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临床探索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价冉斌 (理县人民医院,四川阿坝 623100)摘要:目的:针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手术开展情况和腹腔镜的应用做出全面分析。

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确诊为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00例,以信封法分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0.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同时,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手术疼痛度的对比分析中,均以观察组用时更短,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对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不仅术后预期疗效更显著,而且能够更好地给予患者安全性保障,具有可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评价急性胆囊炎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以往的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开腹方案。

但是这一手术方法引起的并发症多,因此医学界在不断研究、应用新的技术。

腹腔镜在近年来得到推广,不仅增加了医师的手术视野,操作手段简单,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本院于2016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确诊为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00例,在以信封法分组。

其中,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34~75岁,平均年龄为(53.6±2.8)岁;平均病程为(2.1±1.1)年。

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35~75岁,平均年龄为(54.1±2.6)岁;平均病程为(2.0±0.9)年。

在一般资料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符合手术开展的要求,且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相关工作的开展。

1.2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即切口位置选择患者右肋缘下,在到达腹腔之后,对粘连的胆囊进行分离并暴露胆囊;找到胆囊管之后行胆囊切除,并沿着胆囊三角方向进行分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住院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8例,行开腹胆囊切除40例。

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20×l09l/4例,血、尿淀粉酶正常。

b 超诊断:充满型结石、多发结石44例,单发结石39例,胆囊颈管结石嵌顿6例。

将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腹腔镜手术组48例(观察组),行开腹手术组4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分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右上腹部腹直肌切口或斜切口,进腹后彻底分离胆囊周围粘连,充分暴露胆囊、胆囊三角区。

对于直接找到胆囊管予以处理后切除胆囊,其余患者在胆囊底部切开胆囊全层,长0.5—1 cm,由此切口吸净胆汁、脓液等胆囊内容物,用探针引导胆囊内口和胆囊腔,分离出胆囊管,距胆总管约0.5 cm切断胆囊管,近端结扎加缝扎。

切除胆囊时在距肝脏组织0.5 cm处切除胆囊前壁及后壁全层组织。

胆囊窝常规放置引流,患者于24~48 h拔管并下床活动,恢复胃肠功能后进食。

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下,建立co2气腹,常规四孔法操作,置入腹腔镜。

其次采用电凝钩和电剪,贴近胆囊进行锐性分离粘连,显露出萎缩变形的胆囊,calot三角易被周围组织遮挡,此时用抓钳按压周围组织,近壶腹部向右上推压胆囊体部,以显露出calot三角,并使分离三角区粘连时有一定张力,若能清晰显示“管—壶腹”,则钛夹钳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后切下胆囊。

术毕肝下放置负压引流管,于24~48 h拔管并下床活动,恢复胃肠功能后进食。

1.3 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数据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 2检验,p <0.05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效果观察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效果观察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效果观察摘要:本文结合最近几年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通过实验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的临床效果。

对两组手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状况、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使用阵痛药次数、并发症等多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数理统计,并得出腹腔镜法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急性胆囊炎;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576.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33-02引言:急性结石胆囊炎是我国基层临床外科医学较为常见的病例,进年来发兵率有上升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逐渐打破了该病禁用腹腔镜法治疗的惯例。

目前临床上已经开始使用腹腔镜法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本文结合09到11年的收治病例进行了临床效果观察研究。

1 资料与方法选取了168个收治病例,其中男性患者91名,女性患者77名。

年龄在20岁到68岁之间。

选择标准:所选择病例均符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标准,并且无弥漫性腹膜炎、无上腹部手术史。

其中多发性结石73例,单发性结石95例,病程为3小时到六天不等。

分组采用严格的随机分组方式,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年龄、病情、以及性别并无统计学差异。

研究方法:所有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入院后均禁止饮食,采取了营养支持、解痉镇痛、平衡酸碱性、抗感染等措施,并合理的进行控制并发症治疗。

在患者入院后24到48小时内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切除胆囊手术,手术前放置了胃管,连续硬模外阻滞麻醉,在患者的右上腹部做了腹肌直切口或者斜切口,采用逐层分离到达腹肌之后,对胆囊进行了合理游离操作,使其暴露出胆囊及其三角区,在胆囊最低端进行了切口操作,在此口处使用探针协助分离胆囊管将内容物吸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价1. 引言1.1 胆囊炎的概述胆囊炎是指胆囊黏膜及壁层组织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是胆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胆囊炎的主要病因包括胆囊结石、胆汁淤积、感染等因素,其中以胆囊结石引起的急性胆囊炎最为常见。

