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用药歌诀

合集下载

五行与五脏用药歌诀摘自《当代满医临床绝技》【c+】

五行与五脏用药歌诀摘自《当代满医临床绝技》【c+】

五行与五脏用药歌诀摘自《当代满医临床绝技》【c+】
一、肝经歌诀
1.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阿胶。

2.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3.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

4.温肝木香吴萸桂。

引用青皮川芎好。

二、心经歌诀
1.补心远志酸枣山,当归天竺麦冬搬。

2.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

3.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4.菖蒲藿香来温心,十七心药才讲完。

三、脾经歌诀
1.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山药共陈皮,,莲子芡实甘草配,苍术白术白茯苓.
2.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吃。

3.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4.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人脾。

四、肺经歌诀
1.补肺麦冬共山药,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补肺九药方聚齐。

2.泻肺: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3.温肺: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乾姜白寇仁。

4.凉肺: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5.歌诀: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

五、肾经歌诀
1.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
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补肾十八味味聚。

2.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

3.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沉香,亦温肾,腽肭脐。

4.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五脏六腑用药歌诀

五脏六腑用药歌诀

五脏六腑用药歌诀*五脏六腑用药歌诀*一.心部用药欲补心,当归栀子血虚寻,茯苓定惊安魂魄,远志宁神止湿侵,润血尤如龙眼肉,妇人最好用丹参,泻火黄连翘竹茹,灯心枝子善通淋,菖蒲乃可开心窍,莲子心医泄梦淫,天竹黄陈疾与热,麦冬凉润不伤阴,摩犀角解癍邪毒,温散诸寒肉桂心。

二.肝部用药山萸肉补肝需,枝子芎归共首乌,鳖甲滋阴和白芍,木瓜法湿治筋挛,乌梅五味收肝气,泻火郁金不可无,莪术三棱破积聚,青皮化气与延胡,柴胡解表平肝热,祛瘀桃仁赤芍俱,惊痫勾藤为要药,青蒿劳热在皮肤,凉肝青黛羚羊角,胆草胡连与夏枯,明目菊花兼石决,蒺藜木贼亦同途,痛连胸胁瓜蒌壳,疮用公英毒即通,血热凌霄和紫草,旱连吐衄若神符,和阴活血宜生地,芦荟堪疗热盛躯,若要温肝何中药,茴香肉桂共吴萸。

三.脾部用药欲补俾白术宜,莲子黄精切莫遗,滑精益智仁山药,大枣心脾又可施,扁豆薏仁除湿热,和中甘草不能离,大黄泻热除脾积,两积胸中痞瞒移,下气化痰莱服子,蒌仁止咳及陈皮,麦芽神曲山楂肉,消食谷芽我不欺,逐水槟榔共大腹,开胸厚朴又芍药,使君子化虫疳积,头痛宜用白芷施,知柏凉解能退热,银花解毒疮疾治,茅根藕汁能除温,散热消风竹叶宜,石斛虚劳潮热好,条芩泻火及山枝,温脾白扣宽澎胀,附子炮姜暖四肢,苍术祛邪除湿痹,川椒水肿不多疑,木香调气沉香降,痰吐胡椒半夏医,乌药祛痰疗便数,疳生痔漏用芜荑,砂仁快气安胎动,草果功专截疟疾,熏蜜可搅和百药,藿香霍乱莫休迟。

四.肺部用药肺气衰补莫迟宜,人参以及北黄芪,茯苓可以除痰饮,百合沙参久嗽宜,饴糖润肺胡麻子,萎蕤燕窝同用之。

声破欲开诃子肉,阿胶润肺水兼滋,风寒在肺麻黄泻,北李防风及桂枝,水饮上荣因致喘,射干亭力可维持,白前苏子除痰嗽,杞叶刀苓效更奇,气逆前胡金佛降,升麻解毒有谁知,黄芩桑叶除痰热,桔梗开胸不用疑,白附能消头面肿,竹茹热呕更要施,若然伤暑香薷解,咽痛豆根可以滋,花粉石膏凉解渴,热痰川贝入屑思,毒疮喉痛宜牛子,肌热山枝地骨皮,知母天冬滋润品,僵蚕竹沥中风医,薄荷升散风邪祛,蝉脱入多治小儿,丁香温肺川椒目,紫菀冬花嗽不离,膜内有痰须芥子,温痰半夏实专目,风疾籍赖南星去,丝叩寒痰立可除。

中医用药口诀

中医用药口诀

中医用药口诀
中医用药口诀是一种传统的助记方法,用来帮助中医学习和记忆中药的用途。

这些口诀常用于中医药教学和临床实践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用药口诀:
1. "半夏厚朴陈皮姜,甘草砂仁枳壳梗。

