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II类骨性患者的治疗现状
SUS2矫治器联合种植支抗治疗安氏Ⅱ1类患者的临床研究

SUS2矫治器联合种植支抗治疗安氏Ⅱ1类患者的临床研究任继业;王文君【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keletal and dental effects of the SUS2 appliance with miniscrew anchorage on growing chil-dren with skeletal ClassⅡ1 anomalies. Methods Totally 15 subjects with skeletal ClassⅡ1 Malocclusion were treated by SUS2 appli-ance in combination with miniscrew anchorage. Lateral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s were taken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functional therapy. Paired t-test was used to determine if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y SPSS 16.0. Results The 15 children had been trea-ted for 9-12 months in total. SNB、Co-G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1). ANB, Wits, U1.NA, U1-NA, Overjet, Overbit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P<0.01) . Conclusions The SUS2 appliance with miniscrew anchorage is useful in correction ofClassⅡmalocclusion with out incisor proclina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It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the mandible and make the overjet, over-bite and molar relationship become normal.%目的研究SUS2功能矫治器联合种植支抗治疗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患者的骨牙改变.方法采用SUS2功能矫治器联合种植体支抗对15例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患者进行功能性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15例患儿矫治9~12个月,治疗前后SNB、Co-Gn明显增加(P<0.01),ANB、Wits、U1.NA、U1-NA、覆盖、覆牙合明显减小(P<0.01).结论对生长发育高峰期Ⅱ1类错牙合患者,SUS2功能矫治器联合种植支抗可以促进下颌骨生长,防止下前牙唇倾,改善覆牙合覆盖和磨牙关系.【期刊名称】《口腔医学》【年(卷),期】2017(037)011【总页数】4页(P1025-1028)【关键词】安氏Ⅱ1类错牙合;固定功能矫治器;SUS2;种植支抗【作者】任继业;王文君【作者单位】江门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广东江门 529000;江门市口腔医院修复科,广东江门 52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安氏Ⅱ1类错以骨性下颌后缩最常见,临床主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矢状关系和侧貌[1]。
10~20岁骨性Ⅱ类患者上颌腭中缝成熟程度的CBCT评估分析

• 1094 .口腔医学2020年12月第40卷第12期10〜20岁骨性n类患者上领腭中缝成熟程度的CBCT评估分析张洁,张卫兵[摘要]目的使用CBCT评价江苏地区10~20岁骨性n类患者正畸术前上颌腭中缝成熟程度(MSM),结合颈椎成熟程度 (CVM)为临床选用合理的上颌快速扩弓(RME)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120例,根据Ange- lieri等的方法对MSM进行评估,根据2005更新和简化后的CVM分期法对CVM进行评估。
结果209例患者中,16~20岁患 者MSM高于丨0~丨5岁(f<0.01),女性患者MSM高于男性(P<0.01) ,C S-4~C S-6阶段患者MSM高于C S-l~C S-3阶段(P< 0.01),年龄和性别是MSM的影响因素;丨0~丨5岁患者性別和CVM不是MSM的影响因素;丨6~20岁患者性别是MSM的影响 因素。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正畸医生应当在RM E术前评估10〜20岁骨性II类患者MSM,为丨0~ 15岁患者RME方式 的选择提供依据,而16~20岁患者还应考虑性别的影响,从而可能避免产生过多的牙性效应导致RM E失败。
[关键词]腭中缝成熟程度;上颂快速扩弓;骨性n类;颈椎成熟程度;CBCT[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9872(2020)12-1094-04[doi] 10.13591/ki.kqyx.2020.12.007CBCT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midpalatal suture maturation in skeletal Class I I patients aged 10-20ZHANG Jie ^ZHANG Weibing.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Oral Disease,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 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MSM of the skeletal Class II patients aged 10-20in Jiangsu Province by CBCT before orthodontic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CVM,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choice of a reasonable RME method. Methods The study subjects included 89 male patients and 120 female patients. M SM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Angelieri, and