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_周易_与_黄帝内经_中的象数思维汇总

浅淡_周易_与_黄帝内经_中的象数思维汇总
浅淡_周易_与_黄帝内经_中的象数思维汇总

中医药理论研究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3月第31卷第3期总第400期浅淡《周易》与《黄帝内经》中的象数思维

高立珍①孟彪①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1003-0055-02

1《周易》象数思维的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其思维方式众多,而《周易》中的象数思维可谓独树一帜。它已渗透到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各个领域。所谓象数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假借象与数进行思维,取象比类,触类旁通,象以定数,数以证象,以发展理性思维的一种思维模式[1]。古代对于象数的认识发轫于占筮,《左传》僖公十五年曰:“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象”和“数”是通过占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2]。“象”是《周易》最重要的范畴,它既指卦象,又指物象,物象中既有有形状可见的“形”,又有无形状可见但却可以感受的“象”。

《周易》中的“象”是圣人对深奥之理的诠释,而象又是通过数来表示的。《易经?系辞上》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一、二、三、四、五称为生数,六、七、八、九、十称为成数。2

《黄帝内经》对“象”思维的发挥应用

《黄帝内经》继承了《周易》象思维的内含,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书中不仅有《阴阳应象大论》等以“象”命名的专论,还提出了:“五脏之象,可以类推”的原则,并在《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指出:“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将人的五脏与自然界的四时,五方,五味,五音,五谷,五臭,七窍等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黄帝内经》对于人的划分,也常依象而分,一种是按五行取象而划分的“五行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指出:“先立五行金木水火

土,别其五色,异其五行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另一种是按阴阳禀赋取象而划分的“五态人”,如《灵枢?通天》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黄帝内经》虽然对《周易》的象进行了很大的发挥,但在卦与疾病的关系上并未得到太大发展,这是《黄帝内经》的一大缺憾。如《周易》中已含有八卦藏象,它是用八卦之藏象来占测病变脏腑的,其各卦所应如《易传?说卦》所言:“乾为小肠,坤为脾,震为肝,艮为大肠,离为心,坎为肾,兑为肺,巽为胃。”这种占测脏腑的因迹在《灵枢?九宫八风》篇中稍有发挥,是篇从观测之八个方位而定八风,八风所伤害乃应于九宫八卦之位的八个脏腑;在离卦位之南方大弱风伤心,坤卦位之西南方谋风伤脾,兑卦位之西方刚风伤肺,乾卦位之西北方折风伤小肠,坎卦位之北方大刚风伤肾,艮卦位之东北方凶风伤大肠,震卦位在东方婴儿风伤肝,巽卦

①十堰市中医院风湿科湖北十堰442012位在东南方弱风伤胃。可惜《灵枢?九宫八风》篇现已很少有人研究。

当然也可能有人说这是《黄帝内经》抛弃了《周易》中的糟粕,因为《周易》中的占筮本身就是迷信。其实我们在多年的临床生涯中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卦象对疾病的预测作用,虽未达到很高境界,但可以肯定,这绝非迷信。《黄帝内经》继承《周易》的象思维,并推而广之,把一些似乎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如果我们也能按象思维进行思考、发挥,找到更新的东西纳入中医理论,那将也是对中医的发展。

3《黄帝内经》对“数”的发挥应用

《黄帝内经》把《周易》中的生成数与五脏、五方等进行了有机结合,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其数八……;南方色赤,入通于心……其数七……”这些数字皆有深意,它们与五脏、五方之间可能存在着尚未被揭示的特殊奥秘关系,绝不会如后世所说的“这里的数已不具有量的含义,而是像的一种符号。”[3]笔者认为,这些数字与五脏的关系很可能就像“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和二阴”一样,只不过是后世医家已经淡忘了,至少在《黄帝内经》和张仲景时代是这样

的。试看治厥阴病的乌梅丸,方中用乌梅300枚,为什么不用200枚?因为三是肝木的生数;小柴胡汤中柴胡用八两,黄芩用三两,为什么?因为三是胆(肝木的生数,八是胆(肝木的成数。如果你柴胡不用八两,黄芩不用三两,它还是小柴胡汤吗?可见张仲景对数的应用是有严格法度的。数在传统中医里,它绝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抽象的数,它是数中有象,象数合一。数变则象变,象变则阴阳变,因为阴阳是以象起作用的[4]。我们应该在经方药物配伍比例方面做一些理论或实验研究,这样,就有可能揭开古人生、成数和经方为什么效果极佳之迷,同时也能指导我们遣方用药。目前中医该进行的实验是古籍中存在而尚未定论的问题,而不是证明“肺合皮毛,针刺足三里治疗胃炎”等中医已有定论的问题。否则,白白浪费了大量钱财,于中医发展无补。

对于数的应用,在《内经》中可谓俯首皆是。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上文说明了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都与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忌年的问题现在已经很少有人问津。忌年说的是从7岁起始,加9为16;16加9为25;25加9为34;34加9为43;43加9为52;52加9为61;61加9为70;70加9为79;79加9为88……以上之年为人的忌年。9是一个巨数,也是一个极数。每至9年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阶段,是生理变化(下转第80页

