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七年级生物重点知识点藻类

七年级生物重点知识点藻类藻类是生物学上的一个大类,也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自然界中,藻类的作用非常重要,不同的藻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也是有所不同的。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些在七年级生物学课程中需要了解的藻类知识点。
藻类是什么藻类是一类简单的植物,它们缺乏正常植物所需的结构特征,如维管束和根、茎、叶。
同时,它们也缺乏真菌的真正特征。
藻类包括单细胞物种和多细胞物种,它们可以生长在淡水、咸水中以及陆地上。
由于很多藻类种类繁多、形态不同,所以在学习时需了解其分类。
藻类的分类藻类的分类是按照其生殖细胞类型,形态特征和代谢特性来进行分类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藻类分类:1. 绿色藻类:此类藻类主要生长在淡水和海水中,它们最初以青绿色为主,但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它们也可能呈现暗绿色或者深褐色。
2. 红球藻:此类藻类呈球形,生长在淡水、咸水和土壤中,它们可以繁殖到数百个孢子。
红球藻可以分布在五个大洲的水体中。
3. 棕藻:棕藻类群体的外部形态各异,有些形状如囊状或者扁平、足以占据大片区域的,而有些则是细小而跟随其它主要生物生长。
棕藻是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的。
4. 黄绿藻:黄绿藻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细胞的水华藻,另一种是生长在多细胞群体中的草莓状黄绿藻。
它们生长在淡水、咸水和土壤中,它们的形状特征丰富多彩,每个物种有自己的一套特征。
藻类的作用藻类在自然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下所述:1. 过滤器: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许多藻类(如硅藻、烟草藻等)可以过滤掉大量的有机,无机和毒性物质,从而保持水体清洁。
2. 氧源:像真菌和深海细菌等生物一样,有些藻类可以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成为水体真正的氧气来源。
3. 食物:藻类是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食物来源。
例如,茶藻和勾藻是人类和海洋生物摄取营养的重要来源。
4. 燃料:生物质能和生物柴油是一些藻类的潜在来源,藻类可用于发电、燃料生产、化学制品等用途。
藻类在环境中的危害虽然藻类对自然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贡献,但在一些情况下,它们也会带来危害。
七年级上册生物藻类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藻类知识点
生物藻类知识点
生物藻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海洋生物。
在生态系统中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七年级生物学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
基本的藻类知识。
1. 藻类的分类
藻类按照其营养方式、细胞结构及形态特征等因素被分为多个
类别。
主要有绿藻、红藻、黄藻、硅藻、甲藻、蓝藻等。
2. 藻类的特征
藻类的细胞结构简单,最基本的单细胞藻类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其次,藻类的细胞壁通常由纤维素、硅酸盐或其他特殊的化合物
组成。
除此之外,藻类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能够较好地将光能
转化为有机物,实现自养生长。
3. 藻类的功能
藻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水生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同时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藻类在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也被广泛应用,如干酪根、海藻素等产品。
4. 藻类的生态环境
不同种类的藻类对生态环境有不同的适应性。
有些藻类可以在淡水中繁殖,而有些只能在海洋环境中生存。
此外,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某些藻类的数量也会迅速增加,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
5. 藻类繁殖方式
藻类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分裂繁殖、孢子繁殖、性繁殖等。
分裂繁殖是指单细胞藻类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生命体;孢子繁殖是指藻类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性繁殖则是指藻类通过配子体结合繁殖生殖。
总之,生物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群体。
了解藻类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生态系统,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藻类学复习题及答案

