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常用三线表
论文常用三线表模板

3.1一般资料表1护士一般资料情况(n=500)项目组别频数构成比(%)性别女478 95.6男 22 4.4 年龄段(岁)≤24 149 29.825~29 196 39.2≥30 155 31.0 婚姻状况单身260 52.0已婚240 48.0 护龄(年)≤5 270 54.06~10 115 23.0≥11 115 23.0 学历中专19 3.8大专222 44.4本科251 50.2硕士8 1.6 职称护士214 42.8护师210 42.0主管护师 69 13.8副主任护师 7 1.4 月夜班次数0次 58 11.61~3次279 55.84次及以上163 32.6 个人年收入(元)<4万154 30.84~6万196 39.2≥6万150 30.0 科室专科199 39.8非专科301 60.2表5 不同年龄段护士专业生活质量得分的比较(X ±S )measurementssensorFSensitivity (mV/v)242530F F 1.610 F F 1.787 F F 3.024 F F F FM F2.699注:*P <0.05;1表示与≤24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不同组小鼠肝脏P-JNK 平均灰度值结果比较(x ±S)分组例数 P-JNK F PA 组(正常组) 8 118.99±5.95 15.386 <0.001*B 组(模型对照组) 8 101.05±5.20aC 组(DMSO 组)8 102.11±5.63b D 组(低剂量SP600125组) 8 107.96±5.36cE 组(高剂量SP600125组)8113.96±5.50c,d注:*P <0.05;a与正常组比较,P <0.05;b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 >0.05;c与DMSO 组比较,P <0.05;d与低剂量组比较,P <0.05。
论文常用三线表

3.1一般资料表1护士一般资料情况(n=500)项目组别频数构成比(%)性别女478 95.6男22 4.4年龄段(岁)≤24 149 29.825~29 196 39.2≥30 155 31.0婚姻状况单身260 52.0已婚240 48.0护龄(年)≤5 270 54.06~10 115 23.0≥11 115 23.0学历中专19 3.8大专222 44.4本科251 50.2硕士8 1.6职称护士214 42.8护师210 42.0主管护师69 13.8副主任护师7 1.4月夜班次数0次58 11.61~3次279 55.84次及以上163 32.6 个人年收入(元)<4万154 30.84~6万196 39.2≥6万150 30.0 科室专科199 39.8非专科301 60.2表5 不同年龄段护士专业生活质量得分的比较(X±S)measurements sensorF Sensitivity (mV/v) 24 25 301.6101.7873.0242.699注:* P<0.05;1表示与≤24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不同组小鼠肝脏P-JNK平均灰度值结果比较(x±S)分组例数P-JNK F P A组(正常组) 8 118.99±5.9515.386 <0.001*B组(模型对照组) 8 101.05±5.20aC组(DMSO组) 8 102.11±5.63bD组(低剂量SP600125组) 8 107.96±5.36cE组(高剂量SP600125组) 8 113.96±5.50c,d注:*P<0.05;a与正常组比较,P<0.05;b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c与DMSO组比较,P<0.05;d与低剂量组比较,P<0.05。
表3 干预组与对照组与减肥支持者沟通情况比较项目类别干预组(n=65) 对照组(n=63) χ2Pn % n %锻炼减肥支持者▲父母35 58.3 35 55.60.510老师 1 1.5 3 4.8同学 2 3.1 3 4.8父母/老师 5 7.7 1 1.6父母/老师/同学18 27.7 15 23.8其他 4 6.2 6 9.5沟通频率▲至少每天一次22 33.8 17 27.00.321至少每个星期一两次2233.8 19 30.2 至少每个月一两次812.3 17 27.0 至少每年一两次46.2 4 6.3至少一年一次 913.8 6 9.5 沟通满意度▼不满意 7 10.8 7 11.1 1.327 0.515中立 29 44.6 34 54.0满意2944.62234.9注:▲Fisher 确切概率法,▼非参数检验。
关于三线表(做硕士论文很有用)

关于三线表(做硕士论文很有用)1、首先搞清楚什么是三线表三线表通常只有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见下图,注意:没有竖线)。
其中顶线和底线为粗线,栏目线为细线。
当然,三线表并不一定只有3条线,必要时可加辅助线,但无论加多少条辅助线,仍称做三线表。
三线表的组成要素包括:表序、表题、项目栏、表体、表注,见下图。
2、以下是在Microsoft Word中制作三线表的方法(1)先制作一个普通表格。
