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合集下载

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导言: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深入浅出、趣味横生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追寻历史,唤醒爱国之心。

本文将从历史教材的选择与编排、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历史教学中的英雄形象塑造等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历史教材的选择与编排。

历史教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工具。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以及国家历史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内容应包括对国家荣辱的描述,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与赞美。

同时,教材的编排应有逻辑性,从古代历史向现代历史的衔接,从国际历史到国内历史的串联,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辉煌发展史和世界的历史格局变迁。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例如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将抽象的历史题材通过具体形象的展示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举例等方式,把历史的内容嵌入到有趣的故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三、历史教学中的英雄形象塑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英雄形象塑造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注重选择历史人物形象,特别是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富强而献身的英雄人物,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激发学生的崇拜和敬仰之情。

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从英雄人物身上发现他们的伟大精神、高尚品质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英雄事迹的同时,努力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人才。

结语: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教材、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英雄形象的塑造,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同时,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培养出更多的有爱国精神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进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这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历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

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历史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的根本任务。

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下面,我结合多年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感悟,与同行交流。

一、在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传统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并明确: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一部伟大的历史。

我国是人类祖先最早发源地之一,同埃及、印度、巴比伦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早在公元前21世纪就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

中国有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世界闻名的四大发明;有伟大的万里长城;也有碧波千里的南北大运河;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文明带着她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直到今天仍是奋斗不息,前进不止!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传统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再结合我国已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它将为经济的繁荣,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和保证,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从而,教育学生要从小立志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二、在结合乡土和实践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乡土历史教材内容有很多是可以进入初中历史教学的。

乡土历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的材料,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是人类发展进程的镜子,是一段段传承民族血脉的故事,是一堂堂激发爱国情怀的课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就是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和传承,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启发学生爱国历史情怀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探究历史,领略历史的魅力,让学生从身处时代的当代视角出发,认识前人的艰辛与努力,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沿革。

比如,学习《红楼梦》时,既要了解小说的内涵和风格,更要领悟其中封建社会的丑恶和灵魂的升华,引导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在文学中的抒发。

再比如,学习中国的古代科技,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既要让他们熟知古代的发明和创造,也要引导他们认识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贡献和辉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加强历史知识的传承和发扬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学问,是我们了解祖先创造出的文化血脉的渊源。

因此,在历史教育中,我们必须强调历史知识的传承和发扬,不断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

比如,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以简洁易懂的方式,生动地讲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文化的故事,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好地感悟祖国的发展历程、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

比如,在《中国近代史》中,要让学生了解到那些勇敢、坚强的民族英雄,引导学生明确认识祖国独立、富强是后人的使命,让学生从早期的肯定爱国精神,从而在未来的历史中继续传承发扬。

四、建设爱国主义园地通过创设爱国主义园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组织学生到革命历史文化名胜区、红色教育基地等进行实践学习,让学生从实际中体验革命先辈、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与成就,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爱国主义的意义和价值,感受祖国的繁荣和强大。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56-02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情感纽带和精神支柱,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情操的教育,特别不能有效地利用历史科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不能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这种舍本求末的教学现状实在是令人痛心。

下面我将结合我十几年初中历史教学的经验,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我的几点看法。

第一点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负重感。

我们知道一切事物都是历史的产物,简单一点说,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产物,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就应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就是培养他们对于事物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看法。

现在我们中学历史课本中所讲的内容,一般都是社会发展史。

例如我们人类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史及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历史,不管是人类,还是人类社会及其它的各种事物,总的来说都是在不短的变化发展的。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更具体一点,会理解,比如说,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可以作为范例。

例如衣,我们通过古代史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原古人类的衣是兽皮,树叶,后来不知经历了多长时间才慢慢的有了纺织品,做成了现代的衣服。

