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更换的现状分析
上市公司高管变更前后的盈余管理分析——基于2008—2010年年报数据

通过公司内部的业绩进行考核 , 如以利润指标 、 上
市公 司股价 的变 化 以及 直 接对管 理者 的努 力 程度 进 行监 控等 , 确 定 其 是 否达 到预 期 标 准 。 由于 我 国的股 票市 场并 非 足 够 完 善 , 股 价 受很 多 因素 影 响, 所 以通过 股票 市场 提供 的信 息 ( 如股价) 来 判 断业 绩 的方 法未 必 真 实 , 而 管 理 者 的努 力 程 度 很
GUAN Ll GoNG C HE NG s
上市 公 司 高管 变更 前 后 的盈余 管 理 分析
— —
基于 2 0 0 8— 2 0 1 0年年报数据
顾 玫
摘
要: 文章 从 高 管变更 角度 对盈 余 管理进 行 分析 , 发现 高管变更 前一 年企 业的 盈
余 管理 程 度较 高 , 变更 当年 及 后 一年 其 程度 逐 渐 降低 。此 外 , 盈 余 管理 手
GUAN LI GoNG CHE NG S
即便 如此 , 准 则仍 然 给 高 管 留下 了盈余 管 理 的 空
指公 司发生 的与 经 营业 务无 直 接 关 系 , 以及 虽 与
间。公允价值难 以公允 ; 减值迹象的判 断缺乏可
操作性 ; 资产 可 回收金 额 的估 计 有较 大 的随 意性 , 这些 不足 可能 会导 致产 生新 的盈 余 管理 方式 。
段之一。
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 , 能够客观真实地反 映盈余管理程度的高低。样本公司非经常性损益
占比分 布 如表 1所示 。
表1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占比 分 布 统 计
项 目
0以 下
( 家)
2 0 1 0钲
上市公司CEO更换原因的研究综述

林 震
摘 要 :上市公 司 E E O更换被认 为是企业发展 中最重要 、成本最高的战略 决策之 一。国内外学者对于 C E O 更换作 了大量 的实证研 究 , 其 中,C E O更换 的原因分析 包括公 司经 营业绩的优 劣对 C E O更换的影响 、公 司股权 结构对 C E O更换的影响、董事会 构成对 C E O更换,研究发现 当第 一大股 东持股 份额超 过 6 o % 时 ,因工 作原 因引起 的 C E O更换发生 的概率明显 上升 ,而 当第一 大股东 持股份 额低 于 2 O %时 , 其概率 明显下降 。而祝焰 、赵红梅 ( 2 0 0 7 )以 2 0 o 4年 深交所上市公 司为研究对象 ,发现公司高管持股 比例与 高管更换 的可 能 性 负相关 ,但是结果并不显著 。 兰、董事会构成与 C E O更换 在 现代企业制度下 ,董事会构成主要是指董事会的规模 、内外 董事 比例等 相 关 变 量 ,这 些 因 素或 多 或 少 会影 响高 管 更 换。 H e l m a l i n和 W e i s b a c h( 2 0 0 1 )在经 过梳理相关文献后指 出董事 会规模越小 、董 事长 和C E O两职分离 以及外部董事 比例越高越有利于监督高管人员。 许 多研究表 明,在聘任高管人员时的董事会规模决 定 了现任 高管人 员的任期 长短 。He l mi c h( 1 9 8 0 )以 1 9 4 7—1 9 7 7年间发 生高管 的 5 4家 化工企业为研究 样本 ,结 果表 明公 司经 营状 况不 佳 时,董事会 规模 越 大, 辞退 高管 的比率就越高 。Y e r m a e k( 1 9 9 6 )研 究董 事会规 模如何 影 响高管更换与经营业绩 两者之 间的关 系,发现小规模的董事会 的公司高 管更换 和业绩 关系更 为密切 , 这一发现支持 了小规模董事会更 为有效地 获得内部信息 ,有效监督 高管 ,更可能解雇低劣经营业绩 的高管 ,随着 董事会 规 模 增 加 ,高 管 更 换 的潜 在 威 胁 却 降 低 。G e d d e s和 V i n o d ( 1 9 9 6 )通过研究发现 ,外部董事比例高 的企 业更换高 管人员 的频率高 于外部董事 比例低的企业。H u s o n e t .a l( 2 0 0 1 ) 的研究则表 明高的非执 行董事 比例将大大增 加公司高管人员在经 营业绩恶劣时被辞退的概率。 国 内学者金成晓 ,刘世 峰 ( 2 0 0 3 ) 分析发现公司董事 内部独立董事 数量对绩差公司高管的离职率具有正 向影 响。 综合以上圜内外文献 ,国外关 予上市 公 司 C E O变更 原因 的研究 比 较早 ,而国 内关于高管变更 的研究起 步比较 晚,学者们在不 同国家背景 下针对高管更换的研究 ,大都验 证了公 司 C E O更换 与公 司业绩 之间 有 着一定 的负相关关系 ,与控股股 东和机构 投资者持股 存在显 著相关性 。 与公 司董事会构成也有一定 的相关性 。影响上 市公 司 C E O变更 的原 因 不只存在这几点 ,所以我们国内还以从多个方 面,不 同的角度 深入研究 上市公 司 C E O变更的原因。( 作者 单位:云南 民族大学 )
上市公司高管更换文献综述

公司盈余管理 的违规成本较低 。 现阶段 需完善证券市场监管 , 加强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约束社会 中介机构 ,改变上市公司的处罚模 式, 建立有效的民事赔偿 制度 , 提高上市公司和相关责任人员的盈
余管理成本 , 以期抑制盈余管理行 为。
参考文献 :
政策而可能从事的盈余管理 , 转向了可能发生经营失败或管理层欺
融 资收购 , 使管理者以经营者和所有者两职合一的身份管理公司 ,
将经营者报酬与公 司经营业绩紧密联 系,有效解决委托方与代理
析》 《 ,南开管理评论}0 4 2 0 年第5 期。
一
发现公 司业绩欠佳增加 了高管更换的概率。 随着学术界对公 司业 绩与高管更换 的认识 有了新的提高 , 一