"(治疗胃脘痞满,用药以半夏、厚朴、陈皮、姜、甘草、砂仁、枳壳、梗类为主)
2. "白芍当归阿胶枸杞,四物益母活血灵。

"(四物汤中的主要成分,白芍、当归、阿胶、枸杞,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
3. "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龙胆连翘柴胡梧桐。

"(清热泻火的常用药材)
4. "芦荟薏苡桑螺蛳,扁豆荆芥萝卜枳。

"(利湿渗湿的常用药材)
5. "麻黄桂枝杏仁五加,细辛厚朴牛蒡子。

"(辛温解表的常用药材)
6. "川芎枸杞红枣生,当归熟地白芍柴。

"(益气活血的常用药材)
这些口诀可以帮助中医学习和记忆中药的用途,但在实际运用时,还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综合施治。

同时,中医用药还需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搭配和运用,因此对中医药的学习和实践需要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积累。

中药药性五脏六腑用药简诀

中药药性五脏六腑用药简诀

中药药性五脏六腑用药简诀歌诀:中药药性一、四气五味寒热温凉谓四气,四性添平五气谈。

药性寒凉能清热,泻火解毒养阴管;温性药物能通络,助阳温中能散寒。

寒凉属阴治热病,温热属阳阴寒散,药性平和作用缓,实际平性有偏袒。

辛酸甘苦咸五味,药味不同作用换,味辛能散行气血,气滞血瘀表证散,苦味能泻善燥湿,泻火通便降气宜。

酸涩收敛固涩用,久痢脱肛遗盗汗。

咸有软坚润下功,痰核瘰疠便秘搬。

甘能补虚和缓急,补益调和缓痉挛。

甘淡渗湿利小便,水肿胀满最好用。

四气五味有联系,不能分割和切断,黄连苦寒能燥湿,浮萍辛寒风热散,黄芪甘温能补气,芦根甘寒清热烦,更有药物兼味多,兼味越多功亦繁。

二、升降浮沉药有升降浮沉分,体内作用不一般,升浮质轻上行走,升阳发表散风寒。

沉降质重善下行,潜阳降逆能收敛。

升浮性多辛甘热,沉降寒凉咸苦酸。

辛温甘平或微苦,气薄发汗升阳散,麻黄荆芥柴胡类,升麻葛根均发散。

气厚温里能散寒,附桂姜萸诸药联;味厚能泄苦咸寒,清火泄下三黄煎;味薄能通甘淡酸,通降下行茯苓串。

花叶质轻能升浮,旋复独降不一般。

种子果实质量降,芫荽牛蒡能发散。

根据需要定性能,炮制配伍能变换酒炒能升姜炒散,盐炒下行醋炒敛,升降浮沉配伍好,跟随主药能升潜。

三、归经药物总有特殊用,治疗疾病有殊功,药物归经是特点,长期实践认识通。

脾病泄泻食不馨,止泻健运脾经从;咳嗽痰喘是肺疾,止咳化痰肺经供;桑皮清肺能归肺,夏枯草清热肝胆攻;石膏清热并泻火,肺胃有热此药送,熟地补肾归肾经,白术健睥脾经碰。

第三节药物炮制一、炮制目的道地药材用临床,加工炮制大事情。

药物洗漂除杂质,炮制减毒刺激性,改变性能增疗效,生熟炒炙需分清。

生地性寒能凉血,酒蒸熟地补血请。

蒲黄生用能活血,蒲黄炒炭止血灵。

便于制剂或贮存,切片碾碎炒晒烘,矿物甲壳要粉碎,有效成分煎更浓,椿根白皮麦麸炒,腥臭气味可去净。

二、炮制方法炮制方法分三类,火制水制或煮蒸。

(一)火制法1.煅制药置皿中间接煅,或置火内直烧红,矿物贝壳坚硬物,煅后易煎变性能,龙牡本性能沉降,煅后收敛作用重。

中药歌诀总结及脏腑用药

中药歌诀总结及脏腑用药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槟榔:苦辛温,归胃大肠经。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雷丸:苦寒,归胃大肠经,有小毒。杀虫。
榧子:甘平,归肺胃大肠经。杀虫消积,通便润肺。
贯众:苦微寒,归肝脾经,有小毒。杀虫,清热解毒,止血。
止血药:
大蓟:苦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苦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山豆根: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咽散肿。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入胃、大小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中药学记忆口诀汇总