还有从服饰上看,各朝各代的服饰都不一样,这在我们课本的封皮,彩页上就有着充分的体现。

食,住,行也同样如此,我们根据古今的对比,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变化和发展。

教育就其本身而言,就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的感染的过程,是长期的耳濡目染的过程,我们讲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的各个方面,提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的,久而久之他们的思想会发生变化,这本身会培养他们不断前进的精神,会培养他们对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认识,从感情上培养他们不断要求进步,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一个不满足于现状,奋发进取的愿望,感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这样才能不断的开拓,不断的进取。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的重要教育内容,而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增强爱国情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三个方面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教材内容的选取初中历史教学的教材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首要途径。

历史教科书中应该选取那些充满爱国情感、激励民族自尊心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发展中认知和培养对祖国的爱。

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时,教科书可以精选一些有感染力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那个特殊的时期,深刻领悟到抗战英雄的伟大和祖国的痛苦。

应该注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情感渲染,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爱国精神进行思考和感悟。

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感受爱国情感,又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和形象地了解历史知识。

而且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教科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避免过度渲染战争的残酷性和暴力性,以免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除了教材内容的选取外,教学方法的设计也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增强爱国情感。

可以采取互动式的讨论和讲解,让学生自由展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看法和感悟,帮助学生增强对历史的认知和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

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地进行参观和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的伟大,增强爱国情感。

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历史纪录片等形式进行历史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历史知识,产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从而在历史学习中增强爱国情感。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情感,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来引导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学习。

在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时,可以重点介绍一些爱国英雄的事迹,比如岳飞、文天祥等,让学生了解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的爱国精神。

在讲述近现代史时,可以重点介绍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英雄和抗日歌曲,让学生了解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这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历史,更能够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力量。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体验爱国主义精神。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实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互动的方式深入了解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比如《红岩》、《林则徐》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伟大意义,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出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爱国主义主题的活动,比如举办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到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参观、举办国旗护卫队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力量。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古往今来崇尚的精神价值观。

在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爱国主义更加被大家所关注和追崇。

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如何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首先,需要在教材选取上下功夫。

教师在选取历史教材的时候需要特别注重教材所选取的内容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历史故事,如革命斗争、民族英雄、烈士事迹等,来告诉学生们他们的看法,帮助学生培养爱国情感。

同时,在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候,也应注重对事件的解析及国家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让学生充分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社会文化的演变与国家面貌的变迁,进而引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其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活动,如参观革命故地、烈士纪念馆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那些对历史、对中国、对民族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心与保卫祖国的信念。

同时,在指导学生完成历史研究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走出校园,实地考察历史文化遗迹等,了解中国古代文明遗产,感受中国大地的神奇与壮观,培养其家国情怀。

最后,需要在教育评价上下功夫。

教师在评价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家国情感成长。

评价标准需要同学生的家国情感相一致,多方考虑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爱国情感的深浅以及历史研究的深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引导学生以关心国家、民族,关心人民的快乐与幸福为出发点,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尊心、责任意识和树立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初中历史教育成为了培育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注重教育内容的正确而深入,以及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学中始终不懈的引导和培育,以此来营造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学生队伍。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我们伟大祖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支撑。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使命。

本文将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历史教学中,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和认知的培养,但情感教育却是纵深发展的重要环节。

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祖国已受到侵略,自己的家族、部族已被屠戮,自己曾经生活的土地已被占据时,必定会对祖国的未来感到不安和担忧,更加强烈的渴望民族的强大以及未来的繁荣昌盛。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让学生更好地认同自己的祖国,从而形成坚定的爱国主义信仰。

二、突出历史的现实意义历史是我们锤炼爱国主义精神的源头,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祖国的发展,激发更加激烈的爱国之情。

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突出历史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意识到,历史不仅是过去那段时光,更是现实和未来的体现。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对历史奋斗者、建设者实现的历史性跨越和取得的成果加以肯定,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鼓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投身祖国建设,为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三、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育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教育模式的多样化也会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例如,采用互动性较强的小组讨论、模拟较强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开展历史游戏、实地考察等有趣的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最后,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深切地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取决于今天的孩子们。

