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原理及其杀菌工艺条件确定

合集下载

巴氏杀菌机的工艺和控制方案

巴氏杀菌机的工艺和控制方案

巴氏杀菌机的工艺及其控制方案姓名时间:2016.08.10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巴氏杀菌机的杀菌原理,工艺特点以及自动化控制方式。

并且根据设计和调试巴氏杀菌机时的经验描述了平时遇见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对巴氏杀菌机的运行时每个步骤的动作以及该动作的作用都有详细的说明。

在自动化控制方面,对整体的硬件结构以及一些难度比较高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进行了描述。

目录1.巴氏杀菌机工艺介绍 (3)1.1巴氏杀菌机的工作原理 (3)1.1.1 巴氏杀菌法 (3)1.1.2 巴氏杀菌机的工作原理 (5)1.2 巴氏杀菌机的工艺特点 (6)1.2.1 工艺介绍 (7)1.2.2 巴氏工艺特点 (10)1.3 巴氏杀菌机调试时常见问题 (13)2.巴氏杀菌机的控制方案 (20)2.1硬件系统 (22)2.2控制方案 (21)2.1.1程序结构 (21)2.1.2主步序说明 (22)2.1.3功能程序 (24)2.3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26)3.结论 (28)4.参考文献 (29)巴氏杀菌机工艺介绍关键字:巴氏杀菌法,CIP,SIP,板式换热器,均质机,PLC,HMI,PID闭环控制。

1.1巴氏杀菌机的工作原理1.1.1 巴氏杀菌法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

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

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当今使用的巴氏杀菌程序种类繁多。

“低温长时间”(LTLT)处理是一个间歇过程,如今只被小型乳品厂用来生产一些奶酪制品。

“高温短时间”(HTST)处理是一个“流动”过程,通常在板式热交换器中进行,如今被广泛应用于饮用牛奶的生产。

巴氏杀菌工艺概述

巴氏杀菌工艺概述

巴氏杀菌工艺概述巴氏杀菌工艺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处理方法,旨在杀灭食品中的病原菌和细菌,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它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果汁、饮料和罐头食品等各种食品加工行业。

1. 巴氏杀菌工艺的背景和原理巴氏杀菌工艺得名于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他于19世纪中叶发现了热处理可以有效灭菌的方法。

巴氏杀菌工艺的原理是利用高温短时间的处理方式,达到杀灭大部分有害微生物的目的,同时保留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2. 巴氏杀菌工艺的步骤巴氏杀菌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处理:食品加工前,对原料进行处理和准备,以确保原料的卫生和质量。

2) 加热过程:将食品通过加热设备加热到一定温度,常见的加热方式包括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

3) 冷却过程:在加热后,食品需要经过冷却过程,以避免过度加热对食品品质的损害。

4) 包装和密封:经过杀菌处理的食品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包装和密封,以防止再次受到污染。

3. 巴氏杀菌工艺的优点巴氏杀菌工艺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杀菌效果好:经过巴氏杀菌处理的食品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大大降低了食品引起疾病的风险。

2) 保持食品品质:相比其他杀菌方法,巴氏杀菌工艺在处理过程中能够较好地保留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3) 延长食品保质期:巴氏杀菌工艺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让食品能够更长时间地保存和销售。

4. 巴氏杀菌工艺的局限性和争议巴氏杀菌工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1) 部分营养流失:由于高温加热的过程中,食品中的某些营养成分可能会部分流失,降低了食品的营养价值。

