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脑脊液检验操作规程

脑脊液检验操作规程

脑脊液常规检验操作程序1.检验目的保证脑脊液常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及时。

2.检测原理2.1一般性状检查采用目测法2.2蛋白定性试验采用Pandy试验蛋白质与石碳酸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2.3细胞学检查采用显微镜检查法3.标本3..1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检验人员向临床提供脑脊液标本量、保存条件、注意事项、生物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等。

3.2脑脊液标本的运送由临床卫生员运送。

3.3收集与处理检验后脑脊液标本由检验卫生员统一送到医院垃圾处理站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4.设备和试剂4.1 仪器:显微镜。

4.2 试剂:5-7%石碳酸溶液。

4.3 设备:牛鲍氏计数板、毛细滴管。

5. 操作步骤5.1脑脊液理学检验:5.1.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液体。

当有病变时可出现红色、黄色、绿色、乳白色、黑色等颜色。

5.1.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当脑脊液中有形物增加时,透明度降低,透明度可按清晰透明,微浑、浑浊三级报告。

5.1.3凝固或薄膜正常脑脊液没有凝块,化脓性脑膜炎时可出现,脑膜炎时可出现薄膜,可用无凝块、胶冻样、有薄膜形成、有凝块等方式报告。

5.2脑脊液化学检验:(一)潘氏(pandy)定性试验5.2.1方法取试剂2-3毫升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色背景下观察结果,出现白色浑浊为阳性。

5.2.2结果判断透明无变化(一)阴性微呈白雾状(±)极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弱阳性白色浑浊(++)阳性白色浓絮状沉淀(+++)强阳性白色凝块(++++)最强阳性5.4参考值正常人多为阴性,偶有极弱阳性反应。

6、脑脊液显微镜检验:6.1细胞总数计数6.1.1直接计数法:如细胞数很少,可用此法,用滴管吸取少量充分混匀的脑脊液于血细胞计数池内,等待2~3分钟后,用低倍镜计数四角及中央共五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数,将其总数乘以2×106,即为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总数。

6.1.2稀释计数法:如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很多,可用此法。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程序1 检验目的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神经系统疾病及其并发症。

2 检测原理一般性状检查采用目测法;细胞学检查采用显微镜手工检查法。

3 性能参数脑脊液常规检查是手工试验,目前还没有试验性能指标。

4 标本采集与接收4.1 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生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第一管作细菌学检查,第二管作化学或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常规检查。

4.2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因为放置时间过久,其性质可能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采集的脑脊液标本应尽量避免混入血液。

5 设备和试剂5.1 仪器:复星公司 ACT-2000 超高倍显微镜系统,Sysmex XT-4000i 分析仪。

5.2 试剂:冰醋酸。

5.3 设备:血细胞计数池。

6 容器和添加剂脑脊液常规检查试验的容器为消毒的玻璃试管,一般情况下无任何添加剂(如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 EDTA 盐抗凝)。

7 操作步骤7.1 检验申请单及标本的审核整理脑脊液常规检验申请条码及标本,审核合格后,对脑脊液检验申请单姓名和标本标识进行复查,确认一致后进行检测。

7.2 一般性状检查:脑脊液的颜色和透明度测量采用目测法。

7.3 细胞计数7.3. 1 手工法:对澄清的脑脊液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入一次性计数板,用低倍镜计数全部方格内细胞数;混浊或带血的脑脊液可用细胞稀释液或者生理盐水稀释后加入事先准备好的管壁带有冰乙酸的小试管中,混匀后滴入一次性计数板内,用低倍镜计数全部方格内细胞数。

7.3.2 仪器法:取混匀好的标本直接在 XT-4000i 上用体液模式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7.3.3 有核细胞分类计数7.3.3.1 直接分类法:如果白细胞数不超过 0.015×109/L,可不分类计数;如超过 0.015×109 /L 应分类计数。

在高倍镜下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分别计数单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与多核细胞,计数100 个白细胞,以百分比表示。

