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 3.2 教学设计 《互斥事件》(数学北师大必修3)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 3.2 教学设计 《互斥事件》(数学北师大必修3)

《互斥事件》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是北师大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新课标的要求是:理解互斥事件概念,掌握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区别和联系,为以后学习相互独立事件和次独立重复试验做好铺垫,因此这节课有着深化知识层面,拓展能力范围的作用,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之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并根据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和具体运算法则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判断互斥事件和互为对立事件两个概念的对比学习,提高学生的类比、归纳、探寻事物的能力。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的历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解题能力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与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其求知欲,树立求真知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以及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多媒体课件一、互斥事件1.互斥事件的定义: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称为互斥事件例如,在一个盒子里放有大小相同的10个小球,其中有7个红球,2个绿球,1个黄球.从盒中摸出1个小球得到的结果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绿球或黄球,并且只能是其中一种情况.我们把“从盒中摸出1个小球,得到红球”叫做事件A ,“从盒中摸出1个小球,得到绿球”叫做事件B ,“从盒中摸出1个小球,得到黄球”叫做事件C ,那么这里的事件A 、事件B 、事件C 中的任何两个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事件A 与事件B 、事件B 与事件C 都是互斥事件.从集合的角度来看,事件A 与事件B 是互斥事件,则事件A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构成的集合与事件B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构成的集合的交集是空集.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设A 、B 为互斥事件,当事件A 、B 有一个发生时,我们把这个事件记作A+B .事件A+B 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B 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P (A+B )=P (A )+P (B ),此公式也称概率和公式.例如上例中“从盒中摸出1个小球,得到红球”叫做事件A ,则P (A )=0.7;“从盒中摸出1个小球,得到绿球”叫做事件B ,则P (B )=0.2.若记“从盒中摸出1个小球,得到红球或绿球”为事件D ,则D=A+B ,此时P (D )=P (A )+P (B )=0.7+0.2=0.9.3.一般地,如果事件A1,A2,…,An 中的任何两个都是互斥事件,就说事件A1,A2,…,An 彼此互斥.从集合的角度看,几个事件彼此互斥是指由各个事件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彼此没有公共元素,即两两交集都是空集.一般地,如果事件A 1,A 2,…,A n 两两互斥,则P (A 1+A 2+…+A n )=P (A 1)+P (A 2)◆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案互斥事件

教案互斥事件

互斥事件(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了解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并能简单应用.2、过程与方法:发现法教学,学生通过在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得到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通过正确的理解,准确利用公式求概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发展条理清晰的思考表达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互斥事件 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 三、教学用具: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些事件不同时进行。

(互斥事件) (2)从字面上理解“互斥事件”(二)基本概念: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A 、B 互斥,即事件A 、B 不可能同时发生(学生自己举例理解)(三)、实例分析:抛掷一枚骰子一次,下面的事件A 与事件B 是互斥事件吗? (1)事件A=“点数为2”,事件B=“点数3” (2)事件A=“点数为奇数”,事件B=“点数为4” (3)事件A=“点数不超过3”,事件B=“点数超过3” (4)事件A=“点数为5”,事件B=“点数超过3” 解:互斥事件: (1) (2) (3)但(4)不是互斥事件,当点为5时,事件A 和事件B 同时发生 进一步利用集合意义理解互斥事件;从集合角度来看,A 、B 两个事件互斥,则表示A 、B 这两个事件所含结果组成的集合的交集是空集。

A 与B 有相交,则A 与B 不互斥。

A+,表示事件A、B至少有一个发生。

(四)、事件和的意义:事件A、B的和记作BA+是由“A发生而B不发生”以及“B发生而A不发生”当A、B为互斥事件时,事件B构成的,A+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对例题 (1),(2)和(3)中每一对事件,完成下表(五)、事件B学生自己完成表,自己发现Array P(A+B)与P(A)+P(B)有什么样大小关系.得到概率加法公式:A、B互斥时()()()BP+=A+PBAP(4)事件A=“点数为5”,事件B=“点数超过3”,是否也有P(A+B)=P(A)+P(B)?概率加法公式:A、B互斥,则P(A+B)=P(A)+P(B)拓展推广:一般地,如果事件A1,A2,…,An彼此互斥,那么事件发生(即A1,A2,…,An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这n个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P(A1+A2+…An)=P(A1)+P(A2)+…+P(An)例如:事件A表示“点数为奇数”,事件A1表示“点数为1”,A2表示“点数为3”,A3表示“点数5”, A1,A2,A3中任意两个是互斥事件P(A)=P(A1+A2+A3)=P(A1)+P(A2)+P(A3)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阅读)从一箱产品中随机地抽取一件产品,设A=:“抽到的是一等品”,B=“抽到的是二等品”,C=“抽到的是三等品”.且(A)=,P(B)= ,P(C)= . 求下列事件的概率:⑴事件D=“抽到的是一等品或三等品”⑵事件E=“抽到的是二等品或三等品”思考交流:事件D+E表示什么事件?P(D+E)=P(D+E)?为什么?(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用概率加法公式的前提:A与B是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1、由实例中(3)事件A=“点数不超过3”,事件B=“点数超过3”P(A)+P(B)=1 分析引入2、从集合的意义来理解。

3.2.3互斥事件(说课稿)

3.2.3互斥事件(说课稿)

§3.2.3 互斥事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是北师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课时《互斥事件》。

