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抽查 实验16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初中生物实验16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科目初中生物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目的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一、观察酵母菌:1.制作酵母菌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外形及液泡。
3.用碘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再次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细胞核、淀粉粒和出芽生殖。
二、观察霉菌:1.用放大镜观察青霉的直立菌丝。
2.制作青霉的直立菌丝的临时装片。
3.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颜色;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实验记录1.画出酵母菌的结构简图。
要求:布局合理、点线规范整齐,正确表示明暗,正确标注细胞结构名称。
2.描述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
初中生物实验16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学生实验报告学校学生姓名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步骤一、观察酵母菌:1.制作酵母菌细胞临时装片。
2.用观察酵母菌的外形及液泡。
3.在的一侧滴一滴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再次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和。
二、观察霉菌:1.用观察青霉的直立菌丝。
2.制作青霉的直立菌丝的临时装片。
3.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颜色;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实验记录1.画出酵母菌的结构简图。
(要求:布局合理、点线规范整齐,正确表示明暗,正确标注细胞结构名称。
)2.青霉孢子为色(4分)。
孢子在菌丝顶端呈状着生。
得分初中生物实验16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学生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步骤(10分)一、观察酵母菌:1.制作酵母菌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外形及液泡(1分)。
3.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再次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8分)。
二、观察霉菌:1.用放大镜观察青霉的直立菌丝。
(1分)2.制作青霉的直立菌丝的临时装片。
3.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颜色;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实验三酵母菌霉菌观察

酵母菌的态及出芽生殖
酵母菌子囊孢子(绿色)子囊为粉红色
曲霉的产孢结构及足细胞
青霉的产孢子结构
根霉的假根 和孢囊孢子
[注意事项] 1. 用于活化酵母菌的培养基要新鲜、表面湿 润 2. 在产孢培养基上加大接种量,可提高子囊 形成率 3. 通过微加热增加酵母死亡率,易于观察死 细胞 4. 霉菌制片时要薄,便于观察
其他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3.
[实验内容和步骤] 1. 酵母菌活体观察:菌体形态、出芽 2. 酵母菌死亡率测定 3. 子囊孢子观察(p29) 4. 假菌丝观察(假丝酵母) 5. 假根观察(黑根霉) 6. 孢囊孢子观察(总状毛霉、黑根霉) 7. 孢子头结构(产黄青霉、黑曲霉) 8. 足细胞观察(黑曲霉)
[实验材料] 1. 菌株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andida tropicalis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Aspergillus niger Rhizopus nigricans Mucor racemosus
2.
试剂 美蓝染色液 乳酸苯酚油固定液
[作业] 实验报告,格式同前 问题和思考题 P30 问题和思考,1~3题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观察 基本概念: 有性孢子(sexual spore) 无性孢子(asexual spore) 出芽生殖(budding) 菌丝体(mycelium) 假菌丝(pseudomycelium)
[实验目的] 1. 学习酵母菌形态结构 2. 学习霉菌形态结构 3. 学习酵母菌和霉菌观察方法 4. 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实际中的意义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实验目的: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观察,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及区分方法。
实验器材:1.酵母菌:酵母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2.霉菌:霉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3.放线菌:放线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
实验步骤:1.酵母菌的观察:(1)取一片酵母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酵母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2.霉菌的观察:(1)取一片霉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霉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3.放线菌的观察:(1)取一片放线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放线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1.酵母菌的形态特征: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呈卵圆形或肾脏形状,大小约为5-10微米。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呈透明或微黄色,细胞表面光滑,没有菌丝或分枝。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可以通过分裂繁殖。
2.霉菌的形态特征: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细胞呈丝状或孢子状,构成了菌丝体。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菌丝呈无规则分枝状,菌丝上有许多孢子。
菌丝和孢子的颜色和形状有所差异,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霉菌。
3.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形态特征类似细菌。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放线菌呈革兰氏阳性杆菌,有时菌体呈分枝状。
放线菌是严格需氧菌,所以通常在培养基的表面形成菌落。
放线菌的菌落通常呈灰黄色、红色或蓝绿色等,形状不规则。
放线菌还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菌丝结构,孢子链,它们是放线菌繁殖和传播的主要方式。
