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爱情与婚姻,自由与现实 ——从女权主义分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

爱情与婚姻,自由与现实 ——从女权主义分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

2472019年03期总第443期ENGLISH ON CAMPUS爱情与婚姻,自由与现实——从女权主义分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文/于鑫宇【摘要】《达洛维夫人》是由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25年发表的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称得上是伍尔夫的巅峰之作。

伍尔夫成功采用意识流手法,通过主人公现实生活中一天的缩影,代表了人物一生的跌宕起伏,使达洛维夫人和塞普蒂默斯·史密斯两人迥然不同的生活经历汇入同一条意识的长河。

本文试图从女权主义出发,探析在战争和男权主义社会的大背景下,女性面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无奈的抉择,以及这背后所体现的对自由的渴望与最后对现实的妥协,从而起到对战争及男权主义批判的目的。

【关键词】女权主义;战争;婚姻;男权主义【作者简介】于鑫宇,女,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在读研究生。

惧怕衰老,和理查德达洛维过着毫无激情的生活。

尽管如此,她内心中对自由的渴望却未完全消失。

二、爱情与婚姻的抉择爱情与婚姻向来是两个紧密联系又相对矛盾的词汇,所以说爱情与婚姻,往往有着不同的归属对象。

达洛维夫人的爱情给了彼得,婚姻则屈服于她的丈夫。

在达洛维夫人的记忆里“ 虽然他的信总是写得非常枯燥乏味,但是她总能记得他的话, 还有他的眼睛,他的折叠小刀,他的微笑,还有他的坏脾气……彼得总是让她魂牵梦绕,即便她放弃了他们的爱情,但她还是爱着他”。

这样有甜蜜有坎坷的爱情才是真实的,丰满的。

克拉丽莎心里清楚彼得是最了解她的人,当然人总是矛盾的,一个懂你的人一方面让你依赖,一方面又让你无法忍受,但是真正让克拉丽莎放弃这份爱情的原因,是现实的压迫。

在战争的大背景下以及女性地位的低下,彼得散漫的性子给不了她安全感,所以最终爱情败给了现实。

但是这种屈服和现在的“拜金主义”大有不同,更多的非女性个人的选择,而是社会施加的压迫。

维多利亚时期对女性的规范要求和世俗的观念,让克拉丽莎变成了“达洛维夫人”,带走了她的热情与活泼。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达洛维夫人》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达洛维夫人》

文化与艺术238作者简介:傅玉莲(1998— ),女,汉族,湖南湘乡人。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

一、女性主义和小说女性主义是很多女性主义思想流派的总的术语。

每一个女性主义思想流派都有相对应的社会运动。

所以,思想流派和运动成为女性主义的两个区别。

女性主义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解释。

从广义上讲,它包括三个方面:政治,理论和实践。

从狭义上说,女性主义是一种从性别角度看待和分析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在韦式新世界字典的定义中,女性主义被解释为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中应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的原则。

伍尔夫是英国作家,她被视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母亲”。

她的很多文章都体现了女性主义的想法。

女性主义是她思想的核心。

在她的作品中,她以女性人物为叙事主体,深入挖掘女性意识,揭露父权社会下女性生存的窘境。

《达洛维夫人》讲述了一位女士一天的活动。

伍尔夫在不同的场景和表达中散布了女性主义思想的片段思想。

这部小说是体现女性主义思想的杰作之一。

她所倡导的女性主义思想仍然是国际妇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女性形象波伏瓦(2011:266)认为,女性幼年所受教育以及成长过程中社会教条的约束,将“精神上的从属”注入她们的潜意识,置她们于“被保护”的地位,婚后,丈夫又接过接力棒,变成了“代替父亲的半神”。

婚前的达洛维夫人和好朋友萨利谈论如何改变世界。

读柏拉图,雪莱的书。

但婚后她几乎什么书都不看了。

除此之外,她不知道如何展示她自己的价值。

她发现这让她很难以忍受。

达洛维夫人想要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去体现她自己的价值。

但是她的内心又充满了矛盾。

她没有完全满意她所获得的自由。

当她去回顾她年轻时的生活,情人彼得在她的意识中挥之不去时,她的心里不敢确定她是否不再爱彼得,同时她也逐渐怀疑她的婚姻、丈夫和她生活。

她真的想要离开她狭窄的生活圈子,但妻子和母亲的身份提醒和束缚了她。

为了掩饰那种感觉,她不愿意正视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肯定自己当年的决定,故意陶醉在世俗生活中。