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成效等多个方面,试图阐明四个问题,即给谁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同仁的指导。

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随机事件和古典概型. 本节内容是为以后学习相互独立事件和n 次独立重复试验做好铺垫,因此本节的学习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学情状况分析考虑到所教二个班中,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这节课中主要任务是让多数同学在积极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掌握概念及其公式的使用.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迁移,与集合中相关概念的对比;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思想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灵活运用)()()()1()A B P A P B P A P A +=+=-和两个公式来解决问题5、教材的处理教材中直接引用了前面课文中有关质量盘的例题,再对互斥事件进行讲解,个人认为质量盘的例题比较冗长且不够直观,因此,我对教材内容作了一点调整,从学生生活掷骰子事件出发,逐步导出互斥事件,使学生既有兴趣又很轻松的理解互斥事件,为下面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二、教学方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发现法2/学法:比较法、图象法三教学过程分析1、创设情景、引出新课掷一次质地均匀的骰子,令事件A=“出现1点”,事件B=“出现3点”,事件C=“出现5点”,事件D=“出现1点或3点”,事件E=“出现奇数点”,事件F=“出现偶数点”. 问题:A 与B,A 与C,B 与C 能不能同时发生?互斥事件:就是说,事件A 与B 不可能同时发生。

2019-2020年高中数学《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数学《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数学《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学案 新人教A 版必修2一.学习目标: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体会一般式与直线其它方程形式之间的关系.二.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三.知识要点:1. 一般式(general form ):,注意A 、B 不同时为0. 直线一般式方程化为斜截式方程,表示斜率为,y 轴上截距为的直线.2 与直线平行的直线,可设所求方程为;与直线垂直的直线,可设所求方程为. 过点的直线可写为.经过点,且平行于直线l 的直线方程是;经过点,且垂直于直线l 的直线方程是.3. 已知直线的方程分别是:(不同时为0),(不同时为0),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如下判别:(1); (2)1212211221//0,0l l A B A B AC A B ⇔-=-≠;(3)与重合122112210,0A B A B AC A B ⇔-=-=; (4)与相交.如果时,则;与重合;与相交.四.自主探究例题精讲:【例1】已知直线:,:,问m 为何值时:(1); (2).解:(1)时,,则,解得m =0.(2)时,, 解得m =1.【例2】(1)求经过点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2)求经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解:(1)由题意得所求平行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2) 由题意得所求垂直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例3】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3x+4y -12=0,求与直线l 平行且过点(-1,3)的直线的方程.分析:由两直线平行,所以斜率相等且为,再由点斜式求出所求直线的方程.解:直线l:3x+4y -12=0的斜率为,∵ 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所求直线的斜率为,又由于所求直线过点(-1,3),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即.点评:根据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关系,得到斜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由已知直线的斜率及点斜式求出所求直线的方程. 此题也可根据直线方程的一种形式而直接写出方程,即,再化简而得.【例4】直线方程的系数A 、B 、C 分别满足什么关系时,这条直线分别有以下性质?(1)与两条坐标轴都相交;(2)只与x 轴相交;(3)只与y 轴相交;(4)是x 轴所在直线;(5)是y 轴所在直线.分析:由直线性质,考察相应图形,从斜率、截距等角度,分析系数的特征.解:(1)当A ≠0,B ≠0,直线与两条坐标轴都相交.(2)当A ≠0,B=0时,直线只与x 轴相交.(3)当A =0,B ≠0时,直线只与y 轴相交.(4)当A =0,B ≠0,C =0,直线是x 轴所在直线.(5)当A ≠0,B =0,C =0时,直线是y 轴所在直线.点评:结合图形的几何性质,转化为方程形式所满足的代数形式. 对于直线的一般式方程,需要特别注意以上几种特殊位置时的方程形式.五.目标检测(一)基础达标1.如果直线的倾斜角为,则有关系式().A. B. C. D. 以上均不可能2.若,则直线必经过一个定点是().A. B. C. D.3.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是().A. B. C. D.4.(xx京皖春)直线()x+y=3和直线x+()y=2的位置关系是().A. 相交不垂直B. 垂直C. 平行D. 重合5.已知直线mx+ny+1=0平行于直线4x+3y+5=0,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则m,n的值分别为().A. 4和3B. -4和3C. -4和-3D. 4和-36.若直线x+ay+2=0和2x+3y+1=0互相垂直,则a= .7.过两点(5,7)和(1,3)的直线一般式方程为;若点(,12)在此直线上,则=.(二)能力提高8.根据下列各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且化成一般式:(1)斜率是-,经过点A(8,-2);(2)经过点B(4,2),平行于轴;(3)在轴和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4)经过两点(3,-2)、(5,-4).9.已知直线的方程分别是:(不同时为0),(不同时为0),且. 求证.(三)探究创新10.已知直线,,求m的值,使得:(1)l1和l2相交;(2)l1⊥l2;(3)l1//l2;(4)l1和l2重合.2019-2020年高中数学《3.2.4互斥事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用集合的观点理解互斥与对立事件;2、注意一题多解,和方法的灵活性。

3.2.3互斥事件(优质课)

3.2.3互斥事件(优质课)