脑脊液送检规范标准最新

脑脊液送检规范标准最新

脑脊液送检规范标准最新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是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无色透明液体,其送检对于诊断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脑脊液送检的最新规范标准:一、样本采集1. 采集前应确保患者处于平静状态,避免情绪波动或身体活动影响样本质量。

2. 采集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一次性无菌腰椎穿刺针。

3. 采集量一般为10-20毫升,分装至两个无菌试管,一个用于生化和细胞学检查,另一个用于微生物学检查。

二、样本处理1. 采集后立即送检,避免样本暴露于室温过长时间,以免影响细胞活性和生化成分。

2. 如不能立即送检,应将样本置于2-8°C冷藏,但不宜超过2小时。

3. 避免剧烈摇晃或离心,以免破坏细胞形态。

三、样本检测1. 细胞计数:评估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

2. 生化分析:检测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等含量。

3. 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

4. 免疫学检测:如有必要,进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检测。

四、结果解读1. 结果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2. 注意区分生理性变化和病理性变化,避免误诊。

五、质量控制1. 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体系。

2. 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检测技能和质量意识。

六、安全措施1. 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2. 处理样本时,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3. 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置。

七、记录和报告1. 详细记录样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采集时间等。

2. 报告应清晰、准确,包含所有检测项目的结果及必要的解释说明。

八、患者指导1. 向患者解释脑脊液检查的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险。

2. 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如需要时指导患者如何缓解穿刺部位的不适。

以上规范标准旨在确保脑脊液送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1. 检验目的规范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脑脊液培养3. 标本采集与运送3.1 标本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3.2 标本运送3.2.1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细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室温或保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

切勿放冰箱,否则影响检出率。

3.2.2 非细菌室工作时间,标本应送急诊化验室进行标本保温。

4. 检验步骤4.1 涂片检查:外观浑浊或脓样脑脊液直接涂片。

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3000rpm/min离心10-15min后取沉淀物涂片。

涂片后革兰染色、墨汁染色、抗酸染色。

镜检阳性应立即以电话的方式将镜检结果告知临床医生,并登记到危急值登记本。

4.2 接种:在生物安全柜中用一次性无菌接种环挑取浑浊脑脊液或离心沉淀的沉淀物按照分区划线的方法接种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

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需要预先置于室温平衡30min。

4.3 培养:血平板、巧克力平板置35℃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18-48h。

4.4 培养结果观察4.4.1 培养24h无菌生长需继续培养24h,如仍然无菌生长,则报告“无菌生长”。

4.4.2 培养出细菌,挑取单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将镜检结果以电话方式告知临床医生,并登记到危急值登记本。

4.4.2.1 血平板上菌落呈浅灰色、不溶血,或者菌落呈粘稠状,菌落附近呈灰绿色。

在巧克力平板上的菌落光滑整齐、圆形凸起、半透明、露滴状菌落。

革兰染色镜检为肾形或咖啡豆装的革兰阴性双球菌,应怀疑为脑膜炎奈瑟菌,常见于脓性脑脊液。

4.4.2.2 血平板上呈现草绿色溶血、灰色、圆形、略扁的菌落,同时革兰染色为革兰阳性链球菌,疑为肺炎链球菌。

4.4.2.3 镜下可见革兰阴性小杆菌,多形性,巧克力平板可见较多的透明、湿润革兰阴性杆菌,做卫星试验。

血平板卫星+,MH卫星-,报告“流感嗜血杆菌”。

4.4.2.4 新生儿脑膜炎多由大肠埃希菌、B群溶血性链球菌和脑膜败血黄杆菌引起的,特别是早产婴儿。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脑脊液培养。

3.标本3.1标本类型脑脊液。

3.2 标本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脑膜炎奈瑟菌离体后能产生自溶酶,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离体后也易于死亡。

因此,脑脊液无论涂片或培养,必须于采集后立即送检。

3.3 标本拒收标准3.3.1 标本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

3.3.2 标本未用无菌试管留取。

3.4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切勿放冰箱,否则影响检出率。

4. 试剂、仪器4.1 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菌药敏卡(GPS)、药敏纸片、TBA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参见《质量管理程序》6. 检验步骤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6.1 涂片检查6.1.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外观浑浊或脓性脑脊液可直接涂片,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后取沉淀物涂片、革兰染色、就、镜检。

