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与湿地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含答案[2023·重庆质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湿地”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的内流区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水源来自大气降水、上游来水以及区间来水(如嫩江漫水和人工生态补水)等。

乌裕尔河沿线分布着50多个村庄,且1990年以来修建了多座水库。

近几十年来,扎龙湿地迅速退化并形成大面积的盐渍化土壤。

研究表明盐渍土的盐分主要累积在土壤表层,且季节变化明显。

下图为扎龙湿地的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近几十年来,扎龙湿地迅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流域内降水显著减少B.流域内蒸发显著增加C.上游来水量显著减少D.生态补水量显著减少2.退化的湿地转化为盐渍化土壤,下列原因与此关系最小的是()A.地势低平,地下水埋藏浅B.大水漫灌,地下水位抬升C.内流区域,盐分无法外泄D.气候较干,地表蒸发旺盛3.关于土壤表层盐分随季节变化的趋势及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春季返盐—气温回升,蒸发增强B.夏季返盐—降水丰富,地下水位高C.秋季脱盐—气温下降,蒸发变弱D.冬季脱盐—土壤冻结,阻隔地下水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

目前,我国四川西部山区、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森林康养业正步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据此完成4~6题。

4.依托森林资源的养老活动,主要利用了森林资源的()A.生态价值B.经济价值C.旅游价值D.文化价值5.与黑龙江相比,四川的森林康养业更具吸引力,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达,配套设施好B.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C.纬度较低,运营时间长D.远离城镇,空气质量好6.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业的目的主要有()①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②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品位③改善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④提高当地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参考答案:1.C'本题考查湿地退化的原因。

三大生态系统分别被称为什么

三大生态系统分别被称为什么

三大生态系统分别被称为什么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湿地、森林、海洋。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海洋被称为“地球之心”。

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

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

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和海洋系统中各种沼生、湿生区域的总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

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保护森林和湿地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保护森林和湿地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面积 占国土面积 的 2 .3 41 %。被誉 和 破坏 哪 一 个 系统 ,都 会影 响 地 了许 多 新突破 。一 是 以加 强湿 地 为 “ 球 之肺 ”的森林 和 “ 球 球 的生态 平衡 ,影响地球 的健康 , 保 护和 修复 为重点 ,有效 遏 制 了 地 地 之 肾 ”的湿 地 ,既互 相依 存 ,又 危及 人 类生 存 的根 基。有 科学 家 湿 地面 积缩 减 的趋 势。 实施 了全 互相 作 用 ,共 同构筑 了我 国 国家 断 言 ,假 如森 林和 湿 地从 地球 上 国湿地 保 护工 程规 划 ,完成 湿地
地保 护和修 复工作。
象。认 真 实施 《 湿地 公 约 》相 关

系列 决 策部 署 ,决定 着 力建 设
“ 一五 ”期 间 ,全 国每年 新 决议 ,连续两届 当选为公约常委会 以森林 生 态 系统和 湿地 生 态 系统 十 增 湿地 保护面积 3 0多万公顷 ,恢 成员国 ,在公约形成相 关决议过程 等 为主要 内容 的 “ 十大生态屏 障” 。 复 湿地 1万 多公 顷 , 自然 湿 地保 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在亚洲履约 中 其 中 ,将 以维护 湿地 生 态 系统健 护率从 “ 十五 ”末的 4 % 增加 到 发挥了领导作用。加强了国际重要 康 为 主要 目标 ,正确 处理 保 护 与 5
0 0 生态 安 全 的强 大屏 障。森林 是 一 消失 ,全球 9 % 的淡水 将 白自流 保 护 与恢 复工 程项 目 2 1个 ,建 陆地 9 % 的生物将灭绝 , 立 了长 江、 黑龙 江等 流 域湿 地保 O 座绿色 “ 库 ” 水 ,具 有 巨 大 的 蓄 入大海 , 5 水功 能 ,可 为湿地 提供 持 续 的水 生 物固氮将减 少 9 % ,生 物放氧 护 网络 ,湿地 自然 保 护 区达 5 0 0 4 0 源保 障。 森林 是 陆地上 最 大 的吸 将减 少 6 % ,同时将 产生 温室效 多处 ,国家湿地 公园达 1 0多处 ,

保护森林和湿地的措施

保护森林和湿地的措施

保护森林和湿地的措施保护森林和湿地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缓解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

下面是一些详细的保护森林和湿地的措施:1.森林保护措施:-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森林保护法律和政策,包括禁止非法砍伐和森林滥伐,保护受威胁的物种和敏感生境。

-增加森林监测和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砍伐和森林犯罪活动。

-推广可持续林业管理实践,包括有计划的伐木和树种再植,以确保森林的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增强森林火灾预防和管理能力,通过清理枯枝落叶、建立火灾监测系统和培训森林管理人员等方式减少火灾风险。