打开菜单“表格-插入表格”,选择列数“3”、行数“4”,文档中出现一个三列四行的带框线表格。
输入内容,注意要选“左对齐”。
(2)鼠标移到在表格左上角,出现四向箭头时选中表格(点黑),打开菜单“格式-边框和底纹”,在设置中选择“无”,取消表格的所有框线。
(3)再选中表格,打开菜单“格式-边框和底纹”,在线型宽度下拉列表中选择一条粗一点的线,如1又1/2磅,在右边的各种实框线中,为表格添加“上”、“下”框线。
确定。
(4)下面需要添加标题栏的横线。
打开“视图-工具栏-绘图”,添加绘图工具栏。
点击绘图中的直线工具,按住shift键,手画一条与表格线等长的细线。
(5)此时手绘线可能不在合适的位置,偏上或偏下,按住Alt键,用鼠标移动直线到合适的位置上。
点击工具栏上的“打印预览”,就可以看到一个简单的三线表已经画好了。
还可以修饰一下内容文字,使其与标题文字的位置相配。
或者前三步不变,第四步可以用鼠标拖动选择前面两行(标题行和第一行内容),再右键“格式-边框和底纹”,为表格添加“中”框线,确定。
或者只选择第一行即标题行,再右键“格式-边框和底纹”,为表格添加“下”框线。
3、关于这种表格还有更为简单的做法(1)先制作一个普通表格(2)word里面,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古典型1,然后下面复选框只选中第一个(把菜单下头的首列、末行、末列前面的方框的勾都点去掉-应用)就OK啦!。
论文常用三线表模版

3.1一般资料表1护士一般资料情况(n=500)项目组别频数构成比(%)性别女478 95.6男22 4.4 年龄段(岁)≤24 149 29.825~29 196 39.2≥30 155 31.0 婚姻状况单身260 52.0已婚240 48.0 护龄(年)≤5 270 54.06~10 115 23.0≥11 115 23.0 学历中专19 3.8大专222 44.4本科251 50.2硕士8 1.6 职称护士214 42.8护师210 42.0主管护师69 13.8副主任护师7 1.4 月夜班次数0次58 11.61~3次279 55.84次及以上163 32.6 个人年收入(元)<4万154 30.84~6万196 39.2≥6万150 30.0 科室专科199 39.8非专科301 60.2表5 不同年龄段护士专业生活质量得分的比较(X ±S )维度年龄段(n=500)FP≤24 岁(n=149)25~29岁 (n=196) ≥30 岁(n=155) 同情满意 32.17±7.11 31.06±8.05 32.42±7.61 1.610 0.201 职业倦怠 27.53±4.51 27.04±4.32 27.95±4.77 1.787 0.169 继发性创伤应激 21.71±5.73 22.41±5.31 23.29±5.871 3.024 0.049* 专业生活质量总分81.41±12.5580.50±12.7183.66±13.262.6990.068注:* P <0.05;1表示与≤24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不同组小鼠肝脏P-JNK 平均灰度值结果比较(x ±S )分组例数 P-JNK F PA 组(正常组) 8 118.99±5.95 15.386 <0.001*B 组(模型对照组) 8 101.05±5.20aC 组(DMSO 组)8 102.11±5.63b D 组(低剂量SP600125组) 8 107.96±5.36c E 组(高剂量SP600125组)8113.96±5.50c,d注:*P <0.05;a 与正常组比较,P <0.05;b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 >0.05;c 与DMSO 组比较,P <0.05;d 与低剂量组比较,P <0.05。
关于三线表(做硕士论文很有用)

关于三线表(做硕士论文很有用)关于三线表(做硕士论文很有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大爆炸,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成为了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各种表格来呈现数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研究结果。
而三线表(Triple Line Table)作为一种简洁明了的表格格式,被广泛运用于学术界。
本文将介绍三线表的定义、结构和优势,并探讨其在硕士论文中的应用。
1. 三线表的定义三线表是一种用于呈现数据的表格格式,由三条水平线(即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组成。
其中,第一线用于标示表头;第二线分隔表头和表身,用于区分不同的列;第三线用于分隔表身和表尾,划定数据的范围。
通过使用三线表,可以提高表格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让读者更轻松地获取信息。
2. 三线表的结构三线表通常由表头、表身和表尾三部分组成。
表头包括标题和列名,用于描述表格的内容和每一列的意义;表身是数据的核心,每行为一个数据条目,每列为一个特征或指标;表尾用于总结和分析数据,并可以添加其他相关信息。
