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啤酒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啤酒的调研报告

啤酒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概述本调研报告主要对啤酒市场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了解啤酒这一饮品的市场形势和消费者偏好。
通过分析市场情况,为相关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消费者对啤酒的购买频率、品牌偏好、消费场景等方面的情况。
定性调研则通过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探讨消费者对啤酒的态度、观念和购买背后的动机等信息。
市场概况啤酒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趋势,其中高端啤酒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消费者对于品质和口感的追求,带动了高端啤酒市场的发展。
同时,微型酿酒厂的兴起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机遇。
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在选择啤酒时主要考虑到品牌知名度、口感和价格因素。
根据调研结果,大多数消费者更喜欢浓香型和酿造工艺独特的啤酒。
另外,年轻一代消费者更注重个性化和创新的产品,对于新口味和包装设计的啤酒更感兴趣。
消费场景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在家庭聚会、酒吧、音乐节等场景下更容易选择啤酒作为饮品。
在家庭聚会中,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罐装啤酒,而在酒吧和音乐节等场合,他们更喜欢瓶装啤酒或精酿啤酒。
市场竞争啤酒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众多。
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啤酒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小型酿酒厂的兴起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
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倾向于有口碑和信誉的品牌,而对于新兴品牌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
市场前景随着消费者对于品质和口感的追求,高端啤酒市场将持续成长。
同时,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创新的啤酒产品也会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未来,啤酒企业需要注重产品研发、营销策略和品牌建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保持竞争优势。
结论本次调研报告分析了啤酒市场的形势和消费者偏好,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了解市场情况,啤酒企业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啤酒市场调研报告

啤酒市场调研报告
《啤酒市场调研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啤酒作为一种饮料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啤酒市场也愈发火爆,各种品牌的啤酒琳琅满目,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啤酒市场的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专业的市场调研,下面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首先,我们对消费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选择啤酒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口感和价格。
同时,品牌知名度和包装设计也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啤酒市场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加偏好口感醇厚的啤酒,同时也会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品牌的啤酒,以满足自己和家人朋友的需求。
其次,我们分析了啤酒市场的销售情况。
通过调研数据发现,市场上畅销的啤酒品牌主要有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
而在不同地区,消费者对啤酒品牌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拥有良好口碑的啤酒品牌在市场上占据着较大的份额,对于消费者来说,啤酒品牌的信誉和口碑也是他们购买时的重要考量之一。
最后,我们也进行了对啤酒市场的未来趋势进行了一些分析。
随着消费者对饮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预计未来市场上将会出现更多健康、低度数和口感更加优秀的啤酒品牌。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啤酒市场在年轻人群中的潜在需求增长,未来这将成为啤酒市场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总的来看,啤酒市场作为一个成熟的行业,仍然具有着不小的发展潜力。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相信啤酒市场将会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
希望我们的调研报告能够为企业决策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风向,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上海酒业发展现状

