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诗人——杨成军

合集下载

中国打工诗群诗人诗点评

中国打工诗群诗人诗点评

中国打工诗群诗人诗点评阿牛静木:四川盐源人,诗歌评论者,民刊《夜行者》主编。

包华其:包华其,男,1987年出生,江西遂川人,江西省青联委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有诗歌见于《星星》《青年文学》《中国诗歌》《中国诗词》等刊物,有诗集《纸上故乡》。

我们是一朵朵随风漂泊的浪花/从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青海/或者更加偏远的某个小村庄/涌入城市工业化的大潮中/这些年,我们在大风大浪中四处奔波/有时被礁石划伤/有时被水草缠住不放/稚嫩的青春像暴风雨后被冷落的忧郁/有的在一条条流水线上被分流/有的一路跌跌撞撞/跑回了家乡的小河里/有的流向其他支流/还有的奋力奔向更加广阔的海/剩下的,一不留神/就被命运截流了《浪花》。

诗人这个比喻非常的好。

'浪花’居无定所,随水势而流,更多的是无奈,但是世界上所有的大江大河皆由一朵朵浪花汇流而成,最后发出咆哮之声。

诗开头就说明浪花是因为某种原因集聚到一起,是暗含了农民工的宿命。

礁石的划伤,水草的缠绕更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这是第一小节,对于未来的憧憬,但在第二小节中诗人笔锋一转又把浪花这种在大江大河中的脆弱性又表明了出来,总体是较为悲观的,小我无法在大我之中挣脱出来,表现出了农民工的弱小,无奈又暗合诗人的某种愁苦的心情。

艾华林:艾华林,80后诗人,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深圳市、邵阳市、蒙自市作协会员。

作品散见《诗潮》《芳草·潮》《文学报·新批评》《文学自由谈》《西北军事文学》等。

诗歌入选《华语诗歌年鉴》《漂泊的一代·中国80后诗歌》2011年《中国打工诗歌精选》《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2017》《文学的光荣》等。

艾华林的诗思辨性更强一些,中国为什么为出现打工潮?诗人不仅要关注这一群体,而且还应该深入其背后思考更为本质的原因。

诗人艾文林在这一点上比其他诗人还要更加深邃。

比如这样的诗:摘下口罩/春天的桃花已落了一地/去年挂在墓园的青纸/还在风中呜咽/在群里看到防疫信息和俄乌冲突/我一点也不惊讶/世界是不完美,但要抱残守缺/要懂得中庸之道/要懂得妥协和以退为进/在吃亏中习得唯物辨证法之后/我就不需要原谅了/粗暴的抵抗/同发自心底的赞美/一样苍白/现在我已经不读诗了/但只要看到押韵的宣传标语/和地产广告/我就想起那些年/被扒的房屋和被牵走的黄牛《静止运动》。

梦想照耀现实——十四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工作记事

梦想照耀现实——十四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工作记事

“1 纪什 么最 重要 ?人 才 !”这 话 在 试 工 、技 术测 量 工 以及项 目现 场 的劳 动 的奉 献精 神 ,是 十 四冶 人勇 于奉 献 、争 2世 影 片中从 葛优 嘴里说出来 , 未免令人 捧腹 , 竞 赛 既带动 了职工 技术 技能 的提升 ,也 创一 流 、 敢于拼搏 、 勇攀高峰的企业精神 。 却也道 出了当今 企业发 展的真谛 。 职 工 收人 低 ,人 才 留不住 。有 了人 才并 留住他 们、提 升他 们 , 才是提升企业
但 工会 都要 在 节假 日期 间走 访慰 问,为
职 工住 房欠 账 太多 。安居 才 能乐 业 ,可 所有对手 , 登上最高领 奖台 , 他获 得的 ,
01 是企 业惨 淡 经营 之 时 ,职工 住房 公 积金 除 了一 次性 奖励 ,还 有 职级 的晋 升 ,这 他 们送 去 节 日的 温暖 。21 年 ,十 四冶
今 年 五一节 到来 之 际 ,工 会组 织 了 演 出 队到个 旧市 鸡街 镇 的红 河锌 联建设
十 四冶 的和谐 。21 年 ,十四冶荣获 “ 01 云 同样来 自十 四冶 的汤仕 贤 、杨 成军 获得 工地慰 问演 出 , 演员全部都 是来 自十四冶 南省劳动关 系和i企业 ”荣誉 称号。 皆 第 二名 ,展示 了公 司在起 重 吊装技 术 上 技工学 校的学生 , f虽然没有专业训练 , f门 电
的强劲实力 。
人才鞭
也没有 演出经验 , 但他们是在用 心为一 线
除 了承 办 省级 大赛 ,十 四冶 内部 的 职工歌 唱 , 为他 们祝 福。 晚会热 晴颂扬的 , 技 能大 赛亦 是 如火 如荼 。焊 工 、仪 表 调 正是 十四冶职工四海为家 、 舍小 家顾大家
电影 《 下无贼 》 天 中有一句经典 台_: i 司