通过清晰的结构划分,三线表能够将数据进行有序呈现,便于读者的观察和分析。
3. 三线表的优势3.1 简洁明了三线表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数据,通过清晰的线条来划分各个部分,简化了表格的结构,使信息更加直观。
读者可以快速了解到表格的布局和数据分布,提高阅读效率。
3.2 数据对比方便三线表中,列之间的分隔线清晰可见,不同的数据项在水平方向上一目了然。
这样一来,读者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寻找数据间的关联和差异,更好地理解研究结果。
3.3 文字信息补充除了数据本身,三线表还允许添加一些文字信息来补充和说明数据。
在表头或表尾中,我们可以添加适当的解释、定义或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表格的含义和背景。
这种文字信息的补充可以更加全面地呈现研究成果,提高表格的信息量。
4. 三线表在硕士论文中的应用4.1 数据呈现与分析在硕士论文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展示和分析。
论文常用三线表模板

论文常用三线表模板3.1一般资料表1护士一般资料情况(n=500)项目组别频数构成比(%)性别女478 95.6男22 4.4 年龄段(岁)≤24 149 29.825~29 196 39.2≥30 155 31.0 婚姻状况单身260 52.0已婚240 48.0 护龄(年)≤5 270 54.06~10 115 23.0≥11 115 23.0 学历中专19 3.8大专222 44.4本科251 50.2硕士8 1.6 职称护士214 42.8护师210 42.0主管护师69 13.8副主任护师7 1.4 月夜班次数0次58 11.61~3次279 55.84次及以上163 32.6 个人年收入(元)<4万154 30.84~6万196 39.2≥6万150 30.0 科室专科199 39.8非专科301 60.2父母/老师/同学 18 27.7 15 23.8其他4 6.2 6 9.5 沟通频率▲至少每天一次 22 33.8 17 27.0 0.321至少每个星期一两次 2233.8 19 30.2 至少每个月一两次 8 12.3 17 27.0 至少每年一两次 4 6.2 4 6.3至少一年一次 9 13.8 6 9.5 沟通满意度▼ 不满意 7 10.8 7 11.1 1.327 0.515中立 29 44.6 34 54.0满意2944.62234.9注:▲Fisher 确切概率法,▼非参数检验。
表5 不同测量指标ROC 曲线下面积比较结果方法 指标 面积 标准误 95%CI 下限 上限 彩色多普勒RI 0.790 0.046 0.701 0.880 PSV 0.633 0.056 0.523 0.743 EDV0.755 0.047 0.663 0.848 三维能量多普勒VI 0.908 0.031 0.848 0.968 FI 0.644 0.059 0.527 0.760 VFI0.8800.0360.8110.950表1 两种治疗方法疗效评分比较 治疗时间疗效评分(x ±S) t 值p药物+激光(n=31)药物(n=30)1月 8.77±0.43a 8.90±0.31b -1.3310.1892月 7.19±0.80 8.00±0.46 -4.894 ﹤0.001*3月 6.23±0.99 7.00±0.46 -3.944 ﹤0.001*┋┋┋┋﹤0.05*注:a、b分别表示两种治疗方法第1个月的疗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于三线表(做硕士论文很有用)

关于三线表(做硕士论文很有用)1、首先搞清楚什么是三线表三线表通常只有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见下图,注意:没有竖线)。
其中顶线和底线为粗线,栏目线为细线。
当然,三线表并不一定只有3条线,必要时可加辅助线,但无论加多少条辅助线,仍称做三线表。
三线表的组成要素包括:表序、表题、项目栏、表体、表注,见下图。
2、以下是在Microsoft Word中制作三线表的方法(1)先制作一个普通表格。
打开菜单“表格-插入表格”,选择列数“3”、行数“4”,文档中出现一个三列四行的带框线表格。
输入内容,注意要选“左对齐”。
(2)鼠标移到在表格左上角,出现四向箭头时选中表格(点黑),打开菜单“格式-边框和底纹”,在设置中选择“无”,取消表格的所有框线。
(3)再选中表格,打开菜单“格式-边框和底纹”,在线型宽度下拉列表中选择一条粗一点的线,如1又1/2磅,在右边的各种实框线中,为表格添加“上”、“下”框线。
确定。
(4)下面需要添加标题栏的横线。
打开“视图-工具栏-绘图”,添加绘图工具栏。
点击绘图中的直线工具,按住shift键,手画一条与表格线等长的细线。
(5)此时手绘线可能不在合适的位置,偏上或偏下,按住Alt键,用鼠标移动直线到合适的位置上。
点击工具栏上的“打印预览”,就可以看到一个简单的三线表已经画好了。
还可以修饰一下内容文字,使其与标题文字的位置相配。
或者前三步不变,第四步可以用鼠标拖动选择前面两行(标题行和第一行内容),再右键“格式-边框和底纹”,为表格添加“中”框线,确定。