些 学 者研 究 发 现 高管 更换 的原 因影 响着 后续 的公 司业 绩 。 ei D ns 和 D ns 19 ) 现 非 正 常 更 换 的公 司 存 更 换 前 公 司 业 绩 显著 地 大 ei 95发 (
( ) 司业 绩 与 高管 更 换 一 公 对 于公 司业 绩 与 高 管更 换 之 间 的
关 系 , 究成 果 比较 丰 富 。 究 的重 点 主要 集 中在 两 个 方 面 , 是公 研 研 一
司业绩欠佳是否会导致高管更换 ; 二是高管更换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关于公司业绩欠佳是否会 导致高管更换 ,研究主要始于探讨 高管 更换的原 因上。esn 17 ) 为公司业绩 决定 了高管更换 Jne ( 9 6 认
[ ] 明海: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 究评述》 《 2魏 《 ,会计研取得很大改观 ,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诱发上市公 司盈余管理并 阻碍我 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财政部 、 证监会 、 审计署 、 银监会 、 保监 会五部委在《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5 20 ) 5 0 8 及配套指引 (0 0 中 ( 21 ) 明确上市公司必须 自我评价 内部 控制 的有效性 ,并应 由会计师事 务所 出具 内部控制有效性定期披露的审计报告 。 首先 , 实行管理层
关于变更部分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告

关于变更部分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告【文章标题】: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引发思考与展望正文:一、引言最近,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发生了变更,这是一则不容忽视的消息。
这次变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思考与探讨。
二、事件回顾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次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的具体情况。
据公司公告,xxx 先生/女士将不再担任公司的xxx职务,将由xxx先生/女士接任。
这一决定无疑会对公司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也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股东和员工。
那么,这次变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三、变更背后的原因分析从公开信息来看,公司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并未透需具体原因。
但我们可以从这一事件中得出以下几点思考:1. 公司战略目标: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可能是公司战略目标的调整与优化所致。
公司可能需要更具经验的管理者来应对现有的市场竞争环境,或者是为了推动公司的战略转型和发展。
2. 领导层团队建设: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可能是公司对领导层团队建设的一次调整和完善。
公司领导层的团队结构、领导能力和管理风格都会对公司的整体运营产生重要的影响。
3. 个人能力与发展: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也可能是因为个人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做出的调整。
在企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个人的发展和管理能力也是决定性的因素。
四、对企业管理的思考与展望在这次高级管理人员变更事件背后,我们不禁思考: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什么?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未来的企业管理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1. 企业管理核心:如何更好地组织与管理企业的各项资源,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企业管理者需要具备全面的战略眼光、卓越的领导力和深刻的行业洞察力。
2. 变更影响展望: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必然会对企业的组织架构、人员分工以及管理流程产生影响。
如何在变更中保持企业的稳定性和发展动力成为了企业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管理也在不断地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市公司在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国内外投资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方面,仍存在一些瓶颈和问题。
