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看图讲述《城里的大象》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教案《大象》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大象》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大象》教案背景这是一节针对幼儿园中班的语言教学课程。

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会通过学习大象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特征,加深他们对于动物和自然的认识和体验。

同时,我们将通过音乐、游戏、绘本等形式,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大象的特点和生活习性;•通过音乐、游戏、绘本等形式,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孩子们对动物和自然的认识和体验;•提高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音乐和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绘本《小小大象》;•乐器:鼓、小号、木琴;•大象玩具模型;•气球、纸板、颜料等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环节在课程开始前,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大象,并展示大象玩具模型,引导孩子们一起看、摸、感受大象的特点。

同时,老师询问孩子们是否见过大象、对大象有没有什么了解,鼓励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于大象的认知和感受。

第二步:音乐游戏1.音乐游戏:用鼓和小号模拟大象的脚步声和叫声,引导孩子们跟随音乐舞动身体,感受大象的动感和力量。

2.模仿游戏:向孩子们展示大象行动的特点,如用鼻子吸食、迈大步、摇晃脑袋等,让孩子们分组模仿大象行动,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步:故事时间老师为孩子们讲述《小小大象》的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大象家族的爱情、友谊以及力量等特点,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步:创作活动利用纸板、气球、颜料等材料,让孩子们自由制作大象的模型,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同时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大象的外貌特征。

第五步:总结反思通过问答的方式向孩子们询问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和体验,让孩子们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习内容,同时老师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来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程中,孩子们对于大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他们通过音乐、游戏、绘本和创作等形式,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城里的大象教案

城里的大象教案

城里的大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大象在城市中的经历和遭遇。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中大象在城市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体会大象的心情变化以及从中领悟到的道理。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城市发展中保护动物和自然环境。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他们能够站在大象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生动的讲述,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深入体会角色的情感和处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些城市的图片,如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街道等,让学生谈谈对城市的印象。

(2)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有一只大象来到城市,会发生什么呢?”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导入故事。

2、讲述故事(1)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讲述《城里的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大象生活在森林里。

一天,它好奇地走进了城市。

城市里的人们看到大象都惊讶极了,纷纷围过来观看。

大象在城市的街道上走着,它的身体太大了,不小心撞倒了路边的路灯和垃圾桶。

交通也因为它变得堵塞,汽车喇叭声此起彼伏。

大象感到很困惑和害怕,它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

(2)讲到关键情节时,适当停顿,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讨论与交流(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大象为什么会来到城市?②大象在城市里遇到了哪些困难?③人们对大象的到来是什么反应?④如果你是大象,你会有什么感受?(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深入思考(1)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的发展给动物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在城市中为动物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2)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角色扮演(1)选择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大象、城市居民等角色,再现故事中的场景。

五大领域语言中班可爱的大象教案

五大领域语言中班可爱的大象教案

五大领域语言中班可爱的大象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使幼儿能仔细观察图片中大象的形态,认识大象的特点。

2.情感目标:通过对大象的了解,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意识。

3.技能目标: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大象的图片、视频资料、大象模型或玩具等。

2.经验准备:幼儿对动物园或电视上见过的大象有初步印象。

三、活动过程:
【导入】
1.谈话导入:询问幼儿是否见过大象,大象给他们留下了哪些印象。

2.出示大象图片或模型,激发幼儿兴趣。

【展开】
1.观察图片或模型,引导幼儿描述大象的外形特征(如长鼻子、大耳朵、粗壮的腿等)。

2.通过视频资料,让幼儿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和本领(如用鼻子吸水、用耳朵散热等)。

3.情感引导:讲述大象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如不去伤害它们、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等)。

4.分组讨论:每组幼儿围绕“如果我是一头大象,我想对人类说……”的话题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结束】
1.小结:总结大象的特点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们。

2.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动物园观察真实的大象,并将观察结果分享给同伴。

四、活动评价:
1.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积极参与、大胆表达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2.结果评价:通过幼儿的分享和讨论,了解他们对大象的认知程度和情感态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幼儿园中班教案《大象》

幼儿园中班教案《大象》

幼儿园中班教案《大象》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大象》》,希望能够帮到你!幼儿园中班教案《大象》1活动目标:学习根据单幅图片中的景色和人物,按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的方式讲述。

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大象救小鸡》课件,单幅故事图片人手一张,故事要素标志一套。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知道讲清楚一件事必须具备的几个要素。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些谁?(同时出示要素标志)2、引导幼儿观察动物表情,猜想可能发生的事情及结果。

(同时出示要素标志)小结:我们在看一幅图讲故事的时候,要讲清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些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这样就能把故事讲的清楚、明白,完整、好听。

大家都喜欢听。

二、幼儿学习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讲述。

1、请个别幼儿尝试看图讲述,引导幼儿评议讲得是否清楚、完整、好听,为什么?2、幼儿和教师共同讲述故事,获得完整讲述的体验,并给故事起名字。

3、每人一张图片(图片内容不一定相同),练习按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进行讲述。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互相讲述。

