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明代英雄传奇小说

合集下载

明清传奇小说

明清传奇小说

明清传奇小说明清传奇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明朝,并在清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这类小说以历史故事和传说为素材,以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为基础,融合了戏曲元素,通过生动的描述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在中国文学史上,明清传奇小说独树一帜,被誉为古代小说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明清传奇小说的特点、代表作品和影响等方面内容。

一、明清传奇小说的特点明清传奇小说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虚构性强:明清传奇小说往往以历史故事和传说为背景,但大多数情节和人物都是虚构的,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新演绎和虚构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想象力。

2. 文学与戏曲的结合:明清传奇小说融合了文学与戏曲的元素,描写生动活泼,语言风格独特。

其叙事方式模仿戏曲,常采用唱、念、做、打的方式,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 爱情与江湖:明清传奇小说中,爱情和江湖题材常常成为主要内容。

爱情故事中充满了悲情和唯美色彩,江湖传奇则强调英雄豪杰的形象,展现了江湖风云的动人场景。

4. 形式多样:明清传奇小说在形式上也非常多样化。

有的小说采用长篇叙事形式,如《西游记》;有的则以短篇的方式展现故事,如《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等。

二、明清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明清传奇小说有很多优秀的代表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1. 《西游记》:这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西游记”进行了巧妙改编。

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主线,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仙侠元素,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经典形象。

2. 《红楼梦》:这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小说,作者曹雪芹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通过对贾府和林家等世家的描写,展现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小说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社会讽刺而成为经典之作。

3. 《水浒传》:这是一部以梁山泊北伐为主线的英雄史诗小说,作者施耐庵。

小说讲述了宋江等梁山好汉的不屈不挠、义薄云天的故事,展现了普通百姓对抗封建统治的英勇斗争。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

清代小说的四大类别:
拟古派 所谓拟古,是指模拟六朝的志怪小说,或模拟 唐朝的传奇小说 《聊斋志异》 讽刺派 在小说中寄寓讥讽 。《儒林外史》
人情派 叙述的是些风流放纵的故事,在悲欢离合之中, 写炎凉的世态。 《红楼梦》
侠义派 一般是叙侠义之士,除盗平叛的故事。而书中 又以名臣大官,总领一切。
李宝嘉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古典小说艺术的高峰。
谢谢欣赏!
2.神魔小说
含义: 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 想。 代表作品: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 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影响较大的一部。 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董说的《西游补》
3.世情小说
含义: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 态人情的小说。
《三国演 明初 义》
《水浒传》明代
施耐 庵
北宋末年以宋江等36人 为首的一场波澜壮阔的 农民起义,突出了“官 逼民反”的进步主题。
中国四大名著 之一,是中国 历史上最早用 白话文写成的 章回小说之一。
《西游记》明代
吴承 恩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去西 天取经的艰难历程
中国四大名著 之一
明代话本和拟话本:
(一)话本盛行的原因:
《官场现形记》
四 大 谴 责 小 说
吴沃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
《孽海花》
刘鹗
《老残游记》
清代小说著作
著作 作者 时间 内容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由盛而衰的过程为背景,以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为中心,表现了具有叛逆倾 向的青年与传统思想的尖锐 冲突,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 社会的必然趋势。 意义 中国古代四 大名著之 一 ,我国 古典小说艺 术的高峰

明代文学概论

明代文学概论

目录明代文学/1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1第一节城市文化的形成/1第二节明代文学的哲学基础/2 第三节俗文学的发展/4第四节流派发展/6第二章明代诗文/8第一节明初诗文/8第二节中期诗文/9第三节晚期诗文/10第三章三国演义/11第一节成书过程和作者/11第二节情节和主旨/13第三节人物形象/16第四节艺术成就/18第四章水浒传/21第一节成书过程和作者第二节思想意蕴/21第三节人物形象/25第四节艺术特征/26第五节影响/30第五章明代杂剧流变/30第一节明初杂剧/31第二节中后期杂剧/34第三节徐渭/34第六章明代传奇/33第一节明初传奇/34第二节三大传奇/34第三节沈汤之争/35第七章汤显祖/37第一节生平思想/37第二节临川四梦/38第三节牡丹亭/40第八章西游记/45第一节故事源流/45第二节故事构架/46第三节形象分析/48第四节艺术元素/48第九章金瓶梅/58第一节思想内容/48第二节人物分析/51第三节文学地位/53明代文学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二个高潮。

