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继承纠纷【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遗产继承案例分析

遗产继承案例分析

遗产继承案例分析遗产继承是指在一位家族成员去世后,其财产、债务和权利义务等遗产关系的处理。

在实际生活中,遗产继承案例屡见不鲜,而如何正确处理遗产继承关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遗产继承的相关问题。

案例一,父母双亡,子女继承。

小明的父母双亡,留下了一笔不菲的遗产。

根据我国的继承法,小明作为父母的唯一子女,可以继承父母的全部遗产。

但是,如果父母没有留下遗嘱,那么小明需要与其他亲属协商,确定遗产的分配比例。

如果亲属之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通过法院起诉解决。

在这个案例中,遗产继承涉及到了法律程序和家庭关系的协调,需要小明与亲属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商。

案例二,遗嘱纠纷。

小红的祖父在去世前留下了一份遗嘱,将大部分遗产留给了小红的母亲。

然而,小红的叔叔认为遗嘱不公平,提出了遗嘱纠纷。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将会对遗嘱进行审查,如果发现遗嘱存在违法情形,将会予以无效。

另外,如果遗嘱内容模糊不清或存在疑点,也会引起争议。

因此,遗嘱的书写应当清晰明了,避免引发家庭成员之间的纠纷。

案例三,未成年继承人。

小李的父母双亡,留下了一笔遗产。

由于小李尚未成年,根据法律规定,需要监护人代为管理遗产。

监护人有义务保护未成年继承人的合法权益,不能私自侵占遗产。

同时,监护人需要对遗产进行妥善管理,直至小李成年为止。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未成年继承人的利益需要得到特别关注,监护人的行为受到法律的严格监管。

综上所述,遗产继承案例中涉及到了家庭关系、财产纠纷、法律程序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在处理遗产继承关系时,需要遵循法律规定,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家庭成员之间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商,避免因为遗产问题引发家庭矛盾。

遗嘱的书写应当清晰明了,避免引发遗嘱纠纷。

对于未成年继承人,监护人有义务保护其利益,不能私自侵占遗产。

希望通过以上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遗产继承的相关问题,避免在实际生活中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

法律继承权的案例分析题(3篇)

法律继承权的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老汉,男,75岁,住某市某区。

张老汉一生勤劳朴实,育有四个子女:长子张大,次子张二,三女儿张花,小女儿张四。

张老汉的妻子已于前年去世,留有少量存款。

近年来,张老汉身体多病,生活无法自理,全靠子女轮流照顾。

近日,张老汉病情加重,意识模糊,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

四个子女因遗产继承问题发生纠纷,遂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张老汉的遗产范围及价值;2. 遗产继承人的顺序及份额;3. 是否存在法定继承以外的继承关系。

三、案例分析(一)遗产范围及价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包括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在本案中,张老汉的遗产包括以下几项:1. 张老汉名下的存款、房产等财产;2. 张老汉生前享有的债权、股权等权利;3. 张老汉生前所获得的赔偿金、抚恤金等。

经评估,张老汉的遗产价值约为人民币100万元。

(二)遗产继承人的顺序及份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继承顺序如下:1. 法定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2. 代位继承人:子女的直系血亲;3. 赠与继承人:赠与合同中指定的继承人。

在本案中,张老汉的法定继承人为配偶、子女。

由于张老汉的妻子已去世,故其配偶不在继承人之列。

因此,张老汉的遗产继承人应为四个子女。

关于遗产份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规定,遗产应当均等分配。

但根据第十四条规定,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在本案中,四个子女均成年,具备劳动能力,但张花因身体原因无法从事体力劳动。

因此,在分配遗产时,应对张花给予适当照顾。

(三)法定继承以外的继承关系在本案中,四个子女均主张对张老汉的遗产享有继承权。

经调查,四个子女均未提供证据证明存在法定继承以外的继承关系,如遗嘱、遗赠等。

四、判决结果根据以上分析,法院认为:1. 张老汉的遗产范围为人民币100万元;2. 张老汉的遗产继承人应为四个子女;3. 在分配遗产时,应对张花给予适当照顾。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处理遗产问题的五个案例分析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处理遗产问题的五个案例分析

案例:处理遗产问题的五个案例分析案例一:李明遗产分配纠纷事实经过:李明是一位富有的商人,在去世前并未留下遗嘱。

他有两个子女,分别是李华和李强。

李华是独生子女,而李强有一名儿子李明豪。

在李明去世后,李华和李明豪发生了遗产分配的争议。

李明的财产包括房产和投资组合。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的遗产法规定,如果遗嘱不存在,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分配。

