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小说
明清文学习题

明清文学习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2、历史演义二、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着的(),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6.()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三、简答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四、论述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第二章《水浒传》一、解释:1、《水浒传》2、英雄传奇二、填空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2、宋元之际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回、回、回三种。
()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将杨家将故事定型化的英雄传奇小说是(),叙岳飞抗金故事的英雄传奇小说是()。
三、简答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四、论述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解释:1、“吴中四杰”2、《郁离子》3、台阁体4、茶陵派5、八股文二、填空1、“吴中四杰”是指()、()、()和()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2、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
五、《水浒传》与英雄传奇小说

1、揭示了起义的原因——乱自上作,官逼民 反,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社会黑暗。
小说以北宋末年为背景,揭露的封建社会 黑暗现象,具有普遍意义。
作品把高逑发迹的故事安排在全书开端具 有深刻的用意。
金圣叹第一回总批评:“盖不写高逑,便 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 八人,先写高逑,则是乱自上作也。”
70回本保留了原著的主要精华,结构也完 整,且文字更加洗练,并加了系统的评点 文字,从而成为自清以来流传最广的本子。
重大“ 要学水 的出浒 评版” 点《研 本水究 。浒最
会好 评的 》本
,子 集是 中北
了京
其以人 它“民 版天文 本都学 而外出 成臣版 。本社
”《 为水 底浒
本传 ,》 参,
校是
二、武装起义发生、发展至失败原因
高逑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 丑恶和腐朽本质,作为统治集团的典型代 表,是贯穿全书的一条黑线。
高逑原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市井 无赖,只因踢得一脚好气球,得到皇帝宠 信,“没半年时间,直抬举他做到殿帅府 太尉职事”,从此倚势逞强,无恶不作。
高逑的发迹,揭示了统治者用人制度的腐 朽没落。
稍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王圻《稗 史汇编》记为罗贯中作。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说武林(杭州) 施耐庵作。
由此判断:此书当由罗贯中将说话、戏剧 中水浒故事综合、加工而成,故曰“编 次”;后由施耐庵加以发展、提高。
施耐庵,生平不详,仅知是元末明初人, 曾在钱塘(杭州)生活。
民间传说他曾参与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 军,但无证可考。
《宣和遗事》也涉及水浒故事,从杨志等 押解花石纲、杨志卖刀,依次述及晁盖等 智劫生辰纲、宋江私放晁盖、宋江杀阎婆 惜、宋江九天玄女庙受天书、三十六将共 反、张叔夜招降、宋江平方腊封节度使等, 虽像简要提纲,却已有了系统面目,是 《水浒传》的雏形。
高硕考研-汉硕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题库(3)word文档下载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 2、历史演义二、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著的,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6. 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三、简答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四、论述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第二章《水浒传》一、解释:1、《水浒传》 2、英雄传奇二、填空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2、宋元之际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回、回、回三种。
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将杨家将故事定型化的英雄传奇小说是,叙岳飞抗金故事的英雄传奇小说是。
三、简答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四、论述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解释:1、“吴中四杰” 2、《郁离子》 3、台阁体 4、茶陵派 5、八股文二、填空1、“吴中四杰”是指、、和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2、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
3.明初文名最著的作家是,最擅长创作散文。
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典故出自,作者是。
5、有明一代最擅长八股制义的作家,前数、,后推、胡友信。
2024-2025学年部编版 初三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水浒传》 古典小说的阅读

智多星(神机妙算)、加亮先生(常以诸葛亮自比)
情节串联
智取生辰纲→双用连环计→使时迁盗甲→智赚金铃吊挂→智赚玉麒麟→智取 大名府→智取文安县
人物评价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智取生辰纲
林冲
人物简介
