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工厂化育苗发展近况及其启示
国外工厂化育苗发展现状及其启示

一、国外工厂化育苗的发展现状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外工厂化育苗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领域,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1.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农业大国之一,其工厂化育苗技术处于领先水平。
美国的育苗工厂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能够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的育苗产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 荷兰:荷兰是世界农业技术的先进国家,其工厂化育苗产业也非常发达。
荷兰的育苗企业致力于研发新品种和改良技术,不断提高育苗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全球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3. 以色列:以色列是世界上干旱地区农业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工厂化育苗技术在节水、抗逆性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以色列的育苗企业不仅满足国内农业生产的需求,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
二、国外工厂化育苗的启示国外工厂化育苗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1. 技术创新:国外工厂化育苗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不断的技术创新。
我国在育苗技术方面也应该加大投入,加强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合作交流,不断改进育苗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资金投入:国外工厂化育苗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包括设备、人力和研发投入。
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增加对育苗产业的投入,鼓励农民和企业积极投身育苗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 市场导向:国外工厂化育苗企业注重市场需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产业的国际化布局。
我国企业也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发掘潜在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拓展出口渠道,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生态环境:国外工厂化育苗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用节水、节能、无公害的生产工艺,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应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和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结语国外工厂化育苗的发展现状和启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世界工厂化农业的基本现状

世界工厂化农业的基本现状1、发展历程与基本现状世界农业设施大体上经历了保护地栽培邙日畦、小棚、中棚)、塑料大棚、普通温室、现代温室、植物工厂一一由低水平到高科技含量――的发展阶段,最初期的农业设施只是为了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还远谈不到"工厂化",现代的植物工厂能在完全密闭、智能化控制条件下实现按设计工艺流程全天候生产真正实现生产工业化。
1.1 主要国家温室类型与生产方式目前大多国家生产上应用的以塑料温室为主,荷兰以玻璃温室为主。
荷兰、日本、美国、以色列、法国是世界温室应用最广泛的国家,英国、丹麦等北欧国家气候寒冷,冬季不能生产,生产上温室应用并不太多,但研究水平很高。
德国的温室主要用于育苗和特种用途植物的生产。
大多数国家的温室,骨架材料为钢材和铝合金屋顶。
覆盖材料分外覆盖率材料与内覆盖材料,外覆盖材料为各种塑料薄膜、玻璃、玻璃纤维加强聚酯板,美国近年开发出聚碳酸酯板作为覆盖材料;内覆盖材料有保温幕帘(冬季或夜间保温)、遮阳网或各种降温材料(夏降温降湿)。
国外温室的覆盖材料都有高透光、保温性好、防尘、无滴、抗老化、使用期长等特点,近年来日本、美国开发的功能膜具有光谱选择、降温、杀菌、防虫等特性。
目前温室用能源基本以燃油为主,少数用天然气。
1.2 主要国家温室种植品种概况世界各国的温室主要用于园艺植物的生产,主要种植品种是蔬菜、花卉,其次是特种水果,蔬菜品种中又以果菜类为主,少量以水培方式生产的温室和植物工厂种植叶类蔬菜。
温室种植产量最高的每亩可产黄瓜4 万公斤,相当于露地生产产量的8 倍,以色列创造出每公顷温室每季收获300万支玫瑰的高产量(表 2 列出主要国家温室栽培面积、品种与产量水平)。
2、生产发展趋势2.1 随着温室技术的发展,温室向大型化方向发展,面积呈扩大趋势,80 年代末以来,各国新建温室都是大型现代温室。
荷兰提出温室最适宜的面积大小,按每3人单元计算面积为 1 公顷;日本提出发展单栋面积达5000平方以上的温室,其单栋面积约5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温室1977-1988年只有7座,从1988年开始的8 年间新建38 座,其中玻璃温室24 座;美国1994年以来在南部新建多处大型温室,单栋面积为20 公顷;其他国家温室也呈现面积扩大的趁势。
国外蔬菜穴盘育苗发展现状

国外蔬菜穴盘育苗发展现状作者:王娟张志民赵光旻来源:《新农业》2014年第02期育苗是多数农作物尤其是园艺作物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争取农时、增加茬口、发挥地力、提早成熟、延长供应、增加产量以及避免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近些年,穴盘育苗在欧、美等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推广普及较为迅速,为我国及其他国家发展穴盘育苗提供经验做出示范。
一、市场需求量迅速增加,商品苗供应量不断扩大穴盘育苗的发展,改变了蔬菜传统生产方式和种植制度,如美国移栽蔬菜面积呈现大幅度上升,早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蔬菜作物95%以上是采用直播,出苗后再采用人工或机械间苗,对种子价格较昂贵的或苗期生长缓慢的蔬菜品种则采用木箱沙培育苗,然后裸根移栽。
穴盘育苗问世以来,蔬菜育苗移栽面积迅速增加,目前美国的芹菜、鲜食番茄、甘蓝100%,青椒90%,花椰菜、青花菜75%,冬春生菜70%采用穴盘育苗移栽。