如果说,元代戏曲是这个高潮的开始,那么,明代文学则是一个突变。

文学观念、文学内容、文学形式和审美趣味都发生突变的时代。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重点:明代文学的文化背景;哲学基础;俗文学主流明代文学发展的走势,是一个先抑后扬态势。

以嘉靖年间(1522 ——1566年)为界,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准备期;后期为文学突变期。

前期,回归期。

即对儒学文艺观的回归。

社会由乱而治。

(虽然明初的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出现了一批有忧患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的作家,也产生了一批崇尚雄健、具有阳刚之美的作品。

最有代表性的是长篇小说。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给文坛带来了短暂的繁荣。

)随着明初经济复苏,社会相对稳定,再加之政治上的特务统治和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学控制,增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

无奈文人向古人乞讨人们转向对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欣赏。

明代文学归纳汇总

明代文学归纳汇总

明代文学归纳汇总第一章:明代诗歌:1、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的是(2013.10):高启刘基写的最好的文章类型是(2015.10):寓言性杂文高启的诗众体兼工,最长于(2015.10):七言歌行明代堪称“诗人之翘楚”的是(2015.10):高启明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诗人是(2012.10单选):高启2、台阁体明永乐到成化数十年间,诗歌发展进入了一个低谷,当时的流行诗风,在朝者为“台阁体”,在野者为(2013.01):“性理诗”茶陵诗派(2009.10名解):茶陵(今属湖南)人李东阳,成化至弘治年间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鹜,形成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明代宣扬“真诗乃在民间”的诗人是(2015.10单选):李梦阳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四人被称为(2014.04单选):弘正四杰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

市民色彩,以唐寅、祝允明诗歌为代表。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号(2012.10单选):六如居士唐寅《把酒对月歌》。

祝允明《丁未年生日序》,自我意识觉醒。

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李攀龙文集的名称是(2014.04单选):《沧溟先生集》明代后期诗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由他提出。

竟陵派诗歌:竟陵派的小品文特色是(2013.10):孤峭幽冷,深曲寂静明代散曲:魏良辅:被称为“昆曲之祖”的戏曲家是(2013.10和2012.10单选):魏良辅梁辰鱼:散曲集《江东白苧》全部用昆曲写成,大为流行,被称为“白苧派”。

开创集曲、犯调等新形式,很快成为散曲的主流。

代表明代散曲最高成就作家:王磐、陈铎、冯惟敏、杨慎王磐:《西楼乐府》,北曲之冠陈铎:时人称为“乐王”。

《滑稽余韵》展示民俗风情,是难得的社会风俗材料。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水浒传》这一类小说通常被称为英雄传奇,以有别于《三 国志演义》之类历史演义。 这两类小说有共同点,即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 据。两者又有相异点:前者一般是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 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 之类发展而来,而后者是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成;前者以 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而后者着眼于全 面地描写一代兴废或见朝历史;前者的故事虚多于实,甚至 主要出于虚构,后者比较注重依傍史实。 这些不同也就使前者有可能突破历史事实的制约,跳出帝王 将相、军国大事的圈子,将目光移向民间日常的生活和普通 的人。在明代的英雄传奇小说中,继《水浒传》之后,还有 《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较有名。
人生的“至情”论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牡丹亭》的题材渊源 人物性格冲突 浪漫主义风格 文化警示意义

“临川四梦”中的另外三部戏
《紫钗记》 《南柯记》 《邯郸记》

“四梦”之比较
汤显祖的影响

汤显祖影响下的剧作家

汤剧的社会影响
“临川四梦”的演出与传播

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神魔小说流派的形成

《封神演义》 《西游记》等神魔小说的影响
第九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所谓世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 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 小说涉及世情,自可溯源到魏晋以前,但从晚明批评界开始 流行的“世情书”的概念来看,主要是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 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起, 学术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说(或称人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 情的长篇。于是,鲁迅称之为“最有名”的《金瓶梅》,就 常常被看作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之后,明清两代的世情 小说,或着重写情爱婚姻,或主要叙家庭纠纷,或广阔地描 绘社会生活,或专注于讥刺儒林、官场、青楼,内容丰富, 色彩斑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1)《词综》的编者是()。