CVM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CVM staging method updated and simplified in 2005. Results Age and gender we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SM in 209 patients, MSM of patients aged 16-20 were higher than those aged 10-15 (P<0.01 ) , MSM in female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male (P<0.01) , MSM of CS4-CS6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S-l-GS-3 (P<0.01). Gender and CVM were no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SM in patients at 10-15 years old;gender w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MSM in patients at 16-20 years old.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orthodontists should evaluate the MSM of skeletal Class U patients aged 10-20 years before RME,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RME method for patients at 10-15 years old.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on 16-20-year-old pati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so as to avoid RME failure caused by excessive tooth effects.Key w ords:midpalatal suture maturation;RME;skeletcil Class II ;CVM;CBCTStomatology,2020,40( 12) : 1094-1097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 孩子的口腔健康。
正畸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

正畸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髁突位置变化的临床研究龚方方;陶列;曹惠菊
【期刊名称】《上海口腔医学》
【年(卷),期】2003(12)5
【摘要】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牙合髁突位置变化的影响。
方法对11例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牙合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区三维CT 影像分析和Sam-型诊断性牙合架分析,以确定其髁突位置变化。
结果随着上前牙唇倾度增加和咬合打开,两侧髁突纵距和髁突高度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下颌后退接触位-牙尖交错位(RCP-ICP)位置差异也有显著性减小。
结论正畸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能够改变其髁突位置,使之在关节窝内向前下方移位,并且更接近RCP。
【总页数】4页(P334-337)
【关键词】安氏Ⅱ类2分类错He;深覆He;髁突位置;三维CT;下颌后退接触位;牙尖交错位
【作者】龚方方;陶列;曹惠菊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相关文献】
1.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牙合)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特征的研究 [J], 李宁;刘月华;高益鸣
2.活动平面导板矫治对成人安氏Ⅱ类深覆[牙合]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 [J], 张曦颖;刘娜;王照五;王宇琛;徐璐璐;
3.活动平面导板矫治对成人安氏Ⅱ类深覆(牙合)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 [J], 张曦颖;刘娜;王照五;王宇琛;徐璐璐
4.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牙合)髁突位置变化的研究 [J], 刘昕;韩爽
5.伴有单侧后牙正锁安氏Ⅱ类错正畸治疗前后髁突位置变化的研究 [J], 许霞;程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

[ 中图分类号】R7 8 3 .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0 4 ( c ) - 0 1 0 8 — 0 2
骨性 牙颌 畸形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面部 形态异常 与咬合关 系 失调。它对患者 的 E l 颌功能产生一定 的影响 , 同时还 影响面部 形
态, 使面部异 于常 人 , 不少患者 因此 而产 生 自卑感 , 对患者 的身
心造成影响 该研 究主要就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 牙颌 畸形的
临床效果进行 分析 和探 讨 ,以 2 0 1 0年 1 月一2 o l 1 年 1月的 5 0 缩 并伴有下颌骨前进 行治疗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局麻或全麻 , 首 例骨性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间为 1 ~ 3 个 月。
1 . 3 统 计 方 法
对患者拍摄头颅定 位侧位 照片和全景照 片,使 用 x片显示
的结果 与石膏模 型来对患者畸形部位 和畸形程度进行 判断和确 诊, 冉 南正畸正颌医师与 E l腔外科 医师制定治疗方 法。确定治疗 方法 后 , 应与患 者或者家属取得及时联 系 , 告知治疗 过程 中存在 的主要风险 . 让 其做好一定 的准备 , 待患者 同意签字 后才能进行
定, 采 取 小 型 钛 板 对 下 颌 骨 断 端 进 行 端 内 固定 , 对切 E l 进 行 止 血
回顾性 分析 2 0 1 0年 1月一2 O 1 1 年 1月期间该 院收 治 的骨 性 牙颌 畸形病人 5 0例资料 。 在5 0例患者 中 , 男2 2例 , 女2 8例 ;