2) 不适用于一些食品:巴氏杀菌工艺对于某些食品,特别是含有酶活性和活性成分的食品并不适用,这可能需要采用其他处理方法。

3) 争议性:有人认为巴氏杀菌工艺过于依赖高温处理,可能对食品的天然特性和健康价值造成影响。

有一些人更倾向于选择其他更温和的杀菌方法。

5. 我对巴氏杀菌工艺的观点和理解个人对巴氏杀菌工艺持较为积极的态度。

杀菌原理及其杀菌工艺条件的确定

杀菌原理及其杀菌工艺条件的确定

杀菌原理及其杀菌工艺条件的确定一、食品罐藏原理细菌㈠.热力杀菌原理:酵母微生物霉菌1.引起腐败的原因食品中的酶其他化学食品本身含有各种酶。

当食品被采收或屠宰后往往会分解食品使其不堪食用。

但一般这比酶的抗热性不强。

通常在装罐前的热处理过程中就失去活性。

所以罐头保藏食品的热处理杀菌对象主要是腐败微生物。

2.何为杀菌:当食品加热到某一高温,并保持一段时间使微生物失去生命力,以保藏食品的过程称之杀菌。

3.商业杀菌:使罐头在一般正常条件下,运输贮藏和分配销售的时候,罐头不再遭受腐败微生物破坏致于腐败,同时也不会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热力杀菌。

要达到商业无菌,必须借助于密封容器,进行密封。

防止再污染,达到商业无菌。

㈡.杀菌条件的科学确定:1.杀菌条件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有:①.食品的特性、粘度、颗粒大小②.固体与液体的比例③.罐头的大小④.装罐前预处理过程⑤.污染腐败微生物的种类、习性、数量等2.杀菌条件确定的依据:⑴.微生物的耐热性及种类:首先必须对食物对象进行微生物方面的调查,搞清造成污染微生物有哪些?哪些是腐败和致病菌?它们的耐热程度如何?继而进行耐热菌的TDT值、D值、Z值的测定和计算。

这对制定杀菌规程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一步。

对于低酸性食品,其主要危害是肉毒杆菌,因此,低酸性食品罐头杀菌的中心目的,就是要彻底杀死肉毒杆菌。

⑵.食品的传热、速度:fh.j(有些资料称热穿透速度)随着罐头内容物的不同以及固液比基质的粘稠度,固形物在罐内的排列方式及固形物大小等方面的不同,它们的传热方式和传热速度也不相同。

有的是以对流传热为主,有的是以传导为主,有的是两者兼有。

传热方式对杀菌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这一点我们绝对不能忽视。

⑶.罐内初菌数基质中的初菌数对杀菌效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由于微生物的生长或死亡都是按照对数规律递增或递减的。

因此对同一种微生物来说,如果污染严重,那么要达到一定的安全值,所需的杀菌时间就长,反之则短。

巴氏杀菌法的原理及应用

巴氏杀菌法的原理及应用

巴氏杀菌法的原理及应用1. 原理概述巴氏杀菌法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杀菌方法,通过对食品进行加热处理,杀灭其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达到保持食品新鲜和延长保质期的效果。

2. 原理详解巴氏杀菌法的原理基于细菌的热敏性,通过在特定温度下加热食品一定时间,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温度选择:巴氏杀菌法常用的加热温度为60-65摄氏度。

这个温度可以有效杀灭大部分有害细菌,同时又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加热时间:巴氏杀菌法要求加热时间必须达到一定要求,以确保杀灭细菌。

常用的加热时间为30分钟。

•冷却速度:加热后的食品需要迅速冷却,以防止细菌再次繁殖。

常用的冷却速度为15-30分钟。

3. 巴氏杀菌法的应用巴氏杀菌法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加工行业,特别是牛奶和果汁等液态食品的杀菌处理。

下面列举了巴氏杀菌法在不同食品上的具体应用:3.1. 巴氏杀菌牛奶•牛奶是一种容易受到细菌污染的液态食品,特别是产自动物的乳源牛奶。

通过巴氏杀菌法可以有效杀灭牛奶中的细菌,延长其保质期。

•巴氏杀菌牛奶的加热温度为62摄氏度,加热时间为30分钟。

之后,牛奶通过冷却设备降温至标准的储存温度。

3.2. 巴氏杀菌果汁•果汁是另一种容易受到细菌污染的液态食品,特别是新鲜榨取的果汁。

通过巴氏杀菌法可以杀灭果汁中的微生物,保持其新鲜口感和营养成分。

•巴氏杀菌果汁的加热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果汁的特性有所区别,但通常在60-65摄氏度加热30分钟,然后用冷却设备降温。