•A张惠言•B龚翔鳞•C朱彝尊•D周济正确答案:C(2)明代卓人月认为“我明一绝”的是()。

•A民歌•B散曲•C传奇•D诗歌正确答案:A(3)明末传奇形成了以沈璟为代表的()。

•A吴江派•B骈俪派•C吴州派•D临川派。

正确答案:A(4)《三国演义》在叙事方式上以()为主。

•A限知限能•B视角转换•C全知全能•D扇形网状正确答案:C(5)明代传奇《浣纱记》描写的是()。

•A范蠡、西施的故事•B申纯、王娇娘的故事•C潘必正、陈妙常的故事•D裴舜卿、李慧娘的故事正确答案:A(6)以“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概括《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的学者是()。

•A梁启超•B鲁迅•C胡适•D郑振铎正确答案:B(7)钱谦益入清以后的作品收在()。

•A《日知录》•B《有学集》•C《初学集》•D《谈龙录》正确答案:B(8)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

•A浙西词派•B常州词派•C阳羡词派•D稼轩词派正确答案:B(9)将以玄奘为中心的历史事件衍化为文学形态故事的是()。

•A《大唐西域记》•B《唐三藏西天取经》•C《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D《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正确答案:D(10)袁枚的诗歌理论主张()。

•A神韵说•B肌理说•C格调说•D性灵说正确答案:D(11)明代作家归有光属于()。

•A茶陵派•B竟陵派•C公安派•D唐宋派正确答案:D(12)渔洋山人是()的号。

•A王夫之•B王世贞•C王士禛•D王沂孙正确答案:C(13)徐渭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的作品是()。

•A《雌木兰》•B《渔阳弄》•C《玉禅师》•D《女状元》正确答案:B(14)作者自称其写作目的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作品是()。

•A《长生殿》•B《清忠谱》•C《红楼梦》•D《桃花扇》正确答案:D(15)()的《圆圆曲》描述了陈圆圆的经历。

•A吴伟业•B钱谦益•C朱彝尊•D汪中正确答案:A(16)《陶庵梦忆》是明代文学家()的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选择题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选择题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选择题汇总1.秦观词作内容绝大多数是儿女柔情,秦观词被称为淮海词的特色是轻柔婉约2.杨万里诚斋体诗最为出色的是绝句,“诚斋体”诗中最为出色的诗体是七言绝句3.宋初以杨亿为代表的重要文学流派和风格是西昆体,其艺术风格是华丽典雅4.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在诗歌方面是江湖诗派宗师,刘克庄的诗歌创作主张是调和江西体和晚唐体以,戴复古是江湖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集中数量占一半的是五律5.杨维桢诗世称铁崖体,风格香艳绮靡6.元好问诗歌的艺术风格主要是悲凉雄健7.竟陵派因其首领是钟惺和谭元春,其风格是幽深孤峭。

