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体育
简述学前儿童体育对儿童走的基本要求

简述学前儿童体育对儿童走的基本要求学前儿童体育是指为3-6岁的儿童设计的体育活动,通过运动和游戏,帮助儿童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协调能力和社交能力。
学前儿童体育对儿童的走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儿童的基本要求、训练内容和方法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来进行简述。
首先,学前儿童体育对儿童的走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
儿童在学前阶段,发展身体的基本要求包括:肢体灵活、姿势端正、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强、动作矫正、轻快灵活等。
这些要求在学前阶段对儿童的走姿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良好的走姿可以为儿童后续学习各类体育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学前儿童体育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也对儿童的走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前儿童体育注重通过各类游戏和活动,培养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儿童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在学前儿童体育的训练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模仿游戏、跳跃游戏、平衡训练、基本动作练习等。
这些训练内容和方法可以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身体姿势和步态,从而改善儿童的走姿问题。
最后,学前儿童体育培养目标也与儿童的走息息相关。
学前儿童体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儿童的协调性、平衡能力、肌肉力量、柔韧性和心肺耐力等。
这些培养目标既是学前儿童体育的重点,又是儿童未来学习各类体育项目的基础。
在学前儿童体育的培养目标中,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是对儿童的走最为关键的,因为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控制身体,保持正确的走姿。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体育对儿童的走提出了基本要求,包括肢体灵活、姿势端正、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强等。
在训练内容和方法上,学前儿童体育注重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提高儿童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学前儿童体育的培养目标也与儿童的走有着紧密的关联,培养目标中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对儿童的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前儿童体育在儿童的发育过程中,对于培养正确的走姿和提高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七章)

27
结束部分——放松活动(3-5分钟)
占总时间的10% ~ 20%
目的:
放松活动目的在于有组织地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放松整
理,结束活动,使机体放松,逐渐恢复平静状态
内容:
① 这部分的内容一般选择一些逐步降低运动负荷的放松 练习(1 ~ 3 分钟),如轻松自然的走步、同伴间 的按摩活动等,可配以轻柔、舒缓的音乐;
14
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展开的主要内容及分类 15
(四) 投掷
定义:投掷是全身肌肉协调配合下,通过上肢用力作 用于投掷器械,使之产生加速度的非周期型动作。
动作要领: 手握轻物屈肘高于耳,肘关节向前 预备时将投掷臂往后移,重心在后,眼睛看前方 蹬地,转体 挥臂,甩腕用力投出。
投远练习:扔飞镖,抛小球 投准练习:打敌人,丢沙包
对错误的纠正,逐步掌 握动作的细节部分。儿 童通过徒手或者带器械 反复练习,初步掌握基 本动作(6 ~ 10 分钟 )
教师设置各种变化的环 境和条件,让儿童在感 兴趣的活动中进一步练 习巩固基本动作,发展 体能(3 ~ 8 分钟)
第三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25
运动量的合理安排: 冬季
负荷大
夏季 负荷小
高
高强度 低密度 强 度 低强度 低密度
高强度 高密度
低强度 高密度
密度
高
第三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26
放松部分
(1)作用是什么?能否省略? (2)一般做一些什么活动? (3)声音信号的形式有哪些? (4)时间多长为宜? (5)对成套动作有什么要求?
第三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侧面钻:侧立半蹲,靠近圆圈的一脚屈膝抬起,两 臂交差屈肘于胸前,低头团身钻过圆圈,屈收后 腿。
第五章 学前儿童体育