虽然购买商品苗费用比露地直播成本加大20%,但采用移栽苗,种植密度有保证,产量可增加20%,更主要的是移栽比直播作物长势整齐,利于机械化收获。
目前穴盘育苗商品苗生产量第一位是美国,其次是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荷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穴盘育苗也形成一定规模。
以美国为例,90年代初,穴盘苗生产规模最大的是Speedling Transplanting 和GreenHeart Farms,包括花卉在内商品苗年产量5亿~6亿株,现今,这两个育苗公司商品苗年产量都扩增一倍,产量突破了10亿株(其中蔬菜苗占80%以上)。
西欧国家育苗场商品苗数量虽然比不上美国,但荷兰的Van DerBekerom、Beekeh Kamp 以及意大利的Restyra等育苗公司年产商品苗数量也达到了2亿株以上。
二、规模育苗,科技供苗,建立专业化规范化市场美国等发达国家注重农业规模化经营,实施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是建立一整套社会化服务体系。
而蔬菜商品苗的专业化生产恰恰适应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需要。
工厂化育苗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

工厂化育苗技术现状与开展对策郝金魁1,2 张西群1齐新1范国昌1刘铮2 彭发智1 〔1. 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石家庄050051; 2.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050091〕摘要培育强健的秧苗是蔬菜、花卉和一些经济作物消费的重要环节,秧苗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蔬菜和经济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传统的育苗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浪费种子、用工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必将为工厂化育苗所替代。
通过对工厂化育苗所用基质和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分析,重点介绍了无土栽培基质和精量播种系统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今后开展工厂化育苗必须攻克的难点,提出了推进工厂化育苗的开展建议。
关键词工厂化育苗基质现状开展对策中图分类号:S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of Industrialized Seedling in ChinaHao Jinkui 1,2Zhang Xiqun 1Qi xin 1Fan Guochang 1 Liu Zheng 2Peng Fazhi 1(1. Hebei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stitute, Shijiazhuang 050051;2. Hebei jiaotong V 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91 )Abstract: Vigorous seedlings is a key node for vegetables, flowers and some economic crop production, 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vegetables and economic crop quality and yield. The traditional way of seedling, which occupy the massive plow-land, waste many seeds, needs more human labor, is doomed to be replaced by industrialized seedl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situation of industrialized seedling in China, the main problems to be solved were pointed out,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industrialized seedling, present situation, seedling growing, development proposal育苗移栽具有对气候的补偿作用和使作物生育提早的综合效应,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清楚显。
国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述:农业是全球社会的基石,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支持经济发展。
国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分析,对于了解全球农业领域的动态和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国外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国外农业发展现状1.1 粮食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粮食生产一直是农业的关键领域之一。
国外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技术创新和农业改革,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例如,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精细化农业管理和现代化农业科技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1.2 农业科技创新国外农业科技创新一直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基因编辑、遗传改良和农业生产的数字化技术等都在推动农业生产向更高效、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此外,农业科技还帮助农民应对气候变化、植物病虫害等挑战,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1.3 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国外的农业也在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农民和农业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可持续农业实践的普及将使农业生产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同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国外农业发展未来趋势2.1 农业数字化转型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农业数字化转型将在未来取得突破性进展。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将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农田、作物和养殖业。
