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互通立交设计 (柴耀东)
互通式立交改扩建设计要点分析

Th e A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Co mp r e h e n s i v e Pe r f o r ma n c e Ev a l u a t i o n o f L i g h t— — we i g h t Ag g r e g a t e Co n c r e t e o n Br i d g e De s i g n a n d R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参 考文 献
[ 1 ] 陈岩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配 合 比设计及性 能研究 [ D] .吉林 大
学, 2 0 0 7 .
路 的经济效 益 , 减 少 社会 负 面 影 响也 是 改扩 建 方 案
中的重要 环节 。 下 面就 以绕 城 高速 改 扩 建为 例 , 对互 通 立 交改 扩建 设计要 点进 行分 析总结 。
-
5 2・
北 方 交 通
2 0 l 3
互 通 式 立 交 改 扩 建 设 计 要 点 分 析
付胜余
( 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 院, 沈阳 摘 1 1 0 1 6 6 )
要: 以沈阳绕城 高速 公路 改扩 建工程 为依托 , 介 绍 了互通 式立交改扩建设计 的基 本原 则、 既有互通立 交评
究 现状 [ J ] .工业 建 筑 , 2 0 0 5 ( S 1 ) .
响[ A] .固体废弃物 在城镇房屋建筑 材料 的应用研究—— 中国 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 2 0 0 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c ] . 2 0 0 6
[ 3 ] 马芸仙 .高强 陶粒结构混凝土的应用优势和潜能 ( 原) [ A] . “ 第
c o n t r a c t i l i t y a n d d e g e n e r a t i o n,S O t h i s k i n d o f ma t e ia r l s i s wi d e l y u s e d o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o l d b id r g e r e c o n s t r uc t i o n. Th r o u g h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l i g h t—we i g h t a g g r e g a t e c o n c r e t e o n o l d b r i d g e r e c o ns t uc r t i o n,t h e a pp l i c a t i o n o f l i g h t we i g h t
贵州某互通式立交全套设计图纸

说明一、遵偱的规范、规程及规定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96年版)3《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4《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7《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1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2《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74-94)13《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二、主要技术标准1.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2.斜交角度:90°。
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三、主要材料:3.1 混凝土1.上部结构现浇箱梁采用C50混凝土;2.上部结构预制T梁、横隔梁、现浇接头、湿接缝及T梁调平层采用C50混凝土;3.桥面铺装采用10cm厚沥青混凝土;3.防水层采用FYT-1改进型防水层;4.现浇箱梁调平层采用6cm厚C40混凝土;调平层内设D8间距为10×10cm 的冷轧带肋钢筋焊网;5.搭板、护栏采用C30混凝土;6.桥墩:墩柱采用C30混凝土;系梁采用C25混凝土;7.桥台:台帽、背墙、耳墙采用C30混凝土;肋板、承台采用C25混凝土;8.桩基础采用C25混凝土。
