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作文教学六大主张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关建刚的作文教学思想之一——,重于“兴趣”,参与了作文教材的修订,理解了作文教材编写中的“困境”。
一线教师希望作文教材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出发点。
编者们也明白,许多教师在当前的作文教材中找不到“北”,但他们担心,一旦引入以训练为导向的系统化教材,就不能很好地为“实践”而使用和实践,这种祸害将无法控制。
一线教师认为,有了作文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一个可靠的起点。
如何消除这一错误观点?作文教材没有以“作文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线进行编排。
许多作文辅导书籍和报纸都有相关的作文知识解释和作文技巧训练的例子。
然而,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多年来的事实证明,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作文教学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道路。
2一线教师有这样的想法和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
大多数一线教师不知道写作兴趣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写作能力。
马正平教授谈到了写作能力的消除和重建,他说写作能力本身并不重要,它必须依赖于某些因素才能成为能力。
取决于哪些主要因素?马正平教授指出,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是“写作个性”,第四是“写作技巧”也就是说,“作文兴趣”本身就是写作能力,而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写作意志”是第二重要的能力写这件事,只要你想写,有强烈的冲动,不停地写,不停地变,变,不一定能成为天才作家,但一定能成为好作家一个人对写作感兴趣。
如果他想写一篇作文,他会想知道一些关于作文的事情,作文会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的生活将充满写作因素,你的阅读,你的思考,你的观察,你的倾听,你的触摸和感受,你的饮食,拉和撒,都带有写作的味道。
你做的任何事都与作文有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教师对“作文兴趣”视而不见,不一定会忘记古语,而是“兴趣”,它与人的心灵有关,看不见,摸不着。
没有办法接受。
写作意志,写作个性,这些都不容易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把作文教学的重点转移到第四个“写作技巧”1没有动机或兴趣。
管建刚的作文主张

管建刚的作文主张管建刚以作文教学为语文教学的突破点,以“文心”技巧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培育学生写作上的发表意识、读者意思、真话意识和作品;以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为作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认为写作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能力,写作意志是写作的第二能力,让学生有兴趣写、有意志写是写作教学上的最最重要的事情。
以讲评课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课型,倡导先写后教,以写定教,顺学而教,老师应该是学生作文的把脉人、处方人。
以作文教学为突破点,融入整个作文教学活动的大面积阅读:学生在写作的指引、指向下的高品质阅读,发动一场指向“写作”的阅读的教学改革。
他的人生态度,是“该做的就要做好,哪怕是自己不情愿的,也要强迫自己做好。
活着,必须认真、必须尽责”。
因此,他以顽强的意志掌控着自己的意念和人生的走向,并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做自己认准之事,因此建树颇丰。
从他的身上,我第一感受到了“顺其自然”却原来是自己不求改变、不思进取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他的《比“文字”更重要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之二》,更引起我强烈的共鸣。
比“文字”更重要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之二管建刚一、写作到底有没有技巧?语文老师大都说“有”,鲁迅说“没有”,老舍说“最大的技巧是无技巧”。
“有”还是“没有”?我以为,有,又没有。
这不是跟你“捣糨糊”。
语文老师说的“有”,属“文字技巧”;鲁迅、老舍说的“没有”,属“文心技巧”,两个不同的概念。
如“悬念”,属“文字技巧”。
没有悬念的故事,只要你有技巧,也能处理成有悬念的表达。
请看:“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
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做这样的哥哥。
”小男孩说的话,是连贯、不停顿的,作者有意处理成“我希望……”,省略号后插入“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形成悬念和发差,这是文字技巧。
管建刚我的作文范文教学主张

管建刚我的作文范文教学主张今天开始读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浏览一遍后,我对管老师提出的这两个观点很感兴趣,一是“语文书”不等于“语文课程”,一是“课堂主阵地”不等于“课本主阵地。
有一种说法,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到底“三分”和“七分”,哪个重要?管老师认为,没有课外的七分,是永远学不好语文的。
一个只知道读课文的人,语文学习上永远不会有出息。
一个把语文书放一边,把小说藏在桌肚里读得忘乎所以的人,或许能成为作家、文豪。