BS·数学·必修3
进入导航
课本143页
第三章 §2 2.3
第4页
系列丛书
[答一答] 2.怎样正确理解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提示: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都是针对两个事件而言的,它们 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一次试验中,两个互斥事件有可 能都不发生,也可能有一个发生,但不可能两个都发生;而两个 对立事件必有一个要发生,但是不可能两个事件同时发生,也不 可能两个事件同时不发生.所以两个事件互斥,它们未必对立; 反之两个事件对立,它们一定互斥.
(5,6)(5,7)(5,8)(5,9)
6 (6,1)(6,2)(6,3)(6,4)(6,5) (6,7)(6,8)(6,9) 7 (7,1)(7,2)(7,3)(7,4)(7,5)(7,6) (7,8)(7,9)
8 (8,1)(8,2)(8,3)(8,4)(8,5)(8,6)(8,7) (8,9)
提示:并(和)事件具有三层意思:(1)事件 A 发生,事件 B 不发生;(2)事件 A 不发生,事件 B 发生;(3)事件 A,B 同时发 生.即事件 A,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与集合的并集的性质 A∪B=B∪A 类似,事件 A 与事件 B 的并(和)事件等于事件 B 与事件 A 的并(和)事件,即 A∪B=B∪ A.
规律方法 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判断方法 (1)判断两个事件是否为互斥事件,主要看它们在一次试验 中能否同时发生,若不能同时发生,则这两个事件是互斥事件, 若能同时发生,则这两个事件不是互斥事件. (2)判断两个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主要看在一次试验中这 两个事件是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不能同时发生;二是必有 一个发生.如果这两个条件同时成立,那么这两个事件是对立事 件,只要有一个条件不成立,这两个事件就不是对立事件. 事实上,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晰“恰”“至少”“至 多”“都”等关键词.

§233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233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7.某种彩色电视机的一等品率为90%,二等品率为8%,次品率为2%,某人买了一台该种电视机,则这台电视机是正品(一等品或二等品)的概率为,这台电视机不是一等品的概率
8.经临床验证,一种新药对某种疾病的治愈率为54%,现效率为22%,有效率为12%,其余为无效。则某人患该病使用此药后无效的概率
4.某人射击射中10环,9环,8环的概率依次为0.2,0.25,0.3,则他打1枪至少8环的概率为
5.口袋中有若干红球、黄球与蓝球。摸出红球的概率为0.45,摸出黄球的概率为0.33,则摸出红球或黄球的概率摸出蓝球的概率
6.一架飞机向目标投弹,击毁目标的概率为0.2,目标未受损的概率为0.4,则使目标受损但未完全击毁的概率
⑴.
⑵.1张奖券的中奖概率;
⑶.1张奖券不中特等奖或一等奖的概率。
自我挑战三
我的知识网络图——归纳总结 串联整合
规律方
法总结: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反思体验过程
自我评价——激励创新思维意识
1.你完成本节学习设计方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2.你今天所学的重要数学知识是:
课题
§2.3.3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第3课时
第8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并根据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和具体运算法则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能熟练应用概率运算法则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2.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的历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解题能力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⑴A与B⑵A与C⑶A与D
2.有一批小包装食品,其中重量在90~95g的有40袋,重量在95~100g的有30袋,重量在100~105g的有10袋。从中任意抽取一袋,则此袋食品的重量在95~100g的概率为;此袋食品的重量不足100g的概率为;此袋食品的重量不低于95g的概率为

人教b版数学必修三:第3章《概率》章末复习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b版数学必修三:第3章《概率》章末复习导学案(含答案)

