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浒传》与英雄传奇小说
四大传奇 名词解释

四大传奇名词解释
四大传奇指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1.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中心,展现了封建社会后期的衰落和上层社会的虚伪与荒谬。
2.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一部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融合了佛教、道教和民间传说,寓意着人性的矛盾与修行的意义。
3.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的一部英雄传奇小说,描写了宋朝末年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抗金故事,以歌颂他们的英勇和忠诚。
4. 《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历史小说,描述了中国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战争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被誉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中国古代⽂学史笔记《⽔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浒传》类⼩说通常被称为英雄传奇,与《三国志演义》类历史演义⽐较:(⼀)共同点即主要⼈物和题材都有⼀定历史根据。
(⼆)相异点:1.前者⼀般从宋元⼩说话本中“说公案”、“朴⼑、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类发展来;后者由“讲史”话本演化⽽成。
2.前者重塑造⼀个或⼏个传奇式英雄⼈物;后者重描写⼀代兴废或见朝历史;3.前者故事虚多于实,甚⾄主要出于虚构;后者⽐较注重依傍史实。
4.使前者有可能突破历史事实制约,跳出帝王将相、军国⼤事的圈⼦,将⽬光移向民间⽇常的⽣活和普通的⼈。
第⼀节《⽔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浒故事的流传与发展。
(⼀)南宋宋江故事在民间⼴泛流传。
(⼆)宋末元初龚开作《宋江三⼗六⼈赞》完整记录36⼈的姓名和绰号;罗烨《醉翁谈录》著录如“青⾯兽”、“花和尚”、“武⾏者”等说话名⽬,显然是独⽴⽔浒“⼩说”;《⼤宋宣和遗事》写杨志卖⼑、智取⽣⾠纲等,笔墨虽简略,但已把⽔浒故事联缀,展现《⽔浒传》原始⾯貌。
(三)元⼤批“⽔浒戏”。
对宋江等形象刻画较集中,但性格不很⼀致,⽆共同的主题,不过“三⼗六⼤伙,七⼗⼆⼩伙”、“寨名⽔滩,泊号梁⼭”说法⼤体相同。
⼆.《⽔浒传》作者,明代有四种说法:(⼀)嘉靖间最早著录此书的⾼儒《百川书志》题作“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同时郎瑛《七修类稿》有类似记载。
(⼆)⽥汝成《西湖游览志徐》、王圻《稗史汇编》等认为罗贯中作。
(三)万历间胡应麟《少室⼭房笔丛》中说施耐庵作。
(四)明末清初⾦圣叹《第五才⼦书⽔浒传》提出施作罗续说,即“施耐庵《⽔浒正传》七⼗卷”,后30回是“罗贯中《续⽔浒传》之恶札也”。
⽬前学者多从第⼀说。
三.《⽔浒传》版本。
(⼀)7种不同回数版本,⽽从⽂字详略、描写细密来分,有繁、简本之别:繁本有71回本、100回本、120回本3种;简本则有102回本、110回本、115回本、124回本等;另,简本中也有120回本和不分卷本。
第二章 《水浒传》与明代英雄传奇小说

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
这批英雄,有阮氏三雄、张横、张顺、李逵、鲁智深等一批
出身下层的起义者。 也有原来处于社会中上层和隶属于封建营垒中的人物,他们 因遭受迫害而不得不加入到义军中,成为其中的坚定一员, 如林冲。
李贽评宋江:
第二节、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一)、《水浒传》的内容(以百二十回本为例): 小说主要描写梁山起义全过程。120回本可分三个部 分: 一(1--71回):起义的发生和发展,写108条好汉 被逼上梁山的经过,主要是梁山好汉的个人英雄传 奇故事。 二(72--82回):义军同官军对抗、受招安的经过, 写梁山好汉集体传奇故事。
个绰号。宋江却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
、及时雨、呼保义。而他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
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
《水浒传》第18回: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 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 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 义黑三郎。 ……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 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 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 ,便留在庄上馆住,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 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人问他求 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 是周全人性命。……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 作及时雨。
简本:
简本一般都有平田虎、王庆两传,一般认为是繁本 的节本,而不是由简本发展成繁本。其文字简陋、 缺乏文学性。现在只是作为研究资料来使用。
现在通行的本子
经典:第六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小说

7
《水浒传》的版本: 版本很复杂,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将常