根据染色及形态特征,常可初步提示细菌的种类。

6.1.2 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参见《分支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6.1.3 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沉淀物作墨汁负染色,或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接种于沙氏培养基,置于35摄氏度培养2~5日,根据菌落特性,涂片染色镜检作出报告。

必要时可作生化反应进一步鉴定。

6.2分离培养6.2.1用接种环挑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沉淀的沉淀物,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置于5%~10%CO2环境中35摄氏度培养18~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根据菌落特点、形态与染色及生化反应鉴定细菌,并作药敏试验。

脑脊液常规操作规程

脑脊液常规操作规程
1、红色:
如标本为均匀红色血性脑脊液,为区别蛛网膜下 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 (1)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5 min(1500r/min),如上 层液体呈淡红色或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 网膜下腔出血,呈黄色说明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 h。 如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 刺损伤所致的新鲜出血。 (2) 红细胞在渗透压较血浆高的脑脊液中5 min后, 即可出现皱缩现象,因此红细胞皱缩现象不能用 以鉴别陈旧性或新鲜出血。
10
正常脑脊液中白细胞主要为单个核细胞, 多为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两者之比约 为7:3,偶见内皮细胞:软脑膜和蛛网膜 细胞、室管膜细胞、脉络膜细胞等。
正常脑脊液
单个核细胞:约95%,
多型核细胞:约5%。
11
红细胞总数
1、对澄清的脑脊液可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 入计数池,计数10个大方格内红细胞数, 其总和即为每μl的细胞数。
5、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 素肉瘤。
5
蛋白定性试验(潘迪氏法)
实验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
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所需试剂:5%的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 ml,加
蒸馏水至500 ml,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 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6
试验方法:取潘(迪)氏试剂2~3ml于小试管内,
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背景,立 即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
看到; 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2+):白色浑浊; 强阳性(3+):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白色凝块。

脑脊液标本微生物检验

脑脊液标本微生物检验

• 1. 涂片检查 (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 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 可能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 性球菌;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 菌,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抗酸染色 (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 墨汁染色 (4)真菌培养 22度和35 度培养
• 2. 报告方式 • (1)涂片检查:革兰染色:查找一般细菌, 尤其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 链球菌 多见。 • 革兰染色镜检报告“C内(外)G-双球菌, 形似脑膜炎奈瑟菌”“G+双球菌,形似肺 炎链球菌” • 抗酸染色报告:“找到抗酸• 培养3天,仍无菌生长者报告 “培养3天无细菌生长”。 • 查见细菌报告"检出XX细菌", 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操 作 流 程
(二)、脑脊液标本
• 1、腰穿法采集脑脊液3—5ml打入血培养 瓶中或放入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2、注意保温,不可置冰箱保存,因为会使 病原菌死亡,尤其是脑膜炎奈瑟氏菌、肺 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 3、脑脓肿吸出物尚须检测厌氧菌和寄生虫 • 培养基选择:普通血培养瓶、厌氧血培养 瓶、血平皿、中国蓝平皿、流感嗜血杆菌 平皿。
操 作 流 程 图
(二)检验方法和操作流程
• 1. 涂片检查 (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 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可能 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 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流 感嗜血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 • 2. 分离培养 • 3. 报告方式 培养48小时,仍无菌生长者报

脑脊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标准(最新考核表)

脑脊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标准(最新考核表)

脑脊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标准(最新考核表)引言脑脊液标本采集是临床诊断和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操作。

准确的脑脊液标本采集技术能够确保标本的质量,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本文档旨在制定脑脊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标准,以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和遵循。

1.脑脊液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1.1.准备必要的器械和材料,包括脑脊液采集针、试管、消毒液等。

1.2.清洁操作区域,保持一定的无菌环境。

1.3.检查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病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1.4.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解释脑脊液采集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2.脑脊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步骤2.1.患者取体采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必要的生命体征检查。