或者只选择第一行即标题行,再右键“格式-边框和底纹”,为表格添加“下”框线。
3、关于这种表格还有更为简单的做法(1)先制作一个普通表格(2)word里面,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古典型1,然后下面复选框只选中第一个(把菜单下头的首列、末行、末列前面的方框的勾都点去掉-应用)就OK啦!。
什么是三线表,论文三线表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三线表,论文三线表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三线表实验测量和计算数据是科技论文的核心内容,作为数据表述主要形式之一的表格,因具有鲜明的定量表达量化信息的功能而被广泛采用。
三线表以其形式简洁、功能分明、阅读方便而在科技论文中被推荐使用。
三线表通常只有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见图,注意:没有竖线)。
其中顶线和底线为粗线,栏目线为细线。
当然,三线表并不一定只有3条线,必要时可加辅助线,但无论加多少条辅助线,仍称做三线表。
三线表的组成要素包括:表序、表题、项目栏、表体、表注。
论文三线表是什么意思三线表以其形式简洁、功能分明、阅读方便而在科技论文中被推荐使用。
三线表通常只有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其中顶线和底线为粗线,栏目线为细线,必要时可加辅助线,仍称做三线表。
三线表的组成要素包括:表序、表题、项目栏、表体、表注。
1、使用:工具栏“表格”——“插入”——“表格”——择合适的行列数(如行:7,列:7)——将内容写入表格——选中表格——点击右键——“边框和底纹”——“边框”——在右图中选择选项让表只有上下两条线——工具栏“表格”——“绘制表格”——用笔将表中上下线画成双划线,并划出表中的中间那根线(具体位置视个人情况不同,也可参考相关文献中的表)——一个合格的三线表成功了(可以看打印预览观察)2、在MicrosoftWord中制作三线表的方法(1)先制作一个普通表格。
打开菜单“表格——插入表格”,选择列数“3”、行数“4”,文档中出现一个三列四行的带框线表格。
输入内容,注意要选“左对齐”。
(2)鼠标移到在表格左上角,出现四向箭头时选中表格(点黑),打开菜单“格式——边框和底纹”,在设置中选择“无”,取消表格的所有框线。
(3)再选中表格,打开菜单“格式——边框和底纹”,在线型宽度下拉列表中选择一条粗一点的线,如1又1/2磅,在右边的各种实框线中,为表格添加“上”、“下”框线。
确定。
(4)下面需要添加标题栏的横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常用三线表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一般资料表1护士一般资料情况(n=500)项目组别频数构成比(%)性别女478男 22年龄段(岁)≤2414925~29196≥30155婚姻状况单身260已婚240护龄(年)≤52706~10115≥11115学历中专19大专222本科251硕士8职称护士214护师210主管护师 69副主任护师 7月夜班次数0次 581~3次2794次及以上163个人年收入(元)<4万1544~6万196≥6万150科室专科199非专科301表5 不同年龄段护士专业生活质量得分的比较(X ±S )维度年龄段(n=500)F P≤24 岁(n=149)25~29岁 (n=196)≥30 岁(n=155)同情满意 ± ± ± 职业倦怠 ± ± ± 继发性创伤应激 ± ± ± *专业生活质量总分±±±注:*P <;1表示与≤24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不同组小鼠肝脏P-JNK 平均灰度值结果比较(x ±S)分组例数 P-JNK F PA 组(正常组) 8 ± <*B 组(模型对照组) 8 ±C 组(DMSO 组)8 ± D 组(低剂量SP600125组) 8 ± E 组(高剂量SP600125组)8±,d注:*P <;a与正常组比较,P <;b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 >;c与DMSO 组比较,P <;d与低剂量组比较,P <。
表3 干预组与对照组与减肥支持者沟通情况比较项目类别干预组(n=65) 对照组(n=63)χ2Pn %n % 锻炼减肥支持者▲父母3535老师 1 3 同学 2 3 父母/老师 5 1 父母/老师/同学 18 15其他4 6 沟通频率▲至少每天一次 22 17至少每个星期一两次 22 19 至少每个月一两次 8 17 至少每年一两次4 4至少一年一次 9 6 沟通满意度▼不满意 7 7中立 29 34满意2922注:▲Fisher 确切概率法,▼非参数检验。
