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海洋教案1

合集下载

深入了解海洋生物的教案

深入了解海洋生物的教案

深入了解海洋生物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学的概念,认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特点。

2.掌握海洋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3.了解海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海洋生物学概念、海洋生物分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入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特点,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一.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学概念1.海洋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海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生物群落和生态圈的概念及其与海洋生物学的关系。

二.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征1.生物分类学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2.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3.海洋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4.海洋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

5.深海生物的特殊生态环境和特殊生物学特点。

三.海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1.海洋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作用。

2.海洋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海洋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如何保护海洋生物1.学习如何保护和治理海洋环境。

2.理解海洋生物的生态意义和价值。

3.强化个人保护海洋的意识和行动。

四、课时安排本教案包括四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学概念(45分钟)1.课堂讲解:海洋生物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课堂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海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课堂讲解:生物群落和生态圈的概念及其与海洋生物学的关系。

第二课时: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征(45分钟)1.课堂讲解:生物分类学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2.课堂讲解: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3.课堂讲解:海洋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4.课堂讲解:海洋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

5.课堂讲解:深海生物的特殊生态环境和特殊生物学特点。

第三课时:海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45分钟)1.课堂讲解:海洋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作用。

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海洋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一着惊海天——探索海洋生物的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海洋生物的分类及特征、海洋食物链与生态系统、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生物的分类、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掌握海洋食物链的基本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对海洋生物适应机制的认识,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海洋生物的分类、特征、食物链与生态系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海洋生物图片,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特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海洋食物链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3)分析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提高学生对生物适应性的认识。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措施。

(2)制作手抄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制作关于海洋生物的手抄报。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例题:分析一个具体的海洋食物链,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个简单的海洋食物链。

六、板书设计1. 海洋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海洋食物链与生态系统3. 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4. 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5.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种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并谈谈如何保护这种生物。

2. 答案示例:以海星为例,介绍其适应机制,并从减少污染、保护栖息地等方面提出保护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高,但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教案一:海洋世界的神奇之旅目标:通过学习海洋生物的特点,了解海洋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海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及特点3. 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教学目标:1. 掌握海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及特点3. 认识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海洋体验。

2. 引导学生讨论海洋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一部分:海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学生观看教师播放的海洋介绍视频,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海洋需要按照哪些特点进行分类,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3. 学生通过讨论与展示,了解不同分类下的海洋特点。

第二部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及特点1. 学生观看教师播放的海洋生物介绍视频,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学生在小组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海洋生物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等。

3.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向其他小组提问和学习。

第三部分: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1. 学生观看教师播放的海洋与人类生存的相关视频,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角色扮演,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体验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冲突。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如何平衡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达成共识。

总结: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查漏补缺。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程的总结报告,包括学到的知识、收获和思考。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报告,并互相评价。

拓展延伸: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馆借阅等方式,继续了解海洋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并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到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还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通过小组合作与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

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课时22海洋与人类

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课时22海洋与人类

课时22海洋与人类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概念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种类约有20万种,主要有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作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可以生产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2.海洋矿产资源(1)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

(2)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3.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①运输空间: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

②海上生产生活空间: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

③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

思考海洋空间利用难度大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它的环境和生态条件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人类活动在近海和海洋表面,要应对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活动要能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

因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1.主要影响方式:捕捞、养殖、生物栖息地改造、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污染。

2.主要影响地区:海岸带。

3.产生的问题:海洋环境问题包括海洋生态破坏和海洋污染两个方面。

4.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海洋长久地为人类服务。

思考海洋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①人口和资源对海洋的压力巨大。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口的急剧增加,使资源的需求量相应增加,但陆地资源具有稀缺性,人类不得不到海洋中去获取资源。

②现代技术的应用。

例如,人类排放的放射性污染物进入海洋,通过食物链富集,辐射整个海洋环境,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第一章:地球的海陆构成1.1 海洋的定义与特点介绍海洋的定义,海洋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的比例。

讨论海洋的特点,如盐度、温度、潮汐等。

1.2 陆地的定义与特点介绍陆地的定义,陆地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的比例。

讨论陆地的特点,如地形、气候、生物多样性等。

1.3 海陆分布的意义解释海陆分布对地球气候、生态、人类活动的影响。

强调海陆分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章:世界的地理分区2.1 亚洲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周边海洋和邻近大陆。

讨论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如高原、山脉、河流等。

2.2 非洲介绍非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周边海洋和邻近大陆。

讨论非洲的主要地理特征,如沙漠、山脉、河流等。

2.3 欧洲介绍欧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周边海洋和邻近大陆。

讨论欧洲的主要地理特征,如平原、山脉、河流等。

2.4 北美洲介绍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周边海洋和邻近大陆。

讨论北美洲的主要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第三章:世界的海陆分布模式3.1 大陆漂移理论介绍大陆漂移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解释大陆漂移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3.2 板块构造理论介绍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概念。

