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合集下载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作文教学历来是老师们最头疼的方面之一,如何确定写作的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写作教学的策略?这让老师们慢慢摸索而少有前进。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这本书恰是很好的解决策略的问题,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也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抓手。

在这本书里,管老师指出要淡化作前指导,强化作后讲评,这才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出路。

他认为学生的作文就如盆景制作,盆景制作有两种典型方式,一是强制地将枝杆朝着人为的方向前进,从而制作出大量相同的盆景;二是顺着枝杆原有的姿态,做必要的牵引,每一个盆景都是不可复制的。

当前大量存在于一线的,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第一种盆景的制作方式;而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走的恰恰是第二种盆景的制作方式,那是真正有艺术生命的制作方式。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头不禁一寒。

按照管老师的理论,如果我的课前指导越成功不就是对学生作文更大的禁锢吗?那这不就是一个错误吗?还是直接做习作中和习作后的指导就可以了呢?我陷入了沉思。

管老师眼中的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我们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基于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课前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的很多学生如果不对他进行课前的作文指导,他就无法下笔了。

傻傻地坐着或者是乱写一气,所以,课前指导还是应该进行。

但是我们也不能走极端,就拿一篇范文来指导,那样的话,所谓的盆景就真的会是千篇一律的,没有欣赏的价值。

这就提醒我们课题组在实施课前指导的过程中多选一些不同的案例,并鼓励学生根据启发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作文。

虽然这本书中提出的观点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管老师强化作文讲评的观点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说:学生写好了作文,老师认真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指出哪里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作文就该这么写;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以后要注意。

老师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由学生的作文现状,导出一个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作文训练点,两者合起来,就是指导。

读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感汇总四篇

读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感汇总四篇

读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感汇总四篇范文一第一次读管建刚的文章是在《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上,月刊中有几十页刊印了他的《魔法作文营》的教学方法和个体教例,看着很是受启发,也模仿着试过,只是刊登的不完整,无法感受其整体美。

第二次是学校发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可以说触动是震撼的,因为其是一线教师,所以他的文章中介绍的方法策略可操作性极强,如他的动力系统、助力系统、保障系统为我们的班级作文教学做出了贡献。

也可以这样说,在这两年里,我都是按这三个动力系统在推动学生主动写作的进程,而且也见到一定的效果。

因此当学校发给我们他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这本书时,我是满怀期待,希望从中再次得到启发,得到方法,得到动力,得到实惠。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中九大主张虽然批判性、理论性的东西有点偏多了点,但细读下去,也有不少可借鉴,可学习的。

如上好“作后讲评”课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欣赏。

写好一句话,写精彩一句话,每个学生努力一下都能做得到。

所以大面积地欣赏学生作文的最好办法是抓“好句”。

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小作者听到同学朗读着他的句子和名字,作文带给他的尊严和荣耀、自信和光荣一定会使他对作文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念,其他同学念着小作者的名字,多少也期盼着下次能念到他的名字,每一个期盼都在学生心里播下一个“我要写出精彩句子”的种子。

所以在下学期的创新作文课上,我的第一板块就是让学生欣赏五个以上孩子上周作文中的的好句、好段,让展示的学生感到荣耀,让展示的过程成为其他孩子本周写作的动力。

第二件事是挑刺。

挑刺一般着力于“句病”。

学生经常出现的作文病有:“的”病、“我”病、“长着”病、“心想”病、“关联”病、“开头”病、“记得有一次”病、“然后”病、“于是”病、“再”病、“就”病。

我班学生还有一个“看到”病。

因孩子较小,改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下学期作文讲评,集中、反复让学生认识三种病——“的”病、“我”病、“看到”病,努力让学生的作文做到准确、顺畅、干净、利索。

2022《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报告

2022《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报告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报告当了多年的语文教师,最让我困惑的就是习作教学,怎样能让学生把积累到的好词好句不露痕迹地用在文章里,怎样让学生的文章不仅优美而且又有鲜明的个性?直到读到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当前流行的“作前指导”落在两点:指导学生写什么,指导学生怎么写。

管老师指出,这两种方法他都反对。

你想,每个学生的穿着、说话方式,对事物的态度都不一样,偏偏“指导”出来的作文都是一个样。

其实,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就是这样,课前准备巨细无遗,从题目到框架,从内容到结构,分成多个PPT,甚至具体到每个句子、哪个词怎么好,都在例文中指出。