上海酒业发展现状上海酒业作为上海市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
上海的酒业发展除了传统的酿酒业外,还涵盖了包括红酒、啤酒、黄酒等多个品类。
这些品类的发展使得上海酒业更加丰富多样,也为该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上海的酒业市场呈现出愈发繁荣的态势。
首先是红酒市场的兴起。
上海的红酒市场一直以来都很活跃,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进入竞争,也培育了一批本土的红酒品牌。
上海市民对于红酒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都在不断提高,红酒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消费品。
其次,啤酒市场也在稳步发展。
上海是中国啤酒消费的头号城市,这也使得上海成为全国啤酒生产和销售的中心。
上海本土的啤酒品牌也逐渐涌现,市民对于啤酒的需求日益增加。
此外,黄酒市场也在不断拓展。
上海作为黄酒的主要生产和交易中心,黄酒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上海市民对于传统风味的黄酒有着浓厚的兴趣和需求。
除了品类的丰富多样,上海酒业的营销渠道也在不断拓宽。
传统的实体店销售依然是主要的销售渠道,但随着网络销售的兴起,线上渠道也成为了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酒企将目光投向网络销售,通过电商平台推广产品,提高销售额。
此外,上海的酒业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出口等方式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然而,上海酒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品牌建设问题。
上海的酒业品牌相对较少,缺乏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这给上海的酒企在市场竞争中造成了一定的劣势。
其次,酒业的供应链问题也需要解决。
上海酒业的供应链相对薄弱,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生产再到销售,环节较多,过程较长,增加了成本和风险。
最后,上海酒业在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虽然在品类上有所创新,但整体上相对滞后,缺乏新产品的推出和技术的创新。
总的来说,上海酒业作为上海市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红酒、啤酒、黄酒等各个品类的发展使得上海酒业更加丰富多样,也为该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啤酒行业分析报告

啤酒行业分析报告目录1. 概述1.1 行业背景1.2 市场规模2. 行业发展趋势2.1 消费趋势2.2 创新发展3. 竞争分析3.1 主要竞争对手3.2 品牌竞争力4. 消费者分析4.1 消费群体4.2 消费习惯5. 风险分析5.1 外部环境风险5.2 内部经营风险1. 概述1.1 行业背景啤酒行业作为饮品行业的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消费群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不断变化,啤酒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1.2 市场规模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啤酒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占据饮品市场一定比例,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创造了重要的贡献。
2. 行业发展趋势2.1 消费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啤酒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口感、酿造工艺、原料品质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并逐渐形成了个性化消费的趋势。
2.2 创新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啤酒行业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发展,推出更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新品种、新口味和新包装,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3. 竞争分析3.1 主要竞争对手在啤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各大啤酒厂商不断加大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力度,形成一定的竞争格局。
3.2 品牌竞争力不同品牌的啤酒产品在市场上有着不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品牌竞争力成为决定消费者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
4. 消费者分析4.1 消费群体消费啤酒产品的消费群体涵盖了各个年龄层和社会阶层,但随着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加,不同消费群体对产品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4.2 消费习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对啤酒行业发展产生影响,一些消费者更偏好于线下购买,而另一部分消费者更偏好于线上购买,这也带动了啤酒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5. 风险分析5.1 外部环境风险啤酒行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受到宏观经济波动、政策调控等外部环境风险的影响,需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5.2 内部经营风险除外部环境因素外,啤酒企业还面临着内部经营风险,如原料成本上涨、人力成本增加、生产工艺问题等,需要加强内部管理,降低风险。
