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发生地质灾害起数-
2004_7_20云南盈江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成因及减灾对策

第20卷第1期灾 害 学V o l120N o11 2005年3月JOU RNAL O F CA TA STRO PHOLO GY M ar.2005200417120云南盈江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成因及减灾对策Ξ马东涛1,张金山1,冯自立1,寸守权2(1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21盈江县水利局,云南盈江679300)摘要: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位于横断山区西南部。
2004年7月18日~19日,该县北部的的支那、盏西、芒璋等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引起7120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造成59人死亡失踪和15857万元财产损失。
60年一遇、19小时18612mm的特大暴雨,是该次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形成的根本原因。
针对灾害的特征、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拟采取的减灾措施。
关键词:云南盈江;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减灾对策中图分类号:P64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11x(2005)0120067205 盈江县位于横断山区西南部,属印度洋水系伊洛瓦底江上游。
2004年7月4日22:30至5日20: 30,盈江、陇川、瑞丽普降暴雨,酿成了715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
2004年7月18日23:00至19日18: 00,大盈江支流槟榔江上游盈江县的支那、盏西、芒璋等地又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引起震惊中外的“7120”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1]。
在行政区划上,盈江县隶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管辖,东北部与保山市腾冲县接壤,东部与梁河毗邻,南部与陇川相邻,西部与缅甸为临。
全县面积4429km2,人口25万,有汉、傣、景颇、傈僳、德昂、阿昌等民族。
该县地处高黎贡山西坡,地形呈高山峡谷和山间断陷盆地、冲洪积平原相间的态势,地势南低北高;境内最高点为位于北部中缅交界处的大雪山,海拔340416m,最低点位于那邦镇附近的拉沙河与穆雷江交汇处,海拔仅210m;流经县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盈江、孟嘎河、褐羊河、龙江(瑞丽江支流)等四条,流向大致北东~南西向,均为伊洛瓦底江上游支流(图1)。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2.25•【字号】云政办发[2004]44号•【施行日期】2004.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云政办发[2004]44号)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二月二十五日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年)前言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西部,国土面积 39.4万平方千米。
全省设6个地级市、2个地区、8个自治州、10个县级市、80个县、29个自治县、10个市辖区,省会驻地昆明市。
2002年末全省总人口4333.1万人,平均每平方千米110人。
有2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47%。
云南省“十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3大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4大战略,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电力和矿产5大支柱产业。
在“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方针的指导下,推进云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受自然条件制约,云南省是我国地质灾害危害最重的地区。
地质灾害的危害,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主动地、有预见性地部署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讨论稿)》,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编制本规划。
2014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公布 云南鲁甸地震居首

2014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公布云南鲁甸地震居首2015-01-07 14:44:30 华夏经纬网据民政部网站消息,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日前公布公众推选的“2014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7月上旬云南洪涝泥石流灾害上榜。
据悉,此次推选活动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举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承办,旨在进一步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社会参与度。
2014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
2、“威马逊”超强台风灾害。
3、7月中旬南方洪涝灾害。
4、5月中下旬长江以南洪涝灾害。
5、6-8月东北黄淮等地旱灾。
6、6月中下旬南方洪涝灾害。
7、9月中上旬华西洪涝灾害。
8、9月上旬重庆洪涝灾害。
9、7月上旬云南洪涝泥石流灾害。
10、新疆于田7.3级地震灾害。
(记者杨之辉)地震原因这次地震发生在北东向西鱼河-昭通断裂附近,震源机制结果显示为走滑型破裂。
[11]这次地震有几个特点:震级比较高、鲁甸县人口比较稠密、鲁甸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震区是高山峡谷地貌、发生在山区。
第一,这次地震震级比较高。
云南是我国地震灾害多发的省份,此次地震也是自从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发生6.5级地震以来的又一个6.5级地震,也就是说在过去的14年当中,没有发生6.5级以上的强震。
距离再早一次发生在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的7级地震已经有18年的时间。
所以这是十几年以来在云南发生的一次比较严重的地震事件。
由于震级高,震源浅,所以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二,鲁甸县是云南省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
第三,鲁甸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
当地经济条件比较差,建筑物抗震性能也普遍比较差,也是这次灾害损失重的一个直接原因。
第四,这次地震的震区是高山峡谷地貌,由于正处在雨季,地震引发了比较严重的滑坡、泥石流、滚石以及堰塞湖形成等次生灾害,也加重了这次灾害的损失。
第五,因为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了通信和交通的中断,这也使得我们的救援行动显得格外困难。
云南农村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

