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学三角洲教案讲解

合集下载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课件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课件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课件【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课件】一、引言三角洲是一种重要的沉积体系,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之间的沉积盆地中。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是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课题,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将介绍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的进展,包括研究方法、主要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研究方法1. 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是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征,可以推断出地下储层的构型信息。

常用的地震反演方法包括层析成像、全波形反演等。

2. 钻井数据解释钻井数据解释是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中另一种重要的方法。

通过分析钻井数据中的地层参数、岩性特征等信息,可以揭示出储层的构型特征。

常用的钻井数据解释方法包括测井解释、岩心解释等。

三、主要成果1. 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类型根据研究成果,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类型主要包括河道型、滨浅湖型、滨海型等。

不同类型的构型对应不同的沉积环境,具有不同的储层特征。

2. 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特征根据研究成果,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特征主要包括层理特征、相态特征、岩性特征等。

这些特征对于储层的含油性、渗透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3. 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控制因素根据研究成果,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主要受到沉积环境、沉积物输运、构造活动等因素的控制。

深入研究这些控制因素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四、未来发展方向1. 多学科综合研究未来的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需要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

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揭示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特征。

2. 新技术应用未来的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提高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例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在地质解释中的应用将会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3. 地质模拟方法未来的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可以借助地质模拟方法,通过模拟不同沉积环境下的沉积过程,揭示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演化规律。

河控三角洲沉积亚相类型及沉积序列特征解析

河控三角洲沉积亚相类型及沉积序列特征解析
➢ 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发育水平层理和块状层理,海相化 石多,生物潜穴及扰动构造多,可见海绿石等自生矿 物。
河控三角洲沉积序列特征
平面相组合:由陆向海依次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 ➢ 同期异相:每两个等时线间的前积层都包含了同一时
期形成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亚相。
➢ 同相异期:同一亚 相形成于不同时期, 有相似的沉积特征。
地质10-7班 江强
主要内容
一.河控三角洲的基本特点 二.河控三角洲沉积亚相类型 三.河控三角洲沉积序列特征
河控三角洲的基本特点
形成三角洲的控制 因素
➢ 河流作用
➢ 蓄水体的密度与河水 密度的差异
➢ 蓄水体水动力强度
➢ 河口区海底地形 ➢ 蓄水盆地构造特征
建设性三角洲:河控三角洲
破坏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
一.分支河道微相
边滩沉积: 炭质泥岩发育,有煤层,粒度下粗上细,常发 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
河床滞留沉积:砂质沉积为主,粒度 稍粗,底部有冲刷面。
➢ 化石少见,底部可见植物碎片。
三角洲平原亚相
二.沼泽微相
➢ 环境 :位于分支河道间的低 洼地区,植物繁茂排水不畅, 为还原环境。
➢ 岩性:有机质粘土和煤,夹有洪水成因的纹层状粉砂。
垂相序列特征:








陆相、海
沉 积
相化石伴生,
序 列
从下到上海相

化石减少,陆
厚 度
相化石增多,
达 几
顶部出现煤层。 百


加厚、向海减薄。 席状砂质地纯、分选好,化石少。
➢ 由高建设性三角洲向破坏性三角洲转化的沉积微相类型。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研究沉积岩层的一个关键方面。

下面,我们将以以下步骤来阐述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三角洲定义、沉积过程和特征、沉积相和三角洲相。

一、三角洲的定义
三角洲是指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河流运河扇形扩散,随着海岸线或湖岸线的扩大,河流的沉积物成为地形隆起的地带,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通常被沙、泥、砾等沉积物所覆盖,坡度缓和。

二、沉积过程和特征
三角洲的沉积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水沉积、协调沉积和退水沉积。

在进水沉积阶段,主要沉积的是粗粒物质,如沙和砾石,沉积层主要以构成河底冲积扇为主。

在协调沉积阶段,主要沉积物质由砾石向泥砂过渡,沉积层主要构成扇形三角洲。

在退水沉积阶段,沉积物质转向细粒的泥、粉砂,沉积层呈扩散状。

三、沉积相和三角洲相
沉积相是指一类有着相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岩石地层,其中常常有着特定的成因和结构特征。

