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的区别
清代小说的四种类型

英勇无畏
英雄形象通常具有英勇无 畏、敢于担当的品质,他 们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 出,为民族大义而战。
仁义礼智
英雄不仅具备武勇之力, 还注重仁义礼智等传统美 德,以德行为先,展现儒 家伦理道德的价值观。
忠孝节义
英雄对国家忠诚,对家庭 孝顺,坚守节操,信守道 义,为社会树立良好榜样。
代表作品
《水浒传》
《三国演义》
02
《水浒传》
03
《西游记》
04
《红楼梦》
特点与影响
历史演义小说在清代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它们通过生动的故事情 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这些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02 英雄传奇小说
英雄形象
01
02
03
描写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塑造 了一批英勇无畏、仁义礼智的英 雄形象。
《三国演义》
以三国时期为背景,描绘了众多 英勇善战、忠义仁勇的英雄人物 。
创作背景与影响
历史背景
英雄传奇小说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民 间传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激化 和人民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文学影响
英雄传奇小说在清代文学中占有重要 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 响,为后来的武侠小说、电视剧等提 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以商周之交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融入大量的神话和传说,构 建了一个庞大的神魔体系。
《西游记》
讲述了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融合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民 间故事。
艺术特色与影响
艺术特色
神魔小说中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生动 的描写,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离 奇。
文学价值
社会影响
神魔小说在当时社会中广受欢迎,对 于普及传统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 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小说欣赏之一: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

中国小说欣赏之一: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中国小说欣赏之一: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中国古代小说中,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一直是两个受欢迎的主题。
代表作包括《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这两个主题有共性,都以历史为题材,关注英雄人物。
但也有各自的特点,例如《水浒传》更像是一部群雄谱,虽然开始也涉及到宋朝的历史,但总体来说更注重歌颂英雄。
一、历史演义系列小说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来,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涌现,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三国演义》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随后出现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和明史演义系列小说。
其中,《隋唐演义》(___)是影响最大的一部,共20卷100回,涵盖了170余年的历史事件,描绘了众多历史人物和事件,但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杂而不乱,松而不散,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小说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隋末宫廷故事,乱世英雄起兵反隋的故事,唐代宫廷故事。
其中瓦岗寨英雄起兵反隋部分,艺术地描绘了隋末历史现实,颂扬了草莽英雄的侠义勇武,人物形象也较为鲜明生动。
《隋唐演义》吸收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创作特色,同时也有一些新意。
二、英雄传奇系列小说水浒传》的问世,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此后的英雄传奇创作中,以说唐、说岳与杨家将系列最为突出,各自影响最大的作品分别为《隋史遗文》(___)、《说岳全传》(___、___,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和《杨家府演义》(___,又名《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传》)。
说岳全传》是明代以来各种___故事的集大成者,共20卷80回。
小说讲述了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掳走___和___的历史事件。
___等宋朝将领力主抗金,屡建奇功,但被以___为首的___陷害忠良,最终___在___遭害。
小说对人物的塑造过于概念化,但也有一些个性化描写,如“___,___之奸,兀朮之横”。
与《说岳全传》不同,按照小说类型,《三国演义》属于历史演义,主要按历史顺序展开故事,构成情节;而《水浒传》则属于英雄传奇,更关注人物的命运,通过各路英雄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中国小说欣赏之一: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

中国小说欣赏之一: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一、两类小说的发展史中国小说产生以来,演绎历史与谱写英雄一直是绵延不衰的两个主题,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本单元所选的两部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这两个主题有共性,主要表现为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在叙史的同时关照英雄人物,如《三国演义》;也有各自的特点,像《水浒传》基本上是群雄谱,当然小说一开始也写宋朝廷乐极生悲,京师流行瘟疫,请人祈禳天灾,结果却放出一百零八个魔君,这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演绎着历史,但总的说是以歌颂英雄为主。
1.历史演义系列小说《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后,模仿它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一个最重要的流派。
《三国演义》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后产生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和明史演义系列小说,主要有《新列国志》(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蔡元放)、《隋唐志传》等,其中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中的《隋唐演义》(褚人获)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隋唐演义》共20卷100回,叙述的内容始于隋文帝伐陈,终于唐玄宗还都而死,历时170余年。
小说所涉事件多,时间跨度长,头绪庞杂,但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杂而不乱,松而不散,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小说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宫廷故事,一是以秦琼、单雄信、程咬金为中心人物的“乱世英雄”起兵反隋的故事;一是以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唐代宫廷故事。
其中瓦岗寨英雄起兵反隋部分,艺术地描写了隋末历史现实,颂扬了这些草莽英雄的侠义勇武,人物形象也较为鲜明生动。
有人评说《隋唐演义》吸收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创作特色同时又有一些新意,它既有真实的历史线索可寻,又塑造了一群草莽英雄的形象,而且还能看到才子佳人小说的踪影。
2.英雄传奇系列小说《水浒传》的问世,也为英雄传奇小说铺平了道路。
在此后的英雄传奇创作中,以说唐、说岳与杨家将系列最为突出,各自影响最大的作品分别为《隋史遗文》(袁于令)、《说岳全传》(钱彩、金丰,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和《杨家府演义》(纪振伦,又名《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传》)。
历史小说与英雄小说