在这种情况下,李华将成为唯一的合法继承人,李明豪将没有获得任何遗产的权利。

李华有权继承李明的全部财产。

然而,李明豪认为他作为李明的唯一孙子,应该有权继承一部分财产。

李明豪提出了民事诉讼,要求李华与他平分李明的房产和投资组合。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虽然李明豪没有直接继承遗产的权利,但是作为李明的孙子,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出合法继承财产的申请。

法院判断情况下,考虑到李华已经成年并且拥有自己的稳定收入来源,判决李明豪继承了一部分李明的房产和投资组合。

建议:在遗嘱不存在的情况下,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分配。

然而,作为律师,建议每个人应该制定遗嘱,并确保遗嘱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遗嘱可以明确规定财产如何分配,减少争议发生的可能性。

案例二:刘小红的个人财产继承纠纷事实经过:刘小红在去世前并未留下遗嘱。

她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

她的家人包括她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外甥。

她的财产主要包括一处房产和一笔银行存款。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的遗产法规定,如果遗嘱不存在,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分配。

在这种情况下,刘小红的父母将成为唯一的合法继承人,她的兄弟姐妹和外甥没有继承遗产的权利。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父母去世或者放弃继承权利后,兄弟姐妹和外甥可以成为继承人。

在这个案例中,由于刘小红的父母已经去世,法院判决刘小红的兄弟姐妹和外甥成为她财产的合法继承人。

建议:虽然遗嘱可以明确规定财产如何分配,但是对于没有制定遗嘱的人来说,法定继承顺序将决定遗产的分配。

如果你希望财产能够按照你的意愿分配,建议你制定遗嘱并确保其合法性。

法律科普案例小故事范文(3篇)

法律科普案例小故事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财产观念逐渐增强。

遗嘱作为遗产继承的一种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遗嘱纠纷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以一起遗嘱纠纷案例为切入点,探讨遗嘱法律问题。

二、案例简介张某,男,60岁,生前在市区拥有一套房产。

张某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张某甲,女儿张某乙。

张某生前立有一份遗嘱,将房产留给儿子张某甲。

然而,张某去世后,女儿张某乙却认为父亲遗嘱中的房产应归自己所有,遂将儿子张某甲告上法庭。

三、案件焦点1. 遗嘱的效力问题2.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关系3. 如何处理遗嘱纠纷四、案例分析1. 遗嘱的效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规定,遗嘱是公民生前对自己财产的处分,具有法律效力。

本案中,张某生前立有遗嘱,将房产留给儿子张某甲,符合法律规定,因此遗嘱有效。

2.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在本案中,张某遗嘱中明确表示将房产留给儿子张某甲,因此,遗嘱继承应优先于法定继承。

3. 如何处理遗嘱纠纷遗嘱纠纷的处理,首先要审查遗嘱的合法性。

在本案中,张某遗嘱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其次,要明确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关系。

在本案中,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最后,要充分考虑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依法妥善处理纠纷。

五、案件判决法院审理认为,张某遗嘱合法有效,遗嘱继承应优先于法定继承。

张某乙主张继承房产缺乏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最终,法院判决张某甲继承房产。

六、法律启示1. 建立遗嘱意识,提前规划遗产继承2. 遗嘱要符合法律规定,确保遗嘱有效3. 处理遗嘱纠纷,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七、结语本案通过遗嘱纠纷的解决,提醒人们要树立遗嘱意识,提前规划遗产继承。

同时,也表明遗嘱作为遗产继承的重要方式,在法律上具有明确的规定。

在处理遗嘱纠纷时,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第2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普通的城市青年,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

继承遗产纠纷案例分析

继承遗产纠纷案例分析

继承遗产纠纷案例分析继承遗产纠纷案例:张家财产继承案事件概述:2010年5月15日,中国广东省XX市,发生了一起极具复杂性和争议性的继承遗产纠纷案。

此案牵涉到了一个价值数亿的家族财产,涉案人物包括已故的富商张世华和他的两个儿子张明和张强。

通过对各方面证据的分析,法庭最终判决了该案。

具体事件经过:1990年,张世华去世,留下了一笔巨额的家族财产。

根据中国继承法,他的两个儿子张明和张强具有平等的继承权益。

然而,由于双方在生前与父亲的关系有所不同,继承权利的争夺开始了。

2001年,张明在其父亲去世后,担任了家族企业的执行董事,并开始全面管理家族财产。

而张强则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离开了家族企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张强一直以来都坚信,自己在父亲去世后被剥夺了应有的继承权益。