沉积相通常被用来解释沉积岩层的沉积历史和古环境,是地质学和物理地理学的基础。

而三角洲相,则是特指三角洲环境的沉积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常常含有海水内陆化的特征,少有淡水环境;
2. 地层层数繁多,沉积物质多样,含有多种岩性;
3. 沉积容易受到水流、洪水、风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沉积中容易形成河道、河道口等特征。

综上所述,三角洲相沉积特征是三角洲在沉积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是地质学家和物理地理学家研究沉积岩层所需要了解的关键内容。

理解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沉积岩层的演化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于沉积环境和地球的演化过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九章三角洲解读

第九章三角洲解读

决口扇与三角洲复合体
分支河道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减
缓,河床淤高。坡度减小至一定程度泄流不畅, 洪水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呈散流倾泻于滨海平 原或叉道间海湾,流速骤减,沉积物逐渐淤积而 成决口扇滩,从而使三角洲在横向上逐渐扩大。 河水冲决天然堤后,取道于较大坡度的新河床入 海。旧河道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加之海浪的改 造和侵蚀,使原来的三角洲废弃,而在其旁侧新 河道入海处,新的三角洲开始发育成长。随着时 间的推移,三角洲的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 出现,结果各三角洲彼此连接和部分叠合,形成 三角洲复合体。
近年来,与海面变化密切相关的全新世三角洲发育演变问 题一直是一个国际研究热点,在国际上,俄罗斯、北欧、 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大洋州的澳大利亚,在亚洲还 有中国,印度、泰国、越南、日本等国,以及北美洲的美 国和加拿大都在河口三角洲发育演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尤其是从沉积学和地层学的角度,研究已经非常深入,精 度和深度都己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科学水平,取得了一系列 有意义的认识 。
研究意义
资源(土地、油气等)
交通(港口码头)
长江三角洲地位
长江三角洲地
处我国海岸带中 枢,内含15个城 市、13个地区, 组成特大中心城 市6个:上海、 南京、苏州、无 锡、杭州与宁波。
长江三角洲地位
丰富的水土资源和温润的气候为“黄金水道”提供了优越的自 然条件,水源、能源、交通、人口、城市、产业、财富富集, 成为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率先进入现代化最有希望的地区之 一,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亚相(Delta Plain Facies)
分支河道微相
Distributary-channel subfacies
分支河道又称为分流河床,其沉积特征与河流体系的河床沉积基本相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三角洲的形成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三角洲的形成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三角洲的形成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 三角洲的形成案例介绍本案例旨在帮助初中地理教师设计一堂关于三角洲的形成的教学课程。

通过此案例,学生将了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 了解三角洲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3. 了解三角洲地区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4. 掌握人类活动对三角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三角洲的定义和特征:- 三角洲是指河口附近由河流冲积物堆积而成的三角形地区;- 三角洲通常由河流分流、沉积物堆积和河口扩张形成。

2. 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河流水流速度变慢;- 沉积物量增加;- 河流冲击力减小。

3. 三角洲的地貌特征:- 平坦低洼地带;- 河道纵横交错;- 多沼泽湿地。

4.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角洲地区通常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人类活动(如围垦、工业污染)对三角洲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教学方法1. 概念讲解:介绍三角洲的定义、特征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 图片展示:呈现三角洲的地貌特征,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三角洲的形态和分布。

3. 地理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附近的河口地区,观察实际三角洲地貌,了解三角洲形成的过程和特征。

4. 综合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探讨人类活动对三角洲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实地考察的观察和记录;4. 学生对综合讨论的贡献和合作能力。

参考资源1. 教科书:《初中地理教材》;2. 图片资源:三角洲地貌图片;3. 实地考察地点:附近的河口地区。

以上是本案例的概述和基本要点。

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高三地理三角洲专题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三角洲专题教学设计