明代竟陵派的文学主张是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

8.李贽文学主张的核心是童心说9.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神韵说10.姚鼐散文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备互容,将三者融合落实到实处的散文主张是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11.李玉传奇的基本特征是往往关注现实问题,有感而发,《清忠谱》是代表李玉戏剧最高成就的作品12.黄遵宪1897年将自己的诗命名为新派诗13.清末民初诗人樊增祥、易顺鼎被冠以“中晚唐诗派”的原因是其诗风近于晚唐温李14.王禹偁的文论观点之一是有言有文15.欧阳修散文基本风格是平易流畅16.苏轼于熙宁年间写诗对新法弊端进行讽谏,遭新党中小人陷害而引发的事件是乌台诗案17.北宋晏殊主要是以词传名,被称为富贵词人,其词集名为《珠玉词》18.姜夔--白石词所创立的词派是清雅词派,其艺术风格“清空”、“骚雅”19.严羽《沧浪诗话》提出的著名诗论观点是别材别趣20.陆游堪称古代作家中多产的诗人,其诗歌收入《剑南诗稿》的是9200多首21.永嘉四灵推崇的唐诗,实际上是晚唐诗22.元杂剧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的是《柳毅传书》23.《陈州粜米》是公案剧24.元代“四大传奇”的共同创作倾向是宣扬道德教化25.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风流倜傥,桀骜不驯26.寺公大师创作的《醉义歌》是辽诗中最长的诗27.《张协状元》对后来传奇作品的开创性贡献是创制以生、旦为主而各领一条线索的剧情结构28.明初高启的诗歌风格是豪放29.明代“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30.宋濂散文成就最高的是传纪文,是明初“道统”文学观念的代表人物31.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游戏说32.明代长篇小说《木寿杌闲评》是历史演义33.吴江派戏剧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场上之曲34.沈德潜的诗歌创作主张是师法唐诗35.陈维崧的词风是师法苏轼、辛弃疾,豪放苍凉36.与晚明公安派思想相近的是性灵说37.《荡寇志》的题材类型是英雄传奇小说38.目前《红楼梦》的通行版本是程乙本39.与《长生殿》题材相同的是《梧桐雨》40.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三项衡量标准是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41.辛亥革命期间,“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狱中赠邹容》中的名句是临命须掺手,乾坤两只头42.南社中风格独特的诗人苏曼殊被誉为革命和尚43.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柳开, 穆修是先驱者44.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颇有影响,其散文最擅长的是议论说理,析理透辟45.吕本中是第一个用宗派观念论诗人群体的人,他率先提出的诗派名称是江西诗派46.柳永词赢得“凡有井水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所指的是俚俗词47.文天祥是著名的遗民作家,其诗歌代表作《过零丁洋》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8.《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妓女49.散曲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新奇之处在于采用反讽手法50.<琵琶记》的创作动机是为了提倡风化,宣扬贤孝51.明代传奇剧《红梅记》的取材来源是《剪灯新话》52.在明代传奇中,经过魏良辅改造的声腔是昆山腔53.章回小说的起源是“讲史”54.《三国演义》最为流行的本子是《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55.《桃花扇》的基本故事是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56.《聊斋志异》的文体类型是文言短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王冕这个人物是保持人格独立,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士人的代表57.欧阳修作诗以气格为主,宋诗风气为之一变,其诗体被称为古文体58.苏轼的雅号是东坡居士,苏轼词的基本特点是诗为词59.曾巩素以见称的散文风格是古雅平正60.朱敦儒的词自成一体,被称为樵歌体61.张炎在《词源》中提出的词论观点是清空骚雅说62.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大晟词派63.李清照词论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是别是一家64.吴文英梦窗词主要的艺术特点之一是章法绵密,吴文英词集的名称是《梦窗词》65.刘辰翁《须溪集》收词三百五十余首,所作时段大半为南宋后期66.清人庄仲方在《金文雅序》中所说的“借才异代”是指由宋入金的文士67.元好问《中州集》中所说的“国朝文派”是指金代作家68.元杂剧作家白朴的著名杂剧作品《梧桐雨》属于历史剧69.元代散曲作家贯云石的散曲集是酸斋乐府70.元代作家虞集的诗歌主张是宗唐宗古71.元代“四大传奇”荆、刘、拜、杀四剧的共同创作倾向是宣扬道德教化72.明初诗坛以高启、杨基、张羽、徐贲为代表的诗派是吴诗派73.明代刘基的诗歌风格是沉郁(学杜甫)74.明代竟陵派的文学主张是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75.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的起源是说铁骑儿76.具有“征田虎、王庆情节”的《水浒传》的版本是袁无涯刊本77.明代前期传奇剧的思想倾向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78.就诗歌的体裁而言,吴伟业的“梅村体”指的是七言歌行79.在诗歌创作理论方面,袁枚提倡的是性灵说80.纳兰性德在词的创作上最为推崇的是南唐李煜,代表清词最高成就的作家。

明朝的小说流派

明朝的小说流派

明朝的小说流派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魅力与活力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有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繁荣,还涌现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在明朝文学中,小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体,而明朝的小说流派更是丰富多样。

本文将介绍明朝的小说流派及其特点。

一、蒲松龄的奇幻小说蒲松龄是明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以其创作的奇幻小说《聊斋志异》而闻名。

