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二节 第3课时

合集下载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案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案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案课时分配表第一章情感目标:聆听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体会音乐传递出的真挚情感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基本流程:【课堂导入】由音乐老师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如:(1)你经常在哪些场合中听到音乐?(2)你喜欢听音乐吗?经常听哪些类型的音乐?(3)你觉得人们在什么情形下会听音乐?(4)生活中,哪些场合会播放音乐?如果没有音乐,世界会变成怎样的?(5)你会去剧院听音乐会吗?在简短的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接下来,老师播放两首速度和力度不一的歌曲,让学生静心感受。

歌曲1 歌曲2老师提问: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出本节课题——音乐的要素。

【基础知识】音乐的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主要包括速度、力度、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

这些要素之间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

1.速度和力度速度是指音乐进行的快慢。

力度又称音强,是指音的强弱程度,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音乐的速度越快、力度越大,越让人紧张、兴奋;速度越慢、力度越小,越让人放松、沉静。

2.节奏和旋律节奏是有一定速度和音调的节拍,如有的节奏是“嘭恰,嘭恰恰”,有的是“咚咚呛”等。

旋律是由一系列不同或相同音高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音的序列。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也是构成音乐美的主要艺术手段。

3.调式和曲式调式是指乐曲中的各音在音高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各音之间的内在规律。

调式因所包含的音数量不一、各音同主音所构成的音高关系不同而有多种形式。

曲式就是乐曲的结构形式。

音乐结构单位的名称有动机、乐节、乐句、乐段等,其中动机为最小单位,至少包括一个强音和一个弱音,两个动机可构成一个乐节,两个乐节可构成一个乐句,两个乐句可构成一个乐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第三单元的第3课时,主要内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一课时主要包括分数加减法与乘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将这些规则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并能够将这些规则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特别是当运算中涉及到不同分母时如何进行运算。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们能够将这些运算规则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我准备了一些的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运算的应用。

然后,我会详细的讲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并通过一些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规则。

在讲解完规则后,我会安排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时,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将运算规则和一些例题进行板书,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运算的步骤和过程。

七、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我设计了一些作业题目,包括一些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题。

在作业中,我会让学生们应用所学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学生们在课堂上是否掌握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将这些规则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会考虑如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6.秋天的雨【第2课时】》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6.秋天的雨【第2课时】》课件

下文中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田野和美
丽的菊花等都是围绕色彩来写的。
积累: “五彩缤纷”是写颜色的四字词语,这样 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万紫千红 _____________ 。
“银杏树叶像小扇子”“枫树叶子像邮票”抓住 了这两种树叶的特点写出秋天景物的色彩与特点美。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 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枫叶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邮” 好在哪? “邮” 字用得巧妙,一方面隐含了“送”的意思,另一方 面又暗指红红的枫叶是秋天的信使,送来了秋天的凉爽,也让 我们看到了红色的秋天。
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
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找一找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第二自然段: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第三自然段: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第四自然段:写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
“躲”字与上一句中的“藏”字相呼 应,把各种水果的香甜的气味当成活泼可 爱的孩子与小朋友们捉迷藏,增加了语言 的趣味性。这两个字,还能给人一种果香 味一缕一缕的,时浓时淡的感觉,既写出 了果香味对人的诱惑力,又写出了秋天果 园里丰收的景象。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一个“勾住” 形象地写出
小朋友对水果气味的迷恋,
6 秋天的雨
第 二 课时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七年级数学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3 实践与探索 第3课时 工程、分段计费、行程等问题