《高三三角洲小专题》教学设计考纲要求:考查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考情分析:(2019•全国卷Ⅰ•T7~9),(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2019•安徽文综) (2019天津卷),(2019全国卷Ⅰ,文综,36)教学内容分析:“地表形态的塑造“在近三年的高考题中属于考察较多的内容,从2019年的贝壳堤、2019年的河流阶地来看也属于考察的重点,同时考察也比较侧重实际存在的地貌演化过程。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选取三角洲为教学背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能够描述地貌演化的空间动态过程并归纳其规律,并依据其规律预测地貌演化的发展、变化。

并结合三角洲地貌中的微地貌案例,从具体的地理现象出发,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三角洲地貌演化形成过程中的分析,在不同空间尺度下,逐步深入地貌演化过程的相关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教学方法:本节课用“考题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设计三角洲的学习情境,正向和逆向思维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特征和演变过程。

教学重点:1、三角洲形成的影响因素2、三角洲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产生的影响。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基本概念:地貌学中对三角洲的一般定义是: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

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用地形来讲,三角洲是流水堆积而成的,形态较为平坦,为平原地形。

从成因来看,它为流水地貌。

理解定义提取信息构建思维导图以学生认知规律为路径,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字信息提取能力和建构能力回顾高考例11、回顾2019年高考题,分析进行图表转换,河口的动力条件。

例1、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9
第二节 三角洲的分类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20
第二节 三角洲的分类
三、Coleman 和Wright的分类 强调综合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单个因素,
划分出六种三角洲类型,每个类型都有 其独特的砂体形态和分布特征。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5
第一节 影响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
(7)潮汐作用:改造砂体形态。 (8)风暴:风暴波浪的原动力、改造砂体形
态。 (9)近岸流(海流):对沉积物进行不同程
度的改造和再分配。 (10)陆架坡度:对三角洲形态和形成影响
大,低坡度陆架形成大的三角洲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高密度入流:注入水体密度大于蓄水水 体密度时形成沿盆地底部的面状流动,两种 水体仅在底部两度空间混合,混合速度慢, 注入水体速度的降低也较慢。如:冰水注入 温暖的湖水、深湖和深海中的浊流等。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1
第一节 影响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
(2)低密度入流:注入水体密度小于 蓄水水体密度时形成。注入水就漂浮在 蓄水体的表层流动。
3.远沙坝(相) 在河口坝向海侧的坝前地带,沉积物主要为
粉沙和少量黏土,含生物化石及潜穴遗迹, 生物扰动等。 4.前缘席状沙(相) 河口沙坝、远沙坝受到波浪、潮汐和沿岸流 的改造和再分布形成的席状沙层。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32
第三节 河控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特点
(三)前三角洲(亚环境、相) 在前缘的更向海地带,在正常天气波基面附

三角洲类型及沉积特征解读

三角洲类型及沉积特征解读

三角洲种类及其堆积特点总结【纲要】三角洲种类的分类有好多不一样的方案,其详细的堆积特点也是各不相同。

本文在联合教材和其余文章的基础下必定系统性的分别总结了三角洲种类和三角洲的详细堆积特征及对照。

列出了三角洲的几种典型分类并从两个方向总结了几种典型三角洲分类中详细的堆积特点。

【重点词】三角洲堆积种类堆积特点三角洲观点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观点之一。

三角洲是河流与大海(湖泊)互相作用的结果,巴雷尔( 1912)的现代三角洲定义中提出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固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出露珠面的一种堆积物。

因为河流和大海(湖泊)作用强度不一样以及堆积物粗细的差别,因此形成了不一样种类的三角洲。

三角洲堆积作用的自然要素十分复杂,所以三角洲的分类方案也各不相同。

一 . 三角洲的种类1.建设性与损坏性三角洲斯考特和费希尔等(1969)依据河流,潮汐,波涛作用强弱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和损坏性两种种类,提出了上述观点。