实验结论: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观察,我们可以区分它们的外观特征。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没有菌丝或分枝,呈卵圆形或肾脏形状;霉菌是多细胞真菌,构成了分枝的菌丝体,菌丝上有多个孢子;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菌体类似细菌,可产生分枝状的菌体和特殊的孢子链。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4) 曲霉的识别:菌丝有无分隔,有无分枝,细胞的形状,分生孢子头的形状,小梗的列数,分生孢子头的大小和形状,顶囊的形状和大小。
实验结论
绘图说明所观察的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特征
初生物实验报告
科目
生物
时间
2010.11.2
组名
第一组
班级
八(1)
成绩
指导教师
刘凯
实验名称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掌握常见真菌的不同结构特征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菌种:啤酒酵母、青霉、曲霉、根霉、试剂:乳酸石炭酸
实验操作过程及数据记录处理
1、 酵母菌培养特征的观察
观察固定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光泽、质地、表面和边缘情况。 2、 霉菌菌落形态特征的观察
观察并记录霉菌的菌落特征:包括菌落大小、颜色和组织状态。
3、 霉菌个体形态结构的观察
(1) 制片:在清洁的载玻片加一滴乳酸酚棉兰液,用解剖针或镊子从菌落的不同部位挑取少许菌丝体,放入玻片上
的乳酸酚棉兰液中,使菌丝体在液中展开,加上盖玻片。分别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 (2) 根霉的识别:菌丝有无分隔,孢子囊梗有无分支。孢子囊的形状、大小、囊轴的形状、囊托有无,孢子囊孢子的形状和大小,有无假根和匍匐枝,并注意有无结合孢子和厚垣孢子。
备注
实验四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酵母菌、老菌的个全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2、学会用水浸法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技术。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细胞的构造和繁殖方式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接种针、接种杯、酒精杯、载玻片、盖玻片、吸管。
2、0.1%美蓝液、乳酸-石炭酸液(配方见附录)。
3、菌种啤酒酵母、假丝酵母、黑根霉、毛霉、青霉、木霉、曲霉。
三、方法步骤(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酵终菌是单细胞真核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显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有的能形成假菌丝。
繁殖方式较复杂,无性繁殖以出芽生殖为主,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1、酵母菌的形态与出芽生殖的观察在载片上滴一滴蒸馏水,以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少许啤酒酵母置于载片上蒸馏水中,取一块盖片,小心地将盖玻片一端与菌液接触,然后缓慢地将盖玻片放下;这样可避免产生气泡。
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细胞的形状、大小、构造、内含物及出芽方式。
2、子囊孢子的观察将啤酒酵母接种于麦芽汁液体培养中,于28-30℃培养24小时,连续传代3-4次,最后转接到培养子囊孢子的培养基上(也可用肉法蛋白胨培养基)。
25-28℃培养3天左右,涂片染色(按芽孢染色法)观察子囊孢子开关和特点,并注意每一个子囊内的孢子数等。
3、假丝酵母观察用划线法将假丝酵母接种在麦芽汁平板上。
在划线部分加盖玻于25-30℃培养3天先观察菌落边缘,再取下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树枝状分枝的假菌丝细胞的形状,或将皿盖打开,直接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在低倍镜下观察。
4、酵母菌菌落观察取啤酒酵母、假丝酵母、园酵母以三点点植法接种于麦芽汁平板上,于28-30℃坟3天。
观察菌落表面、高度、边缘、质地和颜色等。
5、酵母菌死活的检查在载片上加一滴0.1%美蓝,把酵母培养液滴加在美蓝液上,加盖玻片观察,死细胞为兰色,活细胞无色。
(二)霉菌形态观察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案教案标题: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学目标:1. 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2.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培养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资源: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物(可以在实验室中准备或购买)。
2. 显微镜和玻璃载玻片。
3. 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概念,并提出酵母菌和霉菌是常见的微生物种类。
2. 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操作:3. 将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物分别放置在两个玻璃载玻片上。
4. 使用显微镜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平台上,并逐渐调节镜头至合适的放大倍数。
5. 学生依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并进行记录。
6. 学生可以使用实验报告表格记录观察到的结果,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讨论与总结:7.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观察到的酵母菌和霉菌的特征,并进行比较。
8. 教师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共同特征和差异,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验证。
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其他微生物的观察方法和特征,如细菌等。
10.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工业、医药领域等的应用。
评估:1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参与度来评估他们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观察和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如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对其生长速度的影响等。
13.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师生互动:14.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5. 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观察结果,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学反思:16.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改进。
注意事项:1. 学生在操作显微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镜头碰撞和玻璃载玻片的破碎。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观察和比较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生长和繁殖方式,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实验器材:显微镜、草片、大肠杆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土豆切块、霉菌培养基、培养皿、移液管、吸球、pH计、注射器、火柴、无菌针、细菌培养皿、灭菌器等。
实验方法:1. 检查实验器材及培养基是否完好无损、无菌,若有问题应先进行处理。