啤酒市场调研报告

啤酒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啤酒是一种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饮品,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市场。
本报告将对啤酒市场进行调研,包括市场规模、消费人群、消费行为等方面的分析,旨在为啤酒行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策略建议。
二、市场规模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全球啤酒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
2024年全球啤酒产量达到了1900亿升,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2%。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中国的啤酒消费量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30%以上。
三、消费人群1.年龄结构:调研数据显示,啤酒消费人群的年龄结构相对较为广泛。
年轻人是啤酒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对啤酒的接受度较高,而中年人和老年人也是重要的消费群体。
2.性别分布:在性别分布方面,男性是啤酒的主要消费者。
男性对于啤酒的偏好和消费量都要高于女性。
不过,近年来女性对于社交场合的啤酒消费也有所增长。
四、消费行为1.消费场所:啤酒消费的主要场所包括酒吧、餐厅、夜市和超市等。
其中,酒吧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餐厅则是较为中等消费群体的主要消费场所。
2.消费时间:调研数据显示,啤酒消费呈现出早晚高峰的趋势。
下午和晚上是啤酒消费的主要时段,尤其是周末和假期,消费量更为集中。
3.消费品牌:消费者在购买啤酒时更加注重品牌和口感。
一些知名的国内和国际啤酒品牌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如雪津、青岛、百威等。
五、市场趋势1.健康饮品趋势: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低酒精、无酒精和天然饮品的需求增加。
因此,市场上会出现更多的低度啤酒、零度啤酒和纯天然饮品。
2.个性化定制趋势: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一些啤酒厂商提供生产定制啤酒的服务,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口味和偏好来制作特殊口味的啤酒。
3.网络销售趋势: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买啤酒。
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利和选择,也给啤酒行业带来了新的销售渠道。
六、策略建议1.创新产品开发:啤酒厂商可以根据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推出新的产品,如低酒精和无酒精啤酒,以满足健康饮品的需求。
啤酒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啤酒市场调查报告范文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
下面就是分享的啤酒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中国啤酒的起源及发展历史公元前3000年,啤酒发祥于古埃及和美索布达米亚,六世纪初,传入德国,至十一世纪,在德国加入酒花的啤酒面世。
17、18世纪传播世界各地。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相似之处,约在公元4000-5000年前,中国也曾有古代啤酒的兴起,甲骨文中有醴字,自古以来是以蘖(ni è)造醴、以曲造酒的。
其中“蘖”就是麦芽,“醴”就是中国古代原始的啤酒。
根据文献记载:醴是利用蘖(麦芽)糖化黍米淀粉,经过短时间酿造,带有酒味而不分出渣滓的甜味蘖酒。
醴可能是原始的啤酒,其酒味较用曲制造的发酵酒要薄,而甜味较浓。
以后由于曲酒的出现,人们逐渐喜欢酒精含量较高的曲酒,醴就没有得到发展,而为曲酒所代替,以致这一工艺失传。
中国近代的啤酒业是从西方传入的,据史料记载,1900年由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立的乌卢列夫斯基啤酒厂,1903年,英德商人合资在青岛建立了英德酿酒有限公司(青岛啤酒厂的前身),啤酒生产能力约300吨,这是在中国土地上出现的最早的啤酒厂。
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拥有啤酒企业几百家,连续七年蝉联世界第一啤酒大国的称号。
回顾中国啤酒工业的百年历程,共经历了萌芽期、调整和发展期、全面快速发展期、成熟期共四个阶段。
二、行业规模及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啤酒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行业发展至今,我国的啤酒产量和人均消费量均有大幅度提升。
xx年我国全年啤酒产量3931万千升,人均啤酒消费量30升左右。
进入21世纪,各啤酒厂商竞争优势地区逐渐形成,企业要保证业绩继续增长,就必须跳出优势地区,抢占市场份额。
这样,行业进入了激烈竞争阶段,行业增速也有了放缓的迹象。
xx年-xx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8.59%,啤酒人均消费量基本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持平。
啤酒行业现状分析