患者 的年龄在 1 7 ~ 3 9岁之间 , 平均年龄为 2 9 . 6 5岁 。畸形 主要类 型划分 : 1 2例患者 为下颌骨后缩 , l O例患 者为上颌 骨前突 , 2 O例 患者为下颌骨前突 ,8 例患者为上颌后缩与下颌前 突 。 测量 S N A 角度 : 7 0 。 ~ 8 9 。 、 S N B角度 : 6 9 。 ~ 8 9 。 。
正颌联合正畸治疗骨性双颌前突畸形22例

10 4 80 1
・
40 ・ 6
《 部医》l 背 沈 队药 2 阳
单 纯外科 手术 无 法取 得 的 良好 咬合 关 系 , 且 可 而
器 械 的不断改 进 , 正颌外 科 的发展 日趋完 善 , 后 术
并发症逐渐减少 , 但其发生仍有一定 的比例 0。
因此 , 手术安 全 性 显 得 特别 重 要 。术 中大 出血 是
正 畸 的时 间 5~9个 月 , 均 65个 月 。术 前 准 平 . 备: x线头 颅侧 位 片 , 描绘 头 影 图 , 进行 头 影 测量 , 确定 是 否真 性 上 颌 前 突 。拍 摄 上 下 颌 全景 片 , 了 解全 口牙齿 的牙 根 、 周 、 牙 根尖 情况 。制 作石 膏模 型两 副 。一 副 按 头 影 测 量 结 果 进 行 模 拟 外 科 手 术, 预测 手术 畸形 的 纠正程 度 , 观察 咬合 和外 形改 善情 况 , 制作定 位 颌板 。通 过模 型拼 对分 析 , 到 达
较为严 重 的并 发 症 之一 , 尽 量 减 少 出血 量 。对 应
以减少 分块截 骨 , 大 减少 外 科 医 生手 术 中 的工 大 作量 , 减少分块 截 骨带来 的缺 血性 骨坏死 、 邻牙 损 伤 、 术时 间延长 、 增加 及失 血增加 等手 术风 手 难度
险 , 减 少 了 手 术 后 的 复 发 率 。通 过 术 后 正 也 畸 , 可 以解 决 正颌外 科手 术遗 留 的一 些 问题 , 还 对
附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系 良 。各组测量值 同术前对 比, 好 具有显著差异
( 00 ) P< .5 。经 过 临床 观 察 和随访 , 效果 稳定 , 结
正畸微型种植体治疗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牙齿美观度、口腔结构及牙周微环境的影响

正畸微型种植体治疗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牙齿美观度、口腔结构及牙周微环境的影响张鑫;张磊【期刊名称】《中国医疗美容》【年(卷),期】2024(14)5【摘要】目的分析正畸微型种植体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商丘市中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4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2例。
对照组行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行正畸微型种植体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牙齿美观度、咀嚼功能、口腔结构、口腔健康情况、牙周微环境、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低于对照组的23.81%(10/42);且治疗后的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为(7.96±1.12)分、咬合力为(73.49±7.84)Ibs、咀嚼效率为(57.89±4.63)%,高于对照组的(6.01±0.89)分、(75.21±6.48)Ibs、(53.32±4.15)%,磨牙移位距离为(3.69±0.53)mm,小于对照组的(6.31±1.28)mm,中切牙倾角差为(25.71±3.02)°、上中切牙凸距差为(4.19±0.68)mm,大于对照组的(12.48±2.35)°、(2.41±0.35)mm,牙龈指数(GI)为(0.63±0.06)分、菌斑指数(PL)为(0.80±0.11)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为(2.28±0.36)μg/g、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为(2.40±0.21)μg/g,低于对照组的(0.89±0.15)分、(1.21±0.18)分、(3.67±0.53)μg/g、(3.76±0.29)μg/g(P<0.05)。
骨性二类矫正方案

骨性二类矫正方案骨性二类错颌是一种常见的颌面畸形,指的是上下颌骨之间的关系异常,特别是下颌骨后缘与上颌骨前缘形成不良前伸关系。
这种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面容美观,还可能导致咀嚼功能障碍、语言障碍,以及颞下颌关节疼痛等不良症状。
因此,为了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和面貌外观,骨性二类错颌矫正方案显得非常重要。
骨性二类错颌矫正方案主要包括正畸治疗和颌面外科手术治疗两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方面的治疗方法。
正畸治疗是骨性二类错颌矫正的第一步。
正畸治疗主要通过牙齿的移动来调整上下颌骨之间的关系。
在正畸治疗中,常用的矫治器包括传统的固定矫治器、隐形矫治器以及功能矫治器等。
传统的固定矫治器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矫治方法之一。
它通常由金属或陶瓷制成,在牙齿表面粘贴的金属托槽通过银丝或弹簧与牙齿相连,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调整牙齿的位置。
在骨性二类错颌的正畸治疗中,固定矫治器通常需要配合外科手术治疗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隐形矫治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矫治器。
它由透明的塑料制成,可以准确地套在患者的牙齿上,通过逐渐更换不同形状的矫治器来逐步调整牙齿的位置。
隐形矫治器具有外观美观、方便拆卸、避免了固定矫治器的不便等优点,但在治疗骨性二类错颌时,其矫治效果相对有限。
功能矫治器主要通过调整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和功能来改善颌面骨性错颌。
它通常由活动部件和固定部件组成,通过调整固定部件与活动部件的关系,使颞下颌关节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正常发育和生长。
功能矫治器适用于部分骨性二类错颌患者,但在其他情况下,其矫正效果相对有限。
除了正畸治疗外,颌面外科手术治疗也是骨性二类错颌矫正的重要手段之一。
外科手术治疗主要通过切割、修整或移位上下颌骨来改善骨性错颌畸形。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那些只能通过正畸治疗无法完全矫正的骨性二类错颌患者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外科手术治疗通常在正畸治疗完成后进行,以确保牙齿的最佳位置。
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如颞下颌关节置换、颌骨切割术、垂直增高手术等。