2005年,张世华任命了张明为家族企业的总经理,并在遗嘱中将家族企业的全部股权和财产,以及一部分房产、股票和银行存款继承给了他。

张明为了确保自己的继承权益,自愿承担了除了养育费用和道德支持之外的巨额债务。

2009年,张强发现了一份家族企业的内部文件,文件详细列出了所有家族财产的情况。

然而,文件中并未提到张强的名字,只列出了张明的名字。

这引发了张强对继承权益的质疑,并进一步激起了他对张明的不满。

2010年初,张强提起诉讼,要求对家族财产进行重新评估并重新分配,主张他作为张世华的儿子同样应该获得一半的继承权益。

张明则辩称,家族财产的所有权属于他,因为他在父亲生前就已经全权管理家族企业,并且在遗嘱中明确规定了他作为唯一的继承人。

法庭审理:该案于2010年5月15日在XX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审理。

作为辩护双方的律师,双方提交了大量证据和辩护材料,包括张世华的遗嘱、家族企业的内部文件、银行存款和股票交易记录等。

经过审理,法庭发现,根据遗嘱中的规定,张明作为已故富商张世华的继承人,从人道主义角度来看,应享有一定的继承权益。

虽然在文件中没有提到张强的名字,但并不代表他没有继承权益。

遗产继承案例分析

遗产继承案例分析

遗产继承案例分析遗产继承是指在一个人去世后,其财产、债务和权益的转移过程。

在遗产继承案例中,常常涉及到遗嘱、继承人的身份、财产分配等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遗产继承的具体情况。

案例一:遗嘱的重要性小明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在去世前留下了一份详细的遗嘱,清楚地规定了他的财产分配方式。

遗嘱中指定了他的两个子女分别继承他的房产和存款,并且明确了他的配偶在财产分配中的权益。

由于小明的遗嘱十分清晰明了,继承人之间没有发生纠纷,遗产顺利分配。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遗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份清晰的遗嘱可以避免继承人之间的纠纷,保障财产的合理分配。

因此,我们在生前应当及时制定遗嘱,明确规定财产的继承方式,以免给后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案例二:继承人的身份确认张三是一位单身老人,他在去世后并没有留下遗嘱。

根据法律规定,张三的财产应当由其直系亲属继承。

然而,张三的亲属众多,包括兄弟姐妹、侄子侄女等。

在这种情况下,继承人的身份成为了一个争议点。

经过一番调查和证据收集,法院最终确认了张三的继承人身份,财产得以合理分配。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继承人的身份确认是遗产继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处理遗产继承案件时,需要充分考虑继承人的身份,确保财产分配的公平合理。

案例三:财产分配的公平性李四是一位富有的商人,他在去世后留下了大量的财产。

然而,由于李四有多个子女,财产分配问题成为了一个难题。

在处理这个案件时,法院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继承人的实际情况,确保财产分配的公平性。

在这个案例中,法院最终根据每个继承人的需求和情况,制定了合理的财产分配方案。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财产分配的公平性是遗产继承中的核心问题。

在处理遗产继承案件时,需要充分考虑每个继承人的权益,确保财产分配的公平合理。

综上所述,遗产继承案例中涉及到遗嘱的重要性、继承人的身份确认和财产分配的公平性等问题。

在处理遗产继承案件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确保财产的合理分配,避免继承人之间的纠纷。

遗产继承纠纷案例:遗产分配引发的继承权纠纷案例分析

遗产继承纠纷案例:遗产分配引发的继承权纠纷案例分析

遗产继承纠纷案例:遗产分配引发的继承权纠纷案例分析【引言】继承是一项涉及法律、家族关系和财产权益的重要事务。

然而,由于财产分配不公、亲属关系复杂或争议继承权的存在,遗产继承纠纷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一起发生在中国的继承纠纷案例来探讨遗产分配引发的继承权纠纷,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分析案例在法律上的可行解决方案。

【事件背景】2005年,张先生去世,他的遗嘱未指明继承财产的对象。

根据中国继承法的规定,根据继承顺序,他的遗产应由配偶、子女等合法继承人按照一定比例继承。

然而,张先生的亲属间关系复杂,家族内部存在矛盾和争议,共同继承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导致遗产继承纠纷的发生。

