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附答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
1、“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者是(A)A. 禹B.伯益C. 启D. 舜2、他以人为坐骑,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后被商汤所败,王朝灭亡。
此人物是(B)A.启B.桀C.纣D.盘庚3、《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C) A.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B.进献贡物C.服从周王调兵D.定期服役4、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为审议项目的河南殷墟遗址获得通过。
你认为殷墟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B)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5、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一制度开始于(B)A.舜传位于禹B.禹传子家天下C.西周分封制D.周武王建立西周6、“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B )A.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B.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7、“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的歌词。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B)A.炎黄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B.夏王朝的建立C.禅让制的实行D.制定历法,称为“夏历”8、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启开启了世袭制B. 纣灭夏建立商朝C. 西周实行郡县制D.周武王建立东周9、周幽王是在历史上有名昏君。
他在位时( B )A、开始推行分封制B、引起国人暴动C、西周被犬戎所灭D、迁都洛邑10、下列有关商纣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B、他把都城迁殷C、他施用酷刑,残害人民D、他使商朝走向灭亡二、判断题。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练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一、基础知识填空:1.夏商周更替基本情况: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形势,巩固。
(2)内容:周王根据远近和,将和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并服从周王调兵。
(3)等级: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
(4)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扩大统治范围。
二、选择题:1.(2018年四川内江)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A.商朝—→夏朝—→西周B.夏朝—→商朝—→西周C.商朝—→西周—→夏朝D.西周—→商朝—→夏朝【答案】B2.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建立于()A、约公元前2070年B、约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1046年D、公元前476年【答案】A3.“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
那么,“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制的制度是()A.奴隶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答案】C4.下列选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舜传位于禹 B.禹传为给伯益C.禹传子,家天下D.启打败有扈氏【答案】C5.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夏朝的建立为标志。
那是因为夏朝( )A.进行了变法B.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C.实行了分封制D.产生了封建制度【答案】B6.《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下列哪-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A.周文王B.禹C.桀D.汤【答案】C7.商朝又称股朝,历史上将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A.启B.桀C.伊尹D.盘庚【答案】D8.小说《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下列哪位统治者有关? ( )A.夏王桀B.商纣王C.周幽王D.周厉王【答案】B9.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夏桀B.商纣C.周厉王D.周武王【答案】D10. 小说《封神演义》中“哪吒”和“二郎神”帮助一位英名的君主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同步练习(含答案)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考点必刷练1.《三字经》有云:“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早期国家的产生C.华夏认同观念的扩展D.早期文明的起源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3.下表为西周分封制的有关叙述,据此推知()记述出处“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A.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B.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C.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D.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4.有学者说,分封制对于周王室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在统治前期极大地巩固了天子的权威;面对于周边蛮夷之地来说,实则是一场从上而下的浩大的“文化殖民”。
该论述反映出()A.分封制传播了西周文化B.西周分封制加强上都集权C.周王借分封制实施文化专制D.周王室崇尚以文治国5.“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