2. 取出霉菌培养皿,观察其中的霉菌形态,用无菌针在培养皿中取一小块霉菌,并涂摸在草片上,扔掉实验垃圾。
3. 取出酵母菌培养皿,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并用注射器吸取酵母菌悬液。
4. 取一块土豆,在表面涂抹少量酵母菌悬液,培养10-15天。
5. 取一块往外突出的土豆为“观察石”,悬挂在显微镜活塞上,并加上少量剪碎的土豆。
6. 按照酵母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制备适量的酵母菌干粉。
7. 用适当的比例将酵母菌干粉加入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制备不同浓度的酵母菌溶液。
8. 向高、中、低浓度的酵母菌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酵母菌悬液。
9. 制备好的酵母菌溶液加入细菌培养皿中,培养一定时间,观察酵母菌繁殖、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1. 通过观察发现,霉菌的形态多样,有些像毛发,有些像小鼠的尾巴,有些则类似于扇形。
而酵母菌的形态则较为单一,呈现球形或椭圆形状。
2. 观察土豆上的酵母菌生长情况,发现酵母菌在养分较为充足的土豆中能够快速生长并进行繁殖。
3. 在观察“观察石”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酵母菌在土豆上的生长情况不均匀,部分区域出现了大量的酵母菌生长,而其他区域的酵母菌数量则较少。
4. 直接将酵母菌加入细菌培养皿中,观察到酵母菌会通过二元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并且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生长得更快。
5. 向霉菌培养基中加入霉菌悬液后发现,霉菌会在一定时间内飞快地进行繁殖,并最终完全覆盖整个培养皿。
经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酵母菌和霉菌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酵母菌的特点是形态比较单一,繁殖方式是通过二元分裂进行,喜欢在营养充足的环境中生长繁殖。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
常见的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镜检法:采集被检物表面样品,然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样品中是否存在霉菌和酵母菌。
2. 培养法:将样品分别接种在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生长情况,判断其中是否有霉菌和酵母菌。
3. PCR检测法:对样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的特定基因进行PCR扩增,并通过电泳等技术检测扩增产物的种类和数量。
4. 气相色谱法:通过分析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判断其中是否存在霉菌和酵母菌。
5. 快速检测法:利用特定化学试剂或生物标记物,在短时间内快速检测样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封丘县曹岗乡第一初中 张立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2.让学生掌握酵母菌、霉菌的结构以及显着的区别,让学生熟练的
操作酵母菌的染色,看到细胞核及突起物。
3.学生看到霉菌的结构会说出孢子的颜色,菌丝的表现,总结出霉
菌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酵母菌、霉菌的结构,霉菌、蘑菇
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2. 教学难点: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后写出实验报告以及小
组合作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
1.导语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细菌的结构、特点和作用,但是你们
知道不知道真菌的结构呢?我们都吃过蘑菇,蘑菇的种类很多,最
有代表性的蘑菇是黑木耳、白木耳,又叫做银耳、香菇、牛肝菌,
还有我们叫不出名字的野蘑菇,我们这里下过雨以后在路边、树林
都会发现默默无闻的可爱的蘑菇,他们有的像把雨伞,有的像个蒙
古房,它们都是真菌长出来的,它们没有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分
化,他们由菌盖、菌柄、菌丝,菌褶构成,菌褶处存在有孢子,孢
子是蘑菇的后代,靠风传播。有的蘑菇能吃,有的有毒,但能提取
兴奋剂,真菌种类多,但不外乎几大类,正如人一样,有黑人、白
人、黄种人。有人从霉菌培养皿中提取一种药物,他把它叫做青霉
素,并获得了诺贝尔奖,青霉素的药效是抑制病菌的生长和发育,
可以治疗咳嗽、发热,还可以治疗淋病。真菌也有坏处,如让人手
长手癣、脚气。
真菌又小又可爱,我们用肉眼直接看不到它们,今天我们上实
验课,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我为大家配置好的酵母菌、霉菌,大家
分小组一起观察,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2.目的要求
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并且知道它们属真菌。
3.材料用具
酵母菌的培养液,橘子皮上的霉菌,吸管,镊子,显微镜,解
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4.实验步骤
(1)观察酵母菌
a.取一滴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
微镜观察。
b.在盖玻片一侧滴上一滴碘液,以防碘液过多从另一侧流出,
可以用吸水纸吸引,千万不要把碘液滴在实验台上,在显微镜下观
察。
结论:①看到酵母菌是椭圆形,液泡。
②经染色看到细胞核,淀粉粒,大小突起是酵母菌,出芽生
殖。
(2)观察青霉菌
在长有青霉菌的橘子皮抖在白纸上,先用放大镜观看,再用解
剖针取少量放入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观看。
结论:①看到霉菌是多细胞由网状菌丝连接在一起。
②有直立的菌丝,上面长有像扫帚一样的青绿孢子。
5.讨论:
(1)酵母菌细胞结构特点有哪些?
(2)青霉菌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哪些特点?
四.作业
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实验目的
认识酵母菌,霉菌的结构。
实验用具
酵母菌的培养液,发霉橘子皮,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
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
1.观察酵母菌
(1)取液、滴片、盖片、观看。
(2)滴碘液观看。
2.观察霉菌
(1)倒到白纸,用放大镜看。
(2)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
实验结论
酵母菌1.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2. 单细胞
3. 细胞椭圆形,靠出芽生殖
4. 是真核生物
5. 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霉菌 1.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2. 菌丝网状,着生在营养物质表面,叫直立菌丝,上面有孢
子,孢子是霉菌的后代,会繁殖
3. 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营养菌丝。吸收营养供霉菌利
用
4. 是真核生物
5. 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菌丝吸收营养,更没
有根、茎、叶。
五.教学反思
我通过讲解、分析、示范,让学生们知道实验的操作要领和步
骤,学生们按要求去做,知道真菌的繁殖过程,真菌中的酵母菌、
霉菌的结构、形状,两者的区别,总结出霉菌、酵母菌等细胞中都
有细胞核,是完整的细胞结构,他们是真核生物,实验室没有电子
白板和其他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回浪费了一些时间,我克服种种困
难,上好了本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