中药学记忆口诀汇总

中药学记忆口诀汇总
1.九大属性,归类一览:寒、凉、平、温、热、草、木、果、实。

2.十种性味,记心间:酸、甘、苦、辛、咸,寒、凉、平、温、热。

3.上下同源找谁来,草本上行木下栽:上草下木,同一脏象。

4.1-2-3,四物归元阳:首冠首尾一阳列,四时二薯补元阳,八校三焦化脾胃。

5.五味补五脏,说个归类法:酸补肝,苦补心,甘补脾,辛补肺,咸补肾。

6.五脏三焦先记清,心肝脾补为元气,肺肾为津液频,大肠小肠为排泄。

7.草木父子人共知,草香木瘴为致痒,脉象常见脏腑志,脉停木瘀病不详。

8.俞穴重要记,行气除九方:上巨中街下游边,五滴风池膻中讲,中间五关为肠胃。

9.疏肝解郁按手摸,太冲之半是心肺,大椎风池真头痛,脾胃三阳足下摸。

10.少阳三焦尽心思,阳陵泉地尽心头,五营经络风府位,耳地都是逛得忙。

11.生肌发胎听口诀,体轻理气放权宜,阴阳技倒中心地,四支两关起动机。

12.乾什么嘛至阴阳,手三阴六散香神,兰愈瘴党激发力,夜明亮山
开冲门。

13.数状况与形虚实,辨肾泡非易识,花灵草下是肾阳,半幅土当分
虚实。

14.五汗路痰涎滑,气道萎缩得难受,热证从来皮肤烂,风户饮食散
寒湿。

15.风湿寒湿各有区,太阳病恶心无味,阳明脉络有损纤,少阳见此
便吓跳。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学记忆口诀,通过口诀的形式可以帮助记忆中
药学的知识点。

当然,掌握中药学还需通过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临床实用的:用药口诀五脏用药法!

临床实用的:用药口诀五脏用药法!

临床实用的:用药口诀五脏用药法!一,用药口诀病有万变治各有药。

补气以蜜芪、人参,补血以芎、归、芍、地。

气之滞者,行之以香附、砂仁,气之逆者,顺之以陈皮、苏子、杏仁、乌药。

理肝气以青皮、木香,泻肺气以前胡、枳壳。

沉香降肾气,菖蒲开心气,小茴治疝气,是则所宜之也。

至于血有当破者则有苏木、红花、三棱、莪术、桃仁、牛膝、归尾、刘寄奴,血有当凉者则有紫草、侧柏叶、白薇、生地,血有当止者则有地榆、梗皮、茜根。

散血以田七,活血以玄胡,化瘀血以藕节、小蓟,调经血以栀子、丹皮,瓦弄子消血块。

丹参补心血,蒲黄、卷柏生则行血熟则止血。

而川芎、归身为血中之气药。

除湿无如苍术,散满必资厚朴。

消肿以利水为先,虚肿以健脾为急,面肿者,风,白附为止,足肿者,湿,防、仁能除。

至于消食之品,麦芽消面食,山楂消肉食,神曲消果食,所宜分也。

若夫消积杀虫则雷丸、鹤虱、无异、阿魏、胡粉、水仙、槟榔、川楝子、枳实、使君子所当选也。

化痰之药有寒有热。

黄芩、瓜蒌、竹王、川贝治热痰而入心肺,半夏燥湿而入脾经。

风痰则枳实、礞石岂可混施。

至于气行痰行,理气之品皆痰药也。

湿热为痰之源,则利水泻火。

诸药皆痰药也,学者当隅反也。

解郁以郁金为最,而香附、黑栀因症而施。

解暑以香薷为主,而扁豆、滑石平寒而用。

更将滋补以熟地、紫河车、龟板、阿胶、沙参、玉竹、天冬、麦冬。

降火则有丹皮、玄参、童便最宜。

尔其黄莲、犀角能泻心火,黄芩、桑白泻肺火,龙胆、青黛、羚羊角、芦荟泻肝火,知母、黄柏泻肾火,大青叶、大黄、石膏、天花粉泻胃火,栀子泻三焦之火,赤茯苓、木通泻小肠之火是则所宜之分。