第九次亚洲生命伦理学大会论文摘要选译(Ⅲ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3月第31卷第3期总第400期

2008~2009年的工作计划中,并且决定为此成立工作小组。此后,在生命伦理委员会200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十五次会议上,国际生命伦理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IG BC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研究。2008年6月30日到7月2日,工作小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并在其中一天进行了公开听证。参加听证会的包括一组业内专家。听证会向所有成员国开放,工作组在会上做了报告。按照委员会的命令和工作,听证会的召开是公开透明的。本文将简要介绍工作组讨论的结

论,并对联合国大学高级研究所在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制定国际公约反对人体生殖克隆的可能性问题进行了评述。

14.2了解干细胞

(Pratiwi Sudarmono,印度尼西亚大学微生物系博士;A. A. Loedin,印度尼西亚KN EP K博士

最近,干细胞研究成了生物学研究中的热点。干细胞研究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了解胚胎的发育以及一组特定细胞或健康细胞如何才能取代因疾病或受伤而损坏的组织。干细胞的特点是自我更新,而且可以演化为不同的细胞。根据功能,干细胞可以分为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tottipotent干细胞可以分为胚胎细胞和外胚胎细胞。这些细胞常出现在胚胎干细胞中,而胚胎干细胞则是从胚胎处于极早发育阶段时的内部肥大细胞中分化出来的。从脐带血细胞分裂出来的成体干细胞可以变成多能干细胞。而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任何具有三个胚层的细胞。特定的成体细胞可以变成专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只能产生相近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分化成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等。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可以是试管受精或体内细胞核移植。成体干细胞的来源可以是脐带血细胞或是需要连续细胞(如血液、皮肤或脂肪细胞供应的组织。最近,科学家们已经能够将成体细胞的功能变为胚胎细胞的功能了,并且培育出了tottipo2 tent细胞。医学研究人员相信,干细胞疗法能够极大地改变人类疾病的治疗方法。骨髓移植就是第一个例子。许多国家的大量成体干细胞疗法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医学研究人员预言未来将进入一个新的再生药物时代,这些再生药物运用了从干细胞研究中得到的技术,可以治疗更多的疾病,包括糖尿病、帕金森症、脊髓受伤、心肌梗赛、动脉硬化和肌肉损伤等。但是,目前的干细胞研究仍面临着许多社会和科学上的不确定性,可能需要通过公众讨论、未来的研究和公共教育来解决。

14.3干细胞研究的伦理

(Kees Bertens,印度尼西亚

如今生命伦理学中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干细胞研究。针对两种被研究的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伦理问题有很大区别。成体干细胞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与用人体生物材料进行研究的伦理问题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对于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问题就复杂多了。因为在研究中,人类的胚胎要遭到破坏。问题出现了:我们有没有跨过应该受到尊重的道德边界?对于这一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这种研究是合理的,因为研究有特殊的用途(治愈顽疾的新方法。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使用“试管受精”项目多余的胚胎进行研究。多数科学家都同意这种意见。而反对意见则强调我们的责任是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毋庸置疑,胚胎是一个新生命。就算用途高尚,我们也不允许牺牲人类的生命。多数有信仰的人同意这一观点,他们对科学进步持批判态度。但是这一观点也符合传统医学精神,因为根据《日内瓦公约》(1983,新的医生誓言是:我将从人类生命的开始就给予人类生命最崇高的敬意。对于人类尊严的定义,我们要特别进行伦理分析。从这里来看,研究不应拿人类的生命做工具。分析的结果可能是进行科学研究时要更有耐性,然后伦理问题才可能消失,比如使用多能干细胞进行研究。

14.4干细胞研究及其应用的伦理方面

(A. A.Loedin,印度尼西亚KN EP K博士;Pratiwi Sudarmono,印度尼西亚大学微生物系博士

干细胞就是未分化的细胞,能自我更新,而且可以演化成其它细胞。干细胞可以产生人体内其它所有细胞的能力引起了生物医学界和医药界的注意。19世纪末出现的药物已经经历了巨大的进步。许多疾病都可以被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但是仍然有疾病(如退化疾病只能进行表面治疗。退化疾病可能会成为老龄化社会中的流行病。许多退化疾病都是由身体机能受损或特殊细胞死亡造成的。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帕金森症和糖尿病。干细胞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研究和临床试验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令人兴奋的结果,但是要掌握安全有效的细胞疗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干细胞研究实际上是在生物医学的刀尖上进行的,而且仍处于开始阶段。干细胞给我们带来的希望已经引起了一些不值得称赞的行为。许多医院在没有进行科学

论证的情况下就提供商业医学服务,如为治疗脊髓受伤的细胞疗法和建立脐带血库。某些科学家也被卷入了不道德的行为,如我们了解的韩国丑闻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王延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冯超译,冯超校。

(上接第55页和容易发生疾病的阶段,告诫人们应当注意保健,因此叫做忌年。其实,人与自然界相通应,自然界有很多节律,人相应也有很多节律,只不过有的比较显而易见,如月经节律,我们容易感觉到。而有些节律我们不易觉察到,觉察不到,并不等于它不存在。

再看数字十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灵枢?天年》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黄帝内经》中用数研究人体的还有很多,如十二经脉,五十营等等。

总之,《黄帝内经》中的象数思维源于《周易》,但较《周易》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它创造性地把象数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养生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亭,丁兆明.象数思维的正负效应对中医学的影响[J].山东中

医学院学报,1995,19(2:92.