解释板块构造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3.3 海陆分布的动态变化讨论海陆分布的动态变化,如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等。

第四章:世界的海洋分布4.1 太平洋介绍太平洋的地理位置、面积、深度等特点。

讨论太平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2 大西洋介绍大西洋的地理位置、面积、深度等特点。

讨论大西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3 印度洋介绍印度洋的地理位置、面积、深度等特点。

讨论印度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4 北冰洋介绍北冰洋的地理位置、面积、深度等特点。

讨论北冰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陆地分布5.1 亚洲介绍亚洲的主要陆地分布,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

讨论亚洲陆地分布的特点和影响。

5.2 非洲介绍非洲的主要陆地分布,如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等。

讨论非洲陆地分布的特点和影响。

5.3 欧洲介绍欧洲的主要陆地分布,如俄罗斯、法国、英国等。

高中地理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教案教案主题: 高中地理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依赖和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 探索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和思路。

3.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内容与方法:1. 知识点梳理:- 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人类生活依赖海洋,海洋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交通、休闲等多种资源与服务。

- 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 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和思路:海洋保护区的建设、生态渔业、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2.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 通过PPT、教材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和讲解。

-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就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海洋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和交流。

- 视频展示: 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亲眼目睹人类对海洋的影响和相关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案例。

3. 学习任务:- 任务一: 学生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海洋资源利用的PPT报告,包括利用海洋资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 任务二: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认识,提出相应的宣传策略和教育措施,并进行汇报。

- 任务三: 观看相关影视资源,了解国内外的海洋保护区建设和海洋生态保护成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4. 评价方法:通过小组讨论、PPT报告和汇报、观看影视资源等形式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海洋资源利用现状和问题的认识,对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的表现等。

教学资源和材料:1. PPT资料和教材相关章节;2. 海洋资源利用的相关书籍、报告和新闻资料;3. 视频资源:如《地球脉动》,《海洋最后的秘密》等。

拓展延伸:1. 组织参观海洋博物馆或海洋保护展览;2. 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如海滩清洁行动等;3. 就当地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版-旧人教版初中七年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版-旧人教版初中七年

大洲和大洋一、课标内容:1-1-1 描述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概况,说明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二、教学总体设想及依据: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主要讲述世界的海陆分布,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本课从“人类的栖息地”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两个框目讲述了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学生识图记忆,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的栖居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陆地和海洋。

三、教材分析本课从海陆分布开始,带领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特点,从陆地到七大洲,从海洋到四大洋,内容前后连贯,结构清晰。

在呈现每一部分内容的同时,教材都配以直观形象的图片。

四、学情分析学生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阅读地图的能力,本课是进一步提升学生该方面的水平。

由于本节课的地理概念和图很多,应当注重学生在读图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充分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图像中的多种信息进行归类,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去解决问题。

五、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并能在地图上识别它们;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能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和海峡。

过程和方法以“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为题,讨论陆地和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的问题,通过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指导学生填绘全球海陆轮廓图,培养其实践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热爱身边的环境,珍惜幸福的生活六、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面积,分布难点:人地关系,海洋对生命的意义,陆地是人类的栖息地七、教法学法及教具教法学法: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交流、观察、阅读等方法提出问题,讨论分析总结。

教师讲解法加以引导,学生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教具:多媒体,地球仪,学生准备:笔记本,纸,笔八、教学流程(一)视频导入,新课呈现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大家边看视频边思考,这段视频里面有什么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播放视频)生:冰川,陆地的漂移,海洋,地心师:确实视频里反映了冰川,海洋,地心,大陆等地理事物,而反映的地理现象则是原本相连的地表分裂成七大洲和四大洋。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重要性;(2)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3)学习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学会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情感;(2)增强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海洋的基本概念1. 海洋的定义与特点2. 海洋的分布与分类3. 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二章:海洋生物的多样性1. 海洋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3. 海洋生物的保护与利用第三章: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海洋资源的种类与分布2. 海洋资源的开发技术3.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四章:海洋环境的保护1. 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原因2. 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政策3. 青少年如何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第五章:海洋意识与人类发展1. 海洋意识的重要性2. 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3. 我国海洋事业的现状与展望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洋知识;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问题;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5. 融入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热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2. 学生作业、小测验的成绩;3. 学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的表现;4. 学生对海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5.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蓝色家园——海洋知识普及读本》;2.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报告、新闻报道等;3. 互联网资源:相关网站、博客、论坛等;4. 多媒体教具:课件、视频、图片等;5. 实践活动材料:调查问卷、实验器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四节《人类与海洋》教案
【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各类图片和资料掌握海洋资源的种类;认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和探究学习掌握如何正确地开发利用海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保护和利用海洋。

【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师:在很早的时候呢,人类就已经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19世纪中后期也就是1872年——1876年,就有一次著名的探索海洋的行动——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

那么人类是不是就此就停止了探索海洋的步伐呢?[来源:]
生:不是
2010年8月26日。

“蛟龙号”在我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

中国成为继美、俄、日和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具备1000米深度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