一本语文书不过三万字,教得再透,读得再熟,煮得再烂,不过三万字,不会变成30万字。
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天到晚抱着薄薄的语文书,视语文书为宝典,红宝书,一篇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白话文,折腾了两三节课,还不够,还有一页又一页的关于课文的练习题、“课课通”。
把“三分”折腾得死去活来,把“七分”忘得所剩无几;把学生折腾得死去活来,把活泼泼的自主阅读、忘得所剩无几。
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错把“语文书”当成“语文课程”,以为把语文书教好了,就是把语文课程教好了,学生就能学好语文了。
把语文书等同于语文课程的悲剧,正在认真而严肃地上演。
我们的教育经常在严肃而认真地做着滑稽而错误的事。
我们的老师经常在严肃而认真地做着滑稽而错误的事。
将“语文书”的教学等于“语文”的教学,直接孪生了一个可怕的现象:“课堂主阵地”等于“课本主阵地”。
语文学习重在课外的“七分”。
一本薄薄的语文书对于语文课程来说,杯水车薪,缺得太多了。
一个语文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把课堂教学窄化为“课本教学”。
拿着薄薄的语文书折腾来折腾去,折腾了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也折磨了学生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折腾到最后,老师筋疲力尽,学生枯燥无味。
一个语文老师,应该用百分之七十的精力处理“七分”的“课外”,即开发语文课程和使用开发出来的语文课程。
语文书太薄了,开发语文课程太迫切了。
开发语文课程,开发好课外的“七分”课程,应该是语文老师的核心教学能力、第一教学能力。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作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有关管建刚的作文教学主张,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现在出了四本,分别是《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和《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我自己最看重的是《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书中我提出了“‘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多改’重于‘多写’”“‘讲评’重于‘指导’”等主张,我自己最看重的是“‘讲评’重于‘指导’”这一主张。
2000年,我在班里办了一份“班级作文周报”,学生写了作文,向“班级作文周报”部投稿,每次录用十五、六篇“发表”出来。
学生的作文热情,一下子点燃了。
点燃后,我又想方设法,琢磨出了一个又一个点子,使燃起来的火,不哑下去。
xx年,我据此写的总结论文《打造一个永不消失的童年——一份报纸一个作文世界一段难忘的童年生涯》,获得了《江苏教育》举办的“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第一名。
xx年,《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在《中国教师报》十期连载;xx年、xx年,《江南时报》两次报道了我的作文教学革命;xx年,《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博览》也对我的作文教学进展了报道;同年,《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书出版。
一些地方请我去讲讲“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容许了;一些地方,想请我去上一节作文课,我容许不了。
我的研究重心,是让学生有作文的兴趣、作文的意志,我只上“《周报》活动课”。
《作文周报》每周五出版,下周一,上“《周报》活动课”,它有以下几个环节:(1)让我呼喊你的名字——呼喊发表作文的同学的名字;(2)佳作真精彩,猜猜会是谁——学生竞猜这一期《周报》的佳作,猜中者,可以抽奖,奖品是“优先发表卡”;(3)佳作齐欣赏——七嘴八舌说自己最欣赏的某个同学作文里的一句话、两句话。
(4)走进大本营,训练真本领——从学生作文里引出一个训练点,进展必要的训练或指导。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直陈教弊别树主张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直陈教弊别树主张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并长久保持学生写作的兴趣中小学的作文教学是个难缠的话题。
书面表达是学生文字水平、逻辑条理、思想情感的综合体现。
教得好,不过就是培养出一个书面表达有条理的学生,弄得不好,这个孩子会终生恐怖作文,讨厌写作。
在一些老师那里作文教学成为无意识扼杀孩子的一道魔咒,成为老师迈不过去的坎。
管建刚试图打破这道坎。
拥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管建刚一直在探索、思考、总结,试图对一些重大教学问题进行新的判断。
当管建刚告诉我,他的新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不少颠覆性的观点时,我在思忖,这与他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和《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或许可以构成一套观点、方法、操作、实例都相得益彰,在小学作文教学领域具有突破意义的丛书。
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可谓不少,情境作文教学法、“前”作文教学法、快乐大作文、个性化作文、读写结合,乃至读句、读段仿写,专门的想象训练,等等。
我承认,这些方法对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或多或少都有作用。
但是,这些方法都没有切中问题的症结。
我认可管建刚的说法,许多方法着力点是在培养学生的“文字技巧”,而忽视了“文心技巧”。