战后英国中产阶级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观照下的《达洛卫夫人》

战后英国中产阶级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观照下的《达洛卫夫人》

(女执事),指的是“致力于为贫困者服务的人”。
1925 年创作《达洛卫夫人》时,将克拉丽莎大半生的光阴浓
整个“使徒时代”,女性在基督教会中都异常活跃。除了 缩到了 1919 年一战刚刚结束的夏季的一天,集中体现了一
教会设在家中这种便利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耶稣宣称 战后中产阶级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
男女在灵魂救赎中是平等的。这正是当时女性们纷纷弃罗
形象的塑造。克拉丽莎自己去买晚宴用的花,路过珠宝店, 莉家中发生了一场大的争吵,她典押了一枚胸针来到了克
她不禁被橱窗里的人造珠宝和钻石吸引,在店前逗留。她 拉丽莎家。萨莉在克拉丽莎家住的这段时光,成了克拉丽
2 2010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9
文学评论
莎终生难忘的回忆。她们通宵达旦的讨论生活,讨论如何 的传播。
马人和犹太人的歧视于不顾,义无反顾的加入基督教的重
参考文献:
要原因所在。当时的教会中有大量女执事、女先知和参与 教会日常服务工作的“寡妇”。在女性新教徒入教受洗的时 候,女执事负责涂油礼和引导受洗者行洗礼;礼拜集会中, 女执事负责监督和照顾参加集会的女信徒;日常生活中,她 们负责照看生病与贫穷的妇女,指示新教徒接受洗礼,管理 教区中服务的“寡妇”;圣餐礼上,女执事有时也会在祭坛旁 协助主教,由此可见,女执事在女性和基督教之间起着一种
了这一变化。正如其在《贝奈特先生和布朗太太》中所阐述 一个首相,站在楼梯顶上迎接宾客”,他把她称作“地地道道
的:“所有的人际关系,诸如父子、夫妇、主仆之间的关系都 的主妇”,还说她“天生具有这种平庸的气质”。对于没有工
变了。随着这种变化,宗教信仰,人的行为,政治与文艺等 作,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妇女来说,丈夫就是自己下半生的
唇。萨莉这一举动让克拉丽莎觉得“她整个生命中最美好 有将自己修饰得乖巧可爱,讨绅士们的欢心,而是以自己独

《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的心灵世界

《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的心灵世界

《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的心灵世界竹胶板摘要本文主要对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当中的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夫人心灵世界进行了分析。

首先,对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的克拉丽莎形象进行介绍,其次,从邻居以及社交圈子里解读克拉丽莎心灵的多重性,从亲近的家人对于克拉丽莎的心灵世界多重解读两个方面,剖析克拉丽莎心灵世界的多层次性,最后,从克拉丽莎擅长感受平凡以及宁静,在独处的时候产生的自我评价以及解析克拉丽莎对于生死的内心独白三个方面,分析了克拉丽莎的心灵世界。

关键词:克拉丽莎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心灵世界伦敦一《达洛维夫人》以及克拉丽莎形象概述《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所创作的一部经典的小说。

在这一部小说当中伍尔夫采用了自己非常独特的叙述方式,而且放弃了过去传统经典的欧洲小说创作模式,对小说创作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伍尔夫认为一些小说流于形式,并且不能够对生活进行全面真实的表现。

因此,伍尔夫创作的《达洛维夫人》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并且塑造了非常经典的人物形象,即克拉丽莎。

伍尔夫刻画的克拉丽莎,和她所创作的其它小说人物是不同的,这跟维多利亚或者爱德华时代的作家所创作的女性小说人物的形象更是有明显的差异。

克拉丽莎是来自威斯敏斯特的上流社会的女性,而小说《达洛维夫人》,则是将克拉丽莎这个上流社会女性的经历用一天的时间进行表现,克拉丽莎在这一天当中,一方面,过着现实的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在回忆当中游走,现实和回忆之间互相交织在一起,变成了非常立体的网状的辐射性质结构,从多个层次、多个侧面反映了克拉丽莎这个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因而,虽然克拉丽莎是一个小说当中的女性角色,但是她形象十分丰满,而且个性也很突出,立体化的心灵世界,让这个人物栩栩如生,而《达洛维夫人》正是以此作为起点,以感人的力量,开展了一次克拉丽莎的心理旅程。