(二)学前儿童体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大班 能轻松自如地绕过障碍进行曲线走和跑;能快跑30米或接力
跑;能走跑交替(或慢跑)300米左右;能步行2公里,连续 跑约1分半钟;能听信号左右分队走。 能原地蹬地跳起连续纵跳触物(物体离幼儿举手指尖25厘米 左右);能双脚熟练地改变方向(前、后、左、右、转身) 跳;能从35-40厘米高处自然地跳下,落地轻稳;能立定跳 远,跳距不少于40厘米;能助跑跨跳平行线,跳距不少于50 厘米;能助跑跳远,跳距不少于40厘米;能助跑屈膝跑过高 度约40厘米的垂直障碍,能连续向前跳跃多个高40厘米、宽 15厘米的障碍。 能半侧面单手投掷小沙包等轻物约4米远;会肩上挥臂投掷 轻物并投准目标(如直径不少于60厘米的标靶,投掷距离约 3米);能抛接高球,或两人相距2-4米互抛互接大球。 能在宽15厘米、高40厘米的平衡木上交换手臂动作(叉腰、 平举、上举等)或持物走;能两臂侧平举闭目起踵自转至少 5圈,不跌倒;能两臂侧平举单足站立不少于5秒钟。
(二)学前儿童体育能促进认知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体育能促进个性的发展 早期经验会影响人格的成长,从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身体运动伴随着意志、情绪、认知等心理因素 (四)学前儿童体育能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
三、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
⒈ 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兴趣,使幼儿养成积极锻炼身体 的良好习惯。
⒉ 通过开展适合学前儿童的身体运动,促使幼儿身体正常 的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 本的活动能力,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幼儿机体 的适应能力,以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
第五章 学前儿童体育
一、本章主要内容
(一)体育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 (二)幼儿园体育的目标 (三)幼儿园体育的内容 (四)幼儿园体育的组织 (五)幼儿园体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六)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
简述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特点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是指为3-6岁的幼儿设计的体育活动。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充满趣味性: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目标是通过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这些活动通常涉及跑跳、投掷、爬行、爬山等动作,以及使用各种球、绳子、气球等器械。
活动的设计应该充满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参与其中并乐于学习。
2.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应该涵盖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室内和室外的、个别和集体的活动。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帮助他们发展全面的运动能力。
3.个体差异的尊重: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的体力、协调性和注意力水平都不同,活动的设计应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来调整。
老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提供适合他们的活动,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4.培养基本的运动技能: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基本的运动技能。
这些技能包括跑步、跳跃、投掷、抓住、爬行等。
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幼儿可以逐步掌握这些技能,并提高他们的运动协调性和体能水平。
5.发展综合的身体素质: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不仅要培养幼儿的基本运动技能,还要发展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
这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等。
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幼儿可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6.提高社交能力: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可以提供机会,让幼儿与其他孩子进行合作和交流。
通过合作游戏和集体活动,幼儿可以学会团队合作、分享和互相尊重的价值观。
这些活动也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
7.促进认知发展: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益,还有助于他们的认知和智力发展。
通过观察、模仿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可以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这对于幼儿的整体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充满趣味性、多样化的运动形式、个体差异的尊重、培养基本的运动技能、发展综合的身体素质、提高社交能力和促进认知发展。
第一章学前儿童体育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体育教育概述学前儿童体育教育是指在儿童进入正规学校之前,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培养儿童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教育方式。
学前儿童时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教育对于儿童的综合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前儿童体育教育有助于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儿童的体质,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提高儿童的耐力、力量和速度等体能素质。
在体育活动中,儿童通过跑跳、攀爬、投掷等动作的训练,提高了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敏度,锻炼了他们的身体机能。
其次,学前儿童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协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在体育游戏中,儿童需要与其他儿童合作,共同完成各种任务和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体育游戏中的互动和竞争也能够让儿童学会与他人交流和竞争,提升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再次,学前儿童体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
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儿童能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规则,并通过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前儿童体育教育还能够提高儿童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体育活动和游戏,儿童能够充分发泄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同时,体育活动中的困难和挑战也能够培养儿童的毅力和耐心,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积极态度。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对于儿童的综合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因此,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应该被重视,并在儿童的日常教育和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优秀教案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优秀教案•相关推荐学前儿童体育教育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前儿童体育教育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优秀教案1一、活动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听信号抢椅子游戏,提高身体动作的灵敏性。
2、想办法克服人多位子少的困难,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和幼儿人数相同的椅子、空阔的场地、场地上的标线、小旗子。
三、活动过程:(一)趣味热身运动1、通过快速辨别方向来进行热身我们都是小小机器人,老师手里有一个遥控器,遥控器指到哪个方向,机器人也要指到哪个方向。
2、幼儿热身(二)游戏:抢椅子。
1、听指令做游戏当教师挥舞小旗子时,幼儿快速从椅子上站起来,跑向相距4米远的线上,站成一列横队。
当教师再次挥舞小旗子时,幼儿快速跑回椅子上做好。
2、用听觉来分辨有效信号和无效信号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表现的都很棒,现在我要考验你们的小耳朵,游戏形式发生变化,我用手拍三下小朋友变换位置。
3、用视觉来分辨有效信号和无效信好师:我们小朋友的耳朵可真能干,现在我又要考考你们的眼睛了,当老师把手往上举的话,小朋友快速换位置。
(三)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1、讲解游戏规则小朋友们听老师指令来枪椅子,现在老师拿掉两张椅子,但是老师要求,大家不仅要自己抢到椅子坐下,还要想办法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不能让一个小朋友站着,否则算全体失败。
2、幼儿游戏3、讨论怎样帮助没有椅子坐的小朋友师:你们是怎么帮助没有位子的小朋友坐下来的?小结:大家可以挤挤坐;可以把椅子排得稀一些,使大家都能坐下来个接一个地叠坐,互相拥抱,在横向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想办法增加纵向空间,完成任务。
4、幼儿再次游戏。
(四)放松活动播放轻音乐,好朋友之间互相捶捶背,揉揉腿。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优秀教案2活动目标:1、利用绳子想出各种各样的玩法,并且进行钻、跑、跳等动作的练习。
第七讲学前儿童体育