[2]孟庆云.《周易》与《黄帝内经》中的藏象学说[J].中国中医基础医

学杂志,1995,1(1:12.

[3]张宗明,赵峰.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05-206.

[4]刘力红.思考中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12.

作者简介:高立珍(1970-,女,河北邢台市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临床与研究。

收稿日期:2009-06-21

修回日期:2010-01-15(责任编辑:孔祥金

浅淡_周易_与_黄帝内经_中的象数思维汇总

中医药理论研究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3月第31卷第3期总第400期浅淡《周易》与《黄帝内经》中的象数思维 高立珍①孟彪①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1003-0055-02 1《周易》象数思维的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其思维方式众多,而《周易》中的象数思维可谓独树一帜。它已渗透到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各个领域。所谓象数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假借象与数进行思维,取象比类,触类旁通,象以定数,数以证象,以发展理性思维的一种思维模式[1]。古代对于象数的认识发轫于占筮,《左传》僖公十五年曰:“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象”和“数”是通过占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2]。“象”是《周易》最重要的范畴,它既指卦象,又指物象,物象中既有有形状可见的“形”,又有无形状可见但却可以感受的“象”。 《周易》中的“象”是圣人对深奥之理的诠释,而象又是通过数来表示的。《易经?系辞上》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一、二、三、四、五称为生数,六、七、八、九、十称为成数。2 《黄帝内经》对“象”思维的发挥应用 《黄帝内经》继承了《周易》象思维的内含,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书中不仅有《阴阳应象大论》等以“象”命名的专论,还提出了:“五脏之象,可以类推”的原则,并在《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指出:“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将人的五脏与自然界的四时,五方,五味,五音,五谷,五臭,七窍等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黄帝内经》对于人的划分,也常依象而分,一种是按五行取象而划分的“五行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指出:“先立五行金木水火

周易象数中神奇的九和五

周易象数中神奇的九和五 风水命理师李嘉林14-03-24 中国古代称呼皇帝是“九五之尊”,那么“九五”数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九五之尊”呢?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神秘封建王朝中有什么作用呢? 凡是念过小学数学的人们,都应该记着“九宫算数”,如下所图: 九宫图以方位来说:1、是北方,2、是西南方,3、是东方,4、是东南方,5、是中央,6、是西北方,7、是西方,8、是东北方,9、是南方。 九宫图以大小来说:从1到9逐渐增大,9、是最大、最高,5、是最中间的数字。

九宫图以颜色来说:1、6、8,是白色,2、是黑色,3、是碧色,4、是绿色,5、是黄色,7、是赤色,9、是紫色。 九宫图以时间来说:1、是十一月,2、是六、七月,3、是二月,4、是三、四月,6、是九、十月,7、是八月,8、是十二、正月,9、是五月。 九宫图以五行来说:1、是水,2、是土,3、是木,4、是木,5、是土,6、是金,7、是金,8、是土,9、是火。 九宫图以八卦来说:1、是坎水,2、是坤地,3、是震雷,4、是巽风,5、是中土,6、是乾天,7、是兑泽,8、是艮山,9、是离火。

人体九窍九宫图:左右眼睛、左右耳朵、两个鼻孔、一个嘴巴、一个肛门、一个生殖器。 地球九域九宫图: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南极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阳系九星九宫图:太阳、地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北极九星九宫图:贪狼、巨门、禄存、武曲、廉贞、破军、文曲、左辅、右弼。

奇门九星九宫图: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 天文历法九宫图:5日一候,每宫八候40天,运行九宫为七十二候360天。 天运三元九宫图:一元5日,三元15日,八元运行九宫一年七十二元360日。一元15日,三元45日,八元运行八宫,不入中宫,一年360日。一元20年,三元60年,运行九宫180年。

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一)