藻类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外生孢子:某些蓝藻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发生横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原生质,上端较小的一块就形成孢子,基部较大的一块仍保持分裂能力,继续分裂,不断地形成孢子。
内生孢子:某些蓝藻由于母细胞增大,原生质体进行多次分裂,形成许多具薄壁的子细胞,母细胞壁破裂后全部放出。
2.孢子:无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配子: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3.载色体又叫色素体: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质体。
也有仅指藻类植物细胞中含叶绿素的大型和复杂的结构。
蛋白核又叫造粉核或淀粉核:某些藻类植物载色体上的一种特殊结构。
有一蛋白质的核心部分,外围以若干淀粉小块,这是藻类植物蛋白质和淀粉的一种贮藏形态。
4.茸鞭型鞭毛:鞭毛上具横向羽状鞭茸。
尾鞭型鞭毛:鞭毛上无横向羽状鞭茸。
5.核相交替:在植物整个生活史中,具单倍体核相和二倍体核相的交替现象。
世代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交替的现象。
6.同形世代交替:在形态构造上基本相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
异形世代交替:在形态构造上显著不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
7.无性世代(或孢子体世代):在植物生活史中,从受精卵或合子开始,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成长为孢子体,到孢子体产生孢子母细胞为止的时期,从核相方面来看,是具有二倍体染色体的时期。
有性世代(或配子体世代):在植物生活史中,从减数分裂而来的孢子开始,由孢子发育成长为配子体,到配子体产生两性配子为止的时期。
从核相方面看,是具单倍体染色体的时期。
配子体:在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配子的和具单倍体染色体的植物体。
9.无性生殖:通过一类称为孢子的无性繁殖细胞,从母体分离后,直接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有性生殖:是由两个称为配子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彼此融合的过程,形成合子或受精卵,再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10.同配生殖: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
藻类高中知识点总结

藻类高中知识点总结一、分类藻类是一类原生植物,通常按照细胞结构和营养特点进行分类。
根据细胞结构,藻类可以分为原核藻和真核藻。
原核藻是细菌和蓝藻的统称,其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核藻的细胞含有真正的细胞核,包括硅藻、金藻、绿藻等。
根据营养方式,又可分为自养藻和异养藻,自养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异养藻依赖外源碳源。
二、结构藻类的结构比较简单,通常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
单细胞藻类通常由一个细胞组成,形态各异,包括球形、螺旋形、椭圆形等;多细胞藻类由多个细胞组成,有些形成丝状体,有些呈板状。
藻类的细胞主要由质膜、质壁、质囊、叶绿体等结构组成,叶绿体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器官。
三、生活史藻类的生活史分为有丝分裂生活史和无丝分裂生活史。
有丝分裂生活史通常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有性生殖是指两个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游离孢子,孢子产生新的个体;无性生殖是指一个细胞通过单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同样的细胞。
无丝分裂生活史是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通常发生在一些原核藻和原核生物中,无需减数分裂,直接产生子细胞。
四、生态功能藻类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产者。
同时,藻类也是食物链的起始者,它们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质,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基础。
此外,藻类还能够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调节水体的营养物质循环,维持水体的清洁。
但是,过度生长的藻类也会引起水质污染,产生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总之,藻类是一类重要的原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藻类的分类、结构、生活史、生态功能等知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大学藻类学考试。自己整理的重点!

蓝藻厚壁孢子:体积较大,厚壁,充满储藏物质,有一个完全封闭的有时有花纹的细胞壁,由营养细胞发生的,渡过不良的环境藻殖段:丝状体蓝藻的营养繁殖方式(1)从丝状体死亡细胞处断裂(2)从异形胞、双凹分离盘(隔离盘)处断裂(3)任何机械作用造成的断裂都可产生藻殖段伪空胞:蓝藻特有的结构特征,特殊的由中空圆柱状气囊组成的结构, 能够为细胞提供浮力,使它们在水体中垂直迁移,获得适宜的生长条件。