例如,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养分含量,农民可以实时调整灌溉和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2 可持续农业发展在未来,可持续农业发展将成为农业领域的主要趋势。
受到气候变化和资源限制的挑战,农业需要发展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引入有机种植和生态农业等做法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点。
此外,利用农残和有机废弃物来发展生物能源和肥料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
2.3 农业多元化与农产品质量提升未来,多元化的农业模式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新模式是以养殖废水在水处理设备净化后再利用为核心技术特点,并交叉结合普通动物学、机械工程学、环境工程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原理、土木工程学等多学科综合衍生的一种新的集约化养殖模式。
1国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发展现状1.1国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概况国外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欧洲发达国家的鱼类集约化养殖,核心技术基础来源于内陆海洋水族馆、智能化水族箱和流水高密度养殖模式等[1],经历准工厂化、工厂化和工业化循环水养殖3个阶段,现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现代渔业科学管理智能化。
随着欧盟水框架指令的颁布,循环水养殖已成为欧美一些国家的国策和水产发展重点[2-4]。
欧洲循环水养殖系统(RAS )构建技术早期主要发起于荷兰和丹麦,以养殖非洲鳗鱼、鳟鱼和鲶鱼等淡水养殖种类为主。
荷兰RAS 通常是室内封闭系统,用于非洲鲶鱼和鳗鱼的生产。
丹麦典型RAS 为户外的半封闭式系统,用于养殖鳟鱼。
随着RAS 技术的发展和重视程度的递增,循环水养殖的水产物种多样性显著性增多,主要养殖品种包括大西洋鲑、罗非鱼、鳗鱼、鳟鱼、大菱鲆、非洲鲶鱼、比目鱼和虾等十几个品种[5-6]。
截至2014年,美国和欧洲共建成360家RAS 养殖基地,其中挪威和加拿大循环水技术尤为先进,循环水系统主要应用于鲑鱼养殖生产[5]。
从1985到2000年,欧洲一个典型的农场生产鲑鱼苗的能力(以生物量核算)平均增长了约20倍。
苏格兰的生产力从1996年到2006年翻了一番,现在每年可生产超过15万尾鲑鱼苗。
在欧洲西北部及加拿大、智利等国家,大型国际水产养殖公司不断收购较小的公司,形成专业化运作的集团企业。
比如,苏格兰、挪威和荷兰公司的产量占鲑鱼总产量的比例高达85%以上[7]。
欧洲发达国家采用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开展苗种培育和养殖的企业日益增多,如英国Bluewater Flatfish Farm ,法国France Turbot SAS ,德国Ecomares Marifarm GmbH 等,并朝着专用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形成养殖装备制造、系统设施集成和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植物工厂产业现状与趋势

植物工厂产业现状与趋势植物工厂是一种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在对环境进行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模拟自然光照、供应适宜的水和养分等方式,进行大规模、高效、可持续的植物生产的一种农业形式。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和植物产品的需求,因此植物工厂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本文将对植物工厂产业的现状和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一、植物工厂产业现状1. 国内外植物工厂产业发展概况植物工厂产业最早起源于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日本已经成为全球植物工厂产业的领军国家,拥有众多的植物工厂企业和研究机构,涉及的领域包括蔬菜、水果、草药、花卉等。
此外,美国、荷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在加大对植物工厂产业的投入和研发力度,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市场体系。
在中国,植物工厂产业也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目前,国内植物工厂企业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以新加坡、台湾等地的技术引进型企业为主。
植物工厂产业主要涉及高科技农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食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植物工厂产业的技术发展和创新植物工厂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和创新。
目前,植物工厂产业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光照技术:植物工厂的光照系统是模拟自然光照,为植物提供适宜的光照环境。
传统的植物工厂主要采用荧光灯和高压钠灯等人工光源,而新一代的植物工厂则不断引入LED光源技术,具有节能、调控效果好等优势。
(2)温度和湿度控制技术:植物工厂利用先进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物需求,实现精确的温湿度调节。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水肥一体化技术:植物工厂通过施肥系统和水循环系统的结合,实现了水肥一体化,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和化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植物工厂引入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
日本植物工厂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

的植物工厂往往通过电费折扣和利用寿命长、功耗低的 LED 照明代替荧光灯来降低电费.