见版本分为繁本与简本两大系统,以行文描写的 详略为区别的标准: • 繁本:文繁事简本,情节丰富,描写细腻,文学 性强。有71回、100回、120回三种;没有征田虎、 王庆的故事。 • 简本:文简事繁本,叙事简约,细节描写少,文 字比较粗糙。有102回、110回、115回、120回、 124回;有征田虎、王庆的故事。
10
《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和主导倾向: 通过描写众多英雄人物的人生道路、性
格命运,就是他们奋斗、成长,以及最终 失败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社会特定阶 段严峻的历史现实,揭示“官逼民反”, 民不得不反“的历史规律和社会现实,展 现人民群众呼唤英雄、向往平等和谐的社 会秩序的美好愿望。
11
一、小说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揭示 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
2
1、英雄崇拜。从上古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到 水浒英雄,在他们的身上积淀着深厚的英 雄崇拜的民族文化心理。
2、爱国情怀。小说关乎国家和民族存亡的历 史事件为主要内容,歌颂英雄们拯救国家 和民族,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体现出高度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3、阳刚风格。小说英雄群像,大力弘扬了震 撼人心的阳刚风格。
1
最早将《水浒传》称为英雄传奇的可能是胡 适先生,他在1920年作《〈水浒传〉考证》中指 出,英雄传奇小说流行的原因在于民间固有的 “崇拜草泽英雄的心理”。稍后的郑振铎发挥了 这一点,明确称《水浒传》是“中国英雄传奇中 最古的著作”(《〈水浒传〉的演化》);在20 世纪30年代所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他又 专门列出“讲史与英雄传奇”一章。(“讲史演 义”以记叙历史为主体,艺术上追求历史真实。) 英雄传奇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
古典名著阅读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古典名著的回目多对仗工整、内容丰富,且不同名 著之间也可对仗。如:以《西游记》中的“黄狮精 虚设钉钯宴”为上联,可用《红楼梦》中的“白玉 钏亲尝莲叶羹”作下联。 现有一个上联: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说的是张 示例1:花和尚大闹野猪林 故事情节: 飞饮酒,假作贪杯轻敌,引张郃来战,又暗派兵将 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途经野猪 断张郃后路,并反劫三寨的故事。 林。两位押解差役受高俅指示,欲害林 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相关内容,对出下联。 冲性命。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林冲至野 并简述其故事情节。 示例2: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故 猪林,在关键时刻救下林冲。 花和尚 唐三藏 野猪林 事情节:唐僧师徒西去取经,来 火焰山 路阻 败走 大闹 到火焰山前,酷热难当,无法前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孙悟空借来芭蕉扇,扇灭大 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才得顺利西 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水浒传》和《西游记》都是我国长篇 ① 体小说的代表作品。《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 小说,讲述了一系列英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 神庙、 ② 浔阳楼题反诗等。《西游记》 是一部神魔小说,孙悟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①章回体 他因 ③ 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后追 ②宋江 ③ 大闹天宫 随唐僧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大业。 二人不分胜负, 2、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被王伦等人制止 林冲道:“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 (或“杨志前往 又吃他走了。”小校道:“虽然不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 东京,林冲如愿 林冲投靠梁山,王 抵当。”林冲道:“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 伦担心会强占梁山, 坐了梁山第四把 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只见那汉子生得七尺五六 交椅”)。 于是刁难林冲交纳 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林冲正没好气,……抢将 “ 投名状”。 来斗那个大汉。林冲的绰号是什么?“那汉子”是谁?林冲 “斗那个大汉”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绰号: 那汉子:____ 原因:_______ 结果:_____
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

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明代四大奇书资料,希望对你有用!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的杰作《三国演义》,以历史为结构的形式,陈寿的《三国志》已为它奠定了基本框架。
作者叙说三国故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国故事总与其它两国有内在的联系。
诚如毛宗岗《读三国志法》所说的:“《三国》一书,有首尾大照应,中间大关锁处”;“自首至尾,无一处可断”。
这种结构形式在西方的历史小说中是罕见的,研究者称之为绳辫式结构。