换句话说,教师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怎么写,怎么写得好上,而不只是设法让学生想写、爱写。
管建刚提出,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并长久保持学生写作的兴趣。
谁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极少有人像管建刚那样琢磨出一套培养、保持学生写作兴趣和意志的可操作的方法。
这恰恰是长期以来人们视而不见的却又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从教学层面上说,《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相当准确地切中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深层病根。
管建刚认为,情感、兴趣比较虚,文字技法比较实,前者难以捕捉,后者易于入手,所以小学教师严重地厚此薄彼,但如此一来,本末倒置的教学必然导致大量作文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
注重培育学生的“心灵感受力”我想说的是,管建刚的一系列主张乃至做法虽然前贤、时贤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但管建刚理解更深入,运用更自觉,阐述也更鲜明、集中、系统。
管建刚

先写后教,以写定教,顺学而教
以作文教学为语文教学的突破点,以“文心”技巧 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培育学生写作上的发表意识、 读者意思、真话意识和作品;以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为 作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认为写作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能力, 写作意志是写作的第二能力,让学生有兴趣写、有意志 写是写作教学上的最最重要的事情。以讲评课为作文教 学的第一课型,倡导先写后教,以写定教,顺学而教, 老师应该是学生作文的把脉人、处方人。以作文教学为 突破点,融入整个作文教学活动的大面积阅读:学生在 写作的指引、指向下的高品质阅读,发动一场指向“写 作”的阅读的教学改革。
作文教学思想:
“先写后教” “生活重于生成” “发现重于观察” “多改重于多写” “讲评重于指导”
推荐课例:
《记一件成功的事》作文讲评 《我的同桌》作文讲评 《写一个人》作文讲评
《“关联”病、“然后”病、让“哑巴” 开口说话》作文讲评
《莫高窟》 阅读教学
号脉诊断
对症下药
如果说老师是一个医生,病人是学生以及学生的作文,无疑,管老 师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 首先,准确地号脉诊断,找到病因。管老师从学生的作文中提炼出 普遍性地问题,从作文的题目、作文的语言、以及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从正反面分析诊断,以“我喜欢这样的…..”肯定个性,“这犯了什么 病”批判错误。在肯定与否定中,让学生一目了然自己存在的问题,突 出了作文是写出自己心中所想的,是具有个性的教学理念。 其次,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正反强烈的对比不仅让学生知其美更 让学生知其所以美。在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之后,又教会学生各种修改 的方法,在教师做示范修改以后,又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修改,实 现了语文学习的运用与迁移。 最后,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作后讲评课肯定更多的是指出学 生存在的问题,而人往往只是喜欢听好话,而且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老 师,弄不好很容易冷场。可是,我们在课堂上却听到了阵阵笑声。那些 “**病”不仅形象地说明了孩子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幽默诙谐。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六讲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六讲管建刚,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是著名的作文教学专家,也是一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和专业作家。
此外,他还担任多家出版社的编辑,拥有30多年的教学、写作、编辑经验。
正是凭借出众的业界经验,管建刚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当代学生融合在一起,建立了“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六讲”,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以及广大中小学教师们的关注。
第一讲:文字写作技巧管建刚认为,文字写作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运用多种技巧来完成。
文字写作技巧,由于它涉及到文字的组织形式,包括句子排列、段落结构和语言的使用等。
学生可以快速掌握文字写作的技能,这样才能有效的构成一篇不同凡响的文章。
第二讲:思想内容的收集在学习写作之前,管建刚要求学生要有充足的思想内容。
为了收集思想内容,学生应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搜集阅读资料,了解相关知识,积累思想材料,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内容。
只有充足的思想内容才能为作文提供足够支撑。
第三讲:写作创新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把知识和想法枯燥乏味地抄写过来,没有创新的思考和思维。
管建刚认为,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应当搜集多方面的信息,思考多样化的视角,发挥创新思维,才能让文章出类拔萃。
