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练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一、基础知识填空:1.夏商周更替基本情况: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形势,巩固。
(2)内容:周王根据远近和,将和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并服从周王调兵。
(3)等级: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
(4)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扩大统治范围。
二、选择题:1.(2018年四川内江)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A.商朝—→夏朝—→西周B.夏朝—→商朝—→西周C.商朝—→西周—→夏朝D.西周—→商朝—→夏朝【答案】B2.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建立于()A、约公元前2070年B、约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1046年D、公元前476年【答案】A3.“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
那么,“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制的制度是()A.奴隶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答案】C4.下列选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舜传位于禹 B.禹传为给伯益C.禹传子,家天下D.启打败有扈氏【答案】C5.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夏朝的建立为标志。
那是因为夏朝( )A.进行了变法B.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C.实行了分封制D.产生了封建制度【答案】B6.《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下列哪-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A.周文王B.禹C.桀D.汤【答案】C7.商朝又称股朝,历史上将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A.启B.桀C.伊尹D.盘庚【答案】D8.小说《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下列哪位统治者有关? ( )A.夏王桀B.商纣王C.周幽王D.周厉王【答案】B9.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夏桀B.商纣C.周厉王D.周武王【答案】D10. 小说《封神演义》中“哪吒”和“二郎神”帮助一位英名的君主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选择题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A.黄帝B.禹C.舜D.启2.君主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B.武王伐纣C.盘庚迁殷D.禹传启,家天下3.这件事后,商朝走上了中兴的道路,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的景象。
从此,商朝结束了“荡析离居”“不常厥色”的动荡岁月,进入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
“这件事”是指( )A.涿鹿之战B.阪泉之战C.平王东迁D.盘庚迁殷4.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与之有关的统治者是()A.夏王桀B.商纣王C.周厉王D.周幽王5.小强淘到一本20世纪80年代的小人书,名叫《牧野之战》,小强通过它可以了解到牧野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A.周文王—商汤B.周武王—商汤C.周文王—商纣D.周武王—商纣6.“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解释是( )A.夏朝人是禹的后代B.夏朝已经制定了刑法C.夏朝阶级矛盾尖锐D.《禹刑》极为残忍7.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
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 )A.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B.国君宫殿规模宏大C.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D.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8.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9.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
这些规定( )A.形成了禅让方式B.稳定了社会秩序C.实现了土地分封D.扩大了国人利益10.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历史学习的主要能力之一。
下列属于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的是( )A.诸侯反叛B.末代暴君的残暴统治C.国人暴动D.少数民族的打击二非选择题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练习题(含答案)选择题1. 绘制时间轴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发生于下面时间轴①处的历史事件是()A. 大禹建夏B. 盘庚迁殷C. “国人暴动”D. 商纣亡国2. 古时《三字经》中“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开创了()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3. 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在河南安阳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 禹建都阳城B. 盘庚迁殷C. “国人暴动”发生D. 西周灭亡4. 西周初年,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统治格局。
由此,周王朝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5. 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
周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 巩固国家统治B. 废除分封制度C. 提高诸侯实力D. 彰显周王权力6.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客观评判。
下列属于历史事实的是()A.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B. 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C. 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起来D. 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7. 将下列史实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①盘庚迁殷②西周建立③启成为夏王④“国人暴动”A. ①②④③B. ③①②④C. ④③②①D. ②④①③8.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出自《三字经》)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启示主要是()A.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B. 严刑峻法,加强统治C. 轻徭薄赋,以德化民D. 失民心者失天下9. 二里头遗址的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练习试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试题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一、选择题1.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2.“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夏传子,家天下”体现了我国哪一制度的出现()A. 禅让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宗法制3.