4、请个别幼儿讲述图片里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三、活动延伸:故事图片投放到区域中,供幼儿选择、互相讲述。

活动反思:这是一节语言领域中看图讲述活动,活动中教师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将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以图片符号出示,帮助幼儿学习看图讲述,掌握看图讲述的方法。

在进行活动时,教师的图片符号应在简化一些,更贴近幼儿,使幼儿易于掌握。

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设计讲述符号,这样孩子们会更喜欢看图讲述活动。

幼儿园中班教案《大象》2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AB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风格,尝试用大象和小鸟的动作进行表现。

阅读《城里的大象》

阅读《城里的大象》
3、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许多想小甲虫一样的汽车……”
师:小刺猬和小松鼠看到的是大象吗?那是什么?(出示大象和大吊车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问:大象和大吊车像不像?他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大吊车和大象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初步了解仿生学)
小结:人们可真厉害,能够模仿大象的鼻子造出大吊车,来帮助我们建高楼大厦。其实人们向动物学了很多本领,利用动物的长处,造出的物品和机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这叫做仿生学(仿照生物)
幼儿学校教师备课表
活动名称:
阅读《城里的大象》
授课时间
备课人
王丽丽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活动目标1、欣赏并理解故事《城里的“大象”》,初步了解仿生学概念。
2、认识生字:动物、大象、朋友、力大无比、汽车
活动准备:PPT
幼儿图画书挂图
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大象图片
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大象么?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可以和小朋友观看投影仪从头讲述故事。师:小松鼠和小刺猬知道了仿生学,他们在城里又遇到了许多仿生学的东西,瞧(挂图)看看他们又遇见了谁。
3、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字:
1、出示字卡动物、朋友、汽车、大象、力大无比,边出示边读出来,
2、比赛分组读,变换不同的形式来认识字!并将图书分发给小朋友
师:那我们一起在上书中仔细看看城里的大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吧,找出你认识的字宝宝并把它圈出来吧!
2、瞧,谁来了,小刺猬和小松鼠没有见过大象,但是它们听说城里有一个奇怪的“动物”,它们说很像大象,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师讲述故事《城里的大象》
1、教师讲述故事到“力大无比”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猜想他们两个看见了什么动物。
师:咦,他们究竟看见了什么动物呢?

《大城市里的小象》小学绘本阅读写作教案知识讲解

《大城市里的小象》小学绘本阅读写作教案知识讲解

《大城市里的小象》一、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故事,感受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帮助他人和寻求帮助;2、积累阅读中学会的词语、句式并模仿运用;3、练习梳理绘本故事情节,在老师引导下合理想象并表达;二、激趣:1、猜谜语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猜出这个谜语里面藏着一只什么动物?四条大腿粗又圆,两把长刀硬又尖,全身披挂银盔甲,后面甩根细皮鞭。

揭晓谜底,出示教具大象或图片。

这个谜语其实来源于瞎子摸象的笑话,故事里的瞎子摸到腿就说是柱子,摸到牙齿就说是尖刀,其实是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当然也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象实在是太大了(此处教师应该要配上表示大的肢体语言)。

2、拿出绘本展示《大城市里的小象》可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只小象的故事(出示绘本)。

有没有细心地同学发现,老师用来形容大象和小象的量词不一样呢?一(头)大象一(只)小象平常我们还会用“头”和“只”来形容哪些动物呢?一头猪,一头牛;一只鸟、一只鸡。

原来,“头”是形容体积比较庞大大的动物,而“只”一般是用在小动物的身上,我们又收获了一个小知识哦。

3、背景及作者介绍荣誉:美国亚马逊网最佳儿童绘本、入选2014年《赫芬顿邮报》最佳选书、荣获2014年冬季美国插画界原创艺术展创始人奖、荣获2015年美国《传媒艺术插画年鉴》评选最佳奖、荣获2015年杰克·济慈插画荣誉奖、入选2015年美国书商协会最佳图书榜单。

迈克·库拉托:当代绘本作家,喜欢绘画和写作,正如他喜欢纸杯蛋糕和冰淇淋一样。

《大城市里的小象》于2014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曾获得多个奖项,并被翻译成11种语言。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纽约。

为了真实还原那个时代的风貌,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甚至去了博物馆、档案馆,寻找历史老照片和模型,比对进行创作。

当然啦,多来几场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之旅,观察各种建筑和街道的细节更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园大班阅读活动《大城市里的小象》教案

幼儿园大班阅读活动《大城市里的小象》教案

幼儿园大班阅读活动《大城市里的小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城市生活的兴趣,激发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2.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大城市里的小象的生活。

3.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以《大城市里的小象》为主题,讲述了一只小象在城市生活中的种种遭遇。