急性胆囊炎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胆囊穿孔或脓肿形成,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及时有效地治疗急性胆囊炎对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并发症发展至关重要。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介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的手术,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等胆囊疾病。

该手术是在全麻下进行的微创手术,通过在腹腔内插入腹腔镜和其他手术工具,直接切除患者的胆囊。

相比传统的开放性胆囊切除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常适用于急性胆囊炎等单纯性胆囊疾病,对于患有严重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治疗手段。

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等,以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风险。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等因素,以期最大程度地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2. 正文2.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腹腔镜技术在腹腔内进行操作,相比传统的开放式胆囊手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和更快的康复。

手术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麻醉和定位: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医生在腹部进行消毒,然后在脐部进行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其他手术器械。

2. 腹腔检查:医生通过腹腔镜检查腹腔内的情况,确认胆囊的位置和炎症程度。

3. 胆囊解剖:医生将胆囊从肝脏和胆道组织中分离,同时注意保护周围器官和组织,以避免损伤。

4. 胆囊切除:医生使用器械将胆囊切除,并在必要时进行胆道的修补。

腹腔镜手术治疗75例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手术治疗75例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标准 ” 。急性胆囊炎 由于局部 的炎性水肿 , 与周围粘连或胆囊 颈部结石嵌顿等解 剖困难 因素导致 手术 难度增 大 , 并发症发 生率高¨ , 以急性胆囊 炎 曾被列为腹 腔镜手 术的绝对 禁忌 J所
L C是有别于传统剖腹手术 的一项 新兴手 术方式 , 它不仅
能取 得与 传统开 放手 术相 同的效 果 , 而且 因其 创伤 小 、 出血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 资料 : . 本组 7 5例 急性 胆囊 炎患 者 , 2 男 5例 , 5 女 0 例 。年龄 l 7 8— 8岁 , 均 5 岁。均有 右上 腹痛症状 , 平 1 右上腹 压痛明显 。血常规提示 白细胞升高至 ( . 12~18 ×1 L 中 . ) 0/ ,
胆囊炎 , 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5 其 2例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7例 , 急慢性胆囊炎 l 6例。腹 腔引流管于术后 4 7 引流物后拔 8— 2h无
除 。 术 后 住 院 时 间 4一ld 平 均 6 5 。结 论 :c对 急性 胆 囊 炎 患 者 是 安 全 可行 的 , 以作 为 首 选 的 手术 治 疗 方 案 。 O, .d L 可
[ 关键 词】 腹腔镜 ; 胆囊切除术 ;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手术是 2 纪后 期逐渐 发展起来 的一 项新兴技 0世 温、 血象正常。术后 次 日下 床 活动 , 后 2 术 4—4 h肠 功 能恢 8 复; 腹腔引流管 于术后 4 7 h无 引流物后拔 除 , 8— 2 术后 住 院时 间 4一ld 平均 65 。 O, .d
3 讨 论
术 ,O世纪 9 2 0年代 以来 , 发展迅速 , 现已广泛用于治疗普通外 科 、 产 科 和 泌 尿 科 的 多 种 疾 病 。腹 腔 镜 胆 囊 切 除 术 妇

开腹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开腹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型 、8 例 孕曩 型 、7 例 官腔下段 孕囊 型 ,准确率 达到 了9 5 . 8 3 %。所有 统计 资料均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 行检验 ,两组结果之 间存 在正相 关性 ,
[ 2 ] 杨敬 敬, 杨 春 丽, 申爱荣 音U 宫 产术 后子宫 疤痕 处妊 娠 的诊 断及 治 疗 效 果分析 [ J ] . 医药 论坛杂 志, 2 0 1 1 , 3 2 ( 4 ) : 9 — 1 1 .
1 . 2 . 1超 声方法 主要采用 美国生产 的彩色超声检查 仪来进行检 查 ,将其探 头频率
而形成动静脉瘘 , 最终导致血流丰富受到阻 碍 】 。若在对瘢痕妊娠进
行诊断时 ,未及时准确 ,那么孕囊将在瘢 痕处继续升值 ,直到胎盘将 瘢痕组织 浸润 ,导致更加严 重病变 ,若再 继续妊娠 ,势必会造成子 宫 破裂 ,使 患者休 克 ,严重 者甚 至可 能因此 死 亡。为 此 ,在早 期诊 断
年 收 治的 急性胆 囊 炎患 者共 4 0 例 ,以随机 的 方 式分 为对 照 组 与观察 组 ,每 组各 有 患者 2 0 例 。对 照 组患者进 行 开服 胆 囊 切除术 ,观 察 组患 者进 行 腹腔 镜胆 囊 切除 术 。对比 2组患者 在 手术过 程 中的 出血 量 、手 术 时间、住 院时 间 以及 c反 应蛋 白变化 等各 个 方 面的 效果 。结果 相 对 于对 照 组 患者 ,观 察组 患者 的 ・ 陆床 指标 以及 c反 应蛋 白等具 有 明显优 异 性 , 两者 对 比有 显著 差异 性 ( P<O . 0 5 ) ;对 照 组并 发症 出现概
学 报, 2 0 1 0 , 3 0 ( 6 ) : 9 2 7 - 9 2 7 .
据结 果对瘢痕妊娠 的特点进 行分析。 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