正像管老师所说,作文前,就算老师说“只是建议”,“可以这么写”,就算再强调“开阔思路”,可学生们总会把老师的指导当“圣旨”,因为“老师是评判学生作文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评委”。

学生即不自觉地落入例文的“套路”中。

“填空式”、“保姆式”的作文为假话作文、套话作文的产生迈出了重要一步。

我们的作文课前,老师总是精心准备,预设到学生写作中可能遇到的麻烦或写作可能。

为了规避不足,老师们做了各种准备。

然而经常得到的结果却如管老师所说学生拼了命按老师制定的样品和规则生产作文,学生写的作文一个料子,一个样式,一个款式,乏味不堪。

我曾经指导的学生写的习作“父母的爱”即是一例,学生千篇一律写半夜生病、父母送急诊、打吊瓶、父母一夜未眠。

看了管老师的主张,我想了很多,我们一直在想学生不会写,却忽略了学生“会什么”,我们一直教写法、结构,强调总-分-总,修辞方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不知道学生会写成什么样。

所以,在教授“写未来的一件物品”时,我进行了一次尝试,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摒弃了课件和例文,只出示关键词和写作结构,“一件物品”、“未来”、“现实-想象”、“外观”、“功能”、“意味”、“具体”,只以一篇《未来的手机》为例分析了文章的优点,随后放手让学生写。

可以说,收到的作文是可喜的,从题目来看,就出现了多样化,《未来的课桌》、《未来的碗》、《未来的筷子》等;再到内容,即使同写“房子、汽车、衣服”等,但学生的想象也是不同的。

读《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感

读《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感

读《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感阅读了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之后,我深有感触。

首先,管老师提到了作文的“兴趣”,这一点,我们都不陌生,可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写”的兴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头疼的事。

针对这一点,他说:兴趣来自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兴趣,你要想出一套法子,让学生在你的“法子”里,想写,愿写,乐写,那才是最好的作文教学。

他的法子就是创办能让每一个学生随时携带,不只是让班上学生能看,也能让爸爸妈妈、亲朋好友看的“班级作文周报”,让学生在上面发表文章。

仔细想想,“发表意识”和“读者意识”真的就是这么重要,不要说发表一篇文章了,就是被校信通推荐一篇文章,心里就会暗自窃喜好几天,在那几天里,就会琢磨着再写些什么,如何写好,可以再被推荐,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而且,校信通就是一个具有“发表”和“读者”的平台,在新学期里,就应该尝试开展班级博客圈,让学生在这个绿色平台上不断学习、发表、超越。

书中,管老师“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外”重于“课内”的观点,我都非常赞同。

其中,他“多改”重于“多写”、“讲评”重于“指导”的观点我尤其认同。

“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三分写,七分改”、“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这些都告诉我们修改的重要,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只要写完最后一个标点,就感觉万事大吉了,都对“改”持排斥态度。

管老师用将近十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我要改”的系统。

因为学生要在“班级作文报”上发表一篇文章,都要经过六次有针对性的修改,每一次都有具体的要求。

管老师也说,写作上的“我要改”,绝不是件简单的事,需要根据自己的、班级的实际找到一个非常有力的、有效的实践点。

我自己深知修改的重要,一篇文章,每一次修改都会找到瑕疵,即便经过无数次修改感觉已没什么了,变成纸质的以后,还会有很多不满意。

学生的问题是从思想上不重视,不愿改,因为没有尝过修改后的甜头,所以也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如何做好,真是任重道远。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通用1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 1你必须对一件事深感兴趣,才会专注,然后你才会想要知道相关的所有事情。

你的整个心、整个人才可能专注。

同样的,如果你认识到你所提出的问题的重要性,你就会有兴趣知道这件事的真相了。

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有兴趣,才会想知道关于这个事物的其他信息。

你想写作了,才会想去了解与写作有关的所有事情,你的写作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生活中将充满了写作的因子,你的阅读是带着写作的气息的,你的思考是带着写作的.气息的,你的看、你的听、你的触摸和感受,是带着写作的气息的。