二克拉丽莎心灵世界的多层次性克拉丽莎的内心世界会随着所身处的环境产生出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变化,在面对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时间,克拉丽莎总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她是一位千面女郎,是内心层次十分分明的人物。

阁楼中的存在瞬间:《达洛卫夫人》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解读

阁楼中的存在瞬间:《达洛卫夫人》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解读

魏玉洁赵培玲中南大学阁楼中的存在瞬间:《达洛卫夫人》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解读【提要】《达洛卫夫人》中,主人公独居的阁楼在其实现精神超越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角色。

文章从存在主义女性 主义视角,观照《达洛卫夫人》中阁楼的象征意义,探讨在阁楼所代表的父权制社会中,主人公建立自己精神阁楼以摆脱 内在性,完成自我实现的成长历程,并指明女性群体内部的改变才是使其存在的根本力量。

【关键词】《达洛卫夫人》,存在主义女性主义,阁楼,自我实现【中图分类号】H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648(2019)01-0071-05《达洛卫夫人以下简称《达》)是一部“无论从技法还是从思想性来说都达到了 堪称完美境地的小说”姜向明2014:iii),它也是 伍尔夫通过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的瞬间”,构建“生 存的关键时刻”的一次尝试(叶青2003:70)。

学界 对主人公精神领悟的“重要的瞬间”业已从荣格的 人格结构理论(蔡斌、李小娟2007),福柯的规训权 力理论(杜志卿、张燕2007)及伯格森的直觉主义 (叶青2003)等角度研究,但对主人公精神觉醒具 有推波助澜作用的阁楼研究却寥寥无几。

阁楼意 象早在以世纪就已经在《帕米拉》(n*0)中作为 小说叙事的一部分出现(!an 2014:529);在世纪构成女性文学传统的重要特征(程锡麟2001: 76),如《简爱〉〉(*■ -)re((1847冲伯莎•梅森被囚 阁楼,成“疯女人的能指”(Zivley2003:7);《弗洛斯 河上的磨坊》(./e〇+l/e 2&〇##)(1860)中阁楼成为麦琪的发泄的场所。

《黄色墙纸》(r/e觀&pape")(1892冲成为叙述者“我”的灵感创作来 源。

阁楼的象征意义在女性文学史中不断演化,在 《达》中,伍尔夫则直接将其作为达洛卫夫人的卧 室。

较之其他文本,《达》中的阁楼似乎又被赋予更 深层次的含义。

由此,笔者尝试运用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哲学观照 《达》中达洛卫夫人独居阁楼的象征意义。

《达洛维夫人》中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达洛维夫人》中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达洛维夫人》中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摘要:弗吉尼亚·伍尔芙是忠诚的女权主义卫道士,在她的作品中处处能够看到对女性意识觉醒的急切呼唤。

本文将通过《达洛维夫人》这部作品,分析伍尔芙女性思想的形成因素,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探析女主人公的生活模式与心理状态,从自然、战争、男性、社会以及婚姻观的角度来探讨女主人公的女性主义思想。

此外,本文还将归纳伍尔芙女性主义的创作方式,分析作家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价值与意义。

关键字:达洛维夫人,伍尔芙,女性主义思想前言在西方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中,当更多人对女性的关怀还停留在浅薄的情感方面时,伍尔芙已经意识到同情与慰藉并不能真正的改善女性的生存现状,只有实现在物质、精神全方位上的独立才能真正的实现女权主义。

《达洛维夫人》这部作品很典型的展示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不断的抗争、对现实的妥协。

在这部作品中伍尔芙创新地用意识流创作手法,选择上流社会中的女性作为描写对象,再现了男权社会给予女性的伤害。

伍尔芙借由作品中的多个女性形象积极的倡导全社会的女性都应该勇敢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和束缚,倡导男女在社会中的平等。

让这部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不仅是对男女不平等的批判,最重要的是伍尔芙在文中给出了实现女权主义的方向——“保留自己的房间”。