果。 结果 : 观察组手术 时间、 肛 门排 气 时 间 、 术 中 出血 量 、 术 后 住 院 天数 及 并发 症 的发 生 情 况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结 论 : 腹 腔 镜 胆 囊切 除 术 治 疗 急 性 胆 囊 炎效 果显 著 , 并发 症 的发 生率 低 , 优 于传 统 治疗 。
HEI LONGJ I ANG ME DI CI NE AND P HARM ACY Fe b . 2 0 1 4 , Vo 1 . 3 7 No . 1
・99・
腹 腔镜 胆 囊 切 除术 治 疗 急性胆 囊 炎 的疗效
王 光 成
( 齐河 县 潘 店 镇 中心 卫 生 院 , 山 东 齐河 2 5 1 1 0 0 )
2 0 1 1 一O 7 ~2 0 1 3 —0 7 收 治 的 急 性 胆 囊 炎 患 者 采 用 腹 腔 镜 胆 囊切 除手术治疗 , 取得 了满 意 效 果 , 现报道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热、 畏寒 , B超 或 C T辅 助 检 查 结 果 表 明 : 胆囊增 大, 胆囊颈 、 胆 囊 管结 石嵌 顿 。 1 . 3 治 疗 方 法
床常见疾病 之一 , 具有起病 急、 发 展 快 等特 点 , 该 症 治 疗 首 选 方法是进行 胆囊切除术 , 该 症应及时治疗 , 以免危及生命 。 在 过去的几年 里, 临 床 常 用 的手 术 方 法 是 传 统 开 腹 胆 囊 切 除 手 术, 由 于 急 性 胆 囊 炎 局 部 组 织 的病 理 性 改 变 比 较 复 杂 , 容 易 引起胆囊三 角解剖结构改变 , l l 缶 床 常 将 腹 腔 镜 作 为胆 囊 切 除 手术 的禁忌 证[ 1 ] 。 随着 医学水平 的不断 发展 , 手 术 设 备 的 不 断 改善 , 腹 腔 镜 胆 囊 切 除 术 已 成 为 治 疗 良性 胆 囊 疾 病 的 “ 金 标 准” 。 具 有创伤 小、 痛苦 少、 住 院时 间短、 并 发症少 等优 点 , 在 临床 上 备 受 亲 睐 并 积 极 推 广 。 但 是 在 手 术 时 机 的 选 择 上 至 今为止仍存 在一定争议 。 因此 , 选 择适 宜 的 手 术 时 机 , 是 治 疗 急 性胆囊 炎 在腹 腔镜 下顺 利完 成 的主要 因素 。 选 择我 院 自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记 录 对 照 组 与 治 疗 组 患 者 的 手 术 时 长、术 中 中 转 情 况、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 发生情况等。其中术后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腔感染、切口感 染与胆漏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得出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数据,使用 SPSS 17.0 软 件进行针对性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 t 和 χ2 检验,以 P<0.05 为准, 说明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
对照组 24 45.56±3.44 69.26±4.38 18.25±2.76 3.25±0.34
t
5.881
25.280
11.018
20.670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的术中中转及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组 44 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中,有 1 例中转开腹,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 对比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 ±s)
术中出血量 术后住院 (min) 时间(h) 时间(d)
治疗组 44 40.25±3.62 45.26±3.35 23.62±1.36 4.87±0.24
进行积液清理。若患者的胆囊肿大的情况较为严重,在其胆 囊 底 部 进 行 穿 刺 减 压 术,抽 吸 胆 汁 积 液,并 分 离 胆 囊 周 围 的 黏 连 组 织,将 胆 囊 切 除 后 取 出,将 腹 腔 冲 洗 干 净,常 规 置 入 引 流 管 进 行 引 流。 待 气 腹 关 闭 后 进 行 切 口 缝 合 术,手 术 结 束 48 h 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若症状好转,可拔出引流管。 如果炎症较为严重,应留置腹腔引流管。患者疑似有胆囊癌 或 者 有 严 重 的 黏 连,在 手 术 过 程 中 进 行 快 速 冷 冻 切 片,尽 可 能的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并尽快中转至开腹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The Effect Observation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SUN Shu-song,HU Ming-zhu,MENG Mi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12):1-3
Cholecystectomy;Laparoscopy;Acute cholecystitis
First-auth or’s address:Liuhe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jing City,Nanjing *****,China
doi:10.*****/ki.cfmr.2015.12.001
隨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逐渐成为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方法,其治疗具备了良好的无创性、安全性,可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

