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术
炼丹术原理

炼丹术原理
炼丹术,又称炼丹术,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炼制药物和长生不老的技术。
炼丹术
起源于中国古代,其原理是通过炼制各种药材和矿石,配合特定的炼制工艺,制成能够增强人体功能、延年益寿的药物。
炼丹术原理主要包括炼制药材、炼制工艺和药物功效三个方面。
首先,炼制药材是炼丹术的基础。
炼丹术所用的药材通常是一些稀有的植物、
矿石和动物器官,如人参、鹿茸、砒霜等。
这些药材都具有特殊的药性和功效,是炼丹术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炼制药材需要根据其特性和用途进行配比和炼制,以确保最终的药物能够发挥出预期的功效。
其次,炼制工艺是炼丹术的核心。
炼丹术的炼制工艺包括炼制、炼丹、炼金等
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步骤和要求。
炼制工艺的关键在于控制火候、时间和材料的配比,以及运用炼制器具和炼制术法,使药材得以充分释放出其药性和功效。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炼制工艺,才能制得出高品质的炼丹术药物。
最后,药物功效是炼丹术的最终目的。
炼丹术所制得的药物通常具有多种功效,如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治疗疾病等。
这些功效是由炼制药材和炼制工艺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和临床应用才能得以确认。
炼丹术药物的功效是炼丹术原理的最终体现,也是人们对炼丹术的认可和追求。
总之,炼丹术原理包括炼制药材、炼制工艺和药物功效三个方面,是古代中国
炼丹术的核心内容。
炼丹术虽然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原理和思想对于中医药学和药物研发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通过对炼丹术原理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挖掘和利用传统药物资源,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创新。
炼丹术配方

炼丹术配方
炼丹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技艺,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操作,将不同的药物和材料炼制成丹药,以达到保健、治病、延年益寿等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炼丹术配方:
金丹配方:主要成分是黄金和汞,经过加热、煮沸、烹煮等操作,炼制成金丹。
据说金丹具有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功效,但需要注意汞的毒性。
银丹配方:主要成分是白银和汞,经过类似的加热、煮沸、烹煮等操作,炼制成银丹。
据说银丹也有类似金丹的功效,但需要注意汞的毒性。
赤丹配方:主要成分是赤铁矿、硫磺、石碱等,经过研磨、加热、混合等操作,炼制成赤丹。
据说赤丹具有治疗各种疾病的功效,如头痛、腹痛、疟疾等。
黑丹配方:主要成分是煤炭、硫磺、石灰等,经过加热、混合等操作,炼制成黑丹。
据说黑丹也有治疗疾病的功效,但需要注意石灰的腐蚀性和刺激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配方都是传统的炼丹术配方,其科学性和安全性并没有得到现代医学的证实和认可。
同时,炼丹术操作中使用的药物和材料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需要进行专业的指导和操作。
因此,建议在进行炼丹术操作时要慎重考虑安全和科学性,遵循专业指导和安全规范。
中国古代炼丹术发展简述

中国古代炼丹术发展简述1、中国古代炼丹术的起因《庄子、逍遥游》描述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住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这样生动浪漫的神仙幻境当然会引起人们的神往与追求。
所以人们为了羽化成仙从而追求某种长生不老药或者修炼某种长生不死的道术。
按照早期的炼丹家的信念,这种神丹一旦炼成,服用即可长生不老,羽化成仙,又可以点化汞、铜、铅等金属为黄金、白银。
所以古代的炼丹术与炼金术就是紧密相关的。
所以古代的炼丹术主要有两个目的:帝王追求长生不老与“点金家”追求由于中国道教的核心思想就是长生成仙,因此自从道教形成有组织的形式后,即在东汉时期以后,炼丹术开始兴起。
而且炼丹术的兴衰与道教在各个朝代的地位有紧密的关系在战国时期以后人们就开始摒弃了以服食草木仙药,而服食某些天然的矿物为辅的长生术,转转而经人工升炼的神丹。