本文旨在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一)股权结构不完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多数为国有企业,或者由政府机构或者衍生的资本运作机构掌握控制权。
这就导致了公司决策中缺乏市场化、规范化和公正性。
(二)监管不到位我国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存在监管能力不足、监管措施不健全的问题。
监管机构的工作不彻底、不到位,导致上市公司存在违规操作、危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
(三)信息披露不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信息的规范性和及时性存在明显的问题。
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与其内部信息不一致。
这给投资者带来了损失,也对市场信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对策研究(一)完善股权结构政府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监管,鼓励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通过引入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持股,增加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
此外,建立健全大股东的约束机制,避免股东滥用控制权。
(二)加强监管机构能力建设政府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其监管能力和效果。
增加机构人员的数量以及培训力度,提高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调查能力。
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无法逃避的法律风险。
(三)强化信息披露监管政府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
要求上市公司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真实地披露信息,并建立信息核查机制,确保披露的信息准确无误。
(四)加强投资者保护政府应建立健全起诉权保护机制,增强投资者的维权能力。
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经验分析

方 法 。公 司 高 管是 指 对 企 业 经 营 和发 展起 决 定 作 用 的 企业 领航 人和掌舵人 , 他们应具有现代企业必须 的创新 素质和经营能力 , 董事会是现代公司的治理核心,是受托股东,是股东利益的代 表, 而董事长在公司治理过程 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 总经理是 企业 日常经营活动 的主要责任人 ,在公司的经营决策方 面发挥 着重要 的作用 , 决定着公 司的发展方 向和经营 目标 , 本文的公 司 高管主要指董事长和总经理 。 近年来大量公 司高管人员 的变更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研 究 素材 ,一 类 是 研 究 高 管 变 更 与 公 司 业绩 的关 系 ,ih等 人 发 Fr t 现, 公司的盈利能力 与董事长变更负相关 , 但与公司股票收益不 相关 , 所有 权 结 构对 董 事 长 变 更 与业 绩 之 间 的 敏感 性 没 有 影 响 。 Gl n和 H thi 研究 了财务 困境 与高管人员 变更之 间的可 io s ocks s 能 性 。D  ̄n e d和 H n 发 现 ,较 强 的法 律 执 行 力 度 显 著 增 强 了 ug C O变更 与较差 的公 司业绩 之 间的相关 性 。M rh E up y和 Zm i— mr n ema 分析了 C O变更前后经营业绩的变化 , E 以及 C O变更 E 埘有关会计指标的影响。另一类研究是各种因素对高管变更的 影响。 这些研究通过研究各种因素对 高管变更的影响 , 来研究 内 部 治 理 机制 的作 用 机理 ,朱 红 军 研究 了我 国上 市 公 司高 管 人 员 变更的现状 , 发现高管人员的年龄 、 以前年度的经营业绩和大股 东 的 变更 是 影 响 高 管人 员 变 更 的 重要 原 因。 以上文献从多个角度详细而深入地讨论了公 司业绩与高管 变更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但这些研究 中基本 没有指m总经理变 更与董事长变更对公 司影响的差异 , 在公 司经营不善时 , 对董事 长 的 变更 与 总 经理 的变 更 哪个 更 应 该 谨 慎 行事 ,变 更 后 二 者谁 对公司影响更 大, 目前 的研究仍然鲜 见,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 的议题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 采用实证研究 的方法 , 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业绩敏感性研究