章末复习课知识概览对点讲练知识点一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都是研究怎样从一些较简单的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来推算较复杂事件的概率.应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解题,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应用公式时一定要注意首先确定各个事件是否彼此互斥,然后求出各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再求和.对于较复杂事件的概率,可以转化为求对立事件的概率.例1某公务员去开会,他乘火车、轮船、汽车、飞机去的概率分别为0.3、0.2、0.1、0.4.(1)求他乘火车或乘飞机去的概率;(2)求他不乘轮船去的概率.点评“互斥”和“对立”事件容易搞混.互斥事件是指两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对立事件是指互斥的两事件中必有一个发生.变式迁移1互相输血,小明是B型血,若小明因病需要输血,问:(1)任找一个人,其血可以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2)任找一个人,其血不能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知识点二 古典概型古典概型是一种基本的概型,也是学习其它概型的基础,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此种概型的题目,解题时要紧紧抓住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在应用公式P (A )=mn时,关键是正确理解基本事件与事件A 的关系,求出n 、m .例2 将一颗骰子先后抛掷2次,观察向上的点数,求(1)两次向上的点数之和为7或是4的倍数的概率;(2)以第一次向上的点数为横坐标x ,第二次向上的点数为纵坐标y 的点(x ,y )在圆x 2+y 2=20的内部(不包括边界)的概率.变式迁移2 任取两个一位数,观察结果,问: (1)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2)取出的两数之和等于3的结果有多少种? (3)两数的和是3的概率是多少?知识点三 几何概型几何概型同古典概型一样,是概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概型之一,在高考命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要理解并掌握几何概型试验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每次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无限性和每个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能求简单的几何概型试验的概率.例3 甲、乙两船驶向一个不能同时停泊两艘船的码头,它们在一昼夜内到达该码头的时刻是等可能的.如果甲船停泊时间为1 h ,乙船停泊时间为2 h ,求它们中的任意一艘都不需要等待码头空出的概率.(保留小数点后三位)变式迁移3 在圆心角为90°的扇形中,以圆心O 为起点作射线OC ,求使得∠AOC 和∠BOC 都不小于30°的概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黑球的口袋中任取2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A .至少有1个黑球与都是黑球B .至少有1个黑球与至少有1个红球C .恰有1个黑球与都是黑球D .至少有1个黑球与都是红球2.一个电路板上装有甲、乙两根熔丝,甲熔断的概率为0.85,乙熔断的概率为0.74,两根同时熔断的概率为0.63,则至少有一根熔断的概率是( )A .0.59B .0.85C .0.96D .0.743.将一个各个面上均涂有颜色的正方体锯成27个同样的大小的小正方体,从中任取一个小正方体,其中恰有3面涂有颜色的概率为( )A.19B.827C.427D.494.在5张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5,然后将它们混和,再任意排列成一行,则得到的数能被2或5整除的概率是( )A .0.2B .0.4C .0.6D .0.85.已知实数x 、y ,可以在0<x <2,0<y <2的条件下随机取数,那么取出的数对(x ,y )满足(x -1)2+(y -1)2<1的概率是( )A.π4B.4πC.π2D.π3 二、填空题6.某射击选手射击一次,击中10环、9环、8环的概率分别为0.3、0.4、0.1,则射手射击一次,击中环数小于8的概率是________.7.某市公交车每隔10分钟一班,在车站停1分钟,则乘客等车时间不超过7分钟的概率为________.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D 是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均不大于2的点构成的区域,E 是到原点的距离不大于1的点构成的区域,向D 中随机投一点,则所投点在E 中的概率是________.三、解答题9.袋中有红、黄、白3种颜色的球各1只,从中每次任取1只,有放回地抽取3次,求: (1)3只全是红球的概率; (2)3只颜色全相同的概率; (3)3只颜色不全相同的概率; (4)3只颜色全不相同的概率.10.在圆x 2+y 2-2x -2y +1=0内随机投点,求点与圆心距离小于13的概率.章末复习课对点讲练例1 解 (1)记“他乘火车去”为事件A 1,“他乘轮船去”为事件A 2,“他乘汽车去”为事件A 3,“他乘飞机去”为事件A 4,这四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故它们彼此互斥.故P (A 1∪A 4)=P (A 1)+P (A 4)=0.3+0.4=0.7. 所以他乘火车或乘飞机去的概率为0.7.(2)设他不乘轮船去的概率为P ,则P =1-P (A 2) =1-0.2=0.8.变式迁移1 解 (1)对任一人,其血型为A 、B 、AB 、O 型血的事件分别记为A ′、B ′、C ′、D ′,它们是互斥的.由已知,有P (A ′)=0.28,P (B ′)=0.29,P (C ′)=0.08,P (D ′)=0.35.因为B 、O 型血可以输给B 型血的人,故“可以输给B 型血的人”为事件B ′∪D ′.根据互斥事件的加法公式,有P (B ′∪D ′)=P (B ′)+P (D ′)=0.29+0.35=0.64. (2)由于A 、AB 型血不能输给B 型血的人,故“不能输给B 型血的人”为事件A ′∪C ′,且P (A ′∪C ′)=P (A ′)+P (C ′)=0.28+0.08=0.36.答 任找一人,其血可以输给小明的概率为0.64,其血不能输给小明的概率为0.36. 例2 解 (1)第一颗骰子先后抛掷2次,此问题中含有36个等可能的基本事件.记“两数之和为7”为事件A ,则事件A 中含有(1,6),(2,5),(3,4),(4,3),(5,2),(6,1),6个基本事件.∴P (A )=636=16.记“两数之和是4的倍数”为事件B ,则事件B 中含有(1,3),(2,2),(3,1),(2,6),(3,5),(4,4),(5,3),(6,2),(6,6),9个基本事件,∴P (B )=936=14.∵事件A 与事件B 是互斥事件,∴所求概率为P (A )+P (B )=512.(2)记“点(x ,y )在圆x 2+y 2=20的内部”为事件C ,则事件C 中共含有(1,1),(1,2),(1,3),(1,4),(2,1),(2,2),(2,3),(3,1),(3,2),(3,3),(4,1),11个基本事件,∴P (C )=1136.变式迁移2 解 (1)因为每次取出的数是0,1,2,…,9这十个数字中的一个,从而每次取数都有10种可能,所以两次取数共有等可能的结果总数为n =10×10=100(种).(2)记“两个数的和等于3”为事件A ,则事件A 的可能取法有第一次取的数分别为0,1,2,3,相应的第二次取的数分别为3,2,1,0,即事件A 包含4种结果.(3)事件A 的概率是P (A )=4100=0.04.例3 解 要使两船都不需要等待码头空出,当且仅当甲比乙早到达1 h 以上或乙比甲早到达2 h 以上,即y -x ≥1或x -y ≥2,设A 为“两船都不需要等待码头空出”,则A ={(x ,y )|y -x ≥1或x -y ≥2,x ∈[0,24],y ∈[0,24]}.A 为右图中阴影部分,Ω为边长是24的正方形,由几何概型定义知, 所求概率为P (A ) =A 的面积Ω的面积=(24-1)2×12+(24-2)2×12242=506.5576≈0.879. 变式迁移3 解 如图所示,设事件A 是“作射线OC ,使∠AOC 和∠BOC 都不小于30°”,μA =90°-30°-30°=30°,μΩ=90°,由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得P (A )=μA μΩ=30°90°=13.故所求“使得∠AOC 和∠BOC 都不小于30°”的概率是13.课时作业1.C [结合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定义知,对于C 中恰有1个黑球,即1黑1红,与都是黑球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因为还有2个都是红球的情况,故应选C.]2.C 3.B4.C [最后一位数有5种结果,而能被2或5整除的有3种.] 5.A 6.0.2解析 P =1-0.3-0.4-0.1=0.2. 7.45 8.π169.解 (1)记“3只全是红球”为事件A .从袋中有放回地抽取3次,每次取1只,共会出现3×3×3=27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3只全是红球的结果只有一种,故事件A 的概率为P (A )=127.(2)“3只颜色全相同”只可能是这样三种情况:“3只全是红球”(设为事件A ),“3只全是黄球”(设为事件B ),“3只全是白球”(设为事件C ),且它们之间是互斥关系,故“3只颜色全相同”这个事件可记为A ∪B ∪C .由于事件A 、B 、C 不可能同时发生,因此它们是互斥事件;再由于红、黄、白球个数一样,故不难得到P (B )=P (C )=P (A )=127,故P (A ∪B ∪C )=P (A )+P (B )+P (C )=19.(3)3只颜色不全相同的情况较多,如有两只球同色而另一只球不同色,可以两只同红色或同黄色或同白色;或三只球颜色全不相同,这些情况一一考虑起来比较麻烦.现在记“3只颜色不全相同”为事件D ,则事件D 为“3只颜色全相同”,显然事件D 与D 是对立事件.∴P (D )=1-P (D )=1-19=89.(4)要使3只颜色全不相同,只可能是红、黄、白各一只,要分三次抽取,故3次抽到红、黄、白各一只的可能结果有3×2×1=6种,故3只颜色全不相同的概率为627=29.10.解 圆x 2+y 2-2x -2y +1=0可化为(x -1)2+(y -1)2=1,则圆的圆心C (1,1),半径r =1,点与圆心距离小于13的区域是以C (1,1)为圆心,以13为半径的圆内部分.故点与圆心距离小于13的概率为P =π⎝⎛⎭⎫132π·12=19.。