建设性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河流作用的控制,大海作用很次要。

支流河水不停地把堆积物带入海中,使海岸线向海方向推动,三角洲平原随之向前扩展。

损坏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大海作用控制,堆积物注入量相关于蓄水体能力来说比较适中,因此河流在携带入海的堆积物同时又被海水作用所改造,于是波涛作用和潮汐作用控制了沙体散布的几何形态。

2.河控,浪控及潮控三角洲盖洛韦( 1976 )依据河流,波涛,潮汐作用的相对关系,提出了三角洲的三段元分类。

这三个段元分别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River-dominateddelta ):以河流作用为主,长形,分支流河流、河口坝与沼泽较发育,如密西西比( Mississippi delta of U S A )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 Wave-dominated delta ):尖形与弓形沙脊代替了河控三角洲的分之流河流,沙岸、沙丘和泻湖较发育,如圣弗郎西斯三角洲( San Franciscodelta of Brazi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定义:河 河口作用 轴状喷流 平面喷流

2.决口改道作用
(二)破坏作用

1.波浪和水流的再分布
2.压实和块体重力搬运
(三)朵叶体的废弃和旋回的破坏

(四)影响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因素
二、 三角洲的类型

河控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

三、 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1)流入水密度较高(高密度流)。当流入水的密度大于蓄水体的水密度时,这种
高密度流的流动是沿着水底发生的平面喷流。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大陆坡上,未固结的海
底沉积物因受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而发生滑塌或滑动,其结果可形成浊流。这种浊流能
侵蚀海底峡谷,并沿海底峡谷流动,在峡谷口附近形成海底扇。另外,当冰冷的水流注 入较温暖的湖泊中,或者含有大量悬浮负载的洪水水流进入湖泊中时,也可产生类似的 流动类型,并形成浊流。但一般含泥沙的河水密度很少超过海水密度,故不能产生这种 流动类型。
(2)流入水和蓄水体水密度相等(等密度流)。当河水注入淡水湖泊时,出现这种 情况。其结果可产生轴状喷流类型,两种水发生三维空间的混合作用,而且水流速度迅 速降低。在河口附近,底负载迅速堆积,而悬浮负载可沉积在较远处,形成湖泊型三角 洲(或称为吉尔伯特型三角洲,现称为扇三角洲),这种沉积的分布范围一般较小。
小,大河三角洲面积可达几万到几十万平方千米,如我国长江三角洲的面积约为
51.8×103km2。 由于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实践,发现许多油气田与三角洲沉积有关,而且其中往往
是大型或特大型油气田。如科威特布尔干油田为世界上第二特大油田,;委内瑞拉马拉 开波盆地玻利瓦尔沿岸油田,为世界第三特大油田,它们的主要产油层均属三角洲沉积。 我国也发现了许多湖相三角洲油田,如东营三角洲、大庆长垣三角洲油田等。 二、三角洲沉积动力学及其沉积作用

一、概述
三角洲相
三角洲相位于海(湖)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海陆过渡相组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有关三角洲的现代定义是在20世纪初才提出的。目前一般认为,三角洲是指曲流
河或网状河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遂将携带
之泥沙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其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河流的大

1. 三角洲平原亚相
2. 三角洲前缘亚相
3. 前三角洲亚相
四、 三角洲的沉积序列特征
五、 古代三角洲沉积的识别标志
六、三角洲沉积与油气的关系
本课主要要点的回顾与总结 作业的布置
备注
1、教学方案后附讲稿。 2、板书设计亦可在讲稿中划出,或制成投影片。 3、音体美专业的教学方案可参考此格式另行设计。