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一) 摘要:《周易》的《易经》文本源于上古占筮,它体现着《周易》思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前哲学阶段。取象运数是《易经》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主要构成。《周易》特别是《易经》对于客观认识有着一个完整的"图示"结构,在这个结构中象是基本的结构单元,数是连接这些单元的根本法则的载体。 关键词:《周易》、象数、结构、单元、载体 《周易》思想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和主要构成是其取象运数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直接与筮卜有关,并且成为后世象数易学的发端。 卜筮,分别指龟卜和筮占两种占卜的方式。卜筮在古代的占卜体系中,不同于其它的方式如天文占、式占、形法等,是一种独特的类型。卜筮"来源于用动物之灵或植物之灵作媒介物去沟通神人的原始崇拜习俗",其起源均相当古老,仅以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商周时期,卜筮已经是"决嫌疑,定犹与(豫)"的主要占卜形式,其思想基础在于认为"龟之言久也,十(千)岁而灵,比(此禽兽而知吉凶也。蓍之为言蓍(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茎,此草木之寿(俦)知吉凶者也,圣人以间鬼神焉",是万物有灵论的表现。古代占卜中,蓍、龟、或筮、卜常常相提并论,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它们是"象""数"互补的两种占卜形式,在实际占卜中,二者也常被结合在一起交替使用。关于筮法的起源,古代文献中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始终莫衷一是。近几年的考古成果使得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现在人们已将商周时期甲骨、铜器、陶器、石器等出土文物上的一种数字符号确认为早期的卦画,并把它们破译成功,从而证明,至少在商代,筮法就已存在。从现有发现看,商周时期的卦画一般是用数字以竖写形式表明,所用数字包括十进制数位中的一、五、六、七、八、九六个数字,省去了二、三、四(因卦画竖写,难以辩认),不包括十(属于下一进位的"一"),并且既有作三爻者,也有作六爻者,与《周易》用阴阳二爻表示六、七、八、九这四数中的九、六不同。早期卦画用数较多,说明其用蓍之数和揲蓍之法与《易传.系辞上》所述不尽相同"。另外,占筮的另外两个系统,即所谓的《连山》、《归藏》,从现存资料来看,其筮法也与《周易》筮法有一定的差别,所谓"占异者,谓《连山》、《归藏》占七、八,《周易》占九、六,是占异也",《连山》、《归藏》占"彖"不占"变","彖"为筮数七、八,"变"乃筮数九、六,"《连山》、《归藏》占"彖",本其质性也;《周易》占变者,效其流动也"。有鉴于此,可以做如下的推断: (1)中国古代的筮占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数占,它是以一定数量的蓍草作算筹,按特殊的方式排列(揲蓍),将所得余数易为卦爻(布卦),以此来占断吉凶。"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这种占卜方法比骨卜出现要晚,而与龟卜约略同时,都是从商代就已存在,肯定是在《周易》产生之前"。 (2)早期筮法的蓍数和分数程序应与后世有不少差异。 (3)在易卦发展过程中,数字符号出现在前,抽象的阴阳卦画则远在其后。至于龟卜与筮占的关系,向来有"筮短龟长","大事则卜,小事则筮","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等说法,究其原因,在于"易之数繁,其兴较晚,大抵殷以前但有卜,殷周之际易始兴,至周而始盛行。……易之数精,手续简,龟之象显,手续繁,故筮卒代卜而起,当易筮之始兴也,人皆习于龟卜,重龟而轻筮,故有筮短龟长,大事卜小事筮之说,其后卜筮并重,终则卜废而筮行矣"。因此,可以认为从龟卜向筮占的转变,是一个合乎自然和人类认识水平发展的合理过程。钻龟取象,其裂痕乃是自然成文,而卦象是通过手数蓍草之数,按规定的变易法则推衍而成,前者出于自然,后者靠人为的推算。再者龟象形成后,便不可改易,卜者即其纹理,便可断其吉凶;而卦象形成后,还要经过对卦象的种种分析,甚至于逻辑上的推衍,方能寻出吉凶的判断,这同观察龟兆相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思想性。这表明,"占筮这一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意味着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了,卜问吉凶的人为的因素增加了。"。

八卦六十四卦万物类象详解(初学者应该牢记的基础)

八卦六十四卦万物类象详解(初学者应该牢记的基础) (1)八卦取象歌乾三连坤六断震仰孟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2)先天卦数与后天卦数(指经卦卦数)先天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后天卦数: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乾六,兑七,艮八,离九。说明:周易象数预测法起卦时用先天卦数,不用后天卦数。后天八卦是根据洛书九宫而来,因五为中宫,中宫无卦位,所以后天八卦数中没有五。3)先后天八卦方位先天八卦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艮西北,震东北,巽西南。后天八卦方位: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巽东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说明:在预测中一律用后天八卦方位,而不用先天八卦方位。4)八卦与五行、方位、月份、人物的对应关系及读法。乾卦----五行属金,方位为西北,月份为农历九、十月,人物为老年男性或当官的。为46岁以上男性(读成“乾为天”)坤卦----五行属土,方位为西南,月份为农历六、七月,人物为老年妇女或女主人。为46岁以上的女性,(读成“坤为地”)震卦----五行属木,方位为东方,月份为农历二月,人物为大儿子、军警人员。为31-45岁男性(读成“震为雷”)巽卦----五行属木,方位东南,月份为农历三、四月,人物为大女儿或大儿媳妇。为31-45岁女性,在家中没有老年妇女的情况下也可以代表女主人。