内生孢子:通过母细胞变大和原生质分裂而产生的多个具有较薄壁的子细胞。
外生孢子:外孢子产生的细胞具有不同大小的两端。
细胞按一定的方向生长,在细胞开裂后,细胞的上端放出小细胞,即外孢子。
异型胞:(1)将藻丝细胞分隔成藻殖段进行营养繁殖(2)细胞内含固氮酶,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1. 试述微囊藻等蓝藻调节自身体积和重量,进而调节其在水中所处位置的机理。
答:和光合作用有关,在晴天的表面水体中,快速的光合作用合成了大量的淀粉,增加个体重量使藻类下沉。
光强度逐步减弱合成物质减少,呼吸作用增加个体重量逐渐减小。
当减小与浮力平衡时,不再下沉,处于悬浮状态。
这一平衡位置处于补偿点附近,该处的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当。
在晚间,光合作用停止微囊藻会迅速上浮到表面。
另外,衰老和死亡的微囊藻重量下降会漂浮到水面形成水华。
2. 试述蓝藻的形态特征,蓝藻为什么又称蓝细菌?蓝藻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含叶绿素a,无叶绿素b,含数种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
,有些丝状体上有异形胞的分化,贮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等。
伪空胞是蓝藻特有的结构特征。
蓝藻有很多特点与细菌相似,如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细胞壁含肽聚糖;核为原核,生活史中均无具鞭毛的细胞,所以又称蓝细菌。
蓝藻属蓝藻门分为两纲:色球藻纲和藻殖段纲。
常见形成水花的藻类: 蓝藻门(颤藻、螺旋藻)、绿藻门、硅藻门。
2硅藻壳套:硅藻细胞壁的上下壳的壳面边缘略有倾斜的部分壳面壳环面:上下相连带总称为壳环,这个面称壳环面相连带:上下壳套向中间伸展部分中央节:硅藻细胞壁的上下壳的壳面中央呈加厚状极节:中央节,在两端称极节壳缝:沿中轴区中部或偏于一侧有一条纵的裂缝,称为壳缝假壳缝:有的种类没有壳缝,仅有较窄的中轴区,称为假壳缝.管壳缝: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藻类学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假膜体:是由许多藻丝胶粘在一起组成的多细胞群体,是褐藻特有的形态构造,包括单轴假膜体和多轴假膜体两种类型。
单轴假膜体内部是由单一中轴的分枝藻丝组成;多轴假膜体藻体内部是有多条中轴的分枝藻丝组成。
繁殖小枝:褐藻藻体上长出一种小枝,脱离母体后可附着在基层上,各自长成一个新个体,这样的小枝成为繁殖小枝,有叉形、楔形或三角形等。
藻殖段:丝状体的蓝藻藻体分裂成小段,分离后各萌发成一新的丝状体,每一段称为藻殖段。
形成原因:异形胞。
藻殖孢:环境恶劣时,有的藻殖段的细胞壁加厚而呈休眠态,称藻殖孢。
单室孢子囊:孢子体上产生的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生殖结构。
含单核,核的第一次分裂为减数分裂,经多次分裂产生2~128个子核,核分裂停止后原生质分裂为与核同数的原生质块,每块变态成具有不等长鞭毛的游孢子,最终发育成配子体。
多室孢子囊:孢子体上孢子囊母细胞经多次横纵分裂,产生隔壁,形成许多小室,成为由许多立方形细胞组成的多列细胞结构。
每个细胞变态产生1~2个游孢子,最终发育成孢子体。
单室配子囊:配子体上产生的单细胞生殖结构。
多室配子囊:配子体上产生的多细胞生殖结构。
合子萌发成为孢子体。
内生孢子:孢子繁殖时原生质体先分裂再到细胞壁破裂而形成的孢子。
外生孢子:孢子繁殖时顶端壁先破裂原生质体顺次缢缩分裂成孢子。
厚壁孢子:在环境条件恶劣时,丝状体种类,藻丝上某些营养细胞增大体积、贮满食物并渐行增厚细胞壁,明显分化为内外壁层形成的结构,称厚壁孢子。
(或在环境条件恶劣时,在藻体中产生的一种比普通细胞稍大且有明显厚壁的细胞。
厚壁孢子细胞壁比异形胞细胞壁要厚。
)似亲孢子:与母体相似的不动孢子(如小球藻属)游孢子:具鞭毛能游动的孢子。
绿藻产生的游孢子,4条等长鞭毛。
不动孢子:无鞭毛,具有细胞壁。
似亲孢子:与母体相似的不动孢子,如小球藻属。
异丝体:绿藻门的一些种类藻体下部为匍匐藻丝,水平生长,由此向上长出直立部,便形成异丝体。
异形胞:丝状体的蓝藻(除颤藻科外)在藻丝中经常产生一种比普通细胞稍大且有明显厚壁及含透明内含物的细胞,称异形胞。
藻类知识点总结

藻类知识点总结藻类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原生生物,以光合作用为能源,通常生长在水中。
由于其微小且难以观察,很多人并不了解藻类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藻类的知识点,包括藻类的分类、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生态功能、应用价值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内容。
一、藻类的分类藻类是一类原生生物,按其在进化树上的位置,可以分为原始藻门(Primitive Algae)和真核藻门(Eukaryotic Algae)两大类。
1. 原始藻门原始藻门是原始的藻类群,包括了一些具有较古老生物特征的藻类,主要包括了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裸藻门(Pyrrhophyta)和拟菌藻门(Euglenophyta)等。
这些藻类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原始的特征,并且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2. 真核藻门真核藻门是真核生物的藻类群,包括了褐藻门(Phae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红藻门(Rhodophyta)和黄藻门(Xanthophyta)等。