-促进森林生态旅游和可持续经济活动,以提供经济激励来保护森林,鼓励当地社区参与保护工作。

2.湿地保护措施:-制定湿地保护政策和法规,确保湿地的合理管理和保护。

-识别和划定重要湿地区域,确保其受到特殊保护,并制定相关的管理计划。

-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识和意识,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促进公众参与湿地保护。

-加强湿地监测和科学研究,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以指导保护和恢复工作。

-防止湿地的破坏和污染,控制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对湿地的不良影响。

-恢复和修复受损湿地,包括湿地植被的重建、水质改善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3.国际合作和政策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森林和湿地保护问题,包括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和政策协调。

-打击非法木材贸易和非法湿地资源开发,制定跨国合作机制,加强边境管控和执法合作。

-通过国际公约和协议,推动全球森林和湿地保护的共同目标,例如《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拉姆萨尔公约》。

-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森林和湿地保护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民间组织、科研机构和社区等多方的合作和参与,以确保森林和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突破训练6《湿地和森林一样重要》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突破训练6《湿地和森林一样重要》
【解析】 B(第三段说,整体上看,湿地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然净水器。“森林是 净水器”有误)
2.根据文章内容,简述湿地的作用。(2分)
●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找到相应或相关的句子(特 别注意一段话的中心句),对原句作一定的改变(删补字词、调整顺序、换近 义词等)来表达或用自己的话回答,每个要点字数控制在20字左右,千万不要 照抄原文,除非有要求用原文回答。
●③别小看湿地,它可是和森林、海洋并列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 一。这是因为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 用,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解毒”功能。在湿地上生 长着茂密的植物,伴生其中的有各种水生动物以及肉眼不可见却 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体。随水流入湿地的各种污染物,或直接被 土壤阻截,或被湿地动植物利用,或被湿地微生物分解。整体上 看,湿地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然净水器。
●算出阅读得分 ●总结经验教训 ●继续奋勇向前
● 【参考答案】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1分)。 (或:湿地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解毒”功能);湿地还有很 重要的蓄水功能(1分)。
3.联系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第①段中加点词“绝大部分”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 【解题思路】(1)答题要点:表态+解释(词义+句义)+作用,答题格式: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解题思路】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
● 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
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森林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探微

森林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探微

森林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探微森林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许多森林湿地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了解森林湿地资源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森林湿地资源现状1. 森林湿地资源的分布森林湿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地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对于森林湿地资源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气候温暖、降雨充沛,这些地区适宜植物生长,从而形成了广大的湿地资源。

森林湿地资源不仅是动植物的栖息地,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

森林湿地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库之一,许多河流和湖泊的水都是来自于森林湿地。

森林湿地资源还是地球上的氧气工厂,它们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维持着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森林湿地资源还可以有效地净化空气和水质,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森林湿地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一方面,大量的森林湿地被用于农业生产或城市建设,导致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也直接导致了许多森林湿地的水质污染。

1. 加强立法保护为了有效保护森林湿地资源,国家应加强相关立法,明确森林湿地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标准。

应严格执法,对违法破坏森林湿地资源的行为进行处罚,并加大保护力度。

2. 科学规划利用在开发利用森林湿地资源时,应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用地,确保森林湿地的原生态系统得以保护。

要积极推动沼泽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恢复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

3. 加强环境监测加强森林湿地资源的环境监测工作,对森林湿地的水质和空气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障森林湿地资源的生态健康。

4. 科学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对于森林湿地资源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森林湿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湿地资源的保护工作。

201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7讲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201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7讲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知识梳理
二、 湿地开发与保护
4、湿地是自然资源: 提供水资源以及鱼、耦等水产品 5、湿地是环境资源—地球之肾 (1)调节气候; (2)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3)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4)保护生物多样性;
知识梳理
第37讲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2014-12-02
森 林 、 湿 地 的 开 发 与 保 护
一、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知识梳理 典例剖析
二、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知识梳理 典例剖析
知识梳理
一、 森林的与保护
1、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环境资源
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又是不可替 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3)雨林一但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整 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 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
知识梳理
一、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11、热带迁移农业的不利影响
植被破坏,气候恶化(水旱灾害频繁); 水的蒸腾和下渗减少,水循环和水平衡受到破坏; 动植物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
2、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水气净美物尘沙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 维护生物多样性;森林还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 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
知识梳理
一、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3、不同地区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不同地区 丘陵、山地 较干旱的地区 城市
森林(绿地)的主要作用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 交通道路两侧 化空气 热带雨林

湿地指什么

湿地指什么

湿地指什么
地球三大生态环境是湿地、森林、海洋三个。

1、湿地:指的是陆地和水的交界处,水位应该接近或处于水面。

湿地通常有三个特点:底土主要是湿土,在一年生长期底部会被水淹没,周期植物的优势种主要是水生植物。

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提供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和整体环境,从而调节径流、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旅游资源等。