3.2 钢材1.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标准,其公称直径φS15.2mm,钢绞线面积139mm2。
钢绞线抗拉标准强度f pk=1860MPa,弹性模量E p=1.95×105MPa;锚具采用符合交通行业标准JT/T3291-1997《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YM锚具、连接器规格系列》要求的成套定型产品。
探讨公路工程中互通式立交公路设计

探讨公路工程中互通式立交公路设计发表时间:2020-12-17T03:15:14.863Z 来源:《建筑细部》2020年第24期作者:岳本强朱雅琼[导读] 城市互通式立交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设计工作。
本文对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做了简要的阐述。
立交是城市的经脉,立交设施作为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构造物,具有投入大、变更难等特点,在建设中更应该多方面考虑。
讲求立交与城市的和谐性,就应该遵循立交设计与城市之间以发展为基础,兼顾美学的原则。
岳本强朱雅琼中设设计集团中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城市互通式立交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设计工作。
本文对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做了简要的阐述。
立交是城市的经脉,立交设施作为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构造物,具有投入大、变更难等特点,在建设中更应该多方面考虑。
讲求立交与城市的和谐性,就应该遵循立交设计与城市之间以发展为基础,兼顾美学的原则。
关键词:公路工程、互通式、立交公路、设计1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原则互通式立交主要设计在车流量比较集中的城市路段和高速公路上。
互通式立交通过设计多个通行车道达到分流的目的,专业称为匝道。
通过设计向左或向右的匝道来分流。
目前城市中和高速公路上已经设计有一些互通式立交,但是由于城市规划的关系,大部分的互通式立交并没有在市中心,而是在中环以外。
因此,市中心的拥堵现象还无法用互通式立交来解决。
互通式立交需要的技术难度高,占地面积大,建造成本高,因此,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尽量用最低成本发挥最大效益。
互通式立交设计原则:一是考察路段的车流量。
根据车流量的大小设计匝道的宽窄,以及单向匝道或是双向匝道。
二是考虑地形条件。
根据地形来设计适当地互通式立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
三是要考虑气候条件给此路段带来的影响。
比如雨季的时候,该路段会不会积水,会不会有滑坡、泥石流的现象。
要将这些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设计最合理的互通式立交。
2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基本步骤不管处于哪项设计环节,基本的设计思路都应该按照“从宏观到微观再返回宏观”的步骤。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

菱形立交适合于出入交通 量较小,匝道上无收费站的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三十一页,共66页。
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
6、半苜蓿叶形立交
半苜蓿叶形立交:按匝道布置方式可分为三类,即主要 公路的出口在跨线构造物之前的A型和出口在跨线构造物后 的B型,以及以主要公路为对称轴布置匝道的A-B型。它们 适用于出入交通量较小的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十一页,共66页。
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
匝道的形式多种多样,按匝道与相交道路 的关系,分为右转匝道和左转匝道两大类。
第十二页,共66页。
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
1、右转匝道
平行式
反向曲线
斜线
单(复)曲线
图9-13 右转匝道示意图
右转匝道 如图所示,从右侧驶出后直接右转,到相交道路 的右侧驶入,一般不设跨线构造物。其特形式简单,车辆运 行方便,直接顺当,行车安全。
第三十五页,共66页。
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
7、苜蓿叶形立交