文学作品生动形象性
史传作品的客观公正性
《三国演义》的形成
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 → 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 → 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 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
1、《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看不出他们的出身遭遇、 具体的生活环境等有什么关系,因而带有定型化的特点; 而《水浒传》的人物性格,则与其出身、环境、遭遇都 有血肉联系,因而随着人物生活环境和遭遇的变化而变 化。
2、《三国演义》塑造人物,主要是通过粗线条的勾 勒,细节描写比较少。而《水浒传》则有了比较丰富的 细节,人物更富于个性化、立体化。
宋史演绎和明史演绎系列小说。
主要有《东周列国志》(蔡元放)、《隋唐演义》 (褚人获)等。
一、两类小说发展史
2、英雄传奇系列小说:
《水浒传》的问世,为英雄传奇小说铺平了道路。 在此后的英雄传奇创作中,以说唐、说岳与杨家将 系列最为突出。 作品有《隋史遗文》、《说岳全传》、《杨家府演 义》。
二、两部小说的比较
1、类型不同:
《三国演义》属于历史演义,是在真实历史的基础
上加以适当的虚构描写英雄人物,主要按历史顺序展开
故事,构成情节。
《水浒传》属于英雄传奇,更关注人物命运,围绕 主要人物的经历与事迹来突出其性情与神采,同时通过 各路英雄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二、两部小说的比较
2、塑造的人物不同:
写林冲思想性格转变的第十回“风雪山神庙”,林冲到了草 料场后,小说有一系列细腻的描写:“屋外下着大雪,他拿柴炭 在地炉里生起火焰来。……想到过路的那座古庙可以安身,便锁 上已倒的草屋门,搬了那条破絮被,到庙里去。”金圣叹在这里 有一句精彩的批语,“只拿一条破絮被,到庙里去,说明过一夜 第二天还要回来。” 林冲看到火起,他首先不是想到自己干系重大,而先想到要 去救火。这一段情节不厌其详,写得非常细致,写得非常精彩。 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心理刻画, 深入地揭示了林冲的内心世 界: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平白无故地遭受迫害,被弄得妻离家 破,沦为一种十分悲惨、艰难的境地,但是他还想力争平安地过 安定日子,人物这种忍辱茍安的思想和他精细的性格,表现出来 了。
古代文学史四 名词解释

历史演义小说: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代表作《三国演义》。
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多吸收民间传说故事,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构,虚多实少。
创作方式多“因文生事”。
一部分由“说话”中的“小说”发展,后期从历史小说中分化而来。
多写草莽英雄;如写帝王将相,也着重表现发迹的历程;着重写英雄人物小传,较多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除了重大政治军事斗争外,较多涉及市井小民的生活;语言生活气息较浓厚。
台阁体:以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思想情感“雅正平和”,有浓厚的道学气,内容多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
应制、唱和之作数量多,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
代表作杨荣《随驾幸南海子》。
茶陵派:明朝前期的诗派,以湖广茶陵李东阳为主要代表。
此外,还有谢铎、张泰、绍宝、鲁铎等人。
他们主张诗学汉唐,重视诗歌语言的艺术,体现了台阁到前后七子的过渡。
代表作李东阳《寄彭民望》。
前七子: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
皆为弘治进士,少年新进,多以才气自负。
在京任职,常相聚倡和,研讨艺文,倡导复古。
对国运危机感受敏锐、对官场腐败和士风苟且的现状深刻不满,以挑战的姿态面对政治和生活。
代表作李梦阳《空同集》、何景明《大复集》。
后七子:明代嘉靖中期文学复古群体,有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七人。
他们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
但是比起前七子,他们在学古过程中特别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
李攀龙《沧溟集》、王世贞《艺苑卮言》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的散文流派,以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等为主要代表。
他们主张师法唐宋古文。
维护道学立场,呼吁宋儒以来“文道合一”论。
贬斥文学,认为文学本身是有害于道的东西。
代表作品归有光(对文学复古的主张不满,斥责模拟的文风。
明代英雄传奇小说

