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重度烧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呼吸衰竭11例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严重多发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体会

严重多发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体会

r e s p i r a t o y r d i s t r e s s s y n d om r e c a u s e d b y s e i r o u s m u l t i p l e i n j u i r e s i s f a s t a n d e f e c t i v e p r e — h o s p i t a l e m e r g e n c y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e x p e i r e n c e d
m u l t i p l e i n j u i r e s .M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1 4 4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y r d i s t r e s s s y n d r o me c a u s e d b y t r a f i f c a c c i d e n t s f r o m
及早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 , 正确使用呼吸机 , 积极改善胃肠功能 , 积极 控制原发病是 提高治愈率 ,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关键词】 急性 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窘 迫综合 征; 多发伤 ; 机械通气
Tr e a t me n t e x p e r i e n c e o f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 n d r o me c a u s e d b y mu l t i p l e t r a u ma WA NG L i - p e n g,L UO
c a u s e d b y mu l t i p l e o r g a n d y s f u n c t i o n a n d s e v e r e i n f e c t i o n .Co n c l u s i o n Th e p r e mi s e t o i mp r o v e t h e c u r a t i v e e fe c t f o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c u t e

1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

1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

1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郑雪洁【摘要】[目的]总结10例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给予充分做好上机前准备,上机后加强气道管理,及时排除机器报警,严密病情观察,合理的营养支持等措施.[结果]10例患儿上机后5 d~18 d脱机,其中1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加强机械通气的护理,可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0(008)020【总页数】2页(P1812-1813)【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儿;护理【作者】郑雪洁【作者单位】519000,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2007年—2009年我院儿科病房收治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患儿,机械通气时期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中,男6例,女4例;年龄0.5岁~5.3岁;氧浓度(FiO2)≥60%,动脉氧分压(PaO2)<50 mmHg(1 mmHg=0.133 kPa),经皮血氧饱和度<85%,pH<7.30,或/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Hg。

1.2 方法经喉镜引导下经口插入带低压气囊导管,经人工简易呼吸器过渡后选用德国Draggerevita-2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参数:呼气末正压(PEEP)5 cmH2O~10 cmH2O(1 cmH2O=0.098 kPa),潮气量5 mL/kg~7mL/kg,呼吸频率 20/min~40/min,峰压(PIP)<30 cmH2O,FiO2<40%。

撤机前逐渐降低以上各参数,过度至连续气道正压(CPAP)模式撤机拔管。

1.3 结果 10例患儿上机后5 d~18 d脱机,其中 1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2 护理2.1 加强上机前准备2.1.1 用物准备气管导管选择:管径=年龄/4+4(mm)±0.5各1条,带或不带气囊均可。

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方法。

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48例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控制感染、解除肺血管痉挛,等治疗手段。

结果48例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有40例治愈,8例死亡,死亡率为16.7%。

死亡病例均伴有重度吸入性损伤,有7例伴有休克,1例伴有脓毒血症。

结论尽早补液、机械通气并加强抗感染治疗是治疗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

【关键词】重度烧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18~52岁,受伤原因主要是煤气、烟雾、电弧、鞭炮、铁水、化工原料等烧伤。

21例患者中烧伤面积≥50%,最大烧伤面积达98%,全部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气促、紫绀、烦躁,呼吸道分泌物增多,R >35次/min,双肺可闻及湿啰音,X片示广泛性点、片状阴影,弥漫性肺浸润,开始为间质性,后期为肺泡性,血气分析表现为FiO2<0.6,PaO2<50 mm Hg。

ARDS诊断根据1992 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标准[1]:急性起病;氧合指数(PaO2/FiO2) <26.7 kPa (1 kPa = 7.5 mm Hg) ;X线胸片显示双肺斑片状阴影;肺动脉锲压<2.4 kPa 或无左房压升高的证据。

1.2 治疗方法1.2.1 机械通气一经诊断,即予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均经气管切开进行,均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根据PaO2 调节PEEP及FIO2等呼吸机参数,PEEP 最低3 cmH2O,最高10 cmH2O;通气时间最长56 d,最短2 d平均(16. 82 ±14. 42) d。

