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病程

合集下载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病 理
慢性胃炎进一步发展,胃上皮或化生 的肠上皮在再生过程中发育异常,可形 成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主要表现 细胞异型性(细胞核增大失去极性,增 生的细胞拥挤而有分层现象,粘膜结构 紊乱,有丝分裂现象增多)和腺体结构 的紊乱 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病 理
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到Hp,肠化生和异型 增生部位很少见到Hp .
病因和发病机制(其他因素) 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 营养不良都可以引起慢性胃炎; 胃部其他疾病如胃癌,胃息肉, 胃溃疡等常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遗传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
病 理
慢性胃炎的过程是胃粘膜损伤和修复 的一种慢性过程,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 炎症,萎缩和肠化生. 炎症表现:粘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 胞为主的慢性炎症浸润, HP引起的常见 淋巴滤泡形成. 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时提示有活动性炎 症,称慢性活动性胃炎,常存在HP感染.
五,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病人病程迁延,大多无症状或 症状很轻. 部分病人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 腹部不适,无规律性腹痛,反酸,嗳气, 恶心呕吐等. 少数病例出现较重的症状:疼痛,厌食, 消瘦,酷似胃癌的表现. 自身免疫性胃炎可有明显厌食,消瘦, 伴有贫血,舌炎等.
六,辅助检查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最可靠 CSG: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多,粘膜 光滑,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有少量出 血点,轻度糜烂. CAG:粘膜苍白或灰白,红白相间,以 白为主,弥漫性或灶性分布;粘膜变细 而平坦,黏膜下血管透见;也可粗糙, 呈颗粒状小结节;易发生糜烂和出血. 测定,活检标本涂片,病理切片找Hp, 细菌培养, 13C或14C尿素呼气实验.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Gastritis)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之马矢奏春创作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

一、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尺度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脘痛(TCD编码:BNP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编码:)(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尺度: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2)西医诊断尺度: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罕见证候: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缺乏证胃络瘀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尺度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尺度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脘痛(TCD编码:BNP010)、慢性胃炎(ICD-10:)的患者。

2.伴随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偏重度胃黏膜异型增生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分歧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更。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惯例+血型、尿惯例、便惯例+潜血(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4)凝血四项(5)心电图、胸部X线片(6)腹部超声(7)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8)幽门螺旋杆菌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胃泌素、胃壁细胞抗体、胃蛋白酶原;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血清肿瘤标记物、血沉;缺铁贫血6项、血清叶酸+维生素B12;胃动力检查;心肌酶等。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病历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病历

医院住院病案内1 科:床住院号:姓名:性别:女病案号:年龄:81岁婚况:丧偶职业:居民出生地:XX民族:汉国籍:中国家庭住址或单位:邮编:402260入院时间:/11/30 10:40m 病史采集时间:/11/30 10:40m病史陈述者:患者可靠程度:较可靠发病季节:问诊:主诉:反复中上腹疼痛不适40+年,复发加重1+天。

现病史:4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持续性疼痛,饱胀不适,饥饿时和餐后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头昏、头痛、咳嗽、咳痰、畏寒发热等,自行在外服用“胃药”后缓解,具体用药不详;以后每因饮食不慎、不节或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不随精神情绪加重或减轻,或在门诊诊治,或自行服用“斯达舒、胃必治、丽珠得乐、吗叮啉”等,病情缓解即停药,未正规诊治。

1+天前患者进食油腻食物后中上腹疼痛再次发作,为持续性疼痛,上腹饱胀,伴恶心、胸闷,患者自服“速效救心丸10粒Tid,吗丁啉10mg Tid”,病情无缓解,患者为得到进一步诊治,故今日到我院,门诊以“慢性胃炎、冠心病”收入我科。

此次患病以来,无肩背部疼痛,疼痛无阵发性加剧、无转移,无呕吐、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精神差,进食量少,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质一般,否认结核、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输血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反复胸骨后、心前区压榨感伴胸闷3+年,上述症状常因劳累而出现,自服“速效救心丸”后约3—5分钟上述症状消失,曾到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冠心病”予“心脑康、速效救心丸等”治疗;活动后心累、乏力,休息后明显缓解1+年。