《长江文艺评论》2020年总目录

《长江文艺评论》2020年总目录

《长江文艺评论》2020年总目录第一期聚光灯·灾难文艺研究专题004“抗疫文艺”:抵近与超越———兼说灾难文艺与灾难美学汪政009“抗疫文艺”的人文价值与实践桫椤011“不死性”:直面死亡的精神性———试论灾难电影中的死亡美学秦琼经纬线016艺术研究与中国游戏学之建构胡一峰022互联网的虚拟性与红色经典文化记忆黄卫星张玉能025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生长点刘巍面对面031跳出困境首先得看清困境———韩少功访谈项静韩少功037用思想穿透史料———洪子诚访谈辛搏文洪子诚笔记簿043说摄影杨发维聚艺厅047乐海品艺二则黄中骏053由器及道:紫檀镜像里的中华风骨———张以庆作品《君紫檀》解读黄慧057《我为你牺牲》:新时代呼唤英雄主义朱旭060文字“形体”考张天弓066襟袖纤秾蕴雅风———我读兰干武和他的书法吴川淮圆桌会069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命运陈建华075移动与认同:少数民族文学中的跨地书写和原乡想象汪荣081抒写新时代,传承雅基因———新世纪旧体诗词群众性创作探析彭松乔镜与灯088李修文:风暴处理者谈骁091心灵冲突·先锋品质·古典意境———房伟抗战历史题材小说论文红霞098新媒体塑造的“新青年”———以计文君《化城喻》为例李馨103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地方文化书写———论王玲儿的《龙船调———关于一首歌的非虚构记忆》刘月新109梦绕湘西·情溢三峡·真情华章———《李华章文集》漫评邹明山三棱镜·校园诗歌研究小辑116“山湖诗群”:历史情态与美学风貌———《山湖集》读感张德明121诗人的山湖在山湖以外———读《山湖集》李鲁平124在规训与自我启蒙之间寻获灵光———评诗选《山湖集》夏宏128本刊启事第二期聚光灯·南方文学研究专题004“南方写作”的测绘与勘探———关于“南方”的疏离与亲近之可能性的分析徐勇010中国古代的江南与江南文学熊海英015来自日本南方的异音:冲绳文学谭杉杉同代人·石一枫研究022写作:尘世中的形而上学———石一枫访谈李沛芳石一枫024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理解石一枫小说的一种方式宋嵩031时代林荫路上的纸箱坦克———论石一枫李壮面对面039自省是作家创作中很清醒的态度陈智富王又平125长江文艺评论·2020/6聚艺厅050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策略分析易文翔056宫斗剧类型化创作价值失衡与引导策略屈定琴刘萍娉061论《幻乐之城》的“现实精神”黄卓航三棱镜·诗歌研究专题065日常生活审美与新世纪诗歌的生产性刘波072“日常”如何“诗意”卢桢080网络、口语、现实:与新世纪诗歌日常化书写相关的三个问题王士强炼金炉086如何度过危机:短篇小说的当下与未来刘小波圆桌会093我国网络科幻小说的人工智能想象黄鸣奋099理解当下文学制度———以2019江苏短篇小说为例黄明姝何平105发明“新中国风景”———电影《白毛女》与社会主义电影范式的探索朴婕111论从中西差异走向南北共融的文化观———从《九州缥缈录》说起阎苏张春梅镜与灯116过去/现在·乡村/城市·传统/现代———《刘醒龙文学回忆录》的三组关键词探析李雪梅121当“80后”遭遇自己———关于《择校记》与《80后,怎么办?》