表5 不同测量指标ROC 曲线下面积比较结果方法 指标 面积 标准误95%CI 下限 上限 彩色多普勒RI PSV EDV 三维能量多普勒VI FI VFI表1 两种治疗方法疗效评分比较治疗时间疗效评分(x±S)t值p 药物+激光(n=31)药物(n=30)1月±±2月±±﹤*3月±±﹤*┋┋┋┋﹤*注:a、b分别表示两种治疗方法第1个月的疗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表13 Logistic回归变量含义及赋值说明变量名称赋值说明Y (同情疲劳分度)无=0,轻度=1,中度=2,重度=3X1 (年龄段)≤24 岁=1= X11,25~29岁=2= X12,≥30 岁=3= X13X2 (文化程度)中专=1= X21,大专=2= X22,本科及以上=3= X23X3 (护龄)≤5年=1= X31,6~10年=2= X32,≥11年=3= X33X4 (职称)护士=1= X41,护师=2= X42,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3= X43X5 (年收入)<4万=1= X51,4~6万=2= X52,≥6万=3= X53X6 (科室)非专科=0,专科=1表14 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因变量▲自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Waldχ2P OR(95%CI)Y=1 (轻度同情疲劳)年龄段(参照组=≤24 岁)25~29岁~≥30 岁~文化程度(参照组=中专)大专<*~ *本科及以上<*~ *护龄(参照组=≤5年)6~10年~≥11年~职称(参照组=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及以上~年收入(参照组=<4万)4~6万~≥6万~科室(参照组=非专科)~Y=2 (中度同情疲劳)年龄段(参照组=≤24 岁)25~29岁~≥30 岁~文化程度(参照组=中专)大专<*~ *本科及以上<*~ *护龄(参照组=≤5年)6~10年~≥11年~职称(参照组=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及以上~年收入(参照组=<4万)4~6万~≥6万*~*科室(参照组=非专科)~▲:以Y=0 (无同情疲劳)作为参照组,拟合Y=1,2,3时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
*:P<。
表1 两组乳腺癌患者体温结果比较(x±S, ℃)组别例数术前1天手术日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观察组30±±±*±*±对照组30±±△±△±△±注:*与对照组比较,P<;△与术前1天比较,P<。
表2 两组乳腺癌患者不同时间血压、心率结果比较(x±S)指标组别术前1天手术日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SBP (mm Hg)观察组±±△±△±△±对照组±±*±*±*±DBP (mm Hg)观察组±±±±±对照组±±±±±HR (次/min)观察组±±±±±对照组±±±±±注:*与对照组比较,P<;△与术前1天比较,P<。
表4 两组乳腺癌患者不同时间CRP、IL-6、TNF-α结果比较(x±S)指标组别例数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CRP (mg/L)观察组30±±*±*对照组30±±±IL-6 (pg/mL)观察组30±±*±*对照组30±±±TNF-α(pg/mL)观察组30±±*±*对照组30±±±注:*与对照组比较,P<;△与术前1天比较,P<。
表1联合组和单用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比较(X±S)组别▼例数TNF-α (ng/L)IL-6 (ng/L)IL-18 (n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联合组50±±±± a±± a 单用组50±±±± a±± a tP<*<**注:▼联合组为参附+乌司他丁,单用组为乌司他丁;*P<;a表示同组内同类细胞因子与治疗前比较P<。
白细胞参数对照组WBC、ANC数于术后1、3天比术前1天明显升高(P<)。
观察组WBC、ANC数没有显着变化(P>)。
红细胞参数对照组RBC、 Hb、HCT 3个红细胞参数在手术后1、3天较术前一天显着降低( P< );MCV、MCH、MCHC这3个红细胞形态参数在术后几个时间点内较术前水平差异均无显着性(P>,只有RDW—SD值于术后一天较术前一天明显增大(P<)(表3)。
表3 两组乳腺癌患者不同时间血常规结果比较(x±S)指标组别例数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WBC (×109/L)观察组30±±*±*对照组30±±△±△RBC (×1012/L)观察组30±±±对照组30±±△±△Hb (g/L)观察组30±±±对照组30±±△±△HCT 观察组30±±±对照组30±±△±△MCV (fL)观察组30±±±对照组30±±±MCH (pg)观察组30±±±对照组30±±±MCHC (g/L)观察组30±±±对照组30±±±RDW-SD (fL)观察组30±±*±对照组30±±△±PLT (×109/L)观察组30±±±对照组30±±±ANC (×109/L)观察组30±±*±*对照组30±±△±△注:*与对照组比较,P<;△与术前1天比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