余系统回顾无重要发现。

病程记录单内1科床姓名:№:1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金属等过敏史。

其他情况:生居于XX,无疫区居留史,不饮酒、吸烟,平素高盐饮食,无其它特殊嗜好,丧偶,爱人死因不详,子女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和同类疾病史。

体格检查T36.4o c P44次/分R18次/分BP94/64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正力体型,平车推入病房,强迫体位,神清语晰,急性痛苦面容,查体合作,对答切题。

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炎哪个更严重

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炎哪个更严重

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炎哪个更严重现代人经常会出现胃部的疾病,很多人都还分不清胃炎和慢性胃炎这两种疾病。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炎的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炎哪个更严重慢性胃炎更严重。

胃炎包括慢性胃炎。

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

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

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

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

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急慢性胃炎的区别有哪些急性胃炎:引起急性胃炎的原因多种多样,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如沙门氏菌属、嗜盐菌感染等。

物理性因素,如进食过快或食入过烫、过冷的食物等。

化学性因素,如误入强酸、强碱、高浓度的水杨酸盐类、金霉素、氯化铵、大量饮酒等。

以上各因素均可引起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引起慢性胃炎的原因主要是急性胃炎未得到及时治疗而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

胃粘膜受到辣椒、烈酒、水杨酸类药物的长期慢性刺激,或缺乏正常营养物质,如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使胃粘膜变性。

还有胃本身的机能异常,如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引起胃淤血,以致胃壁组织缺氧、营养发生障碍,胃酸分泌减少,细菌易在胃内繁殖。

慢性胃炎根据病变及病程,又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3种。

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的护理急性胃炎经正确治疗后可痊愈,少部分也会转变为慢性萎缩成性胃炎,病程较长,治疗也比较困难。

临床表现刺激性冷、硬、辣食物常引起胃痛或症状加重胃病是常见胃病病。

胃病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胃病常见的症状有:上腹(心口)疼痛、打嗝、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有时可伴有腹泻。

这时最好请医生诊断清楚,然后根据胃病的性质,合理安排饮食,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药治疗。

为了预防胃病的发生,饮食要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节制饮酒,少吃刺激性的食物。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程记录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程记录

病程记录记录日期2014-02-23 11:01 首次病程记录一、病史特点:1、患者**,男,27岁,系“腹痛、腹胀3年,加重3天”入院。

2、现病史:患者3年前食用刺激性食物或受凉后出现腹痛,腹胀。

庝痛部位位于剑突下,隐痛,自服胃药可缓解,无恶心呕吐,无腹泻。

近3天来受凉后出现腹痛,以上腹部为主,多进食后腹痛,持续数十分钟以上,无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烧灼不适,自服胃药无明显缓解,昨日就诊县医院予胃镜示:1.轻度食管静脉曲张2.慢性浅表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腹部彩超: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

为进一步诊治,今入我院拟“慢性浅表性胃炎”收住。

病程中精神欠佳,偶有头晕、无头痛、无畏寒发热、无咳痰咳痰、无胸闷、心慌、饮食欠佳、睡眠尚可,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二便正常,体重近期无明显变化。

3、体格检查:BP:134/74mmHg 神清,精神尚可,步入病房,口唇无紫绀,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伸舌居中。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颈静脉无怒张。

双侧呼吸运对称双侧语颤相等,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两肺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7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无包块,无移动性浊音,无肝区肾区叩击痛,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浮肿,肌力正常;感觉均正常。

生理反射存在,巴氏征阴性。

4、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2014.2.22 (县医院)胃镜:1.轻度食管静脉曲张2.慢性浅表性胃药。

幽门螺杆菌(+++)腹部彩超: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

二、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依据:患者因“腹痛、腹胀3年,加重3天”入院。

查体:BP:134/74mmHg T:36.8℃双肺呼吸音清,两肺未及干湿罗音;心率7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无包块,无移动性浊音,无肝区肾区叩击痛,肠鸣音正常。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考虑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炎首次病程记录模板-病历书写

