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堂练习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1沁园春长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一、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3题。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①。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②,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极目,放眼远望。
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
②巫山云雨:传楚宋玉《高唐赋·序》说,楚怀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遇巫山神女,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对仗工稳,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一方面说明了游泳的地点。
B.“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的描写,也显示出诗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
C.“风樯动,龟蛇静”,以“风”字起,紧接着上阕意脉,瞩目两岸景色,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用直接描写,通过神女的眼睛反映中国的巨大变化,生动形象而又新颖别致。
2.在“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两句里,哪个字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诗中有何含义?(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4~5题。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
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进攻。
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
这年农历九月初九,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菊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因有情而易老,天因无情而难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沁园春长沙》当堂练习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当堂练习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选出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B.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2.《沁园春.长沙》中“鱼翔浅底”,若把“翔”改为“游”不如原文好,这是因为[ ]A.“翔”写出了鱼游之快速,而“游”则没有什么诗意B.“翔”是以鸟拟鱼,写出了鱼的轻快自由的神态,暗写水之清,鱼如在空中游C.“翔”与“浅底”相配合,因为鱼在“浅底”游,所以就像鸟儿在空中飞一样D.“翔”照应前句“鹰击长空”的“击”,都是要表现鹰、鱼主动搏击的情态3.对“独立寒秋”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昂首挺立于寒冷的秋天,突现出革命领袖的高大形象B.独自站立于深秋之中,点明处境和时间C.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中昂首挺立,表现出不屈的斗争精神D.在寒冷的秋天中孤立无援,略感寂寞、惆怅4.下列各项的括号内均有省略,请选出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独立()寒秋B.鹰击()长空C.鱼翔()浅底D.激扬()文字5.阅读下列文字,完成①-⑥小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①前三句点明了全词所写的时节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
②加粗的“看”涉及的范围从第________句到第________句,这样的词在诗词中称为________________。
③加粗的“看”所涉及的内容表明作者的视线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自________而________,再从________到________,自________而________。
④“万类霜天竞自由”中“万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⑤上段中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一、必做题1. 下边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 ( gé)遨游 ( xiáng)B.橘子 ( jú)廖廓 ( liáo)C.携手 ( xié)静寂 ( jì)D.峥嵘 ( zēng)沁园春 (q ìn)2. 下边加点的词解说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挥斥 ( 豪迈 ) 方遒怅 ( 失意 ) 寥廓B.浪遏 ( 阻拦 ) 飞舟主 ( 主宰 ) 沉浮C.百侣(僧侣)激扬 ( 激浊扬清 )D.击(击打)水峥嵘 ( 不平凡 )遒劲 ( qiú)咽(yè)漫江 ( màn)急燥(zào)截止 ( è)苍莽(máng)砥柱 ( dǐ)姓曾(zēng)漫( 满 ) 江鹰击 ( 搏击 ) 长空万户侯 ( 此指大军阀,大官僚)岁月稠 ( 多 )3. 下边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这寒冷的秋季,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
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季,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我独自矗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
4.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说明正确的选项是( ) A.使动用法 B.名词活用一般动词C.意动用法D.名词做该句主语5.下边句子朗读时逗留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怅 / 寥廓,问 / 苍莽 / 大地,谁主 / 沉浮B. 携来 / 百侣 / 曾游,忆 / 往昔 / 峥嵘岁月 / 稠C. 指点 / 江山,激扬 / 文字,粪土 / 当年 / 万 / 户侯D. 看 / 万山 / 红遍,层林 / 尽染6.下边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解析不当的一项()A. 词的上阕虽重视写景,却各处景中寓情。
《沁园春-长沙》精选练习(逐题解析)

1 沁园春•长沙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
橘子洲()百舸争流()寥廓()峥嵘()挥斥方遒()浪遏飞舟()岁月稠()中流击水()遒劲()【答案】jú ɡě liáo zhēnɡ qíu è chóu zhōnɡ qiú jìng【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给加点字注音。
考生答题时注音音标。
容易错的是“寥”“ 劲”的读音。
点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2.下列句子中空缺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登上山脊极目远眺,高纬度的天穹显得格外________高远,湛蓝色的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