2、森林指以树木为主体的由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

能产生统一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系统。

一般分为天然林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生态系统。

其特点是:层次结构丰富,生物种类多样,食物链多样复杂,光合效应高。

森林生态系统还具有水土保持、供水营养、气候调节、防风固沙等功能。

3、海洋是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

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还包含许多不同等级的生态系统。

下属生态系统一般分为区域和生物,如海洋生态系统、沿海生态系统、藻类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森林与湿地(一)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基础知识回顾】1、森林的环境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1)环境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吸烟除尘;吸收噪音;美化环境;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

(2)破坏后导致的问题:全球气候失调(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生物多样性锐减思考:1、森林破坏后为什么能加剧洪灾?2.森林破坏后对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何影响?2、热带雨林的分布(1)纬度分布: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延伸到南北纬15°—25°。

思考:大陆向风地带可以延伸到南北纬15°—25°。

①分布地区: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的东北海岸、巴西高原东南部②原因:暖流增温、增湿——-洋流;信风来自海洋,带来大量的水汽——大气环流;迎风坡,多地形雨——-地形(2)集中分布区: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3)最大分布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思考:亚马孙河流域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试从气压带和风带、地形、洋流、大陆轮廓等方面思考①赤道穿过亚马孙河流域的中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高温多雨;②亚马孙河流域地势平坦宽广,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③亚马孙河流域南、西、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南向大西洋敞开,由东北、东南海上吹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受西部山地的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④南美洲北宽南窄,略成倒三角形,亚马孙河流域位于南美大陆的最宽处。

⑤暖流增温增湿。

3、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地球之肺”:调节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②“巨大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和调节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④“人类医学宝库”4、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土壤养分的来源:枯枝落叶释出养分;岩石风化释放养分(2)流失的途径:淋溶作用养分流失、供给生物养分思考:土壤贫瘠的原因?(3)表现:①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②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系统则很难恢复。

5、亚马逊雨林能保存下来的原因?(1)历史原因:开发较晚;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2)自然原因:丛林的阻隔;湿热的环境(3)社会经济原因:人口很少;生产力水平低(印第安人以渔猎采集和传统迁移农业为主),对自然索取不多。

6、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及具体表现各是什么?(1)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2)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

具体表现:过度的迁移农业(焚耕开垦);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7、雨林的保护措施:(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与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典型例题】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A.a B.b C.c D.d2.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B.b—土壤C.c—生物D.d—供给养分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④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②④4、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下左)。

材料二: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上右)。

材料三: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示意图。

(1)简述材料一中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热带雨林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重量。

单位为千克/平方米.年)差异并分别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材料三中A为原始森林情况下土壤肥力状况,依据材料二回答热带雨林中的土壤为什么一般比较贫瘠?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

(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明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

(4)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

(5)为什么D地区人口很少?为什么D地区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6)________________是导致D地区植被被毁的直接原因,破坏的方式有哪些(7)简述热带雨林的破坏给全球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该地区的植被?(二)湿地【基础知识回顾】1、湿地的概念:指沼泽、河流、湖泊、河口、海洋地带的滩涂以及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2、湿地的效益生态效益:调节气候、调节径流、降解污染物、促淤造陆、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社会经济效益:向人类提供粮食、肉类、水产、药材、能源、水源、工业原料等3、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3)采取工程措施,回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降水;排水;下渗;蒸发;河网;植被;凌汛)(1)夏秋季节降水丰富(2)地势低洼,排水不畅(3)土质黏重,且有永久性冻土,不易下渗(4)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5)凌汛造成河水泛滥5、湿地减少的原因、危害、措施(1)淡水湖(外流胡):原因: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少,补充少②人为原因:围湖造田;河流中上游植被破坏,泥沙淤积危害:①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②调节径流的能力减弱;③水质变差;④生物多样性减少;措施:①退耕还湖;②加强河流中上游植被建设,减少水土流失;③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④加大监管力度(2)咸水湖(内陆湖):原因:①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②人为原因:人口增加,过度开垦等导致河流过度取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危害:①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气候变干;②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水质变差,盐度上升措施:①合理分配水资源;②改善湖区周围生态环境(植树种草);③控制人口增长。

【典型例题】图①是某著名湖泊,图②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6~8题。

6.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C.地形起伏 D.气温变化7.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8.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次生盐碱化 C.沙尘暴 D.酸雨9、下图为我国区域示意图。

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问题。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10、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专题二 森林与湿地——【巩固练习】红树林为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能够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的木本植物群落,通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海岸的叙述,合理的是(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稀少B.热带地区,沙质海岸C.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D.温带海滩,降水丰沛2.图示植被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亚马孙雨林是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但雨林生态系统又是非常脆弱的。

据此完成3~4题。

3.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不包括( )A.雨林生物循环旺盛,土壤养分很少积累和补充B.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C.雨林地区降水丰沛,淋溶作用强烈D.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破坏后,很快可以恢复4.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气候寒冷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6.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2013·海南地理)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7~8题。

7.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8.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湿地和森林一样,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

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

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以上。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9~10题。

9.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A.降水较多B.气温低,蒸发弱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来源10.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1、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1)A地区的名称是_________,该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