你的写作深感兴趣了,你所做的任何一个事情,都会与写作发生隐秘的联系,并且,你会逐步地发现这种隐秘,这种秘密最终会成为你清晰的感受和论断。

写作教学,教师首先就要转变观念,“作文兴趣”是第一重要的作文能力,“作文意志”是第二重要的作文能力,然后再是写作人格和写作技能。

最最重要的作文教学是什么?就是让你的学生对作文葆有长久的兴趣。

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让学生说真话,说大实话、大白话,就得允许学生说不正确的话,允许学生说不健康的话,哪怕,不是这个年龄该想的事,不是这个年龄该问的事,只要是他认为重要的话,就让他写出来,表露出来,这本身就是健康的标志,是走向“真健康”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一个习惯在作文里说正确的假话的学生,今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谁都不难想象吧。

一个习惯于在作文里说正确的假话的民族,今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民族,谁都难以想象。

我想说,我们作为老师,要蹲下身子,跟孩子平等的交流,摒弃成人的观念,从儿童习作的要求出发,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 2近日继续读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主张》,我继续保持一种状态——读得“一愣一愣”的。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今天下午闲暇间,闯进海南小学语文教育频道,本着参加王琴玉老师的研讨话题,对此我对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一点在不理解,因此我上百度查了一下,认识了这教学系列。

通过网络阅读了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之后,我深有感触,非常认同管建刚的主张——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作文,创造性地写好作文,享受作文。

我在作文教学中,也曾体会到,学生想写的作文容易写,也写得开心,并带着感情去写,写出自己的话。

否则,学生咬着笔杆也写不出皮毛。

一、“文心”重于“文字”“文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应是学生写作的心灵,是心灵的苏醒,是心灵的敞开,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理想的追求。

而管老师认为的“文心”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上,他强调:没有兴趣的写作是“死”的写作。

是的,管老师点出了作文教学的关键处了。

作为第一线的老师,也深深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更何况是公认难的作文呢?对于一个小孩,让她们写什么呢?怎样写?没有兴趣如何实践!因此,我太佩服管老师的这一个观点。

“你要好好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啊。

”这是一些老师见到管老师问及作文训练的方法时,管老师回答的一句话。

管老师还认为: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我也觉得是:因为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作文能力。

因此,管老师提出了他的一些主张,我愿跟大家分享:说错误的真话,不说正确的套话;说不好听的真话,不说好听的假话;写作热情来自真诚的回应;没有兴趣的写作是“死”的写作。

二、“生活”重于“生成”学生的作文不是另一种生活,即不要把学生的作文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割裂开来。

是啊,“只要活着就有写的内容”,因为学生不是为生活而作文,作文也不就是为了生活。

因此,我也认为,如果觉得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时,我会扪心自问,我限制了学生的心灵没有?每当此时,我会把作文教学停下来,因为让学生再写下去是毫无意义的,没有一种另外的“写作生活”。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作文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之一。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作文教学的主张,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有所启发。

首先,我认为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文不仅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阅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其次,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比如多写、多改、多读,培养他们的写作耐心和毅力。

同时,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构思文章、如何组织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让他们在写作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另外,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作文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艺术享受。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接触各种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让他们在写作中能够表现出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使作文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最后,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有勇气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表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写作中能够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风采。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我希望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能够给广大教师和学生一些启发和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作文教学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范文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范文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范文《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在该书中,作者打破旧的作文教学程式,提出九大革命性主张,是在丰厚有效的作文教学实践土壤上开出的美丽的思想之花。

自谦为“一管”之见,实有超迈的视野,下面给大家分享《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吧!《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1 近日继续读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主张》,我继续保持一种状态——读得“一愣一愣”的。

管老师是真的在进行一场革命,他的许多观念于我来说,都是颠覆性的。

果然是越学习,越觉出自己的无知。

一直觉得学生怕作文最直接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写”,却原来,先解决“写什么”才是根本。

管老师说作文也得先温饱再审美。

一个绅士带着一个饿得半死的流浪汉去豪华剧院欣赏意大利歌剧,显然是不够绅士的。

作文的“温饱”指的是“写什么”,只有学生发现到处都是写的内容,再也不用为写什么发愁了,老师再组织引导,学生自然会把写作的重心转移到“怎么写”上来。

怎么写更好,更有意思,表现力更强,更能抓住读者的心,属于审美范畴。

审美要建立在温饱的基础上。

写什么?我们在课堂上精心筹划给孩子“生成”写作内容,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管老师说,错!如此教出来的学生,将永远是作文上的“高度迟钝者”。