第26卷 第1期2008年2月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O URNAL OF J I AYI N GUN I VERS I TY (Phil os ophy &Soc ial Sc iences )Vol .26 No.1Feb .2008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业绩敏感性研究○姬美光1,王克明2[收稿日期]2007-12-05[作者简介]姬美光(),男,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
王克明(),女,吉林长春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公司财务。
(1.吉林大学商学院,长春130012;2.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275)[摘 要]本文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绩效敏感性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高管变更的可能性与公司会计业绩显著负相关,特别是用经行业调整并剔出盈余管理后资产报酬率计量公司业绩时,其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
高管变更的可能性还受到第一大股东类型、股权制衡度、高管来源、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影响。
当公司第一大股东的相对控制权越大,且公司股价在股票市场表现不好时,其董事长被更换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非国有企业更有可能采用公司的真实业绩来考核董事长,并在公司业绩不好时撤换董事长,而来源于公司第一大股东或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单位的董事长会设法保住自己的地位,以降低公司业绩不好时被变更的可能性。
[关键词]高管变更;公司业绩;管理者堑壕[中图分类号]F 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2X (2008)01-0056-08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出现大量的高管更迭事件,引起了广大公众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及时对业绩低劣公司的经理人员进行惩罚[1],因此,考察公司经营业绩与高管变更之间的关系是评价公司治理机制是否有效的一种可行方法。
Coughlan 和Sch m idt 最早考察了美国公司股票收益与高管变更的关系。
上市公司高管更换研究综述

一
、
上市 公司 高管更 换 的动 因分析
( ) 一 高管司业绩较差时, 高管会面临被替换的威胁 , 从而激励高管人员努力 提高公司业绩, 如果公司发生高管更换 , 一般与公司低劣的业绩相关 ,H io (9 9、 re 1 8 )M rh 和Zm em n 19 ) ne  ̄ Gl n 18 )Wanr 9 8 、 upv i m r a (9 3 、 gl s 等( E
构会对高管更换产生影响。 o i(0 2考察了意大利上市公司董事变更与公司业绩的关系 , V l n20 ) p 研究发现 , 当董事来 自控股股东时 , 董事更换
与公司业绩的敏感往较低; 控股股东持有的现金流越高, 董事更换与公司业绩的敏感性越高。m r (0 8通过对比一元结构(ig —l s s a薛 2 0 ) s l ca ne s i ) fms和= ̄ r (u lc sfrs的公司 , d a l sin) —a r 发现一元结构的公司高管更换对业绩更敏感, 二元结构公司高管更换频繁程度低于一元结构。
着财务丑闻的暴露 , 政治和法律等外部压力也要求公司将高管人员更换。 ea 2 0 ) D si 0 4通过研究财务重述与高管更换的关系 , 等( 发现6 %的 0 公司在重述后的2/- 4i " 月内发生高管更换, 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外部经理人市场有效惩罚操纵利润的高管人员。 e ns 2 0 ) H n e等(0 7进一步区 分财务重述的性质 , 发现故意错报的公司在重述前后阶 月 内4 %的高管发生更换, 9 在重述前后2 个月内6 %的高管发生更换 , 4 7 远高于非故 意错报导致的财务重述。 g w l op ̄20 ) Ar a a 和C o e 0 7也发现在财务丑闻发生前后, 高管更换的可能性较高。 二、 上市公司高管更换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分析 ( 内部 治理机制与高管更换 其主要形式包括:1股权结构与高管更换。 一) () 已有研究发现, 作为公司层面上最重要的治理机制, 股权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5 4. 85 %
控股股东改派
1 1 0. 97 %
政府推荐其他人担任
1 1 0. 97 %
临时性公告合计数
30
73 103 100. 00 %
表4
总经理变更原因披露 董事长与总经 总经理单 小计 各类变更原
理均变更时 独变更
因所占比例
辞职
13
40 53 28. 49 %
工作调动
15
54 69 37. 10 %
三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更换的财富效应 , 研究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化对股东财富或股票 价格的影响 , 相关的研究如 Furtado 和 Rozeff ( 1987) ,Bo nnier 和 Bruner ( 1989) 等 。
