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优质参考)

合集下载

颌骨骨髓炎病例模板

颌骨骨髓炎病例模板

颌骨骨髓炎病例模板引言颌骨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颌骨的骨髓感染和炎症。

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同时也可能引发全身感染等并发症。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病例,详细介绍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病例描述这是一位45岁的女性患者,患者主诉右下颌区出现持续性疼痛,伴随牙龈红肿、发热等症状。

患者回忆起两周前曾做了一颗右下第二磨牙的根管治疗。

病因分析•根管治疗导致感染: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如果清理不彻底或填充不完善,会使细菌残留在根管内,引发感染。

细菌可通过髓腔和根尖周围的微小裂隙侵入颌骨,引起颌骨骨髓炎。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免疫功能较低,容易感染。

此外,患者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可能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临床表现•疼痛:患者出现颌骨疼痛,疼痛可伴随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痛感,例如向咽部放射。

疼痛持续性较长,且不易缓解。

•牙龈红肿:根管治疗不当导致感染引起牙龈红肿。

红肿的牙龈常常伴随触痛和出血等症状。

•发热:由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性症状。

诊断颌骨骨髓炎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

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是否进行过根管治疗等口腔操作,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同时,通过对患者颌骨的触诊、听诊等方式,对疼痛部位进行评估。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通过口腔X线片来观察是否有牙根周围影像模糊、骨质破坏等颌骨炎症的典型表现。

•CT扫描:对于严重的颌骨骨髓炎病例,CT扫描能提供更详细的三维图像,帮助医生判断骨质破坏的范围和程度。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病史,医生可以做出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诊断。

如患者疼痛明显、有颌骨感染征象,且影像学检查显示颌骨骨质破坏等。

治疗方案颌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手术治疗和支持治疗等。

抗感染治疗•大剂量抗生素:选择广谱抗生素,以涵盖多种可能感染的致病菌。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下颌骨骨髓炎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下颌骨骨髓炎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下颌骨骨髓炎口腔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下颌骨骨髓炎下颌骨骨髓炎是指因细菌感染或理化因素作用所引起的下颌骨炎性病变,其含义并不单纯局限于骨髓腔内的炎症,还包括骨膜、骨密质和骨髓以及骨髓腔内的血管、神经等整个骨组织的炎症过程。

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和致病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化脓性下颌骨骨髓炎、特异性下颌骨骨髓炎和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

(一)化脓性下颌骨骨髓炎[概述]多发生于青壮年,一般以16-30岁发生率。

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该病主要由牙源性感染引起,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颌骨骨髓炎的临床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

根据感染的原因及病变特点,临床上将化脓性下颌骨骨髓炎分为两种类型:中央性下颌骨骨髓炎和边缘性下颌骨骨髓炎。

中央性下颌骨骨髓炎多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及根尖脓肿的基础上发生。

炎症先在骨髓腔内发展,再由颌骨中央向外扩散,可累及骨密质及骨膜。

边缘性下颌骨骨髓炎是继发于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密质外板的炎性病变,常在间隙感染基础上发生,以下颌升支及下颌角为好发部位。

[诊断要点]1.急性下颌骨骨髓炎(1)主要诊断依据是全身及局部症状明显:全身发热、寒战、疲倦无力、食欲不振;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多核粒细胞增多;局部有剧烈跳痛,口腔黏膜及面颊部软组织肿胀、充血,可继发急性蜂窝组织炎。

(2)病源牙以及相邻多牙出现明显叩痛、伸长感及松动,甚至牙槽溢脓。

(3)患侧下唇麻木是诊断下颌骨骨髓炎的有力证据。

2 慢性下颌骨骨髓炎(1)主要诊断依据是瘘道形成和溢脓;死骨形成后,可从瘘孔排出小死骨片,检查可触知骨面粗糙。

(2)全身症状轻,体温正常或稍有低热;全身消瘦、贫血,机体呈慢性中毒消耗症状。

病情发展缓慢,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口腔内或面颊部可出现多数瘘孑L溢脓,肿胀区牙松动。

(3)发病2-4周后进入慢性期,颌骨已有明显破坏后,X线摄片检查才具有诊断价值。

X 线片可表现为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前者的典型变化是骨小梁排列紊乱与死骨形成;后者主要表现为骨膜反应性增生。