即做一个完全独立的女性。

同时,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想解放、自由权利的争取,我们从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可以得知,《古兰经》中有大量的篇幅主要讲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问题,也铺垫了女性地位在社会中将会不断地提高。

如果说在20世纪80至90年代,政府大力解放妇女权利的行为,成为了20世纪80至90年代妇女的地位起到了主导作用,那么,伊斯兰教则起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在叙利亚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之后,叙利亚的部分人民对西方的思想是持排斥态度的。

在他们看来西方的现代化以及世俗化,其展现的是个人主义以及功利主义。

尽管西方的世俗化受到了部分叙利亚人民的排斥,但正是接受世俗化的叙利亚人民推动了叙利亚妇女的解放,一个家庭为了追求利益而允许妇女外出工作,因而在对待妇女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旧有的思想,使妇女有了自由选择工作的权利,而这要归功于20世纪80至90年代人们的思想的转变。

“房间里天使的困境”——《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房间里天使的困境”——《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2019年18期总第458期文艺研究ENGLISH ON CAMPUS“房间里天使的困境”——《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主义解读文/陈秋伶【摘要】《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一日为框架,生动地描写了一位英国上层社会达洛维夫人和一位名叫史密斯的精神病患者从上午9点到午夜时分约15个小时的生活经历和意识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篇小说的深层次意义,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房间里天使的困境,解读伍尔夫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达洛维夫人;困境【Abstract】Mrs. Dalloway, a masterpiece of Virginia Woolf, is a story happened in one day. It describes the life and the inner world of Mrs. Dalloway from the upper class and a mental patient named Smith during 9 am to midnight.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novel,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ilemma of the angel at h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revealing the author’s inner world.【Key words】Virginia Woolf; feminism; Mrs. Dalloway; Dilemma【作者简介】陈秋伶(1982-),女,重庆渝北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英美女性主义小说研究对当代中国两性和谐的启示,项目编号:KY2018018。

女性主义在《达洛维夫人》中的体现

女性主义在《达洛维夫人》中的体现

引 言 政 治 的 兴 趣 远 远 超 过 了对 自己 的 妻 子 的关 心 。 因此 , 作 为 一 个 杰 出 的 作 家 .伍 尔 夫 富 有 创 新 精 神 , 克拉 丽 莎 事 实 上 并 不 快 乐 .她 虽 然 在 婚 姻 中获 得 了 她 反对传 统 的小说写 作技 巧 . 努 力 探 索 新 的 创 作 方 个 相 对 独 立 的 空 间 .却 失 去 了 婚 姻 中 应 有 的 和 谐
二 、女 性 在 男 权 社 会 中所 受 的不 公 正 待 遇 女性 主 义 者认 为 .女性 在男 权社 会 中 是 被 动 的 . 意大利姑娘 蕾西娅 . 沃伦 . 史 密 斯 嫁 给 了 因战 争 而 变
是处 于从 属 地 位 的 .而 这 一 点从 男性 作 家 的 作 品 . 尤 其是 1 9世 纪 的男 性 作 家 的作 品 中可 见 一 斑 。 那时 . 男 性 作 家 的 作 品 中关 于 女 性 的 “ 兴 趣 点 在 于 女 主 角对 婚 姻伴 侣 的 选择 . 这 将 决 定 着 女 性 最 终 的社 会 地 位 和 生