(读成“巽为风”)坎卦----五行属水,方位北方,月份为农历十一月,人物为二儿子或中年男性。为16-30岁男性,也可以代表中层干部。(读成“坎为水”)离卦----五行属火,方位南方,月份为农历五月,人物为二女儿或中年女性。为16-30岁女性,也可以代表中层干部。(读成“离为火”)艮卦----五行属土,方位东北,月份为农历十二月、正月,人物为小儿子或少年男性。为1-15岁男性,也可以代表员工、小人。(读成“艮为山”)兑卦----五行属金,方位为西方,月份5)阳卦与阴卦乾、坎、艮、震为四阳卦,巽、离、坤、兑为四阴卦。(6)八卦的旺相休囚死(卦气旺衰,实际上就是五行的旺衰)寅、卯月(木)----震卦和巽卦旺,离卦相,坎卦休,乾卦和兑卦囚,坤卦和艮卦死。巳、午月(火)----离卦旺,坤卦和艮卦相,震卦和巽卦休,坎卦囚,乾卦和兑卦死。辰、戌、丑、未月(土)----坤卦和艮卦旺,乾卦和兑卦相,离卦休,震卦和巽卦囚,坎卦死。申、酉月(金)----乾卦和兑卦旺,坎卦相,坤卦和艮卦休,离卦囚,震卦和巽卦死亥、子月(水)----坎卦旺,震卦和巽卦相,乾卦和兑卦休,坤卦和艮卦囚,离卦死。(7)六十四卦八宫归属乾宫八卦----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坤宫八卦----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震宫八卦----雷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象数易学》

《象数易学》 张其成著 《周易》由卦爻象数系统与卦爻辞文字系统构成,历代注释研究《周易》也分为象数与义理两大流派。由于象数学派在解《易》时,涉及天文、历法、音律、伦理、哲学、占测等内容,致使象数学系统十分庞杂,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象数”被看作是“术数”、“占算”的代名词,象数学家被看作是掌握天机、预测未来的神秘大师。在学术界,不少专家认为“象数”不是易学正宗,与哲学毫不相干;也有专家认为“象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基础,是古代自然哲学的代表…… 本书客观而翔实地介绍了博大精深的象数学理论体系,用简洁生动的笔调勾画出一幅迷人的象数哲学图画,并回答了象数学对哲学、科学产生影响的深层次原因,充分论证了“象数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本书从范畴论、源流论、本体论、方法论、天道观、人道观等六个层面,对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汉代象数学家和以邵雍、周敦颐为代表的宋代象数学家进行了深入研究,比较了汉与宋这两个各具特色的象数学系统,揭示了“象数”范畴的多层次内涵和“象数学”演变的历史过程,提出了“象学派”和“数学派”的哲学史观点,分析了取象、取数与符号模型的象数学方法,展示了历代象数学家宇宙世界与人文世界同构、物理之学与心性之学相通的理论图式,表达了象数学家坦夷旷达的宇宙情怀和中和安乐的生命境界。本书以作者在北京大学攻读哲学博士的学位论文为基础,历经近十年功夫而成。作为《易学智慧丛书》的一种,本书不仅给易学爱好者以智慧的启迪,而且对澄清学术界的一些误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本书已列入朱伯昆主编的《易学智慧丛书》,22万字,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象数易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象数”的内涵——象数范畴论 一、卜筮与象数 二、《易经》中的象数 (一)卦象 (二)爻数 三、《易传》象数论 (一)《易传》论“象” (二)《易传》论“数” 四、易学中的象数观 (一)象数学派论象数 (二)义理学派论象数 五。象数与数术 (一)数术源流 (二)象数之学与数术 六。象数与义理 (一)义理是易学“意义”与“道理”的动态系统 (二)象数为「周易」之体,义理为「周易」之用 (三)象数派与义理派的偏向与互补 七、小结 第二章象数易学的发展与演变——象数学派源流论 一、两汉象数学 (一)孟喜与京房:象数学 (二)《易纬》与郑玄:爻辰九宫说 (三)荀爽与虞翻:卦变说 二、两宋象数学 (一)陈抟:象数学 (二)刘牧:河洛学 (三)邵雍:先天学 (四)周敦颐:太极图说 (五)张行成:象数学 (六)蔡元定与蔡沈:河洛学 三、明清象数学 (一)来知德:错综变中说 (二)方以智:象数学 (三)焦循:天元术 四、象数学派的特征 第三章对宇宙本源的探索——象数本体论 一、象本论 (一)象与数 (二)象与气 二、数本论

23易经象数课

●虚受达爸G22: 大家好! 大家向老师问好。 ●虚受达爸G22:11:54:12 我们,已经学了周易的象、数、理、辞、占。 而且,明确了, 象,是易经的根本。 象,来源于生活。 象里有数,有理,有辞,有占。 好比娃娃,认识自己的妈妈。 妈妈的声音,妈妈的笑脸,妈妈的拥抱,这些,都是象。 但是,如果让你来形容,用言语来表达,呵呵,那可就热闹了。比如,妈妈的笑脸是什么样子? 用一个字——美。 你会觉得,太概括了。 ○河南笑笑妈M15 是阳光 ●虚受达爸G22: 如果说,妈妈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儿,你又会问,有几条皱纹?妈妈的笑声,音量是多大分贝? 频率,是多少赫兹?曲调与旋律又是多少? 可见,硬是拿所谓的数据,或者科学来实证,来表达,还真麻烦。