《聊斋志异》描写了各种奇幻离奇的故事情节,其中既有人与妖魔鬼怪的斗争,也有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婚姻问题。

蒲松龄以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和绘声绘色的异常情节,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奇妙的想象空间。

他的作品带有浓烈的奇幻色彩,深受读者的喜爱。

二、冯梦龙的长篇小说冯梦龙是明代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小说代表作有《警世通言》和《喻世明言》等。

这些小说采用了对话和短篇故事的形式,通过精彩细致的描写,讽刺和批评了明代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丑恶。

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的虚伪嘴脸,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冯梦龙在创作中通过对话的形式使故事更具生动性,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活。

三、罗贯中的英雄传奇小说罗贯中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创作了《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经典作品。

他的作品以历史题材为基础,融入了许多传说与神话元素。

《三国演义》通过描绘三国时期各个英雄人物的英勇悲壮,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众生百态;《西游记》则通过描写唐僧师徒取经的旅程,深入探讨了人的修行与自我超越。

罗贯中的作品以其宏大的气魄、丰满的故事线索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四、典籍小说在明朝的小说流派中,也出现了大量以典籍为题材的小说。

明代文人多以古代经典和史书为基础,创作了许多以之为背景的小说。

例如《齐谐》以《左传》为本,刻画了春秋时期齐国的历史变迁;《李渊之治襄阳》以《资治通鉴》为本,描绘了唐太宗李渊在襄阳的治国策略。

这些小说以其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还原,使读者了解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风物。

总之,明朝的小说流派十分丰富多样,无论是奇幻小说、长篇小说、英雄传奇还是以典籍为背景的小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们的思想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第一节英雄小说与演义小说的区别最先注意英雄小说与演义小说的不同并加以区分的是郑振铎先生。

他认为英雄传奇小说与演义小说有三点不同:一是描绘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显示他们的武勇和力量,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寄托作者的情思;二是多撷取民间传说故事。

主要人物和事件,或有历史的影迹,但多为虚构,作家可以充分想象,随心所造,不受历史的拘束;三是多采用纪传体写法,人物多为草泽英雄,可真可幻,若实若虚,而其基本结构格式则是以某一个英雄人物或英雄群像为线索展开故事,铺排历史。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如果以此标准衡量,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无疑是《水浒传》,而我们在演义小说一章中介绍的说岳系统、杨家府系统以及说唐系统的后半也可视为英雄传奇小说。

比如《杨家府演义》,描述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一门五代忠勇保宋的故事,歌颂了他们父死子继、夫亡妻承、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抗击辽和西夏的英雄报国精神。

但是杨业、杨延昭都是名将,是“正史”中有记载的真实人物,而杨业之妻杨氏(佘太君)、之孙杨文广(杨宗保、杨文广)、部将焦赞等也是实有其人的历史人物,因此写他们两代人的故事,明显具有演义小说的性质。

相反,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三代特别是杨门女将佘太君、穆桂英、杨宣娘等人的故事,乃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加工而成(它以前,宋代有其故事流传,如南宋临安说话人即有说《杨令公》《五郎为僧》评话。

金院本中有《打王枢密爨》。

元明两代有许多杨家将故事的戏曲作品,如元杂剧有《昊天塔孟良盗骨》、《谢金吾诈拆清风楼》等。

另外有传为熊大木的讲史小说《北宋志传》)。

因此,又明显具有英雄传奇小说的特点。

除此之外,熊大木《英烈传》也具有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双重性质的特点。

小说从元顺帝荒淫失政起,叙至朱元璋建立明朝、分封诸子止。

除朱元璋外,小说着重写描写徐达、常遇春、刘基等一批“开国元勋”。

所叙故事大都本于史传及野史、笔记,侧重于历史事件和战争过程的一般描写,有明显的模仿《三国志演义》的痕迹。

第二节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一、《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的作者有不同的说法,但不出罗、施二人。

明高儒《百川书志》录《水浒传》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而今所见明刊本,有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撰修”的,有题“中原贯中罗道本名卿父编辑”的。