但就是又提出天然的金石矿物聚集了太阳、太阴之气,而含有大毒,解决的办法以火炼的方法来制伏其毒性,并提炼其飞升的精华,所以之后的的道士服用便从直接服天然金石过渡到火伏金石,升炼神丹,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火炼升华操作为主的炼丹术技艺。
2、中国炼丹术的鼎盛时期中国炼丹术发展到唐代,进入它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李唐王朝实行了尊道抑佛的政策,出现了道教与皇权结合的局面。
唐代的尊道抑佛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就是在唐初的武德、贞观年间,第二次就是就是在玄宗开元年间及天宝之初,道教组织抓住了唐王朝几番从政治上利用它们的时机,扩展了自己的势力,壮大自己的徒众。
道教的兴起带动了炼丹术的兴起,由于唐王朝中许多皇帝都醉心于神丹金液,追求长生不死。
太宗晚年便服长生药,最终就就是由于服丹药中毒,罹暴疾而驾崩的。
接着高宗也笃信长生有术,而后武后执政后也开始服用丹药,,玄宗在开元后期也开始日益对长生方术产生了兴趣,从而不少金丹术士得受宠信。
皇帝至尊,崇奉、支持金丹仙道如此狂热,“上之所好,下必甚焉”,服食长生之风一时弥漫朝野上下,烧丹炼汞,修炼长视之道,这使得炼丹术活动的繁荣,炼丹飞汞的实验得到广泛发展。
化学传统文化

化学传统文化化学传统文化是指与化学相关的传统知识、技艺和思想观念,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化学的认识和运用。
在中国古代,化学传统文化与其他学科如医学、农学等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体系。
一、中国古代的炼丹术与炼金术炼丹术是中国古代独特的一种化学传统文化,它是以炼丹为目标的研究,旨在通过炼制药物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炼丹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如蟠桃、仙丹等,这些都与化学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炼金术是中国古代另一种重要的化学传统文化,它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炼金术主要研究将低质材料转化为高质材料的方法,追求黄金的制造和转化。
虽然炼金术最终未能实现黄金的制造,但它对实验方法和物质转化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古代的药材研究与药物制备中国古代的医学与化学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药材研究与药物制备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代医学家通过对天然草药的研究和运用,发展了许多有效的药物。
例如,神农尝百草、华佗炼制草药等都是中国古代医学和化学传统文化的重要成果。
药物制备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和化学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
古代医学家通过对草药的提取、炮制和配伍等方法,制备出许多药物。
这些药物的制备过程中涉及到煎煮、炮制、浸泡等化学操作,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化学的运用和认识。
三、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与工艺冶金技术与工艺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化学传统文化之一。
古代中国人民在冶金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发展出了高温冶炼、铸造等先进技术。
例如,古代中国人发明了高炉和鼓风炉等冶炼设备,提高了铁、铜等金属的冶炼效率。
古代中国的铸造技术也是化学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铸造技术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如青铜器的制造和青铜合金的研究等。
这些铸造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于金属材料性质和熔化过程的研究,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化学知识的运用和创新。
四、中国古代的火药制造与火工技术火药制造与火工技术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化学传统文化之一。
炼丹术中的化学全解

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