的历史现场王朝军124命运的选择与承担者———评蒋韵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构建与突破冯祉艾第三期瞭望塔004不忘文化为民初心牢记文艺繁荣使命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引领作用鄂评聚光灯·叙事学研究专辑008话语研究的可喜深化———以王彬的《从文本到叙事》为例梁鸿鹰013叙事学难得的建树型成果施战军017充满才气的叙事学研究胡平聚艺厅021探寻国产电影走强之路———2019年中国电影批评观察林琳026造像记———《烈焰青春》创作志焦兴涛031主题性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第十三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览述评曾薇037当前流量明星的生成机制及其反思兰博文镜与灯043关于话语冯黎明052地域文化中的精神价值与集体人格———《俗世奇人全本》文本细读之一刘海涛059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知识性格的形塑———关于金理《文学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以章太炎、鲁迅与胡风为中心》陈国和064语言、象征与北中国农村———对吕新近期中短篇小说的一种理解与分析王春林072温新阶散文集《一抹春色》之人类学批评桑大鹏胡倩争鸣台078“主持人化”恐怕难以拯救批评牛学智083“启蒙式”批评与“志业式”批评梅兰圆桌会087从“新乡土诗”到“后乡土诗”:一个诗人的心路历程与价值追求———以胡述斌《过汨罗江》《洞庭渔樵》为例聂茂093我看见了我正在看着的一切———林东林和他的诗魏天无100薄言情悟悠悠天钧———浅论谢伦《黄昏里的山冈》的文学风格张治国107何为真正的生活———格非《月落荒寺》的叙事秘密林培源111南方日常诗性的忧伤与慈悲———以钟求是小说集《街上的耳朵》为例鲍良兵孙良好119张爱玲《红楼梦魇》商兑———宝黛减龄动机考饶俊126第四期经纬线004文学价值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和文论张玉能黄定华010理论、批评和创作的生态协调———从湖北评协看文联组织的文艺评论传统洪兆惠聚光灯·新力量导演批评专题014新力量导演的“电影节生存”与艺术电影的多元样貌———中国新力量导演系列研究之一李卉陈旭光021告别民族主义叙事的“作者化”追求———新力量导演徐浩峰武侠电影研究孙茜蕊029从野蛮生长的电影忘心之旅到“末日营销”的妄念之梦———新力量导演毕赣电影研究曾静蓉036饶晓志:叙事策略、喜剧风格与“电影工业美学”的渐进之路李冀镜与灯043总体性、现实主义与物化理论:卢卡奇艺术哲学研究刘朝谦等052“并没有忘记天下”与“小摆设”杨光祖056重审《作者之死》徐兆正061《又一种声音》:批评的质地———王朝军评论集散论刘媛媛圆桌会065唐浩明“晚清三部曲”文史对照本出版的价值与意义周百义073史铁生研究的里程碑之作———评叶立文《史铁生评传》吴道毅077魔幻的面孔与小说的调性———论浦歌短篇小说的“印象主义”叙事方法金春平084历史理性中的人文关怀———尔容的历史小说《伍子胥》分析庄桂成聚艺厅089论晚会主持词的创作准则及发展策略高宏斌王嵘095曲为心声乐为情至———周曼丽歌曲旋律创作的特色分析黄中骏098灵光的消逝与再生———从疫情期间的在线观剧谈舞台艺术的影像复制王曦104从音乐角度诠释侯孝贤的冰山理论———评影片《刺客聂隐娘》朱毓文108西方绘画色彩理念对中国山水画色彩的影响刘鸣鸣笔记簿112