云南农村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以昆明市呈贡县吴家营乡为例绪论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地质灾害发生几率增大。
从“5·12”特大地震到频频发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都极大地考验着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
以基层政府为例,笔者认为,提高政府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应:一.善抓日常,强化宣传,提高防灾意识。
随着灾后重建深入推进,地震灾区经济社会正逐步恢复甚至超越震前水平,如何避免随着时间推移再陷“意识弱化”,宣传教育必不可少。
提高防灾意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层面。
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各级政府必须从过去重视已发生灾害的应对,向预防、处置和善后全程管理转变,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另一层面是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主要包括让广大群众树立危机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增强防范的主动性;普及防灾救灾知识,让人们学会与各种灾害共存,学会危机状态下的自救、互救以及如何配合公救.二.善谋事前,整合资源,加强应急准备.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具体说来,应急准备包括应急预案建设、组织体系完善、预测预警发布、应急保障准备四个方面.2003年非典以后,特别是“5·12”特大地震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应急预案建设,以游仙区为例,我们通过了全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为7个层次、70多个专项及部门预案。
应急预案保障了各部门分工明确、组织有序,组织体系建设主要解决“由谁负责、负什么责”的问题,预测预警含排查监测、风险分析、报告发布、预警处置等内容,应急保障含人力、财力、物资、基本生活、抢险装备等方面的保障准备。
三.善处事中,协调配合,强化应急处置.应急处置应包含灾害信息的报告、发布、先期处置及应急响应等方面。
在信息传播渠道多元、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是危机处理的核心,它有利于政府科学研判灾害性质,并按规定程序启动相应应急预案,有利于防止谣言传播、引导公众形成自觉的应急启动行为,有利于调集各种资源力量、开展现场处置及救援工作,从而赢得宝贵的“第一时间",避免损失扩大化。
云南省地震灾害特点和对策分析

52汤筱麒,云南省地震局形变测量中心主任,曾任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应急救援处处长。
主要从事地震应急管理和地震应急救援相关技术研究。
先后主持中国地震局“十五”数字观测网络项目—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子项目和省人民政府十项重大工程——震情会商与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等工程。
承担云南省人民政府《云震07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云南省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地震应急救援第一响应人培训》等课题。
组织了云南省内包括2003年大姚6.2、6.1、2007年宁洱6.4、2013年盈江6.1、2014年鲁甸6.5、景谷6.6等数十次5.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现场工作。
2008年作为队长带领云南救援队前往四川开展汶川8.0级地震北川灾区现场开展搜救工作。
引言云南是一个地域差异性显著的省份,地震灾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比如2014年云南鲁甸和景谷两次地震,震级相当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破坏程度却相差很大。
地震灾害的轻重由很多因素决定,地震震级、深度、震源特性、持续时间等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承灾体本身特性(如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建筑物抗震性能等)也是影响震害轻重的重要原因。
目前,多数震害特征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着眼于省域尺度或更大范围,其研究成果主要用于地震后对灾情的快速估计、震害预测以及近年开展的地震危险区风险评估工作。
对于地域差异性显著的云南,省域尺度的研究显得过于宽泛。
因此,有必要开展更加精细化的区域性地震灾害特征研究。
本文收集整理了云南省地震活动性与构造背景资料、云南历史地震灾害资料(等震线资料和人员伤亡选取1900年以来的数据,房屋易损性矩阵与经济损失等数据选取1992年云南省开展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以来的数据),对云南省大部分区域的地质灾害分布、建筑物抗震性能与分布情况及震害情况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了整理加工,根据不同的专题研究目标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
建立了云南省三个地震灾害特征分区,分别为滇东北区域,滇西—滇西北区域,滇南—滇西南区域;结合各区域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历史震害、房屋建筑和地质灾害现状等资料,总结云南省三个区域地震灾害特点,提出针对性减灾对策建议。
云南省镇康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云南省镇康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作者:刘红战陈康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6期摘要:区内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复杂,降雨集中,雨量丰沛,有多种地质灾害发育,灾害规模虽小,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给居民带来极大的危害。
通过对该地区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总结了各种地质灾害发育时空特点和分布特征,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地质依据。
关键词:云南镇康县;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前言镇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境临沧地区西部,北依怒江天堑与龙陵县分界;南与耿马县毗邻;东与永德县连壤;西接缅甸果敢县掸邦高原,东西最大横距71.9km,南北最大纵距70.6km,总面积2642.1km2。
县政府驻地南伞镇。
全县以少数民族居住为主。
镇康县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及不稳定斜坡为主,灾害规模虽小,但危害大。
由于其常具突发性,令人防不胜防,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因此急需对该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重点是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围绕受灾的居民点和交通干线展开调查。
2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2.1 地形地貌地处横断山系南末,属滇西南中低山地貌境内地处横断山系南端,属滇西南中低山窄谷地貌。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山脉基本呈东北向西南走向,盆地极少。
地形起伏变化大,山高坡陡,地貌种类较多,可分为中切割中山缓坡地形地貌、浅切割低中山残丘地形、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地形、溶丘洼地地形、峰丛洼地地形、岩溶低中山构造地形、剥夷面、溶蚀洼地几个类型。
2.2 气象、水文条件气候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山区季风气候,气温呈垂直立体分布,气温差异较大, 总体四季不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0℃,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6.2℃, 多年平均气温18.2~19.4℃, 年平均蒸发量为1565.0mm,年平均日照总时为1925.3小时。
县域水系属于怒江水系,地表水系较为发育, 境内共有大小河流44条。
云南省地质灾害主要特征及防治措施