第七讲学前儿童体育一、名词解释1、体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与制约,也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社会现象。
2、基本动作:即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身体运动的技能。
3、幼儿韵律操:将简单的舞蹈动作或律动动作与徒手操的动作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体操动作。
一般伴有轻松活泼、旋律简单优美、节奏感较强的儿童音乐。
4、体育游戏:也称运动游戏或活动性游戏。
三层含义:a、基本动作的练习、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以及运动技术动作的练习。
b、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有情节、角色、规则、娱乐性和竞赛性。
c、以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
5、早操活动:不能简单的堪称实在早晨做的幼儿基本体操,而是应该理解为“在早晨进行身体锻炼的活动的总称”。
★6、学前儿童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遵循0-6岁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7、体质:指人体的质量。
四个方面:体格、体能、人体的适应能力、心理状态。
8、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填空、选择。
1、体育的组成:广义--现代体育。
包括: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
狭义--学校体育2、体育的功能:生物功能---健身和社会功能---教育、娱乐、政治、经济、军事。
3、体育的手段:卫生因素、自然因素、体育活动、舞蹈摩抚、其它各项手段。
4、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适合与他们的动作练习主要包括:基本动作练习,基本体操练习、体育游戏活动、运动器械。
5、体育活动的任务:增强体质、发展基本动作、培养优良品德和性格、培养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6、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必须考虑幼儿的运动负荷问题,注意做到低强度、高密度、急缓结合、动静交替。
★7、影响体质的因素:遗传、变异、疾病、营养状况、生活环境与条件,其中最科学、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与身体锻炼是影响儿童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
第五章 学前儿童体育

上肢运动
运动部位 动作类别
臂的举、摆、 屈、伸
动作的形式与方向
臂前举、摆、屈伸。臂后举、摆、屈伸。 臂上举、摆、振、屈伸。臂侧举、摆、屈伸。 臂斜上举、摆、屈伸。两臂同侧举、摆、振等。
上肢
臂绕环
运动 臂侧开
向前绕环、向后绕环、向内 绕环、向外绕环、同侧绕环、 “8”字绕环、前臂绕环、小 绕环、轮流绕环等。 前举侧开扩胸、前平举侧开 扩胸、前举交叉侧开扩胸等。
主要由模仿动 作组成,可以 单一模仿某一 动物或物体的 动作,也可以 综合模仿。
4、律动操: 将简单的舞蹈动作或律动动作与徒手操的动作 有机组合在一起的体操动作。
5、武术操: 主要由武术动 作编成的操,幼儿 武术操多为武术模 仿操。
6、游戏操: 有两种:一 种是用游戏动作 编成的,如踢毽 操、皮筋操等; 另外一种是把游 戏与体操动作结 合在一起的体操。
(二)轻器械操
轻器械操是在徒手操动作基础地上,手持 轻器械,如棍棒、花、红旗、哑铃、筷子、 球等进行练习。 轻器械操一般适用于中大班的幼儿。
一般幼儿园经常采用的器械操有:
1、击响操 : 有哑铃操、响铃操、铃鼓操、竹板操、筷 子操、腰鼓操等 例:《哑铃操》
2、棍杆操 : 有竹竿操、 花棍操、霸 王鞭操、纸 筒操等
一、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
1、基本动作的内容:走、跑、跳、投掷、钻、 爬和攀登等。
(1)走步 经常步行或进行一定距离的行走,可以有效 地锻炼下肢部位的肌肉、骨骼、关节和韧 带。
走步的相关游戏
排队走步游戏。 走步竞赛游戏。 其他走步游戏。
(2)跑步
幼儿在跑步过程中,能积累有关时间和空间 的经验,从而促使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的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