“生成”写作内容的作文教学,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溺爱”,生成的写作内容是一种变相的施舍,作文教学,要让所有学生拥有自食其力找饭吃得本领。

读到这里,我又大大的一愣了——难道我们的活动化作文教学是对孩子写作的一种溺爱?我们在培养作文上的“高度迟钝者”?细思量,又释然了——活动化作文是在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呢,若解决了温饱,难道不需要审美么?在快乐的活动中了无痕迹地习得“怎么写”的方法,孩子们何其幸运。

但是,作为老师一定不能忽视引导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如何解决作文的“写什么”?走进生活,贴近生活吗?管老师说,错!写作,要的是“留心生活”。

而且“留心生活”这四个字中,重点不是“生活”,而是“留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读书笔记:《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主张四:“讲评”重于“指导”
“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是作文课的两大课型。

当前流行的课型是“作前指导”,它主要落在两点:一、“指导”学生“写什么”。

二,“指导”学生“怎样写”。

学生作文前,套用林语堂的说法,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百分之九十的“作前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

我不上作前指导,我只上作后讲评。

“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

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

“讲评”课,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一个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讲评”是点不到位的。

一个老师重视讲评了,上好讲评课了,对学生的作文状态了如指掌,学生的作文绝不会差!
语文老师一定要知道,研读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最为有力的起点。

阅读教学要研究文本,作文教学也要研究文本,研究学生的作文。

讲评课,它无法演练,无法磨课,无法反复,“一次性”是它的特征,它与“一劳永逸”无缘。

上好“作后讲评”课的三件事:
第一,欣赏。

写作很辛苦,它需要热情而真切的赞美。

第二,挑剔。

讲评课不能光讲好话,要能指出真切的问题。

第三,训练。

要上好讲评课的“练”,老师要有一个写作训练系统,不具备写作训练系统,不能一看到学生的作文中的问题就马上链接到一个写作训练点,那也枉然。

主张五:“多改”重于“多写”
一、写作数量制约写作质量
学生写了一篇又一篇的作文,却都在低水平重复,写得再多,也白搭。

要让每一次写作,都到达写作的极限区域,进入写作的潜能区域。

“改”,几乎是进入的唯一途径。

不要再拿“多写”来折磨学生。

一个在低水平重复自己的人,一个永远只会做“毛坯”的人,永远做不了“精品”。

作文教学,要从“写多”转向“写精”。

二、仅仅教给学生方法是不够的
修改离不开“读”;读,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唯一条件。

三、作者是第一修改责任人
看到有的语文老师,把时间都折腾到写作文批语上,我很心疼,心疼老师花了时间、精力,得到的回报几乎等于零;有几个学生是从老师的评语里,获得写作的长进?我还看有的语文老师,不厌其烦地帮学生“改”作文。

有几个学生,看你老师的“改”呢?能从你老师的“改”里琢磨出道道呢?我从不写公文式的“批语”。

我把时间腾出来,研究有效的、有用的“讲评”。

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重在自改。

只有学生自己才最清楚、明白所经历的事,最清楚、明白内心感受,只有学生自改,才最忠实于自我的本真。

如果你的学生对着自己的作文,如痴如醉、忘乎所以地修改,作文教学还需要你费神指导吗?你还用担心你的学生写不好作文吗?
读书笔记:《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主张四:“讲评”重于“指导”
“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是作文课的两大课型。

当前流行的课型是“作前指导”,它主要落在两点:一、“指导”学生“写什么”。

二,“指导”学生“怎样写”。

学生作文前,套用林语堂的说法,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百分之九十的“作前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

我不上作前指导,我只上作后讲评。

“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

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

“讲评”课,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一个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讲评”是点不到位的。

一个老师重视讲评了,上好讲评课了,对学生的作文状态了如指掌,学生的作文绝不会差!
语文老师一定要知道,研读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最为有力的起点。