• 特点:各转弯方向有独立匝道,完全互通,转弯车流一律 从主线右侧出入,方向明确,无冲突点和交织段,安全度大, 线形对称,造型优美。只有一座跨线桥,工程较小。 • 缺点:左转弯匝道绕行路程较长;四个内环匝道的出入口 之间构成两个交织段;整体占地面积较大;左转弯匝道限速 较低也不便管理。
第二十六页,共66页。
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
2、直连式T型立交
直连式T形立交适用出入交通量相对较少或左转弯速度 较低的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
三处跨线桥
两处跨线桥
第二十七页,共66页。
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
3、Y型立交
Y形立交适用于右转 弯速度高,且交通量 大的枢纽互通式立体 交叉。从交通运行角 度考虑,右图的布置 比左图的优。
宁国枢纽互通立交设计

宁 国 枢 纽 互 通 立 交 设 计
蒋 红 鼍
摘 要: 归纳 了枢纽互通立交 匝道繁 多、 平面及 空间相 关关 系复杂等特 点, 通过 回顾 宁国枢纽互通立 交施 工图设计过程 , 说 明了根据 交通 量预测 结果 , 结合地形地貌条件 , 通过 多次调整 匝道 平纵 面指标及相 关关 系, 可以达到缩 小互通规模、 缩 短 匝道 和桥 梁长度 、 节省 占地、 节约投 资的 目的。 关键词 : 互通立交 , 纽互通 , 枢 匝道 , 交通量
图 3 宁国互通立交中间比选方案
本方案将 F匝道由环形 匝道 改为定 向匝道 , 并将 H, 匝道 向 I
初设方案 与地形 较协调 , 平纵面 指标均较 高 , 形较流 畅 , 线 可 宣城至绩溪高速公路收缩 。
收 稿 日期 :0 11 —9 2 1 —0 0
作者简介 : 红岩 (94 ) 男, 席 16 一 , 高级 工程 师 , 安徽 省 交通规 划设 计研 究 院 , 安徽 合肥
道设计 高需满足洪 水位 要求 。东 津河 5年 ,0年 ,0 5 10年 ,0 3 0年
洪水位分别为 :7 5 5 .4m,0 1 6 .9m。 5 . 1m,9 7 6 .7m,06
b 净空要求。宁国互通 规模 较 大 , . 匝道 及主线 交叉 较 多 , 纵 面设计需满足匝道 、 线 、 交道 净空要 求 。本 互通 立交 净空 按 主 被
占地 。
1 没计 速度 : ,z匝道 为 8 m h F, ) zz 0 k / , J匝道为 6 m h 其 0k / ,
余匝道为 4 m h 0k / 。
2 匝道相应指标与其设计 速度相适应 , ) 并满足规范要求 。
3 对路 基宽度的说明。 )
G109-3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指导手册-2014

6.6 匝道与被交叉公路的平面交叉设计 ................................... 41
互通式立交设计指导手册(V1.0 版)
1总则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1.1 为指导、规范和统一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特制定本指导手册。
1.2 本指导手册适用于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互通式立交专业的设计,是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院专业技术标准
JSJTY G109-3—2014
互通式立交设计
指导手册
(V1.0 版)
2014-12-20 发布
2015-01-01 实施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互通式立交设计
指导手册
(V1.0 版)
二○一四年十二月
互通式立交设计指导手册(V1.0 版)
江 产权单位等信息。
限 3.5 其它
仅收集项目的审查意见和批复意见,明确互通立交的布局,收集项目的防洪评
价、环境影响性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等资料、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意见及有
关文件,作为设计的依据。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3
互通式立交设计指导手册(V1.0 版)
4 互通式立交总体设计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划 7、对于高速公路改扩建的及已建高速公路上增设的互通立交,应注意施工期 规 间的交通组织,并提出相应的保通措施。
通 8、互通式立交设计尽量避免采用复合式互通式立交方案,当确需要设置复合 交 式互通式立交时,应对互通式立交的服务水平及安全性进行计算评估,切实保证 省 互通式立交运营的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1)当高速公路沿线有吸引客流的规划时,应考虑设置位置上的布局分期规