啤酒行业现状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啤酒作为一种古老的饮品,始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对当前啤酒行业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从市场规模、消费趋势、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市场规模分析啤酒作为全球最为流行的饮品之一,其市场规模庞大。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啤酒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X万亿美元。
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其市场份额超过了X%。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和消费国,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二、消费趋势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啤酒消费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年轻人成为了啤酒消费的主力军。
他们对啤酒的品味要求较高,追求品质和创新。
其次,低度啤酒和无酒精啤酒的消费逐渐增加,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饮品多样性的追求。
此外,网络销售渠道的兴起,给啤酒消费带来了新的便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线上购买啤酒。
三、竞争格局分析目前,全球啤酒行业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但仍然存在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
主要的啤酒生产商包括安海斯-布希、海涅股份、百威英博等跨国公司。
这些企业利用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广泛的渠道优势,在市场上占据着较大的份额。
此外,一些本土啤酒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通过精细化运营和创新产品,逐渐蚕食了市场份额。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啤酒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健康和低度啤酒市场将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低度酒精饮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其次,创新产品和品牌将成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消费者对于新颖、个性化的产品更感兴趣,企业需要不断迭代和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电商渠道的发展将对啤酒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消费者线上购物习惯的养成,企业需要不断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在电商平台的曝光度。
综上所述,啤酒行业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行业,在全球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啤酒市场调研报告

啤酒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啤酒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饮料,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市场。
在中国,啤酒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啤酒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市场概述1.市场规模:近年来,中国啤酒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国之一。
据统计,中国啤酒市场规模已经超过XXXX亿元,且仍在持续增长。
2.主要产品:中国啤酒市场的主要产品包括淡啤、黑啤、果味啤酒等。
其中,淡啤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黑啤和果味啤酒也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3.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啤酒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品质、口感、品牌等方面。
他们希望通过品尝高品质的啤酒,获得更好的口感体验和品牌认同。
三、市场发展趋势1.品质化发展:随着消费者对啤酒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品质化发展将成为啤酒市场的重要趋势。
企业将更加注重原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个性化创新: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啤酒企业将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推出不同口味的啤酒、提供定制化的啤酒服务等,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3.数字化转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啤酒市场的重要趋势。
企业将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牌影响力等,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四、竞争格局分析1.主要竞争对手:目前,中国啤酒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大型啤酒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