【事件经过】1. 2005年:张先生去世。

他的遗嘱未规定财产继承对象。

2. 2006年:张先生的遗产吸引了他的配偶、三个子女和两个远房亲戚的关注。

亲属关系复杂,家族内部存在争执。

3. 2007年:张先生的妻子提出了遗产继承请求,要求继承遗产的50%。

三个子女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他们应该平等继承。

4. 2008年:双方在法院提起诉讼,正式进入司法审判程序。

5. 2010年:法院审理了此案,但由于亲属关系的复杂性和财产评估等问题,判决结果一直未能达成。

【法律问题】1.遗产继承权的归属问题:根据中国继承法规定,配偶和子女是合法的继承人,但根据此案的情况,张先生的妻子主张继承50%的遗产,而三个子女主张平等继承。

在没有明确的遗嘱规定情况下,法院如何判定继承权的归属?2.亲属关系的复杂性:案件中提及有远房亲戚有参与其中,法院如何确定合法继承人的身份?3.财产评估问题:遗产的评估对继承人的分配比例有重要影响,如何进行公正的财产评估?【法律分析】1.继承权的归属问题:在无明确遗嘱情况下,根据中国继承法,配偶和子女是遗产的合法继承人,继承权以平等的形式分享。

然而,如果张先生的妻子能够证明婚姻期间为家庭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共同的经济支持或照顾病重的丈夫等,她可以主张继承更高比例的遗产。

遗嘱继承法律纠纷案例(3篇)

遗嘱继承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李氏家族,世代居住在我国南方一个宁静的小镇。

李老先生,年逾古稀,一生勤劳朴实,育有四子一女。

在李老先生生前,因家庭矛盾,其子女们关系紧张,尤其是长子李大强与次子李二强,两人因争夺家产多次发生争执。

李老先生深感忧虑,遂于2019年6月立下遗嘱,将家中的房产和部分存款留给了次子李二强,其余子女则未在遗嘱中提及。

2020年1月,李老先生去世,其子女们纷纷回到家中办理后事。

在分割遗产的过程中,长子李大强提出异议,认为遗嘱内容不公平,要求按照法定继承分割遗产。

次子李二强则坚持遗嘱有效,拒绝更改继承方案。

双方争执不下,遂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遗嘱的效力问题:长子李大强认为,遗嘱系李老先生在病危之际所立,可能存在意识不清的情况,因此遗嘱无效。

2. 遗嘱的公正性问题:长子李大强认为,遗嘱内容明显偏袒次子李二强,未充分考虑其他子女的权益,因此遗嘱不公。

3. 法定继承的适用问题:长子李大强主张按照法定继承分割遗产,认为遗嘱无效。

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李老先生立下的遗嘱系其真实意愿的表示,遗嘱内容明确,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因此遗嘱有效。

关于遗嘱的公正性问题,法院认为,虽然遗嘱内容对长子李大强较为不利,但李老先生作为遗嘱人,有权对遗产进行处分,且在遗嘱中已对其他子女进行了适当补偿,因此遗嘱内容合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因此,法院判决李二强继承李老先生的房产和部分存款,其他子女则按照法定继承分割剩余遗产。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遗嘱继承、法定继承等多个法律问题,以下是针对本案的详细分析:1. 遗嘱的效力问题:在判断遗嘱效力时,法院主要考虑遗嘱人的意识状态、遗嘱内容、立遗嘱过程等因素。

本案中,李老先生在立遗嘱时意识清醒,遗嘱内容明确,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因此遗嘱有效。

2. 遗嘱的公正性问题:遗嘱的公正性主要取决于遗嘱人的意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嘱继承纠纷【案例分析】
本案基本事实:
被告张某的父亲是个文人,擅长写作。

母亲1992年去世。

2003年,张某的父亲身患重病医治无效死亡,享年90岁。

老人死后,其孩子张某等人发现在父亲抽屉里有一份遗嘱,遗嘱中老人将房产的确认为张某等共同共有,但原告刘某(刘某是张某生前保姆)有终生使用权对其他财产也作了处理决定,并且将刘某指定为遗嘱执行人。

指定将老人遗留的所有财产如存款、股票房产证交由刘某保管。

遗嘱是老人亲笔书写,落款处有老人签名,但没有写明立遗嘱的时间。

老人去世一个月后,刘某起诉到法院,要求张某等人按照遗嘱履行。

主张自己对老人遗留的房产有终生使用权;自己是遗嘱执行人,有权保管老人的财产。

起诉后,张某等人非常震惊,自己家中的事情,确要由外人来掺和,且人家有理有据,这可怎么办?无奈,张某想到找律师。

经人介绍,张某等人找到我寻求帮助。

我看完老人的遗嘱后,虽然老人的遗嘱内容很多,字也苍劲有力,但我还是发现了问题。

并且对代理此案充满了信心。

精心准备了庭审需要答辩状和代理词。

法官庭后说,李律师你的答辩和代理观点非常清楚。

做律师十年来,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篇好的代理词和答辩状对法官的影响力以及案件的胜诉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我对此案的答辩意见。