通气过程中,有16例因人机对抗应用了不同剂量的镇静剂和呼吸抑制剂,如地西泮、吗啡等,其中9例应用后仍不能改善而需要使用肌松剂。

脱机后均采用鼻导管给氧。

特重度烧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呼吸衰竭11例治疗体会

特重度烧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呼吸衰竭11例治疗体会
r] 5
f cue t wo n ti tb lr lts[ ] r trs wi t o ehr u ua a h d pae J .J
Tr um a, O a 2 O3, 4: 6 5 . 5 53 — 44
Heft I, th N.I tr a fx to o t e l D Hoc R e n e n [ ia in f i l
l tRe 19 7, 4: O 1 4. a s, 8 21 16 一 6
标准的内固定方法要求皮质厚度大于 4m m才能保证螺钉
的把持力 。特别强调肱骨 内侧 柱的稳定以防止 内翻畸形 、 钢 板 固定失败 、 钉切割和肩峰下撞击 。需尽量 复位内侧皮质 螺
1 3 V la Sa n r P, o s E N n min f - 3 og sD A,tn adJ AlnoJ . o v o so
特重 度 烧伤 并 发 呼 吸机 相关 性 肺炎 致 呼 吸 衰竭 1 1例 治 疗 体 会
hu e us:a b o e ha c l om p rs n of e h s m r i m c nia c a io m t od
度应合理. 位置过高会引起钢板与肩峰的撞击。通过临床实 践, 我们认为双钢板固定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它能在不干扰 肩袖活动的同时, 对骨折精确复位和坚强固定, 可将肱骨头
hum e a e d i he i fe n r c p ul r c ur f r lh a sc m a a t ri t a a s arfa t e o
te po i lh meu [ ] JS o le lo ug h rxma u rs J . h udrE b w S r ,
te h me u [ ] C i O t o , 0 4 4 9 4 — O h u r s J . l rh p 2 0 , 1 : 6 5 . n

大面积烧伤合并气道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大面积烧伤合并气道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大面积烧伤合并气道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首先,针对烧伤合并气道损伤的患者,我们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呼吸支持。

呼吸机的使用需要注意各种指标的监测,如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氧饱和度等。

同时,每天对气管插管进行一次评估,检查插管的深度是否合适,气道是否通畅等。

经常转换体位,加强痰液排出,防止气道堵塞。

其次,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感染的患者,皮肤护理至关重要。

在治疗的同时,要确保患者的伤口清洁和预防感染,每日进行伤口处理和更换敷料,定期更换麻醉贴等。

在处理患者的伤口时,要注意消毒和杀菌,同时保护患者的受伤部位。

在补充营养的同时,给予患者充足的水分和维生素,帮助伤口张口愈合。

此外,心理护理对于这类患者非常重要。

在疼痛和严重的身体损伤的同时还要面对心理上的煎熬和恐惧。

护士要全力以赴地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以减轻痛苦和不安。

所有的这些任务都需要患者护理团队认真对待,因为对于这种疾病来说,护理不仅是疾病治疗的补充,也是其成功治疗的关键。

重度烧伤病人呼吸机辅助治疗的呼吸道护理

重度烧伤病人呼吸机辅助治疗的呼吸道护理

重度烧伤病人呼吸机辅助治疗的呼吸道护理发表时间:2013-02-01T16:16:44.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2期供稿作者:李苗苗朱国强[导读] 烧伤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护理因烧伤叠加呼吸困难,其护理难度较单纯呼吸疾病使用呼吸机要大。

李苗苗朱国强(解放军第264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山西太原 030001)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往往存在呼吸道烧伤,早期烧伤休克再灌注,大量炎性介质的回吸收等原因,患者极易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的现象,必须快速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但如还不能改善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利于提高抢救大面积烧伤并呼吸道烧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但烧伤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护理因烧伤叠加呼吸困难,其护理难度较单纯呼吸疾病使用呼吸机要大,现将本病区烧伤患者采用呼吸机质量19例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24-79岁,烧伤面积50%-98%,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烧伤,呼吸困难,氧饱和度降低,经开放气道吸痰,高浓度给氧,血气分析提示氧饱和度仍不能上升。