式 在 她 的 小 说 中 . 故 事 情 节 通 常 被 最 大 限 度 的 简 化 . 取 而 代 之 的 是 对 一 连 串 瞬 间 的 生 活 体 验 的 反 映
与完 美 。 其次 . 为 了 追 求 与 男性 的平 等 , 体 现 自 己的 价 值 , 却 和 对人物 心理 世界 的大量 刻 画 . 这 使 她 成 为 了 意 识 克 拉 丽 莎 经 常 在 家 举 办 聚 会 .而 这 在 彼 得 的 眼 中 . 克拉 丽 莎 本 身 喜 流 小 说 的 领 军 人 物 除 了 在 小 说 方 面 的 突 出 成 就 . 是 极 其 势 利 和 愚 蠢 的行 为 事 实 上 . 虽 然 经 常举 办 派 对 . 但 她 享 受 伍 尔夫 还被认 为是 女权 运动 的先 驱 . 为 女 性 主 义 的 欢 过 一 种 简 单 的 生 活 . 发展做 出 了巨大贡 献 。 例如 , 在 其名作 《 一 个 人 的 房 不 到 办 派 对 的 乐 趣 . 因为“ 她 每 次 办 派对 都 会 有 这 样 间》 ( 1 9 2 9 ) 中, 伍 尔 夫 就 表 达 了 对 女 性 作 家 在 男 权 的 感 觉 . 感 觉 自己 已 经 不 是 自己 , 而 是 成 为 了某 件 东 社 会 中进 行 创 作 时 所 遭 受 的 艰 难 处 境 的 关 注 和 对 西 … … ” ② 但是 在男权社会里 . 除了办派对 . 她 找 不 到 她 生 活 空 虚 且 无 人 理 男 女 权 利 平 等 的 追 求 她 认 为 . 当 时 文 学 创 作 的 语 其他 的方 式 来 体 现 自己 的价 值 言也是 带有 明显性别 色彩 的 . 是 男性 化 的 。 因此 . 当 解 。 因此 . 克拉丽莎感到孤单 . 总 觉 得 每 天 都 生 活 在 危 女 性 作 家 进 行 文 学 创 作 时 .会 发 现 没 有 现 成 的 、 供 险 中 。 再者 . 伍 尔 夫 认 为 战 争 是 由 男性 的 野 心 和 占有 欲 她 们 使 用 的合 适 的 句 式 。 鉴 于此 . 伍 尔夫指 出 , 女 性 而女性则会成为男性战争的受害者。 例如 . 作 家必 须发展 属于 她们 自己的文 学语 言 、风格 、 主 而 引起 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
伍尔夫常与“意识流小说家”、“女权主义者”等标签联系在一起,抛去这些不谈,伍尔夫是一位在写作上十分有天赋,在思想上十分独立的女性。

她的代表作《达洛维夫人》,受劳伦斯的影响,在写作手法上应用了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展开小说情节。

与传统小说创作手法不同,伍尔夫的小说并不遵循时间或者空间上的叙述顺序,而是根据人物内心的思想意识延伸,顺着人物的思绪来描摹故事。

《达洛维夫人》以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的早晨开始,顺着达洛维夫人的思绪飘到了她的少女时期,时而又穿梭回现在,穿插的叙事随人物的意识而定。

缥缈不定的叙事把故事描画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绘画”,带有独特的韵味。

这种细腻的写作手法也是身为女性的伍尔夫所特有的。

除了像其他女性作家一样手法细腻之外,伍尔夫还关注到了战争对人们心灵的伤害,英国政治的危机等等。

从宏观叙事上来说,伍尔夫并不把视野局限在家庭琐事上,而是像男性一般关注时事和政治。

既有女性的细腻,也有男性的豪放,写作手法从侧面也体现出了伍尔夫追求两性和谐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如伍尔夫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达洛维夫人》利用特殊的写作手法,加上属于女性作家的细腻观察,伍尔夫提倡并实践的宏观叙事,表现了主人公达洛维夫人矛盾的心理和复杂的情感,
其间穿插了几位富有特色的女性人物,也反映了伍尔夫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双性同体”,男女既有差异,又有共性。

传统的女性主义,或者说女权主义,使男女两性处于一个“二元对立”的关系。

“伍尔夫是第一个提出‘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者,她摒弃了生物学上的涵义而发挥了心理学上的寓意。

”(蔡岚岚,2008)伍尔夫虽然也抵制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迫害,但是她并不认为两性之间一定要处于对立的位置上,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关系。

“揭示两性对立,不是伍尔夫的终极目标;追求两性和谐,才是作者的最终理想。

”(袁素华,2007)这种观点受到了当时很多女性主义者的质疑,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伍尔夫的坚持,在她的作品中,一直隐晦地体现出这种想法。

伍尔夫既对当时社会上对女性的压迫和不合理要求感到愤怒,又对当时大部分女性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公,甚至在被同化的情况下转而成为“帮凶”的现象感到无奈和痛苦。

因此,她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注入了大量的觉醒意识,也希望借此来唤醒社会上那些还未觉醒的女性意识。

二、女性形象分析
(一)克拉丽莎
克拉丽莎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叙事的中心点,她的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故事的叙事顺序。