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从②处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4.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A. 盘庚B. 吕尚C. 汤D. 纣王5.我国奴隶制王朝更替的先后顺序是()A. 夏朝、西周、商朝B. 西周、商朝、夏朝C. 商朝、夏朝、西周D. 夏朝、商朝、西周6.商朝又叫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最后一个国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最终在一场大战中商军阵前倒戈,致使商朝灭亡,这场大战是()A. 阪泉大战B. 长平之战C. 涿鹿之战D. 牧野之战7.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D. 他们都爱民如子1/ 68.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己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9.“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诗句中“安阳”即是商朝的都城殷,与此相关的是A. 牧野之战B. 盘庚迁都C. 周初分封D. 国人暴动10.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期间,国力衰弱。
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1、我国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尧B.舜C.禹D.启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标志是()。
A.禹取代舜并建立夏朝B.启继承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C.汤灭桀建立商朝D.盘庚将都城迁到殷3、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联合一些部落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这个首领是()A.盘庚B.伯益C.汤D.商纣4、下图所示的是殷墟宫殿遗址,“殷”在今天的A.陕西西安B.河南安阳C.河南封丘D.山西大原5、西周前期的都城在今天的()。
A.河南洛阳B.陕西西安西C.河南开封D.河南安阳6、下列有关史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把全国广大土地分封给周王的子弟、亲戚等②西周时,封国的统治者称国君(一般称为诸侯)③西周初年建立的重要封国有鲁、齐、燕、晋、宋等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7、西周开国的一位天子是A.周武王B.周厉王C.周幽王D.周平王8、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
A.尧传位给舜B.舜传位给禹C.启继承禹的位置D.商汤灭夏9、右图是“殷墟宫殿复原图”。
商朝时最早把都城迁到此处的人是()。
A.汤B.盘庚C.纣D.桀10、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控制全国广大的土地B.诸侯必须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C.诸侯向周王贡献财宝和特产D.土地和人民归受封诸侯所有1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12、公元前841年,因为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最终被人们赶走的暴君是()。
A.周厉王B.周幽王C.周平王D.周成王13、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B.禹传子,家天下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大一统14、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5、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包含答案)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如下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A.王都与封国都邑B.均为封国都邑C.王都与郡府D.均为郡府3.《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一史料反映出西周的社会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4.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镜头,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5.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6.“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礼记》里的这段描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商汤灭夏B.奴隶社会结束C.舜传位给禹D.禹传位给启7. 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A. 封建制的法规B. 禅让制的规则C. 世袭制的传统D. 分封制的义务8. 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禹建立了夏朝B. 汤灭夏建立商朝C. 周文王建立周朝D. 周武王建立周朝9.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 封号和耕牛B. 土地和人口C. 土地和耕牛D. 人口和铁犁10.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 分割诸侯的兵力B. 保证国家的兵源C. 巩固周王的统治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11. 小王参加了班上“西周风云”的话剧演出,饰演一位住在城中的贵族,若话剧内容须与史实相符,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他在话剧中的生活情况()A. 拥有土地,有奴隶负责为他耕种B. 用交子到夜市采买日常生活用品C. 主持科举考试,掌握官员的任命权D. 熟读四书五经,辅佐君王治理国家12. 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4课 夏商周更替》试卷含答案解析(2)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4课夏商周更替》课时练一、选择题1.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反映夏王朝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的一处都城遗址,该遗址是()A.山顶洞人遗址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D.二里头遗址2.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
”残缺部分的内容依次应是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B.世袭、禅让、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3.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给伯益B.启继承禹的位置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4.《封神演义》依托于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以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展现了上古诸神呼风唤雨、动摇乾坤的通天法术。
下列历史事件和“武王伐纣”有关的是()A.盘庚迁都B.牧野之战C.涿鹿之战D.国人暴动5.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A.2000年左右B.3000年左右C.4000年左右D.5000年左右6.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们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世纪人提供借鉴。