这些藻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真核生物的特征,其生物学特点和生态功能与原始藻门存在一定差异。
除了按照进化树的位置进行分类外,藻类还可以按照其形态、生态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
例如,按照生活环境的不同,藻类可以分为海洋藻类和淡水藻类;按照形态的不同,藻类可以分为单细胞藻和多细胞藻等。
二、藻类的生物学特征藻类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征,这些特征使其在自然界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藻类的生物学特征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细胞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特征等。
1. 形态特征藻类的形态特征非常多样,可以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丝状、片状等形态。
藻类的形态特征与其生活环境和生物学习性密切相关,不同形态的藻类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
2. 细胞结构藻类的细胞结构简单,通常包括细胞膜、质膜、叶绿体、核糖体等结构。
藻类的细胞结构与其光合作用的能力密切相关,光合作用是藻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式,因此细胞结构对藻类的生存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藻类高中知识总结

藻类高中知识总结一、藻类的概述藻类是一类原始的植物,通常生活在水中或者湿润环境中。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并且能够自行合成有机物质。
藻类按照营养方式可以分为浮游藻和附着藻两大类。
在生物分类上,藻类被归类为植物门的一部分。
二、藻类的分类根据藻类的营养方式、细胞结构和色素类型,藻类可以分为多个类群。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藻类类群:1.绿藻:绿藻是一类含有叶绿素a和b的藻类,通常生活在水中或湿地环境中。
他们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合成,并且在植物演化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绿藻的细胞形态和结构多样,包括单细胞藻类、丝状藻类和板状藻类等。
2.石藻:石藻是一类具有硅质壳和叶状或者筛孔结构的藻类。
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并且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石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并固定二氧化碳,对地球大气中的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
3.海带类:海带类是一类褐藻,生活在海洋中。
它们通常形成大型的藻类群落,对海洋生态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海带类藻体通常具有带状或者细长的形态,能够吸收水中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4.蓝藻:蓝藻又被称为蓝绿藻,是一类细菌类藻类,与真核生物的藻类有很大的区别。
它们通常生活在水体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也能通过氮固定和异养代谢来生存。
蓝藻可以形成水华,对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藻类的生物学特点1.细胞结构:藻类的细胞结构多样,可以是单细胞的,也可以是多细胞的。
细胞壁多数情况下由纤维素或者藻胶构成。
2.色素:藻类的色素种类繁多,不同的藻类含有不同的色素。
其中最常见的是叶绿素,但也存在其他的色素如藻蓝素、胡萝卜素等。
3.营养方式: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并进行光合作用。
但也有蓝藻这种异养藻类通过吸收有机物质进行生存。
4.生殖方式:藻类的生殖方式多样,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
无性生殖可以通过分裂、芽生和孢子形成等方式进行,有性生殖常见的有配子团和生殖细胞形成等。
四、藻类的生态功能藻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褐藻
【异丝体】为原始类型,基本特征是藻体由匍匐部和直立部组成,直立部为单列细胞的分枝体,匍匐部则为匍匐假根,以此固着于基质上。
【假膜体】较异丝体高级,基本特征是由许多的藻丝胶粘在一起,外形似膜状的一种结构。
【膜状体】为高级进化的种类,从外形上已有类似根、茎、叶或气囊等部分的分化,内部细胞向多方面分裂形成数层细胞的膜状体。
【褐藻的细胞壁】
内层:主要是由纤维质组成,比较坚韧
外层:由藻胶质组成,藻胶质含有几种不同的藻胶,其中存在最广泛的为褐藻糖胶(fucoidin),在海带属及岩藻属中含量较多。
【褐藻的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c、叶黄素、β-胡萝卜素及藻褐素(藻褐素由于能吸收绿光,所以大部分褐藻类适合于深水层生长)。
【贮藏物质】褐藻淀粉、甘露醇。
褐藻类贮藏的碳水化合物都是可溶性的,贮存在液泡、细胞质或者整个原生质体内。
【褐藻多酚】又成为褐藻单宁酸,能结合蛋白,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主要贮存于许多褐藻细胞质的藻泡中。
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形成黑色色素,藻褐素。
作用:
1)防止自身被草食动物摄食
2)吸收紫外辐射
