时是新词, 旧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刚开始产生时是新词,随着社会的 发展,有的很快变成旧词。 发展,有的很快变成旧词。 比如, 大跃进” 比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些词语: 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些词语: “土高炉、文斗、武斗、红卫兵、黑五类、忠字舞”。 土高炉、文斗、武斗、红卫兵、黑五类、忠字舞”
古代汉语词汇演变情况

古代漢語詞匯演變情況:一、古今词义没有变化。
如:人手口梦日月等。
占少数,二、古今词义变化。
1、词义扩大。
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切较大的江水和河流。
“ 皮”原指鸟兽身上剥下的皮,现泛指事物的表面。
2、词义缩小。
“子”,原为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女,现专指儿子。
”丈人“,原指一般年长的人,今指岳父。
3、词义转移。
如”走…,古代指跑,今指步行。
“去”古指离开某地,今指到某地去。
4、感情色彩变化。
如“爪牙”原指勇士、武将,今指帮凶、狗腿子一类的坏人。
“卑鄙”原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今之品质恶劣。
5、名称说法改变。
如“目”,今改称眼睛;“足”今称为脚。
6、词义弱化。
原来的“很”,就是凶狠的“狠”;“普遍”原为无一例外,现在是例外不多。
7、词义的消亡。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古代的词语逐渐消亡,如“朕”“寡人”之类。
8、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如“耳”——耳朵;“眉”——眉毛;“鼻”——鼻子;“敌”——敌人等。
另外,学习古汉语还要注意两种语言现象:1、偏义复词:昼夜勤作息,强调“作”,“息”作陪衬。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只取“远”的意思,“近”作陪衬。
2、同形异义。
因古汉语单音词多,有时两个单音词连在一起跟今天的某个词正好同形,其实,它还是两个词,这就是同形异义。
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妻,妻子;子,子女。
不同今天单指男子的配偶。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其代词,它;实,果实。
合起来是“他的果实”。
另外还有一种其实就是词义转移。
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殷勤,文中为关切、问候;今指热情、周到。
再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何苦”。
文中为哪怕、怕什么、怎怕,没有今天不值得做,犯不着的意思。
學習古代漢語的詞匯方法:古汉语词汇是古汉语词的总和。
词是造句时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人们在交往中,遣词造句,既反映着外部世界,也表现着主观世界。
外部世界的变化,引起主观世界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在语言中表现出来。
词之发展历程

词之发展历程
词语的发展可追溯到古代文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化。
以下是词语发展的一般历程:
1. 原始词语:最早的词语是原始人类用来交流的简单、基础的词汇。
这些词汇通常与生存、基本需求和环境相关。
2. 衍生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表达更加具体和复杂的意思,开始从已有的词语中衍生出新的词汇。
这些衍生词可能是通过前缀、后缀或者词根的加入或改变来形成的。
3. 借用词:由于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人们会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词汇。
这些借入的词汇在自己的语言中被适应和发展,成为新的词汇。
4. 创造新词:在特定的时代或领域,人类需要表达新概念或新事物,于是创造出新的词汇。
这些新词汇可能是由已有的词汇组合而成,也可能是创造出全新的词汇。
5. 词义演变:随着社会变迁和语言使用的改变,词语的意义也发生演变。
一些词语的本义逐渐扩展或缩小,产生新的含义。
6. 形成规范词汇:随着语言的规范化,一些词语成为公认的标准词汇。
这些词语经过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化,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词汇。
总结起来,词语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创新的过程。
从
最早的原始词汇到衍生词、借用词和新创造词,再到词义演变和规范化,词语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词汇的变化2012级小学教育张姹姹[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新事物、新工具的出现,作为人类交际的语言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扩充了许多词汇。
同时,与国际的接轨,也使许多外来词汇不断地涌入中国,与汉语词汇不断融合。
现在的汉语词汇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
[关键词] 汉语词汇旧词新用新词外来词谈起古中国的文化,第一时刻想起的便是四大发明,什么还能代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除了史书典籍外,还有文字。