Angle_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SGTB矫治器治疗效果

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SGTB 矫治器治疗效果孙贤宝1,孙晓奕21.苏州美莱美容医院口腔科,江苏苏州 215026;2.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徐州 221018摘要 目的 分析SGTB 矫治器对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苏州美莱美容医院收治的56例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矫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MBT 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SGTB 矫治器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性、上下颌中切牙等指标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矫治后的下颌升支高度(Co-Go )、下颌长度(Co-Gn )、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夹角(SNB )、下牙槽座点以及颏前点至FHp 平面垂直距离(Pg-FHp 、B-FHp )相较于矫治前升高,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夹角(ANB )相较于矫治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矫治后的Co-Gn 为(110.17±1.99)mm ,低于对照组(114.86±2.45)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矫治后的下中切牙角(L1-MPA )、上中切牙角(U1-PP )、上中切牙长轴与SN 平面下内角(U1-SN )相较于矫治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矫治后的L1-MPA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前牙覆盖与磨牙关系的牙性、骨性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 SGTB 矫治器在临床中对于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具有可靠的矫治效果表现,特别在矫治下切牙唇倾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SGTB 矫治器;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 78 文献标志码 A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12.04Effectiveness of SGTB Orthodontic Appliance Treatment in Angle Class II Bony Malocclusion PatientsSUN Xianbao 1, SUN Xiaoyi 21.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Suzhou Mylike Cosmetic Hospital,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026 China;2.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018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GTB appli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Angle II type bone malocclusion. 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Angle Class Ⅱ bony malocclusion treated in Mylike Cosmetic Hospital of Suzhou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23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s, with 2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BT fixed applianc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GTB appliance. The changes ofbone and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correction, the mandibular elevation (Co-Go), man⁃dibular length (Co-Gn), the Angle between sella point, nasal root point and inferior alveolar seat point (SNB), and 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inferior alveolar seat point and anterior mental point and FHp plane (Pg-FHp, B-FHp)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correction. The Angle of upper alveolar site-root site-lower alveolar site-point (ANB)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 The Co-G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correction was (110.17±1.99) mm,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14.86±2.45) mm,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lower central incisor Angle (L1-MPA), the uppercentral incisor Angle (U1-PP), the upper central incisor long axis and the lower internal Angle of SN plane (U1-S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 The L1-MPA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corre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 论著 *收稿日期:2023-10-09;修回日期:2023-10-28作者简介:孙贤宝(1978-),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口腔正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II类骨性患者的治疗现状