胃炎首次病程记录模板-病历书写

首次病程记录20XX-02-04 15:06患者XXX,男,65岁,退(离)休人员,XXX人。

主因:食欲减退伴恶心1天于20XX-02-04 12:16入院。

病例特点:L老年男性。

2.以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为主要病症,逐渐开展至进食食物及饮水后即出现腹胀、恶心,遂至无法进食,偶有腹痛、心慌,无腹泻,无头晕、头痛,呕吐后胃部不适稍缓解。

3、既往史丁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约4年;冠心病心绞痛病史约3年,间断应用“丹参滴丸”治疗;脑梗塞病史约3年,遗留左手小指、无名指憋胀感;2016-09-05 发现右肺占位,2016.9-10行支气管镜发现可疑癌细胞,考虑诊断肺癌,未予特殊治疗。

2017 年5月份发现“直肠癌”,2017-12-25于xxx医院行手术治疗,行局部直肠及肛门切除。

否认高血压病病史,否认“糖尿病”史、否认“精神病”史,否认“肝炎”病史、否认“结核” 病史、否认“疟疾”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4.查体:T36.5CP90次/分R20次/分Bpl72/103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无贫血貌及脱水貌,表情自如,自主体位,神志清楚,呼吸平稳,查体合作。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音有力,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存在。

双下肢无浮肿。

脊柱无畸形,各椎体无压痛及叩击痛。

各关节无明显肿胀及压痛。

5.辅助检查:无。

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1.慢性胃炎依据1)以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为主要病症,逐渐开展至进食食物及饮水后即出现腹胀、恶心,遂至无法进食,偶有腹痛、心慌2)查体:腹部轻压痛3)既往曾有胃炎病史。

2.直肠癌术后3.肺癌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6,结肠息肉7.陈旧性脑梗塞2-7项依据既往病史。

鉴别诊断:L功能性消化不良指有消化不良病症而无溃疡及其他器质性疾病者,多见于年轻女性, 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部饱胀、暧气、反酸、恶心和食欲减退,有时酷似消化性溃疡,胃镜示溃疡,故该患者不考虑。

胃炎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胃炎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1 胃炎的症状表现是什么急性胃炎常在进食不洁食物后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主要为上腹不适、疼痛、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如伴随肠炎,则有腹泻。

体检可发现上腹有轻压痛。

病程短暂,数天内症状即可消失。

急性胃炎:常轻重不等,但病均急骤,轻者多无症状,仅在胃镜下观察有急性胃炎的胃粘膜炎症改变,少数患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恶心、呕吐等,伴有肠炎者可腹泻,呈水样便,病程自限,数天内症状消失,如为急性胃黏膜病变,可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常为间歇性(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10%~25%),一般为少量,可自止,但也可发生大出血。

上腹部或脐周压痛,肠鸣音亢进。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病人病程迁延,大多无症状或症状很轻,部分病人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腹部不适,无规律性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少数病例出现较重的症状:疼痛、厌食、消瘦,酷似胃癌的表现,自身免疫性胃炎可有明显厌食、消瘦,伴有贫血、舌炎等。

慢性胃炎的命名很不统一。

依据不同的诊断方法而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疣性胃炎、药物性胃炎、乙醇性胃炎等等。

其中老年人慢性胃炎的特点是主诉较少,症状较轻,老年人感受性迟钝的表现。

平时无明显症状,以出血,癌变等合并症为初发表现。

萎缩性胃炎发生率高于年青人,胃酸低下,易癌变。

并发症与伴发病较多。

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症状,个别伴有黏膜糜烂的患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慢性胃炎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体征,但亦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有时进食后立即出现上腹疼痛、不适,这在胃窦炎患者中尤为突出,病程迁延不愈。

胃萎缩患者大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一般很少有胃肠道症状。

胃萎缩者为含胃底腺的胃体部粘膜弥漫性萎缩,因而胃底腺中的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和主细胞(即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数量显著减少或缺如,导致患者没有胃酸分泌和缺乏内因子。