教师设问:为什么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探索海洋的奥秘呢?
承接: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在一些国际战略家眼中,深海海床早已被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比如“大国战略要点”、“未来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技资源仓库”等等。

实际上,或出于政治目的,或着眼经济利益,或本着科研精神,世界强国早已开始了一场关于夺
取未来战略制高点的深海暗战。

过渡:
浩瀚的海洋到底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共同探讨本章的第四节内容《人类与海洋》。

〔教授新课〕
一、探索海洋
首先,我们大家一同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海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海洋对人类有4方面的影响:
⑴生命的摇篮
问:你们知不知道最原始的生命是诞生于哪里的?
讲解:大约30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正是由于海洋的存在,才创造出了我们现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来源:中.考.资.源.网]
⑵资源的宝库
问:大家最为熟悉的海洋资源有哪些呢?
生:石油﹑天然气……
⑶交通的要道[来源:]
英吉利海峡作为海洋中的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被誉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

⑷气候的调节器
过渡: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归根结底为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到海洋寻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读书:46页黄色方框内文字
那么世界为何如此关注海洋呢?
二、世界关注海洋
(阅读课文46——47页思考各国为何如此关注海洋的原因)
⑴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⑵海洋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
47页活动:
在我们的生产或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取之于海洋的?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2分钟,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讨论并归纳总结)
海洋水产品:
①“天然的鱼仓”:(图片展示)
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称:全球约有8亿到20亿吨海鱼,单是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的海洋鱼类就高达3023种,真可谓是“种类多、数量大”。

海洋矿产品:
②“蓝色的油田”:(结合图片)
海洋中蕴含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③“盐类的故乡”:(结合图片)
问:海水和淡水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生:海水是咸的。

对正是因为海水是咸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它在阳光曝晒下制作成海盐。

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物品之一。

海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最为常见的。

海洋能源:
④“资源的宝库”等等。

说到资源,刚才我们刚才在说海洋对人类影响的时候第二点我们就已经提到了“海洋是资源的宝库”,那么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海洋资源有哪些呢?
海洋能源(包括潮汐能和波浪能,我们重点来了解了解一下潮汐能,视频切入)
潮汐能有哪些优点呢?见书47页。

ⅰ储量丰富,再生不竭;
ⅱ集中在沿海港口,便于开发利用;
ⅲ潮汐涨落有规律,能量稳定;
ⅳ电站大坝较低、投资较少;
⑤“娱乐的胜地”
承接:除了刚才所说到的这几个称谓之外,人们还会将海洋称之为什么呢?
大海是很多人都向往的地方,《麦兜的故事》大家有没有看过啊?他就非常向往马尔代夫的美丽景色,他是这样描述的“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幼”。

听了麦兜的描述,大家想不想去海边旅游啊?
生:想!
师:那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同去游览一下海洋的美丽风光吧!著名的海滨城市三亚、大连引来了大江南北无数游人的青睐,包括我们江门五邑地区也有一些地方是沿海的,其中一个很著名的就是台山的“上下川岛”。

如果觉得还不过瘾的话,那么大家有机会可以利用假期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海边旅游体验一番。

[来源:中.考.资.源.网]
过渡:[来源:]
师:刚才我们所说的“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以及“资源的宝库”这些都是海洋对人类有利的一方面,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人类在坐享海洋提供的这一些资源成果的同时又对海洋造成了哪些破坏呢?
[来源:中.考.资.源.网]
三、共同保护海洋
1、活动:48页
讨论:目前海洋环境正遭到哪些人为破坏,会产生什么后果?
破坏:海洋石油污染、海洋垃圾污染、过渡捕捞海洋生物。

(污染物排入海洋使得海洋受到污染、形成海洋污染,这只是最直接、原始的对环境的破坏,海洋污染之后还会破坏海洋生态,形成生态破坏,这是对环境破坏更深层次的影响。


后果: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海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国际社会都将眼光投向了海洋,“共同保护海洋”已成为各国共同的呼声。

2、生态破坏:赤潮的产生(定义、产生的条件、影响)
过度捕捞
珊瑚礁的破坏
……
四、《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为了更好地维护海洋权益,强化海洋开发与保护,1994年联合国批准生效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从海洋的保护和保全、海洋科学研究、专属经济区等17个部分作出了相关规定,标志着人类在更大范围内和平利用海洋和全面管理海洋的时代已经开始。

读书:49页黄色方框内文字
五、总结
⑴探索海洋
原因: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要道、气候的调节器
特点: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
⑵世界关注海洋
原因:面积广大、资源丰富
主要内容:海滨旅游、海洋捕捞、海底矿产开采、海洋运输、海盐提炼、海水淡化、潮夕能发电
⑶共同保护海洋
原因:石油污染、废弃物污染、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保护:保护海洋生态与景观的完整、保护丰富的海洋资源
[来源:中.考.资.源.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