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提纲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第五章经济国际化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市场国际化,当代国际市场的新发展,国际价值规律与经济竞争。阐述了经济国际化的战略及价值目标,我国如何合理利用外资,发展对外经济合作。
(二)学习要求
了解市场国际化的趋势。认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市场的新发展,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原则。认识和理解经济国际化的战略及价值目标。我国在经济国际化战略中如何合理利用外资,全面拓展对外经济合作。
(二)学习要求
了解经济现代化的内容。认识经济现代化中加快城镇化进程以促进农村现代化以及优化产业结构与经济现代化的关系。理解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内容及意义。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内容。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2、掌握:企业发展战略。农业与农村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途径。如何扬长避短,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阅读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十五章第二节第一目;第十六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一、二目,第三节第一、二目)
第四章经济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阐述了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现代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现代化。说明了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着重阐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运用经济和政策法规促进可持续发展。
--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作者:
————————————————————————————————日期:

经济学专业教学大纲-当代中国经济

经济学专业教学大纲-当代中国经济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741013课程英文名称:china economy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经济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6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当代中国经济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偏重时效性经济发展趋势、战略和经济政策措施方面的概述。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近期中国经济在增长、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政策等方面的概况,使学生掌握思考和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基本知识、技能,并强化训练在经济研究上的思维习惯。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熟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和特征。

2. 掌握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讨论课、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习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经济学基础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无(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课程总成绩:根据小论文、提问、讨论、出勤、小测验等综合给定成绩。

(七)参考书目《中国经济专题》,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当代中国改革教程》,吴敬琏,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二、中文摘要当代中国经济主要介绍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发展战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以及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措施。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讲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1.2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1.3 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潜力1.4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重点: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潜力难点: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第二讲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2.1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的成就2.2逆转:近代中国的突然衰落2.3李约瑟之谜的提出2.4解释李约瑟之谜的现有理论和新理论重点: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的成就难点:解释李约瑟之谜的现有理论和新理论第三讲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传统经济体制1.2合作化运动与传统体制的结果1.3 1978年前经济发展的绩效与影响重点:1978年前经济发展的绩效与影响难点: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传统经济体制第四讲“东亚奇迹”与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2学时)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东亚奇迹”的现有解释1.2理论的提出:自生能力与比较优势重点:理论的提出:自生能力与比较优势难点:“东亚奇迹”的现有解释第五讲农村改革及相关问题(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 改革的进程1.2 改革后的相关问题重点:改革后的相关问题难点:改革的进程第六讲城市改革及遗留问题(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城市工业部门改革1.2 微观经营机制改革1.3 资源配置机制和价格体系改革1.4 改革的进程、成就和问题重点:资源配置机制和价格体系改革难点:改革的进程、成就和问题第七讲国有企业改革(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 国有企业引发的一些问题1.2 国有企业的问题和出路1.3 国际比较:苏东的“休克疗法”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重点:苏东的“休克疗法”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难点:国有企业的问题和出路第八讲金融改革(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 金融部门的现状1.2 金融部门的改革重点:金融部门的现状难点:金融部门的改革第九讲财政税收体制改革(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财政1.2 1980-1993:以财政承包制为中心的财税改革1.3 1994年的财税体制全面改革1.4 新世纪完善财政体系的课题重点:新世纪完善财政体系难点:1994年的财税体制全面改革第十讲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及分类1.2 改革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和1993年的改革计划1.3 1995年以后的改革实施重点:1995年以后的改革实施难点:1993年的改革计划第十一讲转型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宏观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分析1.2 1979-1996年的4次经济波动1.3 1997-2008年:经济全球化的宏观经济波动1.4 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问题: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重点: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宏观经济波动。

