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教案
童话故事小学三年级数学《电影院》教案

童话故事小学三年级数学《电影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基本数学概念和方法。
2.能够通过课文中的情景和故事来感受数学的乐趣和意义。
3.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和技能解决电影院场景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基本数学概念和方法。
2.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和技能解决电影院场景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在课文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
2.如何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小时候去电影院的经历,了解电影院是什么,电影院的一些特点和规则。
然后给学生看一段有关云朵和花朵去电影院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故事中的妙用和意义。
2.学习环节在故事中:云朵和花朵在电影院里,只剩下两个座位,但是他们需要三个座位才能坐下,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让对面的两个人站起来,他们就可以把位置坐好了。
通过这个故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如何把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如何利用“加1减1”和“组合”等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可以用图形或者实物模拟来进行探究,并逐渐理解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3.巩固环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或者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设计“找对方”游戏让学生练习组合和减法运算的能力。
4.课堂小结老师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以便学生回想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讨论和合作学习老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激励,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化学习将数学学习变成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教学资源教师资料(复印件)PPT演示游戏道具七、教学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和技能。
2.自己编一个数学故事,体验数学的魅力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发现这种基于情境的教学方式,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电影院》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电影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2.能够运用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刚刚好的原则。
二、教学内容数学课本《电影院》部分三、教学准备1.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2.彩色粉笔和黑板;3.学生练习册;4.课堂讲解演示板。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提醒学生上次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
2. 新课讲解•教师向学生呈现课文《电影院》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有关加法和减法的信息。
3. 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电影院中的人数变化情况。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4. 课文解读•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环节的内容和计算过程。
5. 计算练习•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与电影院人数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进行计算。
例如:电影开始时有多少人?进去40人后有多少人?离开10人后还剩下多少人?等等。
6. 计算刚刚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计算刚刚好。
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应用计算刚刚好的概念。
7. 练习册完成•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练习册页面。
8. 总结与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价1.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中观察综合素养的发展情况;2.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答题情况进行评分;3.观察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情况。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中与《电影院》相关的习题;2.阅读相关课文,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以上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电影院》教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运用计算刚刚好的原则进行简单的计算。
希望本教案能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三年级数学下册《电影院》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电影院座位分布的表示方法,运用坐标和几何图形进行描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并解决更复杂的空间布局问题。
2.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进行座位数量的计算,以及运用统计图表整理数据。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座位分布图的绘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生活实例,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电影院的座位分布,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和空间观念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3.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紧密联系生活: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4.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影院座位分布的相关数学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4.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表(如条形图、表格)整理数据,描述电影院座位分布情况的能力。
《电影院》说课稿

《电影院》说课稿《电影院》是由导演王小帅执导,于2019年上映的一部剧情片。
该片通过讲述一个独特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对比冲突和情感变迁,探讨了现代人内心诉求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说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材分析该片作为一部剧情片,适合中高级学生进行学习。
故事情节独特,构思精巧,人物形象丰满,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情节,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状况和社会心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社会背景和人心变迁;2. 探讨现代人内心的诉求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3.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4. 培养学生的观影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重点1. 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解读;2.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转变;3. 电影语言的运用和情感共鸣;4. 社会背景的解读和对比分析。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呈现,学生根据预习材料进行分享和观点交流;2. 合作观影,观看电影同时记录关键情节和感悟;3. 归纳总结,学生就电影中的社会背景、人物情感进行总结;4. 分组展示,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分享自己对电影的理解;5.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教学手段和资源1. 影片资源;2. PPT和电影片段截图;3. 白板或黑板,书写关键词和学生回答。
六、教学反思本片作为一部展现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剧情片,通过讲述一个独特故事,充分表现了现代人的内心世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进而引发学生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影技巧和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观影体验,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电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辨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还应将学生对于电影的感悟和探索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以促进学生参与和表达的积极性。
数学游戏小学三年级数学《电影院》教案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的文章,题目是《电影院》。