第四讲:把握文体特点文字写作是艺术,文章的文体也起着重要作用。
管建刚主张,学生在写作之前,先要弄清文章的文体,并牢记文体的特点,如浅显易懂、抒情传神等,这样才能写出精彩绝伦的文章。
第五讲:检验与修改管建刚提倡学生要在写作之后反复检验和修改文章,检验文章的语句、句式等,以确保文章的内容完整、结构严谨。
另外,学生还应当经常和同学交流作文,共同学习,互相提高。
第六讲:分类实践根据管建刚的专业经验,他建议学生把作文材料分成多个类别,根据实际的写作练习,不断练习不同的文体,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以上就是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六讲,它包含了作文写作的6个重要步骤,也让学生快速掌握文字写作的技能,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把握文字写作的规律,以创作出精彩绝伦的文章。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以下是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的详细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1. 提供充足的写作机会:管建刚主张通过频繁的写作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他鼓励学生每天写作,并提供不同主题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有机会锻炼各种写作技巧。
2. 强调写作规范:管建刚认为写作规范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法和词汇能力,教授学生正确的写作结构和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够写出准确、流畅的作文。
3.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管建刚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并通过模仿优秀作品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他认为多读多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 提供多样化的写作题材:管建刚认为多样化的写作题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他鼓励学生写作各种题材的作文,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让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管建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他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思考问题,并将其融入到写作中。
他认为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是写作的重要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写出独特和有深度的作文。
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管建刚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他认为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并将其通过作文表达出来。
他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三、评价和指导学生的作文1. 给予及时的反馈:管建刚认为及时的反馈对学生的写作提高至关重要。
他鼓励教师在学生完成作文后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2.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管建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他鼓励学生在写作完成后自我评价自己的作文,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目标。
他认为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提高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建刚作文教学六大主张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之一比“兴趣”更重要的一参加过作文教材的修订,了解作文教材编写上的“两难”:一线教师希望,作文教材有比较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抓手;编写者也明白,现行作文教材,不少老师找不着“北”,却不能不担心,以训练为目标、体系的教材一旦出台,用得不当,为“练”而练,闯下的祸害将无法收拾。
一线教师以为,有了作文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靠得住的抓手。
这个错误观点,要怎样才能消除?作文教材,不是没有过以“作文知识”“技能训练”为主线的编排,很多作文辅导丛书、报刊,都有相关的作文知识讲解,有相关的作文技能训练例子。
然而,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多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二一线教师有这样的想法和要求,可以理解。
绝大多数一线教师不知道,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作文能力。
马正平教授谈到作文能力的消解与重构,说,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成其为能力。