《当代中国经济》课件

《当代中国经济》课件

中国经济的改革措施
1 供给侧结构改革
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 杠杆等措施,优化经济结 构。
2 市场化改革
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促进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 平。
3 开放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 合作,加强国际交流。
中国经济的国际合作
区域合作 贸易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 自由贸易区
金砖国家合作 双边贸易协议
中国经济的前景展望
持续增长
中国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成 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创新领先
中国将加强创新能力,引领科 技和技术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中国将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现代化基础设施
中国加快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提高交通、通信和 能源网络的覆盖和效率。
数字经济
中国日益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电子商务、智能 科技和数字化创新。
可持续发展
中国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 利用效率。
创新科技
中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1
消费升级
中国消费者需求不断增长,推动经济增长。
2
投资扩张
中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
3
国际贸易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也的挑战
•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短缺,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 环境污染:需要应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 金融风险:需要加强金融监管,预防金融风险。 • 技术创新: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发展。
《当代中国经济》PPT课 件
欢迎来到《当代中国经济》PPT课件!在本次课件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经济的 现状、发展趋势、驱动力以及面临的挑战。

当代中国经济运行大纲

当代中国经济运行大纲

第一章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和基本经济制度,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

(二)学习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及生产力和经济制度,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和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学习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目;第三章第一节第一、三目和第二节第一、二目)第二章现代市场体系(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现代市场的含义及现代市场体系的结构,现代市场中信用形式,阐述了如何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的运行、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及用法律手段管理市场。

(二)学习要求了解现代市场及现代市场体系的结构,理解现代市场体系的培育,深刻认识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的重要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现代市场的含义,现代市场体系的结构,现代市场中的信用形式。

用法律手段管理市场。

2、掌握:在改革中培育现代市场体系,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

(学习教材第八章第一节第一目;第二节,第三节第二目,第四节第一、三目;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一、二目,第三节第一目)第三章经济增长与发展(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经济增长及其现代指标,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方式及类型。

阐述了如何确立企业发展战略及农村经济增长对国民经济的意义。

(二)学习要求了解经济增长及其现代指标,认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和如何确立企业发展战略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怎样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业发展中的适度规模经营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经济增长的含义。

GDP和GNP。

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扬长避短,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及其转变。

“三农”问题含义及核心。

《当代中国经济》课件

《当代中国经济》课件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国际经济 合作倡议,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贸 易便利化,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 和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 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旨在促进贸易和 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助于推 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对外 开放,同时也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发 展机遇和合作平台。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词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建设中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公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将面临一系列 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国际市场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三分之 一的人口。
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华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 战和机遇。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产业的代表
阿里巴巴概况
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于1999 年,总部位于中国杭州, 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 台之一,涵盖了B2B、 B2C、C2C等多种电商模 式。
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社 会保障负担加重,同时对经济增长的 潜在影响加大。
机遇
人口老龄化可以促进养老服务、医疗 健康等产业的发展,推动消费结构升 级,同时可以促进劳动力素质提升和 人力资本积累。
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与机遇