七年级数学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3 实践与探索 第3课时 工程、分段计费、行程等问题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2019年春华(chūn huá)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4.5
12/8/2021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完成任务,乙单独做需要 6 小时完成任务.现在由甲、乙合作,完成任务需
(A) A.2.4 h
.3.2 h
.5 h
.10 h
【解析】 设现在由甲、乙合作,完成任务需要 x 小时.将总工作量看作 “1”.依题意,得(14+16)x=1,解得 x=2.4.
第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3.[2018·山西模拟]太原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白天起步价 8 元(即行驶 距离不超过 3 km 都需付 8 元车费),超过 3 km 以后,每增加 1 km,加收 1.6 元(不足 1 km 按 1 km 计).某人从甲地到乙地经过的路程是 x km,出租车费为 16 元,那么 x 的最大值是( B )
第十七页,共二十四页。
300 4.[2018 秋·宜兴市期末]时钟里,时针从 5 点整的位置起,___1_1__分钟 后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解析】 设 x 分钟后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合.根据题意, 得 6x-0.5x=30×5,解得 x=31010.
第十八页,共二十四页。
5.为鼓励民众节约用电,城镇居民生活用电电费目前实行梯度收费,具
第八页,共二十四页。
解:(1)设乙的速度是每分钟 x m,则甲的速度是每分钟(x+200) m. 依题意,有 3x+150=3(x+200)-3x, 解得 x=150. x+200=150+200=350. 答:甲的速度是每分钟 350 m,乙的速度是每分钟 150 m. (2)设乙的速度至少要提高每分钟 y m. 依题意,有 3×150+150=1.2(300+150+y), 解得 y=50. 答:乙的速度至少要提高每分钟 50 m.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单元 第3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单元 第3课时

第3课时描述并绘制简单路线图课时目标导航描述并绘制简单路线图。

(教材第22页例3)1.会描述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根据参照物的变化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重点: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难点:正确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一、情景引入1.游戏——辨认方向。

2.游戏——找朋友。

一人说出方向和大约角度,另一人确定这个位置上的同学。

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3。

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明确台风移动路线。

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台风生成地→正西方向→A市→B市2.明确每一次台风移动的方向和路程。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1)怎样的方向移动的?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2)台风第二次按照怎样的方向移动的?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3)台风第三次按照怎样的方向移动的?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出示填空:(1)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________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________方向移动了________km,到达A市。

(2)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向____偏________30°方向移动了________km,到达B市……学生汇报:(1)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km,到达A市。

(2)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km,到达B市……3.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1)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2)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照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再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Unit 2 第3课时 课文讲解及语法拓展-六年级英语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牛津上海版)

Unit 2 第3课时 课文讲解及语法拓展-六年级英语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牛津上海版)

(take)?
take took taken
• I __h_a_v_e__p_u_t___ (put) the picture on the wall. put put put
• ___H__a_v_e_____ you ____g_o_t______ (get) enough money to buy the computer? get got got
Unit 2
At the airport Episode 3
牛津上海版 英语 六年级 第二学期
Look and learn
Mrs Wang and Grandma have been to Beijing before. Mrs Wang and Grandma have not/haven’t been to Los Angeles before.
in
Los
Angeles
live lived lived
• Mrs Wang and Grandma ____h_a_v_e__n_’t__p(ancoktepdack) their
suitcases yet.
pack packed packed
• TUhnecyle__M_i_k_e_b._ho_ua_vg_eh__t (buy) some presents for Aunt Judy and
• ___H__a_v_e_____ you ___b__e_e_n_____ (be) to the UK before? be was/were been
• How many cakes ____h_a_s______ your mum made ____________ (make) fomr athkee pamrtya?de made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时 整理与复习(3)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时 整理与复习(3)教案与反思

【素材积累】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摘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摘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旧摘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课时-认识居民身份证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课时-认识居民身份证

教学主题: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三课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二课时认识居民身份证)教学内容及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中的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这一课共分三课时完成任务,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公民身份从何而来”,引出国籍和公民身份的联系: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无论本人出生在境内或境外,都具有中国国籍。

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外籍人士符合法定条件的,也可以加入中国国籍,但前提是放弃外国国籍。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认识居民身份证”,引导学生关注身份证正反两面所记载的信息,介绍身份证的用处并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我是中国公民”,介绍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

本节课属第二课时,重点认识居民身份证。

本话题引导学生认识身份证上的信息,了解身份证的用处,学会正确使用身份证,认识身份证的重要性,学习妥善保管身份证。

此外,本话题还设置了查验身份证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依法配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

本话题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

教学对象及特点:六年级上学期学生1. 认知结构方面。

通过对比,探寻身份证上面的信息及身份证编码的含义,体会公民身份号码的独一无二性。

2.情感态度方面。

通过调查、比较、猜测、交流等活动体会身份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懂得身份证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3.由于这一代独生子女众多,家长们的保护意识强,致使孩子们的法治意识、防范意识较为浅薄。

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的呈现,使孩子学会正确使用身份证。

教学目标:1.认识身份证上的信息,了解身份证的用处。

2.学会正确使用身份证,认识身份证的重要性。

3.学习妥善保管身份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教学重难点:1.学会正确使用身份证,认识身份证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