• 孙思邈(581—682),其著述以医学为主,今存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其 炼丹著作多已失散,现仅存《太清丹经要诀》等。 此书记有不少化学上的重要成果,如《伏雌雄二 黄用锡法》一条,非常明确地介绍了用雄黄、金 属锡制作彩色金(SnS2)的方法:雄黄(As4S4) 十两,末之,锡三两,“铛中合熔,出之。入皮 袋中揉使碎,入坩埚中,火之。其坩埚中安药了, 以盖合之。密固,入风炉吹之。令锅同火色,寒 之。开,黄色似金”
Δ HgS+O2=Hg+SO2
陈少微在此书中提到的“销汞”法 Hg+S=HgS (即用水银和硫磺制取丹砂的方法)。
• 2 铅化学成就 • 铅霜(醋酸铅)→铅粉(碳酸铅)。古代 妇女化妆“著粉太白”之“粉”;彩陶、 瓷器上的彩釉。 • 黑铅经焙烧,初成黄丹(PbO),继成铅 丹(Pb3O4)。黄、铅丹倍受丹家青睐。
抽砂炼汞
பைடு நூலகம்• 自然界中是有天然水银存在的,但产量极。 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和秦代的帝王墓中 都放置了大量水银,且战国时医药中也已 用到水银,同时也兴起了鎏金术,估计那 时已经从丹砂烧炼水银。最初是用简陋的 低温焙烧法,反应为:
• 汞的产率很低,而炼丹家们居然摸索到了 借助某些手段促进HgS的分解:
三、中国炼丹术的化学遗产
• • • • • 从丹砂中升炼水银。 HgS+Fe=FeS+Hg↑ HgS+Pb=PbS+Hg↑ HgS+Cu=CuS+Hg↑ 汞与玄黄(铅丹Pb3O4)、硫黄(S)加热, 又生成红色的氧化汞,或重新返回成红色 丹砂。这就是“还丹”。 • 合成了粉霜(HgCl2)和轻粉(Hg2Cl2)。 二者成了疡科之圣药。
简述炼丹术的化学遗产

简述炼丹术的化学遗产
炼丹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医学和哲学技术,旨在将各种天然物质转化为药物、食品和珍宝。
虽然炼丹术在当今世界被视为一种伪科学,但其实际上具有重要的化学遗产。
炼丹术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反应器进行物质转化,如氧化还原、加热、冷却、沸腾等反应,并使用各种器具(如炉子、锅、瓶、杯等)进行热、物质和能量的调控。
这些技术和设备为现代化学实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基础,如热化学分析、各种反应器、分离技术等等。
此外,炼丹术也促进了许多物质和化合物的发现,如汞、砒霜、硫酸铜、铅及其化合物等等。
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已被现代科学证实,如汞用于手电筒、温度计和电池中,砒霜用于杀虫,硫酸铜用于消毒,铅用于电池和防辐射材料等等。
总的来说,炼丹术的化学遗产对现代化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经验和技术基础。
古代炼丹称呼

古代炼丹称呼
【实用版】
目录
炼丹术的定义与目的
炼丹术的起源与发展
炼丹术的方法与理论基础
炼丹术的应用与影响
正文
炼丹术是古代一种独特的技术,旨在通过特殊的方法烹炼各种原料,以制备出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炼丹术起源于古代道家和道士,他们希望通过寻找和制备丹药来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
这种技术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在阿拉伯、埃及等其他文明古国有所体现。
炼丹术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最早的炼丹术主要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存在,直到公元 3 世纪,埃及纸草文献中出现了关于炼丹术的文字记录。
随后,在阿拉伯时期,伊斯兰世界对炼丹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发展。
这个时期,中西方的炼金术得到了融合,丹(哲人石)的概念传入中国。
炼丹术的方法繁多,包括火炼、水炼、冷炼等。
道士们按照特定的配方将各种矿物和动植物原料加入丹鼎中,通过加热等炼制过程,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从而制备出丹药。
不过,由于炼丹原料中常含有汞、砷、铅、硫等有毒物质,古人在服食丹药时,常有中毒身亡的事件发生。
尽管如此,炼丹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首先,炼丹术为古代化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炼丹过程中,道士们摸索出了一些增加疗效、减小毒性的经验,有些丹药甚至成为中药治病的良药。
其次,炼丹术促进了古代文化的交流。