3.3.其他食品的巴氏杀菌•巴氏杀菌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液态食品和半固态食品的杀菌处理,比如酱料、汤类等。

•不同食品的加热温度和时间都需要根据食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调整。

4. 巴氏杀菌法的优缺点4.1. 优点•杀菌效果好:巴氏杀菌法可以有效杀灭大部分的细菌和微生物,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延长其保质期。

•保存营养成分:相对于其他杀菌方法,巴氏杀菌法对食品的营养成分损失较小。

•不使用化学物品:巴氏杀菌法纯机械原理,不需要使用化学物品,对人体无害。

啤酒厂杀菌机工作原理

啤酒厂杀菌机工作原理

啤酒厂杀菌机工作原理
1.高温杀菌:啤酒厂杀菌机通过加热来杀灭啤酒中的微生物。

通常采
用蒸汽加热的方式,将蒸汽引入杀菌机内部的加热室。

在加热室内,蒸汽
与啤酒接触,传递热量给啤酒,使啤酒的温度迅速升高到杀菌温度。

一般
来说,杀菌温度在70℃-80℃之间。

2.杀菌时间控制:在高温下,微生物会被杀死,但不同的微生物对温
度的敏感度不同,因此杀菌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由于啤酒杀菌处理的需要,一般时间较长,通常为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3.冷却:在经过高温杀菌后,啤酒需要经过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适
宜的酵母发酵温度范围。

为了提高冷却效率,杀菌机通常配备了冷却器或
冷却装置,通过注入冷却介质,如冷水或空气,来快速冷却啤酒。

4.过滤:在冷却后,啤酒中可能会残留一些微生物、酵母和杂质。


了去除这些残留物,啤酒需要经过过滤处理。

过滤器通常使用特殊的滤料,如陶瓷、纤维膜等,将残留物过滤掉,以确保啤酒的清澈度和卫生安全。

5.其他辅助控制:杀菌机上还配备了一些辅助装置,如温度控制器、
流量计、压力传感器等。

这些装置用于监测和控制杀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速等参数,以确保杀菌的效果和控制杀菌条件的稳定性。

啤酒厂杀菌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高温杀菌和冷却过滤来保证啤酒的卫
生水平。

这些工艺步骤可以有效地杀灭微生物,去除杂质,确保啤酒的质
量和安全性。

杀菌机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操作,降低生产
成本,提高产品的卫生标准。

杀菌原理及其杀菌工艺条件的确定

杀菌原理及其杀菌工艺条件的确定

杀菌原理及其杀菌工艺条件的确定一、食品罐藏原理细菌㈠.热力杀菌原理:酵母微生物霉菌1.引起腐败的原因食品中的酶其他化学食品本身含有各种酶。

当食品被采收或屠宰后往往会分解食品使其不堪食用。

但一般这比酶的抗热性不强。

通常在装罐前的热处理过程中就失去活性。

所以罐头保藏食品的热处理杀菌对象主要是腐败微生物。

2.何为杀菌:当食品加热到某一高温,并保持一段时间使微生物失去生命力,以保藏食品的过程称之杀菌。

3.商业杀菌:使罐头在一般正常条件下,运输贮藏和分配销售的时候,罐头不再遭受腐败微生物破坏致于腐败,同时也不会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热力杀菌。

要达到商业无菌,必须借助于密封容器,进行密封。

防止再污染,达到商业无菌。

㈡.杀菌条件的科学确定:1.杀菌条件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有:①.食品的特性、粘度、颗粒大小②.固体与液体的经例③.罐头的大小④.装罐前预处理过程⑤.污染腐败微生物的种类、习性、数量等2.杀菌条件确定的依据:⑴.微生物的耐热性及种类:首先必须对食物对象进行微生物方面的调查,搞清造成污染微生物有哪些?哪些是腐败和致病菌?它们的耐热程度如何?继而进行耐热菌的TDT值、D值、Z值的测定和计算。