2.2.定位脊髓腔,常用的位置是腰椎4-5椎间隙。

2.3.消毒处理,将操作区域进行无菌消毒,常用酒精或碘酒消毒。

2.4.局麻麻醉,将局部麻醉药物用于脊髓腔穿刺位点。

2.5.脊髓腔穿刺,操作者利用脑脊液采集针进行脊髓腔的穿刺。

2.6.脑脊液采集,须根据需要采集一定量的脑脊液标本,一般为3-4mL。

2.7.采集完成后,将脑脊液标本放入试管中,并封闭试管以防止污染。

2.8.清洁消毒,对操作区域进行再次消毒,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2.9.通知患者注意事项,如卧床休息、注意观察等。

3.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的处理3.1.将采集完成的脑脊液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相应的检查。

3.2.在送检过程中要确保标本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交叉污染。

3.3.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做好标本的保存和运输。

4.脑脊液标本采集中的注意事项4.1.操作者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并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采集。

4.2.对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应慎重考虑脑脊液采集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4.3.患者应该配合操作者的指引,保持合适的体位,以利于采集的顺利进行。

4.4.每个脑脊液标本采集针只能使用一次,并在使用后进行消毒和处理。

4.5.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规范的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感染和交叉污染的发生。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脑脊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标准,包括前期准备工作、采集技术操作步骤、采集标本后的处理以及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脑脊液培养。

3.标本
3.1标本类型脑脊液。

3.2 标本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脑膜炎奈瑟菌离体后能产生自溶酶,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离体后也易于死亡。

因此,脑脊液无论涂片或培养,必须于采集后立即送检。

3.3 标本拒收标准
3.3.1 标本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

3.3.2 标本未用无菌试管留取。

3.4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切勿放冰箱,否则影响检出率。

4. 试剂、仪器
4.1 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
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菌药敏卡(GPS)、药敏纸片、TBA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
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步骤
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6.1 涂片检查
6.1.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外观浑浊或脓性脑脊液可直接涂片,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后取沉淀物涂片、革兰染色、就、镜检。

根据染色及形态特征,常可初步提示细菌的种类。

6.1.2 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参见《分支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6.1.3 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沉淀物作墨汁负染色,或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接种于沙氏培养基,置于35摄氏度培养2~5日,根据菌落特性,涂片染色镜检作出报告。

必要时可作生化反应进一步鉴定。

分离培养6.2.
6.2.1用接种环挑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沉淀的沉淀物,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置于5%~10%CO2环境中35摄氏度培养18~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根据菌落特点、形态与染色及生化反应鉴定细菌,并作药敏试验。

6.2.2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参见《分支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7.结果报告
无论是涂片还是培养,一旦检测到阳性细菌应立即电话或书面通知临床医师。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经培养48小时,仍无细菌生长者,报告“培养2日无细菌生长”。

8.注意事项
8.1 抽取的脑脊液分置于无菌试管中,迅速送至实验室,病毒、真菌分支杆菌培养样本置于4°C保存待送。

8.2 流感嗜血杆菌容易在外界环境中死亡,脑膜炎奈瑟菌对寒冷和干燥均很敏感,在体外容易自溶,故不论是涂片镜检还是进行培养,均应及时送检。

9. 临床意义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检出细菌提示细菌性(急性化脓性或结核性等)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最多见脑膜炎奈岁儿童细菌性脑膜5个月至3瑟菌,肺炎链球菌居第二位。


炎的主要致病菌是流感嗜血杆菌,新生儿脑炎多由大肠埃希菌、B群溶血性链球菌和脑膜败血黄杆菌引起的,特别是早产的婴儿。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结核性脑膜炎。

85%脑脓肿病人脑脊液培养可检出厌氧菌,有时可为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

10. 危急值报告
直接涂片找到细菌或培养阳性均作危急值报告。

若检测出脑膜炎奈瑟菌则应做传染病报告。

参考文献
医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32:2008[1]
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
指.2008
南上.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第二版.[2] 2007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国临床检验操作[3]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2006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三版规程第.[4] Murray PR.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logy.9th
2007
,ed.Washington:ASM Press准可认力能和量质-室验实学医[5]ISO15189:2007.
则.2007
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
批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