你哪怕用电脑合成一个,当成妈妈的笑声,或者笑脸, 但是娃娃却知道,那个不是妈妈。 由此可见, 小小婴孩,虽然年纪尚小, 但是她已经能够以心印心。以象印象。 象的思维,是心的功能。 不是用言语、用科学,能够概括的。 换一句话说,逻辑思维,言语文字,都代替不了象。 我们说话,一定会有前言后语,是线性的, 列方程,和排矩阵,也不一样。 矩阵,是二维的了。 而易经的六个爻呢? ●贵港柏钧妈G7 : 象是立体的 三维 ●虚受达爸G22:12:06:44 可不只是六维哟!更不是三维。 在老子道德经中,据说,探讨了36维。 事实上,仍然不止。 我们举一个例子吧, 有一首歌:轻轻地一个吻,已经打动了我的心。深深地一段情,让我思念到如今。

说吻,有点色。换一个词,拉手吧。 ●山东博妈G1: 没有色啊,这是表达感情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虚受达爸G22: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过电。 有的时候,我们穿得是毛衣,身上会带上静电。 哪怕是用手碰一下电器,也闪一下电。 这个是物理电,不算数。 初恋中的少男少女,假设穿的不是毛衣。 但是两手一接触,也会有电流通过。 越是动情了,感觉越是明显。 甚至于不接触,只是双目对视,只是一瞥,瞬间也苏苏地过电。 有的人,习练周天功多年,任督二脉也没有感觉。 但是,一位老农,被毛主席温暖的大手一握,只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由此可知,不只是任督二脉,全身的大周天,也都通达了。 这些,都是属于象。 是需要用心来感应。 用仪器,用测量,不一定能够查得清楚。 ●恩施琦薇妈M4:象太厉害了。 ●虚受达爸G22: 从维层上讲呢,也不只是三维。我们试着说说:

《周易》象数卷-1

《周易》象数卷-1 目录治易者说(序)1第一章论易图4第一节河图4第二节洛书7第三节太极图11第四节乾坤六子15第五节先天八卦16第六节后天八卦17第七节婴儿八卦20第八节三天同辉22第九节天门地户24第节八卦纳甲26第二章易数27第一节论易数27第二节体用数27第三节天地数27第四节河洛数27第五节参两数27第六节参伍数27第七节大衍数27第八节九六数27第九节时空数27第节卦气说27第三章易象27第一节论易象27第二节阴阳象27第三节五行象27第四节干支象28第五节八卦象28第六节四画象28第七节五画象28第八节文字象28第九节机兆象28第节万物象28第四章观象28第一节观象法28第二节本体观28第三节反体观28第四节对体观28第五节变体观28第六节互体观28第七节拟议观28第八节趋时观29第九世六位观29第节八宫观29第五章占例29第一节起卦法29第二节身命占29第三节风水占29第四节财运占29第五节仕途占29第六节竞赛占29第七节病症占29第八节梦境占29第九节机兆占29第节鬼神占29执大象,法乾坤,独与天地精神往来1治易者说(序)中华文明灿若星河,大易精神如日月之经天,亦如江河之流地,万古常新,贞明如一。《易》之为书,滥觞百家,领袖群经,经典之学无出其右者也。誉之为“大道之源”.“帝王之书”,不为过也。易之为道,见仁见智,

莫衷一是。有卜筮说,有历史说,有哲学说,更有迷信说。然纷纭之众说皆盲人摸象,管窥之见也,易之为道也,无所不通,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藏一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故无数先贤圣哲终其一生亦不能穷其精义。一画开天,作不言之教,伏羲之易也。文王消息,易道周成。仲尼发挥,羽翼乃丰。诸子旁通,百家争鸣。众贤引伸,易道畅通。新易流形,复归于一。哲学者,解释思辨之学也。数学者,逻辑推理之学也。哲学始于数学,科学终于数学。故易之为道也,本正则源清,用至则流远,非哲学之智慧不能立其本,非数学之桥梁不能致其用。易自哲学而数学而科学,复又自科学而数学而哲学,循环往复,故治易成周也。故治《易》之法贵当名辨物,溯源求本,触类引伸。情伪尽出是谓真体,发挥潜沉是谓至用,明体达用是谓宗旨。真体既得,一以贯之,见仁见智,则从心所欲不逾矩。不得其体,无论其用,旁通则出附会之言,引伸则生妄人之语。附会妄人皆非学者之所为,学者之辞当字字珠玑,学者之文必穷理尽性,品之如闻圣人语,开觉茫蠢,鸿钟惊梦,顿见真如本性。“周”之本义为周代,发挥则生“周期循环.原始反终.无所不通”之理也。易本天文而用于历法,周者周期循环也,言易之道螺旋上升也。故日月同周者,天文之易也,太极之图也,大衍之妙用也。万物出乎易而复归于易,周者原始反终也,言易为宇宙之本体也。易之道为也,无时不在,无处不至,非一时一地之易,周者无所不通也,神无方而易无体也。“易”之本义为阴阳,旁通则生“简易.