梁山好汉中官逼民反的典型。生性耿直,爱交好汉。 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 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被高俅陷害,被发配 沧州,幸得鲁智深野猪林相救。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 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虞候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 虞候,冒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在梁山泊,吴用使用“激 将法”让他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在 征讨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班师途中得了风瘫,于是 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和 第二天,泼皮们买了酒菜向鲁智深赔礼。大家吃得正高兴,门
尚 外绿杨树上的乌鸦却叫个不停,泼皮欲搬梯子拆掉鸟巢。鲁智
倒 拔
深脱掉外衣,用右手向下搂住树干,左手把住树的上半截,腰
垂 往上一挺,那棵树竟然被连根拔起。
杨
柳
第
八 回
林冲因得罪了高俅,被高俅等人陷害,刺配沧州。陆虞候
· 买通押送公差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鲁智深知道林
被人告发,华阴县县尉中秋夜来史家村捉拿史
进与少华山三好汉
回目
简介
相关故事
发展
写“逼上梁山” 第三回 的英雄各自不 中间依次写了鲁智深、林冲、杨志、晁盖、吴 至四十 同的人生经历 用、宋江、武松、石秀、杨雄、李逵等人落草 六回 和义军小规模 的过程
的联合
宋江三打祝家庄,王英与扈三娘成亲。此后,
第四十 写梁山义军逐 李应、孙立、孙新、朱仝、徐宁、呼延灼、鲁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水浒传》与英雄传奇演化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演化英雄传奇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之类发展而来,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故事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将目光移向民间日常生活和普通人。
继《水浒传》之后,还有《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较有名。
第一节《水浒传》的概况《水浒传》是施耐庵所作,其门人罗贯中在其“的本”(即真本)的基础上又作了一定的加工。
《水浒传》的版本相当复杂。
今知有7种不同回数的版本,而从文字的详略、描写的细密来分,又有繁本与简本之别。
繁本有71回本、100回本、120回本3种。
简本则有102回本、110回本、115回本、124回本等;另外,简本中也有120回本和不分卷本。
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由于它保存了原书的精华部分,在文字上也作了修饰,且附有精彩评语,遂成为清300年间最流行的本子。
现存较早而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水浒志传评林》,有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6月影印本。
第二节《水浒传》的内涵谱写了一曲“忠义”的悲歌。
最能体现作者这一编写主旨的是宋江这一形象。
《水浒传》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仗忠义”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
“全忠仗义”的英雄不能“在朝廷”、“在君侧”、“在干城心腹”,而反倒“在水浒”;“替天行道”的好汉改变不了悖谬现实,而最后还是被这个“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
作者在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以至对“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迷惘。
小说讴歌“仗义疏财,济危扶困”,不仅仅在一般意义上反映了下层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戮力相助”,而且更深刻地反映了由于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道德规范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完整版水浒传

完整版水浒传完整版第六章《水浒传》《水浒传》这一类小说通常被称为英雄传奇以有别于《三国志演义》之类历史演义。
这两类小说有共同点即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两者又有相异点前者一般是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之类发展而来而后者是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成前者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而后者着眼于全面地描写一代兴废或见朝历史前者的故事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后者比较注重依傍史实。
这些不同也就使前者有可能突破历史事实的制约跳出帝王将相、军国大事的圈子将目光移向民间日常的生活和普通的人。
在明代的英雄传奇小说中继《水浒传》之后还有《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较有名。
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水浒传》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
《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都曾提及略谓徽宗宣和年间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兵莫敢撄其锋”后被张叔夜设计招降。
还有的史书记载宋江投降后征方腊。
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
宋末元初人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已完整地记录了人的姓名和绰号并作序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
”同时代罗烨的《醉翁谈录》已著录了如“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话名目。
这显然是一些独立的水浒“小说”。
而《大宋宣和遗事》写了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张叔夜招安、征方腊、宋江受封节度使等笔墨虽然简略但已把水浒故事联缀起来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元代出现了大批“水浒戏”。
今存剧目含元明间作共种剧本全存的仅种。