被仰望与被遗忘的———21世纪诗歌二十年的备忘录或观察笔记霍俊明121在日常生活里创造诗性空间———余述平诗歌印象熊均127笔随心动妙趣横生———读杜青钢《河里只有蛤蟆》有感胡芊芊第五期聚光灯·“70后”作家研究004竭力使写下的成为自身命运的一部分———“南方文学盛典”获奖感言李修文006用谦和与慈悲的力量拓展散文创作的边界———评李修文《致江东父老》陈澜010突破与融入:论李修文散文创作中的“自我”与“人民”李冰璇圆桌会014生态批判与生态寓言———评陈应松长篇新作《森林沉默》汪树东021《宽街》:异类与密钥王朝军024超越身体之后:“80后”女作家性别意识的新面向———以周嘉宁《密林中》为例蔡郁婉031新媒体视阈中的“非虚构写作”张贞038传统与现代双重维度下的“乡土”命运———张浩文《绝秦书》的现代性反思刘茸茸聚艺厅045科幻电影脑机接口想象的多元审视黄鸣奋052传播符号学视域下网络电影的价值面向———以《灵魂摆渡·黄泉》为例彭翠毕光明127长江文艺评论·2020/6060不落言筌着手成春———华语电影中的古典诗性特征马琳068庄严肃穆大器凝重———战“疫”英雄群体的美学价值杨发维071线的表现样式与审美特征李思洁074魏开功书法笔墨精神的隐与秀吕永生078当下西方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建构———以纪录片《美国工厂》为例谭晓祺张慧瑜083论伊朗的爱情电影黄津镜与灯090“70后”散文创作群体概略刘军095网络小说中的“荒谬”及其表现桫椤099以子女的情怀书写土家族的母亲河———评第十二届“骏马奖”获奖散文《那条叫清江的河》杨彬104一首奇丽的青春之歌———读吴润宇诗有感叶琼琼108脚踩大地心怀浪漫仰望星空———农民工诗人杨成军诗歌解读谭朝霞114现实主义精神的植入与绽放———深圳文艺40年概论周思明楚望台121《生命之证》:建构国家抗疫叙事新美学青屏128本刊启事第六期聚光灯·抗疫文艺研究专辑004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现代文明理念———抗疫文艺的家国叙事与大国担当范玉刚012疫情防控下的身体崇高———从新实践美学的角度看张弓张玉能020传播力:抗疫文艺的权力关系建构石长顺025疫情、新媒体与“非虚构”叙事的全域书写宋时磊瞭望塔·短视频透析032短视频的媒介形态与文化旨趣宋法刚丁明037短视频:从现象批评到美学认知赵斌张玮045信息茧房与价值幻象:短视频的算法推荐之殇刘建新050抵抗悬置、审美并置与反向收编:青年亚文化视阈下短视频的美学特征刘强刘小东056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影像表达的艺术探索周韵淞黄瑛062身体、情感与媒介消费主义———“后电影时代”纪实类短视频中的青年亚文化剖析张尚元牛光夏镜与灯069文学批评:理性、感性与“对话”———谈王朝军的文学批评段崇轩075汉学本质论、自我汉学化及其反思南品希李松圆桌会084具象和隐秘———论韩少功长篇小说《暗示》林森091好看是小说的首要胜利———由易晓燕长篇小说《武矣定传奇》说开去刘诗伟094一个不能忘记的角落———读九夕长篇小说《希望》凡夫097“局”与人的当代寓言———关于长篇小说《花局》的主题向度及艺术实践张元珂101历史变迁中恒定的乡愁———评彭见明《寒门之暖》晏杰雄李秋颐107《疼痛吧指头》:切近灵魂的“非虚构性”写作汤天勇笔记簿113先秦哲学思维方法的“字·名·实”三维———郭店楚简《大一生水》篇名考张天弓118静默如何在艺术中呈现李建春122试论世阿弥能乐中的美学特色陈雯蓓125《长江文艺评论》2020年总目录128。