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呼吸道护理2.1气管切开处护理:大面积烧伤往往波及到头面颈部,呼吸道烧伤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的现象时,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多采用气管切开开放大气道,通气及吸痰通畅方便,气管湿化雾化操作简单易行,但是同时由于气道的开放,呼吸失去鼻口咽及喉部等多种复杂解剖结构的保护,呼吸道感染机会增加,由于气管切开处往往是烧伤创面感染或烧伤创面邻近,感染机会增加,一旦此处感染,细菌将顺气管切开处进入呼吸道,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几率,因此气管切开处需加强护理,及时清除切开处分泌物,保持干燥清洁,预防感染,减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几率。

2.2充分湿化气道:气管切开后失去鼻口咽及喉部等多种复杂解剖结构的湿化保护,致使气道内水分丧失,造成气管内分泌物粘稠,研究表明肺部感染随呼吸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特重度烧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呼吸衰竭11 例治疗体会

特重度烧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呼吸衰竭11 例治疗体会

特重度烧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呼吸衰竭11 例治疗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特重度烧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致呼吸功能衰竭应用保护性机械通气加支气管镜检灌洗11 例治疗体会。

方法:选择近3年来单位烧伤面积>80%应用机械通气48 h以上后并发VAP致呼吸衰竭及治疗时间大于21 d患者11 例。

结果:11 例患者治愈7 例,死亡4 例,治愈率64%。

结论:应用保护性机械通气加支气管镜检灌洗疗法可明显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的治愈率,但VAP病死率仍然很高。

【关键词】特重度烧伤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支气管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005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特重度烧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呼吸功能衰竭患者11 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入选标准2005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患者;成人特重度烧伤≥80%总体面积(TBSA);入院时有重度吸入性损伤并早期气管切开;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8 h以上后并发肺部感染明确诊断呼吸衰竭;存活时间21 d以上;排除严重烧伤创面脓毒症、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1.2 一般资料11 例患者年龄21~69 岁,男9 例,女2 例,烧伤面积80%~10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30%~96%TBSA。

其中火焰烧伤10 例,热液烫伤1例。

1.3 诊断标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8 h以上;有明显的肺炎影像学证据;无明显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热(T>38℃)或T<35.5℃,白细胞升高或降低,伴有痰量增加及肺部干口罗音或喘息,气管内吸出物细菌培养连续2次为同一致病菌。

呼吸衰竭诊断见参考文献[2];烧伤均经后期手术二次确诊,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均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2]。

1.4 治疗方法1.4.1 建立人工气道11 例患者均在入院6~12 h内(伤后24 h内)气管切开。

烧伤科烧伤后的呼吸系统康复方法 (2)

烧伤科烧伤后的呼吸系统康复方法 (2)

合并伤评估
检查患者是否有吸入性损 伤、肺部感染等合并伤, 以全面评估病情。
呼吸系统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测试
通过测量患者的肺活量、 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指 标,评估呼吸系统的功能 状态。
血气分析
检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酸碱平衡等指标,了解呼 吸系统的氧合能力和通气 功能。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等,观察肺部 是否有炎症、水肿等病变 ,进一步评估呼吸系统的 状况。
个体化、综合性、循序渐进地进 行呼吸系统康复治疗;重视患者 心理支持和营养支持,提高康复 效果。
02
评估与诊断
烧伤程度评估
01
02
03
烧伤面积评估
通过计算烧伤面积占体表 面积的百分比,判断烧伤 的严重程度。
烧伤深度评估
根据烧伤创面的颜色、湿 润度、疼痛程度等,将烧 伤分为Ⅰ度、Ⅱ度、Ⅲ度 等不同深度。
控制脂肪和糖类摄入
适量控制饱和脂肪和糖类的摄入,以降低感染风 险并促进伤口愈合。
3
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
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A、锌等营养素。
注意事项和误区提示
避免过度营养
烧伤患者虽然需要增加营养摄入,但过度营养可能导致肥胖、代谢 紊乱等并发症,因此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补充。
诊断方法与标准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患者的烧伤病史、治疗过程及既 往健康状况,为诊断提供依据。
全面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特别注意观察 呼吸系统的相关表现,如呼吸频率、呼吸 深度、咳嗽、咳痰等。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以辅助 诊断。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制定 出针对个体患者的呼吸系统康复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重度烧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呼
吸衰竭11例治疗体会
(作者: 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特重度烧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致呼吸功能衰竭应用保护性机械通气加支气管镜检灌洗11例治疗体会。