它们对于宋江、车途等形象的刻画比较集中但性格不很一致也无共同的主题不过“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寨名水滩泊号梁山”的说法大体相同。
这说明宋元以来的水浒故事丰富多彩并正在逐步趋向统一小说戏曲作家们纷纷从中汲取创作的素材而加以搬演。
正是在这基础上产生了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水浒传》。
第六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小说

南宋名将岳飞被朝廷屈杀,后又昭雪平反,前后评 价大不相同,在当时引起社会的关注。说书艺人 喜欢讲述岳飞抗金故事,并受到欢迎。吴自牧 《梦粱录》记载:“又有王六大夫(说书人), 元是御前供话,为幕士请给,讲诸史俱通,于咸 淳年间,敷演《复(福)华篇及〈中兴名将传〉, 听者纷纷,盖讲得字真不俗,记问渊源甚广。‛ 《中兴名将传》就是罗烨《醉翁谈录》中记录的 ‚新话说张(浚)韩(世忠)刘(琦)岳(飞)‛ 故事。
最早将《水浒传》称为英雄传奇的可能是胡 适先生,他在1920年作《〈水浒传〉考证》中指 出,英雄传奇小说流行的原因在于民间固有的 “崇拜草泽英雄的心理”。稍后的郑振铎发挥了 这一点,明确称《水浒传》是‚中国英雄传奇中 最古的著作‛(《〈水浒传〉的演化》);在20 世纪30年代所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他又 专门列出“讲史与英雄传奇”一章。(“讲史演 义”以记叙历史为主体,艺术上追求历史真实。) 英雄传奇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
美国学者李培德的《〈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 叙事体模式》认为,三国和水浒具有各自的叙事 模式。前者的结构是冲突--解决模式,为三条 平行线型,而水浒则是情节连结模式,为环
状链条型,即由一个个环组成系列。
三、语言特色:运用白话,洗炼朴素,明快 生动,富有个性化 《水浒》的语言特色特别鲜明,成就极 高。在长篇中首次使用了口语,此后,长 篇小说的口语化便成为主流。作品以北方 方言为基础,经过提炼加工,成为十分富 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洗炼朴素,明快生 动,色彩浓烈,富有生活气息。
四、突出了忠义的观念,揭示了忠义的悲剧。 1.悲剧的意义:作者对招安持肯定的立场, 是其传统的忠义思想使然。 招安没有好的结果,招安必然带来悲剧, 表现出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 造反者不要想着授官晋爵、封妻荫子、 光宗耀祖,而最好是功成身退、归隐湖山 乡间。
电大小说教学辅导第六章明代英雄传奇小说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教学辅导第六章明代英雄传奇小说教学目的:了解《水浒传》的版本、内容、主要人物形象,掌握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成就,以及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在《三国演义》稍后,出现了以《水浒传》为代表的着重描写英雄人物的传奇小说。
这类小说一般以历史上的真人为原形,常常根据人民群众的愿望和作家自己的理解,进行大幅度的加工,虚构成分较多,学术界称为英雄传奇小说。
《三国演义》“七实三虚”,史实多于虚构,《水浒传》正好相反,有一点史实,绝大部分是虚构,英雄传奇小说与演义小说的区别正在于此。
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作者和版本一、成书过程《水浒传》故事最早的题材来源是北宋末年发生在我国北方的以宋江为首的一次农民起义。
《宋史》卷二十二《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引文见《宋史》中华书局1975)。
《宋史》卷三百五十一《侯蒙传》云: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引文见《宋史》中华书局1975)其他还有正史《宋史》中的《张叔夜传》和野史《东都事略》、《三朝北盟会编》等均有类似的记载。
宋江真有其人,大约在宣和二年(1120)率众在山东一带起义。
起义规模不小,一度攻城掠地,声势浩大,搞得宋王朝惶惶不可终日。
后来在朝廷的招抚、镇压之下,起义很快失败。
结局是受招安还是被镇压,史载不一。
据《宋史》卷二十二《徽宗本纪》记载,宋江受招安的时间是宣和三年二月。
但宋江可能降而复叛。
宋代范圭《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云:“方腊之叛,用第四将从军,诸人藉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将兵。
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
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
不愈月,继获,迁武功大夫”。
这段记载中,关于折可存征讨宋江的记载,当属可信。
根据史书记载,折可存班师的时间在宣和四年三月下旬,“捕草寇宋江”的时间必然在宣和四年三月以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和主导倾向: 通过描写众多英雄人物的人生道路、性
格命运,就是他们奋斗、成长,以及最终 失败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社会特定阶 段严峻的历史现实,揭示“官逼民反”, 民不得不反“的历史规律和社会现实,展 现人民群众呼唤英雄、向往平等和谐的社 会秩序的美好愿望。
.
一、小说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揭示 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
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施耐庵作《水 浒传》,在创作过程中得到另一位通俗小 说大师罗贯中的支持与合作。
.
《水浒传》的版本: 版本很复杂,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将常
见版本分为繁本与简本两大系统,以行文描写的 详略为区别的标准: • 繁本:文繁事简本,情节丰富,描写细腻,文学 性强。有71回、100回、120回三种;没有征田虎、 王庆的故事。 • 简本:文简事繁本,叙事简约,细节描写少,文 字比较粗糙。有102回、110回、115回、120回、 124回;有征田虎、王庆的故事。
.
2、第二类好汉的成分很复杂,包括不是直接从事物 质生产的贫民和下层知识分子。鲁智深、武松和 吴用是这类人的代表。
鲁智深:疾恶如仇,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 助,仁爱、豁达大度。 朴实、坦率、卤莽,但又不失机智。
最爱标榜他的有四句诗: • 一是“禅杖打开不平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 二是“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二、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梁山英雄的 形象,显示了豪放的个性和对世俗生 活幸福的追求。
.