在丝绸之路上,炼丹术从中国传到了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了欧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炼丹术和炼金术

合制成王水 • “谁不作研究和实验,则他就一事无成。……术士们感到高
兴的不是因为有了大批材料,而仅仅是因为得到了完善的 实验方法。”
• 拉泽(al Razis,860-933)
• 著有《密典》、《哲人石》、《医学集成》等书
炼丹术和炼金术
一、中国的炼丹术 二、阿拉伯的炼金术
炼金术的兴起
• 中国的炼丹术:公元前二世纪始
• 阿拉伯的炼金术
区别:
中国——炼丹术:服之不死之金丹,长 生不老药
阿拉伯——炼金术:乞求财富,着眼于 点石成金
一、中国的炼丹术
中国的炼丹术
• 起始时间: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到清师宗雍正 (1678-1735)逝世为止
炼丹术所用的工具和设备
• 关于工具和设备,见于炼丹文献的大约有十多种,就是丹炉、丹鼎、 水海、石榴罐、甘埚子、抽汞器、华池、研磨器、罐
二、阿拉伯的炼金术
古叙利亚和阿拉伯文本中的一些化学装置插图
阿拉伯著名炼金术家
• 贾比尔·伊本·海扬(JabiribnHayyan,721-815),拉丁语文 献中写作贾伯(Geber)。
• 兴盛时期:秦汉时期 • 炼丹术的中心目标是用人工方法制作既可使人“长生”,
又能用以“点金”的万应灵丹“神丹”。 • 所谓“丹”,原指丹砂,即硫化汞,后来泛指“长生药”
或“点金药”。
中国炼丹术的产生背景
• 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 • 统治者希望:
• 长生不老 • 有更多财富和黄金
• 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 炼丹的仪器有:风籍、坩埚、勺子、铁剪子、烧 杯、蒸馏器、沙浴、水浴、漏斗、焙烧炉和天平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炼丹术炼丹术在中国长期发展,曾经鼎盛一时,却最终走向衰亡。
它作为古人的一种试验、探索、技术操作,循着神秘而荒诞的思路, 却成了行骗的代名词。
炼丹术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伴随朝代的更替与兴衰,在不同层面给社会留下了消极与积极的影响。
它虽然宣扬了唯心的思想,毒害了人民的健康,但它也促进了近代化学、火药、冶炼技术、外科用药等技术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炼丹术的产生与发展炼丹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方术,又称金丹术、炼金术、点金术、黄白术。
其内容非常复杂,中心目标是用人工方法制作既可以使人“长生不死”,又能用点金的神丹点化铜、铁等普通金属以转变为黄金和白银。
由于中国古时便有“长生不老”的传说:如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便飞奔到月宫,成为月中仙子。
所以炼丹术最先在中国诞生。
炼丹家认为,人的肉体可以借助于某种神奇的药物而获得永生。
“丹”原来指丹砂(即硫化汞),后来泛指被认为是“长生药”或“点金药”的各种药物。
炼丹术的产生有其社会背景,当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统治阶级对物质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皇帝和贵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两种奢望:第一希望掌握更多的财富,供他们享乐;第二希望长生不死,使他们的统治一劳永逸,万世霸业的欲望则更加强烈,加上神仙传说大兴,便开始了长达千年的寻仙求药活动。
早在战国时期就盛传神仙说,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派人去渤海寻仙求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也曾派人到海上寻找“不死之药”,但均告失败。
随之又有人鼓吹食黄金饮玉泉、饵云母可驻天年、会神仙,却有许多人因服食之而丧生。
但封建统治者并不甘心,他们雇用了大批术士来专门从事炼制神丹或点化金药,这样以炼制既可“点化成金”又能“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丹药为目的的金丹术使问世了,时间大约在秦汉相交之际,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金丹术。
在我国,后者又常单独称为“炼丹术”实际上炼金术与炼丹术是紧密相关的,在此我们不加以区别。
到了西汉是中国炼丹术的奠基时期。
在汉武帝时代(公元前140—81年,宫庭里就有不少方士从事炼丹。
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就有汉武帝的炼丹家李少君、栾大等人炼丹活动的记载。