公路互通立交设计 (柴耀东)

SZMEDI
坂澜大道市政工程
主要节点方案-机荷高速公路立交方案
工程方案
市政院
SZMEDI
坂澜大道市政工程
机荷高速公路立交方案
推荐方案:单喇叭型(辅助车道 拉通)
工程方案
1. 优点:全互通、功能齐全、符合行车习惯;北侧交织段563m,南侧724m,满足最
小交织要求;较好适应地形,造价最省;和基地的布局结合最好;
挡,有误行的危险。
变异“A”单喇叭型立交
地面建筑物众多,需大量拆迁,是 导致“A”型喇叭变异的主因
特点:该立交是A型单喇叭立交由于其应在象限有不可拆迁的建筑物而产
生的一种典型的变异形式。
(2),“B” 形单喇叭:驶出的车辆经环形匝道驶出主线 ①,特点: a,是三路交叉一般立交的代表形式 b,主交通流相关象限明确,主交通流流向明确,喇叭头方向与主交通 流方向易适应 c,流出车辆经环形匝道,安全性不如“A”。 d,形式简单,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立交造价较低 ②,适用范围: a,主要应于一般互通立交且各匝道转向交通流都相对较小 b,需要设置收费站,且追求集中收费的立交 c,由于不利于行车安全,要谨慎采用,特别是在主匝道上跨主线 时,环形匝道所承担的交通流应较大时不宜采用。
2,单环混合苜蓿叶形
特点:1,环形匝道可根据所承担的交通量决定是否调整为半定向匝道,该立交为单环枢纽立交 2,由于相关环形匝道调整为半定向匝道,避免了在主线两侧设置辅助车道,消除了交织干扰,因
此,立交的疏散能力比基本型有较大提高,但各匝道的平面线型与其承担的交通量相符。
3,相邻象限有交织的双环形匝道--混合苜蓿叶形
6,对角象限环形匝道--混合苜蓿叶形
浅析互通立交改建设计

省道, 编号 ¥ 2 4 8 ( 新弋路 ) , 吸 引 周边 出行 交通 量将 大 大增 原 有 互 通 的基 础 上 , 将 现状 互 通 改造 成 单 喇 叭 形式 : 将 服 加 ,从 太 白互通 上下 宁 芜高速 的需求 变得 越来 越迫 切 , 太 务 区左 侧 的贯 穿 匝道 ( B匝道 ) 改造 成 集散 车道 , 新 增 D、 E 白互 通 的开 通 , 对 于 完 善路 网 结构 、 发展 ¥ 2 4 8沿 线 经 济 匝道 ,同时保 证 B 、 D 匝道 合流 点 与服 务 区东 侧 广场 入 口
经控 制 因素。结 合互通 范 围内地 形地 貌, 互 通 改造 主 要控制 因素有 : 宁 芜 高速公 路 ( 平纵 面 线 形 1建设 意义 指标 ) 、 太 白服务 区、 ¥ 2 4 8 ( X 0 1 2新黄 路 ) 及建 筑物拆 迁等。 互 通 位 于 当涂 县 太 白镇境 内 , 与省道 ¥ 2 4 8 ( 由X 0 1 2 4 . 2 改造 方案 一。 设计 思路 : 最 大 限度 利 用 已建 好 匝 新 黄路 调 整 为 省 道) 相交, 该 互通 的 设置 主 要 为 当地 乡镇 道路 基 路面 , 减 少工程造 价 。 改造 措施 : 在原 有 互通 的基 础 及 过往 游 客 上下 宁 芜高 速 公 路 提供 便 利 条件 ,带 动 太 白 上, 进行 局 部 优 化 : 优 化 B、 C 匝 道平 交 口 , C匝 道 车 辆 汇 墓、 青 山风景 区 的旅游 发 展 , 并 从 一定 的程 度上 吸 引 附近 入 B匝道 前 设置 减速 带 , 并 增加 让 行 减速 标 志 ; 将 马鞍 山 乡镇 的 交通 量 。原 设计 将 太 自互通 与太 白服 务 区合 并 设 方 向下 互 通 G 匝道 放入 西北 象 限 :收费 站规 模 调 整 为 3 置, 互通 采用 变异 苜蓿 叶形 , 收费 站规 模 为 2进 2出 , 目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环形匝道与使出、驶入车辆的关系又分为“A”和“B”形单喇叭。
⑴,“A” 形单喇叭:驶入的车辆经环形匝道驶入主线
①,特点: a,是三路交叉一般立交的代表形式 b,主交通流相关象限明确,主交通流流向明确,喇叭头方 向与主交通流方向易适应。 c,流入车辆经环形匝道比较安全。 d,形式简单,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立交造价较低。
匝道流出口在被交道路之后而被遮 挡,有误行的危险。
特点:该立交是A型单喇叭立交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一种变异的形式, 缺点是交通主方向车辆绕行,匝道流出口在被交道路之后而被遮 挡,有误行的危险。
变异“A”单喇叭型立交
地面建筑物众多,需大量拆迁,是 导致“A”型喇叭变异的主因
特点:该立交是A型单喇叭立交由于其应在象限有不可拆迁的建筑物而产 生的一种典型的变异形式。
③,基本形式
b, 变异形“B”形单喇叭立 交
特点 1,主交通流需绕行,立交疏散能力较低 2,主线左转车辆需经内环流,安全性较差
适用交通量分布图
“B”型单喇叭一般立交工程实例
“B”型单喇叭一般立交
注意:主匝道上跨 主线对视线的遮挡
注意:改变立交所处 象限的原因,