至于祛寒则附子、炮姜、吴萸、肉桂,暖胃则丁香、白豆蔻、胡椒、砂仁。

呕吐之症其因有三:因风半夏、生姜、霍香、陈皮必用;因寒则丁香、砂仁、川椒必资;因热则竹茹、芦根必问。

至若风泻则祛风葛根最妙,热泻则宜分水木通、赤茯,虚泻当升升麻可加于补剂,清泻宜涩肉豆蔻须配赤石脂。

若夫**不通则木通、车前、猪苓、泽泻、赤茯、白茯其要也。

中医中的五脏七字歌诀★★

中医中的五脏七字歌诀★★

中医中的五脏七字歌诀★★
肝脏七字歌诀
肝胆表里五行木,
八卦震巽食指通。

窍目体筋爪甲华,
味酸色青志为怒。

变握液泪声为呼,
神魂嗅臊肝胆通。

心脏七字歌诀
心和小肠相表里,
八卦为离通中指。

五行为火窍通舌,
体脉华面色为红。

声笑志喜省苦通,
嗅焦液汗变为厥。

脾脏七字歌诀
脾胃表里五行土,
八卦坤艮拇指通。

窍口体肉五色黄,
华唇神意歌为声。

志思变哕味通甘,
嗅香液涎通脾胃。

肺脏七字歌诀
肺和大肠为表里,
八卦乾兑通环指。

体皮窍鼻华为毛,
色白神魄声为哭。

志悲变咳味通辛,
嗅腥液涕五行金。

肾脏七字歌诀
肾和膀胱为表里,五行为水色通黑。

八卦为坎通小指,皮骨窍耳华为发。

五声为呻味通咸,嗅腐五变为哆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五脏用药歌诀
中医五脏用药歌诀
五脏,是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

肺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等正常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主神志,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在人体中处于最高主导地位。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统血,能统摄血液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

肝主疏泄,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

肾藏精主水,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在调节人体水液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肺疾用药妙诀
桑叶杭菊味苦甘,疏散肺卫风热先。

前胡杏仁入太阴,咳嗽初起肺气宣。

桑皮配伍淡黄芩,泻肺泄热功堪任。

野荞麦根配连翘,肺系热甚咽喉清。

麻黄宣肺杏仁合,降气化痰平喘息。

苡仁杏仁共入方,化湿除痰能止咳。

痰热欠母蒌皮联,寒痰半夏陈皮痊。

款冬紫苑亦治咳,理肺温润痰嗽安。

热伤肺津津液耗,芦根石斛鲜用妙。

沙参麦冬甘苦寒,清金润肺奏奇妙。

胖大海合净蝉衣,化痰开音投最宜。

旋复花加海浮石,痰鸣气逆哮喘医。

补骨脂兼紫石英,补肾敛肺上气宁。

人参哈蚧治虚喘,纳气归肾研未珍。

仙鹤草伍白芨片,功专止血安肺金。

二、心脑病用药妙诀
黄芪宜与人参共,心气虚弱首当宗。

孩儿参合丹参用,益气行血心痹通。

胸膺痞闷或隐痛,香附郁金两相同。

当归身与酸枣仁,营血不足心怔忡。

温补心阳桂与草,止汗除烦药力宏。

蜜炙远志淮小麦,安神宁心总堪供。

夜交藤偕合欢皮,通治失眠建奇功。

痰火内发心官病,菖蒲郁金宜窍好。

类中胆星天竺黄,豁痰清热不应少。

半身不遂亦可治,地龙牛膝用须草。

心下支饮长沙法,白术泽泻疗昏冒。

天麻更同白蒺藜,头晕目眩常取效。

景天三七徐长卿,研吞能除癫痫扰。

三、脾胃病用药妙诀
柴胡黄芩调升降,肝胃不和法宜尝。

芍药甘草缓急求,苏梗香附疏理良。

九香虫共八月札,通则不痛气滞解。

丹参苦同血竭配,痛则不通血瘀泰。

旋复代赭治噫气,降逆宣中仲师旨。

呃忒频仍尚有方,柿蒂应偕刀豆子。

连翘若还配知母,胃脘灼热服之愈。

扁豆山药补中虚,嘈杂思食勿庸虑。

白螺蛳壳能制酸,更增瓦楞效益显。

纳谷式微劝加餐,木瓜乌梅宜膺选。

腹痛泻泄木乘土,白术还需佐白芍。

全瓜蒌合望江南,便秘何愁取入药。

四、肝胆病用药妙诀
柴胡配合制香附,疏肝理气如桴鼓。

厥阴热邪入黄芩,奏效还赖连翘辅。

川楝延胡古方有,气血并调胁痛愈。

田基黄偕鸡骨草,清肝泄热宜并取。

阴亏生地白芍尝,血虚归身首乌当。

女贞子与墨旱莲,乙癸同源双补强。

鳖甲再加生牡蛎,软坚消症用勿忘。

葫芦麦柴疗膨胀,煎汤代水法尤良。

茵陈若获栀子襄,功擅利湿兼退黄。

海金沙共金钱草,肝胆结实力能除。

五、肾病用药妙诀
肾虚汗出逢于风,风水黄芪防已使。

白术倘与山药配,健脾益肾法可恃。

巴戟仙茅温肾阳,滋肾生地山茱萸。

知母更兼川黄柏,下焦湿热恒相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