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一)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欧阳修)(二)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

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B.又知音,能度曲度:谱写C.逸豫可以亡身逸豫:犹豫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泛指一般的属官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抑本其成败之迹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然当为我屈意行之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若属皆且为所虏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伶官传序》学案一、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勖勉仇雠盛以锦囊伶官传序泣下沾襟逸豫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

今义:。

2】抑本其成败之迹古义:。

今义:。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

今义:。

4】岂非人事哉古义:。

今义:。

5】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2】负而前驱3】及凯旋而纳之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函梁君臣之首6】抑本其成败之迹7】举天下豪杰8】数十伶人困之9】祸患常积于忽微4、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4】仓皇东出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6】而告以成功7】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昆玉所溺5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1】于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C 霜叶红于二月花D 智勇多困于所溺2】其A 与其所以失之者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其后用兵D 其真无马耶3】之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 莫能与之争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E 之二虫又何知F 吾欲之南海,何如4】与其所以失之者5】而皆背晋以归梁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6判断下列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

2】智勇多困于所溺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7、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8、名句默写1】满招损,。

2】,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9、文学常识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晚年号,谥。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他写的《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一】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

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无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处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①事是已。

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

可不戒哉?(节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注释】①唐昭宗:即李晔。

晚唐时期宦官专政,对皇帝有废立大权。

昭宗是僖宗之弟,即由宦官拥立为帝的。

后来昭宗与宰相崔胤谋诛宦官,反被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后虽得神策军解救,重新复帝位,但却招致梁王朱全忠乘机领兵入京,唐朝因之覆灭。

【文二】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五代史伶官传序》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五代史伶官传序》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1、伶(líng)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2、原:推究,考查。

庄宗:即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克用长子,继父为晋王,又于后梁龙德三年(923)称帝,国号唐。

同年灭后梁。

同光四年(926),在兵变中被杀,在位仅三年。

3、晋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长李克用。

因受唐王朝之召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后封晋王。

4、矢:箭。

梁: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叛变归唐,后封为梁王。

5、燕王:指卢龙节度使刘仁恭。

其子刘守光,后被朱温封为燕王。

此处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说法6、契丹:宋时北方的一个部族。

7、与:赐给。

其: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

乃:你的。

8、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

此处专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

9、从事: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

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

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大风悲歌湘水悠悠,一叶扁舟,承载着一个忧郁的青年男子。

船舷划开的水波,勾起了他对屈原的怀想,两行清泪溅起了湘水朵朵涟漪。

这是西汉的天空,无论如何,汉朝的天空下,容不得一个才华出众的青年在长安城里栖身。

这青年就是贾谊。

贾谊是汉代难得的青年才俊,他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二十出头便入长安,被文帝召为博士。

贾谊才思敏捷,聪慧过人,每次文帝将诏书交由博士们商议,未及大家发言,贾谊的滔滔宏论就让大家无言以对。

西汉初,朝中大臣大多是靠打仗封赐官职,个个行伍出身,文化水平低下。

文帝是在众大臣铲除诸吕集团阴谋后拥立为代王的。

文帝虽然对那些大臣们主张的“无为而治"不满意,但思谋着自己今天地位的来源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

就在这个时候,贾谊出现了。

犹如鸡群中的一只丹顶鹤,大江中的一叶孤帆,贾谊也实在耀目得与众不同,因此,贾谊深得文帝称许,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让那些老博士们脸面无光。

起初,大家还能容忍,渐渐地,有人就开始排挤他了,尤其是周勃、灌婴等老重臣对贾谊极为不满。

周勃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是周亚夫的父亲,他甚至贬低贾谊,说是洛阳人年纪轻轻,读了一点书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还想专权!本来汉文帝欲擢升贾谊为公卿大夫,也只好改做长沙王的太傅了。

长沙地界蛮荒地湿,盗匪横行。

说是去任太傅,其实和被贬官没有二致。

所以,在去任途中,船过湘水,自然联想到了屈原遭贬被放逐湘水,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的情形,难免伤心落泪。

说实在的,文帝对贾谊的才略是十分赏识的,当时的许多律令改革,都采纳了贾谊的建议。

但他是众大臣和同姓诸侯王拥戴起来的,要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文帝不可能为了贾谊而贸然得罪这两大集团,只好将贾谊改任长沙王的太傅。

这也是文帝采取的一个不得已的折中办法,既封了大臣们的口,也不至于留任朝中给自己惹来麻烦。

贾谊的悲剧既有现实的一面,也有他自身的缺失。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题(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 [注①唐昭宗:即李晔。

晚唐时期宦官专政,对皇帝有废立大权。

昭宗是僖宗之弟,即由宦官拥立为帝的。

后来昭宗与宰相崔胤谋诛宦官,反被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后虽得神策军解救,重新复帝位,但却招致梁王朱全忠乘机领兵入京,唐朝因之覆灭。

文本二: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4.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B.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C.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D.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文中指萌芽、发端,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端”含义相同。

B.“中”,文中指符合,与《劝学》中“木直中绳”的“中”含义相同。

C.“患”,文中指祸害、灾难,与“患得患失”的“患”含义不同。

D.“少牢”,文中指祭祀用羊、猪各一头。

一般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说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

文本二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用庄宗得失天下的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勖.勉 仇雠. 盛.以锦囊 伶.官传序 泣下沾襟. 逸.豫.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 。

今义: 2】抑.本其成败之迹 古义: 。

今义: 。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

今义: 。

4】 岂非人.事.哉 古义: 。

今义: 。

5】其意气 之盛,可谓壮哉 古义: 。

今义:1】于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C 霜叶红于.二月花D 智勇多困于.所溺 2】其A 与其.所以失之者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其.后用兵D 其.真无马耶6 判断下列句式 1】此三者,吾遗恨也。

2】 智勇多困于.所溺 7、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8、名句默写1】满招损, 。

2】,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9、文学常识1】欧阳修 (1009— 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晚年号,谥 。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 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伶官传序》学案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2】负.而前驱 3】及.凯旋而纳之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5 】函.梁君臣之首4、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 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4】仓皇东.出 5 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6】抑本其成败之迹. 7】举.天下豪杰8】数十伶人 困.之 9】祸患常积于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而告以成.功.7】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昆玉所溺3】之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 莫能与之.争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E 之.二虫又何知F 吾欲之.南海,何如4】与其所.以.失之者5】而皆背晋以.归梁 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 “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 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 及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 及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一、解释重点字词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 )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二、翻译下列句子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三、理解性默写。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

2.《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3.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

”4.《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

5.《伶官传序》中,作者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句子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下列各选项中,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B.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猪各头叫“少牢”。
C.告庙,指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D.《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68.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以庄宗前期“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仇雠已灭,天下已定”的情景,与后期“誓天断发,泣下沾襟”的惨相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文章最后引出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
这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答案】66Biblioteka A67.B68.C
69.(1)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泪水流下沾湿了衣襟,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2)祸与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难道仅仅是伶人吗?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66.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

B.抑本其成败之迹迹:事迹,事情的始.
末。
C.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告:祭告。

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
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这句话中,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的道理,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6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