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马正平教授指出,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是“写作人格”,第四才是“写作技能”。
也就是说,“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作文意志”则是第二重要的能力。
写作这事儿,只要你想写,有强烈的冲动,不断地写啊写,改啊改,不一定能成天才作家,却一定能成为不错的写手。
一个人对写作有兴趣,想写作文,就会想去了解与作文有关的事情,作文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的生活中将充满写作的因子,你的阅读,你的思考,你的看,你的听,你的触摸和感受,你的吃喝拉撒,都带着写作的气息。
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会与作文发生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老师对“作文兴趣”视而不见,不一定是把老话忘得一千二净,而是“兴趣”这玩意,关乎人心,看不见、摸不着,拿它没办法。
写作意志啊,写作人格啊,哪个都不好弄,只好把作文教学的重心,移到排在第四位的“写作技能”上。
没有动力、兴趣,你越“负责”,学生写得越多,越感到压力、压迫,也就越害怕作文。
只要来自老师、来自学习、来自考试的压力一消除,从此与作文“拜拜”。
作文教学,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最终结果比苦胆还苦。
三总有一部分人对语文、对作文没兴趣。
没有写作兴趣,是不是就不能写好作文呢?苏珊出身于中国台北的音乐世家,从小期望自己能在音乐天地中做出一番事业。
阴差阳错,她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
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一向认真的她,每学期各科成绩依然优异。
毕业后,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MBA,成绩突出的她,又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
如今已是美国证券业界风云人物的她,心存遗憾地说,如果能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
有人问她:“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学得那么棒?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又做得那么优秀?”“因为我在那个职位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
”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对写作充满兴趣和热情,都将写作视为人生价值之所在。
然而,并不表示这些学生不能成为写作的高手,日后可以自如地使用文字。
正如苏珊不喜欢工商管理,却能在经济领域出类拔萃一样。
比培养写作兴趣更为重要的,或许是培养写作上的责任感,“在那个职位上”就必须好好写作,就“必须认真对待”。
四学生有了写作兴趣,怎样维持呢?一线教师都有体会,学生光有一时的兴趣还不够,还要有长久的“写”的意志。
“写作意志”缺乏,这是一线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教学现实。
我们是带班教学,打的是持久战,不是图“一时之快”的公开教学。
一线教师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带班功夫,是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一学期又一学期、一学年又一学年的带班。
从开学初到学期末,从你接手到从你手上移交,一年、两年、三年里,你的学生写作兴趣不衰退,持久地旺盛着。
要从带班的角度,而不是只从上好一节课的角度去研究作文教学。
上一节好玩的作文课,那是治标;带好一个班,那是治本。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眼睛正被大面积的、花花绿绿的“治标”的作文教学所迷乱。
持久维持学生“写”的兴趣,要老师引导,要老师激励。
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牢记,引导、激励学生对作文葆有长久的兴趣,本身就是作文教学,是最最重要的作文教学。
我办《班级作文周报》,学生想发表,想交流,想到发表的平台上对话,兴趣被点燃了,然而我很快发现,小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必须有“意志”保驾护航。
为此,我设计了三年的“写作动力系统”(详见拙著《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三年下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巩固,写作意志得到了磨练,我才比较放心。
一个好的行为,一分钟就可以完成。
然而,要使这个行为成长为习惯,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持续巩固。
写作兴趣也是这样,要成为写作习惯,至少要三个月的持续巩固。
这个“持续的巩固”,靠的就是“写作意志”。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之二比“文字”更重要的一写作到底有没有技巧?语文老师大都说“有”,鲁迅说“没有”,老舍说“最大的技巧是无技巧”。
“有”还是“没有”?我以为,有,又没有。
这不是跟你“捣糨糊”。
语文老师说的“有”,属“文字技巧”;鲁迅、老舍说的“没有”,属“文心技巧”,两个不同的概念。
如“悬念”,属“文字技巧”。
没有悬念的故事,只要你有技巧,也能处理成有悬念的表达。
请看:“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
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小男孩说的话,是连贯、不停顿的,作者有意处理成“我希望……”,省略号后插入“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形成悬念和反差,这是文字技巧。
“文心技巧”和“文字技巧”,哪个更高妙、更贴近写作的本质?——文心技巧。
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注重“文字技巧”,从不想“文心技巧”。