②真正的________,必然是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犯,作为朋友必与他一起挺身而出,而不是躲避在某个角落。
③在种种无奈的迫使下,他还是来到了这块曾经十分向往,而现在却又非常________的地方。
A.辽阔义气彷徨 B.寥廓意气犹豫C.寥廓义气彷徨 D.辽阔意气犹豫【答案】C【解析】辽阔:广阔,宽广,一般多表示平面上的宽广。
寥廓:形容词,高远空旷。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或者是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犹豫:拿不定主意。
3.下列词语中对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满)B. 峥嵘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C. 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的)D.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为粪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沁园春·长沙【1】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2】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3】;漫江【4】碧透,百舸【5】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6】,万类霜天竞自由【7】。
怅【8】寥廓【9】,问苍茫【10】大地,谁主【11】沉浮【12】?携来百侣【13】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4】。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5】;书生意气【16】,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7】,粪土当年万户侯【18】。
曾记否,到中流【19】击水【20】,浪遏【21】飞舟?1925年【注释】【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城西的湘江中。
【3】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全都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
【4】漫江:满江。
漫,遍布。
【5】舸: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上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7】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深秋竞相自由地活动。
霜天,深秋天气。
【8】怅:失意,不畅快。
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
【9】寥廓:指宇宙高远辽阔。
【10】苍茫:旷远迷茫。
【11】主:主宰。
【12】沉浮:这里指盛衰。
【13】百侣:众多同伴。
侣,这里指同学。
【14】峥嵘岁月稠:不寻常的日子很多。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稠,多。
【15】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16】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挥斥,纵放、奔放。
遒,强劲有力。
【1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指点,评论。
江山,指国家。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
【18】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
粪土,视……如粪土,表鄙视。
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19】中流:江河水流中央。
【20】击水:指游泳。
【21】遏:阻止。
《沁园春 长沙》练习题 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kě)惆怅.(chàng)携.(xié)手B.橘.(jǘ)子苍.(cāng)茫漫.(màn)江C.遒.(qiú)劲遏.(è)制寥廓.(guō)D.飞翔.(xiáng)峥.(zhēng)嵘砥.(dǐ)柱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鱼翔.浅底(翔,形容鱼游得自由轻快)B.怅.寥廓(怅,表达失意的情绪)C.谁主沉浮..(沉浮,指盛衰) D.峥嵘..岁月稠(峥嵘,不平凡、不平常)3.对“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句描绘了在橘子洲头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B.这句的大意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这句对万物蓬勃向上的情状做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
D.这句从眼前景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是前面六句写景的总收。
4.对下列诗句朗读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万类/霜天/竞/自由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5.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独自站立于深秋之中,“独”字给人以孤独之感。
B.“层林尽染”“漫江碧透”,运用色彩生动地描绘出湘江深秋的绚丽景色。
C.诗人用问答的形式,巧妙地回答了领导中国革命的问题。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达了诗人敢于搏击风浪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题阅读下面的词句,完成6-13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丘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6.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尽染:百舸:碧透:霜天:7.起句交代了什么内容?“独”字写出了怎样的情境?8.一个“看”字总领到哪一句为止?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幅图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二)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上课用包含练习

漫江碧透 漫 透
百舸争流 百 争 鹰击长空 击 翔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竞
“万” 写出山之多
木的高低。
“遍” 写出红之广
“层” 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也写出随之而形成的林
“染” 山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拟人手法写出秋
色之深。
“漫” 写出湘江水面的深而宽阔。 “透” 写出江水的澄澈,水深而洁。 “百” 写出江中船只之多。 “争” 表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提 示
一、阐释
看啊!深秋时节的群山,层层叠叠 的枫树林,叶子全都像染过一样,红成 了一片;湘江的流水,碧绿通透,无数 的船只在你追我赶。矫健的雄鹰,在 广 阔 无垠的天空展翅飞翔,活泼的鱼群, 在清澈见底的江中,遨游自如。万物在 深秋季节里都在争取自由,显露出蓬勃 的生机。
二、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提 示
主要写作特色
1. 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 写壮景,抒豪情,独到的意境勾 勒。
本 课 作 业
1.背诵《沁园春长沙》。 2.根据本词上阕“看”引 出的内容,写一段200字左右 的景物描写。