英雄传奇的典范《水浒传》,其结构形式,用金圣叹的术语,叫做“鸾胶续弦法”,即描写一个人物的经历时,与互不相识的另一个人物在特定的场合相遇,从而引出另一个人物的故事。
例如,鲁智深倒拔杨柳树引出林冲,宋江于柴荣家中一绊引出武松。
此种结构的关键,在于精心构思一个特定的场合,使一个人物故事过渡到另一个人物故事,必须自然而巧妙。
用今人的概括,《水浒传》乃是扣环式结构:一个或二三个好汉的故事叙说完毕,自然地引出另一个或二三个好汉的故事,环环相扣,最后一百零八个好汉聚义梁山。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总结得好:“《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
至于中间事迹,又逐段自成文字。
”神魔鬼怪小说的翘楚《西游记》,其故事情节由三个部分组成:孙悟空的出世、学艺和造反;取经缘由和唐僧来历;唐僧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历程。
由于受原来唐僧西天取经故事题材的限制,《西游记》采用了单线发展的纵式结构。
但作者凭其高超的艺术手腕,把错综复杂、光怪陆离的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巨大结构中,人们称之为珠链式结构。
人情世态小说的首创者《金瓶梅词话》,其结构特点是透过家庭看社会、人生和时代。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景阳冈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也是大型龙山文化遗址。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浒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
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
实用文档
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
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
实用文档。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水浒传》类小说通常被称为英雄传奇,与《三国志演义》类历史演义比较:(一)共同点即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历史根据。
(二)相异点:1.前者一般从宋元小说话本中“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类发展来;后者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成。
2.前者重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英雄人物;后者重描写一代兴废或见朝历史;3.前者故事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后者比较注重依傍史实。
4.使前者有可能突破历史事实制约,跳出帝王将相、军国大事的圈子,将目光移向民间日常的生活和普通的人。
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一.水浒故事的流传与发展。
(一)南宋宋江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二)宋末元初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完整记录36人的姓名和绰号;罗烨《醉翁谈录》著录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话名目,显然是独立水浒“小说”;《大宋宣和遗事》写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等,笔墨虽简略,但已把水浒故事联缀,展现《水浒传》原始面貌。
(三)元大批“水浒戏”。
对宋江等形象刻画较集中,但性格不很一致,无共同的主题,不过“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寨名水滩,泊号梁山”说法大体相同。
二.《水浒传》作者,明代有四种说法:(一)嘉靖间最早著录此书的高儒《百川书志》题作“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同时郎瑛《七修类稿》有类似记载。
(二)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徐》、王圻《稗史汇编》等认为罗贯中作。
(三)万历间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说施耐庵作。
(四)明末清初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提出施作罗续说,即“施耐庵《水浒正传》七十卷”,后30回是“罗贯中《续水浒传》之恶札也”。
目前学者多从第一说。
三.《水浒传》版本。
(一)7种不同回数版本,而从文字详略、描写细密来分,有繁、简本之别:繁本有71回本、100回本、120回本3种;简本则有102回本、110回本、115回本、124回本等;另,简本中也有120回本和不分卷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揭示了起义的原因——乱自上作,官逼民 反,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社会黑暗。
小说以北宋末年为背景,揭露的封建社会 黑暗现象,具有普遍意义。
作品把高逑发迹的故事安排在全书开端具 有深刻的用意。
金圣叹第一回总批评:“盖不写高逑,便 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 八人,先写高逑,则是乱自上作也。”
70回本保留了原著的主要精华,结构也完 整,且文字更加洗练,并加了系统的评点 文字,从而成为自清以来流传最广的本子。
重大“ 要学水 的出浒 评版” 点《研 本水究 。浒最
会好 评的 》本
,子 集是 中北
了京
其以人 它“民 版天文 本都学 而外出 成臣版 。本社
”《 为水 底浒
本传 ,》 参,
校是
二、武装起义发生、发展至失败原因
高逑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 丑恶和腐朽本质,作为统治集团的典型代 表,是贯穿全书的一条黑线。
高逑原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市井 无赖,只因踢得一脚好气球,得到皇帝宠 信,“没半年时间,直抬举他做到殿帅府 太尉职事”,从此倚势逞强,无恶不作。