缺乏内因子将造成维生素B12在肠道中的吸收障碍而致体内缺乏维生素B12。

慢性胃炎ppt课件模板

慢性胃炎ppt课件模板

炎症反应对胃黏膜的损害: 长期的炎症反应会进一步 损害胃黏膜,加重病情。
慢性胃炎的炎症机制 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与长期持续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长期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胃黏 膜细胞凋亡和功能紊乱,进一步损害胃黏膜屏障,使胃酸对胃壁的侵蚀加剧。 炎症反应加重胃黏膜损害程度 慢性胃炎患者中,炎症反应程度与胃黏膜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肿瘤 坏死因子-α等在慢性胃炎病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加重了胃黏膜的损害程度。 炎症反应影响胃黏膜修复能力 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修复能力受到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如白介素-6、白介 素-10等可降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从而延缓胃黏膜的修复过程。
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使得胃黏膜更容易受到损 伤。
细胞损伤导致炎症 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中,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是关键。据研究显示,胃黏膜屏障功能下降会导致更多有害细菌和病毒侵入,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加 重胃黏膜损伤。 屏障功能减弱与胃酸分泌增加有关 胃黏膜屏障功能的减弱往往与胃酸分泌的增加有直接关系。研究发现,当胃黏膜屏障受到损害时,胃酸的分泌会增加,进而对胃黏膜造成更大的伤 害。
Learn more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它能破坏胃黏膜屏障。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黏膜屏障破坏
• 多项研究发现,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幽 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高达7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病程进展相关
• 一项对1200名患者的研究发现,幽门螺 杆菌阳性的患者发展为胃癌的风险是阴 性者的3倍多
胃酸分泌过多与浅表性胃炎的关系
一些研究指出,胃酸分泌过多可能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的破坏,从而增加患浅表性胃炎的风险。例如, 一项对527名患者进行的长期观察研究发现,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在浅表性胃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 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05-03 11:00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刘才华,男,60岁,因“间断腹胀、腹痛4年余,再发7天伴心悸、乏力、头晕”于2012-5-3 10:30入院。

一、病例特点
1、老年男性患者,起病急缓慢,病程长;
2、以间断腹胀、腹痛4年余,再发7天伴心悸、乏力、头晕为主要症状,既往曾在多个医院诊断治疗;
3、查体: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肌紧张,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4、辅助检查:无。

二、诊断及诊断依据
慢性浅表性胃炎依据:老年男性患者,起病缓慢,病程长;以间断腹胀、腹痛4年余,再发7天伴心悸、乏力、头晕为主要症状,既往曾在多个医院诊断治疗;查体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肌紧张,无反跳痛。

三、鉴别诊断
1、胃癌胃癌与慢性胃炎相似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X 线征象与胃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

绝大多数患者胃镜检查及活检有助于鉴别。

2、消化性溃疡两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

鉴别依靠胃镜检查。

3、慢性胆道疾病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痛、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易误诊为慢性胃炎。

但该病胃肠检查无异常发现,胆囊造影及B超异常可最后确诊。

四、诊疗计划
1、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
2、清淡软食;
3、以青霉素抗炎、泮托拉唑抑制胃酸、山莨宕碱解痉止痛、枸橼酸铋钾保护胃粘膜等治疗;
4、作胃肠钡餐、血常规、生化、心电图、胸片等辅助检查;
5、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防止受凉。

医师签名:
2012-05-04 08:30########副院长查房记录
今日#########副院长查房,认真听取病史汇报,追问病史,系统查体后,分析总结如下:1、老年男性患者,起病缓慢,病程长;2、以间断腹胀、腹痛4年余,再发7天伴心悸、乏力、头晕为主要症状;3、查体: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肌紧张,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副院长认为患者既往无胆道疾病史,无进行性消瘦,疼痛无规律性、周期性,故慢性胃炎可能性大,慢性胃炎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目前患者无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上腹痛症状较轻,无明显有出血,如呕血、黑便,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所以目前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成立,指示以青霉素抗炎、泮托拉唑抑制胃酸、山莨宕碱解痉止痛、枸橼酸铋钾保护胃粘膜等治疗,作胃肠钡餐、血常规、生化、心电图、胸片、胃镜检查及活检等辅助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已遵照执行。

查房医师签名:医师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