当代中国经济-PPT精品

当代中国经济-PPT精品

2020/1Βιβλιοθήκη 23中国经济7课堂讨论
• 共有7次课堂讨论,每次一节课。
• 每次课堂讨论的主题发言交由5人小组,自愿 组队。
• 各小组事先准备PPT与相关报告,汇报30分 钟,课堂讨论15分钟。
• 汇报之后,将修改的PPT和相关报告发送到课 程邮箱。不仅实现共享,也作为平时成绩加分 的依据。
• 课堂讨论题每次课后布置。
2020/1/23
中国经济
8
联系方式
教师电话:87953272 教师的个人电子邮箱:zjhzljq126 课件邮箱:ddzgjj126
密码:ddzgjj2019
2020/1/23
中国经济
9
2019年。
2020/1/23
中国经济
3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中国经济发展 第二章 中国宏观经济 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第四章 中国工业经济 第五章 中国农业经济 第六章 中国商业经济 第七章 中国对外贸易 第八章 中国财政与税收 第九章 中国银行体系
2020/1/23
中国经济
4
课程主要内容
第十章 中国证券市场 第十一章 中国对外开放 第十二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 第十三章 中国工商企业 第十四章 中国人口与就业 第十五章 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 第十六章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
期中作业 30%:课程小论文,可以在教材和PPT的 思考题中任选一题或自选,在3000字以上,要求 有内容摘要、参考文献,格式规范,课程结束周 (11月5日)上交。
参 与 课 堂 小 组 讨 论 的 同 学 以 课 堂 讨 论 的 PPT 和 报 告为依据,在平时成绩中给予加5-10分。
期末考试 70%(当堂,开卷,10个题目中任选 5题 回答)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16168903课程名称:当代中国经济英文名称: Contemporary Chinese Econom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 48学分: 3适用对象: 财经类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二、课程简介《当代中国经济》是为财经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该课程全面介绍当代中国经济的演进历程、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它能使学生透彻地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经济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路径及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并为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Contemporary Chinese Economy”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is course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s the evolutio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economy. It can enable students to comprehend the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thoroughly and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deeply. It is helpful for undergraduates to apply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to analyze the basic path, major issues and hot topics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It has laid the necessary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profession for students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cau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性质《当代中国经济》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课程。

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课件第1章

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课件第1章
(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将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 发挥政府作用看作一个有机整体
第四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任务
课后思考题: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如何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 系? 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任务有哪些?
有的观点认为,建立市场经济就必须与西方制 度接轨,而不应当强调中国特色
第三节 现阶段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
三、全面认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
(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 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的本质特征。
(二)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更好地发 挥政府作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
有的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是裁判员, 而不是运动员,所以,除了制定市场规则和维护市 场秩序外,不应当承担更多的职能。
有的观点认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弥补市场失 灵,即在存在着垄断、外部性、公用品和信息不对 称等市场机制失效的情况下,对市场进行行政调节 或管制。
有的观点认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宏观调节, 即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第一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重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渐进式改革的优点与弊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教学难点
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30年”与“后40年” 关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 的关系
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现阶段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大纲
ECONOMIC ISSU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课程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成功崛起改写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地理,中华文明有可能演绎一出由盛到衰,进而又由衰到盛的历史奇迹。

因此,理解当代中国经济的演进历程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就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当代中国现实的重大经济课题,适度掌握相关研究文献的前沿知识,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知识导向、理解不同或对立理论的相对知识洞察力和局限,由此促进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学术研究人员。

框架结构:
Ⅰ导论:从转型到发展(周端明)第1周
Ⅱ近代中国经济回溯(马陵合)第2-3周
Ⅲ中国的制度变迁(周端明)第4-5周
1.“三位一体”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1949-1978
2.中国经济转型:1978-2008
Ⅳ增长模式和发展(郭斌)第6-7周
1.增长与结构变迁
2.人口增长、劳动与人力资本
3.生活标准: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Ⅴ农村经济(周端明)第8-9周
1.农业组织
2.农业:产出、投入与技术
3.乡村工业化
Ⅵ城市经济(马骥)第10-12周
1.工业:所有权与治理
2.结构变迁:工业、能源与基础设施
3.技术政策与知识经济
Ⅶ中国和世界经济(钱瑞梅)第13-14周
1.国际贸易
2.FDI
Ⅷ宏观经济与金融(钱瑞梅)第15-16周
1.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和周期
2.金融体系
Ⅸ结论:中国经济未来的展望复习(郭斌)第17周
参考教材:
1、Naughton Barrry: “The Chinese Economy——Transitions and Growth”,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2、蔡昉、林毅夫著:《中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3、吴敬琏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
4、邹至庄:《中国的转型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5、张宇、卢荻主编:《当代中国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6、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北京大学出版社;
7、布兰特、罗斯基:《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格致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1、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修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3;
2、林毅夫著:《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3、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4、厉以宁著:《非均衡的中国经济》,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
5、薛暮桥著:《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
6、于光远著:《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
7、卢荻著:《变革性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