方法:选择近3年来单位烧伤面积〉80 %应用机械通气48 h以上后并发VAP致呼吸衰竭及治疗时间大于21 d患者11 例。

结果:11例患者治愈7例,死亡4例,治愈率64%。

结论:应用保护性机械通气加支气管镜检灌洗疗法可明显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的治愈率,但VAP病死率仍然很高。

【关键词】特重度烧伤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支气管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005年1月一2008年6月收治特重度烧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呼吸功能衰竭患者11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入选标准
2005年1月一2008年6月收治的患者;成人特重度烧伤》80 %总体面积(TBSA);入院时有重度吸入性损伤并早期气管切开;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8 h以上后并发肺部感染明确诊断呼吸衰竭;存活时间21 d以上;排除严重烧伤创面脓毒症、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1.2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年龄21〜69岁,男9例,女2例,烧伤面积80 %〜100 %总体表面积(TBSA),皿度30%〜96 %TBSA。

其中火焰烧伤10例,热液烫伤1例。

1.3诊断标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8 h以上;有明显的肺炎影像学证据;无明显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热(T > 38 C )或T V 35.5 C,白细胞升高或降低,伴有痰量增加及肺部干口罗音或喘息,气管内吸出物细菌培养连续2次为同一致病菌。

呼吸衰竭诊断见参考文献]2 ]烧伤均经后期手术二次确诊,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均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2]。

1.4治疗方法
1.4.1建立人工气道
11例患者均在入院6〜12 h内(伤后24 h内)气管切开。

1.4.2机械通气]3 ]
指征:鼻导管吸氧在40 %〜50 %仍然进行性缺氧,PaO2 V 60 mm Hg(1 mm Hg = 0.133 kPa),PaO2/FiO2 <300。

模式:间隙指令通气
(SIMV),辅助/控制通气(A—CV),连续气道正压(CPAP)。

参数选择: 潮气量6〜8 mL/kg ;吸气平台压<30 cmH2O ; PEEP 5〜15 cmH2O,FiO2 40%〜60 %。

频率10 〜18 次/min,吸呼比(IE)1.0 1.5 〜2.0。

监测指标:神志、心率、动脉血气分析pH、PaO2、PaCO2变化。

根据监测指标随时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及模式。

1.4.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吸痰灌洗
根据病情及患者临床表现及时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可在直视下明确治疗效果,清除黏稠痰液和坏死黏膜、局部用药(重组
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血酶)、获得准确痰培育标本。

方法为:痰多及肺部感染严重时可每日1次,病情好转时可隔日1次,平稳后每周2〜3次,每次先吸除痰液和坏死黏膜,黏稠痰液不易吸除时再用0.9% 氯化钠注射液灌洗,总量每次双肺不超过300 mL,以免引起肺水肿,
最后再局部用药,每次做痰培养加药敏感检查,若为对庆大霉素敏感细菌感染时可局部用药中加庆大霉素。

1.4.4俯卧位通气
每日3〜4次,每次1〜2 h,加强拍背。

1.4.5镇静
对于烦躁或人机对抗严重的患者可交替应用中枢神经抑制药或冬眠疗法,必要时可应用肌松剂。

2结果
本组11例患者,治愈7例,死亡4例,治愈率64%,在治疗过程中,11例患者均并发肺部感染(创面脓毒症4例,胃肠道功能障碍3例,心功能障碍3例,脑功能障碍1例)。