这个教案是一个数学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教案的具体内容吧!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统计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3.学生能够学会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数学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概率和统计原理2.通过游戏的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统计和概率的原理2.如何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一些道具,如骰子,电影票等2.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和概率原理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创造气氛,如播放一段有关电影院的视频或是电影预告片等。
教师提问:如果你现在想去看一场电影,你会如何选择座位呢?为什么?2.讲解接着,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学习统计和概率原理,可以通过一些图表或者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组数据,如某个电影放映时,正在座位上的人数分别为1、2、3、4、5、6人,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或计算来了解每个座位被选中的概率。
3.游戏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游戏规则如下:学生们需要分成若干个小组(通常是3-4人一组),每个小组都会获得6张电影票。
然后每个小组轮流掷一次骰子,掷出的数字表示这个小组需要购买几张电影票。
小组需要选择出哪些座位的票可以使用,不能重复使用。
当所有小组都使用完票后,教师会统计一下每个座位被购买的次数,然后让学生来解释为什么有些座位被选中的次数会更多。
4.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学到的知识。
例如,统计和概率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统计和概率原理来解决问题,而且也体验到了数学可以是有趣和好玩的。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点,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创新教学小学三年级数学《电影院》教案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过程的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地迭代和升级。
其中,以“创新教学”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认可。
作为一种注重学生参与、生动活泼、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培养实践技能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探索适合小学三年级数学的创新教学方法,本文将介绍一种以《电影院》为主题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1.学习数字中的小数位和不同的读法;2.认识并运用元、百、千的数位名称及其代表的数值;3.能够熟练地进行价格比较和换算;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准备1.数码墙2.打印出来的电影票和电影院地图3.花样布置的电影三间4.铅笔和纸三、教学流程1.热身学生进入教室后,先进行热身活动,便于他们放松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短时间内力所能及的数学运算,例如计算几次A比B快;A得几分,B得几分;A、B分别得几分?老师请门我T,让学生依次报出自己小组的算式和答案。
2.观看电影院的电影教师让学生先看电影院电影开始前的预告片,然后对学生说:现在,我们要看一场电影,请先打开你的电影票,看一下电影名称、价格,你需要多少钱才能看这场电影。
3.学生研究票价和准备购票让学生独自或小组合作思考:如果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根据电影票的价格,有多少元才能看这部电影?要购买多少张电影票?我们出席这次电影需要花费多少钱?根据你的想法,填写电影票上的价格和购票数量。
接着,让学生交换票券,并互相检查自己票券上的填写情况是否正确。
随后,老师通过数字屏幕公布大家的购票金额。
4.进行电影观影让学生明确票据后,进行观影。
老师可以播放电影,在电影播放期间提供一些问题,并让学生尝试选出或解答相应的问题。
举个例子,电影里有多少个人在电影院看电影?在电影下映后,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重新玩票据上的比较游戏。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3.4《电影院》(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3.4《电影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7页至第39页的3.4《电影院》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电影院的不同座位和票价,以及如何计算不同座位组合下的总票价。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电影院的基本座位类型和票价;2. 理解不同座位组合下的总票价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电影院不同座位和票价的基本知识;2. 学会计算不同座位组合下的总票价;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座位组合下的总票价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电影院不同座位和票价的基本知识,以及计算不同座位组合下的总票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电影院为背景,让学生了解电影院的基本座位和票价。
2. 讲解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教材第37页至第39页的3.4《电影院》章节,包括不同座位类型和票价,以及如何计算不同座位组合下的总票价。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不同座位组合下的总票价。
4.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影院座位与票价1. 座位类型:VIP座位、一等座、二等座2. 票价:VIP座位 200元,一等座 100元,二等座 50元3. 计算方法:总票价 = 各座位票价× 座位数量七、作业设计(1)购买1个VIP座位,2个一等座和1个二等座;(2)购买3个VIP座位和2个二等座;(3)购买1个一等座和3个二等座。
答案:(1)总票价 = 200元× 1 + 100元× 2 + 50元× 1 = 450元;(2)总票价 = 200元× 3 + 50元× 2 = 700元;(3)总票价 = 100元× 1 + 50元× 3 = 250元。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电影院》(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电影院》(教案)在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上,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电影院》这一章节。
本章节主要围绕电影院中的数学问题展开,通过实践活动和例题讲解,使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同学们能够掌握电影院的座位分布和票价计算方法,了解购票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同学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章节的难点是电影院的座位分布和票价计算,重点是购票方式和票房收入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图表,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同学们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一些电影院的图片,引导同学们观察并思考电影院中的数学问题。
2. 讲解:我会详细讲解电影院的座位分布和票价计算方法,以及购票方式。
3. 例题:我会给出一些例题,引导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座位分布图2. 票价计算公式3. 购票方式4. 票房收入计算公式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根据座位分布图,计算电影院的座位总数。
2. 请同学们根据票价计算公式,计算不同场次的票价。
3. 请同学们根据购票方式,思考如何购买电影票最划算。
4. 请同学们根据票房收入计算公式,计算电影院的票房收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掌握电影院的座位分布和票价计算方法,了解购票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电影院的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数之间的关系,探索更多电影院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影院的座位分布和票价计算电影院通常分为不同的区域,如VIP厅、情侣座等,每个区域的票价也各不相同。
在教学中,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不同类型的座位分布图,并详细讲解如何根据座位位置和类型来计算票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三单元《电影院》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估算判断正误。
教学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竖式计算中要能正确进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知铺垫。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1×14= 16×8=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吗?这里是电影院的售票处。
(出示书P36图)
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三.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1、老师有个疑问,我们有500名同学去看电影,电影院的座位够吗?这个问题也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电影院一共有有多少个座位)?
2、学生自主探索。
(1)列出算式,估一估:
(2)算一算;
3、学生反馈,交流想法:
(1)电影院的座位够吗?用估算的方法:最后一个座位是 21排26号,可以看成20排25号,这样电影院的座位就有 20×25=500个座位,500人应该够坐;
(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计算的方法: 21×26=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时,注意提醒进位的问题。
)
4、小结:用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与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
5、练一练:
笑笑还有一个问题请我们帮她解决:三(1)班有38名同学,买电电影票需要多少元?
(1)列式,估算。
(2)算一算:先独立计算,再展示汇报。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