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打倒孔家店破除新文化的口号下以及随后新中国成立进行文化建设,汉语也进行了改革,除了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加上拼音跟国际接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同时,词汇方面也发生了变化,新词,外来词也迅速融入了大众生活。
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词汇发面有什么变化。
一、旧词新用时代在不断的变化,作为人类语言的工具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许多旧词也出现许多新的用法。
(一)“日益简化”的旧词新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上“韩流”袭来,“日光”照来,“台风”刮来一夜之间,哈韩,哈日,哈台分子如雨后春笋出般的出现了。
这里的“哈”就是旧词新用的典型代表。
现代汉语词典里“哈”有4个意象:1)表示得意或惊喜2)模拟大笑的声音3)动词,人张开嘴巴4)弯腰,点头哈腰。
,这里的“哈”不能完全和上面的4个意象划上等号。
这里的“哈”,表示对事物的喜爱达到了一定程度,可以是十分,非常,无比,超级,狂以及无法形容的喜爱。
“哈”的兴起体现了现代语言的简化,用一个小小的“哈”字就表达了十分,非常,无比,超级,疯狂以及无法形容的喜爱。
(使用“哈”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表达了对那些哈韩,哈日,哈台分子的嘲笑讽刺意思,中国文化渊源流长,现在的人们为啥竟会被日韩文化侵袭呢?这里的有4)弯腰,对日韩点头哈腰的意思。
语言文字是人们交流的符号,总是向着方便人类生活的方向发展的。
所以会有繁体字变成简体字,随之,口语也从繁变简。
尤其今天网络泛滥的年代,许多网络用语也体现了语言简化的特点。
谢谢叫3q(thank you)再见叫886(拜拜啦)哭叫555(呜呜呜)生气叫745(气死我了)“哈”的形成是语言文字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崇洋媚外”的旧词新用如果要用一个形容一下周杰伦,许多人会用“酷”这个词。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酷有3个意象:1)酒香浓醇,2)行为暴力,苛毒3)表程度,极,甚。
这3个意象好象都不适合周杰伦。
周杰伦的酷是一种表示他很帅,特别时尚,有洒脱个性。
说起酷的旧词新用就不得不提起英文单词cool。
酷是cool的音译词。
在cool表示很帅,特别时尚,有洒脱个性,所以在汉语中就找了一个音相近的词来代替。
酷的旧词新用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
中西文化交融是全球一体化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像人们常说现在的地球是一个村子地球村,我认为村民之间加大交流的最好方式就是有好的工具,这里的好工具就是有共同语言。
所以,出现了酷(cool),粉丝(fans)之类的词。
(三)博大精深的旧词新用前几年,苏有朋到南京来开演唱会,于是就出现这样的宣传广告“有朋自远方来”。
林心如代言雪竹内衣,于是就有广告“我心如意,雪竹内衣”。
小龙女刘亦菲出了唱片就叫“菲同一般”,陆毅的唱片叫做“毅犹未尽”。
这种旧词新用一般是通过同音或相似的音,使一些特定的词汇有了完全不一样的含义。
这些旧词新用常用在宣传工作中,以便吸引人们的眼球。
比如说“有朋自远方来”,在《论语》中这句话表示,有朋友从远的地方来。
而宣传广告中的“有朋”就是特指苏有朋。
宣传者巧妙的运用这个“有朋”一语双关,不仅称述了活动的内容,也体现了自己的文化修养,还有效的吸引了群众的眼球,增强了别人的兴趣。
此类的旧词新用虽说是人们智慧的体现,但归根结底,还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
就连学校文化街里面的店名都体现了这种旧词新用,如抢“鲜”一步,“衣衣步舍”一“碗”情深等,都使小店在我们眼前一亮。
但是对于这种旧词新用我们还是得辩证得看待,一方面体现了一种“创意”。
另一方面也是对成语的滥用,容易误导儿童及青少年。
(四)搭载新义的旧词新用通过比喻、借代、引申等方法赋予旧词以新的义项后,将其用在新的语境中,表达一种新的意义。
“豆腐渣”是制豆浆剩下的渣滓,近年来被人们用来比喻劣质产品,例如“豆腐渣工程”。
“波西米亚”原是中欧的一个国家,现属于捷克的一部分;近几年被时装界借用,以“波西米亚风”来指代崇尚繁复、图案夸张、多点缀的时装潮流。
“八卦”是《易经》中的八个卦象,后来被用来占卜,现在被引申为喜欢搜集小道消息、爱打探别人隐私的意思,多被用来形容娱乐记者或杂志。
又如戏称身体矮胖者为“冬瓜”,身体瘦长者为“竹竿”;足球上判点球称为“极刑”,让不满意的教练下台称为“下课”。
这些词语虽然早已存在,却被赋予与平常迥然不同的新的意义。
(五)网络时代的旧词新用①随着网络的新起,人们的语言也被大量的改革。
上网变成了冲浪,隐身变成了潜水,上线成了上岸,我们看见丑女大叫恐龙,看见丑男大叫青蛙。
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需要快餐文化。
这里旧词新用都是有点甲骨文的味道,什么意思呢?这就一种象形文化。
网络对我们来说是新事物,网络中出现的旧词新用就想甲骨文一样是用来丰富我们的形象思维的,是加深我们对事物的理解的。
人类对事物总是由感性认识开始的,感性认识也是人类形象思维的体现。
这里的旧词新用就像一个比喻词,把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比成熟悉的东西,从而丰富人的形象思维,以致方便我们理解。
上述几种类型的案例只是我对旧词新用的粗浅的理解,也许说的不对。
但在我看来旧词新用这一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发展所造成的。
语言文字终究是一种工具,一种符号,是为人类服务的。
社会在变,语言文字一定在变。
所以,以后还会出现更多的旧词新用。
二、新词的出现所谓新词是指“新出现的”,符合民族语言构词法则的,表义明确而能进行交际的词语”。