这些企业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2.市场份额分布:国内大型啤酒企业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国际品牌也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中小型啤酒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3.竞争策略:大型啤酒企业和国际品牌主要通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来巩固和扩大市场地位。
中小型啤酒企业则主要通过价格竞争和服务质量来争夺市场份额。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虽然大型啤酒企业和国际品牌在产品质量方面有较大保障,但市场上仍存在一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啤酒市场调研报告————————————————————————————————作者:————————————————————————————————日期:2第一组:庞善芳,金晶,张立上海啤酒市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了解市民对啤酒口味的偏好和评价,以及各啤酒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二、调查对像:进出大润发超市购物的市民,年龄在18岁以上80岁以下。
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是在黄兴大润发超市进出口处,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
共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达100%。
同时还到超市内啤酒摆放架进行调查。
四、调查时间:2010年11月26日下午1点到4点五、调查内容(见附一)六、调查结果本小组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到超市内调研的情况,具体如下:从问卷调查看:调查的市民当中,男女比例为3:2,调查的年龄段分别位于16岁以下,16–24岁,25–30岁,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每个年龄段都有一定的比例,职业有学生,商人,服务员,办公室人员以及退休人员。
经常喝啤酒的比例有45%,偶尔喝喝的占了35%,从来不喝的也有20%,其中夏天的时候是喝最多的,有些人会一天两三瓶。
在上海,因为地方保护政策,三得利啤酒占的市场份额较大,占了78%,其次是力波,青岛和燕京,其他的牌子几乎没有。
市民普遍都是从超市购买啤酒,在便利店和大酒店中也占了相当一部分,几乎没有人会在夜市小摊购买啤酒。
市民们喝啤酒的场合大都在正常进餐,占了60%,聚会也占了35%,休闲放松野会喝喝。
瓶装的啤酒比较深的大众的喜欢,其次是易拉罐的较多,但市民们表示,聚会时大都是整箱的买,口味都是偏向于清爽,占了90%,市民购买某一品牌的啤酒是多因为口感的,他们在啤酒的月消费上有30元以下,30元到50元,50元到80元,80元到100元,100元以上几个阶段都有分布。
从超市调研来看:一、市场概况据上海市酿酒工业协会提供的信息,2009年申城啤酒消费量将呈两位数字的增长,由2008年的120万千升,增长到160万千升。
每天的消费量达到1800千升。
上海1-7月份啤酒产量56.59万千升,同比增长20.9%,正可谓产销两旺。
在这个总量中,居民家庭的啤酒消费量高达九成,餐饮业的啤酒消费量只占到一成左右。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与国外的消费习惯有较大的相似之处,商务消费多选择葡萄酒、黄酒等酒种;二是啤酒一进酒店就身阶陡升,一瓶2.4元的中档青岛啤酒,在高一些档次的酒店要价在10元至20元之间;三是上海啤酒市场的销售网络相当发达,商场超市及1.6万家烟杂店遍布全市,居民一般不出小区就能买到啤酒,小店不仅对成箱购买者送货上门,还负责回收酒瓶。
上海当仁不让地再次成为国内年人均啤酒消费量最高的城市之一。
上海市民消费啤酒的动向已逐步趋同国际化,乐意接受一种清爽型风味的啤酒。
如今市内外,30多家啤酒生产厂家几乎都是在生产这种啤酒。
价格定位低档,各啤酒单价约在 1.9-2.5元之间,例如三得利、力波的售价 2.3-2.5元。
精装的单价约在3.2-5.5元之间,上海啤酒市场主角是700毫升瓶装啤酒,其所占的比例约在80%以上;其次是易拉罐啤酒,其所占的比例约在15%左右;其余的则是其它性质的品种。
二、生产厂家品牌2010年的上海市场仍然是三得利,力波,青岛三分天下,市场上的品牌有20余种,其中约有五分之三是合资的产品牌,上海啤酒市场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啤酒竞争市场,几乎所有的知名品牌都云聚上海,包括美国的百威,蓝带;荷兰的喜力;德国的贝克;日本的三得利、麒麟、朝日;比利时的嘉仕伯;澳大利亚的富仕达;法国的卡力得黑,中国的青岛、燕京、雪花等等。
这些品牌在申城有的已经有了相当理想的口碑,有的正在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的知名度。
目前上海拥有上海亚太酿酒有限公司、上海三得利有限公司、上海东海啤酒有限公司(已被三得利收购)、上海富仕达酿酒有限公司等多家啤酒企业,上海本地品牌在低端市场占有绝对优势。
上海的各品牌之间都有品牌战略,如:1.三得利成功的本土化战略。
管理学上有一句名言:“一个错误的决策,100个行动也无法挽回。
”很多有名的企业之所以不能在上海扎根,非常明确的理由就是他们不了解上海的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啤酒,上海消费者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失败的啤酒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口味太重,太苦,不符合上海消费者的需求。
这其中包括虎牌啤酒,嘉仕伯啤酒和生力啤酒。
三得利在日本国内远不是朝日、麒麟的对手,只能屈居老三。
三得利正是汲取了嘉仕伯的教训,成功地运用了本土化战略,在上海做得很好。
很难想象一个日本企业的老总是一个中国人,是一个上海人,即便是他入了日本籍。
看似简单的做法,却出乎日本企业的惯例。
也导致了三得利在上海的成就,占据了整个上海啤酒市场40%的市场份额。