3)作为细胞壁的组分
【单室孢子囊】为一个细胞组成,产生于孢子体上。
孢子囊母细胞含单核,向外突出逐渐膨大,细胞核经过多次分裂产生2、4、8、16、32、64或128个子核,核的第一次分裂为减数分裂,在核分裂停止后细胞质也分裂成与细胞核同数的原生质块,每块中有一细胞核,经过变态形成具有不等长侧生双鞭毛的游孢子,孢子囊成熟后,游孢子通过囊壁顶端小孔逸出,萌发成配子体。
【多室孢子囊】产生于孢子体上,孢子囊母细胞经过多次横纵分裂,产生隔壁,形成许多小室,成为有许多立方形细胞组成细长的多列细胞机构,每个细胞内经过变态产生1~2个游孢子。
当多室孢子囊成熟时,各细胞间的隔壁逐渐溶解消失变成一个圆锥形的囊体,游孢子通过囊顶或侧面的小孔逸出。
多室孢子囊母细胞形成游孢子过程中,不经过减数分裂,因此形成的游孢子,仍然萌发为二倍体的孢子体。
绿藻
【绿藻的细胞壁】内层: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外层:果胶质,常粘液化。
【色素】主要有叶绿素a、b,α-、β-胡萝卜素,叶黄素类
【同化产物】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贮存于蛋白核的周围。
【眼点】绿藻在单细胞和群体的游动类型物种中基本都有眼点的存在。
多细胞物种的游孢子和配子也有眼点。
眼点结构主要包括一个弯曲的色素板、一个双面凸的透镜和在二者之间的一个弯曲无色的感光区。
【繁殖方式】
1.营养繁殖:群体、丝状体以藻体断裂来繁殖。
2.无性生殖:形成游动孢子和静孢子。
3.有性生殖。
同配生殖:两个配子的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完全相同。
异配生殖:两个配子形状、结构相同,但大小和运动能力不同。
卵式生殖:两个配子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不同,其中,大配子没有鞭毛,不运动,称卵;小而有鞭毛的配子称精子,精卵结合。
接合生殖:两个没有鞭毛能变形的配子结合。
裸藻
【形态构造】
1 细胞壁:细胞裸露,无细胞壁,有表质或胶质的囊壳。
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的“周质膜”。
周质膜由平而紧密结合的壁纹组成。
壁纹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2 有胞口、鞭毛、眼点:细胞前端由胞口与外界相通。
鞭毛1条或2条,罕为3条,前端一侧具一桔红色眼点。
但多数无色种类无眼点。
藻类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指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本质上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H2O是电子供体(还原剂),被氧化到O2的水平;CO2是电子受体(氧化剂),被还原到糖的水平;氧化还原反应所需的能量来自光能。
【光抑制】光能过剩导致光合效率降低的现象称为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快速光响应曲线】
1.原理:
1)【叶绿素荧光】吸收的一小部分光重新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由于波长越短能量越高,故叶绿素分子吸收红光后,电子跃迁到最低激发态;
吸收蓝光后,跃迁到较高激发态。
处于较高激发态的叶绿素向周围环境辐射热量,回到最低激发态。
处于较低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可通过三种途径释放能量回到稳定
的基态:
◆重新放出一个光子,回到基态,即产生荧光。
◆不放出光子,直接以热的形式耗散掉。
◆将能量从叶绿素分子传递给电子受体进行光化学反应。
当光合生物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时,叶绿素吸收的光能大部分是用来进行光化学反应的,荧光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根据能量守恒:1=光合作用(P)+叶绿素荧光(F)+热(D)
可以得出:叶绿素荧光(F)=1-光合作用(P)-热(D)
2)活体叶绿素荧光是光合作用的有效探针。
活体状态下,叶绿素荧光几乎全部来源于
PSⅡ的Chl a,活体叶绿素荧光提供的快速信息反映了PSⅡ对激发能的利用和耗散
情况。
光合作用过程的各个步骤密切偶联,因此任何一步变化都会影响到PSⅡ,从而引起荧光变化,也就是说通过叶绿素荧光几乎可以探测所有光合作用过程的变化。
3)【饱和脉冲技术】打开一个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小于1 s)的强光关闭所有的电子门
(光合作用被暂时抑制),从而使叶绿素荧光达到最大(本来处于开放态的电子门
将该用于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为了叶绿素荧光和热)。
2.测量方法
经过充分暗适应之后,所有电子门均处于开放态,打开测量光得到F0,此时给出一个饱和脉冲,所有的电子门就都将该用于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为了荧光和热,此时得到的叶绿素荧光为F m。
根据F m和F0可以计算出PS II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Fm-Fo)/Fm,它反映了植物的潜在最大光合能力。
3.参数含义
【富营养化】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水色浑浊,水质恶化的现象。
【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碳(CO2)固定、转化为有机碳(如葡萄糠、淀粉等)这一过程的能力。
一般以每天、每平方米有机碳的含量(克数)表示;海洋和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主要由藻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