高中数学 第3章 概率 §2 2.3 互斥事件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 第3章 概率 §2 2.3 互斥事件数学教案

2.3 互斥事件1.互斥事件的定义在一个随机试验中,我们把一次试验下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A与B称作互斥事件.2.事件A与B至少有一个发生给定事件A,B,我们规定A+B为一个事件,事件A+B发生是指事件A和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根据上述定义推广可得:事件A1+A2+…+A n表示在一次随机试验中,事件A1,事件A2,…,事件A n中至少有一个发生.3.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一般地,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B发生(即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P(A+B)=P(A)+P(B).这个公式称为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如果事件A1,A2,…,A n彼此互斥,那么事件A1+A2+…+A n发生(即A1,A2,…,A n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这n个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P(A1+A2+…+A_n)=P(A1)+P(A2)+…+P(A n).二、对立事件及其概率的求法公式1.定义在每一次试验中,如果两个事件A与B不能同时发生,并且一定有一个发生,那么事件A与B称作是对立事件,事件A的对立事件记为A.2.性质P(A)+P(A)=1,即P(A)=1-P(A).思考:(1)在掷骰子的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点数为1},事件B={出现的点数为奇数},事件A与事件B应有怎样的关系?(2)判断两个事件是对立事件的条件是什么?[提示](1)因为1为奇数,所以A⊆B.(2)①看两个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②看两个事件是否必有一个发生.若满足这两个条件,则是对立事件;否则不是.1.对同一事件来说,若事件A是必然事件,事件B是不可能事件,则事件A与事件B 的关系是()A.互斥不对立B.对立不互斥C.互斥且对立D.不互斥、不对立C[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故事件A与事件B的关系是互斥且对立.]2.从一批产品中取出三件产品,设A={三件产品全不是次品},B={三件产品全是次品},C={三件产品有次品,但不全是次品},则下列结论哪个是正确的() A.A与C互斥B.B与C互斥C.任何两个都互斥D.任何两个都不互斥C[由题意可知,事件A,B,C两两不可能同时发生,因此两两互斥.]3.从1,2,3,…,9中任取两数,其中:①恰有一个偶数和恰有一个奇数;②至少有一个奇数和两个都是奇数;③至少有一个奇数和两个都是偶数;④至少有一个奇数和至少有一个偶数.在上述事件中,是对立事件的是()A.①B.②④C.③D.①③C[从1~9中任取两个数,有以下三种情况.(1)两个均为奇数,(2)两个均为偶数,(3)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故③为对立事件.]4.从几个数中任取实数x,若x∈(-∞,-1]的概率是0.3,x是负数的概率是0.5,则x∈(-1,0)的概率是________.0.2[设“x∈(-∞,-1]”为事件A,“x是负数”为事件B,“x∈(-1,0)”为事件C,由题意知,A,C为互斥事件,B=A+C,∴P(B)=P(A)+P(C),P(C)=P(B)-P(A)=0.5-0.3=0.2.]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判断每对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1)恰有1名男生与恰有2名男生;(2)至少1名男生与全是男生;(3)至少1名男生与全是女生.[解]从3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2名同学有3类结果:两男或两女或一男一女.(1)因为恰有1名男生与恰有2名男生不可能同时发生,所以它们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2)当恰有2名男生时,至少1名男生与全是男生同时发生,所以它们不是互斥事件.(3)因为至少1名男生与全是女生不可能同时发生,所以它们是互斥事件,由于它们必有一个发生,所以它们是对立事件.1.判断两个事件是否为互斥事件,主要看它们能否同时发生.若能同时发生,则这两个事件不是互斥事件;若不能同时发生,则这两个事件是互斥事件.2.判断两个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主要看是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不能同时发生;二是必有一个发生.这两个条件同时成立,那么这两个事件是对立事件,只要有一个条件不成立,那么这两个事件就不是对立事件.[跟进训练]1.(1)抛掷一枚骰子,记事件A为“落地时向上的数是奇数”,事件B为“落地时向上的数是偶数”,事件C为“落地时向上的数是2的倍数”,事件D为“落地时向上的数是2或4”,则下列每对事件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的是()A.A与B B.B与CC.A与D D.B与D(2)一个均匀正方体玩具的各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将这个玩具向上抛掷1次,设事件A表示向上的一面出现奇数点,事件B表示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不超过3,事件C 表示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不小于4,则下列结论正确的序号为________.①A与B是互斥而非对立事件;②A与B是对立事件;③B与C是互斥而非对立事件;④B与C是对立事件.(3)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球除颜色外其他均相同)的口袋中任取2个球,观察红球个数和白球个数,判断下列每对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①至少有1个白球,都是白球;②至少有1个白球,至少有一个红球;③至少有1个白球,都是红球.[解](1)C(2)④[(1)A与D互斥,但不对立.