2. 故事情节:小象因为身高矮小,被其他动物嘲笑,但在城市生活中,小象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其他动物解决问题,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2. 难点:让幼儿通过故事,学会倾听和表达,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小象手工材料、绘画纸、画笔等。

2. 教学环境:安静的阅读角,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小象跳舞》引发幼儿对小象的兴趣,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

2. 讲故事:利用课件,生动讲述《大城市里的小象》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小象的行为。

3. 讨论故事:讲完故事后,引导幼儿讨论小象在城市生活中的遭遇,让幼儿学会倾听和表达。

4. 手工制作:让幼儿动手制作小象手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5. 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大城市,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6. 总结:通过讨论,让幼儿理解故事主题,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内容,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2. 评价幼儿在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近距离观察大象,让幼儿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

2. 开展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

《大城市里的小象》小学绘本阅读写作教案

《大城市里的小象》小学绘本阅读写作教案

《大城市里的小象》小学绘本阅读写作教案《大城市里的小象》一、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故事,感受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帮助他人和寻求帮助;2、积累阅读中学会的词语、句式并模仿运用;3、练习梳理绘本故事情节,在老师引导下合理想象并表达;二、激趣:1、猜谜语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猜出这个谜语里面藏着一只什么动物?四条大腿粗又圆,两把长刀硬又尖,全身披挂银盔甲,后面甩根细皮鞭。

揭晓谜底,出示教具大象或图片。

这个谜语其实来源于瞎子摸象的笑话,故事里的瞎子摸到腿就说是柱子,摸到牙齿就说是尖刀,其实是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当然也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象实在是太大了(此处教师应该要配上表示大的肢体语言)。

2、拿出绘本展示《大城市里的小象》可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只小象的故事(出示绘本)。

有没有细心地同学发现,老师用来形容大象和小象的量词不一样呢?一(头)大象一(只)小象平常我们还会用“头”和“只”来形容哪些动物呢?一头猪,一头牛;一只鸟、一只鸡。

原来,“头”是形容体积比较庞大大的动物,而“只”一般是用在小动物的身上,我们又收获了一个小知识哦。

3、背景及作者介绍荣誉:美国亚马逊网最佳儿童绘本、入选2014年《赫芬顿邮报》最佳选书、荣获2014年冬季美国插画界原创艺术展创始人奖、荣获2015年美国《传媒艺术插画年鉴》评选最佳奖、荣获2015年杰克·济慈插画荣誉奖、入选2015年美国书商协会最佳图书榜单。

迈克·库拉托:当代绘本作家,喜欢绘画和写作,正如他喜欢纸杯蛋糕和冰淇淋一样。

《大城市里的小象》于2014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曾获得多个奖项,并被翻译成11种语言。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纽约。

为了真实还原那个时代的风貌,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甚至去了博物馆、档案馆,寻找历史老照片和模型,比对进行创作。

当然啦,多来几场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之旅,观察各种建筑和街道的细节更是必不可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名称
中班看图讲述——《城里的大象》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故事《城里的大象》,将大象与大吊车的特点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人产生有趣的联想。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我班幼儿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希望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有些东西存在着共同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且要用自己的实践去了解,同时也让幼儿懂得分析和观察。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有些东西存在着共同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2、根据图片提示,尝试述故事的基节情节。

3、体验故事带来的幽默与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孩子了解大象鼻子长、力气
大的特点;到建筑工地旁看看大吊车,让孩子知道大象和大吊车的相同点和不同的地方。

2、物质准备:课件、大象和吊车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城里吗?你去过城里的哪些地方?
2、教师:小动物们也听说城里的工地上来了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它的鼻子长长的,一下子能卷起很多东西。

你们觉得是什么动物?
二、结合课件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
1、教师:到底是不是大象呢?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

(1)教师(讲述课件第一、二幅图):球球和淘淘觉得这个奇怪的动物是什么?他们见过大象吗?
(2)教师:它们很想去见见大象,他们会去吗?我们继续来看一看、听一听。

(3)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课件第三、四、五幅图,了解图片内容,带领幼儿讲述该内容。

(4)教师:它们能不能在城里的工地上看见“大象”呢?我们一起听听
(5)教师(讲述故事第六、七、八、九幅图片):这个大家伙正在做什么?它长什么样?球球和淘淘对大家伙大
喊什么?大家伙回答他们了吗?它们被大家伙吊到了哪里?
(6)教师:故事讲到这里你们觉得这个大家伙是大象吗?我们一起听听。

教师(讲述故事第十、十一、十二幅图片):马路上的孩子说了什么?球球和淘淘明白了什么?它们要告诉朋友什么?
(7)教师(介绍故事名称):这个有趣的故事的字叫做城里的大象。

三、结合图片,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四、引导幼儿根据图片提示,讲述故事基本情节。

五、引导幼儿思考:球球和淘淘为什么觉得吊车是大象呢?
(1)教师:出示大象和吊车图片,引导幼儿对照图片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2)教师小结。

六、活动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