易经象数基础知识入门

易经的象数理基本知识介绍 一易堂赵文海 “象数理”是进入易门后须臾不可离手的三件最重要武器,学易者不可不熟炼掌握。 易经64卦,不管如何变,我们都可以通过象、数、理三个方面来进行理解和阐述。也有人说,还应包括“占”,共四个方面,笔者认为,从分析一个即成之卦的意义来讲,不应包括“占”,因为占卦的结果就是要得到“象、数、理”,并从这三个方面得出相应的结论。 一个卦,有什么样的象,它背后一定有什么样的数,两者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天然生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有数必有象,有象必有数(有人认为,一切都是从数开始,先有数,然后有象。对于此观点,由于数据往往是隐藏在现象的背后,些说有他一定的道理,笔者不去争论,也不反驳,但笔者的观点是,数隐在象的后面,并不代表“数”一定是先“象”而生)。 象,就是一个卦所呈现在你面前的图象。图象的背后往往蕴着自然世界某种基本的客观规律和道理,人们通过观其象,可领悟人生处事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 1、最基本的象就是“太极”(也有的称“无”),太极“两仪”,“无”中生出“有”。这一 句话如果不理解的,一定要对《老子》第一章有一个深入的学习,一通百通。这一点不通,整个易学的大门是无法进入的。两仪即“阳和阴“,古人以“一长横来代表阳”、“二短横来代表阴”,这是大自然从“无”到“有”的最初阶段,也是能量向物质转化的最初阶段,对于“阴阳”,可视之为二“气”---物质的初级形式,也可视之为两个基本元素----物质的基本构成。 2、两仪生“四象”,即太阳、少阴、太阴、少阳。这个阶段已经处于能量向物质转化的高 级阶段,阴阳二气相互交融,形成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诞生前的四种基本形态。 3、四象进一步相互交融,形成八个经卦,分别代表自然界最基本的八种自然现象,即所谓 的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各有各的图“象”,万事万物基本形成,能量彻底转化成了物质,“无”彻底变成了“有”。三连乾象为天,上缺为兑为泽、中虚为离为火、仰盂为震为雷、下断为巽为风、中连为坎为水、覆碗为艮为山、六断坤象为地。而且上古圣人们(主要代表是伏曦)又根据这八种基本自然现象的特性分别用以代表不同的空间方位,形成了先天八卦图,这是易学的基石,也是初学易者必须牢固掌握并能信手拈来、灵活运用的最基本知识。 4、八个经卦两两相重,代表了宇宙中八中基本自然现象的组合,共组成64种更为复杂的 自然现象,代表大千世界64种基本的宇宙密码。比如“山上有火”象征着火在山上逐草而行、过而不留的现象,人们由此现象可以想到人生在世如同“旅者”,应当顺时应势而知止,如果用在处理刑事上,就应做到“不留狱”;“水居泽下”象征着水入泽下、泽中无水而枯的现象,此象可以使人们想到泽无水而枯的“困”窘状态,同时其“刚掩下而上‘悦’”也在提醒人们只要“致命遂志”,最终必能脱险而“悦”,切不可“乱命堕志”等等,可见64卦每个卦象都是直接展现在你眼前的自然现象或事物图象,人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卦象的启示,指导人们日常行为符合天地大道。

李曙华周易象数算法与象数逻辑

李曙华周易象数算法与象数逻辑 中国文化之根探源的新视角 摘要: 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达中国的“象思维 只能是“象语言”, “象语言”的逻辑不是形式逻辑,而是“象数逻辑”。“ 通过“取象去形”以“无形之象”追摹自然变化之序而创立推演体系,包括比类推理与太极推理两大推理法则,且深涵价值底蕴。中国“象数逻辑”较之西方形式逻辑与辩证法,更具本原性,内涵更丰富,包容性更大,其以“象数算法”为基础,但蕴涵其中,并未分化成为独立学科。而中国古代数学本为体用不 之完整体系,洛书、周易之“象数算法”与中国古代数学之“机 械化算法体系”脉相承。吴文俊对中国 古代数学的继承创新,不仅对人类数学史,对当今数学发展意义重大,而且也为今天创建现代的中国语言学,逻辑学,为中国科学的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与方法论启示。 关键词:象数算法机械化算法象数逻辑比类推理太极推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和认识到,东西方文化、科学源于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并以不同的语言、逻辑符号体系表达,形成了两条相反相成的文化路径。 这种平等的文化比较视野使人们跳出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桎 梏和文化偏见,由此发现了中国文化思想宝库中笔极其重 要的文化资源。目前这一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领 域已有许多成果,但从当代科学视角展开的中华文化反思与 探源却明显滞后,其中个重要原因是受西方中心主义与传 统科学划界标准之影响,对中国文化中独特的数学与逻辑瑰宝(笔者称之为象数算法与象数逻辑)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正确的解读。本文试从“象语言”及其逻辑问题出发,作一初步探索。 、象语言及其逻辑、数学之根源 中西文化与科学源于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王树人先生提出: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整体流动与转化“的“象思维”, 其内涵与特征是“非对象性”“非实体性”和“非现成性”与“原发 创生性”。(1 ,(三)3,) 那么,中国人从这种“象思维”的思维方式出发是否能够,而 且确曾开出过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并贯彻始终呢?它对我们今天的文化与科学创新又有何意义呢?,这就不能不涉及