4例均死于呼吸衰竭。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培养11例中5例为绿脓杆菌感染为主,3 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3例为混合感染。

机械通气开始时间为伤后最早6 h,最晚7 d,持续应用时间最短7 d,最长30 d,11例均早期(4〜7 d)行四肢手术切削痂自体微粒皮移植生物敷料覆盖术。

机械通气前后PaO2/FiO2比值,早期均明显改善,11例通气前
PaO2/FiO2 比值为189.32 ±52.24。

通气后比值为328.23 ±07.02。

差异有极显著性(P v0.01) ,pH、PaCO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4例死亡患者,死亡前1周左右开始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最后均死于呼吸衰竭。

3讨论
大面积烧伤伴有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肺功能障碍是主要的死亡原
因。

早期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保持气道通畅、纠正缺氧是目前最重
要的治疗方法。

11例患者在早期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均发生了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

主要原因为重度吸入性损伤、大面积烧伤、手术及机械通气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院内感染(包括气管插管、吸痰、胃内容物反流、肺损伤)引起VAP有关。

VAP是患者接受机械
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部感染]1]。

我国VAP发生率为9%〜70%,病死率达50 %〜69 %[ 4 ]本组病死率36 %,治疗效果较好,主要为我们早
期应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支气管镜检灌洗治疗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期机械通气的应用:对于严重烧伤患者一旦有呼吸功能不全时就可以应用机械通气,可有效防治呼吸衰竭,当患者并发呼吸衰竭后更应尽早应用。

本组11例临床分析早期机械通气可明显提高PaO2,改善氧合。

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吸入性损伤、肺感染、ARDS是烧伤并发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其主要为广泛的支气管黏膜、肺泡毛细血管损伤,渗出增加,肺顺应性下降等引起的顽固性低氧血症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1],目前许多国内外研究证明应用机械通气不当导致的肺损伤(ALI)可加重肺部损伤,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肺损伤[5]。

本组11例临床分析应用较小的潮气量,限制吸气平台压,选择最佳的PEEP,即在Fi02 V 0.5、PaO2/FiO2 >300 mm Hg 且心排出量无明显降低的PEEP,与传统的机械通气比较PaO2无明显变化,pH、PaCO2无明显提高,故应用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可明显减少ALI,又可纠正低氧血症,避免因早期呼吸衰竭死亡,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吸痰灌洗:可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提高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指导抗生素应用,促进痰液的排出,局部用药可明显促进吸入性损伤气管黏膜的愈合,除在临床应用中有短暂的不适外未发现其他并发症,临床中可大胆应用,但是对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等要慎用,除非有窒息可能,1天不要超过1次为宜,灌洗不当可引起肺水肿又可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早期手术治
疗消灭烧伤创面,营养治疗、抗感染治疗是烧伤治疗的根本。

镇静、镇痛与肌松:1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人机对
抗、焦虑、烦躁、疼痛,我们根据每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了详细的镇静方案,其主要目标与标准为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人机对抗、焦虑、烦躁、疼痛的基础上随时调整镇静剂用量并且实行每日唤醒制。

11例患者最轻者仅仅应用即可,最重者持续镇静21 d并且最严重时应用了肌松剂。

镇静、镇痛与肌松临床应用过程中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并且保证了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本组仍有4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4例患者呼吸机应用均〉14 d,最长的30 d,死亡前15 d左右临床均表现为严重的呼吸机不能纠正的低氧血症,听诊和胸部X线片显示双肺密集增高阴影,而无其他明显脏器并发症,痰培养多为混合感染,几乎对所有抗生素均耐药,故VAP仍需要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明华,张庆玲,府伟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和诊断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 : 116.
:2]黎鳌.烧伤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 229]384.
:3]卫伟,夏照帆•烧伤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J].中华烧伤杂
志,2006,22 : 391]393.
:4]李洪涛,张天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研究]J ].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5) : 336339.
[5] Mancini M , Zavala E , Mancebo J , et al.Mechanisms of pul monary gas excha nge improveme nt duri ng a protective ventilatory strategy in ARDS [ J ]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 2001 , 164 : 1 448 [1 4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