根据定义,在一个三角洲体系内,河流在这种相互作用中至少保持着适当的优势。
(一)建设作用
1.河口作用
贝茨对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他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上的一个
喷嘴。河水通过河口流入蓄水体时,形成自由喷射,自由喷流可分为轴状喷流和平面喷
流二种流动类型。
(1)轴状喷流:轴状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水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三维空间(立体的),
三角洲破坏作用是各种对建设性河流作用所沉积的沉积物进行改造、改变、再分布 或迁移等过程,包括波浪能通量、潮能通量、侵入的恒定盆地流、季节性的风力流,以 及由盆地边缘与盆地之间高度差产生的重力势能。 1.波浪和水流的再分布
在几乎所有的蓄水体中均存在波浪能,无论是海洋还是湖泊。潮流和恒定性海流在 较大的海盆中是较为常见的形式。在三角洲河口坝或决口分流中的推移质沉积物的沉积 作用,使它处于波浪和潮汐改造作用的最佳位置。河口坝脊上的破浪会加强混合作用, 产生紊流,使沙子沿沿岸流的方向进行重新堆积。沉积在河口的沙就这样在侧向上重新 分布,如果没有多少沙被重新移动,由河道进积作用所产生的沙带就只是简单的扩宽; 如果大部分的河口坝被改造,三角洲前缘可能逐渐变为一系列联合的弧形滩脊(有时称 其为沿岸障壁坝),而泥质仍呈悬浮状态并被从三角洲前缘搬运走。 2.压实和块体重力搬运
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蓄水体(海洋、湖泊) 中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分
布于河口地区的沉积体。是河流与蓄水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三角洲发育受多因素的控制,既有来自河流的,如河流的流量和输沙量,这是形成
三角洲的物质基础;也有来自蓄水体的,如蓄水体的水动力条件、盆地地形特征、水体
介质密度等。正是如此,也决定了三角洲沉积区的水动力条件最为复杂。
其混合作用较快,致使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2)平面喷流:平面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水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二维空间(平面的),
其混合作用较慢,故向盆地方向较远的地方仍可保持较高的流速。 但是,当一条河流注入到相对静止的水体中时,如果没有波浪和潮汐作用较大影响的 话,其流动类型取决于这两种水之间的密度差异。密度的差异有以下三种可能性:
课时教学实施方案
课程:沉积岩及沉积相 授课班级:资源 1101-1104 授课学期:2012-2013 学年 2 学期
课题
三角洲相
计划学时
3

1.理解并掌握形成三角洲相的水动力条件;
2.掌握影响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因素;

3.了解三角洲的分类,理解并掌握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4.学会识别古代三角洲沉积相,明白三角洲沉积与油气的关系。
(3)流入水密度较小(低密度流)。这种情况发生在河流入海处。河水中虽含有悬 浮物质使其密度增加,但与咸水的密度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这种低密度水流在咸水面 上向海水流动,属于平面喷流类型。水流量大的河流河水沿水平方向能向外散布很远, 可以形成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海岸三角洲。 2.决口改道作用
沿三角洲分流体系形成的决口扇在三角洲平原的发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同在河流体 系中一样,决口扇是在洪水期间水和沉积物通过天然堤上的缺口涌出时所形成的。然而, 许多三角洲平原分流决口扇的形成比河流中决口扇的形成更复杂。实际上,决口扇可以 变成进积到边缘三角洲间海湾的子三角洲。黄河现代三角洲由五期决口改道形成的亚三 角洲依次叠置而成。 (二)破坏作用


重点
1.理解并掌握形成三角洲相的水动力条件 2.理解并掌握河控三角洲的沉 积模式;3.学会识别古代三角洲沉积相,
难 点 理解并掌握形成三角洲相的水动力条件;学会识别古代三角洲沉积相,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后 记
(包括教学要点、步骤、方法、时间安排及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导课等)
导入新课:沉积岩在地球表面分布非常广泛,据统计,地壳表面 约有75%面积被沉积岩所覆盖,而在我国沉积岩分布面积占 77.3%,在沉积岩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沉积矿产,因此,我们必 须进一步认识沉积岩,掌握其特征,分布规律从而研究它与石油 天然气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