也难怪,文字技巧,一个个字摆在纸上,多少还有点着落;文心技巧,看不见、摸不着,咋办呢?二铺天盖地的“文字技巧”下,作文会有什么下场?中国足球队一样的下场。
中国足球的国少队、国青队战绩都不错,到了国奥队,一塌糊涂,臭名远扬。
从国少队起就进行强化性的足球技能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足球的激情和梦想。
作文教学,过早、过分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文字的激情与梦想。
常有低年级语文老师问我:“管老师,你对低年级作文有什么建议?”我不敢作答。
我没教过低年级,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若一定要我作答,我会说:少训练“文字”,多养育“文心”。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方向的重要性。
作文教学的“方向”在哪里?你清楚吗?要是不清楚,你随时可能步那个可笑的魏国人的后尘。
课标讲了: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你的学生要是不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就不会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写作就只是受命于师的作业,就永远享受不到写作纯正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
但你看身边,有几个语文老师把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看成作文教学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没几个。
很多老师都把这句写在课标上的话,看成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以至到后来都忘了,写作除了作业,除了考试,还能是什么。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一句三秒钟就能背出来的话,它就是“文心技巧”的核。
如果要再细分出一二三四五六来,那就是“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心灵敏感力”“现象思辨力”。
三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后,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意识,有了“文心技巧”,我信誓旦旦,要建一个小学作文训练系统,向“文字技巧”要写作能力。
我花了数年时间,构建了“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然后用心训练。
学生真能掌握文字上的技巧,我兴奋,我快活。
快活没多久,成功的喜欢就转化为挫败的苦恼:不少学生掌握了写作技巧,作文却没有了往日的神采;他们用“技巧”作文,没有了创作的灵性。
一个技法,一个同学用,好;三个同学用,一般;一群同学用,恶俗。
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有三种关系:一,正相关,知识技能越完备,创造力越强大;二,负相关,知识技能越完备,创造力越薄弱;三,无相关,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没有必然的关联。
中国学生的知识技能比美国学生不知好多少。
中国留学生成为美国学生的活字典、计算器,已不是什么新闻。
有一天,我读到现代建筑运动的旗手——柯布西耶的话:“艺术反映的只是抽象的关系……过于娴熟的技艺对艺术家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深深的震撼,深深的遗憾!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以“文字技巧”为核心,并以让学生掌握熟练的“文字技巧”为荣。
有一天,我问老婆大人:有人要发明一个东西,它能缩短时空,你原本要花三天到的地方,那东西只要三个小时就能到,只是,那东西每年要吞噬10万条鲜活的生命,你认为那东西要不要发明?老婆大人很愤恨:如此害人的东西,怎么能发明出来呢!“很遗憾,老婆大人,这东西已经发明出来了。
”我说,“那就是你天天驾驶的汽车。
”文字技巧,就是那汽车。
用得好,它能造福人类;用得不好,它谋财害命,令你哭断肝肠。
四文字技巧,关注的是写出来的“文”;文心技巧,关注的是写作文的那个“人”。
这是二者的分水岭。
一个人的“写作力”主要有三部分组成:语言驾驭力、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
文字技巧关注语言驾驭力,文心技巧关注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
要提升心灵的感受力,重要的是发现自己心灵的粗糙。
用一颗粗糙的心去抵达细腻敏感,永远也不可能。
了解自己的粗糙,才是克服粗糙的第一法门。
不要去改造粗糙:以粗糙的心灵去改造粗糙,得到的还是粗糙。
要引导学生不断地“看”自己的内心。
一个经常面对自己内心的人,心灵会逐渐走出粗糙,走向细腻和敏感。
发育,大自然赐予人的提升心灵敏感的重要时刻。
男孩关注自己的发型和服饰,他敏感了,作文发生质变的契机来了。
好的阅读,能够使人变得敏感,并保持人的敏感。
“现象思辨力”是中国人最缺的“写作力”。
几千年,中国文人大都在“风花雪月”中吟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几千年来,古人的词不是想家,就是想朋友。
有点意思的,来个托物言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为什么要托物?不敢明打明地说。
现在,文字狱没有了,说话的潜规则依然存在,严重地存在。
再加上文件多、通知多、意见多、原则多,三天两头的出,用不着去思考,只要去执行就行了。
一个长期不思考的人,能有什么思想?五文字写到最后,不见技巧,只有思想。
思想的深浅,决定了文字的深浅。
思想的独特,决定了文字的独特。
不要让文字技巧禁锢了学生的自由、灵动!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像大自然的树一样自由地生长,是松树就长成松树,是柳树就长成柳树,各种各样的树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