四是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与公司治理机制 的关系 , 如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中老的高管人员 去了何处 , 新的高管人员来自哪里 , 又如外部 独立董事与高管人员更换之间的关系 。相关的 研究如 Weisbach ( 1988) , Parrino ( 1997) 等 。
者总经理的更换将可能引起企业经营战略
或者人事等方面的变动 , 会对股东的财富产 生影响 , 所以 , 上市公司应该充分披露有关 信息 。从上市公司关于高管人员更换原因的
信息披露来看 , 大部分的董事长更换是由于 辞职或者工作调动所致 , 辞职和工作调动分 别占 41. 75 %和 38. 83 % ; 而总经理的更换
- 126 -
优秀的企业家能为企业带来大量的利润与广阔的发展前景 , 而跨国集团的总经理或 者其他高级职务则更是实务界的风云人物 。他们的突然离去带给企业将是股价的大幅震 荡和人事的大量更迭 。大量企业的高管人员的更换则为学术界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素材 , 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经发展了成熟的理论并积累了丰厚的经验证据 。
- 127 -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更换的现状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研究
更换的原因 ,表4列示了总经理更换的原因 。 结合表 3 和表 4 可以发现 , 1996~1999
年间共有 305 家公司更换了董事长 , 但是只
有 103 次更换公告了更换原因 , 同期间共有 381 家公司更换了总经理 , 也只有 186 次更 换公告了更换原因 , 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这 段期间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 。因为董事长或
1996
55
76
530 10. 38 % 14. 34 %
1997
95
120
745 12. 75 % 16. 11 %
1998 155
185
851 18. 21 % 21. 74 %
1999 226
合计
613
262
949 23. 81 % 27. 61 %
756
3872 15. 83 % 19. 52 %
表3
董事长变更原因披露 董事长与总经 董事长单 小计 各类变更原
理均变更时 独变更
因所占比例
辞职
12
31 43 41. 75 %
工作调动
13
27 40 38. 83 %
股权变动
2பைடு நூலகம்
3 5 4. 85 %
死亡
1
3 4 3. 88 %
退休
1
2 3 2. 91 %
证监会要求
1
1 0. 97 %
原董事长兼总经理辞去董事长职务
国内证券市场起步较晚 , 相关的研究更是 寥若晨星 。有关我国证券市场中高管人员更换 的研究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仅有龚玉池 (2001) 有关公司绩效与高层更换之间关系的 1 篇论文 。
二 、现状分析
1. 董事长 、总经理更换数量与比例 本文收集了 1993 年以来各年度高管人员 更换的上市公司数量 , 以及在各年度上市公司 总数中所占的比重 i 。考虑到我国公司中的组 织结构 , 在本文中 , 高管人员仅指董事长和总 经理这两个高级职位 。本文分别计算了董事长 和总经理更换的情况 (见表 1) 。 从表 1 可以发现 , 从 1993 年以来高管人 员更换的比例在不断增加 。总体来看 , 1993~ 1999 年共 7 年期间 ,共有 613 家公司更换董事 长 ,756 家公司更换总经理 ,分别占年度公司总 数的 15. 83 %和 19. 52 % 。Tho mas 和 William
一 、高管人员更换的一般理论与文献综述
高级管理人员的更换是国外证券市场和管理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 相关的内容 在财务和会计学科的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论文 , 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而 坚实的基础 。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4 个方面 。
一是高级管理人员更换的原因 ,例如 Martin 和 McCo nnell (1991) 研究了控股权的转 移是否会影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更换 , 研究结果表明经营业绩低劣的公司容易发生控 股权的转移 , 同时控股权的转移将提高高级管理人员更换的可能性 。另外大量的研究集 中在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与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之间的关系 , 分析经营业绩在更换高级管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更换的现状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 更换的现状分析
□朱红军