”材料中“周的创造”指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6.如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禅让制C.世袭制D.井田制7.“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这首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奴隶制早期国家建立B.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C.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D.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8.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练习试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试题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一、选择题1.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2.“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夏传子,家天下”体现了我国哪一制度的出现()A. 禅让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宗法制3.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从②处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4.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A. 盘庚B. 吕尚C. 汤D. 纣王5.我国奴隶制王朝更替的先后顺序是()A. 夏朝、西周、商朝B. 西周、商朝、夏朝C. 商朝、夏朝、西周D. 夏朝、商朝、西周6.商朝又叫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最后一个国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最终在一场大战中商军阵前倒戈,致使商朝灭亡,这场大战是()A. 阪泉大战B. 长平之战C. 涿鹿之战D. 牧野之战7.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D. 他们都爱民如子1/ 68.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己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9.“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诗句中“安阳”即是商朝的都城殷,与此相关的是A. 牧野之战B. 盘庚迁都C. 周初分封D. 国人暴动10.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期间,国力衰弱。
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部编版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三家分晋的三家是()A.齐楚韩B.赵燕魏C.韩赵魏D.楚魏韩2. 战国初年,历史上发生了“三家分晋”的事件。
这“三家”是()A.齐楚燕B.韩赵魏C.秦赵魏D.齐韩赵3. 《礼记·礼运》认为夏朝从“天下为公”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
体现“小康”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4.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夏商周年表》,商汤灭夏发生在:()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1300年D.公元前1046年5. 周天子依次派遣自己的子弟、同姓功臣,以及亲属或臣服的旧邦首领,到指定地点去治理那里的土地和人民。
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6. 诗句“波光云影远含烟,风景依稀似昔年。
水旱从人天府惠,河渠生色华阳篇。
”赞扬的是()A.大禹治水B.李冰修筑都江堰C.司马迁写《史记》D.屈原著《离骚》7. 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的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是A.都江堰B.灵渠C.白渠D.郑国渠8. 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武王④盘庚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9. 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一制度开始于()A.舜传位于禹B.禹传子家天下C.西周分封制D.周武王建立西周10. 殷墟甲骨卜辞中有记载:“王乍(作)三(师):左、中、右”“王其以众合右旅”。
这些记述让我们得以了解A.商朝军队作战以车战为主B.商王朝军队具有相当规模C.商王朝军队兵器种类多样D.商朝对百姓征收繁重赋税11.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二、填空题12. 商朝的兴亡建立:约( )年,( )建立商朝,定都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1、我国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尧B.舜C.禹D.启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标志是()。
A.禹取代舜并建立夏朝B.启继承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C.汤灭桀建立商朝D.盘庚将都城迁到殷3、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联合一些部落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这个首领是()A.盘庚B.伯益C.汤D.商纣4、下图所示的是殷墟宫殿遗址,“殷”在今天的A.陕西西安B.河南安阳C.河南封丘D.山西大原5、西周前期的都城在今天的()。
A.河南洛阳B.陕西西安西C.河南开封D.河南安阳6、下列有关史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把全国广大土地分封给周王的子弟、亲戚等②西周时,封国的统治者称国君(一般称为诸侯)③西周初年建立的重要封国有鲁、齐、燕、晋、宋等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7、西周开国的一位天子是A.周武王B.周厉王C.周幽王D.周平王8、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
A.尧传位给舜B.舜传位给禹C.启继承禹的位置D.商汤灭夏9、右图是“殷墟宫殿复原图”。
商朝时最早把都城迁到此处的人是()。
A.汤B.盘庚C.纣D.桀10、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控制全国广大的土地B.诸侯必须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C.诸侯向周王贡献财宝和特产D.土地和人民归受封诸侯所有1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12、公元前841年,因为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最终被人们赶走的暴君是()。
A.周厉王B.周幽王C.周平王D.周成王13、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B.禹传子,家天下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大一统14、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5、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包含答案)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如下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A.王都与封国都邑B.均为封国都邑C.王都与郡府D.均为郡府3.《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一史料反映出西周的社会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4.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镜头,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5.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6.“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礼记》里的这段描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商汤灭夏B.奴隶社会结束C.舜传位给禹D.禹传位给启7. 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A. 封建制的法规B. 禅让制的规则C. 世袭制的传统D. 分封制的义务8. 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禹建立了夏朝B. 汤灭夏建立商朝C. 周文王建立周朝D. 周武王建立周朝9.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 封号和耕牛B. 土地和人口C. 土地和耕牛D. 人口和铁犁10.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 分割诸侯的兵力B. 保证国家的兵源C. 巩固周王的统治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11. 小王参加了班上“西周风云”的话剧演出,饰演一位住在城中的贵族,若话剧内容须与史实相符,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他在话剧中的生活情况()A. 拥有土地,有奴隶负责为他耕种B. 用交子到夜市采买日常生活用品C. 主持科举考试,掌握官员的任命权D. 熟读四书五经,辅佐君王治理国家12. 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1.(1分)我国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