世人对妇女的要求正是如此,顺从、温柔、持家,这是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

表面上顺从的克拉丽莎,骨子里却有着深深的疑惑。

她爱恋温柔的彼得,享受
彼得带给她的愉悦,却又无法忍受彼得精神上的控制欲,无法容忍心中的自我完全曝光在别人的视线之下,因此她理性地选择了离开,嫁给了能给她空间的理查德。

“在婚姻中,对于一天又一天同住在一所房子里的两个人来说,必须有一点自由。

”(伍尔夫,2001)她也被活泼跳脱,不符合世俗规矩的萨利所吸引,不受控制的亲吻了萨利。

但是当彼得他们赶来,她又回到了现实,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一切。

从心理上来说,她渴望自由,但是无法摆脱经济的束缚,这也正是伍尔夫所提出的女性经济不独立的困扰。

于是她只好在生活中尽量保持自己,在除了母亲和妻子的身份之外保留一分自我的空间,一面被内心的渴望折磨,一面对现实妥协。

她曾试图融入上流社会,以家庭主妇的身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宴会掩盖内心的落寞。

但是当赛普提莫斯的噩耗传来,她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心,也感受到了赛普提莫斯的挣扎。

(二)萨利
萨利年少时是个跳脱的女子,她的性格中少了女性的顺从和容忍,多了男性的潇洒和不拘小节。

克拉丽莎第一次见到萨利时,就被她深深吸引,“那是一种她最爱慕的特别的美,微黑的皮肤,大大的眼睛,还有她那无拘无束的特性,仿佛她什么都能说,什么都能做。

”(伍尔夫,2001)但是这样充满生气的性格,在当时的社会标准中却是无法容忍的。

她是伍尔夫对女性所处状态的反抗,通过萨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时代要求的女性,也看到了
女性鲜活、生动的另一面。

然而这样的反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多年后的重见,萨利身上已经难觅当年的踪迹,她也从少女变成了中年妇女,并和当时大部分的妇女一样,依赖丈夫,安守本分,成为了上流社会中普通的一名贵妇。

这既说明了伍尔夫的无奈,也说明了社会对女性意识的压迫。

(三)布鲁顿夫人
布鲁顿夫人虽然是贵妇,但是她不像克拉丽莎那样生活无趣,只能借举办宴会聊以慰藉自己。

她有着同男人一样的雄心壮志。

她关心英国的经济、时政,关心英国的军队、海外殖民地。

然而女性的身份限制了她,她不得不委曲求全,以借助男性的手去现自己的抱负。

“她真不知道没有他们俩她该怎么办!”(伍尔夫,2001)布鲁顿夫人的形象不止是对女性压迫的谴责,也展示了女性性格中具有男性色彩的一面。

女性也可以关心政治,心怀抱负,并且与男人共事亦毫不逊色,还带有女性独特的政治视角和别样的解读,隐晦地表达了伍尔夫“两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

(四)伊丽莎白
克拉丽莎的女儿伊丽莎白在家中一直以乖乖女的形象示人,而离开父母的视线之后,她常常做一些与自己平时形象不符的出格举动。

她的内心渴望自由,渴望乡间无拘无束的生活。

伊丽莎白可以说是当时新生代女性的代表。

当时已经有少数女性获得了经济独立,过上了相对自由的生活,她们内心对传统的权威已经
开始产生了质疑。

从心理上来说,伊丽莎白已经是一位独立的女性。

她不受教条的束缚,敢于抓住机会放松自己;不受老师的控制,坚决追寻思想上的独立。

她的身上体现出了伍尔夫对新时代女性的期许――独立、解放。

三、小结
从伍尔夫细腻的内心描写中,我们看到的是人物活生生的思想情感,也看到了她们的无奈、挣扎和矛盾。

伍尔夫让这些人物说出了人物自己的心声,也是作者的心声,更是广大女性的心声。

同时,伍尔夫也鼓励广大女性,女性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细腻、包容、柔和;但是同时也可以拥有男性的气概,刚强、敢想敢为等。

两性之间是相互包容,和谐共处的关系。

“只有男女两性相互理解、包容、支持、融合,共同努力拼搏,共同创造,人类文明之火才能代代相传。

”(甄艳华,2010)两性本是公平,无论哪一方受压迫都谈不上和谐。

两性之间互相尊重差异,互相包容理解,人类之间才能和谐共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