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初中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历史教育,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英雄人物的事迹和国家的重大事件,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历史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

通过学习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璀璨的历史成就。

学生通过了解炎黄子孙的优秀品质和创造力,能够感受到自己是祖国的一部分,从而增强自豪感和归属感。

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历史是由无数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构成的。

通过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形成崇尚英雄、崇尚正义的价值观。

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如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都是我们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热爱。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深刻而丰富的文化传统,感受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这样,学生就会深爱这片土地、深爱这个民族,愿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我国的历史成就和文化传统,学生会意识到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辉煌的民族之一。

而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应该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

民族自豪感是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历史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通过学习历史的教训和反思,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自己应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学生会意识到,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责任担当。

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做出努力。

高中历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做法

高中历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做法

高中历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做法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历史教材是进行爱国主义的极好的载体,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教材内容,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那么具体做法有哪些呢?一、利用英雄人物的事迹塑造人格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

学习英雄,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岳飞自幼立下“精忠报国”志,成为抗金名将;戚继光屡抗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他们抵抗外国侵略,名垂青史、光明日月, 同志更是子孙万代学习的榜样。

近百年的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但中国人民从未屈服。

林则徐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孙中山百折不挠,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吉鸿昌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豪言壮语;东北抗联战士八女投江的英雄壮举等等,他们都以铮铮铁骨在天地间留下一股阳刚正气,留下中华儿女奋力御侮,誓死报国的爱国主义颂歌。

二、利用辉煌灿烂的文化培养情感历史学科历史文化璀璨夺目、人文特点突出,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重陶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如在讲授“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集权制度,奠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基础”时,教师可适时地补充秦始皇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最终无法使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故事后,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的真谛。

中华民族以自己非凡的智慧和勤劳勇敢的精神,创造了灿烂的制度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比欧洲早近一千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王朝。

教师讲到这里,应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正因此,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它的历史始终没有中断,这是其它文明古国难以望其项背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浅谈中国历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中国历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中国历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兴宁市宁中中学王利勤加强历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昨天和前天,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展望未来。

所以历史教学必须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毛泽东同志说过:由于历史的发展阶段和具体的历史环境不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怎样从历史教学中吸取爱国主义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怎样从历史教学中吸取爱国主义的乳汁,既使学生学习历史基础知识,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从近十年的历史教学和平时的钻研中,我的体会是: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以时间为线索,以爱国主义为主题。

一、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应该是歌颂祖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对人类的贡献。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用自己智慧开创了许多历史之最,创造了至今仍值得世人称赞的文化,包括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在内的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科学技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是祖国的光荣、民族的骄傲。

教学中宣传祖国的先进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继承祖辈传统,报效祖国,立志攀登科学高峰,为国争光。

二、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应该是反对资本主义的瓜分、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这一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是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从虎门销烟中的林则徐、甲午海战中“誓死不独生”慷慨就义的邓世昌、宁死不降的丁汝昌到为中国独立自由倡导“天下为公”的孙中山……他们的爱国事迹一直为中国人民所传颂,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

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我们的民族带来深沉的灾难,但他们并没有使中国人民屈服,无数爱国志士前仆后继,踏着先辈们的足迹继续前行。

这一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经济落后,中国成为一块任帝国主义列强宰割吞食的肥肉。

在中法战争中,虽然清朝爱国将士浴血奋战,取得胜利,但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这是何等滑稽的结局。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历史教学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的价值观传承。

可以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向学生讲述先进人物的爱国精神,如岳飞的爱国情怀、屈原的爱国情意、孔子的国家大义等,通过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历史教学内容还应该注重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弘扬和传承,让学生在历史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和文化精髓,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历史的发展中明白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手段是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展示影视作品、图片资料、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还可以通过历史实验、历史游戏等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设置情感化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情感化,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民族的伟大精神,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是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在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法、案例分析法、故事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还可以通过讨论、辩论、课外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到爱国主义情感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历史课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历史课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浅谈历史课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一、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入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学习历史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传统,她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又培育了为世人称道的道德风尚。

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也应进行这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从五千年中国人民奋斗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入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

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在近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出路何在?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励,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许多求进步的先进思想人物,提出了不少济世图存的主张,企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都没有成功。

“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真正救国救民的责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身上。

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

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过去搞革命是依靠了党的领导,现在搞经济建设,同样也离不开党的领导。

我们要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光荣革命传统的教育,从而使学生自觉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党,热爱们伟大的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革命的胜利告诉我们: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引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初中历史课程作为学生了解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历史教育的生动性多采用具体形象的历史案例或故事,如岳飞抗金、抗日英雄等,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深刻了解历史人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历史发展的逻辑和规律,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拓展教学资源,注重实地教学除了教科书中的内容外,还可以通过实地教学的方式,走访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如故宫、长城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国家的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

实地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国家的伟大,从而激发出更加强烈的爱国情感。

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情感认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型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情景再现历史事件,从而加深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还可以通过讨论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坚定爱国主义情感。