这对制定杀菌规程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一步。

对于低酸性食品,其主要危害是肉毒杆菌,因此,低酸性食品罐头杀菌的中心目的,就是要彻底杀死肉毒杆菌。

⑵.食品的传热、速度:fh.j(有些资料称热穿透速度)随着罐头内容物的不同以及固液比基质的粘稠度,固形物在罐内的排列方式及固形物大小等方面的不同,它们的传热方式和传热速度也不相同。

有的是以对流传热为主,有的是以传导为主,有的是两者兼有。

传热方式对杀菌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这一点我们绝对不能忽视。

⑶.罐内初菌数基质中的初菌数对杀菌效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由于微生物的生长或死亡都是按照对数规律递增或递减的。

因此对同一种微生物来说,如果污染严重,那么要达到一定的安全值,所需的杀菌时间就长,反之则短。

软包装巴氏杀菌机设备工艺原理

软包装巴氏杀菌机设备工艺原理

软包装巴氏杀菌机设备工艺原理软包装巴氏杀菌机是一种专门用于巴氏杀菌的设备,主要用于各类软包装产品的灭菌处理,如饮料、果汁、牛奶、酸奶等。

它采用高温加压的方式,将产品进行灭菌处理,以保证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软包装巴氏杀菌机的设备工艺原理。

巴氏杀菌的原理巴氏杀菌是一种通过高温灭菌的方法。

它利用高温加压的方式,将产品进行杀菌处理,以消除其中的有害微生物。

巴氏杀菌的基本原理是将产品加热至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内保持该温度,然后快速冷却,以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在杀菌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关键因素。

根据巴氏杀菌的原理,当温度达到71.5℃时,只需15秒即可杀灭致病菌,但对芽孢的杀灭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时间,达到121℃,持续15分钟才能彻底杀灭。

软包装巴氏杀菌机的设备工艺原理软包装巴氏杀菌机是一种专门用于灭菌软包装产品的设备。

它采用高温高压的方式,将产品灭菌处理,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软包装巴氏杀菌机的设备工艺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流程调控软包装巴氏杀菌机的流程包括预热、加热、保温、冷却等阶段。

这些阶段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产品的特性进行调控。

预热阶段通常需要10-15分钟,温度达到70-80℃,以预热容器和产品。

接下来是加热阶段,需要将温度升至目标温度,这个过程通常需要60-90秒。

加热阶段完成后,需要进入保温阶段,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之间,以保证产品能够完全杀灭微生物。

最后是冷却阶段,需要快速降温,以免对产品造成质量上的影响。

2. 温度控制在软包装巴氏杀菌机中,温度是非常重要的控制参数。

高压蒸汽会通过加热板升温,并从产品的底部自然升温。

传统的温度控制方式是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容器内的温度,控制加热板的温度来保证容器内的温度达到预设值。

而现代软包装巴氏杀菌机则采用先进的不接触式红外线测温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测量容器内的温度。

3. 压力控制软包装巴氏杀菌机中的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它能够保证定点杀菌。

细胞工程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和原理

细胞工程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和原理

细胞工程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和原理细胞工程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干热灭菌、紫外线灭菌、过滤除菌等。

以下是这些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1. 湿热灭菌:是利用高温高压的水蒸气进行灭菌。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常用于培养基、实验器具等的灭菌。