杨明军诗歌

杨明军诗歌

杨明军诗歌1. 春之颂春风轻拂绿柳梢,细雨润泽桃花娇。

燕子归来寻旧垒,蝴蝶翩跹舞新巢。

青山远望云烟渺,碧水近观波光粼粼耀。

万物复苏春意浓,人间美景尽妖娆。

2. 秋思秋风萧瑟黄叶飘,孤雁南飞影寂寥。

远山如黛云轻绕,近水含烟柳半垂。

思绪万千随风起,心事重重入梦迟。

明月当空照清影,独坐幽篁听秋思。

3. 夏夜梦夏夜微风拂面凉,荷塘月色映水长。

蛙声一片催人醒,萤火点点照梦乡。

远山隐约闻钟鼓,近水潺潺绕绿杨。

梦回故里情依旧,心随云影到天涯。

4. 冬雪冬雪纷飞覆山川,银装素裹景如仙。

寒风凛冽吹不散,梅花傲立雪中妍。

远望群山披白甲,近观松柏挂冰帘。

踏雪寻梅心自静,诗情画意满人间。

5. 晨曦微光晨曦微光照山川,万籁俱寂露未干。

清风徐来拂面过,草色青青映眼帘。

鸟鸣声声催人醒,花香阵阵入心田。

新的一天开始了,满怀希望向前看。

6. 暮色苍茫暮色苍茫映晚霞,归鸟声声催人回。

远山如黛隐天际,近水含烟绕翠微。

牧童横笛吹新曲,渔舟唱晚荡清波。

夜幕降临心未静,思绪万千入梦来。

7. 雨后初晴雨后初晴映彩虹,空气清新心神爽。

绿树成荫遮炎日,碧水潺潺绕村庄。

儿童嬉戏追蝴蝶,老人闲坐话家常。

人间美景无限好,只待闲时细品尝。

8. 月夜思月夜清辉洒满庭,独坐幽篁听风鸣。

思绪万千随风起,心事重重难自平。

遥望星空思故人,近观花影忆旧情。

愿得明月常相伴,照亮心路向前行。

9. 山居秋暝山居秋暝景如画,明月当空照万家。

竹影摇曳风送爽,菊香弥漫沁心脾。

闲来无事品香茗,兴至挥毫写诗书。

山居生活多惬意,忘却尘世烦恼事。

10. 春日游春日游园景色佳,花红柳绿映碧霞。

蝴蝶翩翩舞花间,蜜蜂嗡嗡采蜜忙。

游人如织笑声朗,儿童嬉戏乐无疆。

春光无限好时节,且行且赏莫相忘。

11. 夏日闲居夏日闲居绿荫长,清风拂面送微凉。

闲看云卷云舒去,静听花开花落忙。

一壶清茶消暑气,半卷诗书入梦乡。

夏日生活多惬意,闲居自得其乐长。

12. 秋夜感怀秋夜深沉思绪长,孤灯独影伴凄凉。

风吹落叶声声慢,月照寒窗影影长。

最浪漫的事

最浪漫的事

最浪漫的事作者:山间雪来源:《新天地》2013年第02期2012年2月5日,杨成军、董海霞夫妇出席了中国文联和作家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为杨成军圆梦为主题的诗歌研讨会。

作家出版社与杨成军签订出版合同,将把他的农民工题材的作品结集出版。

杨成军激动不已:“我做梦也没想到会出诗集。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的诗歌能被谱曲成歌,让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关心农民工。

”50岁的杨成军是吉林省德惠市夏家店街道夏家店村人,只有初中文化。

1987年春,家住德惠市岔路口镇的农村姑娘董海霞经人介绍与杨成军相识。

董海霞知道杨成军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那种病也被叫做“不死的癌症”,但一见面,同是文学青年的董海霞还是喜欢上了杨成军。