由于汉武帝宠信炼丹方士,便激超了民间炼丹热,此后的宣帝、成帝裒帝以及王莽也都成笃好神仙方术的人。
到了东汉以后,顺帝时张道陵创立了道教.从此炼丹术与道教相结合,披上了一层更为神秘的宗教外衣。
魏晋时期,中国炼丹术已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逐步进入成熟阶段,出现了《太清丹经》、《五灵台经》、《岷山丹法》等200多种神丹法。
特别是东晋炼丹家葛洪(现河北省唐县葛洪村人)所撰写的《抱朴子·内篇》对炼丹术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以及当时炼丹术所取得的成果作了全而系统的阐述。
到了唐代,中国炼丹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用药品种大大增加,实验技术更为纯熟、复杂,仪器更加完善,理论也近于系统完整。
如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丹房诀要》,后者专讲炼丹,影响较太。
到宋代,炼丹术开始走下坡路。
以沈括为代表的一些人,对炼丹术开始持“不可不戒的态虏,但仍有不少丹书出现,如吴悟的《丹房须知》其中讲到炼丹时的注意事项和设备。
明代以后人们就普遍地摒弃了炼丹术。
至此,炼丹术在中国持续了近二千年。
二、炼丹术的原料及其毒性丹的主要原料有五金八石三黄之说,五金为金、银、铜、铁、锡;三黄为硫磺、雄黄、雌黄;八石各说不一,一般指朱砂、矾石、硝石、云母、石英、石钟乳、赤石脂、黄丹。
此外,水银和铅也是炼丹主料。
密陀僧、矾石等,也都入丹方。
由于丹炼成的多为砷、汞和铅的制剂,吃下去以后就会中毒甚至死亡。
又因这些“仙药”之中含有汞及汞的化合物以及砒(As2O3),炼丹过程中,还会产生有毒气体如NO、NO2、SO2、SO3 及汞蒸汽等等,这些都是有毒的气体,对人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外观会出现寿星模样,白发苍苍及秃顶。
但是在炼丹术发展初期人们不知其毒性而服食丹药以致中毒甚至身亡。
如三国时期何晏大将军带头服用,说是可以强身健体,于是在社会上食丹之风盛行。
由于丹药中主要成分为砷制剂,服后浑身发热,甚至要泡在冷水中才能解脱,所以社会上就又流行起宽肥的服装,甚至有人索性躲在竹林中,脱光了衣服混日子,还被誉为高士。
后来炼丹家们进一步又炼出了升华的砒霜,少量服用就可得到同样的药效,就这样服用起来就更方便了,结果不是中毒就是发病死亡。
这可以说是古代的吸毒潮,所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可以与今日的吸毒热相比。
所以在当时的古诗中就有“服石求神仙,多为药所误”批评了此事。
但尽管如此也未能因此而打住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三、古代炼丹术的主要贡献古代炼丹术经历数千年之久,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制作长生不老药和点化金银当然不可能达到,但是,在无数次失败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有关化学知识和操作经验,在冶炼合金和制造药物方面也取得很大的成绩。
1、掌握了一些物质性质、制法和实验操作技术首先,认识了一大批金属和非金属,并了解它们的性质。
例如,我国炼丹家魏伯阳、葛洪等对硫、汞、铅等元素都作了十分透彻的研究,并用化学方法来提纯和检别它们。
阿拉伯人写的《七十书》和《秘密书》等著作中,对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能也作出较全面的论述。
其次,认识许多化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反应。
例如,炼金者拉齐著的《秘密书》,就将当时已知物质分成三大类:金属、非金属和矿类。
当时人们已能了解的铁矿、氮化镁、硼砂、苛性钠、草木灰、食盐等不下数百种化合物及其性质,这些也同炼金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又如,我国炼丹家葛洪能察知铅在不同条件下,氧化成氧化铅、四氧化三铅和二氧化铅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欧的炼丹家在后期已发现硫酸、盐酸和碳酸钠、氢氧化钠等重要化合物。
再次,在实验技术上,不仅发明了许多仪器,如加热器、蒸馏瓶、坩锅等,而且掌握许多实验操作技术,如蒸发、过滤、蒸馏等。
特别是提纯物质的技术的创立,这对研究物质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2、冶炼合金的贡献炼丹术又称为黄白术。
它可以伪造贱金属为贵金属,炼出含锌的貌似黄金的黄铜,以及含镍的类似白银的白铜。
炼丹家们把铜铁等物熔于一炉,炼成黑色合金,再加上水银,使之变为白色,又加少许黄金作为酵母,使白色合金变成黄金。
汉代以前就有了冶炼黄金的书,《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泰壹杂子黄冶》三十一卷,唐颜师古在《汉书·郊祀志》注“黄冶”:“黄者,铸黄金也。