等等。

总之,或施或罗,或施、罗并署。

然施耐庵有何许人也?笔者所知,至少有四种说法:(1)托名说(胡适);(2)宋末元初《靖康稗史》的编者“耐庵”说;(3)元末明初人江苏白驹场人施彦端(此即近年来所谓有文物发现者);(4)《拜月亭》作者施惠君美说——吴梅、王利器、孙楷第-据传抄本宝敦楼《传奇汇考目》:“施耐庵,名惠,字君承,杭州人。

(著有)《拜月亭旦》、《芙蓉城》《周小郎月夜戏小乔》”。

但以上四说,无一得到学术界公认。

二、《水浒传》的版本版本甚多,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列明清刊本21种。

最早为嘉靖间武定侯郭勋家刻本(武定板),而影响最大者是明末清初金圣叹评本(所谓第五才子书)。

《水浒传》的版本可分繁本(或称文繁事简本)与简本(或称文简事繁本)两大系统。

繁本又有100回本、120回本和71回本三种。

71回本为金圣叹删改本,取《水浒》前70回并将其中“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改为“梁山泊英雄惊恶梦”结束全书。

100回本无田虎、王庆事,120回本增田、王二事。

但简本系统(有115回、120回、125回等)均有田、王二事。

繁简之本,何先何后,目前是众说纷纭。

依其事理,当先简后繁(教材:先繁后简)。

最可信的是繁简本的回目问题。

比如:天都外臣本(繁本)英雄谱本(简本)林教头风雪山神面豹子头判陆谦富安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冲投王庄客向火郓哥打闹授官厅郓哥投知武松武松斗杀西门庆武松杀西门庆……估计是先有简本,后演为繁本;而在演为繁本的过程中先有“渐聚梁山”部分,后加进“征方腊”部分,再后加进“征辽”部分(100回),最后加进“征田虎、王庆”部分,而加进后者时却没有得到细致的加工进而与原有的简本“混为一体”了(“征田虎、王庆”是后来加进去的,明刊本《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传》的名字就说明了这一点)。

袁无涯刊120回《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书》,封面之书:“绣像藏本水浒四传”,所谓四传:1传渐聚梁山;2传征辽;3传征田、王;4传征方腊。

借用袁无涯刊本的说法,其4传演变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1、渐聚梁山2、渐聚梁山-征方腊3、渐聚梁山-征辽-征方腊→演为繁本4、渐聚梁山-征辽-平田虎王庆-征方腊→简本三、《水浒传》的成书过程1、《宋史》、宋李《皇宋十朝纲要》、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宋王偁《东都事略》等史书的零星记载;2、南宋说话人:龚开《三十六人画赞》;罗烨《醉翁谈录》的记载:“小说”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

3、宋末元初话本:《大宋宣和遗事》。

4、元水浒戏:存目33种,存6种:《双献功》《燕青博鱼》《黑旋风负荆》《还牢末》《争报恩》《黄花峪》。

5、明初水浒戏:朱有燉《仗义疏财》、《豹子和尚》两水浒剧。

朱有燉《豹子和尚》剧,列36将,与《宣和遗事》同(亦有小异处:如朱作“玉麒麟李义”,《宣》作“李进一”或“卢进义”;朱作“柴俊”,《宣》作“柴进”;朱作“铁大王晁盖”,排名第二,且未言死,《宣》作“铁天王”,排名最后,死后由“一丈青张横”足36人数)而不同于《水浒》,说明朱有燉剧作题材来自《宣和遗事》而不是《水浒》。

按:《豹子和尚》、《宣和遗事》与龚开《三十六人画赞》又有不同。

如后者有解珍解宝两兄弟,前两者均无。

反之,后者无林冲,前两者均有。

四、《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水浒传》究竟写什么?目前学术界仍然争论不休。

有说是写农民起义的,但具体又或曰歌颂农民革命,或曰宣扬投降主义;有说写市民阶层生活,反映市民喜怒哀乐,即“为市民写心”的;还有的说是写忠奸之争,歌颂忠义思想的。

我们认为既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又是一部歌颂忠义的小说。

换句话说,是一部通过描写农民起义来歌颂忠义的小说。

(一)《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

1、《水浒传》真实再现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兴旺再到失败的完整过程。

虽然梁山好汉许多并非农民,而且在思想上打着“忠义”的烙印,但其中有些领袖出身于“庄稼田户”和其他下层劳动人民却是事实,尤其是梁山义军的基本队伍是一大批庄客佃户、农民渔夫组成。