新词是相对于旧词而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必然会出现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生事物和现象,而旧词已经无法完成表述、称谓功能,因此迫切需要创造出与之相对应的词语,使之承担起交际重任。
(一)新造词②新造词是指已有语素独立而成的新词,或者根据汉语构词法,由原有语素合成的新词。
已有语素独立成词的,如:爽、炫、靓等,这类词在新词新语中所占比例较小;复合新词在新词语中则比比皆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新的构词语素一出现便呈现出超强的构词能力,形成一个词语系列,用来指代或描述某一类事物或现象。
如:作为一个否定性类词前缀,“零X”的使用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当代汉语中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零X”复合词,像“零风险”“零缺陷”“零距离”“零突破”“零储蓄”等等。
(二)方言或地区俗语扩张使用,逐渐被大众接纳为新词语。
如粤语中的“打工”“靓”“买单”“生猛”;吴方言中的“摆平、小儿科”等;北京地区使用的“的哥”“打的”“猫腻”“帅呆”“滋润(有滋味)”;上海话中的“宰”“捣浆糊”;香港的“炒鱿鱼”“搞掂”;台湾的“哇塞”“作秀”;东北方言中的“忽悠”等词语就是借助广播、影视、报刊,甚至打工、经商的流动人口的传播而扩大知名度,最终被普通话承认的。
(三)专业词语一般化。
由于高科技行业和经济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行业的一些专业词语使用频繁,逐渐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
例如:“硬件”“软件”,本来指计算机的组成部分,现在被泛化使用,“硬件”也用作指生产、科技、管理经营中的设备等物质条件,而“软件”还用来指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按揭”,指在房地产行业中买房的用户不能一次付清款项,用所买房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的行为,由于房产的持续升温,“按揭”一词如今已是家喻户晓。
③(四)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因为主要是依靠视觉符号进行聊天交流,因此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轻松有趣,幽默诙谐,表情达意要简洁明了、生动形象。
除了文字以外,它还可以利用多种符号手段如数字、字母、键盘符号、图形等。
一些新词酷语的表达特点如下:一是在中规中矩的普通话中夹杂方言。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感叹语“饿滴神啊!”,这是电视剧《武林外传》中同福客栈掌柜的佟湘玉的口头禅“我的神啊”,现在非常流行。
因为是陕西口音,这句话就据音写成了“饿滴神啊”,“饿滴神”也有写成“额滴神”“额地神”“额的神”“饿的神”的,一律在表示惊讶时用。
在中规中矩的普通话行文中,偶尔夹杂一句或几句陕西方言味的文字,调侃、搞笑又有些憨憨的感觉呼之欲出。
二是把极严肃的对象世俗化。
“剩女”直接理解就是剩下的女子,指的是应该结婚了但还没有结婚的女青年。
还有一个词“面霸”,面试霸王的简称,指那些虽多次面试不成功但仍不屈不挠地去面试的人。
“剩女”是“圣女”的谐音,“面霸”是大家经常吃的一种方便面的品牌,同样是“面”,一是面试,一是方便面,音同义不同。
这些新词语把极严肃的对象世俗化,巨大的反差为词语平添了滑稽调侃的色彩。
三是利用夸张等修辞手法达到形象、调侃的效果。
“骨灰级”形容资格非常老,资格老到已经寿终火化成灰,太厉害了。
“泪奔”也是如此。
请仔细看看这个字母组合,orz,像什么?象征一个人跪倒在地,表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形容一个人特别屌,屌炸天,都可以把天都炸掉。
形象夸张又搞笑,很有创意。
纵观这些新词语,凡是社会生活出现了新的东西,不论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质、新观念、新工具,总之这新的东西千方百计要在语言中表现出来,表现出来,那就不能在社会生活中起交际作用。
当然我们所说的“新”也是相对而言,有一个“时间性”,并不是指永久性。
随着时间推移,今天所谓的“新词”也将逐渐成为明天的“旧词”,也必将被更新的词汇所取代,而语言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得到充实和发展。
三、外来词随着中国与外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与文化的接触也向着更加深度广度扩展。
大量的外来词势不可挡地涌入汉语中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外来词不断地与汉语融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汉语,使汉语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
(一)音译加字音译是借用外来词的一种形式,即根据外来词的读音用汉字纪录。
在生活中这样的词语比比皆是,例如,披萨(Pizza)、汉堡(Hamburger)、雅思(Ielts)、拷贝(Copy)、沙发(sofa)、模特(model)、基因(gene)、比基尼(bikini)、马拉松(Marathon)、高尔夫(golf)、沙龙(salon)、色拉(salad)、布丁(pudding)、三明治(sandwich)、汉堡包(hamburger)、比萨(pizza)、巧克力(chocolate)、柠檬(lemon)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雪茄(cigar)等。
音译是一种最简便最直接的吸收外来词汇的方式。
但是有些外来词的音译无法见字明义,需要在音译部分后附加一些能指明其类别和属性的成分,从而成为一个意思完整的新汉语语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