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国家意识,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祖国的伟大,从而志愿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钟育芬)
面对着21世纪以来各种世俗文化的冲击,当前中学生自我观念的强化,外来文化带来的意识形态上的模糊混乱,造成无纪律、无道德,集体观念淡薄、法制意识弱化的现象。

而作为担负教育祖国未来希望的教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内心深处提高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是十分有必要而又刻不容缓的。

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而初中社会学科的教师不但要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在这个物质需求被充分扩大化的时代里,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更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自然地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由此,我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就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谈谈几点意见。

一、历史学科的特性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
在近些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历史学科对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比较真实,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以八年级抗日战争的复习为例,在讲述长达八年的抗日历史中,从杨靖宇讲到张学良,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到南京大屠杀,从抗日义勇军
到西安事变,从台儿庄战役到“密苏里”号,在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之时,在这保卫华夏、保卫炎黄子孙之时,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次次壮烈的历史事实,让学生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在国与家的选择中,进一步对爱国主义进行了升华,真正领略到什么叫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打造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
在初中的历史学科教学中,涉及地理气候、世界史、中国古现代史、科学技术、市场经济、资源环境等内容,教学素材可谓丰富多样,而正是这些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所谓“知国才能爱国,爱国才能立志报国”,知国、爱国、报国三者是统一的。

只有知国才能激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

在初中教学素材中,学生能学习到关于中国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介绍,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体现,有英勇顽强的斗争历史,也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这都能在根本上使学生热血沸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骨子里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效果。

三、利用时代信息和热切关注的时事是对爱国主义最直接又有效的方法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在我们传承着的伟大中华民族
精神中,不管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长征精神还是井冈山精神,不管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两弹一星”精神还是抗洪精神,从古至今,无不都是体现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

如果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爱国主义教育集中表现在“拯救中华”上,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爱国主义则集中表现在“振兴中华”、“爱我中华”上。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史实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令国人欢欣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懂得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应当沿着怎样的道路前进,使学生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们高昂的民族凝聚力,自觉地树立起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其次,对于一些热切关注着的时事政治,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加以利用,比如“9.7”钓鱼岛事件,对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历史缘由加以说明,再加以对中国近现代史上遭受的屈辱历史教育,以德引导,旁敲侧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情感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当然,分析钓鱼岛事件,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并不是说要下一代记住历史,报仇国耻,而应该以此为动力,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由此不但有效地落实了教材和时政知识,更诱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多形式的教学手段是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保障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当前的教学不再是教师长篇大论的“灌输式”教学了,取而代之的是还原课堂本身、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一堂课学习的主角的创新性教学,由此也引发了教学手段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有多媒体电子教学,比如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屈辱岁月,可以通过《甲午风云》、《南京大屠杀》等影视资料,给学生一个更加饱满的、贴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最直观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又如“9·7”钓鱼岛事件发生后,在课堂上播放由中国感恩教育专家、著名演讲家一横老师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夕公开发表的爱国演讲视频,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多分钟时间,但使学生的情绪空前高涨,而此时再加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则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升华,这才是一堂新形势下历史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最大实现。

当然,除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外,还可以在《屈辱的岁月》一课完成后开展全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可以通过朗诵《七子之歌》、演唱《爱我中华》等方式加以学习,使学生不但增强学习的乐趣,而且深切体会到爱国的重要性。

更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的小论文,通过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历史,珍惜时光,热爱美好生活,让爱国主义永驻心田。

五、结合乡土和实践的教学是对爱国主义教育最后的完善
“爱国始自爱家乡”。

乡土历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
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的材料,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

家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学生对本乡本土的历史人物、事迹、文物遗址多少有些了解。

讲授历史时联系他们从小耳闻目睹的乡土历史,将使学生倍感亲切,产生自豪感和光荣感,从而激起对祖国的热爱。

乡土教材蕴含丰富的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思想教育的内容。

为此,进行乡土历史教学,可以把爱国斗争讲近了,把爱国人物讲亲了,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和祖国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培养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而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项伟大而又严峻的工程。

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每一位历史学科教师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