【摘要】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畸形,会给很多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探讨了ii 类骨性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出血量的控制、术前和术后正畸辅助治疗等治疗策略。
【关键词】ii类骨性;正畸;正颌;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55-01
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畸形,在东方人牙颌面畸形中非常常见,在我国以南方人居多。
从外表上看,患者一般表现出了前牙深覆、深覆盖,下唇不能闭合,咬合功能异常等症状,尤其是在微笑的时候会出现开唇露齿,很多患者自认为丑陋,部分患者尚伴有下唇和颏部后缩,由此会带来很多的心理负担。
1 手术方式的选择
一般说来,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患者都会是前牙呈深覆盖、深覆,有些患者也会出现下唇和颏部后缩,实施手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协调的颜面外形、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和上下颌骨位置关系。
对于后退上颌骨一般在手术中会使用两种治疗方法,一种是lefort ⅰ型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术,另一种是amo上颌骨前部后退术。
相对于第一种方法,第二种在改善上唇齿关系效果上就非常明显。
但是在临床中也会有一些患者上颌骨前后向发育严重过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设计手术上后退上颌的距离超过7mm。
当出现了行amo
骨段后和规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仍然不能满足基本的上颌骨后退距离的时候还需要采取lefortⅰ型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术。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的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患者,比如垂直向发育过度的患者,在实施amo术中如果骨段上升的距离如超过2mm,就会带来一些不良效果,使得曲线欠协调,主要是因为颌尖牙和双尖牙层阶太大。
不同的患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获得面部外貌和咬合功能俱佳的效果,如对于伴颏部发育不足患者同期行颏成形术前移颏部,下颌后缩患者可以同期行bssro前移下颌。
2 术中出血量的控制
在进行手术中,出现出血是在所难免的,出血量一般都为110~510ml,对于出血需要额外的注意采取措施,具体看来可采取用以下几种主要的方法。
第一可以在手术5分钟之前以含1/20万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在口内黏膜切开之前进行切口区浸润注射。
其次,在切开黏膜之后可以采用高频电刀直达骨面的方法进行预防。
第三,在一些手术的关键步骤比如上颌骨折断降下时、上颌骨lefort ⅰ型骨切开时或者是剥离鼻腔黏膜时,可以让麻醉师控制将血压在70~90mmhg之间,这样通过降低血压可以减少出血。
第四,手术也是一门技术活,技术手段高的医生总是在避免伤及下牙槽动脉和腭降动脉,比如在lefortⅰ型骨切开术时可以在上颌骨骨切开线垂直向去骨1~2mm,这种手段方式可以暴露翼腭管,避免影响骨凿的使用和对凿骨深度的判断。
3 术前和术后正畸辅助治疗
依靠正颌外科手术可以实现牙颌面畸形患者的面型改变,但是仅仅想通过手术是无法达到的,还需要联合正畸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良好的咬合关系。
前面讲过,ii类骨性畸形在下唇与颏之间有软组织堆积,特征为上颌前突,对于上颌骨常采用的术式有:lefortⅰ型分块截骨术,上颌前部的根尖下截骨术,lefortⅰ型截骨整体后退术。
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治疗策略呢,主要是因为该类畸形由于颌面骨发育异常,依靠加大牙代偿无法矫正颜面的异常形态,并不适合单纯的正畸治疗。
同时单纯的手术仅还可能会造成关系紊乱。
行amo术前,为了避免术后尖牙和双尖牙之间出现台阶正畸应注意协调尖牙和双尖牙的垂直向以及颊舌向的位置关系;在为了避免损伤上颌尖牙和第二双尖牙牙根和第一双尖牙区的充分去骨,行amo手术治疗中需要将上颌尖牙和第二双尖牙的牙根方向分别略微向近中和远中向倾斜。
在临床中行lefortⅰ型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术的患者手术前拔除上颌第二双尖牙和下颌第一双尖牙,需要排齐上下牙列,除上下前牙代偿,手术中近中移动上颌磨牙,关闭拔牙间隙,会出现暂时的骨性ⅱ类关系加重。
通过进一步的bssro前移下颌骨能够更好地改善前突的上唇和后缩的颏部的形态。
在手术结束之后,可能会有很多的因素影响手术的稳定性,其中手术方式的选择是较为重要的原因。
实践证明,下颌选择双侧矢状劈开前移的患者覆及覆盖变大,可能会出现一定比例的复发,这点在很多研究者成果中都得到了证实,但是目前绝大部分研究中还是
认为其疗效稳定,知识没有明确的文献对复发量行定量研究。
对于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注意在手术过程中进行适量的过矫正,同时采用坚强内固定时尽量使髁状突位于功能位。
在临床中笔者也进行过实验,在治疗中注意使下颌骨近远端的距离比设计距离多2mm左右,经过这样的设计之后下颌处于轻度的前移的位置,这样通过了很小的牵引力就达到了设计时所需要的咬关系,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这例病例稳定性良好。
另外治疗中髁状突常常移位,从原因上看可能是因为肌肉的牵拉导致的,这样全麻状态下行坚强内固定时然关节位于功能位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近来有研究者认为可以在进行此项操作的时候,在带管状态下减轻麻醉的深度,通过唤醒患者,在患者的帮助下记录关节的正常位置,再进行麻醉的深度加强并行固定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东,白宇明,段银钟,等.双颌前突患者正颌手术及拔牙矫治的软组织变化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8)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