他们在官府逼迫下奋起反抗,组织武装队伍,提出政治口号,开展军事斗争,以与封建的国家机器相对抗,清楚地表明梁山义军的基本性质是农民起义。

2、《水浒传》热情歌颂了以宋江为代表许多农民英雄,虽然许多并非地道的农民。

而像宋江、林冲等,则是政府官员。

但即使如此,他们参加到梁山义军队伍中后,成为了这支农民起义的领袖。

就像工农红军中有部分并非工农出身的领导者但却并不改变其“工农红军”的基本性质一样,宋江、林冲等也不能因为他们的出身改变梁山农民起义军的基本性质。

3、《水浒传》写出了农民的社会理想。

比如,政治上要求平等,相互间以兄弟相称等,经济上要求平均,财物平分等,所谓“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称分金银,论身穿衣裳”,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4、写出了农民起义的悲剧结局——先“接受招安”,然后“功成被害”。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一般规律。

5、《水浒传》广泛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在于“官逼而民反”的一般社会规律。

(二)《水浒传》又是一部歌颂忠义的小说。

《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明杨定见《忠义水浒全书小引》认为:“《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

”李贽《忠义水浒传序》说,“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他们也都看到了《水浒传》的“忠义”性质。

尤其重要的是,水浒英雄们的所作所为,特别是上梁山的举动,原因自然复杂,但绝对多数都是因为朝廷官员高俅、蔡京之流的不忠(奸)所逼和英雄们为“义”所激。

鲁智深拳打郑关西,是因为郑屠对金氏父女“欺男霸女”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林冲无奈投奔梁山,是因为奸臣高俅的陷害并引出鲁智深的仗义相救;智劫生辰纲,是因为奸臣蔡京聚集“不义之财”;武松怒杀西门庆,根本原因是替兄报仇,但其上梁山过程中众人相助则出于“义”;李逵所为更是以义为先(小事无论)……;每次较多的英雄相聚,作者总以“义”相称,如“公孙胜应七星聚义”、“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三山聚义打青州”。

而他们一旦上了梁山,则“同功同过,同死同生”,甚而如宋江“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在他们看来,平田虎、王庆、破辽、征方腊多都是效忠朝廷的具体表现);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无不按忠义行事。

当然,小说还写了这些英雄在接受招安后,虽然“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但仍然被不“忠”之臣、无道之君逼向了绝路,满怀“忠义”英雄们一个个走向“毁灭”。

因此,《水浒传》固然是“忠义”的颂歌,但同时又是“忠义”的悲歌。

五、《水浒传》的人物形象《水浒传》的人物成分是很复杂的,小说在英雄排座次后说:“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真所谓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几乎无一不备。

但是,这些人物,大约可以分为三类:像李逵、鲁智深、阮氏三雄、解珍解宝兄弟,出身草莽,或因身受迫害,或因路见不平,“一声大吼”,投奔梁山。

这类“投奔梁山”者是梁山义军的中坚。

像林冲、杨志、武松、柴进等人,则是走投无路,逼上梁山的。

这类“逼上梁山”者因为没有退路,所以也是梁山义军的中坚。

而像卢俊义、秦明、关胜、呼延灼等,先是站在朝廷一边,甚而受命讨伐梁山义军,战败被俘后,出于无奈,只好“暂居水泊,专等招安”。

他们可以称为“暂居梁山”者,是义军中的不坚定分子。

他们的入伙,虽然壮大了义军队伍,但又加速了义军接受招安,走向失败的道路。

如果站在反抗贪官但不反抗朝廷的下层民众的角度看,前两类,尤其是第一类更是“忠义”的代表,顶天立地的英雄。

他们是下层民众喜爱的英雄与偶像。

可见,《水浒》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下层民众意识的反应。

六、《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就1、塑造了“同而不同”即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金圣叹又说:“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金圣叹的说法,固然有些夸张,但《水浒传》中不少英雄人物自有其个性化的特点,却是不容否定的事实。

其中李逵被李卓吾、叶昼、金圣叹称之为“活佛”、“上上人物”、“一片天真烂漫”,是最受欢迎的,也是个性化色彩最为鲜明的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