这些简称源于西周的()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当时的鲁国是被分封在今山东地区的主要诸侯国之一,晋国是被分封在今山西地区的主要诸侯国,因此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
本题以山东省简称“鲁”等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本题以山东省简称“鲁”等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故选:C。
2.(1分)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
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翼,东控徐准。
(见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A. 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B. 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C. 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D. 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翼,东控徐准”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C项正确;“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指的是商朝,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的信息,排除AD项。
故选C项。
3.(1分)“武王克商、尤其周公东征以后:周王朝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围活动。
荀子说,周公当政时曾封建71国,其中与周王同姓(姬)者就有53国。
”材料中与“封邦建国”相适应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与“封邦建国”相适应的制度是分封制。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929年12月2日,是人类学历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天。就在 这一天,考古学家们把沉睡在龙骨山这座“宝库”里的无价之 宝——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唤醒了。下列哪一个是北京人 的复片,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 京人制造的工具,其最有力的依据是 ( D ) A.数量多,有10万多件 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 C.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 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 5.“人们一说起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他们依然保留 着某些猿的特征 C.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答 (3)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12.优化设计网站开辟了一版图片专栏,以夏、商、西周 古代帝王为专题。请你结合下列内容,完成相关探究。 【开国篇】
(1)图片中这三位人物分别是夏、商、西周的建立者。请 你分别写出这些君主的名字,并介绍一下他们的主要功绩 。 答 (1)图1:禹,建立夏朝。图2:商汤,灭夏建商。图3:周武 王,讨伐纣王,建立周朝。
(2)上面两幅图片是夏朝和商朝的亡国之君,请你写出他们 的名字,并指出他们在位时实行了怎样的统治。
答(2)图4:夏朝的桀,奢侈残暴,把人当坐骑。图5:商朝的 纣,滥用民力,修建豪华的宫殿,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发明 “炮烙之刑”等。
3.(2016安徽)《尚书· 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 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A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14.(2015山东滨州)下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 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 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B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四五千年前,炎帝、黄帝等部落分布于( D A.黄土高原 B.黄淮平原 C.长江流域 D.黄河流域
10.下面是小明同学的学习笔记,请你将笔记中错误的内容指 出并改正。 约公元前20世纪,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 阳城。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打败了夏王启,建 立商朝。周族首领周武王联合各部落在阪泉击败商朝军队 灭亡商朝,建立周朝,史称东周。 (1)错误:公元前20世纪 改正: 公元前21世纪 (2)错误: 夏王启 改正: 夏王桀 (3)错误: 阪泉 改正: 牧野 (4)错误: 东周 改正: 西周
)
2.黄帝的部落不断繁衍发展,构成了后世什么族的主体 (C ) A.满族 B.蒙古族 C.华夏族 D.藏族
3.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 与他无关的贡献是( C ) A.改进农具 B.遍尝百草 C.发明文字 D.发明医药 4.毛泽东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这里的“始祖” 是指( D ) A.禹 B.舜 C.尧 D.黄帝
2.禹建立夏朝,初具备了国家机构的形态,夏朝的国家机构不 包括( D ) A.创建军队 B.颁布刑法 C.设置监狱 D.设立警察
3.“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解释是 (B ) A.夏朝人是禹的后代 B.夏朝已经制定了刑法 C.夏朝阶级矛盾尖锐 D.《禹刑》极为残忍 4.考古学家在我国已知最早的大型宫殿基址——河南偃师 二里头遗址的2号宫殿基址下面,发掘出一座时代更早、规 模更大、结构更为复杂的大型建筑基址,将迄今为止可确 认的我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的年代提早约百年。这意味着 失落的夏王朝”可能将因此重见天日。夏朝经历了大 约几百年的历史( C ) A.二百多年 B.三百多年 C.四百多年 D.五百多年
1. 年前,古猿已经 进化为早期的人类--猿人。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____ 起来关键性的作用。
二、北京人的发现
地域: 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 时间: 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
使用的工具: 石器,骨器,木棒,鹿角等 生活状况:
群体生活,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为食, 会使用火来烧烤食物、照明、驱寒。
5.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电视连续 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C) A.黄帝和炎帝共同视察大禹治水的工作 B.年老的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 C.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D.尧发明了文字 6.《尧舜禹传说》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上古时代尧舜 禹的生平和政绩。在此书中,作者用证据说明尧、舜、 禹是人类文明的先驱,对他们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 方式进行了较为严谨客观的归纳与评价。该方式是( C )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
5.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 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 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 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C )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选举制
6.请根据文字中的提示,将传说中的人物填入左边的空格处。
答:炎帝 答:尧、舜 答:黄帝 答:大禹
5.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 为林”的镜头,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 者有关( B )
6.见右图,此为西周利簋,内底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此鼎可 能最早铸造于( D )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300年 D.公元前1046年
(2)请用一句话评价图2和图3所纪念的人物。
(2)黄帝和炎帝被后代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称 “炎黄”。
(3)通过探究,你认为了解华夏文明有何意义? (3)了解华夏文明,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 感,团结所有炎黄子孙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2015湖南衡阳)据新华社消息,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 帝典礼2014年4月5日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 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我们祭祀黄帝 是因为( C ) A.他发明了文字 B.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12.(2015福建泉州)《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 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 制度是( A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71 (4)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_______ 个封国。请写出图 上五个重要封国的名称。 1: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 晋 燕 齐 4:_______________5 鲁 :___________ 宋
1.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的名称是一样的。”他姓( A ) A.夏 B.商 C.周 D.秦
7.下列哪项制度是西周时期开创的(C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D
(1)请写出西周的都城A:__________ 镐京 。 牧野 (2)请写出武王伐纣的地点B:_______________ 。 (3)西周的统治区比商朝更大,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 区,采取了一种什么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封制。
11.下图为“夏、商、西周等级示意图”,反映了夏、商、 西周时期各阶级阶层的社会地位。请按照要求回答问 题。 天子 答 (1)①河姆渡遗址 诸侯 ②半坡遗址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1)你知道当时各阶级阶层分别是哪些人吗?把每一等 级的身份名称分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2)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答 (2)为了加强对新建国家的统治。 (3)西周分封制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2)兵器,指南车。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传说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 的首领。他有兄弟81人,都有铜头铁额。他们制造出金属兵 器,与黄帝部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蚩尤请风伯雨师来 助战,呼风唤雨,大雾弥漫三天三夜。黄帝九战不胜,请天女 雨,还制造出指南车辨认方向,最后终于打败了蚩尤。 请回答: (3)从材料中,能了解到当时什么社会现象?
7.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 内容是( B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8.从夏、商、西周的衰亡之中,我们得到的历史教训是 (D ) A.发展经济,提高国力 B.建设军队,保疆固土 C.社会改革,增强活力 D.勤政爱民,和谐社会
9.“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其中“周制”指(B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 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 核心是( ) A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4.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 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隆重举行,同时,民间祭祀 炎帝神农氏活动在神农架松柏镇神农炎帝广场举行。 人们拜祭黄帝、炎帝是因为他们 (D ) A.是文字的发明者 B.曾联合打败蚩尤部落 C.制造指南车 D.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1.小明来到周口店龙骨山,他可以了解到生活在距今 的北京人( C ) A.80万—30万年 B.70万—30万年C.70万—20万年 D.80万—20万年 2.下列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 明
1.暑假历史兴趣小组在历史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考察华夏族 源地的古迹,他们最应该到的地方不包括( A ) A.云南 B.陕西 C.山西 D.河北
2.“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 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上述是拜谒何处的祭文( B ) A.炎帝陵 B.黄帝陵 C.始皇陵 D.中山陵
4.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定都( D ) A.牧野 B.洛邑 C.殷 D.镐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