(2)一个均匀正方体玩具的各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将这个玩具向上抛掷1次,所得到的基本事件有6种:得到的点数为1点、得到的点数为2点、得到的点数为3点、得到的点数为4点、得到的点数为5点、得到的点数为6点.事件A包含的结果有得到的点数为1点、得到的点数为3点、得到的点数为5点,事件B包含的结果有得到的点数为1点、得到的点数为2点、得到的点数为3点,事件C包含的结果有得到的点数为4点、得到的点数为5点、得到的点数为6点,所以B与C是对立事件.故填④.](3)解:①不是互斥事件.因为“至少有1个白球”即“1个白球1个红球或两个白球”和“都是白球”可以同时发生,所以不是互斥事件.②不是互斥事件.因为“至少有1个白球”即“1个白球1个红球或2个白球”,“至少有1个红球”即“1个红球1个白球或2个红球”,两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故不是互斥事件.③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因为“至少有1个白球”和“都是红球”不可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所以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概率 得到红球的概率是13,得到黑球或黄球的概率是512,得到黄球或绿球的概率也是512. (1)求得到黑球、得到黄球及得到绿球的概率;(2)求得到的小球既不是黑球也不是绿球的概率.[思路探究] 从12球中任取一球,取到红球、黑球、白球互斥,所以可用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求解.[解] (1)从袋中任取一球,记事件A 为“得到红球”,B 为“得到黑球”,C 为“得到黄球”,D 为“得到绿球”,则事件A ,B ,C ,D 两两互斥.由已知P (A )=13, P (B +C )=P (B )+P (C )=512, P (C +D )=P (C )+P (D )=512, ∴P (B +C +D )=1-P (A )=1-13=23. ∵B 与C +D ,B +C 与D 也互斥,∴P (B )=P (B +C +D )-P (C +D )=23-512=14, P (D )=P (B +C +D )-P (B +C )=23-512=14, P (C )=1-P (A +B +D )=1-(P (A )+P (B )+P (D ))=1-⎝⎛⎭⎫13+14+14 =1-56=16. 故得到黑球、得到黄球、得到绿球的概率分别是14,16,14. (2)∵得到的球既不是黑球也不是绿球,∴得到的球是红球或黄球,即事件A +C ,∴P (A +C )=P (A )+P (C )=13+16=12, 故得到的小球既不是黑球也不是绿球的概率为12. 1.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取到不同颜色的球不可能同时发生,即互斥.由此可知用概率加法公式求解.2.若随机试验中,涉及多个事件,应先分析判断这几个事件是否互斥(或对立),若是,可利用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求解.当某一事件包含几个互斥的事件时,求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也用上述规律.[跟进训练]2.(1)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红球、白球和黑球,从中摸出一个球,摸出红球或白球的概率为0.58,摸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为0.62,那么摸出红球的概率为( )A .0.42B .0.38C .0.2D .0.8(2)向三个相邻的军火库投一枚炸弹,炸中第一个军火库的概率为0.2,炸中第二个军火库的概率为0.12,炸中第三个军火库的概率为0.28,三个军火库中,只要炸中一个另两个也会发生爆炸,求军火库发生爆炸的概率.[解] (1)C [记分别摸一个球为红球、白球和黑球为事件A ,B ,C ,则A ,B ,C 为互斥事件,且A +B +C 为必然事件,由题意知P (A )+P (B )=0.58,P (A )+P (C )=0.62,P (A )+P (B )+P (C )=1,解得P (A )=0.2.](2)设A ,B ,C 分别表示炸中第一、第二及第三个军火库这三个事件,事件D 表示军火库爆炸,已知P (A )=0.2,P (B )=0.12,P (C )=0.28.又因为只投掷了一枚炸弹,故不可能炸中两个及以上军火库,所以A ,B ,C 是互斥事件,且D =A +B +C ,所以P (D )=P (A +B +C )=P (A )+P (B )+P (C )=0.2+0.12+0.28=0.6,即军火库发生爆炸的概率为0.6.对立事件的概率与求法 1.若令A =“小明考试及格”,A =“小明考试不及格”,则事件A 与事件A 能不能同时发生,或者都不发生?为什么?提示:不可能同时发生,由于事件A 与A 是互斥事件,所以不可能同时发生,事件A 与A 也不可能都不发生,因为一次考试中,小明的成绩要么及格,要么不及格,二者必居其一,故A 与A 必有一个发生.2.将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随机抛掷一次,观察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设U =“出现点数的全体”,A =“出现的点数是偶数”,B =“出现的点数是奇数”,则A ,U 是互斥事件吗?A ,B 是互斥事件吗?B ,U 是互斥事件吗?”提示:A ,U 不是互斥事件,A ,B 是互斥事件,B ,U 不是互斥事件.【例3】 一盒中装有各色球12个,其中5个红球、4个黑球、2个白球、1个绿球.从中随机取出1球,求:(1)取出1球是红球或黑球的概率;(2)取出1球是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思路探究] 先设出有关的互斥事件,然后把所求事件的概率转化为求某些互斥事件和的概率,另外也可考虑用古典概型以及对立事件来解决.[解] 法一:利用等可能事件求概率.(1)从12个球中任取1球得红球有5种取法,得黑球有4种取法,得红球或黑球共有5+4=9(种)不同取法,任取1球有12种取法.所以任取1球得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为P 1=912=34. (2)从12个球中任取一球得红球有5种取法,得黑球有4种取法,得白球有2种取法.从而得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为P 2=5+4+212=1112. 法二:利用互斥事件求概率.记事件A 1={任取1球为红球};A 2={任取1球为黑球};A 3={任取1球为白球};A 4={任取1球为绿球},则P (A 1)=512,P (A 2)=412,P (A 3)=212,P (A 4)=112.