练习探究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诗“独钓寒江”与毛 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 诗人的胸襟境界是否相同? 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 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 的“穷则独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身”的封 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 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 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 伟人的气度。两者不可同 日而语。
赏 朗读下阕第二层,回答下列问题: 析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 ) 万户侯。”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这一层是由哪个字统领的?塑造 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沁园春长沙》练习 (含解析)

1.《沁园春·长沙》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单选题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怅寥廓”抒发自己的情怀,“问苍茫大地”蕴含着忧思和责任,两句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谁主沉浮”暗含以身许国之志。
C.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色的描绘,借景生情,抒发了词人豪迈的革命激情。
D.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2.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
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仰看飞鹰,俯观游鱼,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形象,直接回答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
3.下列句子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字形、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沉浮(fú)遒劲(jìn)萧瑟(xiāo)橘子洲(jú)B.峥嵘(zhēng)磅礴(bó)愁怅(chóu)沁园春(qìn)C.沧茫(cāng)遏制(è)逶迤(wěi)岁月稠(chóu)D.百舸(gě)碣石(jié)寥廓(kuò)竞自由(jìng)5.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鹰击长空,鱼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漫江:
击:
翔:
霜天:
2.“看”字引出的意象有、、、、、、。
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二、阅读下文,完成4~5题。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4.“怅”的原意是,这里用来表达。
5.“沉浮”同意思相近,这里指。
三、阅读下文,完成6~8题。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6.“万户侯”本义是,这里指。
7.“粪土”的意思是,用法是。
8.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四、阅读下文,完成9~10题。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9.“中流”的意思是;“遏”的意思是。
10.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五、11.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
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
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难老”“易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课外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2~13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12.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三四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
这两句写出了阁之高,阁之静。
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阁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13.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次第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
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两句对仗尤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解析与答案:
1.【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
做此题不能望文生义,不能认为“漫江”就是“漫漫长江”,“霜天”就是“挂霜的天空”,“击”就是“击打”,“翔”就是“飞翔”。
从上下文看,“漫江”当解为“满江”才合题意,“击”当解为鹰飞得矫健有力,“翔”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才合情理。
“万山红遍”指的是枫叶,枫叶经霜变红,自然在秋天,所以“霜天”即“秋天”。
【答案】满江鹰飞得矫健有力鱼游得轻快自由秋天
2.【解析】此题考查上下文的关系。
这一段文字写了“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等景物。
这些意象都是“看”的内容,也就是说,“看”与描写这些景物的文字是一种领起与被领起的关系。
【答案】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
3.【解析】此题考查对一段文字的总括能力。
这段文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万物都在秋光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正是对上文“山、林、江、舸、鹰、鱼”等景物活动情况的一个总括。
它是总括句,自然也是中心句。
【答案】万类霜天竞自由
4.【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本义与语境义。
查《辞源》,“怅”的原意是“失意、恼恨”,但是在这里,它不能作这样的解释。
上文写到祖国的河山美丽可爱,可遭受战火的蹂躏,这自然引起诗人深深地思考,思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恐怕无论哪一个热血男儿,都会激昂慷慨起来的。
【答案】失意、恼恨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5.【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同义现象和语境义。
查《辞海》,“沉浮”有两义:①在水面上出没,②比喻盛衰、消长。
前一问是从词语的本义上着眼,“沉浮”当与“升沉”“起落”意思相近。
后一问是着眼于语境。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实际上是问“美丽的祖国,谁来掌握你的命运”。
这样一来,“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