颌骨骨髓炎ppt课件-慢性骨髓炎ppt课件

颌骨骨髓炎ppt课件-慢性骨髓炎ppt课件

治疗
急性期
大量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对症支持治疗
及早切开引流,抗生素溶液冲洗
治疗
慢性期
死骨摘除术:一般治疗偏向保守,不要过分搔刮,以免破
坏正常的骨质和损伤牙胚,影响上颌骨生长发育,造成术
后畸形
若有眶下区骨质缺损,下睑外翻,上颌骨发育不良等后遗
症,待年龄稍长后进行整复手术
三、放射性颌骨坏死
口腔颌面外科学
颌骨骨髓炎
定义
由于细菌感染以及物理或化学因素,使颌骨产生 的炎性病变,称颌骨骨髓炎,包括骨膜、骨密质 和骨髓以及骨髓腔内的血管、神经等整个骨组织 成分发生的炎症过程
分 类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按部位分—中央性和边缘性 按病变发展分—急性和慢性 按炎症范围分—局限型和弥散型
急性期临床表现
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时,可出现颌面部肿胀、牙周
溢脓、下唇麻木、张口受限
并发菌血症、上颌窦炎、眶周脓肿甚至颅内感染等
慢性期临床表现
在急性期未及时拔除病灶牙,脓肿未切开引流或引 流不畅,一般在发病2周以后由急性期转为慢性期 体温正常或低热,局部有硬的炎性浸润块,不同程
度的开口受限,睡眠饮食基本正常
定义:由放射线损伤引起的渐进性颌骨坏死,可继 发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临床上多发生于头颈部恶性 肿瘤放射治疗后
感染途径
血源性感染:最多见,一般可由脐带感染
损伤性感染:牙龈损伤
其他感染源:母亲患化脓性乳腺炎、泪囊炎或鼻 泪管炎
早期首诊并非在口腔科
小儿科:先有全身毒血症或败血症体征 眼科:眶周红肿,结膜充血,眼球突出,内眦或眶下 区皮肤破溃流脓 耳鼻喉科:鼻腔内脓性分泌物流出 口腔科:口内前庭沟或硬腭红肿,穿破流脓,多数病

颌骨骨髓炎的偏方

颌骨骨髓炎的偏方

颌骨骨髓炎的偏方
颌骨骨髓炎是因为颌骨受到了感染从而引发的疾病,这种病不仅累及颌骨,还会累及骨髓组织、骨膜以及骨皮质。

颌骨骨髓炎一般分为特异性、化脓性、放射性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颌骨骨髓炎就是化脓性颌骨骨髓炎,这种疾病感染源主要有三个,即损伤性、牙源性以及血源性,下面介绍几种治疗颌骨骨髓炎的偏方。

★偏方一:
配方:芫花15克,鸡蛋3枚。

制作方法:同煮至蛋熟,去汤食蛋。

每日1次,空腹服食,小儿用量酌减。

疗效:能够治疗颌骨骨髓炎。

★偏方二:
配方:冬瓜500克,淡菜25克,香菇50克。

制作方法:冬瓜去子切块,同淡菜、香菇一起烧汤。

疗效:能够治疗颌骨骨髓炎。

★偏方三
配方:童子鸡1只,三七15克。

制作:童子鸡除毛去杂物,三七片放入鸡腹内,加料酒、盐、姜等调料后隔水炖煮,待鸡肉酥烂时即可饮汤食鸡肉。

功效:能够治疗颌骨骨髓炎。

患有颌骨骨髓炎的患者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另外,平时的时候多吃一些碱性食物也是比较好的,这些食物就包括了白菜、黄瓜、菠菜、胡萝卜、生菜以及板栗和葡萄酒等等,不能多吃油腻的食物和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也不能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颌骨骨髓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颌骨骨髓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颌骨骨髓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颌骨骨髓炎概述颌骨骨髓炎是指包括骨髓、骨松质、骨皮质及骨膜等全颌骨的炎症。

颌骨骨髓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以及理化性骨损害均可引起颌骨骨髓炎,部分颌骨骨髓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颌骨骨髓炎的表现多样,其中常见的有颌骨疼痛、面部肿胀、发热、牙齿松动、开口受限等。

颌骨骨髓炎可通过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手术、高压氧等多种方法治疗。

英文名称:osteomyelitis of jaw。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口腔,头部。

常见症状:颌骨疼痛、面部肿胀、发热、牙齿松动、开口受限。

主要病因: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以及理化性骨损害均可引起颌骨骨髓炎。

检查项目:血常规、血沉、血清降钙素原、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核分枝杆菌检查、X线、CT、MRI、核素扫描、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颌骨骨髓炎可有多种病因引起,且治疗方法、预后差异较大,当您出现颌骨骨髓炎的症状时,请及时就医,查明病因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不要自行买药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1、化脓性感染(1)以化脓为主的病变①成人及儿童的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牙源性、外伤性、血源性、继发性、中央性及边缘性、急性与慢性)。