道家言冶丹沙令变化,可铸作黄金也。
”《淮南子·万毕术》记“曾青得铁则化铜”这种方法是把曾青(硫化铜)涂铁,使铜离子附着在铁的表面,使铁成伪金。
实际上,早在西汉初年就有了伪金,汉景帝中元六年十二月颁布“伪黄金弃市律”。
说明存在伪造黄金的现象。
《抱朴子》有《黄白》,专讲炼制黄金。
说:“金楼先生所从青林子受作黄金法”,又说“角里先生从稷丘子所授化黄金法;先以矾水石二分,内铁器中,加炭令沸,乃内汞多少自在,搅令相得,六七沸……则成上色紫磨金也。
《太平广记》卷四引宋戴群孚《广异记》:“隋末有道者居太白山炼丹砂,合成大还丹,化赤铜为黄金。
有成弼者给待之,持白刃杀道者,而得其丹。
唐太宗召成弼,授以五品官,敕令以铜造金,凡数万金。
所谓‘大唐金’也。
百炼益精,至今外国传‘成弼金’,以为宝货。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制造伪金。
宋何芜《春渚纪闻·序丹灶》记载丹阳产铜,道士们点银为金,以救饥人。
历史上炼丹家们也曾经成批生产过黄色的合金和白色的合金。
其中就有黄铜(锌铜合金)、白铜(镍铜合金)、砷白铜(砷铜合金)、白锡银(砷锡合金)等等,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汞合金。
这本是炼丹家的成果。
但是到了唐代以后,特别是元明时期,竟被一些江湖骗子所利用来作为诈骗钱财的手段。
3、火药的发明及重要贡献火药的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火药是我国的一项伟大的发明,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火药的发明与道教的炼丹术很有关系。
炼丹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除了担当实验化学的先躯外,就是道士们在烧炼丹药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发明了火药。
我们知道火药的原始配方,是由硫黄(S)、硝石(KNO3)和炭(C)研末后混合而成。
硫黄和硝石是古代炼丹者们水法炼丹中的两种石药,炼丹家认为这两种石药含有阳火之毒,能败人五脏。
在水法炼制之前,必须制伏火毒,将两物用火烧一下,火毒便会自去,这叫以毒攻毒,这个过程称为“伏火”。
在伏火过程中,稍有不当,就会剧烈燃烧或爆炸,发生意外事故,炼丹家正是在意外事故中发明了火药的原始配方。
在古代,“伏火”所用的药料大约有如下三类:一是用硝石、玄胴肠(猪大肠)、松脂与雄黄合炼去火毒。
玄胴肠和松脂加热炭化后即相当于木炭成分,而雄黄含硫。
这一配方与现代的黑方炸药配方几乎完全相同。
这一方法的具体操作,见于葛洪所著《抱朴子仙药》。
二是用硫黄、雄黄、硝石与蜂蜜合炼。
蜂蜜相当于木炭的作用,能与硫、硝石充分混合炭化,三者合在一起,即为爆炸混合物,可剧烈燃烧。
三是用硫黄、硝石与皂角子合炼。
在孙思邈所著的《丹经》中记载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方法是将沙罐或销银锅埋入土中,口与地平,周围用土填实,将硝石、硫黄各二两投入罐中,再加入皂角子,用火燃烧。
这时刚刚烧过的皂角子带着余火与硝石、硫黄接触,硝石、硫黄也燃烧起来,实际上这就是一副黑火药配方了。
“伏火”时,必须严格掌握药料成分比例和加热操作反应过程,否则就可能燃烧或爆炸。
有一部大约在唐代中期问世的托名郑思远所撰的炼丹书《真元妙道要略》记载说,有人用硫黄、雄黄、硝石与蜂蜜合在一起加热,结果火焰腾起,烧伤了手和脸,连房子也烧成了灰烬。
此书还告诫人们说:“硝石……生者不可合三黄等烧,立见祸事”。
也就是说,硝石和硫黄等是不能放在一起烧的。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用文字揭示了火药的发明与炼丹术有密切相关的事实,大概是炼丹家们在实验中经历了不少这类的祸事,才作为一种必须防范的祸事在文献中记录下来。
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在任何一个文明国家中,最早提到火药的,是一部题为《真元妙道要略》的道教炼丹著作。
表面看来,火药的配方是炼丹家们的偶然发现,但它也是炼丹家们通过长年累月的艰苦探索,用惨痛的代价换来的重要成果。
后来,人们变害为利,将配方加以改进由猛烈燃烧改为剧烈爆炸,应用于生活和军事中,制造出烟花爆竹,制造出后来各种枪炮的前身——管状火器。
于是,道士们在意外中发明的火药,终于在社会上产生了震响。
4、炼丹术对医药事业的积极影响炼丹的最初目的是追求长生不死,尽管没有成功,但对我国的医药事业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中医外科很早就使用金石药物的炼制品,典型的例子是“五毒丹” ,五毒都是炼丹家使用的诸如丹砂、雄黄等金石药物。
这在《天官冢宰》中有明确的记载。
到了唐代的王焘《外台秘要》中外科学中依旧用此药。
另外,可以发现很多著名炼丹家都是当时的医家,如葛洪、孙思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