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

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 [ 05-12-27 10:49:00 ] 作者:佚名编辑:studa9ngns 摘要:《周易》的《易经》文本源于上古占筮,它体现着《周易》思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前哲学阶段。取象运数是《易经》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主要构成。《周易》特别是《易经》对于客观认识有着一个完整的"图示"结构,在这个结构中象是基本的结构单元,数是连接这些单元的根本法则的载体。 关键词:《周易》、象数、结构、单元、载体 《周易》思想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和主要构成是其取象运数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直接与筮卜有关,并且成为后世象数易学的发端。 卜筮,分别指龟卜和筮占两种占卜的方式。卜筮在古代的占卜体系中,不同于其它的方式如天文占、式占、形法等,是一种独特的类型。卜筮"来源于用动物之灵或植物之灵作媒介物去沟通神人的原始崇拜习俗" ,其起源均相当古老,仅以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商周时期,卜筮已经是"决嫌疑,定犹与(豫)" 的主要占卜形式,其思想基础在于认为"龟之言久也,十(千)岁而灵,比(此禽兽而知吉凶也。蓍之为言蓍(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茎,此草木之寿(俦)知吉凶者也,圣人以间鬼神焉" ,是万物有灵论的表现。古代占卜中,蓍、龟、或筮、卜常常相提并论,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它们是"象""数"互补的两种占卜形式,在实际占卜中,二者也常被结合在一起交替使用。关于筮法的起源,古代文献中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始终莫衷一是。近几年的考古成果使得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现在人们已将商周时期甲骨、铜器、陶器、石器等出土文物上的一种数字符号确认为早期的卦画,并把它们破译成功,从而证明,至少在商代,筮法就已存在。从现有发现看,商周时期的卦画一般是用数字以竖写形式表明,所用数字包括十进制数位中的一、五、六、七、八、九六个数字,省去了二、三、四(因卦画竖写,难以辩认),不包括十(属于下一进位的"一"),并且既有作三爻者,也有作六爻者,与《周易》用阴阳二爻表示六、七、八、九这四数中的九、六不同。早期卦画用数较多,说明其用蓍之数和揲蓍之法与《易传.系辞上》所述不尽相同" 。另外,占筮的另外两个系统,即所谓的《连山》、《归藏》,从现存资料来看,其筮法也与《周易》筮法有一定的差别,所谓"占异者,谓《连山》、《归藏》占七、八,《周易》占九、六,是占异也" ,《连山》、《归藏》占"彖"不占"变","彖"为筮数七、八,"变"乃筮数九、六,"《连山》、《归藏》占"彖",本其质性也;《周易》占变者,效其流动也" 。有鉴于此,可以做如下的推断: (1)中国古代的筮占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数占,它是以一定数量的蓍草作算筹,按特殊的方式排列(揲蓍),将所得余数易为卦爻(布卦),以此来占

读_象数易学研究_第一辑_

周易研究1997年第2期(总第三十二期)读《象数易学研究》(第一辑) 胡自逢 一、前 言 拜读《象数易学研究》第一辑后,不禁油然兴感。值此季世,邪说暴行交炽助长,正统学术式微,引致人心陷溺,世风日下之时,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诸先进在刘大钧教授倡导之下,研精覃思,昌明易学,盖深知《周易》为领导一切知识、学问之学术。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我中华民族之所以经历数千年兴亡丧乱而能巍然卓立者在此。诸先进群策协力,宣导《易》学,一本士君子立己、立人之学术良知,孜孜不息以达致“淑世明道”之宗旨,个人实衷心钦服之至。 近阅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诺钦斯基(波兰人)新著《失控二十一世纪前夜的全球骚动》一书,他呼吁人们在冷战结束后保持冷静,指出本世纪核武器正在全球扩散,各种宗教、种族和文明之间的传统仇恨正在蔓延,穷国富国之间的鸿沟在加深,而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快速的工业化,正在种下新的冲突的种子,比将要结束的悲剧世纪中的一切战争和罪恶更为血腥。他在此书中对德国、日本和中国多所描述,并相信这三个国家将来最有可能成为美国的有力对手。布氏关怀世局、人类,直是恫 在躬,悲悯情怀溢于言表,因之我们如何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如何令我们这个具有悠久传统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何培育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特别是易学界同仁责无旁贷的任务,此亦是对易学未来的应有关怀。我常想,综核人类思想文化尚未有某一学术于宇宙人生含无既善意之关注者,而《周易》则实有之以能开发中华民族刚健中正之精神,兼孕含弘载物之器量,完成士人继往开来扶植社会之使命。常念一切学问基于人道而产生,亦缘人道而发展,此所以易学安居中华文化主导地位,有导正人类思想行为向正途发展之取向,永为人类开拓悠久无疆之休,舍易学其孰能与于此! 二、释象数 (一)象 《周易系辞上》第六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