四、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历史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历史人物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家庭背景、生平遭遇等,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刻骨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他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五、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引入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让历史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操长期以来,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被边缘化。

学校领导不重视历史学科教学,历史教学课时少,专业历史教师匮乏,多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带历史课。

他们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教学目标仅局限于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时间,忽视了利用历史学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那么,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笔者现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讲述中国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同古埃及、古印度及古巴比伦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世界闻名的四大发明、伟大的万里长城、碧波千里的大运河及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等。

中国文明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通过向学生讲述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果再能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科学与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和改善,我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等实际,就可以使学生坚定信念,认识到我们的祖国一定能够强大,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进而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利用历史人物言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列宁曾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方面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诸如林则徐、谭嗣同、陈化成、孙中山、张自忠、鲁迅,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执着追求的精神气质。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这是所有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一个没有英雄产生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有了英雄而不知道珍惜、爱戴的民族是一个可怜的民族。

厚重的历史,就是无价的资源,历史人物是民族的骄傲。

只有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多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就会有了。

数典忘宗,民族虚无,底气不足,就很容易在别人面前变“孙子”,还能有多大出息!历史知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素材,是激发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源泉。

应该说,爱国主义的情感、信念发源于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梁启超曾经说过:“史学者……,国民亡明镜也,爱国心亡源泉也。

”这表明历史对于激发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重要性。

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斗争传统。

作为每位历史知识的传授者,还应做一位爱国主义种子的播种者,把历史知识具体、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播向学生的心田。

那么,如何融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课的教学之中呢?根据自己对历史课的教学经验,浅淡一下具体做法:一、运用历史知识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千百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进行艰辛的劳动,开发祖国,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推动世界历史的文明和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

基于此,在历史课教学中,我自己注意这些成果与爱国主义的联系。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突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析它们在世界历史文化的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另外,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万里长城以及其它闻名世界的古建筑,经济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不同历史时期或朝代等等。

使学生理解,我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是创造了价值很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我国的经济发展始终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只是到了近代,才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我国历史,并激发他们勇于进取,为国争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历史教学应发挥其学科特点,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

本文探讨了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以及重要意义。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也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

而青少年关乎我们民族的希望,对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则更加显得意义重大。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教育对于培养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突出重要的作用。

爱国主义的核心是对民族历史文化及其价值的认同,而要培养国民对历史文化及其价值的认同感,就必须藉由历史教育。

高中学习阶段是人的一生中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

21世纪的今天,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渠道的学校教育来推进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所有中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在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
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因此,历史教育在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方面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历史教学在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历史教材中也蕴藏着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我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一、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历史教学不能一味地只讲历史而脱离现实。

“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学习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而且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发学生产生探究历史的渴望,学生在追根溯源的探究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漫漫的岁月长河中存在很多具有借鉴意义的素材,对我们思考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很有裨益。

可以说,历史的学习只有与现实的状况联系起来,历史才更有生命力,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真正有意义,脱离现实而在历史教学中灌输爱国主义恐怕很难收到成效。

举个例子,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探究各个时期的土地赋税制度的沿革,从春秋初税亩—秦汉编户制度—北魏租调徭役制-隋唐租庸调制—唐中后期两税法—北宋募役法、方天均税法—明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哪种税制都很难真正减轻
农民的赋税负担。

而如今,我们党、我们政府毅然取消施行了几千年的农业税,通过这一对比使学生更能认识到当今社会制度的优越和祖国国力的增强,从而激发起对祖国、对社会的热爱。

二、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成就”与“屈辱”的结合
我们国家是拥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历史长河的多半岁月里我们祖国、我们民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们的祖先勤劳勇敢,我们的文明光辉闪耀,我们的版图幅员辽阔,我们民族创造了很多让众人叹为观止的奇迹……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更爱我们的国家、更爱我们的民族。

但是我们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到中国自近现代以来所遭受的种种苦难与艰辛。

因为“天朝上国”的过度自大、闭关锁国,我们在近代落后了。

从鸦片战争一直到八年抗战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我们的祖国母亲承受了多少苦难与屈辱,为此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付出了多少代价,在抗击外来侵略与压迫的不屈斗争中他们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可歌可泣……通过对“屈辱”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更加意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所以说爱国主义教育应从正反两面来进行。

三、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中”与“外”的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相通的,精神没有国界!选取爱国的仁人志士时不应仅仅局限于中国,国外也大量存在。

教师通过介绍其他国家人民
热爱自己国家的情感和事迹,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自己伟大的祖国。

事实上,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把爱国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提出来,并努力要求其公民付诸行动。

他们同样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倡热爱家乡和故土,继承优良的传统,发扬自己的文化。

在反法西斯的战斗中,各国人民也表现出坚强意志和爱国精神,同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应该认识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普遍,从而自觉培养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四、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除了课堂上的爱国主义教育之外,课外应成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更广阔的天空。

例如: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历史遗址、红色景区等等都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素材。

通过这些实际存在避免了说教的无力,也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相信所见所感更能让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油然而生!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要利用历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作者单位:
江苏省铜山县棠张高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