第十章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第一节英雄小说与演义小说的区别最先注意英雄小说与演义小说的不同并加以区分的是郑振铎先生。
他认为英雄传奇小说与演义小说有三点不同:一是描绘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显示他们的武勇和力量,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寄托作者的情思;二是多撷取民间传说故事。
主要人物和事件,或有历史的影迹,但多为虚构,作家可以充分想象,随心所造,不受历史的拘束;三是多采用纪传体写法,人物多为草泽英雄,可真可幻,若实若虚,而其基本结构格式则是以某一个英雄人物或英雄群像为线索展开故事,铺排历史。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如果以此标准衡量,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无疑是《水浒传》,而我们在演义小说一章中介绍的说岳系统、杨家府系统以及说唐系统的后半也可视为英雄传奇小说。
比如《杨家府演义》,描述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一门五代忠勇保宋的故事,歌颂了他们父死子继、夫亡妻承、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抗击辽和西夏的英雄报国精神。
但是杨业、杨延昭都是名将,是“正史”中有记载的真实人物,而杨业之妻杨氏(佘太君)、之孙杨文广(杨宗保、杨文广)、部将焦赞等也是实有其人的历史人物,因此写他们两代人的故事,明显具有演义小说的性质。
相反,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三代特别是杨门女将佘太君、穆桂英、杨宣娘等人的故事,乃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加工而成(它以前,宋代有其故事流传,如南宋临安说话人即有说《杨令公》《五郎为僧》评话。
金院本中有《打王枢密爨》。
元明两代有许多杨家将故事的戏曲作品,如元杂剧有《昊天塔孟良盗骨》、《谢金吾诈拆清风楼》等。
另外有传为熊大木的讲史小说《北宋志传》)。
因此,又明显具有英雄传奇小说的特点。
除此之外,熊大木《英烈传》也具有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双重性质的特点。
小说从元顺帝荒淫失政起,叙至朱元璋建立明朝、分封诸子止。
除朱元璋外,小说着重写描写徐达、常遇春、刘基等一批“开国元勋”。
所叙故事大都本于史传及野史、笔记,侧重于历史事件和战争过程的一般描写,有明显的模仿《三国志演义》的痕迹。
第二章 明代英雄传奇小说

第十章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第一节英雄小说与演义小说的区别最先注意英雄小说与演义小说的不同并加以区分的是郑振铎先生。
他认为英雄传奇小说与演义小说有三点不同:一是描绘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显示他们的武勇和力量,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寄托作者的情思;二是多撷取民间传说故事。
主要人物和事件,或有历史的影迹,但多为虚构,作家可以充分想象,随心所造,不受历史的拘束;三是多采用纪传体写法,人物多为草泽英雄,可真可幻,若实若虚,而其基本结构格式则是以某一个英雄人物或英雄群像为线索展开故事,铺排历史。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如果以此标准衡量,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无疑是《水浒传》,而我们在演义小说一章中介绍的说岳系统、杨家府系统以及说唐系统的后半也可视为英雄传奇小说。
比如《杨家府演义》,描述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一门五代忠勇保宋的故事,歌颂了他们父死子继、夫亡妻承、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抗击辽和西夏的英雄报国精神。
但是杨业、杨延昭都是名将,是“正史”中有记载的真实人物,而杨业之妻杨氏(佘太君)、之孙杨文广(杨宗保、杨文广)、部将焦赞等也是实有其人的历史人物,因此写他们两代人的故事,明显具有演义小说的性质。
相反,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三代特别是杨门女将佘太君、穆桂英、杨宣娘等人的故事,乃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加工而成(它以前,宋代有其故事流传,如南宋临安说话人即有说《杨令公》《五郎为僧》评话。
金院本中有《打王枢密爨》。
元明两代有许多杨家将故事的戏曲作品,如元杂剧有《昊天塔孟良盗骨》、《谢金吾诈拆清风楼》等。
另外有传为熊大木的讲史小说《北宋志传》)。
因此,又明显具有英雄传奇小说的特点。
除此之外,熊大木《英烈传》也具有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双重性质的特点。
小说从元顺帝荒淫失政起,叙至朱元璋建立明朝、分封诸子止。
除朱元璋外,小说着重写描写徐达、常遇春、刘基等一批“开国元勋”。
所叙故事大都本于史传及野史、笔记,侧重于历史事件和战争过程的一般描写,有明显的模仿《三国志演义》的痕迹。
明代长篇小说的分类