从目前的数据看,日本的植物工 厂 能 够 盈 利 的 只 占 25% ,收 支 平 衡 的 占 32.
术. ③ 太阳光和人工光源组合型:介于完全人工光源和太阳光源之间的 类 型 中,形 成 阳 光/人 工 光 组 合 型 的
植物工厂.
目前,日本的完全人工光源型占植物工厂的比例为 44.
2% ,太阳光和人工光源组合型占比为 27.
3% ,太
阳光型占比为 28.
6% .近些年日本的植 物 工 厂 的 数 量 增 加 很 快,其 中 发 展 最 快 的 是 全 人 工 光 源 植 物 工 厂,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奥地利、美国、日本、瑞典及挪威等国纷纷建起植物工厂,栽培植物品种范围不断扩
大.目前已经从叶类蔬菜生产向水稻和果树生产拓展,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 一 个 新 形 式.日 本 非 常 重 视 植
物工厂的研究和发展,在世界植物工厂发展中战有重要的地位.
1 日本植物工厂的类型及分布
相比,植物工厂投入相对较高,特别是种植设施的初始投资较大(其中建筑物占投资的 60%~70% ),设备成
本是植物工厂的一个挑战.全人造光型植物工厂所需的设备是建筑物、高电 压 接 收 设 备、隔 热 预 制 冰 箱、空
调,以及诸如洁净室和培养架的培养设备.同时,规模越大,需要的结构越坚固,因此规模优势很难奏效.在
22
现代化农业 2019 年第 12 期(总第 485 期)
日本植物工厂的现状 、 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国内外工厂化育苗发展现状及其启示姓名:马丽妍学院:园艺学院专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班级:设施81学号:1488102指导教师:孙锦2011年5月1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国内外工厂化育苗发展现状及其启示园艺院设施81班马丽妍 1488102摘要:工厂化育苗随着科技进步而快速发展,国内外工厂化育苗程度呈现出不同状态,我国要针对我国现状对国外的先进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及进一步提高我国工厂化育苗的技术水平。
使现代化农业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工厂化育苗国内外农业技术工厂化育苗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出现的一项成熟的农业先进技术,是工厂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人工创造的最佳环境条件下,采用科学化、机械化、自动化等技术措施和手段,进行批量生产优质秧苗的一种先进生产方式。
工厂化育苗技术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具有用种量少,占地面积小;能够缩短苗龄,节省育苗时间;能够尽可能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育苗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于统一管理,推广新技术等优点,可以做到周年连续生产。
现今国内外的工厂化育苗已走上正轨,并能批量生产,我国80年代中期从外国引进了工厂化育苗设施和技术,但由于受现代化水平及条件的限制,育苗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掌握的技术:一,育苗的蔬菜种类由于无土育苗教土壤育苗设施投资较高,因此,一般选择培育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且大多为反季节栽培,目前大型温室蔬菜育苗面积最大的还是番茄和黄瓜,另外,还要考虑栽培形式是日光温室,大棚还是露地栽培以选择不同生态的品种。
二,基质的选择和前处理育苗基质一般选择颗粒较小的细蛭石,草炭,珍珠岩以6:3:1的比例混合而成,草炭是迄今为止被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最好的育苗基质,有机质含量高达15%~30%,氮,磷,钾含量丰富,缓冲能力强,使用前要注意对其进行高温消毒,细蛭石和珍珠岩都是由上千度的高温加热而成的,使用之前不用再作消毒处理。
育苗基质使用之前按比例混匀,喷水浇透,装盘。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番茄,辣椒等可选用128孔穴盘,西瓜,甜瓜可选用50,72孔。
、三,播种育苗工厂应提前了解用户的生产需求,来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及播种量,目前多数育苗工厂采用手工操作,难免深浅不一,导致出苗不齐。
鉴于此,我们可以用一种硬质压穴板,按照育苗盘的大小及每穴之间的距离制成相应数目的模板,这样就会自然形成整齐一致的穴孔,之后可将种子点播在穴底中央,覆盖细蛭石,宁深勿浅,以防“带帽”出土。
四,苗期管理(一)出苗期管理出苗前应尽量给幼苗创造一个高温环境,提高出苗速度,白天稍高些,夜间稍低些,通过气温提高基质温度如果表面干燥,可适当喷水。
(二)籽苗期管理出苗至真也展开前为籽苗期,这时幼苗极易发生徒长现象,管理工作应以防止徒长为目的,一“控”为主,发现带帽苗应及时去掉种皮,应为带帽生长的籽苗最易徒长,去批示不能干摘帽,否则会把子叶摘断或摘掉。
应先喷少量水,使种皮湿润,再轻轻帮助摘帽。
籽苗期子也是唯一的光合器官,子也受伤将严重影响其生育,必须保护好子叶。
籽苗期徒长的主要原因是夜间气温偏高,加上勤浇水,更易徒长。
所以应注意:(1):秋冬季节育苗时应尽量提高育苗床的光照强度,延长见光时间,夏季育苗时中午要加遮阳网,以防高温烧苗(2)夏季育苗要千方百计降温,可以再温室内加排气扇或水帘,适当降低夜温可有效防止徒长。