根据题意知,事件A1,A2,A3,A4彼此互斥,由互斥事件概率公式,得(1)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为P(A1+A2)=P(A1)+P(A2)=512+412=34.(2)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为P(A1+A2+A3)=P(A1)+P(A2)+P(A3)=512+412+212=1112.法三利用对立事件求概率的方法.(1)由法二知,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的对立事件为取出1球为白球或绿球,即A1+A2的对立事件为A3+A4.所以取得1球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为P(A1+A2)=1-P(A3+A4)=1-P(A3)-P(A4)=1-212-112=912=34.(2)A1+A2+A3的对立事件为A4,所以P(A1+A2+A3)=1-P(A4)=1-112=1112.求复杂事件的概率通常有两种方法:(1)将所求事件转化成几个彼此互斥的事件的和事件;(2)若将一个较复杂的事件转化为几个互斥事件的和事件时,需要分类太多,而其对立面的分类较少,可考虑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即“正难则反”.它常用来求“至少…”或“至多…”型事件的概率.[跟进训练]3.据统计,某储蓄所一个窗口等候的人数及相应概率如下表:(2)求至少2人排队等候的概率.[解]记在窗口等候的人数为0,1,2分别为事件A,B,C,则A,B,C两两互斥.(1)至多2人排队等候的概率是P(A+B+C)=P(A)+P(B)+P(C)=0.1+0.16+0.3=0.56.(2)至少2人排队等候的反面是“等候人数为0或1”,而等候人数为0或1的概率为P (A +B )=P (A )+P (B )=0.1+0.16=0.26,故至少2人排队等候的概率为1-0.26=0.74.1.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斥未必对立;对立一定互斥.2.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是一个很基本的计算公式,解题时要在具体的情景中判断各事件间是否互斥,只有互斥事件才能用概率加法公式P (A +B )=P (A )+P (B ).3.求复杂事件的概率通常有两种方法:(1)将所求事件转化成彼此互斥事件的并事件;(2)先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再求所求事件的概率.1.思考辨析(1)已知事件A 与事件B ,则P (A +B )=P (A )+P (B ).( ) (2)若三个事件A ,B ,C 两两互斥,则P (A )+P (B )+P (C )=1.( )(3)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则事件A 与B 互为对立事件.( ) (4)事件A 与事件B 若满足P (A )+P (B )=1,则A ,B 是对立事件.( )[解析] (1)×,A 与B 互斥时,P (A +B )=P (A )+P (B ).(2)×,P (A )+P (B )+P (C )的值不确定.(3)×,A 与B 不一定对立.(4)×,例如a ,b ,c ,d 四个球,选中每个球的概率相同,事件A 为选中a ,b 两个球,则P (A )=12;事件B 为选中b ,c 两个球,则P (B )=12,则P (A )+P (B )=1,但A ,B 不是对立事件.[答案] (1)× (2)× (3)× (4)×2.某产品共有三个等级,分别为一等品、二等品和不合格品.从一箱产品中随机抽取1件进行检测,若“抽到一等品”的概率为0.65,“抽到二等品”的概率为0.3,则“抽到不合格品”的概率为________.0.05 [“抽到一等品”与“抽到二等品”是互斥事件,所以“抽到一等品或二等品”的概率为0.65+0.3=0.95,“抽到不合格品”与抽到“一等品或二等品”是对立事件,故其概率为1-0.95=0.05.]3.中国乒乓球队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甲夺得冠军的概率为37,乙夺得冠军的概率为14,那么中国队夺得乒乓球单打冠军的概率为________. 1928[由于事件“中国队夺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包括事件“甲夺得冠军”和“乙夺得冠军”,但这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即彼此互斥,所以由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得,中国队夺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的概率为37+14=1928.] 4.在数学考试中,小明的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概率是0.18,在80分~89分的概率是0.51,在70分~79分的概率是0.15,在60分~69分的概率是0.09,在60分以下的概率是0.07.(1)求小明在数学考试中,取得80分以上(含80分)成绩的概率;(2)求小明考试及格的概率(60分才及格).[解] 分别记小明的成绩“在90分以上”“在80分~89分”“在70分~79分”“在60分~69分”为事件B ,C ,D ,E ,这四个事件彼此互斥.(1)小明的成绩在80分以上的概率是P (B +C )=P (B )+P (C )=0.18+0.51=0.69.(2)小明考试及格的概率是P (B +C +D +E )=P (B )+P (C )+P (D )+P (E )=0.18+0.51+0.15+0.09=0.9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至二中高一数学组主备:刘亚惠许静校审:周宗宪
班级组别姓名
§ 3.2.3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课前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2. 掌握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
3. 熟练应用概率运算法则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利用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的概率运算法则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难点: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概率的计算。