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类:1、历史演义小说。
它是由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
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
“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
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最典型的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
在它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大量出现,内容差不多从远古传说时代到汉晋唐宋都有所作。
较著名的有《列国志传》、《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其中以冯梦龙改编的《新列国志》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
2、英雄传奇小说。
它也是在宋元讲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历史演义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拘泥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是以描写理想化的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主,虚构的成分较多。
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它的代表作品,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
明中叶以后,产生了不少英雄传奇小说,较著名的是万历年间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传》和无名氏所作的《杨家府演义》。
此外,郭勋的《皇明英烈传》和袁于令的《隋史遗文》也是明后期影响较大的英雄传奇作品。
3、神魔小说。
这类小说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想。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
《西游记》也是在宋元说话艺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创作而成的。
此外,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影响较大的一部。
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董说的《西游补》等也流传较广。
4、世情小说。
它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
以《金瓶梅》为代表。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它开始摆脱了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对小说创作的束缚,转向现实题材,开始对日常生活作细致的描写,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瓶梅》之后,世情小说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在世情描绘中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如成书于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缘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的区别
历史演义小说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的小说。
而英雄传奇小说虽也是取材于史实,但与历史演义小说不同,它不局限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是以描写英雄人物为主,塑造典型的理想的英雄人物形象。
虽然两者在写作意图上都是通过演绎历史,从中揭示朝代兴亡的义理,但两者在创作形式、手法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则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浅析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的区别。
一、历史演义小说以记述一代兴废为主体,英雄传奇小说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
点。
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从写作背景上看,历史演义小说一般描写的时间背景跨度比较大,一般以一个朝代的兴衰贯穿全文,有的甚至横跨两个或以上表现历史朝代的更替,揭示隐含的历史规律。
如《东西传演义》由西晋起自晋武帝太康元年王濬王浑争降吴之功,终于大兴元年晋王司马睿即帝位建立东晋,写到建武元年司马睿即位后大赦天下,终于宋武帝永初元年刘裕受晋恭帝辞让即位,东晋灭亡,时间跨度甚大。
而英雄传奇小说往往只是抓住某个历史片段某个特殊时期甚至是仅仅一场战役等等来刻画英雄,英雄传奇小说着眼的是塑造理想化的英雄,历史背景只是它的衬托。
如在《北宋志传》中,写杨家将抗辽事迹,从北汉主刘钧摒逐忠臣,呼延赞出世写起,到杨业归宋,
雄,谴责奸佞卖国的主题。
二、历史演义小说主要事件和人物基本依据史实,英雄传奇小说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
构。
历史演义小说最大特点是以史为本,在真实再现历史本色的基础上,适当穿插一些虚构的情节或者传说,此即所谓的“七分史实,三分虚构”。
如《隋炀帝艳史》的具体细节系作者虚构,但主要材料与史实相符。
全书以东都游乐、开河南巡、江都淫乐为内容主干,穿插开市巡边、陈百戏、修长城等情节,基本上是按《通鉴》编年叙事的。
一些具体情节往往是在史事的基础上生发想象而成,如蒸宣华,建十六院,剪彩为花,殿脚女挽船等都有史实根据。
历史演义小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做是历史的小说化,即用小说的笔触来再现历史的真实风采。
而英雄传奇小说大多数是以虚构为主。
这类小说往往取材于某一历史时期的某一特定家族和特定群体,写一家或一族几代人的命运,构思一段英雄传说。
这一类小说的情节一般来说是不大忠实于历史的,如《说岳全传》中岳飞后代在岳飞冤死风波亭之后,经过千辛万苦最终实现了岳飞“直捣黄龙府”遗愿这一情节,就与历史严重不符;再如《杨家将》中关于穆桂英的故事也是史无可考的。
该类小说可以看做是小说的历史化,也就是在小说中穿插极少数的历史因素,从而使小说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该类小说的主要人物或基础情节还是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的,如《说岳全传》中,岳飞冤死风波亭之前的岳家军抗金的故事,基本上就是和正史所载相吻合的,其后半部分的情节也是在岳飞及岳家军抗金这一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虚构的。
三、历史演义从“讲史”发展而来,英雄传奇的源头是宋元小说话本。
讲史话本又称“平话”,意思就是所用的语言更贴近当时人们的语言,听起来很直白,有些地方甚至有点俗气。
话本的主要功能是供说书艺人通顺的演讲。
一旦成为演义,文学性质就从艺人的话本变成了小说,所用语言看是变得华丽和讲究,文学价值显著增强。
一般来讲一件事情变成演义之前,一定有很多的话本,比如《封神演义》之前就有《武王伐纣平话》。
讲史话本后来经过长期演变,一些可供文学修饰的花边越来越多,让一些文学家看中,把诸多话本加以融合和加工,最终成为演义小说。
可以说,话本是演义的基础,演义是话本的升华。
而小说话本讲述的大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内容丰富,主题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其特点是:故事简练,人物不多,情节事件比较单纯,语言多用白话,篇幅比较短小。
《蹍玉观音》、《错斩崔宁》、《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是这类话本中成就较高的作品。
小说话本与讲史话本最大的不同就是小说话本追求的是在现实生活的故事中刻画出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后来也就慢慢演变成英雄传奇小说。
总的来说,无论是历史演义小说还是英雄传奇小说,都是基于一定的历史事实而作的,都属于历史小说,但因为源头不同、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看待历史的视角不同等原因而形成不同的写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