走进杨成军的家,董海霞的心就被诗意填满了。

书桌上堆满了《青春》、《萌芽》、《人民文学》、《诗刊》等文学刊物,还有杨成军亲手做的书桌、书架、小板凳等木制品。

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1988年,杨成军和董海霞结婚了。

两人在田里并排除草,一边挥动锄头铲地,一边交流着对杂志上某一作家作品的理解。

有时,两人会比赛着背诵那些经典作品里的片断,将想到的诗句用树枝写在田头松软的黑土地上。

1998年,儿子们渐渐长成半大小伙子了,吃起饭来如风卷残云,而家中老人也需要不断地看病吃药,本来就过得挺紧巴的日子越来越捉襟见肘。

为了这个家,杨成军不得不背上木匠工具走向村外。

自从杨成军外出打工后,董海霞最怕看见建筑工地,看见那些农民工在脚手架上拼命工作,或是脏兮兮地蹲在工地上大口大口地吃饭,董海霞的心都会针扎一样地痛。

这样的日子两人就用写诗来表达思念和惦记,杨成军写诗大多是在夜里,工友们都睡下了,他在被窝里扭亮手电筒,趴在那里写诗。

杨成军有两个写诗的本子,一本情绪好时用来写快乐的诗,一本情绪不好时用来写忧郁的诗。

可每次回家,杨成军只让董海霞看那些快乐、美好的诗。

2007年夏,董海霞的心情一度非常不好,杨成军就打电话让妻子来离家不太远的辽源市待几天。

杨发军的作品

杨发军的作品

根据提供的关键词信息,为您提供以下杨发军的作品:《黄鹤楼》
《雨后黄鹤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春日》
《清明》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采桑子·秋叶翩翩红叶好》
《春日杂记》
《夏日杂记》
《秋日杂记》
《冬日杂记》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青玉案·元夕》
《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渔家傲·秋思》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沁园春·雪》
《满江红·怒发冲冠》
《天净沙·秋思》
《登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咏史》等。

此外,还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与诸子登岘山》、《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鹿柴》、《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终南望余雪》、《静夜思》、《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行路难·其一》、《将进酒·君不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等作品。

文化吉林杨成军的诗之梦

文化吉林杨成军的诗之梦

2012年第5期
杨成他是一位奔波在不同城市之间,用爱与激情谱写生命与追求的关东汉子,也是一位用汗水与热血、酸涩与快乐书写人生的原生态诗人。

他就是在“中国达人秀”舞台上首位用诗歌感动千万观众的“诗歌达人”杨成军。

杨成军被网络誉为“农民工诗人”,对于这样的称呼,杨成军表示很不习惯,他不喜欢别人强加给自己的称呼“农民工”,但又不得不接受;他还说,他喜欢写诗,但绝不仅仅是为了成为诗人。

那他写诗究竟还为了什么?原来,在漫长而艰辛的打工岁月中,杨成军一直就有个诗意的梦——用诗歌写出自己和工友们的真正生活状态,用传遍大街小巷的歌曲唱出他们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于是,在昏黄的灯光下,在潮湿的工棚里,他用粗大的手指在手机上拼写着豪华的梦想,传递着悠长的思念,用心
底最深沉的爱,点燃朴素而炽热的诗情:
知心工友三两个/灯光暗淡围着坐/拼凑几块木板床/一瓶散白轮着喝
哥们儿喝不醉/咱也不想家/咱的家里边/还有一枝花
——《哥们儿,别想家杨成军1964年出生在德惠市夏家店镇夏家店村二组(宋家屯),是位手艺很好的乡村木匠。

1980只读了一年高中的杨成军辍学回乡务农,他一有时间就读书,最初只是为了消遣时光,随着阅读量的加大,他对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产生了兴趣。

于是,他开始尝试着写小说和诗歌。

虽然数量不多,也没有拿出去投稿,种尝试让他心里充满欢乐,更充满期望和梦想:我能不能也当一名作家或者诗人呢?然而,在围着柴米油盐转的生活面前,作家和诗人的梦显得遥不可及。

随着两个孩子的先后出生、上学,杨成军的家庭负担越来越重,56
2012年第5
期。

杨祥军把诗刻进骨头(外四首)

杨祥军把诗刻进骨头(外四首)

杨祥军把诗刻进骨头(外四首)展开全文纸刊电子版投稿邮箱:*********************主编微信:WSLQL123456789欢迎投稿(诗歌,散文,诗词,小说,摄影,绘画,剪纸,刺绣,器乐等艺术作品)附个人简历一份,生活照一张.诗歌长廊把诗刻进骨头雕塑家老穆把我的小诗《疼》刻进石头镌刻的过程甚痛苦磨机、錾子、锤子、铲子能用的工具全用上手指的鲜血在石头上开了花飞溅的碎石在草地发了芽他在夕阳下挺直腰身远看像一尊雕像他看着他的作品欣慰地说:我把诗刻进了骨头飘渺的事物无形,无色,无味,无声却总在你周围影响你的言行。