高逑的发迹,揭示了统治者用人制度的腐 朽没落。
稍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王圻《稗 史汇编》记为罗贯中作。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说武林(杭州) 施耐庵作。
由此判断:此书当由罗贯中将说话、戏剧 中水浒故事综合、加工而成,故曰“编 次”;后由施耐庵加以发展、提高。
施耐庵,生平不详,仅知是元末明初人, 曾在钱塘(杭州)生活。
民间传说他曾参与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 军,但无证可考。
《宣和遗事》也涉及水浒故事,从杨志等 押解花石纲、杨志卖刀,依次述及晁盖等 智劫生辰纲、宋江私放晁盖、宋江杀阎婆 惜、宋江九天玄女庙受天书、三十六将共 反、张叔夜招降、宋江平方腊封节度使等, 虽像简要提纲,却已有了系统面目,是 《水浒传》的雏形。
元代以“水浒”为题材的杂剧不断涌现, 水浒故事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梁山英雄的成份,有“帝子神孙,富豪将 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 子”,几乎没有真正的农民。
小说的基础,主要是市井文艺“说话”, 反映了市井阶层的趣味和人生向往。
3、版本
色繁 节全简 分 加本 描部本 为 工多 写故内 简 。有 少事容 本
具 。,已 系 体 但较 统 描 文全 和 写 字面 繁 , 简, 本 文 单基 系 字 粗本 统 也 糙包 。 多 ,括 润 细了
由此自上而下构成一个势力网,对中下层 官吏,民众进行残酷的欺诈压迫,使他们 求生不得而不得不反。
从高逑上台始,王进亡命延安府,林冲刺 配沧州道,杨志流落汴京城,都是高俅的 直接迫害。
之后,又和梁山泊势不两立,是封建王朝 中主张和执行征讨最力的人。
形成一条无形的黑线,将中央到地方的大 小贪官污吏串联起来。
《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 官兵莫敢撄其锋。”
《东都事略·候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 行河朔,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 人。”写出了当时起义军所向披靡,锐不 可当的强大气势。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朝纲要》、 《三朝北盟汇编》、《东都事略》等官、 私史书俱有零星记载。
大致可知: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 三十六人,一度“横行齐魏”,“转略十 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后在海州被张叔 夜伏击而降。
第五章
一、作者及成书的过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
历来众说纷纭,有“元人施耐庵编”、 “罗贯中编撰”、“施耐庵本,罗贯中编 次”、“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 “施耐庵编,罗贯中续”等多种说法。
明·高儒《百川书志》所载《忠义水浒传》 一百卷是《水浒传》的祖本,其题署“施 耐庵本,罗贯中编次”较为可信。
同时人郎瑛《七修类稿》:“《三国》、 《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 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 施耐庵的本。”
(1)、百回本: 明万历年间翻刻的“天都 外臣序本”《忠义水浒传》、稍后有杭州 “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 浒传》。
( 2)、百二十回本:明天启、崇祯之间的 “杨定见本”。增加了征田虎、王庆的故 事。
( 3)、七十回本:明末崇祯十四年(1641) 左右,金圣叹的“贯华堂本子”。
金圣叹删去了《水浒传》71回大聚义后的 情节,卷首另加引子,结尾处将“梁山泊 英雄排座次”改为“卢俊义惊恶梦”,水 浒一百零八个英雄被一网打尽而结束。
反映封建社会农民武装起义的小说,艺术 地概括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至失败的全 过程。
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官逼民 反”;歌颂了起义英雄,通过他们不同反 抗道路的描写,表现了起义由零散的复仇 发展到燎原大火的过程;
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只反贪 官,不反皇帝”的“忠义”思想,导致他 们走向“受招安”的失败之路。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 发现了一些有关施氏的资料,对其生平有 较详细的说法,然可疑之处颇多。
《水浒传》的完成,约比《三国演义》迟 二、三十年。
2、成书过程
〔1〕、《水浒传》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 江起义。
《宋史》之《徽宗本纪》、《侯蒙传》、 《张叔夜传》等史料均有简略记载。
《宋史·徽宗本记》:“淮南盗宋江等犯 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东京、江北,入 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水浒英雄也由传说的36人发展到72人,又 到108人,描写接近了《水浒传》的规模。
自宋元始,水浒故事以说话、戏剧的形式, 在民间愈演愈盛,显然投合了老百姓的心 理与爱好。
《水浒传》在广泛的民间流传的基础上, 最后经文人加工而成。
与《三国演义》不同,《水浒传》的人物 和故事,基本都是出于艺术虚构。除了 “宋江” 人名和反政府武装活动的大框架 外,与历史上宋江起义的事件没有多少关 系。
〔2〕、宋江等人事迹演变为民间传说。
龚开作(宋末元初人)《宋江三十六赞》记载 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序中说:“宋 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可见, 当时宋江事迹的民间传闻已很盛,龚开所 录三十六人,未必与历史人物相符。
罗烨《醉翁谈录》记载,当时已有“石头 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 行者”等说话名目,显然是一些分别独立 的水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