②婴幼儿颌骨骨髓炎(非牙源性)。

(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①弥散性硬化性领骨骨髓炎(中央性)。

②颌骨骨髓炎(边缘性)。

2、特异性感染(1)颌骨结核。

(2)颌骨梅毒。

(3)颌骨放线菌病。

3、理化性骨损害(1)放射性颌骨骨坏死及骨髓炎。

(2)砷、汞、磷颌骨中毒。

(3)双膦酸盐相关性领骨骨坏死。

二、颌骨骨髓炎的发病特点三、颌骨骨髓炎的病因病因总述:颌骨骨髓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以及理化性骨损害,均可引起颌骨骨髓炎,部分颌骨骨髓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颌骨骨髓炎》课件

《颌骨骨髓炎》课件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和支 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口腔护理
饮食护理
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保持口腔卫生 。对于不能自理的患者,需定期为其擦拭 口腔。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建议,给予适当的 流质、半流质或软食,保证营养摄入。同 时,避免过硬、过热的食物刺激口腔。
2023
PART 04
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颌骨骨髓炎可分 为牙源性颌骨骨髓炎和非牙源性 颌骨骨髓炎,其中牙源性颌骨骨 髓炎最为常见。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感染通过根尖、牙周袋等途径进入颌 骨,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颌骨骨 髓炎的发生。
病因
牙源性感染是主要病因,如智齿冠周 炎、根尖周炎等。此外,颌面部外伤 、肿瘤、放射治疗等也可能导致颌骨 骨髓炎的发生。
如针灸、拔罐、中药等中医治疗方法 可以调节身体机能,缓解症状,促进 康复。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血氧含量,改善 组织缺氧状态,促进炎症消退和伤口 愈合。
2023
PART 03
颌骨骨髓炎的预防与护理
REPORTING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 洁,以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
增强免疫力
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 好的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损伤
避免口腔外伤,如牙齿折断、 拔牙等,以防细菌侵入颌骨。
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口腔感染症状,应及 时就医,避免炎症扩散至颌骨

护理方法
疼痛护理
心理护理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缓解患者疼痛。同时 ,可采用冰敷、热敷等物理疗法减轻疼痛 。

(口腔颌面外科)颌骨骨髓炎

(口腔颌面外科)颌骨骨髓炎
骨切除术,而死骨刮除术式不但不能清除死 骨,反而有扩大骨坏死的可能,故不宜采用)
游离髂骨移植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游离腓骨移植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综合治疗-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
病例1
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复发(黄XX,男,41岁) 双侧下颌骨部分切除术+预成钛网植入术+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术
慢性期
• 口腔内及皮肤形成瘘管,排脓,有时排出死骨片 • 可发生病理性骨折,致咬合关系紊乱和面部畸形 • X线片显示骨质破坏,可见死骨形成 • 全身情况较差,有贫血和消瘦表现
中 央 性 颌 骨 骨 髓 炎
诊断要点
1、急性期:
(1)发病急,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红肿 (2)有牙痛史或远处炎症史 (3)多数牙松动,牙龈沟溢脓 (4)下唇麻木
与预 术制 中的 下下 颌颌 骨骨 外重 形建 匹钛 配支
架 形 态
CAD/CAM快速原型技术优点
3 能够较为精确地恢复下颌骨外形,保证髁状突在 关节窝中的位置,避免术后的继发功能障碍
下颌骨不对称
髁状突移位
传统植骨
传统手工支架
CAD/CAM快速原型技术优点
CAD/CAM:下颌骨对称,髁状突无移位
• 慢性淋巴结炎
治疗原发病灶,淋巴结勿需处理 反复发作,诊断不明确,可手术摘除送病理 检查
• 结核性淋巴结炎
全身抗结核治疗 冷脓肿---封闭式引流
面部疖、痈
疖--单个毛囊及其附件发生的炎症
• 颜面皮肤是好发部位 • 疖顶部出现黄白色小脓头 • 脓栓破溃、脱落,可渐愈合 • 一般无全身症状
痈--
多个毛囊及其腺等附件的急性化脓性 炎症
2、慢性期: • 多有肿胀和瘘管,长期溢脓 • X线示 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及支持疗法 尽早拔除病灶牙,必要时凿开骨皮质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是一种常见病,病因为化脓性细菌感染,它涉及骨膜、骨密质、骨松质与骨髓组织,骨髓炎只是一个沿用的名称。