(三)小苗期的管理第一片真叶破心至2,3片真叶展开wie小苗期。
主要是根系和叶面积同时扩展,拔脖图章的可能性比籽苗期小。
苗床管理的原则是边“促”边“控”保证小苗在适宜不控水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
秋冬季节育苗时,尽量增强室内光照,增加小苗光合产物得积累,创造壮苗的物质基础。
但瓜类小苗期已开始花芽分化,特别是原产南方的一些品种,往往短日照是花芽分化的先决条件,以保持8~10小时日照为宜。
五,营养液管理营养液的配置要遵循以下原则:(1)它应当包括作物生育所需的大量元素氮,磷,钾等,和微量元素铁,锰,锌等成分。
(2)肥料尤以化学态为主,在水中有良好的溶解性,并能有效的被植物吸收利用(3)元素比例搭配适当,以充分发挥元素的有效性和保证作物平衡吸收(4)水源不含有毒物质,不受污染溶解肥料时要,要注意个别肥料不能混溶。
已上是工厂化育苗操作中所需注意的问题及技术规范,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使工厂化育苗真正发挥它的优势,从而使农业进一步实现现代化。
国内外工厂化育苗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且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第一、国外工厂化育苗的发展现状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展了蔬菜工厂化育苗的研究,到60年代,美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的工厂化育苗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1967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综合人工气候室,为育苗综合环境控制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荷兰的现代化育苗技术作为欧洲的典型代表,以大规模、专业化的工厂化育苗为特点,实现了蔬菜育苗的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境内有130多家种苗专营公司,所生产的秧苗除供给本国蔬菜栽培农场的需要外,还大量地向欧洲其他国家出口。
80年代美国、日本、英国等无土育苗(又称营养液育苗)新技术迅速发展起来。
目前美国100%的芹菜、鲜食番茄,90%的青椒,都采用了穴盘育苗移栽。
韩国专门设计的两种标准化结构的温室——等屋面钢结构玻璃温室和等屋面刚性覆盖材料温室,开发了专业化的自动播种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可移动式苗床、嫁接装置、催芽室、灌溉施肥系统和幼苗发育管理技术体系,蔬菜工厂化商品苗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工厂化育苗起步较早,各国竞相研究,推广应用范围较广,生产组织和管理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随着工厂化育苗技术和育苗设施、设备的研制与应用,带动了温室制造业、穴盘制造业、基质加工业、精密播种设备、灌溉和施肥设备、秧苗储运设备等一批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
二、中国工厂化育苗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从1976年开始发展推广工厂化育苗技术,1979年11月在重庆市召开的全国科研规划会议上确定蔬菜育苗工厂化的研究为全国攻关协作项目之一,1980年全国成立了蔬菜工厂化育苗协作组,开展了引进消化国外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科技攻关。
“九五”期间,工厂化育苗成为“工厂化农业示范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有一大批科研院所的相关技术人员从事工厂化育苗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各地也相继建立起工厂化育苗生产线,促进了中国工厂化育苗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中国工厂化育苗的发展相对于其他一些国家来说,推广普及的速度还相对落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农业种植观念和理念的落后受传统农业耕作思想的影响,中国蔬菜种植业长期以来是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种植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制约了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
同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2.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普及相脱节中国已有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在育苗温室结构建筑、育苗设备与设施、基质配置和加工、育苗环境因子控制、育苗技术、基于图像处理的健康苗识别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但是一些研究成果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普及,致使中国工厂化育苗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3.工厂化育苗投入大,成本较高工厂化育苗是集成了设施生物技术、设施工程技术、设施智能控制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为一体的综合体。