1、第一类是已无法生存的农民或与农民社会 角色相类之人的造反。
李逵:彻底的反抗性是他性格的基调。爱憎 分明。对自己的兄弟和受苦的百姓怀有深 厚的感情。坦诚、直率、乐观、粗鲁。
阮小七:追求“快活”,心直口快,不愿受 约束,善于恶作剧取乐,发泄内心苦闷。
.
武松性格的基调:
刚烈正直,神勇好胜, 慷慨重 义,谨慎细致,重人伦;
但个人恩仇观念重,残忍凶狠。
.
.
吴用:智慧的典型,怀才不遇;又 疑心软弱,行事时不择手段。
林冲:安分守己,为人谨慎,逆来 顺受,委曲求全。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第三类是来自地主、贵族阶层。 卢俊义:梁山好汉中智勇双全的人物 杨志:武艺高强,追逐名利,他对于朝
廷的效忠,已经成为无条件的愚忠, 是与家族的荣誉紧密地联在一起的。
.
1、英雄崇拜。从上古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到 水浒英雄,在他们的身上积淀着深厚的英 雄崇拜的民族文化心理。
2、爱国情怀。小说关乎国家和民族存亡的历 史事件为主要内容,歌颂英雄们拯救国家 和民族,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体现出高度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3、阳刚风格。小说英雄群像,大力弘扬了震 撼人心的阳刚风格。
第六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小说的演化
第一节 《水浒传》成书过程、作者与版本 英雄传奇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的一个类型。
诞生于元明之际的长篇巨著《水浒传》是着类小 说的开山之作。“英雄传奇”的命名较为复杂。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对明清时期各种小说类型 的概括,依次为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人情小说、 讽刺小说、狭邪小说、公案侠义小说、谴责小说 等等,惟独不见英雄传奇小说。而对《水浒传》 的论述则穿插于“元明传来之讲史”一章中,与 《三国演义》并列。
.
三、元代水浒杂剧时期 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水浒
戏有30余种。现存6种,存于《元曲选》 和《脉望馆古今杂剧》中;另存剧目 20余种。 无名氏作《鲁智深喜赏黄花峪》,有 “寨名水浒,泊号梁山”,而《宣和 遗事》只有“太行山梁山泊”一语。
.
《水浒传》的作者:
《水浒传》的作者问题,历来众说纷纭, 也是水浒研究中的疑难问题之一。或说罗 贯中,或说施耐庵,或说施作罗编,或说 施作罗续,大抵不出罗贯中、施耐庵两人。
.
一《水浒传》的题材也有一定的史实依据 •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曾爆发了以宋江
为首领的农民起义。《宋史·徽宗本纪》: 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
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张叔夜招降之。 • 宋·王偁《东都事略·侯蒙传》:
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 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 《宋史·侯蒙传》:
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
二、宋江起义的故事在民间流播 从宋江起义到《水浒传》成书,其间300余年,宋江起义的
事迹被染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 • 南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所记的目录中,有公案
类:“石头孙立”;朴刀类“青面兽”;杆棒类“花和 尚”、“武行者”等。 • 南宋遗民龚开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元初周密《癸辛 杂识续集》)第一次完整地记录了三十六人的绰号,并且 他在序言中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虽有 高人李嵩辈传写,士大夫亦不见黜。余年少时壮其人,欲 存之画赞。”其时宋江故事盛行,不仅有人画像,还有一 些地位不低的士大夫参与其间。
.
最早将《水浒传》称为英雄传奇的可能是胡 适先生,他在1920年作《〈水浒传〉考证》中指 出,英雄传奇小说流行的原因在于民间固有的 “崇拜草泽英雄的心理”。稍后的郑振铎发挥了 这一点,明确称《水浒传》是“中国英雄传奇中 最古的著作”(《〈水浒传〉的演化》);在20 世纪30年代所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他又 专门列出“讲史与英雄传奇”一章。(“讲史演 义”以记叙历史为主体,艺术上追求历史真实。) 英雄传奇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
.
第二节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与主题
《水浒传》问世后,明清时期对其认识, 主要有两种说法:忠义说;“诲盗”说。 建国以来《水浒》研究的历程,大体可分为 三个阶段: 1、文革前:农民起义说 2、文化革命阶段:投降说 3、新时期以来的研究,主要有“市民说”、 “忠奸斗争”说等。
.
还有“复仇思想”说 ;“赞美英雄独立、自 强,宣扬平等、大同理想”说(这是近年 来海外华人学者提出的。认为作品记叙了 各类英雄人物独立、自尊的品格个奋斗、 成长的历程,并站在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 立场对传统的大同、平等的社会理想加以 认同和赞美。)还有“乱世英雄”说、 “侠义”精神、宗教意识、“游民意识” 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