本病的感染途径有三:①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中的细菌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称血源性骨髓炎;②开放性骨折发生了感染,或骨折手术后出现了感染,称为创伤后骨髓炎;③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至骨骼,如脓性指头炎引起指骨骨髓炎,慢性小腿溃疡引起胫骨骨髓炎,称为外来性骨髓炎。

各种类型骨髓炎的发病机制全然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差别。

本章只叙述第一类与第二类骨髓炎。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因: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乙型链球菌占第二位,嗜血属流感杆菌也可致病.其他的细菌有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亦可是肺炎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本病的致病菌系经过血源性播散,先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病灶,一般位于皮肤或粘膜处,如疖、痈、扁桃体炎和中耳炎。

原发病灶处理不当或机体抵抗力下降,都可由于细菌进人血循环发生菌血症或诱发脓毒症。

菌栓进入骨营养动脉后往往受阻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内。

原因是该处血流缓慢,容易使细菌停滞;儿童骨骺板附近的微小终末动脉与毛细血管往往更为弯曲而成为血管襻,该处血流丰富而流动缓慢,使细菌更易沉积,因此儿童长骨干骺端为好发部位。

发病前往往有外伤病史。

儿童常会发生磕碰,因此创伤的真实意义不详,可能局部外伤后因组织创伤、出血、易于发病。

外伤可能是本病诱因。

本病发病与生活条件及卫生状况有关,往年,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近年来在沿海大城市,血源性骨髓炎已很罕见,但在边远地区,本病仍是常发病。

病理:本病的病理变化为骨质破坏与死骨形成,后期有新生骨,成为骨性包壳。

大量的菌栓停滞在长骨的干骺端,阻塞了小血管,迅速发生骨坏死,并有充血、渗出与白细胞浸润。

白细胞释放的蛋白溶解酶破坏了细菌、坏死的骨组织与邻近的骨髓组织。

渗出物和破坏的碎屑成为小型脓肿并逐渐增大,使容量不能扩张的坚硬骨腔内的压力更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变形球菌。

临床多为混合感染。

感染途径:
(1)牙源性感染(90%)
(2)损伤性感染
(3)血源性感染
临床表现:
1.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起病急,局部和全身症状明显,重者可并发败血症或颅内感染。

临床上出现局部剧痛和多个牙齿松动。

发生于上颌的颌骨骨髓炎,早期炎症较局限,病变发展可导致上颌窦炎;发生于下颌的颌骨骨髓炎,通常炎症较弥散,可压迫神经引起下唇麻木或因咀嚼肌受累而出现张口受限。

病人常有明显的全身反应,高热、白细胞数增高及核左移等感染中毒征象。

2.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可由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牙源性感染所致。

病程较长,以局部表习为主,全身症状不明显。

多个牙齿松动及龈沟溢脓,相应面部有炎症浸润硬块,皮肤、黏膜有瘘管并有脓液流出,有不同程度开口受限。

如瘘管堵塞,可导致急性发作。

鉴别诊断: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感染来源龋病继发病、牙周膜炎、根尖
周炎为主
下颌智齿冠周炎为主
感染途径先破坏骨髓,后破坏骨密质,
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

病变可累及松质骨和密质骨先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后破坏骨密质,病变很少累及密质骨
临床表现弥漫破坏型多见,局限型少见局限型多见,弥漫破坏型少见
累及牙累及的牙齿多数松动,牙周有
明显炎症病源牙齿多无明显炎症或松动
部位多在颌骨体,也可波及下颌支多发生在下颌角和下颌支,很
少波及颌骨体
X线慢性期见大块死骨形成,周围界限清楚,可有病理性骨折慢性期可见密质骨疏松脱钙或骨质增生硬化.可有小块死骨形成,与周围骨质界限不清
治疗原则:
(一)急性期
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

应根据临床反应,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实验的结果,给予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局部可
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外敷。

物理疗法如超短波,能缓解疼痛,促使炎症的局限与消退。

当脓肿形成时,应及时作脓肿切开或拔除病原牙,使脓液排出,既防止感染的扩散,又能通过减压而缓解剧烈疼痛。

(二)慢性期
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手术目的是及时清除死骨、消除病灶。

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以摘除死骨为主,如死骨已完全分离则手术较易进行。

慢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手术以刮除病理性肉芽组织为主。

死骨摘除及病灶清除术手术指针:
(1)经药物治疗,拔牙或切开引流以后,仍遗留经久不愈的瘘管,长期流脓;或从瘘管探得骨面粗糙,甚至发现已有活动的死骨。

或虽无瘘管,但炎症仍反复发作者。

(2)X线片已发现有骨质破坏者。

(3)患者全身条件能耐受手术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