目前,国内比较大型的育苗工厂所采用的设施、设备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尽管技术先进,质量好,但价格较贵,投资较大;国内研发的设备、设施尽管价格低,但性能还满足不了要求,而且不配套,故障率较高。
同时,育苗工厂所消耗的水、电等量大,运营成本高。
4.秧苗没有成为真正的商品,没有创建自己的品牌由于目前一些秧苗生产企业的规模较小,就很难降低成本,抵御经营风险,提高秧苗的品质,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因此,育苗企业必须扩大生产规模,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用现代化企业经营,培育自身的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5.工厂化育苗的相关配套技术不完善,良种培育相对滞后,多数优质种子靠国外进口工厂化育苗的有关育苗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管理规范、包装运输技术规范等还没制定和完善,难以提高秧苗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三、启示工厂化育苗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一些发达国家在推广普及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在实践中学习和借鉴。
1.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强组织引导,根据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们对蔬菜的需求,做好蔬菜工厂化育苗的科学布局,各省、市、县也应做好规划,发挥区位优势和特长。
政府应在工厂化育苗的资金扶持、科技支持、政策引导等方面下大气力,切实提升蔬菜产业化水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蔬菜品种、质量和数量的需求。
2.培育工厂化育苗龙头企业,打造秧苗品牌中国工厂化育苗起步较晚,各地虽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一些蔬菜工厂化育苗企业,但是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的并不多。
大多数育苗企业依然是规模小,粗放式经营和管理,没有形成独特秧苗品牌。
因此,要通过扩大育苗企业的经营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积累成经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快中国工厂化育苗推广普及的进程。
3.完善工厂化育苗技术和设施、设备,提高国产化能力和水平近几年,中国工厂化育苗在育苗技术和设施、设备等方面取得了不少单项的突破,但从育苗技术来看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设施、设备的配套性较差。
应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育苗技术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吸收、消化、理解,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育苗体系。
4.提高人员素质,加大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服务的力度目前,中国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偏低,引进现代种植理念,推广普及工厂化育苗还有相当的难度。
因此,必须强化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使广大农业劳动者接受并从事工厂化育苗。
同时,应建立起农业科研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农业生产部门的联系、合作机制,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农民在科技推广普及中获益。
5.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实现企业化运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包括农业种植业在内要适应市场经济,农民要不断增强市场经济意识。
种植业也要从一家一户的个体育苗向联合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培育一大批蔬菜育苗的龙头企业和大户,建立一大批有知名品牌的集蔬菜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蔬菜企业集团。
参考文献:1《植物组织培养与工厂化育苗》崔德才徐培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05.2《金鲳鱼工厂化育苗与规模化快速养殖技术》古群红宋盛宪.海洋出版社.2010-05-033《蔬菜工厂化育苗》网秀峰陈振德.农业出版社.2000-094《林木工厂化育苗新技术》许传森许洋.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