遗嘱继承纠纷分析
遗嘱指遗嘱人生前依法定形式对其个人所有的财产进行处分,并于死亡时发生效力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必须具备下列四个方面的条件:
(一)主体合法:
1、主体必须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根据继承法第22条以及若干意见第41条规定,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要有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所立的遗嘱,应属无效遗嘱。

而确定遗嘱人是否具有遗嘱能力,应以立遗嘱人设立遗嘱时为准。

2、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遗嘱人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所立的遗嘱也应认定无效,根据民法通则若干意见第67条第2歀的规定“行为人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所实施的民事行为,应当认定为无效”,因为这时的立遗嘱人已经无法表示真实意思。

而判断立遗嘱人立遗嘱时状态是否清醒,也要以立遗嘱人设立遗嘱的时间为准。

本案原告提供的被继承人张先生的遗嘱,没有设立遗嘱的时间,无法判断遗嘱订立的时间,也就无法判断立遗嘱人立遗嘱时是否神志清醒、是否有民事行为能力。

(二)客体合法:
1、遗嘱所处分的财产必须是立遗嘱人的个人合法财产。

遗产的范围只限于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所有的财产,根据《继承法》第3条的规定,公民立遗嘱时只能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享有处分权,如果对不属于个人的财产进行处分,就属于无效处分。

继承法26条规定“遗产在家庭共有财产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

2、本案被继承人张先生和李月是夫妻,1940年登记结婚,妻子李月于1992年8月3日去世。

对属于李月所有的的那一份遗产,李月去世后,各继承人都没有表示过放弃继承,根据继承法第25条第1歀的规定,应视为均已经接受继承。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意见第177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未明确表示放弃继承的,视为接受继承,遗产未分割的,即为共同共有”。

所以被告母亲李月遗留的财产应属于合法继承人共同共有,而本案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显然处分了与妻子共有的财产,立遗嘱人处分了不属于自己的个人财产,遗嘱就要部分或全部无效。

(三)内容合法:
遗嘱指遗嘱人生前依法定形式对其个人所有的财产进行处分的法律行为,遗嘱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1、本案被继承人所立的遗嘱对财产处分部分内容含混不清,且与国家法律相悖。

如被继承人把东直门11号房产,作为被继承人的“故居”,保存下来,供后人纪念,任何人不得强占,
进住。

被继承人这种处理遗产的做法是不符合国情和我国法律的。

对该财产被继承人没有做任何处分且对财产的处理方式与我国法律相悖,所以立遗嘱人对该财产的处理是无效的。

2、关于东风里二十三楼601房产也约定的不明确,“房产权仍属公有”意思不明确。

该房产“给保姆刘某住,因她没工作也没有房”,原告一直在从事个体工作,收入颇丰。

但被继承人却认为只有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上班才是工作,因此判断保姆没有工作可以终生居住房屋。

被继承人这种认定和现实相差甚远,也与其真实意思表示不符,并且这种约定对其他继承人也是不公平的。

3、遗嘱对存款和字画的的处分也是不明确的,如“存款归集体所有,任何人不得分赃”等。

“不准资卖和据为私有”,被继承人的这些说法都没有涉及到遗产处置的最核心、最重要的财产权分割问题。

被继承人没有明确清晰的遗产处置主张,这种处分财产的行为实际上等于没有处分和分割。

根据继承法27条规定“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以及遗嘱未处分的遗产”,应当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四)形式合法:
遗嘱可以采用自书、代书、录音、口头、公证等形式,但不论哪种形式,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方能有效。

自书遗嘱的法律要求,继承法第17条第2歀规定“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自书遗嘱在形式上只要是立遗嘱人亲笔书写,有签名,有日期,具备了这三条在形式上即可有效。

本案立遗嘱人张先生虽然亲笔书写遗嘱,且有签名,却没有注明立遗嘱的时间。

前面已经提过,订立遗嘱的时间对自书遗嘱非常重要的要素,没有设立遗嘱的时间,就无法判断遗嘱订立的时间,也就无法判断立遗嘱人立遗嘱时是否有民事行为能力。

关于立遗嘱的时间的重要性在继承法若干意见第40条也有明确的规定,“公民在遗书中涉及死后财产处分内容,确为死者真是意思的表示,有本人签字并注明了年、月、日,又无相反证据的,可按自书遗嘱对待”。

可见,如果没有注明年、月、日,就不能按照自书遗嘱对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