其原理是在高温高压下,水蒸气的穿透力增强,能够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

2.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干燥空气进行灭菌的方法。

常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器械等的灭菌。

其原理是在高温下,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会发生变性,从而失去生物活性。

3. 紫外线灭菌: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进行灭菌的方法。

常用于实验室空气、操作台等的灭菌。

其原理是紫外线能够穿透微生物的细胞膜,使其DNA 发生损伤,从而阻止微生物的繁殖。

4. 过滤除菌:是利用过滤器过滤掉空气或液体中的微生物。

常用于不能耐受高温灭菌的液体或气体的灭菌。

其原理是过滤器能够阻止微生物通过,从而达到除菌的效果。

这些灭菌方法各有优缺点,在细胞工程实验室中,需要根据不同
的物品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同时,为了确保灭菌效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灭菌操作,并对灭菌效果进行检测和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菌原理及其杀菌工艺条件的确定一、食品罐藏原理细菌㈠.热力杀菌原理:酵母微生物霉菌1.引起腐败的原因食品中的酶其他化学食品本身含有各种酶。

当食品被采收或屠宰后往往会分解食品使其不堪食用。

但一般这比酶的抗热性不强。

通常在装罐前的热处理过程中就失去活性。

所以罐头保藏食品的热处理杀菌对象主要是腐败微生物。

2.何为杀菌:当食品加热到某一高温,并保持一段时间使微生物失去生命力,以保藏食品的过程称之杀菌。

3.商业杀菌:使罐头在一般正常条件下,运输贮藏和分配销售的时候,罐头不再遭受腐败微生物破坏致于腐败,同时也不会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热力杀菌。

要达到商业无菌,必须借助于密封容器,进行密封。

防止再污染,达到商业无菌。

㈡.杀菌条件的科学确定:1.杀菌条件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有:①.食品的特性、粘度、颗粒大小②.固体与液体的经例③.罐头的大小④.装罐前预处理过程⑤.污染腐败微生物的种类、习性、数量等2.杀菌条件确定的依据:⑴.微生物的耐热性及种类:首先必须对食物对象进行微生物方面的调查,搞清造成污染微生物有哪些?哪些是腐败和致病菌?它们的耐热程度如何?继而进行耐热菌的TDT值、D值、Z值的测定和计算。

这对制定杀菌规程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一步。

对于低酸性食品,其主要危害是肉毒杆菌,因此,低酸性食品罐头杀菌的中心目的,就是要彻底杀死肉毒杆菌。

⑵.食品的传热、速度:fh.j(有些资料称热穿透速度)随着罐头内容物的不同以及固液比基质的粘稠度,固形物在罐内的排列方式及固形物大小等方面的不同,它们的传热方式和传热速度也不相同。

有的是以对流传热为主,有的是以传导为主,有的是两者兼有。

传热方式对杀菌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这一点我们绝对不能忽视。

⑶.罐内初菌数基质中的初菌数对杀菌效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由于微生物的生长或死亡都是按照对数规律递增或递减的。

因此对同一种微生物来说,如果污染严重,那么要达到一定的安全值,所需的杀菌时间就长,反之则短。

3.确定热力杀菌工艺条件的过程:感官品质及经 济性评价 二、腐败微生物的耐热性 ㈠.腐败微生物的一般习性对环境的要求:① 空气 ② ③ PH 食品按PH 分类① 高酸性 PH <4.0 ②酸性 PH4.0~4.5 ③ 低酸性 PH >4.6 ㈡.要从公共卫生安全角度分:① 酸性:在酸性食品中肉毒杆菌不产生毒素。

② 低酸性:在低酸性食品中肉毒杆菌产生毒素。

总之:a.在低酸性食品中(PH >4.6)就有可能使肉毒杆菌芽孢产生。

所以要接受杀死肉毒杆菌的热量100℃以上。

b.在酸性食品中(PH <4.5)它不可能产生肉毒杆菌毒素,所以一般低于100℃以下。

c.酸化食品可按酸性食品接受杀菌。

㈢.微生物耐热性的测定:1.烧瓶法 2.TDT 试管法 3.TDT 罐法 TDT —指测定热力致死时间的试管或罐:在测定细菌耐热性时,应尽可能避免热传导的因素,所以要求瞬时加热,瞬时冷却。