作为我国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境内发生的 泥石流具有分布 面 积 大、规 模 大、影 响 范 围 广、频 率 高、危 害 烈 等 特点,在我国乃至 世 界 都 极 为 罕 见。强 烈 的 板 块 运 动,多 样 的 地 形变迁以及复杂的地质构造使云南境内 94%的土地面积都属于 山地,山地地形与喀斯特地貌所带来的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 纵度大、流域形状 便 于 水 流 等 特 点,为 泥 石 流 的 形 成 提 供 了 必 要 条件,据 统 计,全 省 共 有 较 大 的 泥 石 流 沟 317条,分 布 范 围
(1.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公司,云南 昆明 650217; 2.云南第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5)
摘 要:从云南省地理区位出发,探究云南省域内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征,结合云南省实际,提出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与建
议,以期为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 云南省地质灾害类型
2.1 地震
云南省位于 青 藏 高 原 东 南 部,属 于 欧 亚 板 块 和 印 度 板 块 汇 聚、消减、相互作 用 的 边 缘 地 带。云 南 省 境 内 发 生 的 地 震 具 有 频 度高、强度大、灾害重、震源浅、分布广等特点,主要源于云南省特 殊的区域构造结构和强烈的地壳运动。20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发 生的 23.6%的 7级大震、18.8%的 6级以上强震发生在云南省, 云南省 84%的国土面积基本地震烈度在 7级以上,是全国平均水 平的 2倍多,是为我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据 文献记载,云南全省 128个市县中,曾经发生过 5级以上地震的市 县多达 110多个,发生过 6级以上地震的市县有 30多个,发生过 7级以上大地震市县有 10多个,几乎所有市县都受到过 4度烈度 以上的地震侵袭。1970年发生的通海 7.8级大地震造成受伤人 数超过 32431人,2014年鲁甸的 6.5级地震造成 3143人受伤, 22.97万人紧急安置转移。地震是云南省各类地质灾害中危害最 重大的一类,地震 除 了 本 身 具 有 巨 大 的 破 坏 力 外,而 且 还 经 常 诱 发泥石流、崩 塌、滑 坡、地 陷、地 裂 等 其 他 地 质 灾 害,甚 至 引 发 火 灾、水灾、瘟疫等次生灾害。
漾濞县地质灾害

大理州漾濞县泥石流灾害陈丽(2009027140)摘要云南省是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火山活动等)多发的省份之一。
本文就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主要地质灾害的概况、分布、危害及形成条件、防治措施做简要论述, 以引起人们对泥石流灾害的重视, 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关键词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泥石流灾害地质减灾措施前言云南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碰撞带的北东边界。
由于这两大板块长期相对运动,使得本区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 深大活动断裂纵横交错, 岩浆活动多期喷发, 地层遭风化、切割而支离破碎。
地貌上是山高谷深、峭壁对峙, 最高点为滇西北的雪山卡格薄峰, 海拔6740m, 而最低点为滇南河口, 海拔76m , 本省境内相对高差达6664m。
六大水系密布全省并分别流入两大洋(太平洋、印度洋)。
云南省由于处在上述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类型很多, 主要有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火山喷发、地裂缝、地面沉陷、水土流失、沙土液化、土地沙漠化等10种, 其中危害性最大最常见的为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4种(如图1、图2)。
泥石流主要发育带主要有:小江带、元谋带、宾川一期纳带、漾滇江流域带、福贡一永平带、大盈江流域带等6个泥石流带。
其中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就处在这6个泥石流带之一的漾滇江流域带。
其中根据分析,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列出泥石流灾害高(易)发重点防范区域,重点防范县城(市、区)主要有贡山、福贡、泸水、兰坪、德钦、维西、永胜、梁河、隆阳、临翔、大关、巧家、盐津、永善、彝良、云龙、南涧、漾濞、洱源、绿春、红河、金平、河口、麻栗坡、元谋、东川等。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列出泥石流灾害高(易)发重点防范区域,重点防范县城(市、区)之一的漾濞县,全境居横断山系滇西纵谷区,云岭山脉南段,最高海拔点苍山马龙峰4122米;最低点在境内南漾濞江纳羊街河出境处1174米,相对高差达2948米。
全县总面积1867.82平方公里,其中98.4%是峰峦叠翠的山地,河谷平坝仅占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