从 1993 年至 1999 年 ,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发生了大量的更换 ,引起了市场人 士的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了该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 , 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更 换的现状 ,考察了更换的原因以及可能引起的一些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 ,从对外披露的原 因来看 ,辞职和工作调动是使用最多的托词 。但是 ,从本文的分析来看 ,高管人员的年龄 , 以前年度的经营业绩和大股东的更换是影响高管人员更换的重要原因 。然而 , 高管人员 的更换并不能改变这些企业经营业绩低劣的现状 ,无法显著提高经营绩效 ,带给企业的仅 是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 。高管人员更换后 ,继任者中略多于一半的人数来自母公司 、以及 与母公司相关的其他单位和政府单位 ,反映出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的现状 ,这可能会引起 一定程度的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问题 。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是一个逐步规范的过程 ,早
期的一些公司在更换高管人员时并未披露任何信
息 ,因此本文只收集了1996 、1997和1998年间在公开
证券媒体上披露的 临时性公告 。从 中 可以看出 ,公司披
表2 年度 董事长和总经理均变更 上市公司数量 更换比例
1993
6
1994 17
183 3. 28 % 291 5. 84 %
结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大量公司更换了董事长
或者总经理 ,还有许多公司在一个年度既更换董事
长又更换总经理 。我们不禁会提出一个问题 ,究竟是
什么原因引起公司高管人员的更换 ,其中是否存在
一些普遍性的规律 ,这是本文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
论题 。我们查阅了这些公司在更换高管人员时公开
披露的公告 ,试图通过这种途径窥见一斑 。然而由于
理人员中所起的作用 , 以探析公司治理的科学 程 度 。 相 关 的 研 究 如 Gilso n (1989) 和 Hotchkiss (1995) 研究了财务困境与高管人员 更换之间的可能性等 。
二是高级管理人员更换对企业经营业绩 的促进作用 , 研究高级管理人员更换前后经营 业绩的变化趋势 。相关的经验研究如 Murp hy 和 Zimmerman (1993) 分析了首席执行官更换 前后经营业绩的变化 , 以及首席执行官更换对 有关会计指标的影响 。
受到证监会处罚
1 1 0. 54 %
政府推荐其他人担任
1 1 0. 54 %
调任董事长
5
5 2. 69 %
证监会要求
1
1 0. 54 %
临时性公告合计数
38 148 186 100. 00 %
- 128 -
原因中有三个主要原因 , 一是辞职 , 占总更换数量的 28. 49 % , 二是工作调动 , 占 37. 10 % , 还有许多公司的 原董事长兼总经理因种种原因 , 辞去总经理职务但保 留董事长职务 ,占 23. 12 % 。
3. 高管人员更换与经理人年龄 、控股股东变更及 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
(1) 高管人员的年龄 一般而言 ,企业单位职工正常的退休年龄为60岁 。 当高管人员年龄达到退休年龄规定时 ,离开工作职位 , 这是正常的更换 。本文收集了1996 、1997和1998年中所 有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的年龄 ,并重点分析了被更换 的高管人员在更换当年的年龄 ,分析结果见表5 。 表 5 列示出更换了高管人员的公司中 , 被更换的 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的年龄分布 , 以及所有上市公司的 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在年末的年龄分布 。从表 5 可以发 现 ,与所有公司相比 ,被更换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的年 龄偏大 。以总经理为例 ,被更换了总经理的公司中 ,有 18. 37 %的公司总经理在 56~60 岁之间 , 9. 19 %的公 司总经理在 61~65 岁之间 , 但是从所有上市公司来 看 , 仅有 10. 50 %的公司总经理在 56~60 岁之间 , 1. 90 %的公司总经理在 61~65 岁之间 。董事长的情况 也基本如此 。本文进一步将视线集中在退休年龄前后 (即 58 、59 、60 和 61 岁) , 发现无论是董事长还是总经 理 , 被更换了的高管人员在这一年龄区间的比例要远 大于所有上市公司 。从平均年龄来看 ,被更换的董事长 和总经理的年龄分别为 53. 67 岁和 50. 87 岁 , 比所有 上市公司的平均年龄 (董事长为 50. 88 岁 , 总经理为 47. 71 岁) 要高 。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年龄是影响高管人
(1990) 通过随机抽取《财富》500 强企业中的 80 个公
司 , 并考察了 1945~1984 年共 40 年期间的高管人
员更换后也发现 , 高管人员的更换频率在不断增加 ,
并认为这主要由于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 , 导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