在做试验时,温度应达4~5个之多,温差一般为2.5~3.0℃,以不同温度进行耐热试验,其杀菌时间要有一定的间隔。

㈣.微生物耐热性的表示法:1.D 值:在某一温度下,减少活菌数90%所需的时间(通常用“分”表示)。

D 值相当于细菌致死曲线斜率的负倒数。

D 值愈大,表示该菌芽孢耐热性愈强。

微生物的死亡规律符合于指数规律y=a x 。

c c=10-t/D c :表示在某一温度下,经过t 时间后,该菌的残留浓度。

log 0c c -D t log=-D tt :致死时间 D=cc t log log 0-或D=b a tlog log -2.F 值和Z 值:① F :在特定温度下,将一定数量的菌全部杀死所需的时间或:在121.1℃时,杀死一定量的菌所需的时间,也就是121.1℃的TDT 值,与环境、数量菌种、菌类有关。

② Z :每一种D 值变化10倍或101时的温差。

或:热力致死时间曲线,斜率的倒数。

或:热力致死时间每变化10倍或101所供给的温度差,它与环境数量、菌种、菌类有关。

121.1温度121.1 温度内视性热力致死时间曲线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 z 值的求法:①.根据内视性热致死时间曲线求z logDrD =z Tr Tr - Dr —参照的D 值(即121.1℃时的D 值)D —任意温度下的D 值②.根据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在曲线上找出对应于一个对数循环的值或计算某斜率的倒数。

③.D 、F 、Z 值的大小对杀菌速度的影响D 、F 、Z 值的增大,说明杀菌速度慢,微生物本身耐热性强 ④.热力致死时间曲线议程 log∑∑r =Z Tr T - ∑r :对应于Tr 该菌致死时间(或特定温度121.1℃) ∑:对应于T 该菌致死时间(任意温度) Z :热力致死时间穿过一个对数周期所需的温度差 T :任意一个致死温度⑤.杀菌值的确定:罐头食品杀菌的目的在于使罐内腐败微生物失去活力,以便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保持食品不变质。

为了确定杀菌值,首先要知道引起该罐头食品变质的微生物及其耐热性最强的是哪一种和它的耐热程度多高,即D 值和Z 值如何?其次根据T=D (loga -logb ),还要了解被污染的程度。

低酸性食品罐头中常有肉毒杆菌数生长产生毒素,所以首先要保证杀灭肉类杆菌,这是低酸性罐头食品杀菌时的最低要求。

根据许多学者的试验测定:肉毒杆菌芽孢的耐热性较高,为杀菌的对象菌,其浓度指标下降到C0 C=10-12C 0 a 10 C 010B 10-12计算说明:例1:设某一低酸性食品罐头中,每罐含有肉毒杆菌芽孢1个,而希望产品1012罐中,经杀菌只有一罐残存,这样在121.1℃下,杀菌需要多长热处理时间?解:a=1012 b=1 求t=? 根据D=ba tlog logt=D(loga -logb)=D(log10-12-log1)=12D根据科学试验证明:肉毒杆菌的耐热性较高D=0.204(分) 代入上式得:t=12×0.204=2.45(分)根据T 值的定义:D 值如果是Dr 即D121.1℃,则上式中的t 值就相当于F 值,F=12Dr ,这主要是考虑到肉毒杆菌在公共卫生上的因素,的以必须先用12D 值才安全,根据美国等国的实际经验,这样的杀菌值才不会有中毒问题发生。

但是低酸性食品中,引起腐败变质的其他微生物的耐热性还有比肉毒杆菌更强的,如嗜热菌芽孢,Dr 可达3~4分钟,如同样采用12D 值杀菌强度,虽可以使其腐败率降低到非常小的程度,但对感官品质极为不利,甚至不能食用,以采用4~5D 的杀菌值为宜,6D 也可以接受。