从春天到冬天从白天到黑夜从你出生,到你终老离去没有仪器可探测它的行踪但它的嚣张气焰左右你的思想,行为它让你悲伤,恐惧,欢笑生离死别,得意洋洋或醉生梦死尝试反抗的人,最终都要垂头像所有人一样顺从它的意志最可恨的是,从来就没有人见过它的真面目明天,我陪你一起看风景亲爱的,翻过这座大山我们就能到达光明那里阡陌纵横,炊烟缭绕小桥流水,牛羊成群我们有一片金黄的麦田采收的季节,喜鹊在杨树上唱歌儿女在田地间嬉闹远处,火车正鸣响汽笛有一所房子就在麦田边上夕阳正好,我们坐在田埂头靠着头,肩并着肩不说话,一起望向远方磷火山坡以前是乱葬岗埋过异乡人,也埋本地人埋过好人,也埋坏人据说抗战期间好多被打死的日本人也埋在这里多少年过去草木覆盖了岁月春天野花盛开夏秋果子成熟白天鸟鸣声声没有月光的夜晚偶有磷火流窜那是受伤的灵魂眺望家乡的眼睛幻听我真的听到了枪声尖锐的,刺耳的点射。

继而连片的爆竹一样黑夜被打碎我真的听到了哭喊声惊恐的,凄惨的狂风一样,卷走了宁静整个大地陷入恐慌我翻身起床,满头大汗此刻是2019年7月7日凌晨四点我突然想起82年前的今天作者简介:杨祥军,男,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在《诗刊》、《星星》诗刊、《特区文学》、《小说月报》、《羊城晚报》、《诗歌周刊》、《新诗想诗刊》等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小说、诗歌作品数百首(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诗人——杨成军
编辑:满满半杯水
2011年11月17日,杨成军——一位农民工兄弟,走进了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录制现场,朗诵了他自己的两首原创诗歌,感动了许多人。

第一首《哥们儿,别想家》,是杨成军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民工的真实生活、理解农民工的心情。

第二首《如果有可能》,是杨成军送给他妻子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他对妻子的爱。

哥们儿,别想家
杨成军
知心工友三五个,灯光黯淡围着坐。

拼凑几块木床板,一瓶散白轮着喝。

没有好看的电视,没有女人来陪着。

一碟咸菜花生米,忧伤开心别装着。

哥们喝醉了,千万别想家。

孩子和爹妈,有咱媳妇呢。

灯影斜了咱扶着,门框倒了咱支着。

没喝好咱再倒上,没轮到别抢着喝。

筷子奏起交响乐,吊灯随着跳摇摆。

舌头跟着满天飞,嗓子痒咱吼起来。

哥们喝醉了,千万别想家。

三亩五亩地,有咱媳妇呢。

哥们喝醉了,千万别想家。

孩子和爹妈,有咱媳妇呢。

屋顶小雨慢点敲,雨点大小别急躁。

天晴还要上楼去,头重脚轻有点飘。

醉里乾坤有多大,咽上一盆苞米烧。

哥们不是跟你吹,大楼一天一层高。

哥们没喝醉,咱也不想家。

三斤二斤酒,那不算个啥。

哥们喝不醉,咱也不想家。

咱的家里边,还有一枝花。

如果有可能
杨成军
如果有可能
我带你去远行
躺在德德玛的草原
数最亮的星
如果有可能
我带你去远行
坐在外婆的沙滩
看最白的帆影
如果有可能
我带你去远行
爬上那座山
听最圣洁的经
如果有可能
我带你去远行
穿越茫茫人海
寻找属于我们的那一份宁静
你曾经说
最大的愿望
就是去旅行
牵着彼此的手
感受最美的风景
你曾经说
最快乐的时候
就是去旅行
背起简单的行囊
沐浴自由的风
你曾经说
等我们老的时候
开上一部车
装着所有的故事
一直开到梦的尽头
你曾经说
你曾经说
你曾经说
走在爱的旅途
我们的脚步多么轻松
没有农民工兄弟,就没有我们美丽的城市,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他们建造高楼大厦,自己却没有住过一天楼房。

他们的衣服虽然比不上城里人干净,更不用提时尚,然而他们的心灵却比城里人干净一千倍、一万倍!他们老实巴交,他们安分守己,可是他们受到的却是城里人的冷落甚至是欺凌!他们诚实,他们从不偷懒,然而,他们竟然连自己应得的工钱都被拖欠!
我们都应该向农民工兄弟学习,学习他们的朴实,学习他们的真诚,学习他们的勤劳,学习他们的善良!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
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尊重农民工兄弟!
二零一二年二月十二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