所有的消费品企业的灵魂就是对于消费者的理解和态度。
一个上海男人对上海消费习惯骨子里地了解,当然胜过上海以外的任何人,更不要说一门心思把自家啤酒原封不动搬来的外国跨国公司了。
上海的饮食习惯既不同于京味实在的大鱼大肉,也不同于川味热气腾腾的麻辣烫,讲究清新雅致,推出了口味清淡的啤酒正是吻合了上海消费者的口味特点。
三得利明确的广告诉求,突出好的水质(矿泉水酿造)和清爽的啤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除了普通的广告媒体,在上海第一个使用了汽艇广告,诉求定位准确加上媒体的创造性利用,大大增加了广告的有效性;另外三得利建立起来的分片管理层层深入的分销渠道思想,使得三得利啤酒的铺货率非常高。
这些都是支撑三得利啤酒成功的重要支柱。
2001年三得利在江苏昆山投资1亿美元的啤酒厂投产,与原先在上海的啤酒厂互成犄角之势,总产能达到30万千升以上。
此时的三得利已把触角伸进了上海以外的长三角地区。
2.力波啤酒回攻上海本地市场。
力波啤酒是在上海益民啤酒厂基础上诞生的合资产品,多年来已经同上海人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如今力波实际演变成荷兰喜力旗下的一个品牌,与上海的渊源及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是其他竞争对手无法具备的独特资产。
1988年.亚洲太平洋酿酒公司与上海益民啤酒厂、上海冠生园、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了上海民乐啤酒饮料有限公司,生产“力波”和“虎牌”啤酒。
亚洲太平洋酿酒公司是新加坡的上市公司,由新加坡华莎尼集团和荷兰喜力啤酒集团于1931年共同创立,荷兰喜力在2001年就以新加坡亚太酿酒公司大股东的身份入主民乐,控股97%,进而更名上海亚太。
之后的几年里,力波一直坐上海啤酒市场的第一把交椅,1998年三得利登陆上海后,力波因营销手段落后、口味不佳,在三得利的进攻中阵地屡屡失陷,还曾因攻击三得利水源质量,被三得利告上法庭,即丢了官司,更丢了市场。
之后,力波啤酒开始了自己的抗争历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力波创作了广告歌曲《喜欢上海的理由》,这首歌很快风靡上海,配之以“阿拉是上海人,阿拉喝力波酒”的广告语,把力波啤酒竭力打造成上海人自己的啤酒。
同时力波也顺应消费潮流,推出超爽型啤酒,采用透明瓶包装,显示了其超爽且清新的口感,更说明上海亚太对自己的技术和操作的信心。
力波还利用韩日世界杯的机会,和众多的饭店联盟,推出看足球、喝力波的营销活动。
之后,力波继续和餐饮业合作,推出“好吃千百种,好喝有一种”的广告攻势。
这样荷兰喜力在上海啤酒市场高端以喜力与美国的百威蓝带、德国的贝克等争雄,在中低端用力波与三得利、青岛抗衡。
3.青岛啤酒上海市场十年磨一剑。
十多年以前,青岛啤酒就已经进入上海,并在虹口公园附近建立了自己的办事处和发展基地。
虹口公园(鲁迅公园),还可以看见到处都是青岛啤酒的广告。
青岛啤酒作为国产啤酒第一品牌。
上海市场的分量不言而喻。
在进入上海的过程中,青岛啤酒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活动,1999年青岛啤酒出资3800万元全面控股上海啤酒公司。
2000年8月,青岛啤酒股份公司出资1.5亿元收购了嘉士伯(上海)公司75%的股权。
青岛进入上海的主力军是定价在2-3元左右的青岛清爽型啤酒。
上海嘉士伯的设备精良,水处理系统很先进,能把当地的水处理后达到崂山水的品质。
因此,上海嘉士伯的设备只要稍加改造和完善,就可以达到年产10万千升青岛啤酒的规模。
青啤力图在上海生产一部分优质低价青岛啤酒,让上海及周边市场的消费者都喝上当周乃至当其实,对青啤来说更重要的是,收购上海嘉士伯有利于其夺取上海啤酒市场更大的份额。
青啤去年收购上海啤酒厂后,就开始在上海建立在青岛已实验成熟的“直供模式”,不到一年时间,青啤从青岛运酒液,在上海啤酒厂分装的青岛啤酒已经供不应求了。
强调新鲜度的青啤自然把填补这个市场空缺的希望寄托在新加入的上海嘉士伯身上日的青岛啤酒。
其实,对青啤来说更重要的是,收购上海嘉士伯有利于其夺取上海啤酒市场更大的份额。
青啤去年收购上海啤酒厂后,就开始在上海建立在青岛已实验成熟的“直供模式”,不到一年时间,青啤从青岛运酒液,在上海啤酒厂分装的青岛啤酒已经供不应求了。
强调新鲜度的青岛啤啤自然把填补这个市场空缺的希望寄托在新加入的上海嘉士伯身上。
由于国际资本背景的不同,在上海市场青啤、三得利一开始就是生死对头。
青岛啤酒在自己的厂房上刚一竖起一个广告牌,马上就有人告发说广告牌竖立的不合法。
上海啤酒节两家市场人员上演全武行,时不时出现广告牌被别人覆盖等等一系列不愉快场面。
青岛啤酒发力高端市场2010年9月18日,上海1933老场坊。
青岛啤酒逸品纯生上市的仪式正在举行,当主持人说到一瓶啤酒卖20元时,人群里发出了讶异的声音。
事实上,这并不是青岛啤酒的第一款高端啤酒。
逸品纯生只是青岛啤酒继奥古特之后为都市精英推出的又一款超高端纯生啤酒。
在高端啤酒市场上动作频频,显现出青岛啤酒改变国内高端啤酒市场为外资主导格局的信心和决心。
凭借逸品纯生等高端产品,青岛啤酒能否从啤酒市场的“红海”中“飘逸”而出?寻求高端突围的青岛啤酒将如何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高端突围多年来,由于国内啤酒行业集中度低,存在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价格战、促销战、渠道战曾经是中国啤酒市场竞争的主题。
在大众消费层面,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燕京啤酒三大本土品牌雄踞国内市场三甲。
但在高端市场,除了青岛啤酒,很难见到本土啤酒品牌的身影,嘉士伯、喜力、百威、科罗娜等外资品牌占据了中国高端啤酒市场较大的份额。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从整体数量看,进口啤酒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大。
但是由于进口啤酒大多是高端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口啤酒将冲击国内高端啤酒市场。
在中低端市场上,常年的价格战侵蚀了本土啤酒的利润,而高端市场虽然总体份额不大,却是利润高点。
海通证券酒类行业分析师赵勇表示,低端啤酒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未来几年可能出现负增长,而高端市场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增量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