虽然Dr 值知道后,就很快求得在121.1℃对杀菌的时间,但要求其他杀菌温度时要达到同样的杀菌效果所需的时间,还必须用微生物特性的另一个值,即热力致死时间曲线的斜率Z 值。

logDr D =ZTTr - 例2:某产品每克含Z=10℃,D121.1℃=2.00的芽孢10个,罐重570克,杀菌温度为115.5℃,问欲用多长加热时间才能达到正常的腐败率(0.01%)?如果半成品严重腐败,使腐败率变成0.1%,若仍要达到正常的腐败率,问需要对该半成品用多长的加热时间?每克半成品芽孢数增加了多少个?解:①已知:Z=10℃,D121.1℃=2.00,a=10×570个,b=0.01%, 求∑115.5=?t= D121.1℃(loga -log5)=2(log5700-log0.001) =2(log5700-log10-4)=2(3.7559+4) =15.51(分) ∵t=∑r log ∑r -log ∑=ZTrT -log15.51-log ∑=101.1215.115- log15.51-101.1215.115-=log ∑log15.51+0.56=log ∑ +0.56=log ∑ ∑=56.23(分)答:温度为115.5℃时需要56.23分钟的时间才能达到正常腐败率(0.01%)。

②已知:t=56.23分 a=10×570 b=0.001 求D115.5=? t115.5=D115.5(loga -logb) D115.5=ba t log log 55.115--=410log 5700log 23.56--灭菌与无菌操作技术一、物理灭菌法 二、F 值与F0值近年来对灭菌过程无菌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方面灭菌温度多系测量灭菌器内的温度不是灭菌物体内的温度,同时无菌检验方法也存在局限性,在检品存在微量的微生物时,往往难以用现行的无菌检验法检出。

因此,对灭菌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是很必要的。

F 与F 0值可作用验证灭菌可靠性的参数。

1.D 值研究表明微生物受高温杀灭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死亡速度属一级过程,即:式中N。

为原始微生物数,N t为t时残存的微生物数,k为死亡速度常数。

lg N t对t作图,得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令斜率的负倒数为D值,即:由式6-3可知,当lg N t- lg N0=1时D=t,即D的物理意义为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即使之下降一个对数单位)所需时间。

D值是微生物的耐热参数,不同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D值,如表6-4所示。

表6-4 不同灭菌方法不同微生物的D值灭菌方法微生物种类温度/ C 介质或样品D值/min105 5%葡萄糖水溶液87.8 蒸气灭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蒸气灭菌嗜热脂肪芽孢杆121 5%葡萄糖水溶液 2.4菌蒸气灭菌嗜热脂肪芽孢杆121 注射用水 3.0菌蒸气灭菌产芽胞梭状芽孢105 5%葡萄糖水溶液 1.3杆菌干热灭菌枯草芽胞杆菌135 纸16.6枯草芽胞杆菌160 玻璃板18秒红外线灭菌2.Z值随温度升高,微生物死亡速度加速,即k增加,因而D值下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00~138︒C)lg D与温度T呈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由于此斜率为负值,为避免引入负数,令:故Z值为降低一个lgD值需升高的温度数,即灭菌时间减少至原来1/10所需要升高的温度。

如Z=10︒C,则灭菌时间减少至原来1/10,而灭菌效果保持不变需要升高的的温度为10︒C。

表6-5是一些药物溶液的Z值。

式6-4也可表示为:设Z=10︒C,T1=110︒C,T2=121︒C,则D2=0.079D1。

即110︒C 1 min与121︒C 0.079 min 的灭菌效果相当。

若Z=10︒C,灭菌温度每升高一度,则D2=0.794D1,即温度每升高一度,达到相同的灭菌效率的灭菌时间将减少20.6%。

表6-5 不同溶液中测定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Z值溶液Z值/︒C5%葡萄糖水溶液 10.3注射用水5%葡萄糖乳酸盐林格氏溶液pH 7磷酸盐缓冲液 8.4 11.3 7.63.F值与F0值(1)F值F值的数学表达或可表示如下:式中t是测量被灭菌物品温度的时间间隔,一般为0.5~1.0 min或更小,T是每个△t 测量被灭菌物品的温度,T o是参比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