阅读教学要研究文本,作文教学也要研究文本,研究学生的作文。

讲评课,它无法演练,无法磨课,无法反复,“一次性”是它的特征,它与“一劳永逸”无缘。

上好“作后讲评”课的三件事:
第一,欣赏。

写作很辛苦,它需要热情而真切
的赞美。

第二,挑剔。

讲评课不能光讲好话,要能指出真切的问题。

第三,训练。

要上好讲评课的“练”,老师要有一个写作训练系统,不具备写作训练系统,不能一看到学生的作文中的问题就马上链接到一个写作训练点,那也枉然。

主张五:“多改”重于“多写”
一、写作数量制约写作质量
学生写了一篇又一篇的作文,却都在低水平重复,写得再多,也白搭。

要让每一次写作,都到达写作的极限区域,进入写作的潜能区域。

“改”,几乎是进入的唯一途径。

不要再拿“多写”来折磨学生。

一个在低水平重复自己的人,一个永远只会做“毛坯”的人,永远做不了“精品”。

作文教学,要从“写多”转向“写精”。

二、仅仅教给学生方法是不够的
修改离不开“读”;读,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唯一条件。

三、作者是第一修改责任人
看到有的语文老师,把时间都折腾到写作文批
语上,我很心疼,心疼老师花了时间、精力,得到的回报几乎等于零;有几个学生是从老师的评语里,获得写作的长进?我还看有的语文老师,不厌其烦地帮学生“改”作文。

有几个学生,看你老师的“改”呢?能从你老师的“改”里琢磨出道道呢?我从不写公文式的“批语”。

我把时间腾出来,研究有效的、有用的“讲评”。

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重在自改。

只有学生自己才最清楚、明白所经历的事,最清楚、明白内心感受,只有学生自改,才最忠实于自我的本真。

如果你的学生对着自己的作文,如痴如醉、忘乎所以地修改,作文教学还需要你费神指导吗?你还用担心你的学生写不好作文吗?
读书笔记:《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主张四:“讲评”重于“指导”
“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是作文课的两大课型。

当前流行的课型是“作前指导”,它主要落在两点:一、“指导”学生“写什么”。

二,“指导”学生“怎样写”。

学生作文前,套用林语堂的说法,老
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百分之九十的“作前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

我不上作前指导,我只上作后讲评。

“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

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

“讲评”课,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一个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讲评”是点不到位的。

一个老师重视讲评了,上好讲评课了,对学生的作文状态了如指掌,学生的作文绝不会差!
语文老师一定要知道,研读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最为有力的起点。

阅读教学要研究文本,作文教学也要研究文本,研究学生的作文。

讲评课,它无法演练,无法磨课,无法反复,“一次性”是它的特征,它与“一劳永逸”无缘。

上好“作后讲评”课的三件事:
第一,欣赏。

写作很辛苦,它需要热情而真切的赞美。

第二,挑剔。

讲评课不能光讲好话,要能指出真切的问题。

第三,训练。

要上好讲评课的“练”,老师要
有一个写作训练系统,不具备写作训练系统,不能一看到学生的作文中的问题就马上链接到一个写作训练点,那也枉然。

主张五:“多改”重于“多写”
一、写作数量制约写作质量
学生写了一篇又一篇的作文,却都在低水平重复,写得再多,也白搭。

要让每一次写作,都到达写作的极限区域,进入写作的潜能区域。

“改”,几乎是进入的唯一途径。

不要再拿“多写”来折磨学生。

一个在低水平重复自己的人,一个永远只会做“毛坯”的人,永远做不了“精品”。

作文教学,要从“写多”转向“写精”。

二、仅仅教给学生方法是不够的
修改离不开“读”;读,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唯一条件。

三、作者是第一修改责任人
看到有的语文老师,把时间都折腾到写作文批语上,我很心疼,心疼老师花了时间、精力,得到的回报几乎等于零;有几个学生是从老师的评语里,获得写作的长进?我还看有的语文老师,不厌其烦地帮学生“改”作文。

有几个学生,看你老师的“改”
呢?能从你老师的“改”里琢磨出道道呢?我从不写公文式的“批语”。

我把时间腾出来,研究有效的、有用的“讲评”。

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重在自改。

只有学生自己才最清楚、明白所经历的事,最清楚、明白内心感受,只有学生自改,才最忠实于自我的本真。

如果你的学生对着自己的作文,如痴如醉、忘乎所以地修改,作文教学还需要你费神指导吗?你还用担心你的学生写不好作文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