为了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2021年2月-202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1年2月-202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

治疗组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27~81岁,平均(55.00±5.66)岁,平均发病时间(5.86±2.35)d。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44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8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3例。

对照组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22~82岁,平均(55.00±5.54)岁,平均发病时间(5.23±2.11)d。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3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3例。

患者经CT或B超确诊,排除胆管疾病及胆囊癌患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指导患者行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保持体内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术前给予抗感染等治疗。

治疗组取仰卧位,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三孔法,常规建立气腹,CO2压力为12~15 mm Hg。

窥镜全面探查腹腔,了解胆囊炎症、周围粘连情况,暴露胆囊三角区,明确胆囊壶腹部。

胆囊张力过高时先行胆囊底部穿刺减压后,再分离处理胆囊,明确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之间的解剖关系,顺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

术中出现腹腔污染,采取生理盐水冲洗,渗出液较多时,可肝下放置引流管引流,3 d后拔除引流管。

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等治疗。

1例因Calot三角区粘连严重分离困难,而行中转开放手术。

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右上腹肋缘下斜行切口,充分暴露胆囊,顺逆结合分离切除胆囊,冲洗腹腔,视渗出情况放置引流管,术后常规使用止痛泵止痛、抗感染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术中各项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等。

术后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等(采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值为0~5分,分值越低,疼痛减轻)。

统计患者切口感染、胆汁渗漏、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疼痛评分低于對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2例,无胆汁漏及胆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5例,胆汁漏2例,胆管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67%;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大多是由于囊壁血液循环障碍、胆囊管梗阻、感染等因素引起,在急性胆囊炎传统治疗中大多先控制炎症,再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直观、充分暴露视野等,但手术操作复杂繁琐,术中失血多,切口较大,加剧患者疼痛程度,术后使用止痛泵影响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延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不利于急性胆囊炎患者病情康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微创技术,行三孔法后便可展开复杂的操作,其治疗具备创伤少、出血少、痛苦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良好等优势,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关研究认为,明确手术指证,熟悉掌握腹腔镜操作技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

通过研究手术过程,笔者总结治疗经验如下:(1)急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感染者,无论是否合并胆囊结石,必须尽早实施手术治疗;(2)坏疽性胆囊炎行顺扎逆切,保护胆管完整性,避免出现术中出血;(3)镜下分离Calot 三角,合理使用电凝止血,避免出现肝、胆总管损伤;(4)三管关系不明确、解剖不清、Mirizzi综合征、术中大出血、胆漏胆管损伤者必须立即选择中转开腹,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佘明杰等报道,对12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别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指标、术后各项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传统开腹式(P0.05)。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治疗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可见,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治疗急性胆囊炎,降低术中出血量,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

两组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异性,分析为笔者选择的病例都是急性感染者,腹腔炎症水肿、粘连明显,无论镜下还是开放操作都需要谨慎仔细,所有费时较多。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更能促进术后恢复,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治疗组患者切口感染、胆汁漏、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关键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戳孔小,切口无缝线,并有穿刺套管的隔离,避免了感染胆汁及脓液与切口的接触,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

由于腹腔内干扰小,胃肠功能恢复快,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符合微创、高效特征,确保术中安全,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