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②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倒退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④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8.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A.亳B.镐京C.牧野D.殷9.西周时期,周王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而实行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奴隶制10.原始社会的最后一位首领,中国奴隶社会第一位国君,他是A.黄帝B.尧C.舜D.禹1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①牧野大战②盘庚迁殷③国人暴动④周平王迁都A.②①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①②④③12.《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时练01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A.商朝、夏朝、西周B.商朝、西周、夏朝C.夏朝、商朝、西周D.西周、商朝、夏朝2.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牧野之战D.长平之战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汤B.周文王C.桀D.禹4.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的大事的工具。
如图是小明复习夏商周的更替时制作的年代尺。
其中“②”处应填()A.夏朝建立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平王东迁5.如图为二里头遗址内一号宫殿复原图,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
二里头遗址反映出()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6.《左传》记载“昔武庄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7.下图为西周时期师寰簋的铭文。
该铭文记载了周天子命令师寰率领王室军队和齐、莱等国军队,成功平定淮夷叛乱的史事。
该铭文可直接用于研究()师寰簋铭文(局部)A.武王伐纣B.分封制C.诸侯争霸D.郡县制8.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西周,当时属于()A.10世纪初B.公元前10世纪末C.公元前11世纪后期D.公元前11世纪前期9.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发现了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夏王朝二里头遗址有宫殿建筑群和手工业作坊。
安阳殷墟有商王和奴隶主的大型墓葬区等。
这些考古成果共同反映了()A.早期人类的进化和演变的规律B.奴隶制国家形成和分封制确立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组织能力D.阶级社会内部权力和财产分配10.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发展的体现。
下图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使各方“权利分配处于平衡状态”,在平息战乱的同时扩展了周朝的疆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2.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夏传子,
家天下”体现了我国哪一制度的出现()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宗法制
3. 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从②处开始,中
国历史开始进入()
A. 阪泉大战
B. 长平之战
7. 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西周 D. 东周
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C. 汤
D. 纣王
)
B. 西周、商朝、夏朝
D. 夏朝、商朝、西周
个国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
)
D. 牧野之战
)
B.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D. 他们都爱民如子
A. 夏朝
B. 商朝
C.
4.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
A. 盘庚
B. 吕尚
5. 我国奴隶制王朝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A. 夏朝、西周、商朝
C. 商朝、夏朝、西周
6. 商朝又叫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最后
最终在一场大战中商军阵前倒戈,致使商朝灭亡,这场大战是(
C. 涿鹿之战
8.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
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己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9.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诗句中“安阳”即是商朝的都城殷,与此相关的
是
A. 牧野之战
B. 盘庚迁都
C. 周初分封
D. 国人暴动
10. 夏朝历经400 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期间,国力衰弱。
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
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可见夏朝灭亡主要是由于()
A. 国力衰弱
B. 夏桀残暴
C. 汤的进攻
D. 夏军倒戈
11.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
落国家的首长。
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
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
”材料不能说明()
A. 周朝实行分封制
B. 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 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12. 如图是“烽火戏诸侯”的连环画图片,开始时诸侯被戏弄成功与分封制的哪一内容有关
A. 诸侯向天子交纳贡品
B. 诸侯担负镇守疆土的职责
C. 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
D. 诸侯开发边远地区
13. 右图是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示意图,根据这种制度,图中第二层的
人要为最上层的人尽的义务是()
A. 进纳贡物,服从调兵
B. 管理土地和人民
C. 监察百官,镇守疆土
D. 修建城池,制定制度
14.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巩固周王的统治
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15. 《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
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据引
文,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 洪水泛滥
B. 战乱频繁
C. 分封诸侯
D. 丧失民心
二、读图说史题
16.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中的①②处分别应填的制度和人物各是什么?
2)图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图二概括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
3)图一和图二的制度各有什么作用?
17. 【西周的政治制度】
读“西周等级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西周的建立者是谁?
2)图片反映了西周哪一制度?请写出第二、三、四阶层的名称。
3)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1. A
2. C
3. B
4. A
5. D
6. D
7. B
8. A
9. B10. B11. C12. C13. A14. C
15. D
16. (1)禅让制;启。
(2)分封制;周王将宗室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禅让制保证了将部落首领传给贤德之人;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17. (1)周武王。
2)分封制;诸侯、卿大夫、士。
3)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4)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