特点:该立交是B型单喇叭立交由于其应在象限有不可拆迁的建筑物而产 生的一种典型的变异形式。
1,1,交通量分布图的重要性
交通量分布图是互通立交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关系到设置互通立交
与否和设置什么标准立交的关键所在,也是匝道设计标准的依据,是互
通立交设计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1,1,2 交通量分布图的重点要素:
(1),交通量的大小----决定立交的形式和匝道的标准。
(2),交通量的沟通象限--决定立交的设置位
应为自由流,匝道上不设收费站,匝道端部不得出现穿越冲突。
2,1,2 一般互通立交
高等级公路与一般公路交叉时设置的立交,此种立交允许在匝道上设
收费站,除高速公路上的出入口以外允许有平面交叉。
第二节 互通立交的基本形式
根据立交的平面形式,可将其常用的互通立交划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2,2,1,喇叭形(单、双喇叭形),用于一般立交。
公路互通立交设计要点
市政市政设计研究院
第一章 互通立交与交通量分布
(关于交通量和立交、匝道的选型)
第一节 交通量分布与互通立交的关系
1,公路交通量的意义和重要含义:(1)准确性 (2)制约性
(1) , 准确性:公路交通量本身并无准确与否之分,只有是否可信之别
(2),制约性:公路交通量是确定公路技术标准和立交规模的主要依据
(3),交通量的方向----决定立交的主匝道位置。
转向交通量对立交匝道平面线型的要求
25235 25235
6084 12102
10199 12910
27199 25110
互通立交平面形式决定因素:
1,2,互通立交的平面形式与交通量的一致性
(1),与相交的两条公路的等级和相对位置相适应
(2),满足各方向的转向交通量的需求
(2),“B” 形单喇叭:驶出的车辆经环形匝道驶出主线
①,特点:
a,是三路交叉一般立交的代表形式
b,主交通流相关象限明确,主交通流流向明确,喇叭头方向与主交通
流方向易适应
c,流出车辆经环形匝道,安全性不如“A”。
d,形式简单,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立交造价较低
②,适用范围:
a,主要应于一般互通立交且各匝道转向交通流都相对较小
水源保护、蓝线、生态控制线
岗头水库
樟坑径 水库
现状及规划分析
水源一级保护线 蓝线 宝安龙岗界线
岗头水库:一级线; 樟坑径水库:蓝线 生态线:坂李大道以北主要 为生态控制线范围
市政院
SZMEDI
坂澜大道市政工程
主要节点方案-机荷高速公路立交方案
工程方案
市政院
SZMEDI
坂澜大道市政工程
机荷高速公路立交方案
(3),匝道的布置和象限的选择应服从主、次要转向交通量方向
(4),匝道的平面布置必须有利于交通流在主线上的流出、流入
以及匝道间的分、合流顺畅。
适用交通量分布图
第二章 互通立交的分类和基本形式
第一节 公路互通立交
2,1,1 枢纽互通立交
高等级公路交叉时设置的互通立交为枢纽互通立交,其上的转弯运行
②,适用范围: a,主要应于一般互通立交且各匝道转向交通流都相对较小 b,需要设置收费站,且追求集中收费的立交 c,由于利于行车安全,一般应优先采用,但环形匝道所 承担的交通流应较小。
“A” 形单喇叭型立交的基本形式
适用交通量分布图
a,常用的“A”形单喇叭立交
特点
1,流入(左转)车辆走内环,较安全 2,主交通流相关象限明确,主交通流方向路径短,立交疏散能力强 3,收费站集中,造价较低,便于管理
b,变异的“A”形单喇叭立交
特点
1,可以在避开障碍物的前提下满足主交 通流的行使顺畅需求
障
2,主、次交通流均绕行较远,主交通流
碍
相关象限错位。立交疏散能力较低
物
“A”形单喇叭立交
特点:该立交是典型的“A”型单喇叭立交,沟通象限明确,主匝道便捷,是常 用的一般立交形式。
道路选线-主要控制点和难点
b,需要设置收费站,且追求集中收费的立交
c,由于不利于行车安全,要谨慎采用,特别是在主匝道上跨主线
时,环形匝道所承担的交通流应较大时不宜采用。
a,常用的“B”形单喇叭立交
适用交通量分布图
特点 1,流出车辆走内环,安全性较差 2,主交通流相关象限明确,主交通流方向路
径,立交疏散能力强 3,收费站集中,造价较低,便于管理
推荐方案:单喇叭型(辅助车道 拉通)
工程方案
1. 优点:全互通、功能齐全、符合行车习惯;北侧交织段563m,南侧724m,满足最 小交织要求;较好适应地形,造价最省;和基地的布局结合最好;
2. 缺点:交织段仍偏小;西向南出口匝道减速车道渐变段进入3%大纵坡区;
市政院
SZMEDI
坂澜大道市政工程
变异“A”形单喇叭立交
工程方案
1. 地形高差太大,最低70m,最高200多m; 2. 樟坑径基地用地布局和标高的限制; 3. 坂李大道以南段现状道路的限制; 4. 全线高压线密布、纵横交错; 5. 机荷高速处布置立交主线条件较差; 6. 水源保护线、水库等限制; 7. 不良工程地质路段;
市政院
SZMEDI
坂澜大道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