预习内容
1.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由于事件的频数总是小于或等于试验的次数. 所以, 频率在0~1之间, 从而随机事件A
的概率为
①必然事件A的概率: ;; ②不可能事件A的概率: .
2.互斥事件的概念:
3.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4.对立事件的概念:
5.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
课前自测
1.一个均匀的正方体玩具的各个面上分别标有 1、2、3、4、5、6,将这个玩具先后抛掷两
次,则“向上的数之和是 5”的概率是().
A. 1/9
B. 1/6
C. 1/12
D. 1/3
2.一个人打靶时连续射击两次,事件“至少有一次中靶”的互斥事件是()
A.至多有一次中靶
B.两次都中靶
C. 只有一次中靶
D. 两次都不中靶
3.把红、蓝、黑、白4张纸牌随机分给甲、乙、丙、丁四人,每人分得一张,那么事件“甲得红牌”与事件“乙分得红牌”是( )
A.对立事件
B. 互斥但不对立事件
C.必然事件
D. 不可能事件
4.抛掷一粒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设事件A为出现奇数,事件B为出现2点,
享受生命,享受学习,享受成功。

已知P(A)=1
2,P(B)=1
6
,求出现奇数点或2点的概率。

5.抛掷两颗骰子,计算:
(1)事件“两颗骰子点数相同”的概率;
(2)事件“点数之和小于 7”的概率;
(3)事件“点数之和等于或小于 11”的概率.
课内探究学案
1.请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思考1: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那么P(A)+P(B)与1的大小关系如何?
思考2:如果事件A与事件B相互对立,那么P(A)+P(B)与1的大小关系如何?
思考3:若事件A与事件B相互对立,那么事件A与事件B互斥吗?反之,若事件A与事件B互斥,那么事件A与事件B相互对立吗?
2.典型例题
【例 1】某射手进行一次射击,试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互斥事件?哪些是对立事件?
事件A:命中环数大于7环;
事件B:命中环数为10环;
事件C:命中环数小于6环;
事件D:命中环数为6、7、8、9、10环.
【例 2】某射手在一次射击训练中,射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分别为0.21,0.23,0.25,0.28,计算该射手在一次射击中:(1)射中10环或9环的概率;(2)少于7环的概率。

【例 3】. 袋中有12个小球,分别为红球、黑球、黄球、绿球,从中任取一球,已知得到红球的概率是 1/3 ,得到黑球或黄球的概率是 5/12,得到黄球或绿球的概率也是5/12 ,试求得到黑球、黄球、绿球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例 4】甲、乙两人参加法律知识竞答,共有 10 道不同的题目,其中选择题 6 道,判断题 4 道,甲、
乙两人依次各抽一题.
(1)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概率是多少?
(2)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
反思总结
1.如何判断事件A 与事件B 是否为互斥事件或对立事件?
2. 如果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事件A+B 与P(A)、P(B)有什么关系?
3. 如果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则P(A+B)的值为多少?P(A+B)与P(A)、P(B)有什么关系?
当堂检测
1.从一堆产品(其中正品与次品都多于2件)中任取2件,观察正品件数与次品件数,判断下列每件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

(1)恰好有1件次品恰好有2件次品; (2)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次品; (3)至少有1件正品和至少有1件次品; (4)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正品
2.已知盒子中有散落的棋子15粒,其中6粒是黑子,9粒是白子,已知从中取出2粒都是黑子的概率是
71,从中取出2粒都是白子的概率是35
12,现从中任意取出2粒恰好是同一色的概率是多少?
3.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的概率是0.25,取到方片(事件B)的概率是0.25,问:
(l)取到红色牌(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D)的概率是多少?
4.某高级中学有学生 1000 人,统计全体学生的年龄,得到如下数据:
求:(1)年龄大于 18 岁的概率;
(2)年龄不低于 15 岁的概率.
5.玻璃球盒中装有各色球 12 只,其中 5 红、4 黑、2 白、1 绿.
(1)从中取1 个球, 求取得红或黑的概率;
(2)从中取2 个球,求至少一个红球的概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